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出口影响论文

2022-04-24

摘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河北省出口企业造成的冲击,一方面,政府要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对出口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发达国家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解决出口企业的融资难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球金融危机出口影响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全球金融危机出口影响论文 篇1:

金融危机对辽宁省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辽宁外贸出口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影响。虽然,2008年辽宁外贸出口实现了既定目标,出口额达到420.54亿美元,增长19v05%,同期全国增长17.2%,辽宁省出口增幅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但这是从2008年总体数据得到的结论。从月数据上看,特别是2008年10月份至今,金融危机对辽宁外贸出口的影响突显,各当月出口额明显下滑,同比均呈下降趋势。面对金融危机,如何抵御风险,渡过难关,是当前辽宁外贸出口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2008年以来辽宁外贸出口的基本情况

(一)出口商品结构

2008年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钢材出口增长速度最快。钢材和机电产品对辽宁的出口增长拉动作用明显。2008年机电产品出口160.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68%,增加出口27.4亿美元;钢材出口70.61亿美元,增长59,96%;两类产品增加出口额53.9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增量的80%以上,拉动出口增长15.3个百分点。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钢材出口出现一定波动,10月出口增幅曾超过70%,11、12月有较大回落。其它出口增长较快的商品还有镁砂(增长52.51%)、石蜡增长(35.40%)医药品增长(49.24%);纺织品增长14.58%,农产品、成品油、服装均为1位数增长;单品种出口商品中,玉米、钼铁砂、铁合金、钢坯出口下降幅度较大。

2009年上半年,虽然成品油出口下降30.50%,机电产品出口下降11.48%,农产品出口下降11.84%,纺织服装出口下降2.96%,但降幅分别减缓13.06、0.73、2.94和1.70个百分点。塑料制品增长7.91%,水海产品增长1.52%,机电产品中录放音像机零件、船舶出口均实现增长。

(二)出口区域结构

对各大洲出口增长速度各不相同,出口仍以亚洲为主,对非洲、拉丁美洲出口增长较快,对欧盟、美国出口增长放缓。2008年对亚洲出口257.6亿美元,增长17.9%。其中对日本出口9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4%;对韩国出口56亿美元,增长21.75%。对欧盟和美国出口65.2亿美元和47,2亿美元,分别增长14.5%和14.1%。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9.8亿美元和17.1亿美元,分别增长71.1%和51.7%。对大洋洲出口6.3亿美元,增长27.7%。除对台湾出口下降外,其它市场出口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辽宁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增长均放缓,这就要求辽宁出口贸易必须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因此,2009年的出口区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部分非传统市场出口增长较快。5月份前,辽宁对部分非传统市场巴西、加拿大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对朝鲜、伊朗、非洲出口出现小幅增长,6月份继续保持了对加拿大79A7%、巴西33.81%、朝鲜19.05%、伊朗16.37%的持续增长势头,弥补了5大主要传统出口市场下滑的部分缺口。

(三)出口主体

出口主体多样,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幅下降。国有企业出口保持增长,集体私营企业出口持续较快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增速放缓。2008年国有企业完成出口124.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46%,其中北台钢铁集团、本钢、大连东展、东药、抚顺石油等企业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有鞍钢、大连船舶重工、北台钢铁集团3家,比2007年增加1家。集体、私营企业出口93.09亿美元,增长32.06%,是所有制类型企业增长最快的。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02.80亿美元,增长14.82%,增幅较2007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其中西太平洋、大连东芝电视、中远船务、今冈船务、沈阳远大等企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出口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有西太平洋、华路松下2家企业,比2007年增加1家。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集体私营企业对辽宁省出口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27.53%、38.89%和33.58%,集体私营企业已经成为辽宁省出口的重要力量。

(四)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出口持续增长,加工贸易出口增速下滑。2008年一般贸易出口219.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6%,对辽宁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加工贸易出口178.8亿美元,增长8.73%,增幅比2007年下降13.9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出口分别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2.2%和42.5%。

而2009年第一季度1、2月和3月份的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分别下降27.1%、25.7%和26.3%;加工贸易出口中进料加工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7.2%、32.3%和38.4%,来料加工出口同比分别下降12.4%、14.5%和15.2%。经历2009年上半年后,加工贸易出口降幅减缓。6月当月加工贸易出口实现增长1.96%,累计出口72.46亿美元,下降14.46%,降幅比上月减少3.63个百分点。

二、金融危机对辽宁出口贸易的短期影响

(一)金融危机爆发,辽宁月出口额下降趋势明显

2008年虽然辽宁在外贸出口方面实现了既定目标,但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参照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各9个月的辽宁月出口数据,从直观上了解金融危机对辽宁外贸出口的影响,图1画出了2008年1-12月及2009年1-6月的出口额变化趋势。图l显示,辽宁外贸出口从2008年8月份为下滑拐点,9月份后的各月出口额就一路下行,2009年的2月份后,辽宁外贸出口有回升的趋势,但同比下降非常明显,而从2009年4月份后同比降幅缩窄,总体趋势上看,金融危机爆发后呈现出u字型的波动趋势。

