工业企业融资管理论文

2022-04-18

工业企业融资管理论文 篇1:

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难一直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拦路虎,虽然国家一直推动解决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但由于中小型工业企业自身的资源决定其融资跟大企业相比就存在很多劣势。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难的原因,结合当前的国家引导政策,提出解决的对策,帮助中小工业企业走出融资的困境。

关键词: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对策

课 题:项目序号(2018-01-12),项目名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新三板市场中小型工业企业为例,主持人:吴城垦,依托单位:浙江三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中小型工业企业标准为20人≤人数<1000人且300万元≤营业收入<40000万元。改革开放后,中小型工业企业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解决就业、贡献GDP、上缴财政收入均有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欠缺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中小型工业企业由于自身掌握的资源有限,跟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存在着不对称,导致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

除了银行贷款,企业获得融资的渠道主要有典当、融资租赁、小额贷款、权益融资、债券融资、票据融资、应收账款质押、保理融资等,看似融资方式多种多样,企业融资应该问题不大,可仔细分析,作为掌握资源较少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由于各种融资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的融资业务都不能做。缺少资产、规模不够、现金流匮乏、效益尚未体现等因素堵住了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的渠道。

一、中小型工业企业融不到资金的原因

(一)中小型工业企业自身实力弱

中小型工业企业资产少,抵押物少,而当前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抵押物对于银行来说是最好的担保物品,缺少抵押物,银行的风控就比较难把控贷款的风险;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小,资金的流量也较小,作为偿还银行贷款重要保障的资金流量,没有足够的流动性,银行不愿意承担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由于近些年经常曝出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归还贷款,因此不论法人还是自然人,在给他人做担保的时候总是思考再三,不愿作保。同时由于大多数的企业公开的信息较少,在相互不了解的情况下,更是较难取得他人的担保,没有担保,银行也不愿意提供贷款;

(二)中小型工业企业业务范围狭窄

中小型工业企业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多数企业产品都比较单一,受所处行业的大环境影响较大,自身抗击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外部环境出现负面的情况,业绩下滑的压力就较大。正是由于中小企业业绩抗风险能力较弱,银行等比较重视企业现金流量的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评级的时候打分就偏低。企业要申请贷款难度就显得比较大。

(三)中小型工业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创始人普遍都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精尖人才,大多是凭着自身努力和钻研起家的草根,虽然有很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教育,企业往往做每一件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企业内部工作中推诿扯皮现象屡见不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忙,但是工作的结果又都往往很粗糙、漏洞百出。企业管理层面对这些现象,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知道主要问题出在哪里,也不清楚该采取哪种预案应对这些不足,无法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

(四)中小型工业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弱

中小型工业企业由于缺少人才和资金的支持,普遍存在研发能力较弱的情况,主要是企业家凭着一股韧劲带领科研队伍进行研发。然而新产品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大额的资金损失,最终还不一定成功,新产品研发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新产品研发一旦失败,便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经营压力。

(五)中小型工业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中小型工业企业负责开拓市场的大多数为企业主或者股东之一,业绩的多少取决于这几个人的能力,外聘的销售人员由于经验的不足或者激励水平不高,工作的原动力远赶不上公司创始人的工作积极性。同时由于资金实力的限制,很少或者很难从外面招募能力强的销售人员补充销售队伍。公司原始的股东由于知识面普遍比较狭窄,对市场开拓的布局或者人脉的搭建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六)中小型工业企业融资成本高

由于现金流的不足或者担保物品的缺乏,中小工业企业融资渠道少,多数只能从小额贷款公司或者商业银行取得贷款,这些贷款的利率普遍较高。如果不能从银行取得融资,那只能从亲戚朋友借款,这部分的资金成本更高,企业业绩如果没有明显的上升,等到借款偿还期限一到,无法归还借款,企业就面临资金链断裂,走向破产的边缘。即使能周转归还借款,平时的资金成本也大幅侵蚀了企业利润,导致企业效益低下,很难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二、S企业为融资所做的努力

