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征税的经济全球化论文

2022-04-23

【摘要】在我国服务行业中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那就是营业税的重复征税。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营业税的税制缺陷极大的阻碍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围绕“营改增”,就其对服务业的税负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重复征税的经济全球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复征税的经济全球化论文 篇1:

浅谈“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认识

摘 要: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经济正在不断地加深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以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一带一路”战略正在为我国对外投资开辟一个崭新的时代。税收,是企业“走出去”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际重复征税的相关问题,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本题的研究背景;第二部分是国际重复征税基本概论,主要阐述了国际重复征税的类型和各自的特征;第三部分是国际重复征税的影响;第四部分是消除法律性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第五部分是我国现行消除法律性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的弊端;第六部分是消除法律性国际重复征税的政策完善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重复征税;税收管辖权

作者简介:刘晓婕(1993-),女,山东日照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涉外经贸法。

一、研究背景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并将一带一路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一带一路”作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沿线各国与中国扩大经贸合作、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和空间十分广阔。

这证明,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各国間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加深。经济全球化不同国家税收管辖制度不同造成的矛盾日益突出,国际重复征税的现象随之出现,并普遍存在。

“一带一路”战略与“走出去”的税收问题,有着共性和性质上的显著不同。一方面,“一带一路”规划囊括了不少过去已有的投资政策主张,与“走出去”战略相辅相成。例如与中亚国家之间的能源管线建设,与中亚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跨欧亚的交通带建设等。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不再是我国的单方主张,内容也不仅仅限于单纯的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而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开展深层次合作的一种机制。

因此,看待“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重复征税问题,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认识国际重复征税,以更宽广的视角去辩证的看待现行避免国际重复征税政策与方法。

二、国际重复征税基本概论

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或不同跨国纳税人的同一跨国征税对象或税源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①在理论和实践中将国际重复征税分为法律性国际重复征税和经济性国际重复征税。

而法律性国际重复征税的表现形式有以下三点:(1)属人管辖权与属地管辖权(又称收入来源地管辖权)之间的冲突。也就是指居民税收管辖权或公税收管辖权与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之间的冲突。一国按照居民或公民税收管辖权征税另一国按照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征税。两者间的矛盾冲突,会导致对同一纳税人的重复征税。(2)属人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之间的冲突。这类重复征税表现为三种:居民税收管辖权之间的冲突②;居民与公民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公民税收管辖权之间的冲突。(3)属地管辖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由于各国对所得来源地认定标准和方法不一致造成的。

三、国际重复征税的影响

(一)国际重复征税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中性原则

一方面,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要使税收负担在各个纳税人之间保持均衡,使得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经济状况相适应。国际重复征税之所以违背了此原则,原因是重复征税增加了跨国投资者的额外税收负担。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中国与沿途各国贸易往来势必更加频繁,经济交流更为密切。但国际重复征税却会挫伤及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和投资意愿,使得本可以优势互补的各国经济因重复征税而制约其发展,使得国际性专业分工举步维艰。

另一方面,国际重复征税使得纳税个体税收负担增加。对于个体纳税人来说,对于个人直接造成税收额意外的经济负担和损失。对于企业或其他纳税个体,重复征税使生产成本增加,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势必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对人民的生产和消费产生巨大不良影响。因此,违背了税收中性原则,这会一定程度上干扰市场的正常运行。

(二)国际重复征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014年中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为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在全球治理、经济和金融等改革方面,需要话题与行动的支撑,通过“一带一路”新的经济体系与经贸合作方式的建立,可以把中国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变成一种中国标准化的经济和文化存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联系在加强。

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融合越来越多,贸易与投资的转化也日益常见。跨国投资者必然会充分利用世界经济这个大市场来寻求更大的利益,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出现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投资者的负担增加投资成本从而减弱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国际重复征税对国际贸易、商品流通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国际重复征税不利于国家间的经济利益分配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国为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的出现国际重复征税的现象。它的出现,主要因为各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尤为突出的是税收管辖政策和相关因素的认定标准,是影响征税的重要因素。它容易导致国家间税收权利和利益的冲突,进而对国家间经济合作甚至国家间友好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在出现国际重复征税的情况下,不同国家对同一征税对象征税时,势必产生一国多征税另一国少征税的现象。最终造成各国间经济利益分配不均,且发达国家容易占得优势。

四、消除法律性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对法律性国际重复征税的解决方法主要有:

(一)免税法,又称豁免法,是指居民国对本国居民来源于境外的所得或财产免于征税。③

(二)抵免法,是指居民纳税人在其居民国以其境内外全部所得为应税所得,应税所得乘以应使用的税率减去该居民纳税人已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额为其在居民国的应纳税额。④它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全额抵免法和限额抵免法或直接抵免法和间接抵免法。

抵免法與免税法相比都具有消除双重征税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免税法采用了减少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思路,在采用全额免税法时,不仅减少了应税所得,还降低了适用的税率;抵免法采用的思路是扣减应纳税额。而二者在消除双重征税的效果上同样存在差异。限额抵免时,当来源国税率高于居民国税率时,纳税人境外缴纳的税款不能得到全部抵免;对于免税法来讲,在来源国地过的税率高于居民国时,纳税人的境外所得也不会被居民国征税。同样,二者在实现纳税人税负公平方面存在差异。抵免法能够保证居民纳税人的公平待遇;但在免税法下,只要纳税人到税率低于居民国的国家投资,其总体税负就一定比相同所得均来自居民过的纳税人税负为轻。而二者同样对资本输出有影响。

(三)扣除法,是指居住国对居民纳税人征收所得税时,允许该居民将其在境外已缴纳的税款作为费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扣除后的余额按相应的税率纳税。⑤

五、我国现行消除法律性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的弊端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均采用了抵免法,但具体规定也存在差异。我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也规定我国作为居民国时采用抵免法来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一方面,在现行税收抵免政策的规定下,我国企业到境外投资实际上不能享受国外为吸引投资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便利。因为国外东道国提供了较低的所得税税率,即使我国企业直接到该国进行投资,其境外投资所得仍要按照我国企业所得税税率补税,即其实际仍承担与境内投资相同的税负。

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所得税税收抵免的层级规定分层不够细致,对企业“走出去”形成约束。在三层级的税收抵免体系中(除中石油、中石化等特例实行五层级税收抵免制度),企业所得划分不够细致,对于境外资金链较长的企业十分不利。

六、消除法律性国际重复征税的政策完善建议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再是我国单方面寻求“走出去”的主张,内容也不仅限于增加海外投资,而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深层次合作的一种机制。它促使国际贸易更加畅通,加快了中国走出去的步伐,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经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做好税收规划是必然选择。

(一)加强税收协定的谈签与宣传

目前,解决国际重复征税问题最普遍和有效的方法是与相关国家或地区签订税收协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尚有11个国家未与我国签订税收协定,我国应该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沟通交流和税收协定的宣传,让相关国家和企业了解它并主动利用,以提高我国税收协定网络的吸引力。

(二)充分认识依法遵从、规范经营在税收规划、风险防范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有部分跨国企业对国际税收规则缺乏基本认识,面对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不足,将生产和税收成本在不同国家间认为归集和处理,提高了引发税收风险的概率。少部分企业因法律意识淡薄或一味追求利益等原因,在一些法制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利用法律漏洞谋利,严重损害中国企业的形象。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税收协商进一步增加,跨境企业逃税、避税的空间越来越小,相关问题的解决呈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简化税制,节约征税和纳税成本

现行的双税率法和抵免法计算比较复杂,一定程度上给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带来额外税收成本。与之相比,具有同样减轻或消除重复征税效果的免税法在操作上更加简单易行,会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当然,免税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的财政税收,不能不加甄别的全部实行免税法。一方面,应该对现有所得的性质确定更加明确、细致的划分标准,根据相关所得性质的细致划分规定施行免税法的所得种类和范围。另一方面,简化双税率法和抵免法的计算和操作程序,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期、国际税收新规则的磨合期和中国税收职能国际化的拓展期在时空上的契合和叠加,决定了中国税务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崇高使命、独特作用和广阔空间。尽管我国现在对于国际重复征税的规制尚不健全,“一带一路”的新发展背景下的应变机制尚需完善,但当前发展势头十分良好。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对国际重复征税政策的不断完善,“一带一路”战略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推动力。

[ 注释 ]

①朱雪倩.浅谈对避免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认识[J].科技资讯,2010.24.

②即指鉴于各国对居民身份的认定标准不同,导致跨国纳税人在两国均有居民身份,而两国均按居民税收管辖权对同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征税.

③刘剑文.国际税法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52.

④刘剑文.国际税法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55.

⑤朱雪倩.浅谈对避免国际重复征税问题的认识[J].科技资讯,2010,24.