(二)辽宁各市出口位次格局变化

为分析金融危机对辽宁外贸出口格局的影响,按照出口额对辽宁各市进行排名,见表1。通过2007、2008及2009年上半年各市排名的变化,研究金融危机对辽宁出口贸易空间格局的冲击与变化。从排名看,位于出口前列和靠后的几个城市相对比较稳定,位次变化不大。与2007年排名相比,2008年的排名中排名上升的城市为抚顺(上升3名),本溪(上升2名),辽阳(上升1名);而丹东,锦州,葫芦岛排名均下降2个位次;总体上看,排名下降的城市中,排名在6—10位的城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葫芦岛、锦州和丹东,出口额2008年比2007年同比下降24.87、23.78和14.43。2009年上半年出口位次波动比较大的是本溪,下降6个位次,鞍山下降2个位次;而葫芦岛上升4个位次,丹东上升3个位次。波动说明了金融危机对辽宁出口贸易格局产生冲击。

(三)金融危机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国际市场持续萎靡等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对辽宁出口企业造成较大影响。

辽宁省重点出口企业普遍下滑。2009年上半年,11O户重点出口企业哄出口65.91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6.64%,同比下降31.80%,降幅高于全省6.19个百分点,合计净减少出口30.73亿美元,影响全省出口增长16.18个百分点。其中,涉及钢铁、石化的重点出口企业共减少出口42.23亿美元。出口增长的企业仅25户,占重点企业的22.73%。

各所有制类型企业出口均出现大幅下滑。2009年1-6月,国有企业出口总值34.16亿美元,同比下降31.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值73.59亿美元,同比下降23.86%;集体私营企业出口33.37亿美元,同比下降23.40%。

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冲击。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前三季度快速发展的态势下,从第四季度起受金融危机等的影响,生产经营指标出现大幅下滑,至年底停产、半停产企业已达20%,其中抚顺、丹东、营口、阜新、朝阳的停产、半停产率分别达到48.9%、41%、33.1%、30.4%和20.8%,规模以下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率则更高。2009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生产有所恢复,停产、半停产率为6.3%,但规模以下企业停产、半停产率仍居高不下,一些行业仍在困境中徘徊,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三、辽宁省出口贸易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一)引导企业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国家出口政策

引导外贸出口企业充分利用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外贸发展的各项资金和政策,做好国家支持外贸出口政策资金的争取工作。外贸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须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积极、科学地加以应对。为了支持中小出口企业发展,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从2009年11月起重新调高了涉及3486种出口产品的退税率。辽宁也应加大对省内中小民营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资金和信贷方面,支持民营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创建自主品牌,抵抗金融危机的冲击,培育出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去,成为推动全省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市场,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日本、韩国、东盟、欧盟、美国是辽宁外贸出口的五大主要传统市场,金融危机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较大,导致辽宁对其出口均出现了大幅下滑,达29.5%,其中对韩国、欧盟、美国降幅最大,共减少出口27.5亿美元。因此,开拓市场是外贸出口企业扩大出口、规避风险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显得愈加重要。从2009年第105届广交会成交情况看,对亚洲国家特别是东盟诸国及发展中国家成交相对旺盛,说明由于这些国家开放度相对较低,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因此,辽宁省应当鼓励外贸企业赴新兴市场开设贸易网点和售后服务网点,把南亚、中东、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作为市场开拓的重点,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努力实现出口市场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目前,我国正同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贸区,随着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形成,辽宁应积极拓宽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分散出口市场风险。

(三)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扶持优势出口产业,培植长久竞争力

2008年辽宁出口总量排在全国第8位,出口量比较大。但主要处于劳动密集的分工环节。辽宁省传统出口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不等于低附加值产品,要进一步对纺织和服装等省内传统出口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挖掘潜力,形成自主品牌,在新的产品设计、生产流程、新的营销方法等环节实施创新,增加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要积极扶持纺织、机电等传统商品的出口在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下的可持续性增长。从长远看,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的创新,不仅要靠政策引导与支持,市场竞争往往也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外在动力。国际金融危机将首先造成对工业产品需求下降,而对日常消费品的需求下降相对较小,因此要积极推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多元化,培育更多的优势产品,改变辽宁对外贸易严重依赖钢材出口的格局,努力提升辽宁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熟悉WTO规则,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金融危机导致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贸易量剧降,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失业率上升。世界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安定和政局稳定,纷纷出台了各种救市措施,这其中有很多贸易保护主义的成分。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有22个WTO成员国先后采取了提高进口关税、支持国内产业等多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因此,应高度重视欧美地区的贸易保护行为,充分利用WTO相关规则化解贸易摩擦,防止金融危机的贸易政策传导。随着金融危机的扩散,美国经济增长下滑,并影响到欧盟经济,将造成这些国家投资减少,企业利润下降,必然会反映到贸易政策的变化上,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也必将严重地冲击辽宁的对外贸易,辽宁主要出口商品如钢材、服装、农产品将面临更频繁的贸易壁垒。政府和企业做好预见性的应对措施,熟悉WTO相关规则,在WTO框架内抵制美国等国家通过贸易保护转嫁危机的做法。

