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经济建设下继续教育论文

2022-04-29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人才培养、知识传播、和技术转化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时依托的主要形式,本文试结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社会服务实践,探析高职院校如何依托专业资源优势,从人才、知识、和技术等方面融合地方经济发展,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平台搭建得更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地方经济建设下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方经济建设下继续教育论文 篇1: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对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创新服务

摘    要: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审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创新服务方式、服务观念、服务意识的建立,以期有助于提升全方位、多层次、创新高效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校图书馆    创新服务    地方经济

近年来,国家大幅度加大了针对民族地区的扶植力度,出台了很多针对性的优惠帮扶政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可谓日新月异。民族地区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显现出一些问题和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越来越需要现代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作为现代信息化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服务好本校教学科研,还要依托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信息服务职能,逐步不断适应各个领域的快速变革和发展,满足民族地区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拓展和衍生综合性服务功能,为民族地区群众和民族特色企业及各级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最全面、最前沿、最权威的信息和咨询服务,从而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经济快速并可持续发展。

1.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

在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下,高校图书馆主要针对在校师生提供服务,服务相对单一,服务方式主要是文献整理收藏、文献检索借阅等,目的是辅助师生的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且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在通常情况下,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相对闭塞,要比普通高校图书馆承担更多的公共服务及更多的责任担当。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需要多角度出发重新定位,充分体现民族性的同时,在服务高校和地方方面大胆创新,发展出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创新综合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由于大多地处少数民族区域,科学文化和经济相对落后,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相对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划,基本是各自为政的分割局面,难以形成一个整体的服务系统。较高的大众化和全局性服务特色,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导致一些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在总体上缺少长远规划,服务范围较小,创新意识不足,难以全面满足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民族文字文献资源,信息服务意识不够强。再者,地方政府对图书馆创新服务的资金投入捉襟见肘,图书馆创新服务的相关设施相对较为陈旧,信息交流方式较为局限,馆员素质参差不齐,使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资源利用率相对偏低。存在的问题,不仅会妨碍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提升,还会影响学校及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改善现状,解决问题,完善不足,创新服务迫在眉睫。

2.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

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和发展障碍,只要从根本上抓住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初衷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努力研究探索采取一定有效的创新服务措施和方式方法,最终逐步提升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水平与质量。

2.1改变服务观念,创新并拓展服务领域。

民族地区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强烈,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守旧,全面落实服务创新型发展比较困难。为了全面发挥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综合服务,应该尽快转变传统观念,勇于革新、创新,一切以创新服务为出发点,增强综合服务意识,为民族地区的读者群体、企事业单位、政府各级部门提供便捷、有效、优质的创新服务。同时,国家为民族地区实施了很多倾向性的优惠民族政策,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当利用好这些政策福利,坚持以教学服务为方向,以广大师生为服务根本的同时,改變以往传统保守的服务方式,积极主动地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服务方式,不断更新服务手段和调整充实创新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民族地区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和措施内容,为民族地区提供世界前沿的第一手资料,为民族地区的党政决策部门服务,为决策者提供正确有效的决策依据。还应该为地方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服务,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服务地方,针对本地区信息特点进行深度探索研究,使科研成果快速良性地转化为产业产品,从而提高地方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继承本地区民族技艺的同时融合创新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本地区民族特色要素的产品,带动本地区民族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生产技艺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通信设施,建设信息互通渠道,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地方高校的对接联合,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信息网络;应该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网络资源服务等与时俱进的新兴服务方式,为民族地区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色信息创新服务模式。

2.2努力培养高素质馆员。

以往由于民族地区受制于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影响,图书馆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相对来说较为困难,使民族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不高,工作能力相对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专业研究的要求。因此,必须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摆脱以往的老旧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应用国家政策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还要重视对馆员的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投入,提高民族地区图书馆馆员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培养致力为民族地区工作服务的高水平工作团队。例如,可以在高学历、高职称优秀人才的引进政策待遇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条件,给予一定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的同时解决家属工作并提供过渡住房或房屋补贴,待遇进人,感情留人,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进得来、稳得住、留得下”;还要分批选拔一批工作人员参加相关部门的培训和学术会议及交流活动等,制定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优秀人员,提高自我提升专业水平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最终,积极自觉地对传统的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以更加智能、及时、迅速的创新服务方式切实满足现实需求,保证图书馆工作有序开展。