作者:刘晓婕

重复征税的经济全球化论文 篇2:

“营改增”对服务业税负的影响分析

【摘 要】在我国服务行业中存在着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那就是营业税的重复征税。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营业税的税制缺陷极大的阻碍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围绕“营改增”,就其对服务业的税负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营改增”;服务业;税负;影响因素

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也有了较大的调整,现代服务也有着众多的优点而适应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第一是资源能源消耗较低,第二是环境污染较小。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有助于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指出,我国目前处于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不管是在应对国际化的科技竞争,还是在保障我国的经济的平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其中都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也就是重点发展以下几种产业,第一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二是发展科技服务也,第三是发展新兴服务业。

二、当前我国营业税所表露出来的主要不足点

1.两税交叉,管理困难

我国税法规定对以下几种情况征收增值税:第一是对境内提供加工的企业征收增值税;第二是对修理修配劳务的企业增收增值税;第三是对个人征收增值税。对以下几种情况征收营业税:第一是对境内提供应税劳务征收营业税;第二是对转让无形资产征收营业税;第三是对销售不动产所获得的营业额进行营业税征收。增值税与营业税这两种税收主要由以下两个部门进行分别征收,一个是国税局,另一个是地税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公司经营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一项经济行为是进行增值税的征收还是进行营业税的征收不是非常的清晰。如企业的兼营业务,按照相关规定是由以下两个政府机构来对产品的销售额以及服务营业额来进行核定,一个是国税税负机关;另一个是地税税务机关。但是,兼营业务的核定非常复杂,并且因为税源涉及到以下两个部门之间的利益,一个是国税局;另一个是地税局,这样一来就会引发征管上的矛盾发生。此外,对于拥有混合销售的行为,究竟是由国税来进行征收还是由地税来征收也是一个问题。

2.重复征税,加重负担

现行营业税有着其规定的计税基础,这个计税基础就是全部营业所得,而且在各环节当中不能用税额来进行抵扣,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服务业在经营当中存在了重复征税这个问题。而随着我国服务业产业的不断发展,这种重复征税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各个行业,重复征税基本都存在,无论是同一性质的服务业之间还是不同性质的服务业之间都存在着重复征税的问题。这种重复征税的问题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3.区别对待,税负不公

关于商品增值税,以下两种贸易都是采用消费地征税的原则,一个是进口贸易;另一个是出口商品贸易。这种征税原则有着一定的好处,它较好的解决了进出口商品的重复征税。但是从服务业的营业税上来看,在进出口的服务贸易中,其征税原则却并不是显得非常清楚。

我国对服务贸易进行收税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双重征税,我国对以下两种贸易是有着区别的对待的,一个是进出口商品贸易;另一个是进出口服务贸易,这属于对服务贸易的一种税收歧视。

三、“营改增”的政策解读

1.“营改增”方案的具体内容

国务院在2011年开始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进行试点。2011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财税[2011]110号)。2012年初将上海市作为示范地区,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014年初将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此次“营改增”试点行业主要是以下几个行业进行试点工作:一是交通运输业;二是研发和技术服务;三是信息技术服务;四是文化创意服务;五是物流辅助服务。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项目中,其税率分别为交通运输服务为11%,现代服务业为6%,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为17%。试点区域的纳税人以前享受的营业税减免税政策,在“营改增”试点之后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调整为增值税免税。

2.“营改增”所带来的影响

(1)对现代服务业税负的影响

①税率方面。这次的“营改增”在以下几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变化:一是税种方面;二是税率方面。部分服务业涉及税制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知道,在“营改增”之前,服务业的税率为5%,在实行了“营改增”之后,缴纳的增值税为6%,如果在这当中不对进项税的可抵扣性进行考虑的话,那么在“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的税负会高于“营改增”之前。如果在这当中对企业的进项税可抵扣情况进行考虑的画,那么“营改增”之后的增值税税负会比“营改增”之前的要小。至于相差的情况,那么就需要依据可抵扣的情况来看。

②价内税转变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上文中也提到了营业税就是价内税,其应该缴纳的税额为营业税额乘以税率,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其应该缴纳的税额与营业税所缴纳的税额不同,增值税的税额为不含税的销售额与税率相乘然后减去可以抵扣的进项的税额。