(五)鼓励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出口信用保险,防范汇率风险

为了防范出口货款回收风险,企业应该重视对进口商资信的采集和评估,重视出口信用保险,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开展与信用保险的深度合作,有效规避外贸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由于世界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企业出口收汇风险增大,辽宁省各级外经贸部门要加强与国家出口信用保险部门的联系与配合,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出口信用保险,降低收汇风险。辽宁省政府要加强与中国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使信保对辽宁省出口企业采取更加积极的承保政策,优化承保费率,加速理赔速度,这些将有利于出口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分散市场风险,保障出口收汇安全。

作者:张玉明 聂艳华

全球金融危机出口影响论文 篇2:

金融危机对河北省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河北省出口企业造成的冲击,一方面,政府要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对出口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发达国家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解决出口企业的融资难题。另一方面,出口企业要注重开拓发达国家日用必需品市场,加大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出口;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应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根据自身条件和面临的风险,选择恰当的出口贸易融资方式;加强国际金融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提高外汇风险防范能力。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企业;影响;对策

一、金融危机对河北省出口的影响

从石家庄海关提供的数据来看①,尽管2008年河北省出口240.3亿美元, 增长41.3%, 但从月度情况看, 全球金融危机对河北省出口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2008年月度进口规模呈现了“前升后降”的单峰态势,1~8月月度出口额迅速扩大,累计达到164.88亿美元, 月均出口20.81亿美元,8月份更是达到29.86亿美元, 而后极转而下, 11、12月月均出口只有15.67亿美元。进入2009年以后,河北省的出口额继续下降,1~4月份共出口45.7亿美元,月均11.43亿美元, 同比下降29.2%,降幅高于全国8.7个百分点。

从主要出口地来看,2008年河北省出口到欧盟、韩国、美国、东盟、日本的出口额分别为53.33、32.75、27.30、17.97、14.74亿美元、 分别增长了46.2%、74.15%、21.7%、34.9%、14%,但到2009年4月分别同比下降了23%、57.1%、15.6%、44.7%、7.3%。

从河北省的主要出口产品来看,2008年机电产品、钢材、高新技术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煤、医药品的出口值分别为76.62、60.83、21.36、16.98、11.29、9.09亿美元, 同比增长50.1%、79.5%、98%、10.45%、54.4%、56.3%,但到2009年4月机电产品、钢材、高新技术产品、 服装及衣着附件和煤的出口额分别同比下降了25.4%、59.85%、24.9%、0.8%、13.9%, 只有医药品出口增长了5.9%。

从河北省各市出口数值来看,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沧州、廊坊、衡水、邯郸、邢台、张家口和承德,2008年累计出口总值分别为55.96、49.43、34.05、31.30、15.80、15.22、10.29、10.24、3.74、3.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4.9%、75.1%、40.6%、45.9%、42.4%、 20.7%、 34.2%、 23.1%、 29.9%、 -19.7%、70.1%, 但到2009年4月分别同比下降了22.9%、54.3%、31.7%、26.7%、5.9%、3.4%、22.8%、13.6%、44.1%、57.4%、41.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1)在国别上,河北省出口到韩国和东盟的下降幅度最大。 这一方面是因为韩元和美元(向东盟出口计价货币主要是美元)贬值幅度过大, 河北省出口产品失去了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是因为韩国和东盟经济体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 其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受到抑制。(2)在出口产品上,钢铁所受影响最大。这一方面是因为全球经济衰退减少了对钢铁的需求;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钢铁产能过剩。 钢铁市场需求低迷也直接导致了以钢铁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唐山市的出口额同比下降幅度超过50%。(3)从各市出口排名来看,保定已上升为第二,这得益于近几年保定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 金融危机对河北省出口企业的影响途径