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较,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其高校图书馆建设资金的投入相对不足。这些现实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发展与变革。因此,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逐步加大针对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相关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水平和层次。具体来说,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出台针对性的扶植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有计划地加大对民族地区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力度。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经费的节约利用,好钢使在刀刃上,使之利用最大化,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不能故步自封,要积极主动敞开怀抱,加强和社会外界的联系和支持,逐步健全信息化建设机制,不断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形式

3.1培养大众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不是简单地对大众进行基本的电脑操作与应用的培训训练,而是培养身处信息时代的大众对信息发展的敏感性和前瞻性,使之为己用。由于信息用户的年龄、学历、职业、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信息检索能力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信息文化展示、专家学者知识讲座、举办信息化技术培训、开设信息化网络教程等活动加强对用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敏感度。除了传统检索方式以外,还要与时俱进适应发展潮流,提供微信、微博、APP等便捷方式,使民族地区更多的用户能够通过互联网渠道进入高校图书馆网络页面,检索信息收集资料。当今社会,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依赖新的技术发明创造,每一项新的发明创造,大部分内容都是通过各种信息途径获取的。因此,加强培养大众对信息的关注意识,提高信息更新变化的敏感度,以及及时收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提供的重要的服务项目内容之一。

3.2建立民族特色数据库。

民族特色数据库是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多层次全方位集中呈现和反映,民族地区的地方文献是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产物,产生于独特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可谓民族瑰宝。作为信息数字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民族特色数据库亦是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建立民族特色数据库,将民族地区文献进行挖掘、整理、数字信息化,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的存贮与保护,使其发挥最大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还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民族地区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民间传统技艺,为民族地区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提供全面的史料信息保障和服务。除此之外,民族地区特色数据库的建立,还可以为民族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当地的水文气象、农林畜牧、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一些资料,帮助他们对现实状况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并对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和预测,使其产生质的飞跃。

4.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对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条件与意义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部门之一,对于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拥有现代化技术设备和大量的综合信息资源及专业人员。如今,综合信息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普遍的认知和重视。民族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最新的科技信息和技术参数为其提供参考借鉴,民族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文献情报部门,有着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支队伍既可以为在校师生提供必要的基础服务,又可以为民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提供全面有效的综合服务。随着国家发展民族地区政策的不断推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借着政策的东风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加大引进先进高端的技术设备和硬件设施,这样改善高校软硬件环境的同时,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条件和服务设施。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具有资金雄厚且高技术的信息服务机构随之快速崛起,与各图书馆进行强有力的竞争。与此同时,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主动参与竞争,有良性的竞争才会有健康的发展,提高科研创新服务水平,增加自身建设投入,扩大工作人员的知识领域和提高能力水平,逐步让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信息创新服务中心。

5.结语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亦是大势所趋。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使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馆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信息网络服务成了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社会的不断发展赋予民族地区图书馆更多的创新发展使命,这就要求其紧跟时代步伐,抓住社会变革发展机遇,努力开拓创新,用敏锐的目光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策略,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同时总结服务创新的发展经验,不断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能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为地方政治经济与文化建设发展服务将是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重点研究探索的领域。在研究探索服务的过程中,还要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发展,搭建与地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深入民族地区服各个领域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不断加强理论与综合服务实践探索研究,逐步形成完善的服务应用体系,创造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科技化、数字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马春燕.试论我国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J].现代情报,2005(11):102-104.

[2]龚剑.民族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189-191.

[3]何艳群.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J].图书馆,2007(05):88-89.

[4]安措卓玛.民族地区图书馆事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攀登,2008,27(06):170-171.

[5]谢平.对加强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攀登,2009,28(02):129-132.

[6]彭燕.试论民族地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10):193-196.

[7]罗贤春,姚明.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图书馆事业研究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07):58-62,70.

作者:冯雪萍

地方经济建设下继续教育论文 篇2:

依托专业资源优势,融合地方经济发展,搭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平台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人才培养、知识传播、和技术转化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时依托的主要形式,本文试结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社会服务实践,探析高职院校如何依托专业资源优势,从人才、知识、和技术等方面融合地方经济发展,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平台搭建得更好。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资源;区域经济;社会服务;平台

在我国的高等学校中,与中央部委属高校相比,地方所属院校的数目庞大,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张皓2007)。近几年,由于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也已在地方所属高校中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自身的办学特色。所以,关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研究方兴未艾,有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这些大方面来研究的,也有从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科研服务平台建设、基于专业优势等单方面具体论述的。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已然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为其重要任务,而且把社会服务功能视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需要和动力。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承担的三大功能中,社会服务功能是教学和科研功能的延伸和拓展,返过来又促进教学和科研功能的提升。要想搭好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平台,必须提升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的能力。那如何统筹规划,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功能?本文拟结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社会服务实践,探析高职院校如何依托专业资源优势,融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从技能型人才培养、知识推广、和技术研发及转化等方面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平台搭建得更好。

