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医学检验论文

2022-04-18

教育改革医学检验论文 篇1:

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为例谈医学检验教育改革

内容摘要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经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疾病的防治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疾病的流行,早期诊断治疗已经成为疾病防治的关键。医学检验技术尤其是病原学检测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病原学检测上医学检验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医学检验教育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

关键词    病毒感染性疾病;医学检验教育;改革

1  医学检验在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医学检验是我国近20年内形成的一门学科,它涉及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医学检验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并能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其转化为临床诊断信息,反馈给临床,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检验正在向多个领域渗透,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医学检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医学检验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临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病毒感染性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疾病,其中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更高,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可以从一般检查、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三个方面对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诊断,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1.1  一般检查

当发生病毒感染时会出现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或降低的现象。除此之外,也会引起其他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如: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升高(CRP)、血沉增快、乳酸脱氢酶增高等变化,这些检查项目具有易于操作、价格低廉的特点,但是它们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仅能作为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依据主要是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

1.2  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测是诊断病毒感染的一个标准。当病毒感染机体后,机体会产生血清特异性抗体,包括IgM抗体和IgG抗体,IgM抗体的产生早于IgG抗体。目前抗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发光法、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临床上比较常用的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是胶体金法试剂盒。胶体金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且应用范围广等优势,可在检测后15分钟内出现肉眼可见的检测结果,因其操作简单且检测结果迅速,可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虽然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相比更加简单、快捷,但由于其灵敏度不高,目前还不能代替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1.3  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主要是检测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一般能够在送检4-6小时内获得检测结果,除此以外还可以快速区分病毒的类型和亚型,在快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RNA病毒,核酸检测主要依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它具有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等特点,可以检测出多数无症状感染者,已成为目前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的确诊依据。

核酸检测的送检样本种类繁多,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送检样本,如呼吸道样本、血液、分泌物等,样本采集的种类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临床表现进行选择,样本采集后需要及时送检。核酸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当操作不当造成样本污染时,会产生假阳性结果,因此对操作环境和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而大部分职业院校均缺乏相应的检测仪器和环境。

2  医学检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检验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病原学检测尤为重要。病毒的病原学检测对操作环境、操作仪器以及操作人员素质要求都很高,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缺乏相应的条件、学生动手能力差、素质不高等现象,无法满足学生工作后的临床需求。

3  医学检验教育的发展方向

针对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3.1  完善实训室建设

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没有符合病原学检测的实验室,学生无法进行日常联系,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学校应完善实训室建设,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模拟医院检验科,为学生进行病原学检测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3.2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病毒病原学检测对操作环境和试剂的要求都比较高,除此以外,对检验人员的操作能力要求也高,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检测的假阳性率增加。且医学检验是一门理论和操作并重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迫在眉睫。

3.2.1  增加实验课的比例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在实验课上进行动手操作,进行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动手能力较差。学校应增加实验课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锻炼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3.2.2   变革实验考核方式

传统的实验课考核由考勤、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组成,考核方式传统简单,实验报告书些比较简单,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课,变革实验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紧迫感。

应在理论考试前组织实验操作考试,学生分组抽取实验项目,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打分。同时实验操作考试占实验课考核的比例应在50%及以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3  增加医院见习环节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实习前没有到临床见习,学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操作步骤的学习仅能通过教师课堂的理论讲解、观看視频进行,学生无法实地进行观察、操作,对知识的理解较为片面,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容易产生畏难心理。高职院校可以在学生实习前选择有资质的医院,组织学生见习,学生在见习医院进行操作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3  提高学生素质

加强医学检验知识的学习,扎实的医学检验技术的知识是学生胜任毕业后日常工作的前提条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应该以谨慎科学的态度对待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要积极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关注医学检验技术最新的进展,紧跟时代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应对各种需求。

3.4  增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

医学检验工作人员是对病人的血液、各种体液等进行检测,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自身感染,部分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人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强,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感染,在采集样本时检验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要谨慎操作,避免操作时间过长,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规范,都可能造成自身的感染。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课中都不注重自身保护:不佩戴口罩、手套等,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注重操作规范,做好自身防护。

4  结论

病毒感染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检查、血清学检查以及病原学检查进行确诊或排除诊断,实现早期诊断。其中病原学检查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病原学检验教育显得至关重要。但是高职院校病原学检验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训条件不完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学生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针对医学检验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高职院校应完善实训室的建立;增加实验课比例,变革实验考核方式、提供见习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加强理论学习,提供学生素质的同时指导学生关注检验医学的刚发展方向,学习先进的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顺应医院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柳树亮与胡喜娥,病毒感染性疾病病因治疗的探讨.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7(10):第800-801页.