1.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贸易伙伴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出口企业的订单减少。欧盟、韩国、美国、东盟、日本占河北省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这次金融危机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经济下滑,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继续回落1.5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将下降0.7%,欧元区将下降0.5%,日本将下降0.2%。韩国产业研究院2009年6月24日发表《2009年经济及产业预期》报告说,2009年上半年韩国实际GDP下降3.8%,全年经济增长率将降低2.0%左右。另外,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预测,2009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也将由2008年的6.3%降至3.4%。在这种全球经济背景之下,出口订单减少或推迟、取消的情况不可避免,河北省的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2. 全球金融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猖獗, 河北省出口产品不断遭受反倾销调查以及绿色贸易壁垒。为转嫁危机,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河北省的一些出口地国家开始采取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2008年,美国对我国的不锈钢压力管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对我国的定尺碳素钢板发起反规避调查;欧盟先后对华冷轧不锈钢板、钢绞线、盘条、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调查, 欧盟还对我国的钢铁管配件发起反倾销日落复审。①2009年4月8日, 美国7家石油管材生产企业和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又就中国对美出口的石油管材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 作为全国第一产钢大省,河北省钢铁企业遭受冲击不可避免。除反倾销调查之外, 绿色贸易壁垒对河北省的出口影响也很大。 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有食品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和人身安全防护标准。 金融危机发生之后, 为了使本国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发达国家借保护环境、 人体健康之名对进口产品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标准。一是对进口水果、蔬菜等食品从种植、收获、包装、运输直至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限制。 二是对产品及其包装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如,欧盟正式启动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 要求进入欧盟各国的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包装、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阶段等都要达到规定的环保技术标准。三是提高人身安全防护标准,包括劳动生产安全、 个人用品安全以及产品工艺标准中的安全标准等。如2008年7月1日起,俄罗斯重新修订进口汽车认证体系,提高汽车进口标准。上述标准繁多,有些标准危机发生之前已经存在,危机发生之后,标准进一步提高,执行起来更加严格,给河北省钢铁、机电产品、农产品、汽车等的出口造成很大的影响。

3. 全球金融危机使信用风险加大, 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全球金融危机使进口国经济衰退,企业和个人支付能力下降。受销售量下降和银行信贷从紧的双重困扰,一些买家拖欠、拒收和破产的风险加大,信用降低,出现支付困难,产品出口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或根本无法收回,致使一些中小外贸企业不敢接订单, 加上国内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 出口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应收账款。 如唐山市2008年1~10月份钢铁行业应收账款就高达75.1亿元,即使大型企业也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及最初阶段, 我国实行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出口企业向银行融资困难,企业在流动资金周转困难时难以得到银行的及时补给。2008年底,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信贷计划大幅度增加, 但由于许多中小型出口企业无有效资产向银行抵押,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这样,众多中小出口企业,由于出口下降,收入减少,又得不到银行信贷资金支持,资金链条断裂,企业难以为继。

4. 金融危机使美元、 欧元等结算货币的汇率下降,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河北省出口结算货币主要以美元、欧元为主。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元、欧元对人民币持续贬值, 美元兑人民币中间汇率由2008年1月2日的7.2996到2009年6月30日的6.8319,下降6.4%(期间最低时达到6.83%);欧元兑人民币中间汇率由2008年1月1日的10.6611到2009年6月30日的9.6408, 下降9.58%。美元、欧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下降使出口企业遭受严重的汇兑损失,已超出了出口行业5%的平均利润率。 由于人民币自2002年以来一直处于升值状态,其升值幅度很难预测到位,订单时间越长企业的汇兑损失就越大, 所以一些企业不敢跟客户签订长期订单。 虽然国家采取了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来应对危机, 但相对于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 提高出口退税率等相关补贴政策对企业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三、政府需采取的应对措施

1.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长期以来,钢铁和煤占河北省出口额的很大比重,如钢铁在邯郸市出口额中曾超过50%, 唐山市超过40%,秦皇岛钢材、煤两类商品出口也曾占到50%以上,并且多数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尽管近几年河北省围绕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支柱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调整, 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但出口商品结构仍需调整优化。政府相关部门应继续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 进一步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机电产业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使各个地市能依靠当地的现有条件和实际资源形成独特的产业集群, 发挥在外贸出口中的领跑作用。只有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中才能有所盈利,出口企业才能长期生存。

2. 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 给出口企业提供便利。河北省的相关职能部门应紧紧抓住国家鼓励出口的机会,充分利用现行优惠政策,在咨询、报关、出入境、审批、税费减免等方面给出口企业提供便利条件,协助企业巩固传统国外市场,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如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非洲国家), 对出口企业参加展会的摊位费及出口信用保险的投保费给予一定的补贴, 使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对产品出口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例如,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从2008年8月1日到2009年6月1日,7次上调劳动密集型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河北省的机电、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陶瓷、肉制品等产品的出口迅速止跌回升。

