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对迪拜债务危机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信用风险的含义,结合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尤其是中国步入全球经济后,发现信用风险问题尤为突出,已对中国的经济构成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机制不健全、内部评级机制不完善、监管的手段和方法陈旧、落后等,亟待解决。如何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篇1: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摘 要:当代社会中,信用一词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在现代的经济生活中,其重要性逐渐突出。在金融行业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诚信原则。现代市场经济的迅速腾飞,金融改革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商业银行的各种风险也在加大,而信用风险则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各方面展开分析,并结合问题给出具有借鉴性和启发性的相关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管理对策 防范机制

在当代的市场经济中,金融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通过加大加强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视,可以监督并管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通过观察是否存有信用风险问题,可以使金融危机的源头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还可以通过切断金融危机蔓延的渠道,进而来防范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爆发。通过制定有效的应对管理专案,使金融损失降到最低。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金融环境极其不稳定,这对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从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接连发生了震撼世界的一系列金融危机。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局势也不容忽视,因此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便成为当今的焦点话题,值得探讨与深思。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并通过专家等方面的意见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稳健运作的重中之重,进而影响着我国的金融与经济的蓬勃发展。所以,我国要不断建立及完善风险控制体制,这将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重大挑战。

1 文献综述

自从20世纪末期开始,我国才刚刚开始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进行研究,金融界也不断地意识到我国银行信用风险,以及其管理的问题。目前,我国多以定性分析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定量分析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主要集中在分析各项财务指标上。伴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许多量化分析的方法和模型在信用风险管理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下面则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

王灿雄(2010)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外市场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当前我国的管理水平仍然跟不上西方国家的脚步,我国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在规范自身的同时要不断的吸取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管理理念。

王冰(20l1)阐述了操作风险的涵义以及七类典型操作风险,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安全管理;工作地点与工作环境的状况;对于固定资产的损坏;营业问题和信息技术停止运作;各种程序的管理。

许冰清(2012)认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具有许多危害,包括:损坏银行名声,丢失银行的客户;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使银行利润降低;破坏了原始存在的资本,威胁了银行的生存等。不仅如此,他还对以下几个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管理文化理念存在缺陷、管理部门的设置不完善、缺乏可信数据支持信用风险等方面问题。此外还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风险存在的问题:许多基层银行信用风险程度比较高、信用风险多发生于经济发达地区。

综合上述各位学者的分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深入讨论与研究的话题。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之后,这一课题的研究现在正处于一个新发展进步的阶段。

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含义及内容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贷款到期时,由于贷款客户发生财务困难,不能归还贷款本金和产生相关利息的风险。

从投资组合的角度来看,投资组合的投资者不仅会因为直接交易对手发生违约发生损失,也会因为交易对方的不断变化带来损失。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

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评估、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的处理、信用风险评价和报告。

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20世纪我们国家的金融界并不发达,并且在之前对商业银行信用管理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吸取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管理经验,使得我们在信用风险管理和度量方面有了一定的起步,但是仍然无法和大多数的发达国家相比。所以,我国应该在不断规范自身制度的同时,还应该一如既往的向先进的发达国家学习,以便完善自我。

3.1 信用风险度量技术落后

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发展较晚,所以我们不能预见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的开发问题,因此这样造成了信息冗余。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尚且不足,信用风险量化技术有些落后,因而,不能建立各种信用风险管理的模型,也无法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银行实际的信用风险管理中去。

(1)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由内外两部分构成。当前,我国的外部评级机构并不成熟,仍然需要不断改善,在运作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原则,因此,对国内的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检测还不能得以实现。

(2)数据质量不高。

我国的基础数据不但不准确,而且统一性也是极差的,这一点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进步。数据质量不高不仅仅导致高层次的风险分析难以展开,而且还对简单分析工具的分析结果的可信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无法提高工作效率,无法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型,进而还加大了工作量,这些问题无法解决,那也就无法将经验应用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去。

(3)信用风险量化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主要使用计算信贷风险度和专家分析法。但这种传统的风险计量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由于主观性太强,难以进行横向比较等问题。落后的技术,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商业银行进行各方面信用风险管理分析的需求。

3.2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与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

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将风险控制在银行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从而获得最大的利润。风险的客观存在就使得商业银行经营将面临并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就必须建立系统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与风险补偿机制来随时应对风险。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在上述两方面仍显不足。