1.依托专业资源优势,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开展人才培养和培训服务

1.1 进行校企合作办学,为企业培养量身定做的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发展非常迅猛,合作双方共同商讨和制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引入行业标准和职场素养,加强实践教学,努力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努力做到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而且《国务院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6号)也明确要求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进一步健全以企业为主、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一直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关注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我院地处无锡市宜兴,电线电缆行业是宜兴市第一大支柱产业,我院主动调研电线电缆行业、企业的需求,先后与远东、江苏东峰、江苏上上等四大电缆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班,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调整课程、实习时间等,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人单位的要求。通过订单培养,我院为电线电缆行业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很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1.2 结合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早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我院积结合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开展了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利用已有的师资、实训场所等专业资源优势,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进修服务,为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技能培训服务,促进再就业。如,我院依托机电专业资源优势,与江苏共昌轧辊有限公司合作,已连续开展了两届成人大专班,为该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又如,我院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的专业资源优势,获批成立了宜兴市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基地,为打造宜兴的创意特色产业园区,促进宜兴服务外包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此外,到目前为止,我院依托陶瓷工艺这一传统优势专业,与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协办,江苏省陶艺专业委员会、宜兴市陶艺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了由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三期陶艺创新设计高级研修班,提高了陶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创作能力。

2.依托专业资源优势,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开展知识传播服务

高职院校应该依托已有的专业资源优势,着眼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瞄准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其提供商务管理、技术性知识的咨询和文化宣传服务。近年来,我院依托专业资源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商务管理、技术性知识等传播服务。我院依托陶瓷工艺系的专业资源优势,赴浙江省长兴新华陶器有限公司现场进行“100米辊道窑热工测定”。依托经济管理系的专业资源优势,为企业宣讲了薪酬体系的建立;受宜兴市园林管理局委托,为全面提升宜兴各景点地接导游的职业素质,举办了地接导游社会培训班。又如,我院依托环境艺术系和数字艺术系的专业资源优势,受宜兴市政府和体育局委托,为宜兴市第七届运动会设计会场内外的环境布置方案。我院与与江苏融达集团校企共建“陶瓷行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打造集文化推广、产品购销、科研服务、人才培养等内容于一体的紫砂陶瓷行业领域内的紫砂行业网站,同时也为陶瓷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的资讯服务和发展策略、为网友及消费者提供最全最新的陶瓷文化、陶瓷资讯和购物平台。由此可见,依托专业资源优势,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开展知识传播服务,可以进一步发挥高职院校在打造行业教育培训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依托专业资源优势,面向地方经济发展,开展技术转化和支持服务

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不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所以,技术研发长期依赖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但是,这些科研人员并不在生产第一线,对企业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导致科研成果与企业的需求不相符合(周继春2009)。我国高职院校虽然科研成果登记数量多,但转化率低,转化后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更少(方美君2011)。如何将高职院校的专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优势、产业优势呢?笔者认为,只有加强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合,通过校企合作、通过调研,高职院校要及时捕捉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并且,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下厂实践,积极从行业、企事业单位中找课题,直接服务于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实践第一线的需要,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难题,加强科研的针对性,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3.1 校企合作机制出新,加强技术支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校企合作机制要想长效运行,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要推陈出新,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主动调研并服务企业生产第一线,这样才能加强高职院校对企业的技术支持。我院一直探索校企合作、产研结合的道路,从单纯申请成立江苏省线缆材料与工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到成立教师工作流动站,再到成立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进而发展到成立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学校。每一次的推陈出新,都使得我院校企合作交流的平台又得到了拓展,为技术的利用、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一个便利条件,提升了我院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针对性和转化率。

3.2 支持专业教师创业,结合产、教、研,直接投身经济领域。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另外一个直接途径,就是鼓励专业教师创业,在创业教育盛行的今天,教师创业不仅具有示范作用,而且能发挥教师的知识和技术优势,直接转化科研成果。此外,教师创业不仅能产生经济效应,而且能产生社会效应,帮助地方社会吸纳和接收一部分人员的就业。我院也在探索和尝试,目前,我院陶艺系教师依托自身条件,在校内外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者公司,边教学,边科研,边产出。如我院高级工艺美术师谢强在校内创办了宜兴常青藤陶瓷艺品有限公司,主打学院派陶艺创作品牌,目前该公司运作良好,不仅提供了部分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还产生了经济效益,服务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4.结束语

高职院校要想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必须定位明确,着眼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依托自身的专业资源优势,主动联系政府和行业、企业,促进校政企对接,加强校地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推陈出新,搭建更大更好的社会服务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张皓,唐加军,陈冲.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原则探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2]周继春.高职院校融合地方经济的服务社会模式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5).

