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金融危机影响论文

2022-04-21

【摘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诸多的不利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思考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形势并顺利就业,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金融危机影响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金融危机影响论文 篇1: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是当前较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对此,可采取以下对策:稳定工业行业就业局面,扩大就业保护范围;产业联动促就业;设立专项就业与创业扶持计划,推动灵活就业形式;强化职业教育力度,拓展大学生就业通道,开辟大学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自主创业经济周期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这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拟对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作一探讨。

一、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

(一)我国经济周期进入减速通道

我国本轮经济周期创下改革开放以来最长的扩张期纪录,1999年我国CDP增长7.6%,达到上轮周期的谷底,从2000年~2007年持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势头。2007年是本轮经济周期的峰年,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GDP增速逐季回落,尽管2008年下半年后中央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拳,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这说明未来主导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将是经济周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可能减缓经济下行的程度,而不可能根本扭转经济周期的发展方向。

(二)世界经济进入经济周期的收缩期

本轮世界经济周期与以往相比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程度达到了空前水平;二是上一轮经济周期的调整极不充分;三是本轮经济周期中各国货币政策比较一致。三个特点决定了在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收缩期中要完成上轮周期和本轮周期结构调整的双重任务,加上经济全球化导致周期性调整的同步震荡以及长期低利率政策在全世界范围形成的房地产泡沫和证券市场泡沫的破灭,导致本轮经济周期收缩的幅度会比较深,持续的时间也会比较长。

国际贸易收缩将严重影响我国就业。在我国本轮经济扩张和就业增长中,外向型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中的重灾区美国、欧盟,恰恰是我国外贸最大的出口国家,因此,受冲击最大的也必然是外向型经济。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这些国家将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收入水平下降、失业人口增多的情况,进口需求必将随之减少,虽然一些生活必需品的进口需求对收入的弹性较小,那些与进口国产品价差较大的产品甚至可能存在负弹性,但对我国产品的总需求必将由持续高增长转为低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外向型经济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出口下降对就业的影响很大。

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各新兴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我国人民币对美元却持续升值,而且仍存在长期升值预期,这将使我国部分出口产品失去价格优势。这一因素将从两个方面影响我国就业:一是其他国家企业争抢我国市场份额,减少我国出口总额,使我们失去相应的就业;二是降低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甚至吸引已落户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出去,原有企业工人面临失业。

(三)国内经济调整将影响就业

第一,经济周期性调整的趋势无法改变。2009年,面对空前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已经采取一系列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几次经济周期调控的经验,经济调整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宏观调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调整的力度和时间,而不可能消除经济调整。第二,本轮经济周期中制造业对就业的影响举足轻重。上一轮经济扩张中(1991年~1994年)投资增长最快的是房地产业,而本轮经济扩张中(2001年~2007年)投资增长最快的是制造业。制造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要远远大于房地产业,因为制造业投资完成后必须有相应数量的不同劳动者来使用固定资产从事生产活动,才能发挥制造业投资的最终目的。而房地产业投资一旦完成,无论产品售出与否,都与就业关系不大。因此,在本轮经济扩张期中制造业高速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使第二产业新增就业从2005年起连续超过第三产业,为全国的就业增长立下了头功。

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冲击太大。由于不同规模的企业抗风险的能力、政策约束等方面有较大区别,由于经济—就业的“脉冲效应”影响,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的差异性预期会体现在不同的企业规模上,制造业需求的萎缩,将促使大部分企业的用工需求减少。中小企业预期会因为市场需求锐减,生产难以为继,不得不为维持生存而减少劳动成本,释放出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制造业的一个最大的软肋就是最终产品以外向型为主,对国外的营销渠道和国外市场过于依赖。当美国金融危机大爆发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市场需求收缩将使我国大批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困难,刚刚连续创造最高新增就业的第二产业将会成为创造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这将是就业领域2009年及今后若干年面临的一个最为严峻的形势。我国已经多年连续回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有所回升,并不反映在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中的大批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收入和消费都将大幅度下降,对社会稳定和总需求形成冲击。出口的减速将减少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而大学生正是新增劳动力的主体部分。

(四)社会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大学扩招、规模急剧膨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当期的就业压力,但实际就业压力仍在累积。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短期供给大于需求,一次性就业率逐年下滑,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区域选择偏好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在大中城市的集中度过高,区域配置不平衡。而很多企业对人才需求太看重短期利益,不愿承担上岗培养成本,导致高校毕业生择业与社会用人需求存在错位,并演化为最受关注的社会就业问题之一。高等院校不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机制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再加上某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不够和招聘会减少,使得学生从社会得到的帮助或信息都不足。另外,由于金融风暴,许多企业提高了对应聘者的要求,而且还存在一定的招聘歧视,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门槛就变得更高了。同时,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相当数量的农民工从企业挤出,再就业困难,大量处于歇业、失业状态,大规模农民工返乡,加剧其原籍地区就业形势紧张,就业压力增大,形成对其原籍地区就业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就业排挤,产生二次就业挤压。当前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70%左右,历年累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与今年新增高校毕业生人数汇集,增加了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规模,形成更重的求职压力。

