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为病员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方法:分析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存在的原因,寻找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预防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结果:各种安全事件发生明显减少,病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至96%。护理纠纷与投诉减少。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可预防护理纠纷事件,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一篇: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人性化护理管理用于儿科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新郑人民医院儿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各90例,给予常规组患儿实施传统护理措施,给予护理组患儿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这个的满意度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同时护理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同时对降低儿科护理期间护患纠纷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人性化;护理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对医疗技术有更高需求的同时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1】。儿科相对于其他科室较为特殊,由于患者年龄相对较低,在治療过程中配合度较差,并且还极易出现恐惧、躁动及哭闹等现象,并且由于患儿家属对孩子的担心等极易造成护患纠纷,给治疗和护理造成具体困难【2】。本研究主要以儿科收治的1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本院儿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各90例,其中常规组患儿中男性为49例,女性为41例,患儿年龄范围在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1.52)岁;其中主要患病类型为支气管肺炎、轮状病毒性肠炎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病人数分别为48例、29例和13例;常规组患儿中男性为48例,女性为42例,患儿年龄范围在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1.07)岁;其中主要患病类型为支气管肺炎、轮状病毒性肠炎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病人数分别为47例、30例和13例。纳入标准:所选患均符合儿科就诊要求,并且所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其中伴有严重器官衰竭、基本资料不全及患有癫痫等症状患儿。比较两组患儿基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儿科护理干预,患儿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告知患儿家属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给予护理组患儿在以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具体护理内容为以下几点:(1)加强对患者实施环境管理,注意保持病房内通风良好,按时对病房进行清理、消毒,将病房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同时还需要探视人员进行限制,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等现象,影响患儿治疗效果;(2)加强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患儿入院后病房护士即对家属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由于儿科护理对象为儿童,因此需要加强对其患儿实施细节护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监控,增加对患儿病房的巡视次数;(3)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通过了解患儿的基本生活习惯,并对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在交流过程中需要为家属详细讲解治疗方法、流程及治疗效果,避免家属对孩子病情过于担心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还需要动员家属共同对患儿实施护理,更好的对孩子进行安抚,从而有效提高患儿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4)为患儿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保持患者饮食均衡,叮嘱家属以清淡易消化、少糖、低胆固醇食物为主,保证患者拥有充足的营养支持;(5)加强对患儿家属实施药物指导,叮嘱家属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服用剂量,需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患儿产生耐药性,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5)对家属和患儿实施出院指导,在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好转好,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告知家属患儿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叮嘱家属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回院复查,出院期间若出现突发事件则需要及时回院进行检查,并接受有效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护患纠纷的发生情况和投诉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同时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不记名调查,调查问卷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项目【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x(-)±s)显示计量资料,采用X2来检验患者资料差异。患者资料差异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8.89%,常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3.33%,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儿护理期间无护患纠纷发生,发生率为0,而护理组患儿护理期间共出现2例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为2.22%,组间比较(X2=16.2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人性化护理属于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其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4】。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过程中更加注重患者主诉,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建议尽量积极采纳,从而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验到更加优质的护理体验。由于我国二胎政策的实施,以及护理资源的匮乏,给儿科治疗和护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本研究主要以本院儿科收治的1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在护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对患儿实施基础护理、环境管理、饮食护理、药物指导、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等,同时还需要注重对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技术培训:(1)医院需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以讲座、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例如加强对护士进行穿刺技术、与儿童进行有效沟通等培训,了解患儿身体情况,重视患儿主诉等,同时还需要培养护士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法律知识等,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2)重视护理人员工作情况,由于儿科相对于其他科室工作量相对较大,若出现护理差错极易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因此医院在对护士进行业务上的指导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护士的关心,对于新入职的护理人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监督下进行工作,若出现家属不正当指责时则立即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接替工作,避免出现护患纠纷事件。医院还需要合理排班,避免出现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较大而出现疲劳工作现象,将护理差错降到最低【5】;(3)加强护理人员对潜在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医院需要根据以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4)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家属护理不当是需要及时间劝说和制止,避免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并按时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对于一些留置导管患儿,需要加强对其进行密切观察导管情况,避免出现挤压、扭曲等现象造成导管堵塞,对于存在躁动患儿必要时需要采用约束带,避免出现坠床现象,告知家属做好陪护工作,防止患儿出现跌倒、烫伤等不良现象,对于一些危险物品需要远离患儿,防止因为儿童好奇心造成严重伤害,影响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8.89%,常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3.33%,同时护理组患儿护理期间无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而护理组患儿护理期间共出现2例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为2.22%,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儿科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有重要帮助,此护理管理措施值得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J].,2017,29(1):127-128.

【2】.[J].,2018,(13):132-133.

【3】潘彩金,黄汉玲,王佩琼,等.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儿科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4,20(06):480-481.

【4】徐爱侠.探析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1876-1876.

【5】兰静芳.计工作日制与分层级排班模式在儿科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0(11):39-40.