3. 积极应对发达国家的非关税贸易壁垒。(1)建立技术性贸易政策机制。应建立由企业、政府、行业、科研部门等多方合作的信息技术网络, 形成一个纵横结合、互通有无、相互合作的预警监测信息网。还应建立健全社会化咨询服务体系, 发布国外最新的产品“市场准入”信息,沟通与国际贸易组织的关系,掌握出口地区的商业情报,全面服务于出口企业。有关咨询部门要积极研究出口地的相关政策及措施,为国内有关部门及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以解决目前信息不畅、渠道不多的被动局面。(2)选择一批经贸、金融、法律和外语等方面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优秀人才,进行集中强化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出口贸易专家队伍, 向出口企业提供WTO规则、进口国的相关法规、各类风险防范、反倾销应诉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4. 采取各种措施, 解决出口企业的融资难题。(1)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推出有利于出口企业融资的抵、质押担保品种。可以由银监会出面,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除办理传统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抵押贷款外,积极探索新型抵、质押担保业务,如尝试机器设备等动产抵押、存货抵押以及仓单、保单质押,进一步拓宽企业抵、质押品范围。(2)进一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提升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密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缓解中小型出口企业因缺乏实物担保而贷款难的问题。(3)建立银企洽谈会议制度, 不定期举办专题洽谈会、 推介会、对接会,及时筛选推介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出口企业和项目,多渠道促进银企合作,有效满足出口企业的资金需求。

四、出口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 注重开拓发达国家日用必需品市场, 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此次金融危机造成发达国家消费能力下降,但日用必需品需求具有刚性,随着发达国家消费者紧缩日常开支, 对物美价廉的产品需求增加, 出口企业应抓住发达国家消费市场产品和供货商重新洗牌的有利时机, 扩大中低端产品出口份额,逆势开拓发达国家市场。由于非洲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需求较为稳定,可加大该地区市场的开发力度。另外,要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加大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出口。 钢材出口由线材向板材全面升级,医药出口由抗生素原料向生物制药升级,农产品出口由粗加工产品向鲜活产品升级, 由粗放到精细、由低价路线到品牌竞争,在研发、设计、品牌、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努力向产业链中高端升级,在维持价格比较优势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

2.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应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出口企业应高度关注产品的安全问题、环保问题,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产品质量。 出口企业必须积极申请国际认证及贸易伙伴国的认证。 条件不具备申请认证的, 要积极创造条件;条件成熟的必须尽快申请并获得认证。 出口企业还应跟踪贸易对象国的贸易政策动态, 获取其最新的相关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包括新的法规、标准和认证信息,甚至包括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新标准,提前防范。如,为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要加大绿色技术创新与技术攻关力度,尽快研发出被禁止使用有害物质的替代物; 进行ISO14000及ISO9000国际标准认证,建立“绿色标志”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加快进行环保型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同时积极吸引国外生产环保型材料的企业进行投资, 以增强河北省相关环保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做好转向国际市场采购符合要求的材料及零配件的准备, 消化因使用替代材料而增加的产品成本, 以保持出口竞争力。

3. 采取合理措施,规避非关税贸易壁垒。出口企业应研究符合WTO规则的规避措施,采取合理的规避行为,如可以将出口产品拆整为零,出售零部件异地组装,到当地建分厂或同进口国联营生产等,绕开反倾销贸易壁垒,进军海外市场。在反倾销应诉中,如果不能使进口国确信不存在倾销, 就应争取采用价格承诺与自限出口数量方式解决纷争。

4. 根据自身条件和面临的风险, 选择恰当的出口贸易融资方式。 出口企业要密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往来,让金融机构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消除金融机构放款的顾虑。通过接触,出口企业还可以了解各家银行已开展的各类出口贸易融资方式,可根据自身条件、 面临的风险以及成本最小化原则进行选择。目前,中国银行以及工行和建行除了传统的打包放款、出口押汇、票据贴现等出口贸易融资方式之外,还推出了福费廷、国际保理等新型贸易融资业务, 这类业务不但可以融资还能防范信用风险和外汇风险,出口企业要积极使用。另外,出口企业要用足国家的鼓励、支持政策:若出口产品符合出口信贷的条件,要尽力争取出口信贷,降低融资成本;若根据经验感觉信用风险较大,要积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5. 提高外汇风险防范能力。 在用外币计价结算的过程中, 外汇风险对出口企业的影响很大, 许多企业因外汇汇率下跌而损失惨重, 所以出口企业必须了解我国目前市场条件下可以采取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提高外汇风险防范能力。(1)出口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往来的关系, 从银行、 国际性的信息公司、金融信誉评估公司,甚至一些重要国际媒体收集汇率风险信息, 利用专业知识对汇率的走势作出正确的预测。(2)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出口贸易的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第一,在签订合同时,要争取使用汇价趋于上行的“硬币”,若不行,则要争取在合同中加列货币保值条款或均摊损益条款;第二,出口合同订立之后, 可考虑利用同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交易来防范外汇风险。 目前国内大银行能够提供的规避风险的工具很多, 诸如远期外汇交易、远期结售汇交易、人民币和外币掉期交易和货币互换等。(3)出口企业要时刻关注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推进过程, 条件成熟时争取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6. 加强国际金融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能够准确地预测货币汇率变化趋势是避免外汇风险的首要前提, 而汇率预测需要专门的国际金融知识,所以,企业要加强国际金融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工作, 并送他们到高校进修或积极参加行业协会或政府有关部门举办的相关培训,提高外汇风险的防范能力。

