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18

摘要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在学习验光中,学生担当标准化病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各项临床技能、沟通技巧、学习效率和医德水平,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标准化病人运用于相关临床诊断学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论文 篇1:

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促进医学教育改革

摘 要: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是目前医学院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解析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发展背景与现状、认证程序及重点考核内容,学习首家获得认证的汕头大学医学院在医学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功经验,阐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促进医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 临床医学 专业认证 医学教育改革

教育部、卫生部颁布教高[2008]9号文件“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标志我国医学专业认证的开始。汕头大学医学院成为首家接受认证的学校。[1]专业认证工作是医学院校目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背景与现状

1.1背景

1998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建立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2001年6月,WFME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2001年7月,WHO西太区办事处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CMB的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随后制订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

1.2现状

2002年,教育部召开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部署国际标准“本土化”的研究工作。会后,教育部、卫生部设立专门项目,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组建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200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国内首家以WFME《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进行试点性认证的学校。2008年2月,在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公布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2008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教高厅函[2008]7号文件“关于成立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通知”。2008年3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专家首次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为依据,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专业(包括五年制、六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专业)进行了试点认证。[2]2008年9月,教育部、卫生部颁布教高厅函[2008]9号文件“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2009年1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成为首家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为标准接受认证的学校。

2.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程序。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学校自评、专家组进校考察、提出认证意见、完成认证报告等实施步骤。

3.临床医学专业认证重点考核内容

3.1硬件建设:大学办学的必备条件。

3.2内涵建设:办学宗旨、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

3.3办学过程中每一项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培养、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保证等实际工作。

3.4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5注重社区或农村医疗卫生实践。

3.6推进课程纵向和横向的整合。

3.7拓展学生的国际交流经历。

3.8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9教学工作的亮点与优势、不足与对策、计划与目标。

4.汕头大学医学院的教学改革

2009年11月9日至12日,汕头大学医学院成为首家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为标准接受认证的学校。

围绕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将以往的“以学科为主”教学模式,转变为基础课、临床课和临床实践“系统整合”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3]

4.1以系统整合为基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由核心课程(公共基础、人文社科、系统整合、技能、临床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早期、后期)及临床实习(通科实习,选择实习)三部分组成。

4.2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学科为中心向系统整合转变;从以授课为主向自主学习转变;从单一理论考核向多元化考核转变。广泛开展互动式教学,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驾齐驱,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3]

5.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促进医学教育改革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在“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本土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都必须达到的各项教育要求,是一所学校能否承担医学教育的基本标准;是医学教育检验自我和创新发展的新途径,对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完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推进课程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将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棉华,罗添荣,谢雯霓,边军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及其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3):321-323.

[2]马建辉,许晓东,冯友梅.医学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5):1-4.

[3]杨棉华,何萍.围绕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2):10-12.

[4]苏敏,田东萍,杨棉华等.病理学CPC开放式教学法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5:25.

作者:陈莹 刘丽江

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论文 篇2:

在眼视光专业验光学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的探讨

摘要标准化病人 (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在学习验光中,学生担当标准化病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各项临床技能、沟通技巧、学习效率和医德水平,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标准化病人运用于相关临床诊断学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眼视光验光学 教学模式

Introduce Standardized Patients to Optometry Optometry Teaching

YI Huimin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Xianning University, Xianning, Hubei 437100)

Key wordsstandardized patients; Optometry Optometry; teaching mode

眼视光学(0phthalmology & Optometry)是现代光学技术和现代眼科学的有机结合,运用现代光学的理论和技术来矫正视觉障碍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该学科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并在我国迅速崛起,目前全国已超过2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眼光教育课程。验光学属医学诊断学,是眼视光学学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

所谓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简称SP),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故又称模拟病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SP已经在临床医学实践和考试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医学院校也陆续开展了SP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为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本教研室将标准化病人引入验光学教学中,现总结如下:

