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子政务建设论文

2022-04-18

大力发展网络行政和电子化服务是近年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各国政府均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造政府业务流程,实现政府形态的重塑。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也连续几年把通过信息化改进发展中国家政府组织、改进公共管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作为其工作重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方电子政务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方电子政务建设论文 篇1: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电子政务建设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摘要: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电子政务建设是极其必要的。从经济效益来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推动电子政务建设,一方面,中间层次得到了减少,行政效率得到提高,行政成本得到了缩减。另一方面,国家的财政收入会在管理有效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增加,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的现象发生。从服务效益来看,企业和公众将会从中受益良多,那么社会和民众就会更加其政府,增强它的威信。除此之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还要推动服务型政务的建设进程。本文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做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

1.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1.1立足实际,对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进行整体把握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的起步是比较晚的,这就更加需要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政府在对电子政府的工作战略制定的过程中,不能照搬理论,脱离地方的实际情况。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资金是有限的,电子政务想要在所有领域都得到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故而,对优先发展的领域的查找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过程就需要大量的调研和规划。在对电子政务进行建设的时候,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应当理性地规划其未来的走向,这就需要有专门的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从而能够整体地把握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

1.2想办法解决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问题

大量的建设资金能够保障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持续开展。除了加大中央政府的倾斜和积极吸收外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还可以利用B00外包模式,在这多渠道融资的背景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财政压力就能够得到一定程度地缓解。BOO模式也就是建设-拥有-运营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工程的设计、建設和维护等工作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拥有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产权。政府部门的工作就是对这些产权的使用权进行费用的支付,并对整体工作进行宏观地调控。事实上,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培养一个开发和维护电子政务的队伍是很困难的,运用这种外包模式,能够大大地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在项目的建造和维护的过程中,企业也能够实现其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之下,双赢的局面就会出现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就会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外包之后能够将有限的精力投身于其他事业当中,这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

2.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

2.1强化政府经济管理绩效

2.1.1加强绩效管理的立法工作

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的保障可以通过对法律的使用来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要完善政府经济管理绩效的相关政策以及推进与政府经济管理相关的立法进程,能够使得政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管理的绩效朝着既定的轨道发展,朝着目标的方向前进,这个目标就是绩效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第一件事情就是通过法律对政府经济管理绩效的地位进行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能更好地开展评估工作,从而经济管理的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紧接着,要对政府经济管理绩效的权威性进行认可和树立,这个过程同样要有法律的参与和辅助。同时给予相关绩效管理部门的调查和评估权力且不断地进行明确补充和完善。除此之外,也要对所调查和评估之后的结果进行及时地反馈,对于现行的相关制度存在缺陷且不足的地方及时地清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改进。

2.1.2对评估机构进行完善

不断地完善评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绩效的相关机构。评估事业想要得到极大地发展就必须依赖有效的评估体制,然而一个有效的评估制度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这个过程主要需要两个具体步骤。第一步,综合性和权威性的评估机构的建立。第二部,在第一部完成的基础上,以它为主题,再分别设置三个分支机构。

2.1.3引进企业和公众参与的机制

想要保证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的评估主体具有多元特征,且也要凸显我国政治的民本意识,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对企业和公众参与的机制进行引进。公众的关注和参与能够促进我国政府经济管理绩效的改进进程和提供相关的建设性策略。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的评估在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之下得到来自企业和公众的要求和建议,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政府的开支、行为和承诺都会被公众监督且协助着。公民的积极参与活动站在经济管理绩效的立场上来说能够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政府所有工作的目标就是为了帮助社会得到利益。公民在使用监督权利的时候表现出来了他们不仅仅是政府的服务对象,更是协助政府工作、架构政府问题的主体。企业作为为社会带来了巨大财富的主体,他们在参与对政府经济管理的评估的过程之中能够构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企业关系。

2.2健全政务公开机制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和公众的利益密不可分,因此对政府公开制度进行不断地健全显得尤为重要。对公共服务信息进行及时地发布,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在这种情况之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公众政治生活参与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就会得到增强和提高,从而能够对政府运行的低效和腐败现象最大程度地避免。

2.3调整政府职能结构和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政府要将公共服务的提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政府所有一切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基于公众的利益,只有认真地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够得以满足。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政府还要对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权限进行确定,避免政府间推诿扯皮从而限制公共服务的效能增强的现象发生。

3.结束语

立足实际,对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进行整体把握和想办法解决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问题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电子政务推动的两个对策。而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本文也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强化政府经济管理绩效;建立政务公开机制和调整政府职能结构和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参考文献:

[ 1] 张锐昕.电子政府概论 [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5.

