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教育论文

2022-04-15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研究法对现阶段临床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优势。结果:循证医学思维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对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论:临床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推广使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临床医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临床医学教育论文 篇1:

临床医学教育的法律法规分析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育; 医疗法律法规;分析

1 高等医学教育现状分析

在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临床教学阶段,是最容易发生教学冲突和矛盾的。在教学阶段,医学生需要逐步开始直接向特定病人做临床医疗工作。关于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工作范畴的过程是什么,在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的反映。目前临床教学的要求是根据培养医学教育和临床教学提纲的项目,如规范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基于标准的临床实践,练习写病历,规范医疗文件书写等。卫生工作到什么程度,,医学生可以承受医疗操作,目前的医疗没有作出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目前临床医学院学生医疗工作范畴,也有很多缺点,例如,医学生在紧急医疗的情况下的自由裁量权;医学生的医疗文件书写法律承认的有效性;一些操作,例如由执业医师医疗診断和治疗,交由医学生承担是否法律许可。关于上述问题的现行法律法规一直没有很明确的规则。根据临床教学医疗效果的法律保护合法和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这个问题不能合理解决,医疗纠纷将被留下隐患。

2 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现状分析

分析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临床教学对象的过程中面临主体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决定了医疗责任承担的医疗活动中不同主体有显著的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都明确规定卫生保健工作者应该承担什么样以及什么级别的法律责任和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临床带教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在医疗过程中有一个详细的全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但是在医疗活动期间进行的医学生在临床研究中的保护的法律法规规范是不完善的,只通过学生医德、医风教育,规范医学生,这样的约束和保护的行为显然是不够的。技术含量高,有风险是临床医疗工作的一个特点,是存在于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的危险因素。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在医学教育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经鉴定,属于医方原因造成的,由临床教学基地和相关医疗机构承担责任。因临床带教教师和指导医师指导不当而导致的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临床带教教师或指导医师承担相应责任。"在临床教学中违反医疗规章制度,临床基础教育过程和临床带教老师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而为临床教学和医疗机构的临床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3 针对临床教学现状的管理对策

3.1 加强培养人文和社会科学:目前临床教育,在医院的大部分实习学生为独生子女,不善于与人沟通,不会主动去关心别人,缺乏人文关怀,以自我为中心成为他们的通病。在培养医学生临床能力的过程中医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确保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利益,全心全意服务于患者"是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最基础的流程。临床医学教育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强化意识,不断规范行为。临床带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言教和身教,进行实践教学和医德教育的过程。选择临床教学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尚的品德和职业情操,使医学教育尽可能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到他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临床带教教师要以身作则,显示严谨的工作作风,充分利用临床教学和机会,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引领,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学生设身处地的着想患者,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理念。为了让学生了解作为一个医生必须有社会责任感,医治伤员和抢救垂危,解决患者的疾病是医生的首要职责。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之前的学习阶段,首先要让他们具有感恩的心,要感谢为我们提供了与患者的学习平台,患者不是在临床医疗教育和临床教师代教下在学习过程中的道具,而是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病人对于病人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有机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3.2 加强法制观念: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临床教学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临床带教教师应加强法制观念,法律法规在整个临床教学的全过程所需的知识。临床带教教师应定期接受医疗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医院的规章制度培训和测试,使临床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让教学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从而遵守法律。临床带教教师从开始到结束将在整个临床教学过程中保持法律意识,强调开展临床工作规范,如:医疗文件书写必须及时,准确,下面的操作是需要的法律责任:未经允许私自篡改病理、隐藏病理内容、伪造检查结果、未经允许销毁医疗文书材料、出具与本人执业范畴无关的医学证明文件。对患者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活动,要详细了解利弊,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患者及其监护人的要求,以确认并签字,医疗文件的法律效力,应反复和学生强调。

临床带教教师要严格控制医学生医疗文件书写,纠正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授课教师以身作则,使医学生在实践中慢慢才知道,他在不同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中,可以参与的范畴,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摸索出与病人的自由裁量的接触,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整个问题考虑在内,也不因为这是不允许的行动而擅自作为,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总之,在临床医疗教育阶段不断加强学生的医疗法律和道德的知识,可以从医疗行为的法律角度加强纪律严以律己,可以从道德角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这些措施从现在的医患关系紧张的医疗环境的角度看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形势下的临床医学教育的医疗法律法规应该看到,许多新的医疗法律为医务工作者的法规工作行为提供指引和保障的基础,同时还根据医疗环境的现临床教学工作的特点,提出了新的法律和法规需求。在临床教学中,临床带教老师从事临床工作和教学,临床医学院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临床诊断和治疗患者等的不同利益,寻求临床教学的法律保障制度,建立法律来维护临床教学模式已成为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董君. 相关医疗法律法规影响下临床医学教育管理现状与对策[J]. 2013, (18): 178-179.

