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100例,排除意识不清及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者。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急诊护理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急诊护理管理论文 篇1:

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急诊科于2020年1月-9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讨论,采取随机法将其均等化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选择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8.33%),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加强护理质量,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该护理方法安全性较高,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管理;人文关怀;护理满意度

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对临床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因临床护理工作繁琐复杂,医护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存在季度疲劳,导致护理质量低下,从而出现医患纠纷事件。正因如此,急诊科室医护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激发自身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为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保障。本文特将120例急诊科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讨论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急诊科于2020年1月-9月期间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讨论,采取随机法将其均等化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女比例31:29,年龄均值(48.44±3.43)岁,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80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6:34,年龄均值(44.15±3.16)岁,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28岁。两组患者基础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疑问解答、用药指导等。

医护人员给予观察组患者人文关怀护理:(1)加强医院的行政管理,以保证每位护士都有一个好的形象。为此,必须实行护理管理的方针、合理的人员配置、调整护士的工作量、制定适当的休息制度和合理的工作安排。同时,在工作之余,可以安排护士进行适当的休闲活动,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投身于临床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人溫关怀管理。护士长要发挥好自己的领导作用,熟悉相关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护理理念,并与病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指导护士,提升团队协作能力。(3)成立人性化护理小组。在临床护理方面,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指导护理工作,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从中了解到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思想,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应用。(4)为患者营造人性化环境。根据医院的情况,对设备进行更新,对科室的布置进行优化,对护士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对护士进行激励。在病房里,要保持病人的舒适,保持室内的通风和温度,同时要对病人的生活用品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病人感染。同时要保证病房内外的安静,给病人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尽量降低灯光和噪声对病人的影响。(5)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思想。因为护士与病人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操作,要不断地学习,用自己的技术去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并定期的进行训练,以提升护士的综合能力,增强护士的责任心。(6)了解患者个人情况。对每个病人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与病人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并在治疗前与病人进行沟通,让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制订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减轻病人的负面情绪,发掘其个性,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3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使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对两组患者开展调查,问卷所得分数的100分,所得分数低于70分为不满意,所得分数在71~90分之间满意,所得分数在91~100分之间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等级资料则行秩和检验,非等级资料行x2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分析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8.33%),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人文关怀护理指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为基础,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性化的作用,挖掘护士的潜力,并为其提供发展机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充分运用人性化,既能提高护士的工作品质,又能充分发挥护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临床护理期间,从心理、环境等方面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使其在舒适的环境中疗养病情,缓解内心不是感觉。此外,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应用能通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达到最好的状态,从而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并始终为患者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分析本文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8.33%),数据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

综上,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加强护理质量,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该护理方法安全性较高,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菊红,洪燕玲.人文关怀在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22):39-40.

[2]郭建芸.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1):141-142.

[3]唐文巧.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7):147-148.

作者:刘芳

急诊护理管理论文 篇2: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评价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100例,排除意识不清及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者。100例急诊科收治入院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其中干预组采取人性化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包括实施心理护理、环境护理、优化和规范急诊流程、加强护理人员人性化管理的服务理念,干预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心理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心理评分分别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其中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心理评分(41.86±6.2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2例不满意,总满意度达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急诊护理管理中采取人性化护理管理效果好,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 急诊护理;人性化护理管理;焦虑心理评分;满意度

[Key words] Emergency nursing;Humanistic nursing care;Anxiety score;Satisfaction degree

隨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患者为中心,从服务意识、护理技巧、关爱等多方面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于促进疾病康复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3]。急诊科为医院接待与处理患者的重要窗口,患者病情多较为危重,复杂多变,一旦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服务模式,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5,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100例,排除意识不清及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者。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8~62岁,平均(47.9±11.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2例,高中及中专50例,大专及以上例18例。所有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急诊科患者病情较危重,家属常伴有焦虑、紧张、害怕等负面消积情绪、难以配合治疗、抢救及护理工作。因此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疾病的种类、病情程度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人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2.2 环境护理 主要包括经常打扫急诊大厅等位置,急诊台摆放担架车及轮椅、在墙边放置候诊椅,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无异味和垃圾。保持空气流通、采光充足。设立导医咨询台、电子屏幕宣传栏、开水供应处,诊疗室用屏风遮挡等措施,既方便患者又维护了患者的权利,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对生命健康的关爱[7]。

1.2.3 优化和规范急诊流程 急诊科设置醒目的路线标识,形成候诊、就诊、监护及复苏四个独立急诊分区,且急诊各专科门诊毗邻急诊各辅助科室,优化急诊流程;急诊候诊厅液晶屏显示当日医生值班表,并配备自助结算机、饮料机、饮水机、一次性水杯等便民设施;设置急诊预检分诊处,引进先进的预检分诊系统,按病情的轻重缓急给患者分级分诊,可让危重患者优先最快地选择就诊医生,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8-10]。