S企业是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近些年,企业发展较为迅速,新产品的研发、市场的开拓、人才的引进,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解决资金的困境,S企业开始多方努力。一是抵押房产和土地,获得银行的授信融资;二是质押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股权,作为银行授信的担保;三是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抵押个人房产作为担保获得银行授信融资;四是与融资租赁公司对接,让有资金困难的客户获得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支持,加快企业货款的回收;五是与小额贷款公司对接,解决临时资金周转的需求;六是与银行进行友好合作,降低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比例,帮助企业获得货款支付的优势;七是年度材料采购较大的货物,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与供应商协商延长货款支付周期,降低采购端资金支付的压力。

三、提升中小型工业融资能力的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金融政策体系

为了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从上到下制定积极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制定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规章制度,在现金流、资产规模、抵押担保物等方面适当放松对中小企业的要求,但是在贷款资金使用、产品市场潜力、企业经营情况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优质的中小工業企业融资相对容易,资金使用监管的提升,保障了贷款资金的使用领域会为企业带来效益,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强对中央政策落地的监督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信贷方面要求金融机构向优质的中小工业企业倾斜,甚至提出定向降准,但是政策在个金融机构落地的时候,金融机构出于对自身效益的考虑,并没有去落实这些政策到中小企业,有多余的资金更多的还是倾向于流向基建贷款或者大型项目的融资贷款。金融的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金融机构关于落实国家政策的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给予相应的处分。

(三)地方政府建立转贷平台

多数中小型工业企业在资金周转过程中,银行贷款到期需要中小企业归还贷款银行再给予续贷,由于短期内难以筹集到归还贷款的转贷资金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是很危险的。短期内面对大额的资金需求,无法筹集到大额的转贷资金,中小企业只能求助于高利贷等民间团体,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成本。政府如果能够建立转贷的资金池,在银行同意给企业续贷的前提下,收取不高的利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短期大额资金的需求。

(四)提升新三板等面向中小的资本市场活跃度

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股权交易平台,是国家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但从成立至今,这些平台总体来说由于市场活跃度不高,平台给企业融资方面带来的益处相对较少。国家可以适当考虑降低这些平台股权交易的门槛,增加市场活跃度,让平台上企业的股权能够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使企业的股权价值更加公允,方便企业利用股权质押或者股权增发获得融资。

四、总结

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产品也渗透到国家机器运转的每个角落,是国家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社会都应当重视、关注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发展,有针对和倾向的为中小型工业企业提供金融政策支持,帮助他们在发展中度过困难期。

参考文献:

[1]彭永伟.中小企业融资难形成原因及解决路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12):33-34.

作者简介:

吴城垦,浙江三联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任一平,浙江天平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作者:吴城垦任一平

工业企业融资管理论文 篇2:

信息化转型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

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2.07.

摘 要:本文从工业互联网应用角度,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总结为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有限和信用体系建设不全面,并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定性总结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其中供给端影响机制为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需求端影响机制为中小企业信息公开程度的提升,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凭借工业互联网平台所收集的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金融应用体系,可以有效实现企业和外部资金之间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畅通,将外部资金顺利引入产业,加快产融结合,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小企业

本文索引:孙茂康.信息化转型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论,2022(07):-082.

作为金融服务的需求端,我国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较大,亟须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融资难现象,这对中小企业正常发展和转型升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高度关注,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其中就包括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让中小企业得到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发展323行动”中,就要求加快工业互联网的中小企业应用普及,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其转型升级的速度;《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9)》也提出在前期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应用普及的基础上,围绕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聚焦于金融服务等创新型应用,让接入平台的中小企业更便捷地获得潜在的订单与贷款。

1 相关研究概述

关于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影响,任力(2020)提出工业互联网通过降低信息成本和促进产业协同等方式,有助于民营企业发展[1]。杨垚立(2021)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的业务模式,借助工业互联网重塑金融业务流程[2]。赵升(2021)以制造业中小企业为例,提出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与金融机构合作,发展新型金融业务[3]。刘霞、宋卫和范小军(2021)提出一种工业互联网生态,认为金融机构是生态中的“寄生种群”,通过生态整理联动为企业提供服务[4]。王文娜、刘戒骄和张祝恺(2020)提出,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明显下降,尤其对于占中小企业很大比例的制造行业,由此他们提出为了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一方面应该继续大力推广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另一方面应促进金融机构与工业互联网的联合发展[5]。可以说,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推动着传统金融服务的转型。依托工业互联网的金融服务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功能之一,凭借工业互联网平台所收集的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可以有效实现企业和外部资金之间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畅通,将外部资金顺利引入中小企业,加快产融结合,革新传统金融服务发展模式[6],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 中小企业融资难点分析