(五)大学毕业生自身因素

高技能人才仍将是最抢手的人才。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总量上已经供不应

求,大量高技能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但在部分地区(中西部)、部分岗位(非技术或低技术岗位)的就业竞争仍很激烈。本轮经济调整将为产业升级提供一次机会,也为高技能人才流动创造一次机会,但并不能解决高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的矛盾,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这种矛盾将日益突出。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对职业定位不准。部分大学毕业生只是对自己的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并没有掌握真正职业所需要的技能。不少大学毕业生对当前就业政策、职业的发展趋势、职业的类型、职业的内涵和职业素质要求缺乏主动认识的意识,或者不懂如何扩展求职渠道,也不掌握求职技巧,不知如何推销自己。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对策

国家针对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例如,《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提出的主要措施为:“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五缓”是指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在一定条件允许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费。“四减”是指阶段性降低养老保险外的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三补”是指使用失业保险金对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给予补贴。“两协商”是指困难企业不得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对确实无力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在企业与工会或职工双方依法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可签订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的协议。这些保障性政策通过政府保障性的支付使失业者免受因失业而遭受的生活困境,增强了劳动者个体的安全感,其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就来安全、收入安全、稳定劳动力市场,改善民生。但是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政策及措施促进就业。把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安全与开拓性的就业政策与措施,才能将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冲击减到最小。

(一)稳定工业行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保护的覆盖范围

近年来工业行业吸纳就业人数的比重在逐年下滑,但是在产业升级进展缓慢、第三产业的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时,稳定企业生产和销售,倚重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吸纳劳动力,保证现有工业行业不出现大面积裁员,稳定当前就业局面可以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让路”。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全日制就业、非正规就业、自营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的出现,分流了部分的失业人员。此外,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等也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对此,政府应尽可能将其纳入到就业保护的范围内。

(二)引导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利用产业关联拉动就业

国外经济危机时期的历史表明,经济收缩期有利于产业调整和重新布局。对此,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联,强化加工制造,着力改变低端生产环节吸纳就业差的状况,在经济下行时避免过分强调就业而忽略产业升级、结构转换与调整。应变危机为机遇,着力调整产业在国际国内分工中所处的劣势地位,努力完成长期产业升级目标。

(三)加强高等教育与市场的连接。强化职业教育力度,提高教育质量与学生就业技能,不断进行教育改革

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高层次教育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增加,更加注重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应用能力。而一些高校在扩招的同时,未能及时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衔接起来,存在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的现象,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难以就业,如会计、金融、国际贸易等。同时,由于教育具有滞后性,新的学科及专业结构的调整需要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因而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节奏,不能满足社会对毕业生在数量、学科层次和专业结构上的需求,从而出现部分冷门或过时专业的高学历毕业生无业可就或有业不能就的现象,导致结构性失业。   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以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引导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学校的配套发展,强化学生的特殊职业技能,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推行“宽专业,厚基础”的高等教育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其应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指导、培训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四)建立毕业生失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险制度

对因未找到工作而没有收入来源、生活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和物质支持,保证失业毕业生基本的生活费用。并进一步完善毕业生的失业保险制度,以保障失业毕业生的基本生活水平,为毕业生寻找工作提供条件。

(五)更新毕业生本人及用人单位的思想观念,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使其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可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增加学习年限等,推迟大学生就业年龄,以缓解就业压力。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应逐步消除用人单位在用人上存在的性别、学历等偏见,建立公开平等的用人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诸多新兴行业都需要人去开发。因此,大学生可树立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自主创业,从而拓宽就业途径。政府和社会应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各种有利的政策性扶持和帮助,鼓励大学毕业生自谋职业,创办更多的经济实体。可设立“创业支持”专项项目,开辟大学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实施政府资金、技术和税收上的支持,开拓大学生就业通道,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促增长的经济良性运转。

(六)消除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应加快有关劳动人事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进人指标和户口指标的限制,减轻不合理的制度约束及其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降低劳动力的流动成本,促进毕业生的合理流动。应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增强用人单位在劳动报酬分配方面的自主权,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作者:李 宁 寸晓红

大学生金融危机影响论文 篇2: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浅析

【摘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诸多的不利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思考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形势并顺利就业,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对策