1 选择的对象

面向社会公开招收标准化病人,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后用于临床教学和考核,故要有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训练成本比较高。针对本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本院在校的低年级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志愿者。因为大多数学生本身就是屈光不正患者,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屈光不正病人的特点,培训后可作为视光学专业学生的SP。

2 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1 验光技能的训练

验光技能包括主观验光和客观验光。所谓主观验光,是通过病人的主观反应来调整检测的细节和步骤;作为一种心理物理学方法,能更精确反映其屈光状态。客观验光则与主观验光不同,它通常包括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检查,无需被检查者的主观反应即可直接了解病人的屈光状态。SP评估学生检查环境的设定、工作距离设定和必要的语言指导。在检查时,须避免检影时光带长时间照射病人的眼睛,故要求检查者能做到快速与合理的检影,检查者动作的合理性、照顾到病人感受的人性化亦是SP评估和指导的内容。

2.2 实际工作过程的模拟训练

我们根据实际工作的流程进行模拟训练,包括初诊的问诊,客观验光、主观验光、处方的确定及复诊。在教学中应用该方法有一好处,即学生面对的都是相对熟悉的同学,羞涩、不安、恐惧等心理一般能够被克服,自信心更易树立。SP评估的指标包括问诊的内容和技巧,主要通过反馈指导和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介绍自己、获取详细病史资料等方法,有利于初步临床指导思维的建立。通过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后进行正确合理的处方。再将临床实际复诊患者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评估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灵活的临床应答技巧。

2.3 特殊人群的验光训练

在实际的工作中,视光师面对的人群包括儿童、年轻人和老年人。由于SP都是年轻人,我们将儿童和老人的特点总结后进行相应的培训。让SP在被检查时采用模拟老年缓慢的语速和反应速度,以及模拟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低的特点,需要学生能用更易懂的语言指导病人,充分体会到特殊人群的视觉特点,以便合理安排检查步骤和语言指导。并通过药物等手段,创造相应的屈光不正特点,如给SP双眼滴用美多丽眼药水,以模拟老年人调节力不足的状态,使学生能充分的锻炼验光技能。

3 实践考核上的运用

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都是验光学的重要内容,在操作考核时引入SP。参试者需完成5个病例,其中包括初诊和复诊患者,每个病例都在模拟验光师办公室的环境内完成,有视力表、验光仪、检影镜、镜片箱等常规设备,(下转第51页)(上接第46页)考生在每个考站接触1位SP,考试时间根据不同病例确定。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进行问诊、验光、处方等,并记录病史和检查的结果等,交卷后,然后进入下一病例。在综合SP对受试者的评价、考官对受试者记录的病史及检查结果的评判等指标,给出受试者的最终成绩。与以往考试方法相比,优点显着。首先,SP实用性更强,有助于提高测验的有效性,且其克服了以往临床教学或测验中难以找到具有针对性的病例的问题;其次,由于每个考生面对同样的病人和问题,故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更强;再次,SP可作为评价者对受试对象做出更加合理的评判,这正是以往任何测验手段所无法实现的。

4 小结

纵观国内现状,SP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尚处于起步与试验阶段。然而,将SP概念引入到验光学课程中,该模式的教学效果具有无可替代的优点。一定程度上说,该方法解决了临床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而这正是长期困扰验光学教学的难题。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本身就是屈光不正的患者,在充当SP时与临床屈光不正患者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故不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招募SP。SP的专业培训与理论教学二者在时间与内容上有极强的耦合性,更有助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SP同时也是职业道德的监督者,在教学中可自然将医德和人文性纳入SP的评估项目,从而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前先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亦适应了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的趋势。

我院于2007年招收了第一屆眼视光学专业学生,由于专业创办初期,师资等办学设施相对缺乏。验光学课程的特点是实践课时在整个课程里占的比例高,要求对不同的屈光不正病人进行反复多次的检查,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因此我们将标准病人概念引入到验光学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沟通技巧、学习效率和医德水平,取得了较好效果。当然,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应用SP的一些局限性,如不能完全模拟屈光不正的多样性、,部分病例的数量不够、不能完全在学生SP上模拟等,需要面向社会招募一些特殊屈光状态的SP作为必要补充。总之,经实践证明,SP对医学学生交流技能的培养及检查技能的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在解决眼视光学教育当前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时亦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林雷,瞿佳.我国眼视光学的崛起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1-2.