(责任编辑:龙会芳;校对:卢艳茹)

作者:课题组

全球金融危机出口影响论文 篇3:

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研究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到较大冲击,出口增速和规模明显下滑,出口竞争力严重削弱。因此,完善促进农产品出口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一揽子措施非常必要。

关键词:金融危机 农产品 出口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都遭受了重创,特别是对出口行业,影响尤为严重,我国农产品出口不可避免的也遭受了较大冲击,因此,必须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冲击

(一)出口增速和规模明显下滑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加之一些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导致市场环境恶化,我国农产品出口严重受阻。

2008年11月和12月我国农产品出口降幅超过30%,2个月同比增速下降了6.9%和7.2%,而2008年全年我国农产品实际出口额降幅超过了20%。这种影响还表现在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上。据海关统计,2008年1-11月,我国蔬菜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分别仅增长0.8%和3.7%,增速分别下降9.4个和9.7个百分点。水果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1%和17.3%,增速分别下降30个和33.9个百分点,尤其是果汁、花卉出口量出现入世以来首次负增长,同比分别减少28.1%和19%。水产品出口量下降2.2%。

2009年1-7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505.2亿美元,同比下降12.5%。其中,出口212.6亿美元,同比下降8.2%。这当中,大宗商品谷物、大米、玉米、棉花出口同比分别下降39.4%、25.8%、49.8%、22.8%。畜产品出口额21.4亿美元,同比下降12.0%;水产品出口额56.0亿美元,同比下降2.3%,下滑幅度为近几年之最。

(二)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严重削弱

2008年,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呈现大起大落走势,尤其是下半年,农产品价格全面大幅下跌。2008年7月,我国对美国欧盟国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分别降为787和93.7。世界银行2008年10月份发布的28种农产品价格中,有23种下跌,11月份小麦、大豆、玉米价格已跌破去年同期水平。由于国际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行,我国2009年1季度出口的苹果浓缩汁价格跌为600美元/吨左右,仅为08年同期的1/3,围网金枪鱼等远洋渔业高端产品价格跌幅竟高达60%。

国内来看,2008年10月份全国31种主要农产品中有30种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跌,11月份又有27种进一步下跌。其中,稻谷、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比9月份下跌6.8%、6.7%和1314%;猪肉比2月份时的最高价下跌25.4%;籽棉收购价已跌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

由于外围受到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内部受到农资产品、劳动力价格提高的影响,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出口竞争力严重削弱。今后一段时间内,由于全球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普遍增产,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生物燃料用粮大幅减少,以及国际投资资本的撤离,国际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将进一步显现。据有关预测,今年国际农产品价格将以稳中趋弱走势为主,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农产品价格下行的压力还可能继续加大,我国农产品出口压力还将进一步显现。

(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增加使得农产品的出口环境更加复杂

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冲击实体经济,而且影响还在加深。为了扶持和保护本国企业,防范国际市场萎缩导致的贸易转移,许多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今年5月德国饮料企业打出“不喝中国果汁”事件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

在金融危机下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两反两保”、各种关税和非关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风险,且如今贸易保护主义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从限制商品扩大到限制服务进口、劳工输入;从经济措施扩展到法律、行政命令和各种“临时性措施”。2009年1-4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向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38起,案件数同比上升267%,而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

如今,欧美日本为保护本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还对进口的农产品设置各种新型贸易壁垒(如环保标准与农业技术壁垒)。欧盟修改了食品安全卫生法,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农产品、食品提出质量可追溯的要求,日本实行了世界上最苛刻的卫生标准。其结果是绿色壁垒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环保标准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传统优势,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贸易保护和技术壁垒已成为现阶段制约农产品出口的最直接障碍。

(四)主要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导致农产品出口市场风险凸显

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日本、欧盟、韩国、美国和我国香港一直是我国农产品的主销市场。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农产品对亚欧和北美洲的出口额分别为53.4、19.5和12.5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7.1%、20.9%和13.4%。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度比较高,2007年市场集中度指标HHI高达69.7%,市场集中度高必然会导致风险的加大,一旦这些国家农产品进口政策或外贸环境发生变化将极大影响我国总体的农产品出口份额。

比如,由于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2008年6月,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5.96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减少1.31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了少见的18%。受此影响,2008年6月当月我国对全球的农产品出口同比下降了1.2%。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加深,日本市场萎靡,一季度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19.3亿美元,同比增长3.7%,远低于同期对全球农产品出口24.6%的增幅。2009年3月单月,对日农产品出口6.2亿美元,同比减少12.4%,降幅之大仅次于2008年6月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当月(-18%)。