(1)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严重的问题。在业务流程中,每个部门缺乏合理的分工,导致独立性的缺失。首先,在审贷分离模式下,由于审批人不与客户见面,无法掌握最真实材料,信贷人员在负责对贷款的调查评级的同时,可能会对材料进行修改,从而对审批造成误导。其次,由于各个环节责任不明确,责任人制度得不到落实。最后,由于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存在形式,也对风险制度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

(2)信用风险补偿机制不充分。

银行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如果能承担风险并获得收益,信用风险补偿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保持信用风险补偿机制的充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常见的风险补偿方式有:提取坏账准备金和计提资本金。坏账准备金提取不足、不能及时核销坏账以及资本充足率不达标是我国银行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这会使得银行信用过度膨胀,导致信用风险隐患。

3.3 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如果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那么其无法从源头上防范信用风险,也就不能控制信用风险的增量。主要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内控制度不够完善。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在内部控制,一共包括五个方面,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督管理和信息交流。

①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注重经营业务扩张,忽视有效的审贷机制,内控滞后于业务发展。

②在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忽略对信用风险全面和客观的评估,同时缺乏对风险评估的重视。

③在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控制体系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分散、多头授信,授信失控。

④在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内部管理部门缺少权威性与独立性,这样就失去了内部管理部门的意义。

⑤在信息交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由于存在太多的分支机构,交流又不及时、不具体,进而导致信息的缺失。

(2)外部监管存在缺陷。

首先,我国银监会很少对银行外部业务进行监管,这样就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其次,我国对银行监管方式采用现场检查为主,在现场检查时更为注重合规性检查,而对风险监控管理检查不足。最后,由于银监会很少对银行日常经营运作活动进行有效合理的监督,只将监管注意力过多的放在了银行经营机构的审批上,使得稽核监督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使用和决策时,由于缺乏科学的信用风险度量,使得银行在科学的信贷决策和银行贷款组合管理上存在很大问题。由于不能够将信用风险准确的测定与分析,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准确了解贷款信用风险的大小。

4 我国商业银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4.1 提高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

由于定量分析归类科学、量化准确,所以现在的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多以定量分析为主。从度量角度上来讲,《新巴塞尔协议》采用了大量数量化的计算模型,而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技术有限,不能在近期内建立符合新协议规定的风险评估系统,但只要我国运用正确的风险衡量方法,仍可以达到风险度量的目标。从技术角度上讲,内部评级法是《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应该向国外学习先进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然后在国内建立起符合我国银行业标准的内部评级系统,以此来提高信用风险的管理技术和水平。

4.2 完善内部评级系统

首先,建立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成立信用风险管理的专门部门。其次,积极推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的内部评级法即IRB法。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借鉴国外先进模型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建立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风险管理模型,在实践中渐近地总结和完善自己的评级体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评级管理系统。

4.3 建立全国性的银行间数据库

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征信系统数据的时间比较短,很多历史数据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信用评估系统应用的不是很好。因此建立一个实用性强,完整性好的信用风险基础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尽管我国有些商业银行收集了一些公司的数据,但我们要明白,数据的累积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积累,且需要每月更新,以此来完善我国的数据库系统的缺失,逐渐建立起全国性的银行间数据库。

4.4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保证,只有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保障做好,才能使内部评级体系有效的发挥作用。一是在内部控制过程中,不仅要突显对外签约和使用资金这两个重要流程,同时还要严格地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二是要完善不健全的内部监督部门,各尽其职。

4.5 加强外部有效监管

目前,我国有着强大的金融监管系统,他们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组成。为了加强信用风险的外部监管系统的建设,首先,银监会要有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监管目标与监管理念。其次,我国银行监督委员会应当加强监督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指标。最后,要将外部监管逐步规范化与制度化。

4.6 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

目前,企业应该重视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要想提高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质量,就必须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国家银行系统员工年龄普遍偏高,他们有些缺乏现代的金融知识,计算机知识,企业管理等知识,使其不能适应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需求,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骨干,来适应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后备管理方面,起到支撑的作用。

4.7 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

除了对内部的改革,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方面。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法律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建立独立的风险和信用评估机构。

5 结语

中国商业银行是百姓、企业、政府、机构等最常用的银行,也是我们国家重要的金融中心,它的正常运作关系着整个国家的金融环境,所以它本身存在的问题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如今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讨论,已经成为国内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综述的借鉴,明确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对策,有待深一步探讨与解决。

参考文献

[1] 艾伦·凯德.银行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23-25.