③可抵扣金额所带来的影响。我们采取举例的方法来证明,我们假设不对有形动产租赁进行考虑,企业的营业收入我们以a来表达,“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率为5%,“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率为6%。第一种情况,可抵扣进项税额占企业的营业收入的5%,那么“营改增”之前,营业税额=a*5%,“营改增”之后,增值税额=a/(1+6%)*6%-a*5%/(1+17%)*17%=a4.9%,税负下降了0.1%。第二种情况,可抵扣的进行税额占企业营业收入的10%,那么“营改增”之前,营业税税额为a*10%,“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税额为a/(1+6%)*6%-a*10%/(1+17%)*17%=a4.2%,税负下降了0.8%。故此我们知道,“营改增”之后,企业税负的变化有着一定的决定因素,其决定因素主要是企业可抵扣的税款多少,如果企业拥有的可抵扣税款越多,那么企业的税负也就更低,如果企业拥有的可抵扣税款越少,那么企业的税负也就越高。

(2)“营改增”对我国服务业的其他影响

①会计核算更加复杂。“营改增”以后,服务业企业不再是以往的营业税纳税人,而是转变成了增值税纳税人,会计核算有了较大的改变。

②税务发票的使用将会变得更加严格。在试点之前,服务业企业都是使用普通发票,而在试点之后,许多服务业都逐渐使用增值税发票,但是我国税务机构对这方面发票的管理上又极其严格,所以,在“营改增”之后,企业在增值税的发票使用上也会更加规范。

③会给财务报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第一,营业税属于价内税,所以营业收入中会包含营业税,但是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在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没有包含增值税,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利润表有了较大的改变。第二,由于增值税对利润表的金额没有影响,所以在“营改增”之后,企业的会计账务在处理上也会有所不同。

四、结语

总而言之,“营改增”的实行对现代服务业有着重大的影响,对我国的现代服务业来说,存在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现代服务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继续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探索,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取得良好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金任茜.“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的税负影响及对策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

[2]张玉洁.“营改增”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

[3]贾玥.营改增对服务业税负的影响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4):127.

[4]孙俊峰.“营改增”对服务业税負的影响解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1):258.

[5]姚瑞军.“营改增”对信息技术服务业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作者:曲维丽

重复征税的经济全球化论文 篇3:

增值税转型下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从生产型增值税的缺陷和消费型增值税的特点出发,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分析,探讨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增值税 转型 企业融资

随着中国投资市场的逐渐兴起,虽然生产型增值税能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但是传统增值税的增税方式在社会上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为了实现企业间的公平竞争,解决重复征税问题和减轻企业压力,2009年,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消费型增值税,而这场改革也对企业融资约束的起到了缓解作用。在世界范围内,消费型增值税由于促进了企业进行科技升级和设配提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因而颇受企业的欢迎。

一、生产型增值税弊端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商人的投机取巧,从1994年,我国决定采用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用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去原材料费用,工人工资和运输费等后的余额作为要纳税的增值额。但对购入的固定资产及其折旧均不允许扣除。其内容从整个社会来说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所以称为生产型增值税。例如,某企业购人一台价值30000元的生产设备(不含增值税),支付增值税5100元,则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35100元。虽然生产型增值税在我国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采用生产型增值税只是适应了我国改革初期的经济形势和财政状况。随着改革的深入,其弊病逐渐明显起来,主要表现在:(1)在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对先进机器设备的需求比较大,但生产型增值税规定作为固定资产的机器设备不能抵扣增值税,这无疑加大了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企业以及其他高投资企业的发展难度,从而影响了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科技结构的调整。由于无法消除重复增税,因此企业出口的成本大为增加,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2)生产型增值税的实施,不利于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公平竞争,也降低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这是因为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推行的都是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相对较低,生产成本较低。我国的增值税由于不对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建筑安装业、劳务服务业等行业征收,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导致了一些人的投机取巧,通过不正当的行为避开增值税。使企业竞争不公平,产业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均匀。(3)重复征税严重,复杂而混乱的减免税优惠。增值税的征收比较复杂,并且环环相扣,生产型增值税中由于在上一个环节中购入原材料已经支付的增值税计入下一个环节的固定资产成本,因此就无法避免对固定资产的重复征税。例如某企业购买了价值20000元的生产设备,并且支付增值税3400元,则固定资产变为23400元。该生产设备的使用期限为5年,每年生产并销售的产品中所包含的固定资产价值为4680元(假设产销平衡),对这部分价值征收的销项税额为795.6元,5年合计为3978元,与购入设备时所支付的增值税相比,增加了578元。但增加的578元并不是固定资产在使用期内创造的新价值,而是因为将购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最终转移到销项税额计税依据的销售额中,从而导致了重复征税的结果。(4)不利于降低税收管理成本。流转税和所得税的选择对税收征管成本的高低有着显著的影响,企业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必须将可抵扣的货物、劳务与不可抵扣的货物、劳务的进项税额分开核算,繁琐、复杂的计算增加了税务机关审查的工作量,不仅提高了税务机关付出的成本,还提高了纳税人的奉行成本。

