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工作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头羊和引路人,他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及个人素养也会影响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就应该融入德育工作,要提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加深他们的素质素养与理念,构建一种更为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有更为全面的发展。文章基于此点,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进行了研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班级德育工作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论文 篇1:

谈初中班级德育工作研究分析

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但目前我国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结合笔者实践,本文提出了要通过教师平时多注重自身的语言、仪表形象;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理解关心学生;接纳新生事物,拉近师生距离;优化班级环境布置等开展好隐性德育课程。同时通过确定主题,精选节目;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准备;抓住契机,及时教育等步骤开好主题班会来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一、班级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中学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阶段,其生理、心理处在一个剧变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躁动的时期。他(她)们表现出独立性强、反叛心理突出、对事物好奇的特点。德育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稳定和学生学习氛围的优劣以及班级其他工作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有序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这也是整个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对班上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加强中学德育工作,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学德育工作的重点。近些年来,我国的中学德育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德育效果不明显等一些问题。

1.把德育教育知识化、理性化,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长期以来对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上,教师用传授知识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2.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单一,对活动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作用研究不够,同时与学生的思想实践结合的也不够紧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明显。3.为了应试而注重思想道德理论教条的传授、背诵,忽视了学生起码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德育教育缺乏实效性,还有一些教师言传身教作用发挥不够。

三、开展好隐性德育课程

针对以往德育教育的缺陷,我认为在初中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隐性德育教育。所谓隐性德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获得的影响自身品德经验生长的各种隐性教育因素。这是与显性的专门德育课程相对而言的,专门德育课程以直接的、外显的、明确的方式,通过学生有意识的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的。它的说教成分多,约束成分多,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与不满。而隐性德育课程则是以间接的、内隐的、不明确的方式,通过学生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的。在学生思想品德内化过程中有许多中介,其中隐性德育课程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中介,把学生的外在影响因素转化成道德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个性品质,逐步达到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它更多强调的用不自觉、无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得到教育者在德育中所要得到的效果。中学德育工作的特点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尤显得重要。

四、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1、平时注重教师自身的语言、仪表形象

中学德育的手段和途径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示范教育,即教师或其他长者通过一定的示范行为或示范行为的列举和描述,使学生对其产生认同并确立为自己的榜样。这种示范的主体是多角色、多层面的。如父母、班主任、其他科任老师学校行政领导、社会其他方面上的行为主体、学生群自身的参照体以及文艺作品中的模范人物等。教师可在平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语言、仪表形象,从而无形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2、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理解

教师要想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让他们觉得教师平易近人,容易打交道,也就是说要理解关心学生。理解体现的是一种沟通的立场和能力。班主任老师应该暂时放弃自身的参照标准,尤其要抛弃自己对学生的固有偏见与主观判断,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即以学生的眼睛来观察,以学生的心灵来感受,以学生的观点来思考,从而走入并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与共感。

3、接纳新生事物,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除了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之外,日常生活中健康的生活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合理的消费方式也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新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应从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合理消费、量人为出、文明休闲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关注并引导学生适当参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虽然离中学生比较远,但是社会生活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如现代信息网络对中学生的冲击,特别是对中学德育冲击颇大,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发生的政治问题和生活中遇到的社会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

4、优化班级环境

教师可通过优化班级环境来构建优良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群体心理。班级文化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励、驱动、规范和陶冶效应。因此,我们努力创建以班级文化为主导的德育环境。

五、开好主题班会

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人格的、生命的、完整生活质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不可能离开智育、体育、美育等其他教育,它必须依托其他教育而存在。德育和教学无法分割,班主任应协调各科任教师,让他们在德育中起更大的作用。将德育寓于智、体、美诸育中。班主任在德育中的角色不再是管理者,而是以平等身份参与德育实践。班主任要努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教育能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经常跟他们沟通、谈心,关注学生每一点进步和问题,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并发动同龄人关心、帮助。这其中最有效最综合的方法就是召开主题班会。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能引起全班同学的感触和共鸣,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发言、形成自己独特见解。同时还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和学生间的友谊。

德育生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重点,社会教育是补充。只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构建立体德育网络才能使德育生活化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效果。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和个性特点,遵循德育规律,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培养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密切联系家长,充分利用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及社区等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作者:边巴次仁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论文 篇2: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研究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头羊和引路人,他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及个人素养也会影响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就应该融入德育工作,要提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加深他们的素质素养与理念,构建一种更为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有更为全面的发展。文章基于此点,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工作;策略研究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的班级管理内容应该注重丰富与创新。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素养形成,加强他们的思想建设,实现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的双重管理与教育。对此,小学班主任就应该将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作有机融合,落实德育素养的培育,最终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创建良好的德育管理环境