[2] 郑晓玲,俞雪华.金融机构新思维[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34-35.

[3] 盛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上海金融,2010(7):118-136.

[4] 关新红.基于风险的银行绩效评价方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5):8-9.

[5] 卢唐来和周好文.经济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财贸经济,2011(9):19-30.

[6] 单增建.用经济资本理念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6):20-22.

[7] 张林.对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J].金融博览,2010(2):20-23.

[8] 王伟.金融开放下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J].中国市场,2010(48):38-40.

[9] 武健.新资本协议中信用风险的研究与应用[J].世界经济,2013(9):78-95.

[10] 梁东伟.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改革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J].金融研究,2010(4):103-105.

[11] 王卫东.现代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0-50.

[12] 崔武.浅议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化解思路[J].新疆金融,2005(3):19-20.

作者:郑力暄 崔丽君 李响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篇2:

迪拜视角下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

摘要:在对迪拜债务危机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信用风险的含义,结合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尤其是中国步入全球经济后,发现信用风险问题尤为突出,已对中国的经济构成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机制不健全、内部评级机制不完善、监管的手段和方法陈旧、落后等,亟待解决。如何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迪拜危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引言

2007年12月美国经济因次贷而萧条,从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危机远没有结束,反而愈演愈烈。迪拜财政部2009年11月25日突然宣布,由政府持有的迪拜世界公司及旗下的房地产分支棕榈岛集团将推迟偿付数十亿美元的债务最少六个月,以便进行债务重组。据《纽约时报》估算,“迪拜世界”的对外债务高达590亿美元,占迪拜总债务的74%。

迪拜世界是迪拜政府旗下的主权投资公司,也是迪拜各类重大项目的主导者。这个自称“日不落”的企业,各类资产分布于全球约100个城市,涉及领域包括港口运营管理、地产项目开发、酒店旅游、私募股权投资以及零售等各行各业。世界上唯一一个七星级酒店帆船酒店、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填海形成的棕榈岛和世界岛、当今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等都是迪拜世界旗下的项目。而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信贷紧缩政策令这些曾一度引以为豪的房地产资产价格大跌,由此迪拜政府为自己吹大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买单。

一、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

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银行的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联合造成。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它不仅是指由于借款者主观违约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本息,而使银行承担实际的违约风险,而且指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借款者还款能力下降或信用等级降低,使银行面临的潜在的违约风险,违约造成了交易对手(一般是银行)全部或部分支付金额的损失。信用风险是指经济交往中权利人和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犯罪,而给对方包括公众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何种社会制度,信用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在计划经济年代,信用风险问题矛盾并不突出,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地位在全球逐步提高,社会物质日益丰富,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网络交易、金融衍生产品和各行业的信用交易逐年扩大,并逐步成为交易的主要方式,当借款人对银行贷款违约时,商业银行是信用风险的承受者。银行因为两个原因会受到相对较高的信用风险。首先,银行的放款通常在地域上和行业上较为集中,这就限制了通过分散贷款而降低信用风险的方法的使用。其次,信用风险是贷款中的主要风险。随着无风险利率的变化,大多数商业贷款都设计成是是浮动利率的。这样,无违约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而当贷款合约签订后,信用风险贴水则是固定的。如果信用风险贴水升高,则银行就会因为贷款收益不能弥补较高的风险而受到损失。

二、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引发国际金融海啸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用风险管理严重缺失。无论从当前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还是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看,中国都必须大力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一直遵循粗放型的道路,经营中往往只注重机构的扩张和存贷款规模的增长,忽视了经济效益和资产的质量,在贷款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贷款质量却在日趋下降,风险逐步积累,形成了巨大的历史负担。风险主要集中于不良资产,信用风险远大于市场风险和其他风险,而且银行风险积累时间较长,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尽管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纵观中国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1)信用风险问题是已对中国的经济构成严重影响。据统计:中国近两年银行因信用风险缺失导致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2 000亿元左右,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5%。在经济活动中,不守信用的行为比比皆是,造假账、挪用专项贷款、侵占知识产权时有发生。(2)社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但中国社会信用体系明显滞后,一方面尚未建立起作为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另一方面银行信用评估很不规范,评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信用管理呈现多头。由于监管不系统、相互不通气,没有完整记录和历史的记录,信息不透明,缺少一个统一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实际监管效果并不理想。(3)中国法律环境尚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有关社会信用规范方面的法律散见于多种其他法律条文中,如:中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然都有关于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由于缺少独立的社会诚信保障体系,现有这些法规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针对信用方面的立法总体滞后。