[ 2] 李妙然.行政环境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 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6, (1).

[ 3] 吴江.提 高政府执行 力之路径 选择 [ J] .开放潮,2006, (3)

内蒙古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2010yb7

作者:陈井平

地方电子政务建设论文 篇2:

我国的地方电子政务建设

大力发展网络行政和电子化服务是近年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各国政府均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造政府业务流程,实现政府形态的重塑。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也连续几年把通过信息化改进发展中国家政府组织、改进公共管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作为其工作重点。

2001年12月召开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进一步提出“政府信息化先行,带动社会全面信息化”的决策,明确要求发挥电子政务建设在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信息公开、提高行政效率、打击腐败和犯罪活动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把电子政务建设置于新世纪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同时,明确要求信息化(包括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着眼于业务应用,讲求效益,避免花架子工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已经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年信息化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拟对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和步骤加以讨论,希望有助于地方的电子政务工作。

一、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地都已经开展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尤其是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区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各地的电子政务建设仍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以推动其建设。

行政改革与电子政务远未有机整合。各地方政府大力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积极推动依法行政和综合执法工作,并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首创告知承诺制,这为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但不足的是,其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体制改革尚未形成配套。

网络的应用亟待扩展。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都价格昂贵,如果没有足够的业务应用及时跟上,这些投资将无法转化为收益,电子政务建设也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确立了信息化“需求主导”、“重在应用”的方针。从各地的情况看,尽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有相当成绩,但业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很有限。这直接限制了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体制改革之间的紧密结合。

信息安全策略需要调整。各地的政务网络应用限制与其信息安全策略紧密联系。从实地调研情况看,其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依赖于新区政务网与政府外网物理隔离。这样,凡是涉及对外企业和公众的业务,内外网络数据交换就不得不依赖人工手段,极大地限制了网上办事、网上审批等业务的发展。这一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各地的电子政务建设就难以获得很大收益,要在全国信息化建设中先行一步的努力也将难以成功。

二、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原则

根据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教训,我们提出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以下指导原则:

改革原则

电子政府是传统行政管理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其实质是对现有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即利用信息技术来构造更适合信息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权力运行方式。现有的政府组织形态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其特点是官僚制或科层制,体现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随着网络时代和网络经济的来临,管理正由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走向网络模式,需要建立政府与企业、公众之间的平等联系与信息沟通,公众参与成为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电子政府的最实质内容是加快政府改革的过程。否则就失去电子政务建设应有的意义。

优先发展原则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确定优先发展领域。从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看,优先发展领域至少应包括:改进对公民的服务;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加强立法和执法的体系建设;促进主导经济部门的发展;改进政府的治理结构;加强公众的广泛参与等。实践证明,不管确定怎样的优先发展领域,都必须把为民服务放在最核心的地位,以此作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改革的驱动力。在具体优先领域的选择上,要从小的、容易实现的项目起步,确保最开始发起的项目取得成功,以获得领导的信任和公众的支持;在已经取得经验和效益的基础上,要快速扩展系统,推广电子政务的成熟经验。

可持续原则

尽管网络建设可以通过倾斜投资在短期取得较大进展,但基于网络的应用拓展却是没有止境的,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方能取得成功。因此,电子政务建设要遵循可持续原则,滚动发展。这一原则也包含着应用主导的思想,因为电子政务的滚动发展必须建立在业务应用富有成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适度安全原则

网络信息安全是推进电子政务必须解决的问题。但不同的安全解决方案意味着不同的成本(包括直接开支,网络功能的退化,服务品种的限制,制度规范负担)。因此,必须实事求是,要紧密结合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种类,制定恰当的安全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安全标准和安全规范,避免安全投资过度或不足。

有效领导原则

电子政务建设涉及政府对内和对外业务流程的明晰化和合理化,因此,任何一个重要功能的实现都要涉及到大量的行政协调工作。这要求政府领导人进行有效领导。

开放性原则

国际电子政务建设的主导思路是扩大公民参与、改善政府服务,这与行政体制改革的潮流是一致的。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设计充分考虑与公众互动的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便利。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的“数字园区”能够短期取得较大成效,是与其网上办公系统架构于互联网这一开放平台有密切关系的。