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它充分的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身心发展尚不完善,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就应该尽可能地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手段,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德育管理环境。让整个班级的管理与德育思想作有效的落实与契合,那么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班主任应该积极落实激励性教育政策。小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特别是班主任的夸赞,更能够让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得到双重的提升。所以班主任就要摒弃以往的说教式管理模式,要注重对学生的夸赞,以激励性教育思想作引导,为学生创建一个充满了夸赞和表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其次,班主任应该针对班上的每一个孩子作综合的、全面的分析,要发现他们的优势和短板,针对优势作有效评价,针对短板作科學引导。以更为科学的语言对学生形成正向引导,逐渐拉近学生与自身的关系,这样才能够让德育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

最后,班主任还一定不能忽视和家长之间的紧密联系。班主任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联系手段和家长多元交流,可以给家长描述孩子在学校时的优秀表现,甚至可以在家校平台上设置“优秀表现”这一程序,以视频或者图片形式展现学生表现良好的瞬间。让家长也能够表扬孩子,最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家长和班主任的爱,能够在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与发展,最终为他们创建良好的德育管理环境。

二、多元推荐,选拔班级干部

要想落实有效的班级管理,完善德育工作,班主任就应该注重班干部选拔工作的落实。班干部是协助自己展开班级管理及落实德育的重要辅助手段,所以班主任就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并完善班干部的选举。基于此,班主任就应该注重班干部的多元推荐,既可以让学生自我推荐,也可以让其他学生推荐自己心目中的班干部,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使得班干部能够成为班上所有学生的小小引导者。

例如,班主任在选举班干部的时候,可以在黑板上将所有班干部职位的名称及负责内容逐一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自主研究。如果觉得自己可以胜任的话,就可以在讲台上将自己的特长和计划描述出来,让其他学生做选择。然后每一个学生再以纸条的形式在每一个班干部职位下面写上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班干部,最后投票选择,确定班干部的人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班上每一个学生都自觉接受班干部的引导和指示,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最终实现德育的融入与有效的班级管理,进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效率。

三、宽严相济,优化管理纪律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宽严相济,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地理解并体谅学生,以更为包容性的、理解性的态度去管理他们、教育他们,这样才能让德育管理得到更为有效的落实。

基于此,班主任就应该将整个班级的管理内容划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原则性的内容,另一个是非原则性的内容。针对于原则性的内容,比如学生的道德意识确立、三观形成、言行举止优化等等,这些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那么它们就是原则性的内容。如果学生打破了,班主任就要以严格的态度去教育并引导他们,让学生能够深切的明白德育思想形成的重要性。针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班主任就可以循循善诱,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让他们逐渐完善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还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与管理方法,让整个教育管理尽可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让学生获得更为良好的教育与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于小学的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落实,班主任应该有针对性地作优化与完善,要明白德育工作与班级管理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它们都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与管理。所以班主任就应该将二者作有机的融合,实现德育化的班级管理,在管理与教学实践中,向学生积极落实并渗透德育思想,整体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与理念,让学生受到更为优良的思想熏陶,最终形成较强的综合素养,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兴平.小学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工作[J].新课程(上),2019(05):222.

[2]钟秋娣.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课外语文,2019(10):192-193.

作者:王辉

班级德育工作研究论文 篇3:

浅析把“感恩”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

摘要:感恩教育的确立需要构建“感恩”教育的大环境、参与者的协同一致,以及明确的要求和作用,可以说,需要“感恩”教育与班级德育工作的结合,也需要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班级德育工作有声有色,进而使感恩教育成为班级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即成为班级德育工作的主题。

关键词:“感恩”教育;班级德育工作;主题

“感恩”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激发大学生美好情操,热爱周围的人以及社会,在学校教育里收获成长的情感教育。可以说,“感恩”教育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题。

一、“感恩”教育的确立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德育强化的要求日益凸显,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回馈社会的人,才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智力保障,因而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强化“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 “感恩”教育呢?“感恩”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班级德育工作中渗透感恩的情怀,让大学生懂得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激励,在这些激励下懂得用自己的学识、能力、爱心去感动、去回馈、去付出,进而达到人与周围环境的互惠互利,和谐发展的教育的效果。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感恩”教育的大环境构建

