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贸易法律改革的研究论文

2022-04-29

摘要只要世界贸易没有完全实现自由化,存在歧视性或差别待遇,那么原产地规则就会继续存在。原产地规则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在货物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服务贸易地位的不断提升,原产地规则逐渐被引入服务贸易领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服装贸易法律改革的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服装贸易法律改革的研究论文 篇1:

关于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日益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下,为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介绍了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服装专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较为成功的合作模式,并对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服装;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徐仂(1971-),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服装色彩学、服装史以及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江西省教改立项项目“服装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JXGX-08-80-1)的研究成果。

服装专业校企合作是当前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较为流行的模式,国内外许多服装院校都在进行各种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让学生下到服装企业进行服装生产实习,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服装校企合作是各院校普遍认为培养服装专业人才一种较为成功的模式,但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还没有找到一种成功的模式,尤其是服装企业在合作过程的角色定位还没有定好。

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从2003年开办服装专业以来,一直重视和服装企业的合作。先后和南昌银志纺织服装城有限公司、江西文丰服饰有限公司和江西乐意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等服装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产品开发都起到了很好作用。

一、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校企结合,是高校和企业开展充分合作、互利共赢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方面,利用高校雄厚的学术研究资源,为企业技术合作提供开放的窗口;结合高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新型培养体系,为企业提供全面、系统、量身定制的人才培训。另一方面,利用企业过硬的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等资源,为高校教学——特别是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服装专业的校企合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即是通过对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训有机结合,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使学生能在较短学习时间内熟练掌握工作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

服装专业的校企合作,也是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各自独特资源,而彼此间的资源恰恰就是对方所希望拥有或得到的。对于服装企业而言,服装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其思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比如服装企业可以和学校合作,将每季新产品设计作为学校一个教学活动或设计大赛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设计环节,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为企业提供一定的设计创意;对于学校服装专业而言,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设备等实践资源、实习岗位,行业中的专家可以被定期邀请到学校作讲座或指导,把新工艺、新流程、新技术、新知识及时地传授给学生等形式,对企业与行业知识的更新,亲身的工厂实践锻炼经验,帮助他们缩短毕业后与企业的磨和期。

二、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从办学之初就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强应用、善创新”的人才培养原则,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时候就突出了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开拓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加强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有相当大的比例只能在实际的工作场所才能获得,而不是仅靠学校教育获得的,我们在开始创办服装专业之初就意识到了这点。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和企业的合作是成功的,是有成效的,这也正是我们的办学特色所在。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服装专业在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过程中,作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服装专业在制订校企合作培养方案过程中,围绕社会对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突出校企共建教学实践基地;采取的主要方式包括在学校建立专业教学工作室、阶段性下厂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基地等模式,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习提供了多个平台。

(一)校企合作共建“服装设计工作室”。“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最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强化实践性教学,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动手难的问题,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一种十分有利的模式。

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于2006年9月和江西文丰服饰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联合成立“青蓝服饰开发研究中心”;2007年9月和南昌银志纺织服装城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联合成立“银志服装产品开发中心”。这两个设计中心的设计师都是来自服装专业的老师和服装专业高年级的的学生,他们在工作室根据企业的性质和要求,为企业进行服装产品流行提案的制作、服装产品的设计和服装产品推广方案的制作。在过去的几年里,工作室先后为合作企业进行了多个季度的服装新产品开发,产品投放市场后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企业也较满意我们设计的产品;同时工作室也为一些缺少设计的服装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设计。

在“服装设计工作室”里,教学内容以《服装设计学》课程为先导,包括服装造型基础、服装绘画、服装色彩学,以及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配套的一些辅助类选修课程,改变以往传统的、单一的、一味传播知识型的教学方法,力求在设计理念、设计方式、服装文化及流行趋势各方面融会贯通,把设计理论与市场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同时以主题性服装设计为主线,将服装设计理论运用于服装产品开发过程中,解决服装设计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整合上,把所以专业课程的规划与安排纳入到工作室的统筹管理,对各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增加学科前沿内容,同时把企业服装产品开发模式引入工作室,与实际生产进行零距离接触。