(五)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滑

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近1.4万家,其中年出口金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仅367家,出口额低于1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占总数的70%以上。这些企业规模较小,品牌意识淡薄,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进入国际农产品市场时间短,经营规模小,信息渠道不畅,生产经营不科学,产业链断层,极易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

同时,由于出口国市场需求下降,贸易摩擦不断,生产成本升高,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与融资成本上

升,农产品出口企业面临着企业销售困难,盈利水平降低,甚至亏损停产或倒闭的局面。

如2008年江苏约80%的斑点叉尾鱼回鱼养殖户亏损,省内同类加工产品企业已基本停产。2009年上半年,甘肃全省227家出口企业,已有超过50%的出现亏损,盈利的仅占30%左右。企业普遍感到市场萎缩、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利润下滑。

(六)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信用危机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过去,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国外以“质量安全”为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阻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这也是多年来农产品出口平均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种植业生产经营小而分散,养殖业散养户比重高,农产品产加销环节多,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实施监管的难度很大;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等还相当不完善,存在较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世界各国都会采取强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对进口农产品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和苛刻。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极易放大,会严重影响整个农产品的出口。2008年的“毒饺子”、“三鹿奶粉”等事件曝光使得国际市场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不信任感加剧,农产品出口遭受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多。

二、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了出口大幅下降,价格低位运行,市场风险加剧,企业利润下滑,贸易摩擦增多,质量信用危机等的不利局面。这需要政府、企业、协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进而保持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增长。

(一)完善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一揽子措施

一要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要认真研究并充分运用世贸规则中的“绿箱”、“黄箱”政策,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产品境外促销、外向型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新办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奖励、外向型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及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费补助等。金融机构应积极扩大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的贷款投放,积极支持出口企业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扩大农产品出口。

二要改进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和通关服务。改善设施条件,增加出口农产品检测点。检验检疫工作的重点,要逐步从对产品的检验监管向对生产过程监管转移,由主要依靠每批检验向加强基地监管转变,减少检查批次,降低检测收费标准,减轻企业出口成本。对通过IS09000、HACCP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要简化申办出口质量许可证、分类管理考核程序。对鲜活农产品出口,实行通关工作日承诺制及预约通关,提高通关速度。

三要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保险机制和出口保护与救助机制。国家和农产品市场主体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损失补偿基金,对处于金融危机的农业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提高其生存能力。要积极探索行业协会救助、商业保险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救助机制,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应对技术壁垒、贸易磨擦等突发事件。

四要构建对外信息平台和通道,建立农业对外合作网,及时、准确地为企业及有关单位提供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国外政策法规和市场供求变化等信息。

五要健全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第一,建立支持农产品出口工作机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保险公司营业机构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了解当地农产品出口企业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农产品出口工作。第二,适时增大财政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针对农产品出口的特点和需要,研究开发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新险种,提高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扶持比例,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收汇风险增加,建议将此项补贴提高到40%-50%。第三,加大宣传,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出口信用保险,规避出口收汇风险,提升自身信用等级,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

六要建立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负责收集、跟踪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建立国外新贸易壁垒信息中心、数据库和网站,方便企业查询,为企业出口提供便利。

(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议价能力,稳定农产品价格

一要要充分利用作为WTO成员的有利条件,从我国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参与制订和修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的标准或技术规范以及法规等。世贸组织于2002年8月启动了一项新的计划:标准与贸易发展便利计划,加强发展我国家参与标准谈判与实施的能力。我国作为WTO成员国,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应积极参与此类国际活动,提高我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的议价能力,稳定农产品出口价格。

二要积极建立农产品战略联盟,提高农产品出口组织化程度,增强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稳定出口价格。积极实施“出口贸易联盟+龙头企业+加工生产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集团化生产与流通,走联合或联盟之路,并建立国际市场销售网络体系,以提高我国农业出口企业的议价能力。

三要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实行临时价格干预,通过政府储备、企业收购补贴等形式使农产品价格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减少由于由于价格较大波动导致的出口受阻。

(三)积极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基地,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要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重点发展具有较强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的基地建设,积极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自有原料生产基地。中部地区要加快产业化经营,建立面向国外市场的各种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以扩大农产品出口的规模,西部地区要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原产地标记注册农产品的出口,培育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新增长点。政府要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来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企业质量检测检验体系的建设。

在基地内要推广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GAP),推行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在生产、加工、流通领域推行IS09000、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良好操作规范(GMP)等质量管理规范。要加强基地的管理,只有在农业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共同认证下,才对符合标准的基地进行授权,在此之后还要定期对其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进行纠正。

(四)做大做强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提高企业抗击危机的能力

一是积极推进龙头企业的机制和体制创新,有条件的龙头企业

可通过联合、兼并、收购、重组、上市等途径,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二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大、产品具有竞争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政府应在信贷、所得税、出口退税、技术改造、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申请海外注册、设立海外销售窗口或商务代表处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促进其上规模、上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海外市场开拓能力。