学校的生活是一名大学生接受社会教育的起始阶段,因而班级的生活是他认知社会,感受激励的最重要环境。我们要在学校,特别是班级的德育工作中为大学生创设最为和谐,最能激励他去关爱他人,热爱周围事物,感恩一切的教育大环境。这是一个系统的环境,包含学校的老师、同学,以及周边的学校环境,还有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有了这个大环境,需要辅导员明确班级德育工作要围绕学校生活进行,进而关照大学生的家庭生活,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让大学生懂得感恩。班级德育工作要求师生之间形成亲密无间的和谐关系,只有拥有这样的“感恩”教育的大环境,班级的德育工作才能更好的组织并且协同发展。

(二)“感恩”教育的参与者的协同一致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参与者往往是辅导员、班委会成员,因而会忽略一些学习较差或者没有主动为班级作出贡献的大学生,然而“感恩”教育的大环境形成后,就迫切需要更多参与者的协同一致,即所有大学生无差别地参与到“感恩”教育中来,感受到亲密无间的同学关系,无微不至的教师关爱,互爱互助的亲友关系。

(三)“感恩”教育确立的要求以及作用

“感恩”教育确立的要求不仅仅是在一个平等民主的学校里,更需要大学生家庭成员大力支持,以达到家校齐心,感恩彼此。大学生的成长不仅是学习成绩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懂得感恩,参与“感恩”教育的构建,进而将这种“感恩”教育的成果反馈到家庭中。在家庭里,尊重长辈更应该感恩长辈,父母辛勤的付出不单单是期望孩子学业成绩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期望自己的孩子能独当一面,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的回馈社会,这就要将“感恩”教育确立成一种制度,在学校和家庭中间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班级德育工作的主题

班级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成就自我的理想学习环境,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更要突出“感恩”教育的作用,使之成为德育工作的主题。

(一)“感恩”教育与班级德育工作的结合

一个大学生有没有感恩精神是衡量教育成功的基本标准,如果他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造福社会,那么这样的教育是不合格的。那么找准班级德育工作的主题显得尤为重要。“感恩”教育很好地解决了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德育工作的问题,在日常班级工作中,辅导员不能局限于仅仅是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更应该是关注每一位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将“感恩”教育与班级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一般的班级德育工作包括传统德育教育,班级德育班会,校园道德风尚与班级标兵评比等等,但是这些活动往往停留在某一个阶段不能持续进行,为此,辅导员应该将“感恩”教育与班级德育工作结合起来,以小见大的开展,如在每年固定的父亲节、母亲节举行“感恩”教育心得交流会,而且可以打破普通班会的固定形式,可以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家长来参加,这样既可以提高班级德育工作的效率,又可以使“感恩”教育与班级德育工作结合,使大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与家庭的同等重视,进而有针对性地理解“感恩”教育,接受“感恩”教育,积极参与到“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二)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班级德育工作有声有色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如何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感恩”教育的实际意义,是最现实的问题,辅导员一定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渗透感恩意识,对知识的理解不单单停留在教会学习,教会大学生考试,甚至取得好成绩,而是要引导大学生用更好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让家庭以自己的学习能力为荣,让“感恩”教育不仅落到实处,更要让大学生感受到爱的付出,收获家庭的幸福。

(三)让“感恩”教育成为班级德育工作的主题

遇到班级管理的问题是正常的事情,在德育工作中一定要抓住主题,即“感恩”教育。恰当的运用“感恩”教育,使之长期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不仅会调动大学生参与班级工作,还能使班级德育工作变得生龙活虎,有声有色。在班级德育的整体工作中,辅导员一定要里清主次,强化“感恩”教育,让所有大学生在学习和自我能力提升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班级中彰显“感恩”教育的突出作用。

总之,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不仅体现在学业成绩的进步上,更重要的是自觉地接受感恩教育,自觉地融入班级德育工作。可见让“感恩”教育成為班级德育工作的主题是很有必要的。感恩教育不仅使得大学生懂得感恩,自觉融入班级德育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回报父母,回馈社会,进而协调周围的人与环境,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真正领会“感恩”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激发大学生美好情操,热爱周围的人以及社会,在学校教育里收获成长的情感教育。所以说,感恩教育是班级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喻承甫,张卫,李董平,肖婕婷.感恩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0,(7).

[2] 金笛.医学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研究新进展[J]. 金笛.  人人健康. 2019(16)

作者简介:程琤(1995年),女,汉,河南濮阳,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

作者:程琤

上一篇: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论文下一篇:高校预警学籍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