[2]. 付笑迎等,血细胞常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诊断儿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意义.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23):第3390-3392页.

[3]杨德平,SAA、CRP、WBC指标联合检测对儿童早期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04):第546-548页.

[4]秦成峰与秦鄂德,多重PCR及其在病毒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生命的化学,2005(05): 第402-404页.

[5]李劲松等,用ELISA法快速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毒病原学.临床荟萃,1995(19): 第905-907页.

[6]温乐英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6(02):第24-26页,

(作者简介:马平(1991--),女,回族,河南济源人,硕士研究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从事工作:检验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医学检验,教育方向;

李冰洁(1990--),女,汉族,河南济源人,硕士研究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从事工作:基础医学教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

刘光耀(1992--),男,河南濟源人,助教,硕士研究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有效成分分离、药物合成。)

作者:马平 李冰洁 刘光耀

教育改革医学检验论文 篇2: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摘 要】针对当前卫生类中职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疗实训设备的严重不足、实训教学的生产真实性不够、专业教师队伍脱离临床实践,不能满足顶岗实习医院尽快适应岗位需求的情况,以学校附属医院为试点,通过院校合作、健全运行机制、创新“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医院赠送仪器设备共建实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创新了院校合作模式,为培养医学检验急需高素质技能人才,探索出一条引领卫生类中职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院校合作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推动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

【关键词】医学检验 院校合作 实训基地

一、实施背景

(一)传统合作模式不能适应大环境的变革。在广西有十多所开设有医学检验相关专业的医学院校,培养出优秀的医学检验人才,适应市场需求,是各院校的共同目标,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学校虽然地处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有独特的地理优越性,但是还依旧按传统上等着合作医院上门找合作的方式,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为此,无论是为贯彻《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还是落实十八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需积极探索和创新院校合作的运行机制,探索推动院校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以提升学校服务于现代卫生医疗体系和现代卫生职业教育体系的能力和成效,提升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与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临床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自从学校主体校区从合浦县城搬迁至北海大学园区后,地理位置远离了医院,在新校区难以解决临床实训教学的问题。若新建仿真式实训室,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购买医疗检验设备,这是很难实现的。这种情况在广西,甚至全国,各中职卫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办学中基本存在设备短缺、与医院使用的设备脱节等情况。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脱节,导致学生不能满足顶岗实习医院尽快适应岗位需求的情况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目标

通过主动出击,走访调研,借助学校在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即老钦州地区)的影响力,强化学校与各医院的联系,在保障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前提下,了解合作医院意愿,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赠送部分检验医疗设备,合作共建与医院检验科工作场所贴近的实训基地,基本达到真实情景教学实训,对应工作岗位、工作流程,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为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到医院轮岗进行阶段见习,打下良好的实践技能基础,实现了“学校仿真临床实践学习——附属医院阶段见习——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探索出一条医院赠送仪器共建实训基地的院校合作的新途径,创新了院校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三、实施过程

(一)赠送医疗设备,共建实训基地。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及能力和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本专业项目组成员于2013年6月至8月、2015年2月,先后共对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64家医院进行了2次较大规模的调研,期间我们掌握了有意向向学校赠送仪器设备的潜在医疗单位,首先是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提出赠送意愿。经报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出面与医院方领导沟通,确定赠送仪器价值、赠送形式、交接时间,学校提前正式发函至医院方,双方领导签订赠送合同、合作共建协议。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赠送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台(分别为日本东芝40RF、美国德灵RXL),去离子水处理机等一大批仪器,总价值超50多万元。学校与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挂牌建立院校共建实训室,为我们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解决了部分资金困难的问题。

(二)建设仿真模拟实训室,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借助国家示范校建设成立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的力量,结合深入各医疗机构调研的总结,提炼相关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医院专家共同探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确定岗位职业能力和技能要求,用于指导实训基地建设仿真模拟医学检验技术实训基地,达到优化实践教学条件的目的,有利于开展贴近于临床岗位的实践技能教学。