1.2.4 加强护理人员人性化管理的服务理念 对每个护理人员进行人性化护理理念的灌输,树立护理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改进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供服务质量,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信任、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11,12]。护理人员能够在抢救急危重患者时保持头脑冷静、条理清晰、掌握要领、有效地落实抢救措施。根据急诊科的特点认真执行工作职责,明确分工,团结合作,认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记录、随时向值班医生报告[13,14]。

1.3 评价指标

1.3.1 焦虑心理评价 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通过焦 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的焦虑心理进行调查[15]。

1.3.2 护理满意度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就诊环境、仪容仪表等方面。本问卷的效度为 0.896,信度为 0.768。该调查表共2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每项满意5分,较满意3分,不满意0分。最终得分:满意≥95分,较满意85~94分,不满意<85分。满意及较满意均计入满意度的统计范畴[1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心理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焦虑心理评分分别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其中干预组干预后的焦虑心理评分(41.86±6.2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2例不满意,总满意度达96%,明显高于對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美国护理理论家Josephine Paterson和Loretta Zderad于1971年提出人性化护理理论,其认为人性化护理是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为基础的一种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管理极大地推动了护理工作的发展进程,目前已被广泛引入国内临床护理工作中[17]。

急诊科的疾病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等特点。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服务理念的转变,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和急诊护理队伍的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人性化护理管理改善了工作环境,保证了急救通道的畅通,提高了工作效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应急能力,加强了法律意识,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安全。人性化护理管理充分体现了管理者对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爱护,促进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缓解了护理人员的精神压力,有利于维护其身心健康,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及就医环境,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实力,值得在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18]。

其中心理护理是重要内容之一。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给予充分理解,在做好各项抢救护理工作的同时要尽可能向其介绍患者病情,使其认识到安静、镇静对急诊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急诊科与住院病房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心情、疾病的恢复进程。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整洁、温馨、安全的人性化病房环境,不仅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惊恐的消极情绪,还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本研究表2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心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证实了上述观点。

人性化护理是在护理人员转变传统护理理念的基础上,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进行相应的护理服务,充分体现其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在人性化护理过程中患者充分感受到了足够的关怀与重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过程中更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19]。该管理模式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士对于正确操作规范、流程的学习与研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凝聚力,使护理人员对科室有了归宿感,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工作[20]。同时,实施人性化管理,使护士积极为科室的工作出谋献策,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主动想办法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汇报并提出好的建议,共同将问题解决,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且人人参与病区的管理工作,锻炼了护士的管理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坚持人性化护理服务原则,注意体现人文关怀,给予患者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充分尊重患者,关心体贴患者,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培养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有效、全面的护理服务,使患者体会到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真正内涵。人性化护理是在护理人员转变传统护理理念的基础上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进行相应的护理服务,充分体现其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在人性化护理过程中患者充分感受到了足够的关怀与重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层次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的健康层次逐渐加强,对护理服务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急诊科住院患者满意度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人性化护理极大满足了不同背景患者的各种需求,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本研究提示,观察组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人性化干预护理模式效果可靠,注重实际服务效果,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章捷等[21]报道的观点是相符的。

综上,我们认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采取人性化护理管理效果好,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 护理理论[M]. 第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7-272.

[2] 胡滨. 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34-135.

[3] 李淑萍.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3):150-151.

[4] 张桂茹. 护理管理中注重人性化管理的措施与体会[J].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2):1215.

[5] 沈娟,胡丽红. 人性化服务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护理,2009,1(3):241-242.

[6] 江华,张素玉.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1,9(5):1155-1156.

[7] 赖兰静.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及效果[J]. 黑龙江医学,2014,38(6):736-737.

[8] 徐晓娟. 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101-102.

[9] 马香玉,康东红,刘静.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10):979-980.

[10] 桑宝珍,叶桂香,李钰燕,等. 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53-56.

[11] 傅巧美. 人性化护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志,2009,26(9A):68-69.

[12] 郑若菲,叶诚栋,简钢仁. 人性化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4,2(4):45.

[13] 王连竹. 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急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0-41.

[14] 闵鹏,凌国琴,姚小英.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3,34:163-164.

[15] 何冬影.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2):150-151.

[16] 李娟.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2012,28(12):28-29.

[17] 王丙红,于艳杰,张艳红.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3,12(4):1871-1872.

[18] 余新花.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急诊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3):55-56.

[19] 姜秀,孫志书,黄影. 浅谈急诊科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66.