(二)校企合作共建“阶段性教学实习平台”。服装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是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二个很重要的环节,而且其实践性很强,单纯的依靠学校的课堂教学很难解决学生的动手能力;服装生产企业则在《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环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我们和服装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共建“服装专业阶段性教学实习平台”,来解决学生在《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环节中的动手能力。

“服装专业阶段性教学实习平台”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材料为主线的实践技能课程。包括服装结构学、服装工艺学、服装材料、工业制板、工业生产质量等课程,改变以往重设计轻结构轻工艺的倾向,加大实践技能课程时数,以求所学课程与服装行业的现代化生产趋于同步。在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服装企业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具有高级技师资格的师资,同时保证了《服装结構》与《服装工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三年不断线,强化了服装生产技术,加强了计算机在服装设计、放码、服装企业管理等方面应用的实践教学,而这些教学实践环节的实现都是通过下到服装企业来解决的。

2007年9月,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和江西文丰服饰有限公司签订共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将基地设在服装企业;2009年8月,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就“服装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合作。根据协议内容,服装专业的学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到大三下学期,每学期有一定的时间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同时学校根据企业的特点,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将《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制作》的大部分内容放在下厂实习的时候去教授学生;同时企业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生产流程的重新设计,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特点。这种模式通过近二年的实践,学生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得到的很大的提高。

(三)校企合作共建“毕业实习基地”。毕业实习环节也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但学校在组织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找不到可以接纳这么多学生实习的企业或者学生在实习企业没有实质的实习内容,所以很多高校就不組织学生毕业实习,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实习企业,这样使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2009年上半年,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先后和江西乐意服装贸易公司、深圳合太文化有限公司、上海赛润羊绒有限公司、广州维尼熊童装设计公司等多家省内外服装设计企业或公司签订了共建“服装专业毕业生实习基地”,为毕业生的实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为了更好的安排好毕业生的毕业实习,为次我们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方案进行了重新的修订。我们过去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后半程,第八学期安排学生作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大都由指导教师根据专业情况拟订,由学生在校内完成,或是毕业设计题目几年不变,与往届毕业生雷同,这与合作企业用人情况不相符合。为此,我们调整了教学安排,所有的课程到第七学期全部前半程全部完成,第七学期后半程,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毕业生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根据企业的需要可以初步拟订毕业设计题目及大纲,再由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毕业设计由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指导,在“毕业生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生只要在学校规定的答辩和作品展示的日期将作品带回学校答辩和展示。通过这一个阶段的毕业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该企业工作,也为学生的就业打开了一个直接的通道,同时也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

三、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实践证明,对于服装专业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仅通过第一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服装行业,特别是服装企业的支持,而且服装专业的毕业生也大多集中在服装企业就业,因此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服装企业;服务于服装行业,赢得企业支持,是寻求服装专业自身发展的必要途径。

通过几年对服装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得到这样几点体会:

(一)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经过对该校几年来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我们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实践性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应用型服装人才的成功模式。只有开展校企合作,学生才有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同时企业也才会有在工作实践中挑选人才的机会,也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提供了一个机会。

要使校企合作的模式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校企双方之间做到互惠互利是合作的基础,利用双方在各自优势上的互补性,做到双赢。学校可以在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支持的同时,也可以为利用自身的智力优势,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和服装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使校企双方都得到了实惠,因此,开展校企合作要能够实现双赢,这是校企合作的基础。

(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是保障校企合作的重要前提。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企业认为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影响生产,或者为了规避安全风险,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虽然学校在校企合作上通过各种途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运作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尴尬。这主要是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自主运作状态,国家的相关法律和税收等优惠政策,还没有具体的落实,从而使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经过几年校企合作的尝试,我们认为做好校企合作,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要注意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主导地位;政府和行业协会要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措施,让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要积极为企业和学校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提供保障措施,从而调动服装企业的积极,让企业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来。