2.1 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根据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数据,我国企业上云总数为1085万家,仅占我国企业法人总数的4.9%,中小企业的占比少之又少,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十大“双跨”平台用户总量中,中小企业仅占17.8%,远低于全国中小企业比例97.6%。这既说明我国企业的上云总体水平还不高,又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上云、信息化转型和数据互联方面潜力巨大。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上落后于大型企业,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的“内因”,例如经营者不能正确决策,负责人对企业信息化转型不重视,造成企业信息化发展滯后;亦或因为企业规模和成本限制,中小企业更适合采用“公有云”的形式进行企业上云,但是部分中小企业因为信息安全等顾虑不敢上云。另一方面是信息化发展不足的“外因”,例如一些中小企业的生产环境复杂,上云迁移和业务重构存在困难,同时信息化服务商服务机制有漏洞,配套技术有短板,客观上限制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2 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有限

对各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程度进行分析,发现相对于单纯的一二三产业的中小企业(如制造业企业或服务业企业),一些在各个产业间多元化发展,加快产业融合的混合类企业融资难度大大降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基层春节调研报告中的统计中,约三分之一的多产业融合类企业认为融资较容易,与此同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和五分之一的农业中小企业表示融资存在巨大的难度。所以,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有限是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成因之一,会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错过产业转型的关键机遇,导致中小企业更难适应今后复杂的经济环境。

2.3 信用体系建设不全面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考评,考核结果为A的上市中小企业不超过五分之一。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流程,但是未能解决宏观层面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核心原因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全面。首先,因为自身财务、税务等制度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完备,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真实度还需要确认。其次,轻量级、低成本、可快速部署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在中小企业中的推广还不够,导致基于真实生产和交易场景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不足。最后,公共管理部门拥有的社会保险和税务信息等企业关键数据通常不会全面对外开放使用,导致可获取的真实反映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数据较少,无法搭建更加全面的可作为中小企业融资依据的征信体系。

3 工业互联网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方式

3.1 促进信息化转型升级

3.1.1 企业信息化改造

工业互联网应用于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对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进行系统性的企业信息化改造,主要有四个阶段。首先,以生产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为核心进行重点升级,面向中小企业提供轻量级、低成本、可快速部署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其次,从多业务应用逐步向统一平台化过渡,从而覆盖全场景和全产业链。再次,帮助广大中小企业从分散管理的第一代信息化模式快速升级到以集中管控和共享服务为特点的第二代、第三代信息化模式。最后,实现生产经营数据的有效归集和分析,为进一步的大数据分析和企业征信画像打下坚实的数据支撑。

3.1.2 企业大数据分析

工业互联网应用于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在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转型升级和实现生产经营信息归集的基础上,凭借工业大数据技术,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相应的数据服务中心,面向接入平台的中小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数据的分析、应用和运营服务。结合企业基本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从不同维度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开发,最终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资金流情况和交易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展示,从而为外部资金流入产业内部打下有力的数据基础,降低金融风险。

3.2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3.2.1 数据技术助推产业融合

工业互联网应用于金融服务,通过数据技术助推产业融合。随着与各个产业的互相渗透和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凭借其下沉至生产一线的数据获取能力、敏捷的云端运算能力和全面的数据分析能力,将工业大数据的应用范围推进至产业发展的最深层次,最大程度地加强数据的精准度,提升数据的丰富度,优化数据的处理流程,以满足各产业发展对数据的需求,助推第一二三产业的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协同互补。