[20] 郑春燕. 急诊科的人性化护理[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49-150.

[21] 章捷,王利伟.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0):48-50.

(收稿日期:2016-06-28)

作者:张芳 王海虹

急诊护理管理论文 篇3:

门急诊护理对危重症住院患者转运的护理管理探究

【摘要】目的:研讨在门急诊危重症住院患者的转运工作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行此研究借助回顾性方式,抽取我院门急诊34例危重症住院患者,遵从“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传统转运)和观察组(19例,护理安全管理);观察两组转运时间以及转运质量。结果: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转入病房、导管室的时间较短;患者交接时间、操作技能等转运质量各指标数值较高,P<0.05。结论:在门急诊危重症住院患者的转运工作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理想,可缩短转运时间并提高转运质量。

【关键词】门急诊;危重症;住院患者;转运工作;护理安全管理;转运质量

门急诊是医院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经初步抢救和治疗后,需对患者的病因进一步明确;而为了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相关检查,需要进行院内转运工作。但在多因素的作用下,部分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会出现不良事件,增加临床死亡率的同时不利于患者预后。可见,需强化院内转运安全管理,旨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提高转运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研究抽取我院门急诊34例危重症住院患者并分为对照组(15例):男、女分别为7、8例;年龄54-89(71.33±7.74)岁。观察组(19例):男、女分别为10、9例;年龄53-89(71.14±7.55)岁。借助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转运:护理人员运送患者过程中需借助平车,并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全程给氧保持其呼吸处于畅通状态。

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1)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抽调科室优秀护理人员成立小组,并提前对成员开展护理安全管理意识培训工作,可强化其应变能力,确保其在急诊抢救和转运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在此期间还需综合工作现状对院内转运标准流程进行完善,确保护理人员在转运工作中有详细和标准的流程。(2)安全评估:转运前由医师、护理人员充分评估患者的转运可行性,确认无误后进行充分准备,将转运工作中的风险详细告知家属与患者,获取其签字同意后开展转运。(3)转运前准备:提前通知接受科室,讲患者病情大致说明,要求其做好检查及治疗准备。留置针输液并确保管道畅通。各连接处的紧密性做好检查,无误后将其妥善固定。转运过程中严格以患者实际情况为根据携带急救物品。转运前帮患者将头偏向一侧,摆好体位后清理呼吸道、口腔内分泌物,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异物堵塞呼吸道。转运期间护理人员需保持沉着、冷静,强化患者的内心安全感,既然提高其对护理管理工作的配合度。(4)转运时护理:拉起床栏并用约束带交叉固定患者。在此期间对患者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确保患者在出现异常后可进行就地应急处理。安排专人详细记录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开展情况,便于后续更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变化。

1.3观察指标

两组转运时间:主要对比转入病房时间以及转入导管室时间。

转运质量[2]:医院自制调查问卷,主要对比“转运设备、交接时间、操作技能、电话询问”四项内容,单项分值100分,评分和患者转运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资料

借助SPSS 22.0统计学软件录入数据资料并展开分析。文中计量资料借助(x ±s)表示且用t 检验,计数资料借助%表示且用x2检验,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结果

2.1两组转运时间

数据可见,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转入病房、导管室的时间较短,P<0.05。见表1。

2.2转运质量

数据可见,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交接时间、操作技能等各指标数值较高,P<0.05。见表2。

3、讨论

现阶段临床急诊医学日益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导致门急诊科室就诊患者人数大幅增加,而由车祸、意外所导致的事故发生率也呈每年递增趋势,因此对门急诊危重症患者而言,除常规的急救措施外,安全转运工作也至关重要,是危重症住院患者急救成功的关键。

为确保院内安全转运工作顺利开展,就需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和风险意识,转运前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提前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转运过程中要求详细记录相关工作,确保患者安全到达指定位置后开展下一步治疗,继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此研究结果示:行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转入病房、导管室的时间较短;患者交接时间、操作技能等转运质量各指标数值较高,P<0.05。证实了在门急诊危重症住院患者的转运工作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和价值。提示:护理服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致使患者对转运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因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顺势而生;该模式以患者个体为中心,在轉运前后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解决转运期间的风险事件,同时规范护理措施,有效提高转运质量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劳汉玉, 黄亚珍, 李萍. 安全转运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医院内转运的价值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9):80-83.

[2]黄艳, 王燕雯, 陈纯,等. 妇产专科医院急诊住院患者转运交接的应用效果评价[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v.48(04):100-102.

[3]房媛媛. 规范院内护理转运流程用于急诊科危重症转运价值评价[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004(044):P.156-156.

作者:李文玲

上一篇:健康风险评估论文下一篇:店面营销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