(三)学校转变传统的办学思想是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为了做好校企合作,作为学校要转变办学思想,树立主动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的思想,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此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服装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做了许多调整,对服装专业的三个实践性环节: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等环节的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的安排,使三个环节更好地衔接起来;同时结合“实践性教学基地”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实习计划,使学生在不同的实习基地实习的过程中,使其动手能力可以得到最大的提高。

改变传统的办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结合服装行业、企业和专业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并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使校企合作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正在蓬勃发展的一项新事物。通过校企结合,构建新的办学模式,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教学改革,达到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使学生熟悉科研、生产过程,提高实践创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熔铸金领人才,既受学生及用人单位的欢迎,又拓展了就业空间,缓解了就业压力,并产生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在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法还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化,这将是我们继续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蓓蓓.刍议独立学院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大舞台,2008(6).

[2]孙东方.地方院校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惠州学院服装专业为例[J].教育探索,2009(11).

[3]冯宇楠.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技术,2008(11).

责任编辑 夏焕堂

作者:徐仂

服装贸易法律改革的研究论文 篇2:

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在我国的探索和实践

摘 要 只要世界贸易没有完全实现自由化,存在歧视性或差别待遇,那么原产地规则就会继续存在。原产地规则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在货物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服务贸易地位的不断提升,原产地规则逐渐被引入服务贸易领域。我国通过 CEPA 的先试先行机制以及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但有关原产地规则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还应不断加深和拓展。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结构不平衡,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秩序,在我国服务贸易难以接受全面自由竞争的情况下,我国服务市场的开放只能在适当的贸易保护条件下进行。制定和实施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是一个可行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途径。

关键词 国际服务 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 区域贸易 贸易协定

只要世界贸易没有完全实现自由化,存在歧视性或差别待遇,那么原产地规则就会继续存在,而且随着服务贸易地位的不断提升,原产地规则逐渐被引入服务贸易领域。服务贸易引入原产地规则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识别服务提供者的国籍来判定其是否可以享受市场准入优惠和国民待遇。由于服务贸易范围广泛,情况复杂,需要进行逐步探索和实践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规则。

一、国际服务贸易及其原产地规则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际间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国际服务贸易作为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对提升各国产业结构有着巨大作用,它日益成为推动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自由化程度加强,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它的强劲增长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必然结果。服务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服务本质上是一种商品,与货物贸易一样也存在原产地。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是指各国用以确定国际服务贸易中服务产品的原产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法律、法规及行政决定。在 WTO框架下,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共同构成国际贸易的基石。服务贸易是世贸规则框架规范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原产地规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各国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领域没有足够的重视。WTO 的 《原产地规则协议》 也仅适用于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并未提及。

在现有的 WTO 框架下,对服务原产地的确定主要依赖于 GATS相关条文的理解。

1994 年 4 月 15 日签署的《服务贸易总协定》(英文简称GATS) 为服务贸易国际化、自由化及法制化奠定了基础。

GATS 对服务原产地的界定是以服务提供者的原产地为基础的,根据 GATS 第 28 条的规定: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服务的任何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这两种模式下服务的原产地问题便转化成如何界定另一成员的自然人和法人问题。“另一成员之自然人”是指居住在该成员或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之该成员自然人,且依该成员之法律系该成员之国民或在该成员有永久居留权者;“另一成员之法人”分两类:第一类是依该成员之法律所设立或组成,且在该成员或其他成员境内从事实质商业行为者;第二类是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者,是指该成员之自然人所拥有或控制者或者由该成员法人所拥有或控制且满足相应的资本控制标准的。

GATS仅仅是框架协议,具体的原产地规则需要由 WTO 成员通过谈判制定。尽管服务发展迅速,但是服务贸易谈判速度却不尽如人意,到目前为止仍未达成统一明确的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