[3]方美君.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

[4]陶永诚.对高职院校科研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

[5]孙云志,何玉宏.试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育[J].成人教育,2011(5).

课题项目:本文系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57201232)。

作者简介:戴志刚(1981—),江苏宜兴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作者:戴志刚

地方经济建设下继续教育论文 篇3:

如何围绕菏泽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继续教育

摘 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普通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菏泽学院作为菏泽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服务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更是有义不容辞的职责。继续教育作为服务菏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形式和内容,是事关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如何围绕菏泽经济建设发展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普通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高校的三项重要职能之一,在新的地方高校教学评估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如何有效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目前我国政府和高等学校关注的焦点。继续教育作为高校服务地方的一个重要形式和内容,如何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工作,是事关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菏泽学院(下称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同样面临这一问题,作为继续教育如何服务好菏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通过初步实践,为继续教育要做好服务菏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就应该按照坚持科学定位,特色服务,走多样化发展之路的原则,深入了解菏泽实际,分析菏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向,找准服务菏泽经济社会发展的接口,采取有效的对策,确保服务见实效。

一、围绕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搞好继续教育战略规划

服务菏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搞好继续教育战略规划,规划要坚持科学定位,形成服务特色,走多样化发展之路。

首先,在社会服务方面要讲究科学性。要有明确的服务定位,服务领域、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形式、服务层次、服务效益定位,并且要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坚持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

其次,要走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在办学形式上,要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稳步发展学历教育并不断提升层次,扩大向社会开放的程度,在非学历教育

服务过程中,必须采取贴近实际、形式多样化的策略,以期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平和较好的服务效益。

近年来,菏泽学院继续教育工作紧紧依靠地方政府部门,召开了由市主管部门牵头、全市各县区民营办主任参加的关于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专题研讨会议。与会人员普遍认为:菏泽市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创业时期,普遍存在四方面的不足。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偏低,品牌意识不强,缺少长远观念和战略思维;二是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亟待提升,大多数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三是企业现代管理意识淡薄,追求短期利益行为明显;四是部分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重视不够,缺乏继续教育规划,严重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针对存在的现状,一致认为应加大企业各类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力度,按步骤、分层次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学院还与有关部门、部分企业结合,根据菏泽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要,按照贴近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员工需要的继续教育原则,分类别、分层次制定继续教育计划和继续教育大纲,为有效组织和安排服务菏泽的继续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围绕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整合资源,多层次开展培训工作

按照战略规划,学院开展继续教育的模式将从学历教育模式逐步转变为非学历模块继续教育模式。学历继续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教师讲、学员记,然后考试过关,它的逻辑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重在知识传授而无法达到能力转换。非学历模块继续教育模式以实效性为主要特征,强调知识、思考和操作三者的综合,它的逻辑程序是从抽象到具体,强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具体继续教育模式是:教师讲解、学员自习、研究案例、示范、操作训练;最后进行测评和反馈,经过多次反复,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

(一)加强舆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由主管领导牵头,深入菏泽市各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摸底了解情况,分别就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针对性的作了细致性研究,并就国家、省、市有关继续教育政策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为搞好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广泛开展各级各类专题性培训

培训采取教师主讲和现场提问、研讨相结合,课堂听讲和现场参观相结合,边看、边讲、边问相结合的方式,受到了参训人员的广泛好评。

2010年9月,与市经信委、市民营经济工作办公室共同举办了菏泽市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来自全市各县区民营办的负责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100多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提升了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和管理技能,对推动菏泽市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公务员岗前培训,共培训初任公务员4批近1,000人。

举办各类养殖培训班32期,接受培训人员50,000余人;举办计算机应用人才培训40多个班次,为4,442名学员颁发了资格证书。

(三)发挥培训基地作用,大力开展各类培训

2006年,学院被菏泽市教育局批准为“菏泽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基地”,先后培训中小学校长1,000余人,培训中小学教师、班主任共计4,100余人。

2007年,被菏泽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批准为“菏泽市专业技术人员菏泽学院继续教育基地”,共培训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累计28万人次,其中仅2010年就培训专业技术人员9.9万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