3.2.2 汇聚各产业数据流和资金流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各产业提供的数据流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流的交汇点。首先,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各产业生产经营数据,筑牢各产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任纽带,满足各产业的融资需求;其次,金融机构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更加方便地满足自身的获客需求,为外部资金寻找优质的客户;最后,各产业和金融机构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不断进驻,将源源不断地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引流,进一步吸引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营造更良好的产融结合生态,助力各产业融合。

3.2.3 优化产业整体格局

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影响各产业整体的发展格局。首先,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收集的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不断丰富,面对中小企业的信息画像越来越准确,对应的工业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其次,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进行风险评估,把产业链上独立的个体风险转化为可以控制的风险,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各产业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促进各个产业的企业系统互联互通,形成立体的大数据产业格局,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金融机构高效服务各个产业。

3.3 健全企业信用体系

3.3.1 助力完善風控模型

首先,在现有数据服务中心对中小企业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对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实现数据互联和数据共享,开展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所依赖的数据信息也将愈发丰富。其次,凭借海量的数据信息,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从多维度搭建工业大数据风控模型,从而持续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最后,通过完善风控模型和信用系统建设,不断研发新的中小企业融资产品,提供更多的中小企业金融场景解决方案,为线上金融服务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3.3.2 助力区域征信体系建设

在前期从第三方征信机构、政府数据等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自身的数据信息与其共享,构建共享形式的社会信用系统,深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公共服务领域,搭建和完善针对区域的中小企业新征信体系。

3.3.3 助力全国征信体系建设

在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进一步推广中,从市场主导逐渐转变为政府与市场联合共建。一方面,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在区域中小企业新征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各类信息采集、汇总和共享机制,为政府的精准施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数据采集、汇总和共享机制,逐步建立全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便金融机构更加精准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推出更高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4 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

4.1 供给端

4.1.1 平台发展与信息化升级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IIP10)所统计的基础数据样本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9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工业设备近1400万台,接近全国工业设备的一半,服务行业囊括航天、装备制造、家电、钢铁等近20个领域,对接国内数十个省市,较全面概括了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表征着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带动程度。

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IIP10)的不断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程度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的落地推广促进了中小企业信息化转型升级,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如图1所示,2020年平台应用推广指数达到132.7,近两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5.2%,不足IIP10指数年均增速的50%,侧面反映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中小企业偏少,在中小企业中的普及程度还有广阔的上升空间。

4.1.2 产业融合与协同互补

工业互联网平台除了自身发展,还面向广大企业全方位输出服务,其中就包括向中小企业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带动中小企业的经济规模增长,促进产业融合和协同互补发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规模是衡量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重要指标,表征着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对产业融合的带动程度。2017年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规模持续增长,说明经过我国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持续普及,对广大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明显的融合带动效应。如图2所示,2017—2019年,第一二三产业中,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规模占行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上升。随着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规模不断提高,工业互联网对各行业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促进中小企业产业融合发展和协同互补,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促进作用。

4.2 需求端

根据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成因分析和工业互联网应用于金融服务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金融服务需求方的中小企业,与外部资金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全面,这些都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原因。而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是改善产业方和资金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关键措施。1998年,Sengupta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信息披露程度更高的企业,更容易通过改善信息环境降低经营风险,其融资约束程度往往也更低[7]。有相当多的学者从各个方面依据不同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证,在此不加赘述。

从需求端来讲,无论是中小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还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带动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其核心理念都是通過加强中小企业的信息公开程度,改善产业方与资金方的信息差来缓解其融资约束。

5 结语

本文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以及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对今后工业互联网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各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联合金融机构,在政府的指导下,多措并举加快中小企业的上云步伐,最终通过数据汇聚,进一步探索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2)渗透多行业发展,深化产业融合应用,通过应用第二产业的生产模式和互联思维,对我国农林渔牧及各类服务业等也有着一定的促进效应,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重点关注各行业的需求,打造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各行业的子平台,从而加深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各行业的落地深度,提高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普惠水平。(3)构建更加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联动,加快传统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模式的改变,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从传统信贷评估标准逐渐转向关注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发展前景及供应链能力,以此来评估中小企业是否符合信贷条件,推动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任力.以工业互联网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3):52-59.

杨垚立.工业互联网与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升级[J].西南金融,2021(3):62-73.