(三)利用院校共建仿真实训室,对接岗位强化实践技能教学。利用院校共建实训室,充分开展对接岗位的实践技能教学,多方面对接核心课程的教学。在临床检验方面,利用实训室的血细胞分析仪、血凝仪、尿液分析仪、显微互动系统等与临床检验科岗位一致的设备,强化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与训练,如开展血常规检验、止凝血检验、尿液常规检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脱落细胞检验等;在生物化学检验方面,利用获赠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去离子水处理机等生化检验设备开展与临床岗位对接的示教教学与学生实践操作,由于仪器昂贵的原因,要开展此类实训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微生物检验方面,除了传统的器械配置,我们增加了药敏分析仪等仪器,尽量与临床检验岗位对接。与此同时,我们利用院校合作这一平台,借助检验行业专家的力量,共同编写与临床检验岗位对接的《临床检验实训指导》、《微生物与寄生虫检验技术实训指导》、《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训指导》等多本院校合作共同开发的创新实训教材。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院校赠送设备建设,整合建设仿真实景实训室及院校合作共同开发对接岗位的创新实训教材,既缩小学生接近临床的距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的专业教师也得到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四)以附属医院为试点,创新培养模式。为了更好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学校附属医院为试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产教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按照“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安排上推行弹性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内容对接医院检验岗位的动态机制。根据岗位对检验人员需求情况,安排学生到医院开展临床见习、实习,并根据医院人才需求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模块。在教学区域上实现“医院、学校”产教一体,根据教学模块内容及特点,安排学生在相应岗位开展阶段性见习及实训。得益于校内仿真实训室的建设成功并投入实践教学,学生到医院进行阶段见习及顶岗实习,学生更容易适应临床岗位,得到附属医院检验科带教老师的充分肯定。

四、保障条件

(一)院校合作基础深厚。学校建立于1958年,在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乃至附近的珠三角地区各医院,有着深厚渊源与传统的良好合作关系。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04年始设置,到现今有近三十多家合作良好卫生医疗机构作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另外,学校附属医院,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床位数达到四百多张,其规模在同类卫生学校中亦是屈指可数。功能齐备的附属医院,为我们开展阶段见习及“产教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为院校合作的后盾及试验基地提供了强力的保障。

(二)办学条件优越。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及雄厚的师资队伍,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软硬件支持。

(三)经费得到保障。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资金专项支持,各级政府部门、学校领导的支持,这些强有力的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五、主要建设成效

(一)形成良好的院校合作机制。学校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按计划相互履行义务和责任,一方面学生及时得到临床顶岗实习的机会,解决学校、学生后顾之忧;医院提供实习场所,解决工作人手不足问题,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合作共赢机制。

(二)全面提升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能力。学校国家发展改革示范校建设以来,院校合作更加密切,我们邀请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院校共编教材提供机遇。合作院方先后共有21人次参与到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近8本校本教材的编写。如北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陈家坚主任、北海市中医院检验科李轶春主任、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严芝光主任、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刘春利主任、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张素华主任、浦北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吴勇主任等,先后参与编写《临床检验实训指导》、《微生物和寄生虫检验技术实训指导》等实训创新教材。这些教材的投入使用,使得我们的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岗位要求,培养出的学生更受医院的欢迎。

(三)学生技能得到全面提高。通过院校合作,专家指导学校建设校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及实训基地,使得学生有了贴近临床岗位的技能训练场所,学生更感兴趣,更愿意参加实训,检验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见表1。

2014年度北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操作比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30人次获一、二、三等奖。2015年5月学校派出2013级检验专业班业忠、詹艳怡、梁坤妹三名同学参加在河南信阳由国家行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中医药社杯”检验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二等奖、个人单项二等奖等十个奖项,实现历史性突破。

(四)为卫生类中职学校谋求医院合作探索新模式。通过院校合作,共建实训室,形成了良性的合作机制。医院无偿赠与学校医疗仪器,完善实训室的建设,解决了两大难题:一是实训设备的生产性不够,二是实训教学的生产真实性不够。学校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实训基地的功能,为本地区医学检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实训场所的功能完善,学生能更好的对接临床医学检验岗位,进一步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

良好的合作机制,有着非常广泛的示范作用,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引领下,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也引来了多家医院赠送医学影像设备。

六、结论

1.院校合作的关键在于寻求双方利益共同点,通过合作实现“双赢”或“共赢”乃至“多赢”,仅对学校有利的合作,医院不会愿意,仅对医院有利的合作,学校不会愿意长久地进行,都不利于院校合作。找到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平衡点是实现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关键。

2.通过医院免费赠送医疗设备的院校合作模式的探索成功,在节省学校对专业的硬件投入,解决教学与医院岗位脱节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专业建设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示范性,值得其他卫生类职业院校建设中借鉴。

【作者简介】李富南(1981— ),男,广西灵山人,北海市卫生学校医学检验技术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临床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教研及临床检验工作;包欢欢(1985— ),女,广西合浦人,北海市卫生学校助理讲师、临床检验师。研究方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及临床检验工作。

(责编 罗汝君)

作者:李富南 包欢欢 邓海恩

教育改革医学检验论文 篇3:

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式探讨

[摘要] 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单位有机结合培养复合型的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发展的创新思路。近几年来,独立的医学检验企业迅速发展,促进了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同时科研理论和技术的快速进步,对医学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产学研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医学检验教育在教学、科研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推动产学研结合教育,增强学生的初步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是推进医学检验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医学检验;产学研结合;医学检验公司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仪器和技术的采用,医学检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由于其自身的不足,如起步晚、创新能力低、技术整合能力差等,严重限制了其发展[1]。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培养复合型的医学检验人才,是新形势下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2]。产学研结合在医学人才培养中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教育模式,是指企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过程或活动。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学生实验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3]。

一、医学检验教育的现状

1. 教学方面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传统的教育中,大多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便是实验教学中,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根据事先选定的实验内容,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只需按照要求去做,不必思考实验的真正目的,很少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再加上现代化仪器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仪器的自动化和试剂的商品化,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就更少了,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甚至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并且自身学科间缺乏沟通,对理论综合运用能力低。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一般都是被动的接受,缺乏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意识。

2. 科研方面

医学检验专业由于学科起步晚,学科的科研氛围相对薄弱,整体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医学检验人员对科研价值认识不足。多学科间缺乏交叉综合,一些科研方法及技术不能融入课堂及实验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缺乏对科研领域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认识,及自身科技检索水平不高的限制,检验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对当今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认识不足,自主设计科研性、综合性实验的能力较低。检验医学生进入临床操作阶段,在工作中多是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重复性的工作,学生在检验过程中动手不动脑现象严重,导致科研素质相对偏低。

3. 企业方面

现代化的检验技术在促进医院医学检验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另一个产业,即医学检验公司的发展。医学检验公司,就是独立医学实验室,产生

于医疗服务的专业化分工,将原本属于医院检验科、病理科的诊断业务外包集中检验,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2005年浙江等地大幅降低临床检验价格(估计20%左右),促使大量医院将诊断业务外包,独立实验室行业快速发展。2009年开始的新医改鼓励居民基层就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将其不具有检验能力的项目外包,助推独立实验室行业快速增长,近几年增速达40%。目前国内有50多家独立实验室,如迪安医学检验中心、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高新达安医学检验中心等,由于医疗水平及观念差异,不同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行业正处于全国范围的网络建设阶段。卫生部统计的2010年国内独立实验室行业创收仅占整个临床检验规模的1.4%,相比成熟国家的30%有很大差距,因此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发展空间巨大。现在中国医学检验界进入了规模化阶段,需要形成强大的实力集团,这就需要包括高等院校、检验中心、有实力的检验科,以及厂家、科研单位共同参与进来,以尽快完成产业整合。只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三方形成一种真正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提升我们国家医学检验的水平。

二、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的探讨

1. 更新思想观念,发展医学检验的产学研结合教育

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大胆的对理论知识实验过程提出质疑,自己根据兴趣设计实验。同时要改变对科研单位、企业公司的看法,不能只将思维固定在医院,忽视对企业、科研单位实习、科研的重要性。让产学研结合教育变成一种观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

2. 实施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教育

有研究显示学校是核心因素,是产学研结合培养复合人才最大的影响因素,这就包括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配套的课程体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等[4]。因此应首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课程设置的目标,把文化科学知识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知识、能力、素质三大功能协调融合[5]。搞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打破传统课程结构,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力求构建以学生基本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形成全新的产业促专业,专业带产业的产学研结合科学体系。同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保障[6]。

3. 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医学检验的发展

加强学生实验能力锻炼,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强科研水平,用理论指导实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开放性实验往往会涉及教学经费不足、实验场地紧张、实验涉及部门多、难于管理的问题[7],这就对各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促进学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沟通交流,建立一体化的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检验系设有医学检验实验中心,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实验平台。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练习操作和开展初步科研工作。同时本系还注意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如派学生到肿瘤研究所进行实习、撰写毕业论文,让学生增强对科研的认识。

因此,提倡产学研结合教育,实行以学校为中心,充分利用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是适应医学检验未来发展的较好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徐克前,李登清,龚道科,等.多模式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J].检验医学教育,2011,18(4):3-4.

[2] 赵彬,晏永刚,刘诗卉君,等.科学发展观思想下复合型人才构建的新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2):477-479.

[3] 黄睿彦.论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科学推进产学研结合[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246-249.

[4] 邓峰.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2):125-127.

[5] 潘春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10(7):146-147.

[6] 张志超.浅谈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3):64-65.

[7] 何印蕾.开展设计性实验 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6):838-839.

[编辑:颜关明]

作者:赵艳华 张文玲

上一篇:公共产品技术创新论文下一篇:公司预算管理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