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分析了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核心观点结合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问题为支架,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理解绘本的内容与意义;引导幼儿与父母共同制作地图三个环节,探析其在中班幼儿文学作品活动中的应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知发展幼儿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知发展幼儿教育论文 篇1:

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气质特征分析

气质是儿童早期表现出来的受生物基础制约的行为差异,气质特征影响儿童的行为、健康、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对气质的测查有助于指导幼儿教育,使儿童的气质与周围环境“调适良好”,避免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为了解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特征,笔者于2011年1月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 汪玲 谭晖

认知发展幼儿教育论文 篇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视野下的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在分析了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核心观点结合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问题为支架,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理解绘本的内容与意义;引导幼儿与父母共同制作地图三个环节,探析其在中班幼儿文学作品活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文学作品活动;应用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主要观点

(一)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最基本的单元就是格式,也就是图式,体现在儿童身上的图式就是指兒童对一个时间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刺激输入的过滤或者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要求叫做顺应。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就可以解释为在这个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构建和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实现其认知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①

(二)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研究揭示了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他把个体到出生至青少年时期划分为四个相互衔接出现而又各具特点的认知发展理论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婴儿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感觉运动接触来认识世界。②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频繁的借助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视外部活动,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出现了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的、有逻辑结构的动作。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②

(三) 建构主义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条件,即成熟、实际经验、社会环境的作用和平衡化,前三者是发展的三个经典性因素,而第四个条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第四个因素平衡化促进了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和谐发展,并使得成熟、实际经验和社会环境之间处在协调状态。当低层次的平衡被冲破以后,由于有了这种倾向,平衡才能在高一级的水平上得以恢复,从而导致了智力的发展,因此是最为根本的因素。③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国内外研究

(一)国外研究

皮亚杰是把结构论思想引入心理学的第一人,他把结构主义哲学引进心理学领域,创立了认知发展论。④他从认知和发展的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1979年美国出版的《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一书,记载了30年来认知发展理论课程的研究成果,已经被译成多种文字(包括中文),在世界各国出版。这标志着皮亚杰的理论应用到学前教育实践的成果也已在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界传播。⑤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又被称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则是维果斯基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最初的最大贡献。这一理论建立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幼儿发展的两种水平:第一种是儿童的现实发展水平,即儿童能够达到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即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个理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⑥

布鲁纳提出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三大法宝”之一,他指出:“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他主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⑦

(二)国内研究

国外研究见解鲜明,国内也是不甘落后。中国古代关于认知发展的某些思想初见于先秦诸子的一些著作。孔子曾提出人有“生而知之者”与“学而知之者”,涉及认知发展中的先天与后天关系的问题,他还有过将发展划分各不同阶段的初步见解。孔子关于认知发展的学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开端。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范例,教师应每天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文学欣赏。⑧儿童文学作品向幼儿展示的是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的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既使幼儿感到熟悉,又让他们觉得新奇有趣。

《纲要》明确指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唯一主体。⑧我国的王一博、杨晓潜、杨伊等学者的研究指出,幼儿教育中要重视幼儿经验的获得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幼儿主体的能动性,以“幼儿为中心”进行教学。幼儿在活动中要突出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实现幼儿的自我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手段,采取适当的方法,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特点,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实践思考

综述国内外学术界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成果,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使认知发展理论真正的运用到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当中,又能在实践中深化认知发展理论,这是教师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的。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启示,它提倡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考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幼儿的发展阶段的特征,一切教学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去设计,照顾幼儿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还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符合现当代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全新视角,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张蓓.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早期阅读的启示[J].基础教育研究,2014(05).

[2]李卓.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语言习得[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3).

[3]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8.

[4]方勤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启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5]曹能秀.试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与学前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06).

[6]张燕君.维果斯基的理论与幼儿教育[J].幼教新航道.2012(08).

[7]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等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78.

[8]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凤凰教育出版社,2002:130.

作者:陆丽梦

认知发展幼儿教育论文 篇3: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影响及其在职业教育中应用

摘 要: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文章阐明儿童学习娱乐的过程,并从儿童日常所接触到的环境因素、材料因素进行分析如何满足儿童认知发展的要求,体验中强化经验完成认知活动。文章主要讨论处于3-6岁的学龄前儿童,通过搜集幼儿园环境案例,结合国内外幼儿园环境设计差异性,说明采取某种功能的幼儿园达到提高儿童对应生长特点的可能。根据儿童认知活动特点,文章比较不同类型动画,援引针对儿童观看前后行为语言活动的调查,探讨动画设计与儿童发展相适应的必要性。由于儿童此阶段脱离客体性的认知特点,建议将阅读活动与游戏结合,帮助儿童体验知识。最后,文章分析皮亚杰理论在儿童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说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需注重幼儿职业角色体验感强化,进而达到对职业兴趣的积累与职业认知的要求。