金融风暴袭来,金融行业、外贸行业、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纷纷降低人员需求,从前热门专业的学生“找个好饭碗”不再那么容易,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想找到对口的工作也变得异常艰难。大学生就业遭遇“寒冬”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如何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迎接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在理性思考的前提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顶尖投资银行土崩瓦解,各国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在美国金融危机向全球演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不仅仅要应对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在美国直接投资的损失,更要应对因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甚至全球经济大萧条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大幅缩减。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实际上,由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

二、当前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5亿年龄在12至24岁的青年,其中的13亿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数字比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多。

金融危机使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于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的未就业480万毕业生,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员表示,2009年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

一项基于全国40万大学生的抽样调查《2008年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表明,民营企业雇用了四成大学毕业生,其规模大致相当于国企和外资企业招聘人员数量的总和,近50%的大学生在中小企业工作,而随着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影响的深入,东南沿海大批出口型中小企业停产、关闭,中西部部分中小企业生存形势亦不容乐观,大学生将因此失去不少就业机会。同时随着利润下滑,部分企业将可能停招、少招新人甚至裁员以缩减成本,这无疑将进一步减少就业岗位。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却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现状。因此,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比往年来得更加激烈,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就业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既有挑战又有机遇

古语“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这可能可以更好的解释如今中国受金融危机的情况。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大学受金融危机影响,来学校招聘的企事业单位比往年少了,大学生就业率比往年可能也要降低,但正是这样,应届大学生才更要认真面对大学的生活和大学的学习。大学教育是培养道德素质的,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而不是毕业后的金饭碗,更不是读完大学就是社会精英。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如何应对呢?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不宜过于悲观,应该调整求职心态和期待,着眼于长期发展,善于发现机会,渡过这次最严重的经济萧条与就业冬天。

三、积极探索就业新对策,促成择业新理念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国家、企业、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人应联动起来,以各种有力措施引导就业趋向,改变择业观念,缓解就业压力,促成就业形势好转。

(一)政府应积极地推出引导政策和提供法律保障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工作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还专门制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2008年1月1日,《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强调,促进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已经列入政府的考核指标。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也在深入,正在制定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配套政策措施,尽快形成中国的就业制度安排向着普惠制过渡。政策上的倾斜和法律上的保障是对大学生就业最大的支持。

2009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称,必须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会议提出了“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等7项措施。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也出台不少政策,如江苏省有关文件就规定:“各级政府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方便和市场机会,扶持毕业生创业。毕业生领办或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按有关规定享受财政优惠政策。对毕业生创办的民营科技企业,按规定减免营业税、所得税。”

(二)大学生要迅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进行自主创业

一是积极面对现实、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大学生要认清金融危机形势下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就业环境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转变思想、接受现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适当调整就业心理预期。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终生就一个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就业观,树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择业观;择业时看得长远一些,相比薪酬待遇,要更加注重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岗位的发展机会。应该看到东部地区人才需求己经饱和,但广大中西部地区人才大量匾乏;大城市己经人满为患了,但乡镇与农村还大有用武之地。从事教学工作近七十载、9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申泮文说过:“基层、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急需我们的毕业生。学生们可以支援西部的教育事业,做中小学老师,也可以去基层当‘村官’,帮助村镇致富奔小康。总之,时代赋予了年轻人这样一种使命,大学生应该顺应时代的呼唤,短时期内可能会苦一些,但将来定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是坦然面对挫折,增强心理承受力。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势必担心遭受“池鱼之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紧张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求职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是委屈,不妨将就业的过程看做是重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主动调整自我适应社会的过程,通过求职的历练而增强自我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

三是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应对挑战。当前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人才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我国高等教育长期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高校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调查发现,相当多的用人单位之所以不愿接收应届毕业生,主要担心招来后还要花费精力培训,而企业看重的是个人的实战能力。应该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较强的整体实力和突出的优势为自己打造一个精彩的人生。

四是积极的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也从过去的天之骄子回归到普通劳动者。大学生应充分认识自己,理性地地认识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念,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大学生不仅是就业者,而且可以成为职业领域拓展和新职业创造的缔造者,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新的职业领域。

(三)高校统筹引导,积极做好就业指导

一是贴近市场需求。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应该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加强也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比如,在专业的设置方面可以更加突出市场要求。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在宏观上,控制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并通过这种方式促使部分高校转型,实现由培养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学校向培养专业应用人才的高校的转变。在微观上,高校要根据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状况,调整现有专业的招生规模,压缩长线专业,增设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

二是适度扩大招生规模。从微观选择来看,大学生可以尝试继续深造以错过职场风暴的高潮期。在金融危机形势下,适度扩大本读硕、硕功博的招生规模,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素质人才的数量。

三是要统筹引导。作为高等学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整个就业工作的统筹力度。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线和学生线要共同努力,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都能结合自身的阅历对学生适当增添就业方面的指导,增加做人做事方面的教育,这样更有利于就业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史彩虹.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吴佳.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杨伟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EB/OL].http://www.edu.cn/jiao_yu_yan_jiu_144/20081128/t20081128_343444.shtml.