二、我国对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的探索和实践

迄今为止,我国也没有制定完整的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只是在区域贸易协定中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1.我国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展。中国在区域贸易自由化方面起步较晚。步入 21 世纪,我国开始了研究、谈判和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进程,积极参与各种形式和机制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截止2011年,中国已经签订了10个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 和 1 个优惠贸易协定 《亚太贸易协定》,涉及 22 个国家和地区,其贸易额约占中国贸易总额的 20%。在我国签订和实施的 11 个区域贸易协定(RTAS)中,除了亚太贸易协定外都涉及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内容。

2. CEPA对服务贸易原产地的规定。CEPA 是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单独关税区之间分别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其最大的特点是单向优惠,即内地对港澳给予优惠,但不要求港澳给予内地反向优惠。它是目前中国内地第一个全面实施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是开放程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协定。CEPA 没有专门的服务原产地规则,只是在 《安排》的附件五 《关于服务提供者定义及相关规定》 中对“服务提供者”进行了专门的界定和相关程序的规定。

CEPA对服务原产地的判定方法参照了GATS,通过确定服务提供者的国籍来判定服务的来源地。它将服务提供者分为两种形式:自然人与法人,其中对自然人服务提供者的资格限制并不多,除了在某些特殊领域如医疗及牙医服务有特殊要求外(对毕业院校,行医资质和行医年限等有具体要求),仅仅规定须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永久性居民。这样的规定比较GATS 对自然人服务提供者要求的“国籍 + 居住地”的标准要宽松些。

CEPA 对法人服务提供者采用“注册地 + 实质性经营地”标准,并且从业务性质和范围、经营年限、利得税、业务场所、雇用员工五个方面规定了符合实质性经营活动的具体标准。在港澳登记的外国公司分公司、办事处、联络处、邮箱公司等,都不属于港澳服务提供者。这些判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不是港澳法人的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和专门设立的空壳公司对内地服务市场的冲击。这样的规定比较 GATS 对法人服务提供者的要求要严格。

总体来说,在考虑了内地是否会受到过度开放冲击而制定的 CEPA 对服务原产地的规定严于 GATS,也严于之后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的规定。因为中国内地在很多敏感服务贸易领域还处于需要保护的阶段,如果外国公司在港澳设立公司并且进行所谓的“实质性经营”,即可享受到内地单向提供给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包括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将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服务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和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CEPA对服务提供者的标准会进一步放宽。

3. ECFA对服务贸易原产地的规定。ECFA 是大陆与台湾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是为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作出的特殊经济合作安排。框架协议确定了未来两岸经济合作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规划,内容涵盖了两岸间的主要经济活动。由于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大陆和台湾也将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纳入框架协议,并通过服务贸易早收计划在一些部门率先实行市场开放,将区域经济合作逐步推向深入。

ECFA 体现了“双向互惠、共同繁荣”的原则,两岸承诺循序渐进地开放服务贸易市场。ECFA 没有专门的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只是为适应服务贸易早期收获计划的需要对服务提供者作了规定,并且该规定只适用于以商业存在模式提供服务的服务提供者。

与 GATS 一样,ECFA 也是通过确定服务提供者的国籍来判定服务的来源地。ECFA 将服务提供者分为两种形式:自然人与法人。ECFA 对自然人的资格限制并不多,仅仅规定须为持有两岸任一方身份证明文件的自然人;而作为法人的服务提供者,是指根据两岸任一方相关规定在该方设立的实体,包括任何公司、信托、合伙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或协会 (商会)。同时,ECFA 从公司所从事的业务性质和范围、经营年限、缴纳税款、业务场所四个方面规定了符合实质性经营活动的具体标准。这些判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第三方“搭便车”对两岸服务市场的冲击。