其不足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目标,在整个银行的信贷活动中没有一个明确的行为指向,风险管理不能成为经营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在决策过程中风险因素往往被忽略。(2)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机制不完善。中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不论是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的检验,还是在评级组织结构、基础数据库等方面。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极大地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3)商业银行缺乏必要的分散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技术手段。目前,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之后,往往只能是被动地接受风险,而不能主动地通过自身的资产组合或者运用某些金融工具来分散和规避风险,商业银行这种被动的风险接受行为,在经济发生较大的周期波动或者某种市场因素发生急剧变动的时候,往往会使银行遭受巨大的风险损失。(4)商业银行监管部门监管不完善、不到位。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手段和方法陈旧、落后,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式”的管理阶段,基本上以行政管理为主,不能适应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需要。譬如,监管方式主要以日常报表分析为主,而且偏重于定性分析,缺乏一个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管参照系;立法相对滞后;原有法律、法规的效力不高;对商业银行有效监管的法规内容或者欠缺,或者过于笼统和简略,缺乏相应的配套规定和细则;法规制度设计上不合理。所有这些缺陷都导致对商业银行监管时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正因为如此,才为商业银行的不规范经营提供了空间。

三、对策和建议

迪拜债务危机从很多方面影响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对中国商业银行甚至整个金融系统提出众多挑战:不仅是风险模型的挑战,还是风险管理制度与体系的挑战,以及对银行集团监管的挑战。这就要求监管机构必须从原来相对消极的、强调行政审批的监管者,转向积极的、尊重市场的监管者。当然,在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迪拜危机在风险管理理念、信用评估、金融监管等方面对中国银行系统和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对于中国来说,强化金融监管是重中之重。中国应抓住机遇,认真学习,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新的监管理念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建立一套完整的、符合本国国情的资本监管框架,从根本上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健性,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对此,结合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提出为了加强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几点对策和建议:(1)更加关注房地产信贷风险。从近期的迪拜债务危机以及2007年底的美国次贷危机来看,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掩盖大量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吹大的地产泡沫终将破裂,从而爆发了次债危机和债务危机。由于多数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银行贷款,一旦资金链断裂,势必会影响到贷款的归还。此外,由于很多大中城市的房价出现下跌现象,很多住房贷款将面临违约问题,预计将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和坏账。因此,各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关注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势,重新检讨现行的住房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估计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大规模不良贷款的可能性。例如:如果一家银行决定是否给一家公司贷款,首先银行要详细了解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然后,应当考虑借款公司的各种因素,如盈利情况,边际利润、负债状况和所要求的贷款数量等。若这些情况都符合贷款条件,则应考虑欲借款公司的行业情况,分析竞争对手、行业发展前景、生产周期等各个方面。然后,银行就依据贷款的数量,与公司协商偿还方式等贷款合同条款。尽管共同基金与债券投资并不能确定投资期限,他们也是通过类似的信用风险分析来管理投资的信用风险。(2)必须加强金融监管。迪拜债务危机警示中国银行业在大力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银行机构应充分评估金融全球化影响的深度和联动效应,对金融创新的应用和推广作辨证分析。而对银监会来讲,则要更加稳妥地处理好监管与创新的关系,积极引导和扎实推进银行业金融创新,同时注意防范创新风险,坚持风险可控、成本核算、信息充分披露的监管理念。银行风险很容易蔓延,为高效解决有问题银行的风险,监管机构应拥有一套完备灵活的程序,有权利和能力迅速地处置有问题银行,实现危机银行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市场重组和退出。目前,国际上已采用先进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监管方法,中国还没有在实践中引进和运用,导致监管水平低,无力制约商业银行的违规操作现象。实际上,只有具有合适的监管方法、手段,再加上素质水平较高的监管队伍,商业银行的很多不规范操作现象都是可以避免的。中国由于信用行业发展历史短,在加快立法的同时,政府必须强化对该行业的监管。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可以说属于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比较先进的国家,尚且还存在“评级机构缺乏自律”等问题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在中国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相对落后的背景下更需要引以为戒,加强监管,千万不可松懈。(3)量化信用风险,建立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由于中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管理的时间不长,相关数据积累不足,同时,数据源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客户基础数据库,在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建模工作我们会在今后深入研究。(4)重视维护良好的银企关系来降低信用风险。银企关系的维护既是商业银行营销的重要部分,也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很熟悉,在贷款调查和审批中有利于做出正确的放款决策,把好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一关。一旦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商业银行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决定,如果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商业银行会允许企业对贷款进行展期甚至会再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良好的银企关系意味着银行与企业资金往来密切,企业通过银行办理的资金业务多,将会使得企业信用违约的可能性大大降低。(5)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加强金融创新。银行的资产要做到合理组合和搭配,实现信贷资产的多元化,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商业银行要积极进行多方位金融创新,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一定要建立跟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想匹配的创新产品,在控制和管理风险的同时实现盈利和发展。(6)建立内部评级机制,规避客户信贷违约风险。中国商业银行应持续跟踪、学习和借鉴IRB法的实质内容,以此充实管理手段,增强风险内控能力,并应尽早建立能够应用于实际管理的内部评级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构建由监管当局、银行和社会独立信用机构组成的三层立体信用体系,规避客户信贷违约风险。各个商业银行可以在监管当局的协调下,在不违背法律、不损害客户权益的基础上,实现信用数据的共享,把信贷违约风险的程度降到最低,从而有效提高银行规避风险、应对风险的能力。(7)加快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以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中国的信用管理行业人才奇缺。建议教育部和有关部委专门研究这项工作,在有条件的大专院校新开信用管理课程,有关方面也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对正在从事和即将从事这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尽量少走弯路。