三、可行的推进步骤

可以从业务应用(包括为民服务)、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信息公开)、安全、制度建设,培训方面综合考虑。

1.业务应用

综合考虑可操作性、示范性和重要性来确定先期应用品种,选择10-15个政府部门和所有开发区进行电子政务应用试点,每个试点单位选择二到三项业务通过网络进行。其中,所有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进行的审批业务都要在两年之内转移到网上进行;部分非告知承诺制审批业务也要在年底之前通过网络实现。在部门试点的基础上,选择较为成熟的业务品种开展网上并联审批作业。以下业务可以提早考虑:

网上统计

此项工作易于实施,3个月时间即可完成并投入运行,由于覆盖面大,又是经常性的,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需求强烈。宜当机立断,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任务迅速开展。并且,在开展网上统计过程中,要逐步简化合并报表,通过信息系统,将数据流转过程从前台转移到后台。

并联审批

可以以政务网的建设和“一门式”服务为起点和突破口,以企业注册、登记、年审为龙头,尝试将工商,国税、地税、技术监督以及其他多个部门的网上办公系统所开展的业务串接起来,实现跨部门网上并联审批作业。目前,国内很多地区已经在积极筹划此种网上作业。

社区信息化

开展社区信息化试点不仅可以改善政府形象,而且是通过电子政务便民利民的具体体现,良好的社区信息化可以提高街道和社区层次办事效率、降低人手紧张局面。从目前的情况看,社区信息化试点存在着严重的收支不平衡压力,这可以通过两个基本途径解决:一是办公系统与外部网络逻辑隔离,可以直接发送、接收和处理有关的业务信息,由于社区层次基本不涉及国家秘密信息,采用逻辑隔离是适当的安全方案;二是通过若干社区的合作,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处理有关业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社区信息化试点可以推广,为全面的电子政务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电子阅览室

数字鸿沟是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障碍。建议以街道、社区或公共图书馆为单位,设立电子阅读室,向低收入者统一发放免费上网卡,解决其上网难问题。

电子立法

各个相关的立法单位或起草部门在立法过程中,须至少在法规制定前30天,通过网络发布立法消息并公布草案全文,供公众通过网络参与,提出立法意见。如有必要,还可以就立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立法网上听证会,实现立法者与公众之间的实时互动。

2.政务信息资源

各地可以利用现有条件,首先建立本地区的政务数据中心,负责建立、管理和维护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交换指标体系,在信息交换和数据交换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并协助其他部门进行政府信息库的建设。应启动若干切合浦东实际需要的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整合并完善政策法规数据库,可以考虑建设公文信息、政府投资项目信息、社会保障信息、地方统计信息、公安执法信息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库。

3.安全

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制定符合业务发展实际的安全策略和相关标准规范;在正确划分密级的基础上,确定业务应用所依托的网络。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有恰当的安全实施策略。与电子商务活动一样,只有解决了网上的安全问题,人们才会信任基于网络的业务应用。恰当的安全策略需要综合考虑业务活动的种类并对安全的风险与成本进行综合权衡。一旦安全策略不当,或者会妨害信息安全,或者会限制网络的业务应用。国际上的惯例,是大部分电子政务活动都基于与互联网逻辑隔离的网络构建,这也是控制电子政务成本的有效方式。从国内的实施经验看,对于跨部门业务信息共享收益大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广域网建设也可以取得明显成效(如“金关工程”和“金税工程”);但对于省部级以下的机构,电子政务的收益要通过对企业和公众的信息披露和电子化服务来实现,这就无法依赖物理隔离的安全解决方案,必须通过逻辑隔离手段实现信息安全。对浦东新区来说,大量政府活动直接面对企业和公众,如果其系统建设采用与外网物理隔离的解决方案,则不可能达到中关村所达到的境界;由于管理范围相对较窄,也无法达到“金关工程”和“金税工程”所达到的效果。因此,建议修正安全策略,缩小与外网物理隔离的范围。

4.制度建设

建立规范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电子政务的重要环节是政府机关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因此,其前提是政府信息的自由流动。浦东新区与其他地区一样,虽然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已经进行了许多尝试,并取得了社会的好评,但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与范围仍有待拓展,尤其是需要使政府信息公开与电子政府建设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除了法律规定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其他不能公开的信息以外,所有其他政府信息应该都对社会公开。