赵升.“互联网+制造业”背景下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21(9):56-58.

刘霞,宋卫,范小军.区域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的建设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4):95-99.

王文娜,刘戒骄,张祝恺.研发互联网化、融资约束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J].经济管理,2020,42(9):127-143.

孙茂康.工业互联网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化,2022(1):11-5119/TP.

Sengupta, Partha.“Corporate Disclosure Quality and the Cost of Debt.”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8, 73(4):459-474.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Internet on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of Transform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SUN Maokang

作者简介:孙茂康(1994-),男,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

作者:孙茂康

工业企业融资管理论文 篇3:

我国企业融资效率文献综述及展望

【摘要】自从1993年曾康霖使用“融资效率”这个概念以来,学术界对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但却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模式。本文从定义、研究范畴、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和研究方法五个方面对企业融资效率进行回顾,同时发现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以期对企业融资效率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企业融资效率;文献综述;研究展望

众所周知,企业融资效率影响着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前景。同时,企业作为整个社会最为关键的微观经济单位,企业的融资效率影响着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如何提高企业融资效率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热点中的焦点。

一、国内对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

自从1993年学者曾康霖使用“融资效率”这个概念以来,学术界对其的研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学者们分别从定义、研究范畴、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和研究方法等不同方面对融资效率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研究,本文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关于企业融资效率的定义

对于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我国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但就企业融资效率的涵义界定而言,曾康霖(1993)[1]是国内公认的较早提出“融资效率”这一概念的,但其并未对融资效率给出明确的定义,而只是在研究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这两种方式时指出融资方式的选择要着眼于融资的效率和成本。本文现将有关企业融资效率的定义整理分析为以下三类:

(1)企业融资效率与企业融资能力、融资成本有关。其中,叶望春(1999)[2]提出企业融资效率是指企业筹资成本、筹资风险以及筹资的方便程度。王明华(2000)[3]指出企业能否取得资金,以何种形式、何种渠道取得资金即企业融资能力的大小构成了企业融资效率概念的内涵。

(2)企业融资效率还应该包括资源配置效率或资源利用效率,反应的主要是融资成本与融资效益的关系等。其中,宋文兵(1997)[4]认为融资方式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包括两个方面: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前者是指该种融资以最低成本为投资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后者是指其能将稀缺的资本分配给进行最优化生产性使用的投资者。

(3)从宏观或更为宽泛的角度对企业融资效率进行定义。卢福财(2001)[5]把企业融资效率定义为企业某种融资方式或融资制度在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与功效。高友才(2003)[6]指出企业融资效率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分析,即分为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王新红(2007)[7]认为企业融资效率属于经济效率范畴,它是指微观经济主体为生产运营融通资金的能力及所实现的效用,包括量与质的体现及其制度安排效率。

(二)关于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范畴

目前,企业融资效率因划分依据不同而呈现出各种的研究范畴。但总的来说分为四类:

(1)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范畴依据资金来源的不同有股权融资效率、债务融资效率、贷款融资效率(关系型贷款融资效率、交易型贷款融资效率、民间贷款融资效率)、再融资效率(股权再融资效率、增发再融资效率)、内部融资效率、直接融资效率与间接融资效率、风险投资基金融资效率、可转换债券融资效率、集合债券融资效率等。

(2)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范畴依据企业性质不同有国有企业融资效率、民营企业融资效率、中小企业融资效率、上市公司融资效率(主板上市公司融资效率、中小板块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创业板块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家族企业融资效率、微型企业融资效率、私营企业融资效率等。

(3)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范畴依据区域不同有全国范围内的企业融资效率、西部企业融资效率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企业融资效率、省市企业融资效率(湖南省、湖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江西省、北京市、青岛市、南京市、郑州市等)。

(4)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范畴依据产业、行业不同有信息产业企业融资效率、房地产行业企业融资效率、煤炭行业企业融资效率、节能环保产业企业融资效率、生物医药行业企业融资效率、高新技术行业企业融资效率、物流行业企业融资效率、钢铁行业企业融资效率、传媒行业企业融资效率等。