关键词:认知发展 皮亚杰 儿童早期教育

儿童早期教育与其认知发展紧密相连,针对儿童早期的教育不可忽视其认知发展的规律特点。皮亚杰将儿童发展的认知过程按照年龄顺序划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共四个阶段。[1]

本文基于儿童早期教育中皮亚杰认知理论的探讨,因此主要涵盖前运算阶段的中后期(2-6岁)和具体运算阶段的早期(6-11岁)。[2]通过查阅资料,本文主要探讨儿童早期学习及生活环境的创设、儿童观看音频材料的设计、儿童阅读活动的培养。

1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下幼儿生活及学习环境的构建

1.1 学习环境与认知发展的相关性

在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中,通过环境的刺激进行同化(信息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和顺应(内部改变以适应现实),儿童的认知结构才能发展。

皮亚杰的理论并非如图1所示简单的刺激到反应模型,而是由图2经历同化刺激于结构再产生反应。

学习应为一个主动性的过程,创设让婴儿主动摆弄和探索周围世界的环境条件和气氛,并其发生与环境各种刺激同化和顺应的主动交互过程,从中获取对于世界稳固持久的认知。[3]建构主义的视角看来,知识不能脱离具体情景,学习者在具体情景中主动探究、参与、思考从而建构知识。[4]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上,国外更关注幼儿园整体环境研究。[5]国外对幼儿园环境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幼儿园环境设置及其特征、幼儿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两方面。[6]各国对儿童培养目标的不同,幼儿园环境创设内容也不尽相同。美国的学前教育目标重视让儿童在学科探究中学习自然科学方法,强调观察、实践;日本以地区、季节和幼儿特点为划分,重视儿童主体。[7]在环境创设中,美国选择在幼儿园中设置科学活动中心,日本通过环境创设让儿童得到科学教育。[8]可以看出,各国明显都注重儿童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育,以为儿童后期知识技能学习打下基础。

游戏是幼儿了解和研究新客體的途径,幼儿借此理解概念并掌握技能。[9]皮亚杰理论中,处于3-6岁的幼儿以象征性游戏为主,即情景迁移和物的实现。[10]教师在创设幼儿活动环境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并选择生活化的材料,让幼儿体验真实的社会发展[11]。

如我国上海某幼儿园,建筑为两个带形的体量南北并置而成,南侧体量作为教学用房,北侧体量为一个连接南侧教室大坡道的社交空间[12]建筑外表上设立有大小不一的窗洞,既为室内增加了趣味性也引导孩子发现建筑的奇妙。越南Da Hap是为营造家庭氛围而创设的幼儿园。[13]采取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设计,并且将当地特色纺织物表述出来,让幼儿感受到当地社会传统文化。[14]

笔者观察到,这些幼儿园普遍重视儿童主体性、重视儿童空间体验感,讲究开放式环境,也为幼儿教育中选择着重培养的方面作出了启发。

2 儿童认知发展与认知活动的关联

学龄前儿童能建立符号功能,利用客观事物的表象进行思考,不能进行抽象逻辑思考,思维灵活,包括自我中心主义、泛灵式思维的认知特点。[15]泛灵式思维中,2-4岁将所有外界事物看成有生命和意识,4-6岁将能动的外界事物看成有生命和意识。[16]根据拟人化的程度又可分为一种是赋予物体人类的语言和思想,但保持其原始形态;另一种是赋予物体人类语言和思维的基础上,将外形进行拟人化表达。[17]

2.1 儿童认知发展与观看动画的关联

2.1.1 学龄前儿童动画的类型

学龄前儿童动画可分为教育型和娱乐型两种,其中教育型动画指为学龄前儿童提供知识、输送正确价值观的动画,可分为语言教育、科学教育等。[18]

语言教育的动画通过教给学龄前儿童语句,促成其语言发展,如国内动画片《贝瓦儿歌》将汉字使用到的笔画拟人化,融入到剧情中。[19]

科学教育动画则以传授文化知识为目的,如《十万个为什么》等,引发儿童积极思考,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20]

此外,也有动画片如《小蝌蚪找妈妈》等,融入生态元素,引起儿童对传统艺术表达形式的喜爱。[21]

2.1.2 学龄前儿童对动画的需求及动画对儿童的影响

皮亚杰理论认为,儿童在已有经验图式基础上,对信息同化或者顺应将认知结构从原先的平衡达到更高一级的平衡,如Schramm将儿童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分为三种:娱乐需求、认知需求、交往需求。[22]

据一项针对3-6岁学龄前儿童观看动画的调研显示,超过一半家长倾向于让儿童观看与轻松温馨家庭环境有关的动画,并且最为关注动画的角色设计。[23]另外,75%儿童在观看动画后会模仿其中的语言或动作。[24]可以看出,家长看重动画对于儿童的积极影响,对于儿童而言,会受到动画片的榜样作用从而潜移默化改变语言和行为。