二、消费型增值税的特点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理论依据是西方国家极为推崇的中性原则。对企业的结构,流通环节不产生干扰作用,对资源配置保持中性。此外进行消费型增值税还是经过时间选择的一条道路。二战后,西方国家使用的重复整的营业税,扭曲了市场的加以过程,不利于经济的复兴,因此选择了消费型增值税,对出口彻底退税,扩大了在产品在市场的占有量,吸收了国外资产,促进了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交流和竞争。这种方式在短期内虽然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是长远的来说,有利于减少财政赤字,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人民的纳税意识和素质。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额时,从商品和劳务销售额中扣除上一环节购买原料和设备的总额并不再计入下一环节征收增值税的一种征税方式。也就是,说企业的资本投入品不算入产品增加值,这样,增值税就不会重复的出现在企业的固定资产中,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增值税相当于只对消费品征税,避免了生产型增值税的重负交税和税上加税,减少企业和人民的负担。其税基总值与全部消费品总值一致,所以称之为消费型增值税。从理论上分析,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各环节或提供劳务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个税种。增值额是指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额。

随着世界经济进的进一步融合,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政府需要迫切解决如何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公平税负负担来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允许企业扣除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将消除我国当前生产型增值税制产生的重复征税因素,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发展生产。一是生产型增值税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能克服的矛盾,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二是随着我国税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中为了提升竞争力要求税收制度必须更具有科学性。三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上普遍采用的都是消费型增值税,因此中国要融入世界就要在税收上作出改变。而消费型增值税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也有重大的意义,表现在:(1)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由于对本期购入的固定资产进项税一次性全额扣除,这就意味着固定资产购进多少不会增加自身的税收。在足够资金的保障下,企业就可以根据发展要求,加快固定资产的更新速度,为了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可以高起点购建或者融资租赁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机器设备,适度降低单位成本,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这一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与企业价值,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筹集资金扩大生产,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合理调整。(2)消费型增值税对经济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品技术含量逐渐提升。增值税转型后有利于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拉动内需。而且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可以鼓励民间投资。有利于企业的融资活动,把老百姓手中暂时不用的资金筹集起来用做企业扩大规模的资金,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的“钱袋子”,拓展人民的经济活动,还可以使人民深入地参与到社会经济建设中来。(3)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推行消费型增值税将使抵扣项目大为减少,征收和缴纳变得简单易行,从而有利于减少偷逃税的行为。同时,税务机关不用再面对繁琐复杂的工作,有利于降低税收管理成本,提高征收管理的效率。对于政府来说,改革后有利于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对国家的信任度。

虽然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世界化的一个趋势,但是我国在消费型增值税的试点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转型后对政府财政收入影响,作为最大税收的增值税,从生产型转向消费型后将会缩小应纳税税基。税收减少了,财政收入也就相应地减少了。因此为了避免给政府财政带来压力,转型的推广不能一蹴而就,要学会先做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后再向全国推广。再者当前我国对投资主体的产权和权益约束机制还很不规范、在一些行业仍存在“投资饥饿症”的现实条件下,将不利于解决企业已存在的投资结构严重失衡的矛盾。因此如果对消费型增值税过于热情,会导致地区的投资突然上升,造成又一次的通货膨胀。而且过度的投资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抑制投资过热也相违背。因此,分段分步骤地就改革极为必要。最后,消费型增值税是促进了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税负,但是对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加工行业就不会产生太大的积极作用,相反的,可能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限制行业的发展,降低产品的市场份额。另外转型后的增值税也可能引起企业的“盲目”购进,因而产生一些新的征管问题。因为规定了在转型后,允许企业返还其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因此一些企业认为这相当于是把新增固定资产降价17%,就会把这多出来的金额用用来投资或者消费而不是购买生产设备。另外,企业应强发票管理工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财务部门做好增值税转型的政策宣传工作,提醒相关固定资产采购人员要尽量取得合法规定的增值税扣税凭证,避免造成有关的增值税无法抵扣。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及对策