(三)关于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和研究方法

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通常要对影响研究对象的因素进行分析,而构建好的评价体系又需要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进行验证,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文在这里以研究方法为主线,将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和研究方法进行典型的归类说明:

(1)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内部融资、股票融资、债权融资三种不同融资方式下资金成本、资金利用程度、融资机制规范度、融资主体自由度、清偿能力五个方面对企业融资效率影响程度高低的隶属度。

(2)运用截面回归分析方法,从筹资效率、配置效率研究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其中用上市公司总成本衡量筹资效率,总成本越高,筹资效率越低;用托宾Q值衡量公司的绩效水平,Q值越高,配置效率越高。

(3)运用DEA方法,以企业融资净总额、股权集中度、股票非流通性、资产负债率为输入指标,以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托宾Q值为输出指标得出企业综合有效、技术有效的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4)运用线性回归方法,以净资产收益率为衡量指标,考察企业负债率和股东权益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债权融资与权益性融资的融资效率。

(5)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FAHP,以融资成本、融资结构、法人治理结构、资金利用率、融资机制规范度、清偿能力和宏观经济环境七个一级指标构建民营企业融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6)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综合分析方法,以工业总产值为因变量,实收资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为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的企业融资效率分析;从资金的可获得性、资金财务成本、资金利用率、资金的清偿力、融资机制的规范程度、融资主体的自由程度六个方面对企业外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内源融资三种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效率进行模糊评价分析;以实收资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三者的融资效率为指标的企业融资效率的灰色关联分析。

(7)运用熵值法,以资金融入效率、资金使用效率和融资风险为切入点,从企业规模、股本结构、融资结构、企业盈利能力、企业成长性,财务风险等角度构建中国钢铁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企业融资效率问题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热点中的焦点。国内的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上述大量的研究,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以及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1)在企业融资效率的界定方面,学者们多停留在企业融资的表面层次,较少关注企业融资过程中深层次的资金运动。笔者认为未来对企业融资效率的界定可以考虑以资金运动为主线,将其界定为动态的、整体的概念,比如考虑资金从流入企业到流出企业整个过程中企业融资效率如何界定。

(2)在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范畴方面,虽然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但内容的深度不够。一是大多数学者在对企业融资效率研究时大部分选择的还是上市公司,且数量少,缺乏针对性,不能真正代表某一类行业或产业的企业融资效率的整体情况;二是缺乏对不同性质或不同区域的企业融资效率的鲜明特点进行明确的分类说明。比如说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地方政策是不同的,在分析企业融资效率时应该具体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进行研究分析,而不是笼统的进行说明。笔者认为未来的企业融资效率一方面可以更加接近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在现有的研究结果基础上根据资金来源不同、企业性质不同或区域不同进行内部或交叉式的对比分析研究,以期有新的研究发现。

(3)在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方面,目前的状况是缺乏全面性的研究。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完成的第一步就是让资金进入企业,没有资金进入企业后面的企业融资效率就是空口无凭。而让资金进入企业实际上是受到很多外界因素影响的,有时候并不是企业自己所能把控的。但在企业融资效率影响因素里面很多学者并未提到这些外界因素,就算在影响因素里面有所谈及,在构建企业融资效率评价体系时往往因为这些外界因素很难量化而忽略此部分。笔者认为我们在进行企业融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和评价体系构建时不能止步不前,要对目前存在的明显难题进行专题研究,不能因为困难而不去尝试。此外,关于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方法,笔者认为学者们都在努力不断的进行新的尝试,目前的发展趋势不错。

三、结束语

本文对国内有关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罗列了目前该领域中所取得的典型研究成果并同时发现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以期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曾康霖.怎样看待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J].金融研究,1993(10).

[2]叶望春.金融工程与金融效率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经济评沦,1999(04).

[3]王明华.企业融资效率融资制度银行危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4]宋文兵.对当前融资形势的理性思考[J].改革与战略,1997(06).

[5]卢福财.企业融资效率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6]高有才.企业融资效率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论文.

[7]王新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博士论文.

作者:李银鹤

上一篇:会计教学现代教育论文下一篇:优化初中校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