[2]裴风华,刘冰熔,李剑锋.标准化病人——现代高等医学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87-88.

[3]田明国,杨立玲,程刚,等.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用于临床技能考核的初步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3-4.

[4]姚颖.在“标准化病人”教学中职业道德的融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1(15):653.

[5]李晓丹,李伟峰,韦莉萍.临床医学教育中培训和使用标准化病人的意义初探[J].现代医院,2007.12(17):140-141.

作者:易会敏

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论文 篇3:

浅谈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体会

【摘要】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繁琐且复杂,实践技能要求高,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应该从运用多样化的理论教学方法和加强实验技能训练两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体会

口腔解剖生理学(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颌、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繁琐且复杂,实践技能要求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成为每一个口腔解剖生理学任课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1、 课堂理论教学:方法需多样化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口腔医学基础课程,学生在开课之前已经学完了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这两门先修课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在第5学期开设该门课程比较合理恰当,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基础作用,既可巩固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又可为下学期学习专业课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发展,传统教学体系明显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长期以来,口腔解剖生理学采用的是传统意义上,教师讲、学生记的机械式、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方法,该传统方法重教轻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属于被动接受,整个教与学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过全忘记”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学习规律[1]。如何突破传统方法的禁锢,转变教学模式,与时俱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改革创新。

1.1 直观式教学法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形态功能学科,学习该专业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借助解剖图谱、模型标本和板书等,教师讲学生记这样一种机械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样教学手段和各种直观化的教具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并充分记忆所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淘汰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图、文、音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某一颗牙齿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动静结合,这从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图谱和模型的不足和局限性。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多层次需求,另外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1.2 讨论式教学法

现代新型教学关系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讨论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比较典型的重点问题,让学生分组谈论,培养其发现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恒牙解剖形态这一部分时,先将标准牙体模型和相对个体化的离体牙下发到每一小组,组织学生辨认和讨论,让其在讨论中学会辨识上下颌同名牙和左右颌同名牙的不同之处,并与每一牙组的典型代表牙进行鉴别,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这种让学生由被动听众变主动讲授的理念,让枯燥的解剖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1.3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它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和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按照设计并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然后自学-再分析-再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并详细解答学生提出的共同问题。一方面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能力,对于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该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了依赖性比较强的被动学习习惯,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差,一开始有可能会无所适从,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3]。

与其他教学法比较而言,PBL教学法属于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已经逐步成为我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如何将该方法有效应用到医学实践教学中并实时改进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思考。

2、 实验技能教学:训练需强化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要求高的基础学科,在实践技能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形态学的教学特点,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口腔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验课程开设的项目包括:牙体外形五面观的描绘、雕刻石膏牙和堆塑蜡牙等,在进行牙体雕塑练习前,应先带学生复习牙体解剖特征,对五面观形态进行描绘,只有描绘符合标准后才能进入下一步雕牙和堆塑练习。三倍大石膏牙雕刻练习时,教师要分组示教,并循环播放雕刻录像,教会学生使用石膏切刀和雕刻刀,突出雕牙关键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规范动作让其改正,让学生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在不断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操作技巧,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打好基础。

总之,对于口腔解剖生理学这门基础课程,教师应积极引用教学新模式,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技能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不足,提高教学效果,为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松英.PBL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探索[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5,3(4):235-6.

[2] 楊海莲.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基础生物化学研究性教学[J].中国大学教育,2006, (2):55.

[3] 张晓良,刘必成。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应用PBL教学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8(1):62-63.

作者:张耀超等

上一篇:浅议体育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林业植物检疫试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