作者简介:李娟 本科学历,讲师,工作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作者:李娟

第二篇: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为病员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方法:分析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存在的原因,寻找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预防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结果:各种安全事件发生明显减少,病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至96%。护理纠纷与投诉减少。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可预防护理纠纷事件,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骨科;护理工作;安全管理

骨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患者的因素

骨科住院患者由于意外伤害,发病急,病情重,脊柱损伤高位截瘫患者有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高龄关节置换患者,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骨科住院患者下肢身静脉血栓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科室患者。

药品与器材的因素:

骨科患者离不开药物治疗,护士每天要面对大量的口服药及静脉药品,并且药品的名称、剂量、用药时间也复杂,容易发生药物的配伍不当、错发、漏发、医嘱处理不当等,骨科使用专科器材多,包括骨钉牵引相关器材,外固定支具,(颈托、胸背支架,四肢外固定支具),牵引床等,各种器材均有可能存在不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因素:

骨科护士年轻化,专科护理经验不足,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相对缺乏,仪器操作不熟练,急诊病人多,夜班护理工作量大,使工作负担无形加重,科室正常工作进度受到影响。

其它因素:

突发事件有关,如地震,大批挤压伤病人;由于骨科患者创伤大,容易引起个体心理适应障碍,住院期间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断肢再植患者使用抗凝剂滴速不容易管理;受伤肢体部位多,留置针位置不合适。

安全管理措施

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定期组织人员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遇到疑难病例、新技术、新项目,组织业务学习,制订完整护理计划,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对疾病发展的预见性。对低年资护士严格带教,定期以讲座或培训的形式组织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对危重患者进行模拟抢救练习与考核,熟悉掌握各种仪器操作方法,分阶段考核,鼓励护士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加强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应急能力培训:教学组长对规培护士进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组织学习专科护理护理常规,制订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并熟练掌握,保证每位护士均能独立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排班上新老搭配,以老带新,层层把关,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

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对危重、疑难手术、有纠纷倾向、年老体弱等病员,加强质量督查,落实生活护理,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及时解决,对卧床的患者进行压疮评估,对压疮高风险患者设置压疮危险警示卡,落实危重、大手术病人的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

落实患者的安全管理措施:建立与完善各项患者安全制度与规范,每一位病员均需要佩戴腕带,腕带标识的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诊断、血型,对四肢手术者把腕带佩戴在患侧,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诊断识别的準确性。保障护理过程的安全性。

落实药品管理制度:对高危药品使用高危药品警示标识,严格控制静脉输液流速,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对病区内药柜内药物存放定期检查,严格分开放置。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教育,使全体人员了解安全管理的作用及目的。我科将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早期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整改,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流程,把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

树立以病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护患沟通,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及时疏导不良心理反应,尽力满足病员合理要求,强调主动服务意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规范服务准则, 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病员提供优质的护理。

加强住院环境管理:为病人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内设施合理,检查室、换药室、病房前设有明显标志,走廊、室内、过道无障碍,清洁人员拖地后应立即擦干,保持地面清洁、干燥,以便于行走;病人使用拐杖时教会如何预防跌倒,对精神障碍、老年、小儿、神志不清病人加床栏,对各种医疗设备、急救药品严格交接班,保证各种设备正常运转,保证护理安全。

讨论

护理安全是患者基本需要,也是对护理工作的基本需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时时警觉,事事认真,处处小心,才能保证环节质量[1],护理安全管理也贯川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明显增强,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护理差错与漏洞的出现,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法律意识也有了明显提高,各种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明显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6%以上。

参考文献:

[1] 薛焕芬.护理细节安全管理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70-71.

作者:张晓

第三篇:护理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讨论实施护理人员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建立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制订并实施各层级护士年度培训与考核计划,对护士实行量化考核,采取多种措施来激励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结果: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基础护理落实良好率、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护理差错率显著提高。结论:建立护士分组层级管理体制,加强了护士人力资源和护理组织的科学管理,强化了急诊专科护理人员的培养与护理梯队建设,保证护理安全,达到最佳的护理管理目标。

关键词:护理管理 层级管理

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体系是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就医及医院形象。良好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很好的促进护理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满足医生及患者需求[1,2]。护理层级管理模式是指由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构成组织内容和结构,共同对一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针对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与使用不合理、护理和管理单元多、护士责任不到位流于形式等问题[3]。为合理地使用护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作用,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现就我院门急诊部门护理层级管理后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门急诊部门护士共40名,研究时间:①实施前:2009年1月之前;②实施后: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护理岗位有门急诊服务台、急诊抢救室等。该科室40名护士中的人员情况:科护士长1名,副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10名,护士27名,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30.5岁。

1.2 层级管理模式与方法。采取的具体管理模式为:护理部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个层级管理模式,实行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制,严格进行检查制度,检查本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在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分别对门急诊患者、医生及名护士进行调查,调查表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指标评定。实施前后进行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基础护理落实良好率、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护理差错率的测定,以此作为评定护理质量的指标,调查表包含有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四个等级,其中满意度(%)=1-(不满意人数/总调查人数)[4]。

2 結果

3 结论

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民众健康需求的增长,护理工作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作用愈加重要,过去一层不变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多层次需求,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切来提高护理质量,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后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基础护理落实良好率、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护理差错率显著提高。分析认为以下措施为层级护理的关键:①健全规章制度,统一标准,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务必理顺和健全各项管理工作,为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②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强化管理职能,调动护士长主观能动性,培养护士长管理能力[5,6]。③规范的各项规章制度、质量标准、岗位标准、质量监控制度。④加强医护关系,提高医护配合的默契,分组层级管理,职责分明,协作到位,提高了抢救速度和质量,医生对层级管理护理模式表示赞赏与认同,使病人和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总之,护理层级管理优化了门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及工作的积极性,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影洁,赵惠霞.护理人员的层级管理在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9):858

[2]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88-490

[3]DonelleM B, Kathleen K C, Kathryn B. Chambers : A review of the concep t of culture in holistic nursing literature [J].Journal of Holistic nursing, 2000, 18 (3) : 207-221

[4]张洪君,苏春燕,周玉洁,等.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01

[5]J ulie Y. Sappington nurturance t he spirit of holistic nursing [J] .Journal of Holistic Nursing,2003,21(1):8-19

[6]林淋星,卢文先.门诊药房发药服务的重要性[J].海峡药学,2009,21(6):246

作者:喻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