[2] 陈莹, 刘丽江. 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促进医学教育改革[J]. 考试周刊, 2012, (89): 7-8.

[3] 曹庆贤. 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方法的初步探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6), 243-244.

作者:段双妮

临床医学教育论文 篇2:

临床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研究法对现阶段临床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优势。结果:循证医学思维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对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论:临床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推广使用。

临床医学教育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应用效果循证医学(EBM)是指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其意义为根据目前所获得的研究证据并集合医师多年的工作经验,在考虑到患者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下,将这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循证医学思维在临床医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的同时,能够保障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将其加入临床医学教育中能够加深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印象,进而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

一、现阶段临床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滞后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制约,目前仍有许多高校临床医学教学以传授体育知识及技术为主,仍采取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育模式,并且教师没有在课后进行指导,导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临床医学业教育的原则相违背,也是造成高校医学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存在,导致临床医学教学效率下降,这导致临床医学教学失去了其严谨、科学的特征,致使学生对临床医学教学的积极性下降,使得临床医学教学效率受到影响,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临床医学教学方法滞后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临床医学教学都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没有结合社会对高校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没有结合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进行,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考核,都是由学校统一制定教学任务和方案,没有联合实际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导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没有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被动进行社会实践,导致学生对临床医学学习的积极性下降,无法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任务,同时也无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内容不合适

就现阶段高校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分析,存在“广、浅、旧”的问题。第一,高校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广,学生必须学习大量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第二,由于教学内容广且多,导致无法深入学习,致使学生对于这些医学知识一知半解,无法深入探究的观念,并且滞后于临床医学研究,导致与实际临床医学不相符。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缺乏教师的指导;并且在课程安排方面相对比较独立,课程之间无法实现有效衔接。实验室教学过于简单,学生无法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长。

二、临床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优势

循证医学思维方法主张结合科学研究、工作经验以及患者医院等因素的统一,提倡科研与经验相结合,鼓励学生要多于学习医学知识,通过实践来认知社会,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双向交流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因材施教。例如在分析循证医学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首先要提出循证问题:根据护临床诊疗经验、搜寻相关文献,结合患者的各方面差异,提出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例如,如何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如何控制并发症的出现?如何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然后寻找循证支持。在搜寻相关文献及资料后,找到上述提出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干预措施,为自身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最后进行循证观察与应用。根据患者的特征制定不同的观察方案,并制定相应的观察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保持患者的满意度。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有目的性的进行教学实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有助于教师的实践教学开展以及学生的临床实践。

三、提升临床医学教育效果的相关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

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主观看法和认知。在现阶段高校临床医学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导致教学活动仍以简单的知识传输和技能教学为主,没有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尤其对提升学生的理性与感性、认知与情感、智力与心理等方面缺乏针对性计划、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内容滞后,缺乏连贯性和衔接性。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动,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提高教学的信息化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临床医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临床医学教学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临床医学教学的信息化,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观看人体的内部结构,进而加深学生对生理结构的认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临床医学教学的效率。工学结合能够实现理论联合实际,这就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临床医学相结合,通过应用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提升教育团队的专业素质

指导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授课经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实践经验、较好的沟通能力、强烈的责任心、较高的道德修养。学校可以通过聘请医院主治医师、医学专家对学校教育队伍进行授课,鼓励教师参与临床医学实践,进而增加自身的医学实践经验;鼓励教师进入医院进行锻炼或与医院合作,致力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4.建立完善的教学监督体系

通过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实现对教学组织、教学计划、教学实施以及实践教学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对教育情况进行监督,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例如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团队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积极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循证医学思维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现阶段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或者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树立良好的医学观念。

参考文献:

[1]李峻,董碧蓉.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和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03):147-150.

[2]陈虹.循证医学教育理论在临床教学医院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6,(02):99-100.

[3]陈进,李静,李幼平.循证医学教学——高等医学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04):273-276.

[4]张静,仇玉兰,穆永成.在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中实施循证医学教学的比较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08):995-998.

[5]王博,杨智君,王兴朝.血管神经外科临床型研究生培养中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教育初探[J].中国卒中杂志,2015,(10):906-908.

