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影响论文

2022-04-30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它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同时它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影响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影响论文 篇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自21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猛,表现为生产、市场贸易及金融等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是社会斌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次契机, 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制定应对策略, 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 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表现

经济全球化自二战后蓬勃兴起,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

1.生产的全球化: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需要,它不仅为了满足本国的人民,而且也为满足全球人们;经济全球化使得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协作在国际空间中进行更加频繁,以便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加快, 超过了生产的增长速度。

3.金融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还表现在金融全球化,即一个国家的金融活动日益与国际间的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超越国家疆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又扩大了世界经济贫富差距。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消极的发展因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将陷入困境。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更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是我国对外开放获得的最主要的利益。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加大了我国对外开放力度,更大的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形成了我们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我国整个经济增长。

2.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我国国产业结构调整,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机遇。经济全球化完全打破了我国经济以前的自我封闭形式,促使我国经济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同时,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也给我国调整了产业结构,让我国产品需求从内需扩大地全球,获得了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更大经济空间。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社会福利水平。2001年我国加入WTO,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产品和生产要素流动的避免了人为的限制,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流动避免了扭曲,商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更加自由的流动,各国的消费者可以享受更加丰富的商品,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二)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内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金融一体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取决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性的经济波动, 如金融危机等,必定会波及整个世界经济,使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特别是世界金融一体化使得各国相互依赖。当任何一个国家出现了内部失衡,很快会影响到与其有紧密联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世界各国陷入失衡和危机的境地。在这种情形下,就要求我国务必要提高我国的经济管理职能,防范由其他国家传导的金融风险的发生。

3.经济全球化将使中国政治更加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国家主权受到专门国际经济组织的约束。为西方发达国家干扰我国提供了更多发热机会和借口。

4.经济全球化增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由于长期的殖民掠夺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国际经济风险面前更具脆弱性。

三、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一种潮流,更是一种现实。经济全球化给予了各个国家民族大发展大飞跃可能性的时机,又使每个国家民族的生存力既受到了严峻考验。竞争中,我国就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 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 跟上时代的步伐。

1.坚定不移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当中去。经济全球化是跨世纪国际经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因此,应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2.大力调整我国经济结构,集中保护国内民族产业,努力扩大国内需求,一步一步减少经济增长对出口的高度依赖,进而减弱世界经济增长对我国不利的影响,以及减小金融危机等的传导。

3.加快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强宏观调控与有效的监管。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所以要求我国要注意稳妥、有控制地进行。我国也必须进一步规范国内金融市场,提高金融机构信息透明度,保证我国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4.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目前,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与国外的经济密切联系,而且近几年都出现了双顺差的情况。所以我国经济的发展既要自力更生又不盲目排外;既独立自主又不闭关自守,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健康的增长。

5.注重科技的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创造了知识资源,以确立应对全球化的根本之策。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有效地实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真正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争取使我国成为科技大国。

参考文献

[1] 岳跃.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2):34-37.

[2] 徐忠,海洪芳.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J].经济问题探索,2011(03):8-12.

[3]关春芳.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 林区教学, 2010(06).

[4] 耿亚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业环境,2009(03).

作者简介:杨洋(1989-),女,江西上饶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编辑:陈岑)

作者:杨洋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影响论文 篇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机遇。它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同时它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给我国经济带来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策略

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之后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我们不断扩大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并通过这种开放的联系成功地促进了自己的发展。

1.1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我国底子薄,人口多,科技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经济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而关起门来搞建设只会越搞越穷。邓小平说:“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要使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

1.2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

改革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又要与国际接轨,遵守国际规则和惯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解决原有经济体制僵化封闭的弊端入手的,经过放权让利、全面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等几个阶段后,现在进入了解决棘手问题的攻坚阶段,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和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改革政府管理机构、住房制度、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许多做法与国际规则和惯例有很大出入,达不到国际要求的水平,所以一些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对我国的贸易加以封鎖和限制。因此,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一定要解决改革中积攒下来的棘手问题。

1.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我国经济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也给我国获得了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更大经济空间。我国应不失时机地实施对外开放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尽可能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扩大的投资和商品市场。同时只要发达国家不为维护其自身利益而采取保护主义的强硬政策,不对贸易自由设置阻碍,只要能够建立起资本流动的合理规定──保护生产性投资,预防如投机之类的负面影响,那么,经济全球化完全有可能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

1.4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搞市场经济,我们还缺乏经验,这就要通过对外开放,在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和接触中,考察和总结各国活生生的实践,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各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利弊得失,从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以借鉴和选择的经验。

2、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2.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贸易和投资不断自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想在一国范围内保持我国经济的自给自足已经不可能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处于世界经济的普遍联系之中。我国的原材料、技术、劳动力和市场的供求状况都有国际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国民经济干预权的削弱正在成为普遍现象。同时,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际经济组织的挑战,一是跨国公司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对诸多的贸易、投资等问题,哪个国家也无力单独解决,不得不求助于国际组织。这就使国际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也意味着原来主权国家部分经济管理权利的消失或转变。

2.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稳定带来的挑战

政治稳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稳定的威胁和挑战加大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为西方的干预主义提供了借口。美国推广民主、对付动荡及非人道主义、建立集体安全是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的三项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许多民族和宗教问题需要处理,如果解决方法失当,就有可能成为西方干涉我国内政的借口。