可以考虑以3种方式建立规范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第一,地方的各个政府机关必须通过统一的政府公报公布其机关组织、职能、程序、实体规则以及一般政策声明。第二,各个政府机关处理当事人申请、发放执照、作出处罚等行政行为,掌握政策的标准,内部办事手则等信息,必须让公众能够查阅和复制。为此,有必要通过互联网设立“电子阅读室”,供公众了解政府信息。第三.除上述两类信息以外,公众对于所有其他的政府信息,应可以向有关的政府机关提出信息申请,政府机关通常应在20天内回复申请人的申请,并决定是否提供信息。如果拒绝向申请人提供信息,应详细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可以向专门的信息委员会提出申诉。

鉴于国家层面尚未建立规范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为顺利在地方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制度创新,一是要设立主要由政府机关负责人与社会贤达所组成的独立的信息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听取信息申请人的申诉,并向有关政府机关提出是否应该公开政府信息的建议。二是制定适用于地方所有政府机关的纪律条例,以行政处分的方式制裁故意销毁或者隐瞒信息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

明确电子签章的法律地位

现有大量的法律法规规定都建立在纸面文件的基础上,因而对电子化业务开展具有限制性含义。国际通行的惯例,是采用“功能等同原则”,通过电子签章方面的立法来解决。为了保障网络业务的开展,必须制定有关方面的地方性法规,鼓励采用电子沟通方式。

修订并完善关于信息安全的规定

必须认识到,信息安全问题是电子政务的基本保障,但安全考虑也有可能成为遏制制度创新或阻碍改革的借口。从国家层面看,对现行的安全规定和思路有进一步进行反思的必要和可能,有关方面也已经启动了相关的立法和研究工作。在浦东,现有的一些规定确实已经不适应浦东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有必要对其不合理部分进行修订,并在试行基础上进一步法制化。

建立保护个人数据制度

个人数据保护问题在国际上是电子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维持公众对电子政府的信心与信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否则公众不可能选择使用互联网与政府沟通。在国内,个人数据保护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在各地构建征信系统的过程中个人数据甚至被严重地漠视和滥用。根据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则,建立个人数据保护制度,限制对个人数据的不当运用,将在国内产生巨大的失范效应。

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制度

电子政务要求信息的采集、储存、分类、加工、使用、共享、交换、发布、销毁等都必须适应电子政务的要求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对于信息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全国各地尚未进行全盘或局部的规划或改革,但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成熟经验,制定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

首席信息官(CIO)制度

通过在每个政府机关设立专门的首席信息官,并在部门间设立信息官协调会制度,统一和协调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并提出各种政策建议。

5.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采用灵活的方式安排职能部门领导的电子政务培训。可以考虑请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专家讲课来深化认识。同时,通过制定详尽的电子政务建设规划过程,加强各业务部门的相互沟通,统一并提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水平。

四、结束语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其可持续发展又建立在业务应用收益的基础上。没有业务应用,电子政务将是一种巨额负担,项目也就很难持续下去。如果地方电子政务建设能够讲求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到2005年,可望以新区门户网站为基础,集成大部分政府业务,极大改善地方行政效率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索公众通过互联网参与决策的各种形式,如电子投票、电子问责制等,进入构建电子民主的新阶段。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

作者:范世涛

地方电子政务建设论文 篇3:

基于项目管理的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研究

摘要:近些年,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成熟,我国地方政府也积极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不断整合发展资源,逐步提升电子政务的服务水平。电子政务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而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入,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加大地方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力度,实现各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最终目标。本文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项目管理 地方政府 电子政务 对策

1 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电子信息资源在政府信息中所占的比例也进一步扩大,电子政务为经济与社会信息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推动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但目前来看,在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各国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此,面对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强电子政务的改革与创新建设,应用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在当前的行政环境下,充分利用政府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完成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目标,综合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逐渐研究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发展之路。为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进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的办公效率,有效节约事务处理时间,进一步推动政府办公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广泛提高社会对政府工作的认可度,有效提升政府形象。②积极带动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电子政务属于信息技术产业,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带动当地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推动产业的优化重组。③进一步扩大了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有利于群众及时了解政府决策,广泛参与管理,充分尊重了群众的知情权,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此外,还有效地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2 当前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电子政务的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观念认识上存在偏差 我国大多数的政府工作人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他们将电子政务简单地理解为建立政府公开网站,而忽视了政府建立信息发布平台的重要性,信息更新不及时以及信息加工程度不足。同时,民众对电子政务也存在质疑,认可度较低,由于对政府工作程序的不了解,多数民众对电子政务发展的信心不足。