4.其他贸易协定对服务贸易原产地的规定。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均无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也没有像 CEPA 和 ECFA 那样通过专门附件对服务提供者作专门的界定和相关程序的规定,只是在服务贸易协定或者自由贸易协定服务贸易章节中以定义的形式对服务提供者作解释。具体规定与 GATS第 28 条基本一致,通过确定服务提供者的国籍来判定服务的来源地,服务提供者分为两种形式:自然人与法人,对自然人国别的认定采用“国籍 + 居住地”和“永久居留权 + 居住地”两种办法;对法人国别的认定,在一般情况下以“准据法地 + 实质业务活动地”为依据,对于商业存在模式提供的服务适用资本控制标准。

综上所述,我国对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具体原产地规则的构建,原产地规则在服务贸易中的贸易效应的分析和验证,如何让原产地规则在服务贸易领域发挥巨大作用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提高服装贸易的竞争力

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当今的国际贸易主要在 WTO 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协定(RTAS)体制两种体制下运行,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受阻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成为各国贸易政策的重要选择。

我国在服务贸易发展中审时度势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积极加入 WTO,入世十年来,我国全部履行了服务贸易开放的承诺,并以此为契机颁布实施了一些政策法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另一方面,我国在 RTAS 框架下的服务贸易开放也不断增多,先后与18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0个包含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自由贸易协定。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 624 亿美元,其中出口1 702亿美元,进口1 922 亿美元,分别排在第四位和第三位,服务贸易逆差明显减少。2011年11月28日,商务部正式发布了 《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至 2015 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 000 亿美元的目标。

尽管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我国的服务贸易仍然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总体水平。

首先从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看,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份额比较小,远落后于货物贸易。以2010 年为例,服务贸易仅占当年贸易额的 10.9%,与世界平均值 19%相距甚远。

其次从服务贸易结构看,结构单一,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2010 年我国传统服务行业包括旅游和运输服务占比 67.9%,仍占主导地位。我国服务贸易仍以传统服务部门为主,资本、技术与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产业发展不足。

综上所述,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总体水平低,许多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中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从外部层面上看,应继续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改革,积极开展多边区域服务领域合作。

2.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的发展秩序仍然很混乱。(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国际服务贸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表现出较为严重的不平衡性。少数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上具有垄断优势,而发展中国家表现为相对劣势。从服务贸易额看,以 2010年为例,世界服务贸易排名前 10 位的国家和地区中有 8 个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很小;从服务贸易的结构来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发达国家的服务出口多集中于附加值高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如数据处理、金融、电信以及各种专业化服务等,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出口则多集中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自然资源密集型的服务,如工程劳务、旅游等。这种不平衡性导致他们在服务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中获取的利益不对等。

(2)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同时并存。各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必将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自由化是长期趋势。在服务贸易中具有竞争优势的发达国家也在通过 WTO 和区域性贸易组织积极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

GATS纳入 WTO 规则之后,服务贸易进入了可以预见的、较为公平和透明的发展时期。但 GATS 仅是一个框架协议,对于市场准入,GATS 允许成员国先作出初步承诺,然后再进行减让谈判来循序渐进地推动自由化;对于国民待遇,GATS 允许成员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选择承担国民待遇。可见 GATS对于服务贸易的约束有很大弹性,这就为各国进行服务贸易保护留有余地。目前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各种壁垒比商品贸易多达 2000 多种。由于服务贸易保护无法采用关税手段,只能采用国内政策、法令的改变手段,这使得服务贸易壁垒更具隐蔽性。

3.服务原产地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可行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途径。一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完善过程中,服务市场发育还不完善,服务企业竞争力仍比较弱,服务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期难以在世界服务市场上接受全面的自由竞争,只能在适当的贸易保护条件下,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另一方面,由于服务贸易对世界各国经济重要性的日益提高,使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各国的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在 2001年11月的多哈会议上,服务贸易被纳入一揽子谈判议程,也制定了时间表,但谈判速度不尽如人意。