(2)为西方的经济政治化倾向提供了方便。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集团出于对抗的需要,将政治问题经济化,竞相对集团内部的成员实施经济援助。发展中国家把经济的发展作为政治成功的标准,发达国家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中国在这方面必须高度警惕。

3、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策略

在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我们决不能采取消极退缩的做法,而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态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此,在这里,我们的策略关注点也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如今,国际互联网络迅速扩大,它使几万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业务片刻之间就能在国际间完成,这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加速了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到来。正是因为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我国在“十五”计划中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3.2加强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和快速融入国际市场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对外开放的体制环境发生变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政策性开放变为体制性开放。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同时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还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

3.3努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方面,我们必须实行社会塑造与自我强化双管齐下,使我国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得到真正的开发;在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方面,我们必须着力于创造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知识的创新两个层面,使创新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成为我国兴旺发达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1世纪,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将会更加激烈,与国际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还很脆弱;在信息技术领域,我国的优势有限,信息化整体水平还很低; 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我国也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正视差距,直面困难,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从差距和困难中找到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东,丰子义,聂锦芳。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周春明。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勇军。全球化浪潮——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抉择[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费琳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影响论文 篇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摘 要]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对世界各国都是有利有弊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它,在充分的利用其有利的一面的同时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本文主要就经济全球化的弊端简要地予以评价,并探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经济发展

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早在150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震撼世界、震撼历史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

历史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论断。因为当年的“世界性”,现在已“全球化”了。事实上自20世纪晚期随着冷战告终,“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最时髦的议题。“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间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个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笔者认同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得出的结果。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借助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这四个载体,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真正的地球村。使得全球公司、各国企业、经济和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起点是不同的,再加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国际经济组织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操纵,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则“理所当然”的由发达国家制定。因而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便更加“理所当然”的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而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具有一定的中长期利益,但在近期或较长的时间内是很少或很难受益的,甚至可能受到很大的损害和冲击。

2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功过是非,国内外理论界和舆论界的争议可谓是泾渭分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化是件好事,我们可更加富有,可以过上更美好的日子,可以周游世界享受生活。”但另外许多经济学家则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如果全球化真的那么好,那国际经济为什么如此混乱?” 1998年3月,江泽民同志已指出:“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问题的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这种‘全球化’趋势,既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这对于我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这是主流观点同样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我国而言,全球化为我国经济更快地发展带来机遇,但同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浪潮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中国作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后来者承受着全球背景的巨大压力,甚至已经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因素。

第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控股与技术垄断,对我国产业安全、升级甚至国家总体经济安全构成威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使国有企业长期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二是部分国内市场已经被跨国公司控制,如日化中的洗涤用品、手机、饮料等;三是合资合作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尽管外债规模总体上尚未达到警戒水平,但其增长速度及结构问题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一是多头对外举债招致规模失控;二是外债使用效益不理想造成偿债风险;三是债务消费化倾向;四是“三资”企业外债缺乏有效监测,特别是“隐性外债”问题严重。

第三,在我国外贸依存度和资本依存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外贸结构和外资结构不尽合理,防御世界经济波动影响的能力不强。这次的金融海啸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企业倒闭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3 应对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的策略

以上这些问题为中国深入地参与全球化进程,并争取更平等的地位设置了障碍,甚至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有些问题会成为深不可测的陷阱。那么我们是否应该通过抵制全球化来消除这些问题呢?事实证明这种消极的抵抗是没有用的。因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是发展不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认真研究战略对策,趋利避害,降低、化解风险,迎接挑战。

第一,继续巩固和完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们要适应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让位于国际投资的潮流,协调好对政策以及国内有关经济管理政策,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为利用外资服务。实施对外经济关系的多元化,即除继续保持发展与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外,再普遍发展与各大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

第二,进一步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加大力度搞好国有企业和金融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构建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规范的经济法规体制和政策体系,真正让市场来发挥配置资源的中心作用,使中国的经济逐渐走向有序、法制化的轨道。

第三,大力持久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实现知识资本、人力资本依托型的经济增长,加强人口质量投资和科技投资,努力改善基础性产业的薄弱性。更有深远意义的是,要痛下工夫培育既有竞争性又有合作精神的新型劳动者队伍,这就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制度建设,使广大民众发展经济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第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争取世界经济规则制定权,以保证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维护经济利益和安全。加快推进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力争在APEC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培植可能的地区性经济组织,特别是以海峡两岸和港澳为主体的华人经济圈。

第五,尽快取消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的特殊优惠政策即“超国民待遇”,保护民族工业发展,同时尽快造就一批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企业、大集团。对外开放总体程度应当与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力相适应,充分考虑民族工业对国际竞争压力的承受能力,绝不能危及民族工业的生存,不能损害民族工业自主发展能力。

全球化是趋势,全球化是潮流,面对它不能胆怯。邓小平早就指出:“世界发生大转折,这就是机遇。”江总书记也说:“大转折就是大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规避风险关键在于客观、全面地剖析全球化本身。既要看到它的利,也要看到它的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好的一面,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从而在全球化浪潮中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冯芸,吴冲锋.经济全球化测度理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产力研究,2000(5).

[3]王朝才,傅志华,隆武华.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安全[G].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3.

[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彭志军(1982—),男,江西人,广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2008级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作者:彭志军

上一篇:有效作业设计中的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医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