三是不断促进研发中心与大型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的集聚,以集群形式成立专门的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以促进精、深加工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减缓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冲击。

四是积极培育出口企业或出口产品品牌。农产品出口品牌的形成有助于解决国际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抗击风险的能力。金融危机对有自主品牌的农产品影响小,对替别人加工(OEM)的产品影响大。为此,企业应特别抓好以下几方面品牌建设工作:第一,实施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品牌是质量标准的积累,打造农产品出口品牌,关键就是要提高农产品质量。而标准化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技术和生产流程是塑造强势品牌的基础。第二,逐步提高科技含量。农产品品牌作为农产品及农业出口企业竞争力的“信号”,必然要反映出口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此,企业要大力加强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关键设备,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竞争力。第三,利用特色资源,构建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生产首先要体现农产品生产的资源禀赋优势,特色资源是农产品品牌的基础,是形成农产品品牌差异性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要从地方优势资源及特种品种考虑,利用土地、地理及气候的优势,积极扩大种植规模,从而构建出口品牌。

五是积极开展出口企业国际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是实现全程营销的理想工具。企业要充分利用农业对外合作网等对外信息平台和通道,大力实施农产品的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媒介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信息传播效率扩大企业的产品出口,减轻危机对出口企业造成的库存压力,以提高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六是企业要彻底改变重出口轻内销的产销观念,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拓宽国内外销售渠道,完备仓储运销产业链条等举措,全面提升产业水平,从而在金融危机中实现调整升级,做大做强。

(五)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出口市场风险

面对金融危机,我国要主动调整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形成多元、合理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首先,应建立预警体系,监控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农产品的出口量,避免同种农产品对一个国家出口急剧增加。其次,应注重开发和扩大那些份额较小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而且可以避免整个国家的出口受单个国家的影响。今后我国应积极实施“稳定亚洲市场,挖掘欧美市场,开拓非洲和拉美市场”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战略。

(六)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打破农产品出口技术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美誉度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目前应对危机、打破贸易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美誉度的重要措施之一,这里需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这3大体系建设。

第一,要积极实施“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打破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技术壁垒。要根据出口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建立与之相一致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推行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在生产、加工、流通领域推行IS09000、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操作规范(GMP)等质量管理规范。出口企业要建立农产品安全重点控制体系,将生产、加工和出口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标准化控制。

第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力量,加大检测力度,提高检测能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同时,加快出口农产品所必需的检测设施建设,确保检测项目与精度,达到出口目标国的要求。要设立扶持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的专项资金,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品质量检测。

第三,要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监管及认证工作全部转到农业管理部门中来,明确以农业部(省级以农业厅)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改变目前农产品检测中存在的交叉检测及重复检测的无效率现象。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努力打破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七)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产品行业协会,创新农产品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

根据国外的经验,在发生国际贸易争端时,一般是行业协会介入,成为解决争端的主体。为此,可根据“自愿入会、自理会务、自聘人员、自筹经费”原则,重点建立和扶持一批出口农产品行业协会并不断规范其运行机制,让其积极承担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的有关行业服务职能,使之成为联结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和纽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引导企业调整生产经营结构和出口方向,参与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应对国外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调查,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出口产品价格协调机制,防止恶性竞争,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积极探索行业协会救助、商业保险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救助机制,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应对技术壁垒、贸易摩擦等突发事件。

(八)积极开展农产品境内外促销,提高我国农产品和出口企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考察当今世界农产品出口强国的先进经验,它们无一不帮助本国企业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市场的开拓,通过展开各类促销活动来扩大本国农产品的出口。

为此,要做好如下两项工作:第一,完善农产品国外市场推广项目。美国拥有极其完善的农产品国外市场推广项目,如市场准入项目(MAP)、外国市场发展(合作者)项目(FMDP)、新兴市场项目(EMP)及质量样品项目(QSP)等。智利政府则通过设立专门的由智利出口促销部(PROCHILE)负责管理的农产品出口促销基金来开拓国际市场。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要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境外市场推广项目,因为这类项目在目前的WTO规则体制下被认为是“非贸易扭曲的”。第二,积极组织农业企业或行业协会参加境外农产品博览会、展览会、展销会,积极举办、承办国际性农业贸易和招商洽谈会、展览会,以提高我国农产品和出口企业的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农业经贸人员到农产品出口目标地进行市场考察和有关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及其市场需求的调研,加快农产品与目标市场的对接,鼓励参加有关农产品出口的境外研讨会、专题培训班、产品推介会等促销活动。另一方面,要以举办国际性农业贸易和招商会为契机,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创新贸易和招商方式、手段,促进出口优势农产品产销衔接,以提高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和质量。

本文作者:

赵晓飞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董 博

作者:赵晓飞

上一篇:我国个人境外投资管理论文下一篇: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