信用风险管理在中国是一项较新的工作,有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重视,以立法来保障,以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为基础,就一定能够把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走出当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实现中国的长远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顺.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0.

[2]何杨光.浅析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6):106-107.

[3]郭清马.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44-47.

[4]柳斌.新巴塞尔协议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浙江金融,2009,(9):30-31.

[5]王志刚,朱天强.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5):123-124.

[6]杜文意.美国次债危机成因的博弈分析[J].管理观察,2009.(11).

[7]徐佶.谈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浙江金融,2009,(9):28-29.

[8]刘晓婧.商业银行中道德风险的博弈性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7).

[9]刘郁菲.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财会研究,2009,(18):62-63.

The Research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ubai Crisis

LIU Xiao-jing,DU Wen -yi

(Aba Teacher’ College , Pixian611741,China)

Key words:Dubai crisis;commercial bank;credit risk;risk management

作者:刘晓婧,杜文意

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论文 篇3:

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证分析

摘 要: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促进村镇银行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村镇银行发展战略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在国内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背景下,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才能有效防范风险,在激烈的竞争市场环境中健康发展。文章以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为例,介绍了该银行成功的风险管理的不足与成功经验,提出该银行风险管理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村镇银行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

1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概况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于2007年11月份开始筹建,2008年2月2日挂牌开业,这是安徽省首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1亿元。

1.1 股本结构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形成金融机构法人资本和民营资本为主,国有和个人资本为补充的产权结构。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由合肥科技农商行为主要发起人、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共同出资,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合肥科技农商行出资4000万元,出资比例为40%;企业法人8家,其中民营企业7家,国有企业1家,出资5000万元,出资比例为50%;自然人80人,出资1000万元,出资比例为10%。

1.2 公司治理结构

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核心。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的股东包括金融企业法人股东、非金融企业法人股东和自然人股东等,产权主体多元化。根据银监会对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有关规定,结合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章程。设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高级管理层行长、副行长等作为执行机构,董事会设立监督岗位,暂不设监事会。

1.3 组织结构与人员构成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设立营业部、业务经营部、风险管理部、财务科技部、审计稽核部、综合管理部等6个职能部门。董事长由合肥科技农商行董事长刘万霞兼任,主持工作的行长由合肥科技农商行与银监会、当地政府会商,由农商行选派。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重大事务需经行长办公会研究提董事会通过执行。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员工队伍有从事银行业多年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有初涉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员工,其中多数没有银行从业经验。