2.2 在电子政务的实际建设过程中,没有注意实际应用问题,一味地加大硬件资源的投入,而忽视了电子政务的软件建设,没有发挥出资源应有的作用,服务群众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人才存量不足,且人才流失率高。目前,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政府的工作流程,这种复合型需求就进一步增加了人才培养的难度,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

2.4 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由于一些政府公务人员的网络安全信息意识较为淡薄,没有正确处理好信息隔离工作,加上网络安全管理存在漏洞,这就大大增加了网络信息安全的隐患。

3 反思与对策

3.1 转变观念,强化信息网络意识 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时,地方政府应该加快建设政府网络平台,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行政指导。在此过程中,各级政府信息化办公部门应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规范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管理。另外,政府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层要强化网络管理意识,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政府体制改革 对电子政务而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政府管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但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硬件软件设施的相互配合度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电子政务的整体优势。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的专网建设,加快建设高速政务网络系统。同时,政府可以在确保政务信息管理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合理化方式对企业进行授权,鼓励企业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减轻政府部门的负担,保证政府网站正常运营的资金来源;而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开发、提供项目咨询以及信息服务等方式实现盈利。地方政府要积极改进管理,优化电子政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优化工作流程,逐步改进政府电子政务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提高办公效率。

3.3 统一规划与领导 各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专门领导机构的方式,统筹兼顾,统一部署,明确分工,在市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和监督管理下,制定专门的指导方案和发展规划。政府部门要有效整合政务信息,防止信息垄断和封闭的出现,对一些已经投入建设的项目工程要逐步纳入正常的规划建设轨道,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并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平台。

3.4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 一个良好有序的法律法规环境是保障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快立法建设,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改变当前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迟滞局面,地方政府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电子政务整体立法,保证电子政务发展有法可依。电子政务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电子文件法、电子签名法、电子版权法、电子身份证法等。而当前最要紧的是加快研究并制定电子签名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随着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网络犯罪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网络安全,同时也给电子政务的普及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互联网法律保护体系,打击互联网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地方政府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一些政策性的法律条例,为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为政府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以促进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

3.5 建立电子政务评议机制 地方政府在建设电子政务时应当着重建立电子政务评议机制,对电子政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研讨会,同时由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公众组成电子政务评议小组,对地方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作出评议,使政府在发展电子政务时能够充分吸取先进经验,听取多方声音,不断加快电子政务评议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因此,地方市政府应从各方面予以改革,使评议机制的建设重点放在电子政务的作用发挥、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等方面,使评议机制能够真正发挥其应用作用。

3.6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行政体制深化发展 电子政务建设对政府而言,不是简单地将电子政务推广至政务领域,实现政府职能和业务流程的网络化,而是政府积极转变职能,改进管理,进行执政创新取得的重大突破,是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之一。因此,政府部门在发展电子政务时,要积极深化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政府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以建立起一套适合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流程需要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推动政府服务和电子政务的良好互动,实现高效办公。地方政府通过有效开展电子政务,与公众积极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沟通,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政务管理,保证政府决策的公平性和科学性,积极打造信息交流平台。随着我国近年来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实践,人们对电子政务的复杂性逐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要确保电子政务管理的畅通,就必须建立专门的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加强组织领导,避免出现权责不明,各自为政的局面,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心。

4 小结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不断发展,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意识也不断提高,新的电子政务应用形式也不断被研究和创造出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壮大,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建立信息公开平台,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职能,加大科技投入,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逐步提升我国电子政务水平。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更新政府行政人员思想观念,改进电子政务管理,形成规范、协调、公正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杨兴凯.电子政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李铁蕾.云计算模式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2(33).

[3]徐晓林.电子政务: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技术支撑和运行保障[J].企业经济,2011(09).

[4]张磊.浅析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1).

[5]吴迎新.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电子政务[J].信息化建设,2007,(7).

作者简介:刘衡锋(1969-),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2009级工程硕士。

作者:刘衡锋

上一篇:会计文化探讨浅析论文下一篇:立场主义道德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