应对这一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不能总是一味地保护,而是要加强对策研究,完善服务贸易发展体制,逐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原产地规则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在货物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此,将原产地规则与服务贸易结合起来,也是一个可行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途径。

另外,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很突出,一些服务领域如电影音像、专利权使用和特许、保险、金融、通讯部门等还不成熟 (2010年占比仅3.1%),只具有区域竞争优势而无全球竞争优势,将其置于区域市场的保护屏障之下,使其暂时避免参与激烈的全球竞争将有利于我国进行战略调整、迎接日后开放的市场竞争。而对于本国核心或基础服务部门 (如电信、能源、金融、运输等部门) 的保护也是一国发展战略的需要。

所以,另辟蹊径,合理利用区域贸易合作机制,有侧重地促进我国服务贸易不失为一良策。服务贸易的优惠安排是区域贸易协定的核心之一,而服务贸易优惠安排的基础就是原产地规则问题,它直接决定一国的服务提供者是否具有享受优惠待遇的资格。因此原产地规则是决定贸易优惠安排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关键。我国应在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各国对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对原产地规则的利用也十分有限。随着 RTAS 的迅猛发展,原产地规则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制定和实施有加强之势。我国虽已通过 CEPA 的先试先行机制以及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有关原产地规则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还应不断加深和拓展。

参考文献

[1]何军明.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概念与效应[J].亚太经济,2011(4):44- 48.

[2]吴宏,曹亮.服务贸易自由化:多边主义 VS区域主义——个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J].管理世界,2009(8):165- 166.

[3]沈明其.服务贸易开放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4(7):14- 18.

[4]容静文.中国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分析与政策协调[J].广西社会科学,2011(7):55- 59.

[5]殷凤,陈宪. 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2):61- 69.

[6]舒燕.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11- 16.

作者:容静文

服装贸易法律改革的研究论文 篇3:

纺织日历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SUN

十三

羽绒企业探讨行业发展

2009年中国服装协会羽绒服装及制品专业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在江苏太仓召开。会议对目前行业所面临的形势、工作任务等行业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在当前形势下,羽绒服装行业开始注重细分市场,做准各自企业的市场定位,特别是注意80后、乃至90后消费人群的需求特点;注重做好自身产品质量,凝聚本品牌的核心,注重产业链、商业流通的创新;注重营销终端创新服务,通过自身品牌发展模式理念的变化,做响企业品牌;注重整合式创新;同时还需维护市场环境,加强行业自律。

羽绒服企业通过做准市场定位、做好产品、做响企业品牌,进而实现品牌的价值。高德康常务副主任委员在会上做了主题为“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推动我国羽绒服装行业协调发展”的工作报告。

会议最后还对荣获2008至2009年度最受欢迎羽绒服装品牌、中国服装协会羽绒服装博览会最畅销羽绒品牌、最佳合作商场的企业及品牌进行了表彰。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MON

十四

香港时装节开幕

为期4天的香港时装节2010春夏系列和香港夏季礼品、家庭用品及玩具展开幕,其中时装节的中国内地展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共有480多个内地参展商参加,共有超过1500参展商和5200多名买家出席,80%买家来自新兴市场。值得关注的是,内地买家中许多来自一线城市的百货公司,如北京的王府井、西单,上海的巴黎春天等,还有来自沈阳、武汉等二线城市。

据悉,虽然香港时装和礼品的出口额同比均录得两位数跌幅,但对香港展览业影响不大。今年前5个月,香港服装出口额达2173亿,同比下跌12.9%,但波兰和沙特市场反而有两位数的升幅。家用品出口额达112亿,同比下跌26%,但巴西市场有25%的升幅,可见新兴市场富含商机。此外,5月以来,香港出口贸易额跌幅已经收窄,为14.5%,体现市场回暖,欧美需要补库存,7月正是订货旺季。