1.4 业务范围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目前开展的金融业务包括自然人、法人、企事业单位等存贷款业务、国内结算业务、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代理收款业务、代理保险业务等。开业以来,已经开通与人民银行互联的现代支付系统,结算渠道,支付工具与结算效率和其他商业银行基本同步。

1.5 三农特色信贷业务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经营原则,培育“支农、兴农、惠农”的企业文化,大力发展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村小企业融资。主要包括:农户养殖专项贷款、农户安居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贷款。

2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信贷模式创新

安徽长丰县吴山镇贡鹅名声鹊起,享誉大江南北。吴山镇政府成立了“白鹅经济”领导小组,制定了贡鹅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到2010年末,全镇共出栏白鹅35万只,存栏家禽26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0万只左右,使4.3万农户户均养鹅收入增加600元,吴山镇跻身全国100个农副产品价格监测点行列。随着当地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户自有资金不足,缺乏抵押质押物申请贷款困难,资金短缺成了产业发展的障碍。针对养殖户所需贷款问题,镇政府协调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采取十户联保+担保基金的办法,解决农户小额贷款问题,每年为养殖户解决贷款300多万元。[1]

3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不足之处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还未建立银行业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科源村镇银行虽有独立的风险监控部门,但是风险监控管理人员的从业经验和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监控及甄别高风险业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科源村镇银行还未建立全流程风险控制体系。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信息未加入银行业征信系统。使村镇银行无法对企业和个人征信信息进行查询,特别是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带来的信用风险不利于银行信用风险的监控。

在审贷流程上,为了吸引中小企业客户,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实行每两名客户经理共管一批客户,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受理过程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正式受理到调查评估时间控制在3个工作日内,体现“短、频、快”的特点,简化审贷程序的做法比较明显,不利于信用风险防控。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主要发起人合肥科技农商行出资4000万元,出资比例为40%。发起行的影响力过于强大,股份制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优势不明显,村镇银行的自主决策权将无法体现出来,容易导致村镇银行沦为发起行分支机构的管理模式。同时,由于发起行的股权过大,会降低其他股东对村镇银行经营管理的激情,从村镇银行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讲不利于风险的管理。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担保物滞后,面临了较大的信用风险。我国《担保法》规定,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用作抵押,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房产无法办理登记抵押,这就决定了广大农户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非常有限。农村金融具有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属性,使得涉农贷款面临高风险性,直接影响到村镇银行贷款的回收。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从业人员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从主要发起方合肥科技农商行抽调的金融从业人员,另一种是新聘任上岗的各类应届毕业生。前者金融从业经验丰富,但对缺少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的了解,后者没有工作经历,金融从业经验缺乏,对于存在的金融风险很难识别。

4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信贷模式创新,在通过规范操作的过程中实现信贷规范管理,有效地规避了信用风险的发生,实现信贷“零风险”。既解决了养殖户资金短缺,申请贷款困难问题,又有效地防范经营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4.1 选拔招聘合格的金融专业人才是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人才保障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在现有设立的风险监控部门基础上,建立全流程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风险监控管理人员的从业经验和专业素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知识结构合理、道德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信贷队伍。

4.2 解放思想,突破成规,大胆创新,是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想保障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根据乡镇经济的特点和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准确把脉金融服务需求,通过“十户联保+担保基金”的信贷模式,既解决农村金融市场抵押物缺乏的问题,又缓解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问题。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逐步完善担保体系,丰富贷款抵押形式,开展收费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贷款、小企业流动资金循环贷款、个人保证贷款、个人住房及装修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户安居贷款等。

4.3 寻求政府支持是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保障

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新事物,政府的政策宣传,资金扶持为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实行多元化股本结构,充分发挥股东间的制衡作用。

4.4 建立科学合理的贷前审查制度是有效控制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保障

首先,联保小组的建立。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对吴山镇所有养殖农户按照信用等级、资金状况、养殖规模进行选择,确定首期信贷扶持对象,被选中的养殖户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联保协议,成立联保小组,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其次,担保基金的设立。首批养殖户按规定每户按养殖规模分别出资1万元~3万元,成立贷款风险基金,降低信贷风险,用于贷后风险补偿,在科源村镇银行开设专户,专款专用。