[6]胡娟,刘开军,刘新.临床循证医学学科理论和医学教育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13,(30):4138-4139.

作者:曹婉晴

临床医学教育论文 篇3:

临床医学教育中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的运用

摘要:随着医疗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环境发生了变化,临床医学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临床医学生缺少临床实践动手机会,缺少与患者进行面对面地接触交流。针对这些问题,临床医学教育领域目前正在努力探索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医学教学的训练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临床教学资源严重缺乏的矛盾。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育;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

1.临床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医疗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临床医学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医患之间处于一种极不信任的状态,医患关系发生了本质转变,医疗纠纷增加,医务工作者被推到了患者的对立面,出于种种原因也被众多媒体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顶峰。

随着医疗法规的完善,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全民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被强化,《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法规明确了患者具有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患者拥有自主选择和隐私保护的权利,有权拒绝成为教学的对象,有权利拒绝配合教学工作。近年来随着各高校的扩招,每年来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越来越多,临床医学生缺少临床实践动手机会,缺少与患者进行面对面地接触交流,使得医学生本应该掌握的临床技能不能得到锻炼,使教学工作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使我国目前临床医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方位挑战。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滞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基础理论也许较扎实,但却缺乏创新、实践、更新知识的能力。[1]我国医学教育的课堂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较大,对比国外独立的小组讨论和病例研讨次数相对较少,刻板的试卷答题形式评价学习效果加剧了学生的重理论,轻实践倾向,致使了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明显缺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快速适应临床工作。我们需要对医学生增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增加动手能力的锻炼,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风范、具备良好医德医风、掌握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综合性复合型医学人才,以适应现代医学诊疗模式的转向发展,适应现代医学高水平、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2.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的概述

面对以上问题,临床医学教育领域目前正在努力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医学教学的训练模式。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又称为模拟病人(Simulate Patients)。 标准化病人是指经过一定培训的正常人,同意扮演某一类疾病的病人,在学生临床学习或训练时充当模拟病人。标准化病人不仅可以用来训练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3.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的优势

为了缓解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目前在临床教学中,引进了标准化病人训练考核模式,让医学生进行问诊查体和体格检查等方面的训练。在一定程度,让学生早期了解了系统的问诊内容及问诊技巧,促进了医患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医学生更早的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标准化病人作为教学评估者,可以客观公正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指导,更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如标准化病人克服了以往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学考核中很难及时找到的具有很强针对性病例的问题,每个考生都可以面对同样的患者和问题,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标准化病人按照统一标准,对参加考试的学生做出准确的评判,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这是以往任何临床评估手段都无法达到的;另外标准化病人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医学考试中涉及道德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以满足了教学要求。[2]

标准化病人是目前国外医学院校十分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标准化病人需要的经费投入较大,训练培训周期较长,现在国内有部分医学院校从我国国情出发,尝试培养临床教师作为标准化病人对学生进行训练,临床教师拥有富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和医学知识,当其作为标准化病人施教时,主要是为了训练和考核医学生进行各项基本临床实践的技能。这样做可减少培训时间,降低培训费用,教师标准化病人不是真正的病人,但通过自身已经具有的临床医学知识,在模拟的真实临床场景中,临床教师能够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病例剧本非常逼真地扮演临床中能够遇到的各类患者,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正面对着患者一样。为缓解临床教学病例不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的不足

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在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标准化病人培训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成本较高,培训周期较长。临床教师作为标准化病人虽然能解决一定问题,但由于临床教师的本职工作为医疗,其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全力投入教学过程中造成教学不能连贯,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标准化病人均为正常人,本身并无无阳性体征,因此只能完成最为基础的临床训练;有时标准化病人过于配合导致学生在训练时过分顺利,反而在面对真正病人的复杂情况时无所适从。另外,标准化病人只能模仿疾病的主观部分,难以准确模拟疾病的客观表现,能模仿的疾病和症状有限,标准化病人扮演的都是典型病人,而临床所遇病人的症状体征并不都是典型的等等,因此任何时候标准化病人都不能代替真正的病人和教师指导的床旁教学。

总之,将标准化病人教学方式引入临床教学,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临床教学资源严重缺乏的矛盾,有利于临床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标准化病人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教学手段,为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项符合发展现状的补充途径。随着医学教育界对标准化病人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加深,其一定能够在以后的临床医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勇芝,唐德燊,李果明:《标准化病人在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26卷第6期,第676页

[2]徐伟,刘慧,谭元珍:《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08年,第16卷第4期,第307页

作者: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