2009年7月

星期三wED

十六

第二届超细纤维合成革论坛举办

由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人造革专业委员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产业用纺织品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超细纤维合成革产业高新技术与发展论坛暨合成革功能化市场开发与技术创新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是全球合成革生产大国,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浙江、山东、江苏和广东等沿海城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天然皮革原材料紧缺,给超纤革仿真皮带来市场机遇。超纤革是以PU为基体,以超细纤维非制造布为增强材料的一种合成革产品,大力发展超细纤维合成革,研制和开发高质量超细纤维合成革已成为市场的需求。

超细纤维合成革论坛首次举办在2005年,4年中,超纤革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生产研发技术提高,市场应用领域拓展,2008年底,我国已有16家超纤革生产企业的26条生产线。

目前,除了普遍采用PA6/PE共混纺丝制备不定岛海岛纤维,再湿法成型制成合成革之外,有一些公司还开发了PET/PE共混纺丝技术、PA6(PET)/EHDPET复合纺丝工艺,也有企业正在进行合成革弹性、透气性、抗菌性等功能性开发。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THu

十七

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行业意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了经济专家和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意见和建议。

在座谈会上,温家宝指出,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谈到工业行业,他强调,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把握好结构调整的力度、节奏和方式。保增长和调结构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结构调整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结构调整使增长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并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重点抓好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既促进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又使结构优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为长远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FRI

十八

海峡两岸新型纺织技术高峰论坛举行

上海市青浦区科委、东华大学、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等单位主办的海峡两岸新型纺织技术与纤维高峰论坛今日在上海举行。会议邀请了台湾逢甲大学、台湾纺拓会以及香港有关院校和企业参与,台化、立达、村田等国际知名企业带来了最新技术,两岸三地的专家围绕新型纺纱技术现状展开交流,港台高校和企业介绍多款最新纺织技术。并希望与大陆业者开展合作。

专家表示,2007年,中国纺纱工业纤维加工总量3500余万吨,约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4成。纺织品服装出口1700多亿美元,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额的3成,但中国纺织业的在关键技术上与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通过两岸三地的技术、产业合作,中国的纺织业水平可以看齐国际先进水平。

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SAT

十九

河南荥阳承接产业转移

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河南省服装协会、荥阳市政府承办的2009年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会议在荥阳召开。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将河南第一块“中国服装产业转移试点地区”牌匾授予荣阳。

据悉,荥阳正在规划建设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基地,由于荥阳紧邻郑州,许多资源与郑州市区共享,而土地、劳动力、水、电等生产要素的价格远低于沿海地区,综合投资成本比沿海地区低40%以上。为了吸引企业入驻,荥阳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水电直供,减免税收等,同时成立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基地管理委员会,对园区管理实现一站式服务。目前,荥阳市拥有纺织服装企业184家,总产值达5.8亿元,已经形成了从纺织到服装生产再到销售网络的完整产业链条。在会上河南优秀企业家代表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斌做了关于“借势产业梯度转移,推动郑州服装升级”的演讲。

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MON

廿一

中纺协召开质量工作会议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质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协会产业部主任孙淮滨主持,传达落实中央关于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的指示精神。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以及所属各专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杨东辉副会长首先传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关于工业产品质量问题的指示精神,并通报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就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给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报告强调了当前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孙淮滨主任宣读了张德江副总理在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面提高工业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张德江副总理的讲话精神,结合纺织工业具体情况,杨东辉就加强产品质量工作提出了八点想法,要求各行业协会负责人具体贯彻落实:一、按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的批示,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指示以及张德江副总理请示报告和讲话精神;二、明确各行业协会质量工作责任制,质量工作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三、加强质量法规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四、从源头抓起,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Qc小组活动;五、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质量法律、法规以及标准执行;六、加强技术创新与改造;七、在全行业推行“卓越绩效模式”;八、进行质量培训。

杨东辉特别强调,各行业协会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按照中央领导以及此次会议的要求将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全行业重视质量的共识和风气。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THU