4.5 建立科学严谨的贷款操作程序是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程序保障

科源村镇银行实行严格的审贷流程,明确贷款损失责任的处罚程序,试行违规操作举报奖励制度。

(1)申请贷款。吴山镇政府作为召集人,收集养殖户书面贷款申请书,统一提交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

(2)审查贷款。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首先查询养殖户的历史信用记录,初步掌握养殖户的资信状况;其次派信贷人员实地考察,掌握养殖户的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资金需求状况;最后是联保小组成员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3)签订贷款协议。确定借款数目、用途、还款期限、违约责任、担保范围等。

(4)贷后管理。严格实行贷款责任人负责制度,定期走访养殖户,了解贷款资金使用状况。

(5)偿还方式。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按约定到期收回贷款或借款人、担保人主动偿还。对到期未能还款的养殖户,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首先从担保基金中扣除,不足偿还部分,启用连带担保机制,联保小组其他成员负责全额偿还。

5 进一步加强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5.1 树立全员的风险管理理念

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虽有独立的风险监控部门,为了有效地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但是应设立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核心,风险管理部门协调组织、各主要业务部门贯彻实施、紧密联系的三位一体的新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更是董事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事情,每个岗位,每个人在经办每项业务时必须考虑风险因素。

5.2 要实现风险管理理念的转变

在风险管理方式上,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要由审批授信等直接管理向以运用模型进行风险的定量分析等间接管理相结合转变;要由事后被动督导型管理为主向事前主动引导型管理与事后被动督导型管理并重转变;要由末端治理型管理为主向源头控制型管理与端治理型管理相结合转变;在风险管理机制上,要由惩戒功能为主向惩戒功能与激励功能并重转变;在风险管理对象,要由单笔贷款向企业整体风险转变;在风险管理重点上,由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转变。

5.3 建立激励机制和健康的公司文化

为了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到科源村镇银行,安徽长丰科源村镇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绩效工资、奖金等正激励手段,提高村镇银行员工的工资报酬。通过专项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树立主人翁的思想。建立通畅的内外部信息沟通渠道,村镇银行可以将内部监管理念融入村镇银行的日常管理中,通过知识讲座、发行内部刊物的方式使所有认识到内部监管的重要性。拓展员工的职业空间,建立健康的公司文化引导工作人员勤勉尽责,真正了解内部监管和风险管理的真正内涵。

5.4 完善村镇银行贷款内控制度

(1)明确界定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风险经理制度。

依据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要求,风险管理覆盖所有分支机构、所有业务与管理活动和各种产品,贯穿于事前监测、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置的整个过程,将风险管理职能集中于风险管理部门,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部门的作用。在国际著名的商业银行,风险经理在信贷管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客户经理必须与风险经理合作,才能最终决定一笔贷款的发放。风险经理根据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进行客户的风险识别,决定贷款的授信、发放等等,具备最后责任人的职能,处在属于后台部门的贷款审批中心。考虑到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若要全面实行风险经理制,必须要建立相关的考试和选拔制度,合理界定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之间的职责划分,做到权、责、利相统一。

(2)建立相对独立、职责分工的审贷分离制度,严格授权和审批制度。

村镇银行业务分工独立能保证具体业务的独立,确保责任落实,便于发生问题时能及时暴露和得到解决。村镇银行的贷款调查评估人员负责贷款调查评估,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的责任;贷款审查人员负责贷款风险的审查,承担审查失误的责任;贷款发放人员负责贷款的检查与清收,承担检查失误、清收不力的责任[2]。实行审贷分离制度,可以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达到村镇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要求的多重控制和交叉检查的效果。村镇银行各业务部门的业务活动必须有严格的审批、授权制度,对越权、违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对造成的损失也应当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村镇银行应当根据业务量的大小,管理水平和贷款风险度确定贷款审批权限,超过审批权限的贷款,应当逐级上报。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对具体业务的了解、控制能力,防止风险失控。

参考文献

[1] http://www.ahnw.gov.cn/12582/News/Content.asp?Guid={F3F383DF-2E75-42AD-BDE3-383B8625F69E}

[2] 郭延安,张旭升.风险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P80.

作者:吴雪峰 戴斌

上一篇:产品设计联合管理论文下一篇:两江大桥交通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