2.2 儿童认知发展与阅读的关联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说明,图式即是动作结构或者组织,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通过不断重复得到迁移和概括。[25]因此,幼儿阅读活动目标的选择考虑的因素如图3所示。

学前儿童年龄阶段介于前运算阶段后期和具体运算阶段之间,此时儿童已有运用语言表达事物概念、情绪的能力,但并不能发现事物的逻辑关系。[26]

游戏是一种把现实同化于活动本身的智力活动,将游戏融入到阅读推广活动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处于前运算阶段后期的儿童,能主观地对物体与物体间赋予联系,特点是脱离客体性。[27]针对此时期的儿童,提供带有角色扮演色彩等帮助儿童发挥想象力的阅读材料,能帮助其进一步提高情绪表达水平。而针对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供益智类书籍培养思考能力。

3 儿童认知发展理論下的职业教育

以弗兰克·帕森斯学者为先驱代表的职业发展理论认为,职业的发展是个体自我概念连续不断分化综合的过程。[28]职业选择是不断发展的长期过程,处于3-6岁的儿童期正是开展职业意识的启蒙期。

3-6岁的儿童认知以感知图式的方式实现,借助动作适应环境,然后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并以此建立符号功能思考。[29]结合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分为职业体验、职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探索、职业规划五个阶段。[30]职业体验阶段中,青少年儿童通过角色扮演、机器触碰等方式体验职业,游戏方式来判断自己的喜好,在真实刺激中强化反应并获取知识。[31]

我国职业启蒙教育可追溯至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更注重于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忽视了低龄儿童职业观念培养。[32]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幼儿园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尝试。以天津某幼儿园为例,进行认知性质的职业兴趣培养,以期增强儿童的职业认同感。[33]

对于幼儿,家庭和幼儿园是主要受教育来源,发挥家长和老师主导地位是必要的。儿童首先接触到的职业即为父母所从事的职业。教师在学校中配合幼儿对职业角色相关材料产生好奇,主动强化对某种职业的经验印象,在实践中完成对职业体验和职业认知阶段的经验需求。职业启蒙教育也有赖于政府部门顶层设计,我国所面临的职业人才缺口部分源于职业教育起步年龄晚,做好对儿童早期职业教育的良好启蒙,有利于缓解当前职业学校人数和素养有所欠缺的问题。

4 研究与结论启示

教育需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结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通过给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启发儿童兴趣。为幼儿提供符合其相应年龄阶段思维思考能力的材料,促进幼儿表达情绪、感知社会的能力。

从职业启蒙教育角度来看,重视儿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以及社会中职业角色的体验,帮助儿童在具体实践中获得认知感,能有效地培养儿童对具体职业的兴趣。其一,社会为儿童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满足儿童对阅读与实验的兴趣;其二,幼儿学校为幼儿营造合适的环境,让幼儿与文字影音等材料接触时能够充分激发体验,从而能进行探索、思考与创造;其三,家庭作为儿童最初的学校,鼓励儿童主动尝试,为儿童早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奠下基础。

参考文献:

[1][2][4] 邓赐平.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视角下的儿童思维与智慧发展[J].心理研究,2020,13(04):291-311.

[3][4][13][14] 李微微,何颖.“隐形的导师”——认知发展理论下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07):134-138+165.

[5][6][7][8] 文闻.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华大学,2019.

[9][10][11] 朱晓华.皮亚杰游戏理论在幼儿园活动区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12):37-38+105.

[12] 陈静.基于儿童行为特征的幼儿园室内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5][16][17][18][20][22] 臧娜.基于认知发展的学龄前儿童动画故事研究与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9.

[21] 曾文娟. 科普动画叙事策略与形象塑造研究[J]. 科普研究,2019,14(01):20-29+105+107.

[23][24] 张靳. 学龄前儿童动画片教育价值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20.

[25][26] 张蓓,阳德华,韩露.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早期阅读活动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03):126-129.

[27] 刘瑞芳,张雪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阅读推广工作[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38(06):6-8.

[28] 杨光富. 弗兰克·帕森斯与现代学生指导制度的建立[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01):135-139.

[29] 李秀天,李国兰.儿童职业启蒙教育探析——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J].当代职业教育,2017(04):86-89.

[30][31] 刘晓,黄卓君. 青少年儿童职业启蒙教育:内涵、内容与实施策略[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32-37.

[32] 肖龙.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的形成、特点与启示[J]. 职教通讯,2019(03):10-16.

[33] 刘秀艳,白婕. 中国3-6岁儿童的职业启蒙教育研究[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05):68-71.

作者简介:

王希婷:(1999.11—),女,汉族,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学生,本科,311教育学。

作者:王希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