企业为了整合各种资本的构成比例,偿还债务等都要进行融资。一般来说:企业偿债能力越强,筹资渠道就越畅通,筹资成本也越低。目前,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是企业采用的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债务性融资指通过银行发行债券、贷款等获得资金的一种方式。,许多中小型企业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资金可以发展生产,等到获取利润后再本息一起偿还,这对银行和企业来说是“双赢”的方法。而且在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和进行重大决策时,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一般不参与,这就充分保证了企业的独立自主性。债务融资的主要渠道有银行、朋友、及其他金融机构,其优点是企业有充足的独立自主权,在有能力换款时才选择还款,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权益性融资是一种权益和资金进行交换的融资方式,向需要投资的人或公司以股票的形式出售本公司的所有权,因此它的主要表现为股票融资。这样投资者也是债权人就可以分享企业利润并承担管理责任,还能以红利形式分得企业利润。企业不必用现金进行交易。为了避免公司落入外人手中,企业在选择权益性融资时大部分会愿意和亲戚朋友合伙,因为这些人有良好的信用基础。因此权益资本的主要来源于有自有资本、朋友和亲人或风险投资公司。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下进行经济建设的”战士“,但是中小企业没有强大的资金作保证,因此融资问题就成了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国外发达国家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制度体系,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因此在我国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拉动内需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就要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难主要在于:首先,资本市场不完善,投资风险大,所以根据国家政策提高了企业的融资门槛。其次,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信用水平低,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抗风险能力弱,制约了自身的融资能力。最后,从融资渠道上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国家对企业发行债券筹资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只有少数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佳、信誉良好的国有大型企业才能通过融资。

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外部方面:政府尽快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推出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融资,鼓励创业,加强实体经济发展。目前直接面向市场的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缺少足够的实力来负担中小企业融资。但是企业周边的银行对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信誉发展潜力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为地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上,相对方便。因此,要强化新建地区性中小银行和现有银行的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组织保证功能,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比如建地区的中小企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专门的融资业务,对于高科技中小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进行投资,并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建立起信用担保机构,引入再担保模式等。加快民间借贷合法化和阳光化的步伐。二是是企业自身方面: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提高信用度和抗风险能力。对于技术型的企业不仅要对企业进行现代化的管理,还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改变人们对中小企业制假售假、违约毁约、恶意逃债、偷税漏税的不好认识。争取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要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宣传和信用制度建设。,做到遵纪守法,依法纳税,如期偿还债务,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度,把树立企业信用形象作为立业之本,为创造优良的融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各级地方政府应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政府还应带头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防止偷税漏税。同时加强对企业宣传引导,通过建立诚信企业奖励和失信企业的公示通报制度,努力营造诚信为本、信誉为重的氛围。企业强化自身信用建设要全员参与。要让全体员工加入到企业信用建设行列中来与企业管理层一起成为企业信用实践的执行者。因此他们既是执行者,又是企业信用行为的监督者,能有效提高员工参与信用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因此不仅能提升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还可以加强企业的团结力量,促进内部和谐。

四、增值税转型下企业融资约束

国家调控宏观经济主要靠调整税收政策来实现,税收与企业发展,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税收也是影响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因素。随着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企业所购买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增值税税金,由不允许税前扣除转变为可以在税前抵扣。企业有了更多的资金去进行项目的建设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就更加倾向于能带来进项税额抵扣的设备投资,企业设备投资与配套投资因此也将大幅增加,出于税收中性的考虑,企业会把握好转型这个机会,为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主动配合改革工作。增值税转型将间接增加企业筹资。企业吸收设备所花费的资金量巨大。就算能够获得抵扣但抵扣量较小,所以还是会刺激企业进行像发行股票,银行贷款等之类的筹资活动。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融资的影响还体现在企业进行投资上面。投资风险企业以获取被投资企业成熟后的股权也是企业的融资方式之一。增值税的转型不对企业购进固定资产再次增税就使企业有了更多的钱进行投资,从而有效提高了企业在被投资公司的地位和投资收益率。因此,增值税转型会强烈刺激企业投资,从而连锁带动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随着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和技术含量的提高,其利润增长方式将逐渐改变,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改革还会对企业资金处理产生影响,尤其是财务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会使固定资产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发生变化。因此这也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因此,增值税转型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发展需要,有利于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让市场运行充满活力。但增值税的转型是挑战与机遇共存,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讲究投资效果,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时,要合理确定投资时间,最大限度享受政策优惠;为了避免重复、盲目投资。

参考文献:

[1]罗宏、陈丽霖:《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会计研究》2012年第12期。

[2]李琼:《增值税转型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以财务指标分析为例》,《现代商业》2009第32期。

[3]李嘉明、李苏娅:《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财经论丛》2007年第1期。

(编辑 余俊娟)

作者:田蓉蓉

上一篇: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学案德育教学学习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