[4]专家解读: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有多大[EB/OL].http://www.tianzhushan.com/edu/Article/jianyunews/200902/20090220143434.htm.

[5]专家详解:国务院高校毕业生就业7项措施[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1/14/content_10657927.htm.

作者简介:王小露(1978-),女,江苏泰州人,教育学硕士,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

作者:王小露

大学生金融危机影响论文 篇3: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高等院校不管是在办学规模上还是在招生人数上也都是年年递增。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在每年的毕业季涌入社会,其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也变得尤为严峻。不少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高不成,低不就”,就业形势十分堪忧。基于此,以下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影响及对策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有创造性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促进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大学生谋求生存能力发展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刚步入社会,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没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因此,要通过就业指导及时发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源上规避大学生的就业风险。

一、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加重财政负担

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面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会出面救助金融机构,维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金融危机导致公共资金大量浪费,给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二)金融危机会加剧大学生的供给压力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自身有着强烈的影响。受金融危机影响,社会各阶层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特别是对难以获得的弱势群体,他们所遭受的影响最为明显:家庭负担已经很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压力迅速增加,家庭经济更加困难。国家将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向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支持。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就业机会将会减少,就业竞争力将会更强。

(三)降低货币政策效率

金融危机导致银行系统剧烈动荡,破坏了货币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之间稳定联系的规律,改变了货币乘数和供给的利率弹性。此时,货币无法预测这些波动的方向和程度,使得货币政策的执行极为困难。

二、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建议

(一)指导大学生撰写求职简历

大学生求职的第一道门槛是获得面试机会,但就业竞争空前激烈,人才大量涌现,很难以“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心态快速成功地推销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除自身需要具备较好的竞争实力外,一份优秀的个人简历是能够让大学毕业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助推器。因此,写好、做好简历是大学生求职的重要环节。目前,许多大学生对简历的撰写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借助网络上流行的“通用简历模板”制作简历,如此“复制”出来的简历在投出后最终也只能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所以,指导大学生撰写出一份优秀简历,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提高学校就业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职场环境与校园环境有本质上的区别,要指导学生主动适应新环境,快速适应职场环境的变化,并指导学生克服不良心理与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应对职场难题。

(二)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大学生自己。在他们的观念中,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书,最终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工作,那么不管是对于家庭还是对于自己来说都是极其不划算的。因此,在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大学生自身思想的调整至关重要。第一,大学毕业生应该接受“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大学生刚刚毕业,既没有实践经验,也没有社会阅历,在就业市场上“不吃香”是肯定的。此时的大学生切勿心灰意冷或者是眼高手低,而是应该认清现实,找准差距,先就业再择业也不失为一条很好的“曲线救国”之路。第二,毕业生要避开激烈的就业竞争,选择基础就业。很多高校毕业生的第一就业选择大都是考取公务员、进入跨国大企业等。但是严峻的就业局面使得这些想法变得很不现实。大城市社会经济发达,对于人才的吸引力自然很大,久而久之其不管是在人才饱和量上还是在人才供需上都趋于饱和。所以,大学毕业生可以转化一下思路,将自己的就业蓝图绘制在广阔的西部基层地区。如此一来,大学毕业生既能避开激烈的就业竞争,又能在火热的基层锻炼和磨砺自己,在基层发光发热也不失为实现人生理想的一大有力途径。

(三)加快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先,主动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质量,积极应对新的外部冲击,提升劳动者素质与岗位匹配程度,进一步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其次,我国高等教育扩张为劳动力市场和第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储备。预计到2030年,27%的劳动人口将拥有大学学历,届时中国将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技能劳动力群体。政府应力促高等教育内部的结构化转型,尤其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进一步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界限,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匠人,为制造业的创新升级提供高端人才。各地应积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缓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再次,进一步扩充高职院校毕业生规模,主动应对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四)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

社团活动以群育为主,德、智、体、美为辅,社团活动以其开放性、建设性、多样性、活动性,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健全学生人格,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满足个人的社会参与,了解行政工作流程、步骤、规范;培养领导能力以及被领导的胸怀,能够在不同领域展现自己的兴趣与才华。传统教学方式是针对专业知识,Buck指出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把就业力技能传授给学生。例如:教室可以复刻职场的关键特色,要求学生的作业也接近真实职场所需要的表现,这样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力。社团活动接近这样的设计,社团就是“从做中学”,比如团员招募、组织的运行、举办学活,整个过程所需要的企划、创意、执行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社团对就业力的提升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可以提供一些与职业相关的社团活动组织。

作者:王婷

上一篇:支护深基坑工程建设论文下一篇:英语教学下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