2009年11月被山东省农业厅批准为“山东省首批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承担对定陶、东明两个示范县的农技培训工作,目前已培训农技人员300余人次。

2011年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发文,菏泽学院被正式批准为首批“山东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目前通过精选骨干教师组成了3个培训团队,已与菏泽市民营经济办公室联合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规划方案,近期将组织实施。还又与山东大树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商议,对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工、管理人员分类进行培训。

(四)整合资源,开展高端培训、讲座

发展继续教育是菏泽学院创建合格本科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继续教育承担着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在提升学校社会影响等方面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必须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彰显学校独有的特色,树立学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品牌。近年来在确立了继续教育从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训转移的工作目标后,紧紧抓住强化高端人才培训这一重要突破口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与平台。加强了高校间、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与合作,整合了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弥补了自身高端培训教育资源不足的缺陷,从而提高了总体服务能力,为一系列高端培训的开展及进一步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历教育服务层次和质量

高校的继续教育专业设置常常不能随着经济建设发展与社会变化而调整,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合理、设置陈旧的现象,以及资源浪费较严重的问题。在当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应注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和质量。因此,近年来在现有专业学科基础上,按照菏泽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重点行业、支柱产业和高薪技术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整和整合,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建构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设置,为此新开办了10余个菏泽市经济发展急需的新专业,这些专业将为地方培养能够留得住、用得上、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不同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向,紧跟市场,贴近实际,贴近发展,努力提升各类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提升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创业致富能力。形成了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院在校企共建继续教育合作中,先后使地方企业的3,0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得到了提升,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2010年在成人招生滑坡的情况下,学院成人高考录取与2009年相比增幅达34%.其中专升本录取完成计划的133%,高升本录取完成计划的355%,成人自考招生9876人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学历层次也由原来的本专科提升到在职硕士。

四、加强管理队伍与教师队伍建设,保证继续教育的有效实施

继续教育特别是非学历继续教育在办学规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是全新的,具有内容新、时间短、针对性强、见效快等特点,照搬全日制学生的管理模式是不行的,从事继续教育的管理队伍,必须了解和掌握继续教育的规律、特点和运作方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继续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对继续教育发展非常重要。在知识结构上熟悉继续教育教学理论,熟悉继续教育学科知识,知识面广;在教学方法上,能够正确处理教学规律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年龄、学历、职称、学科知识结构比较合理、且相对稳定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根本所在。要除充分发挥校内教师的重要作用外,从一些知名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等聘请了一批兼职专家队伍,从而实现继续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

五、深入调研,开展专题研究,为服务菏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

继续教育要立足当地经济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首先,根据当地经济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相关研究,研究成果既可以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又可为服务菏泽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因此,为适应菏泽市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需要,并结合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提升孵化功能的要求,我们先后赴巨野、单县、成武、牡丹区考察调研,深入行业或企业一线,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分析和研究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对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

面临菏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学院对围绕服务菏泽经济建设,开展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课题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的继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两年来先后申报并获批准科研课题四项。其中省级科研课题三项,学校科研基金项目一项。由党委委员、副校长刘从连主持的《菏泽市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菏泽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李军院长主持的《中小企业人才测评模式研究》两课题,结项后均被评为2010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一等奖。《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技术人员培训现状调研——以菏泽市为例》被评为山东省职工教育与职业培训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另一项课题《地方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实践研究》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些理论研究在推进菏泽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先后代表学校3次在省经信委、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教育厅等单位组织的全省会议上,就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如何开展继续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做典型发言,继续教育学院被评为2009-2010年山东省职工教育与职业培训优秀科研单位,学院被评为2010年山东省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

六、构建科学的继续教育评估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继续教育质量是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构建一个科学、客观、公正的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是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校服务社会能力与效果的重要保障。当前,监控、保障并持续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已成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探索继续教育质量及其评估的途径与方法,也成为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尽快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最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马燕.企业员工培训与发展高校继续教育[J].生产力研究,2011,(8).

[2]李家强.清华百年精神与继续教育发展[J].成人教育,2011,(8).

[3]郑芳芳.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6).

[4]彭凤仪.创新继续教育,助推地方经济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24).[5]陈石清.大力服务地方经济,促进成人教育发展[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6).

[6]陈海利,邹树梁,王莉芬.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责任编辑:郭延彬】

作者:李军 高鹏飞 李文存 朱国风

上一篇:顾客根本职工资本发展物流论文下一篇:电力行业优质服务管理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