廿四

民营缝制设备制造企业首度海外收购

地处中国浙江省台州市的杰克控股集团于今日宣布,其下属全资子公司浙江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500万元人民币在德国成功收购Bullmer(奔马)和Topcut(拓卡)两家知名企业,并新成立了Topcut—bullmer(拓卡奔马)公司,此次收购以非承债式收购方式,主要收购两家企业的品牌、技术、有效存货及人力资源等,但不涉及债务及员工处置等。

在世界自动裁床行业中享有“奔驰”之美誉的Bullmer公司是世界三大生产自动裁床的知名企业之一,主要生产自动裁机、拉布机、装布换布系统等产品。

拥有顶级自动裁床技术的Topeut公司在皮革切割系统领域和系统保护的复合线材(3897,47.00,1.22%)加工方面是世界领先的,是服装、皮革行业以裁床为中心集成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2005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上工”曾成功收购缝纫机制造业王牌德国“DA”,引起国内缝制设备行业震动,也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一个跨国收购的样板。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收购标志着中国缝制设备制造行业中的民营企业首度海外收购告捷,杰克控股集团作为中国缝制设备制造行业中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收购国外企业,是一次重大飞跃,无论对企业还是对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FRI

廿五

纺织业“两化”融合目标指导意见出台

由工信部主办的全国消费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典型经验交流会在河南郑州举行。工信部在会上提出了2015年纺织业“两化”融合目标指导意见,意见要求,重点推广适合化纤、纺织、印染和服装等重点行业特点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专业化进销存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研发专用装备的嵌入式系统;发展面向产业集群地中小企业、专业市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棉纺织行业,重点推广配棉管理信息化以及生产自动检测和管理系统应用;服装行业积极采用人体数码扫描技术和裁剪缝纫自动组合技术和装备,实现服装设计和制造的集成;化纤行业重点应用生产过程集散控制系统(DCS)和各类自动控制装置;印染行业重点应用织物染色印花工艺参数在线检测技术和节能、降耗、环保的自动控制系统。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息部副主任冯国平在交流会上介绍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开展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工作的经验。

与会的纺织企业青岛红领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也介绍了各自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经验。

2009年7月20日

星期一WED

廿八

三位纺织人入选全国“双百”候选人

三位纺织行业代表人物:马恩华、邓建军人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名单。该活动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据悉,“双百”候选人各为150名,从7月20日起到8月10日,接受全民公选。

“百位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马恩华

马恩华,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北省保定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1984年,马恩华担任原河北省保定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主要领导职务时,该厂正陷入生产经营困境。靠着企业家的胆识和才干,他顽强拼搏,锐意改革,使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到1994年,保定一棉公司实现利润列全国同行业第一,成为一个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100余项的大型骨干企业。1988年至1993年。连续6年位居全国棉纺50家利税大户前十名,1994年进入行业前五名。

“百位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邓建军

邓建军,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共党员。1969年出生,现为江苏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邓建军是当代产业技术工人的突出代表。他中专毕业后继续刻苦学习,研读了200多册专业书籍,在获得大专学历后继续攻读本科专业,知识积累使他成为工厂技术骨干。当公司进口的外国设备发生故障时,他带领工友们认真研究设备原理,破解了一道道外国设备维护运行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生产成本。

“百位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赵梦桃

赵梦桃,河南省洛阳市人,中共党员。1951年参加工作,生前系西北国棉一厂职工。赵梦桃是我国纺织战线的一面旗帜。1951年,16岁的赵梦桃进入陕西西北国棉一厂。1952年5月,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以最优异的成绩第一个戴上了“郝建秀红围腰”。1952年至1959年的7年间,赵梦桃创造了月月完成生产计划、年年均衡生产的好成绩,仅节约棉花就达1200多公斤。1963年,她又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并在陕西省全面推广,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FRI

廿九

工信部总工朱宏任一行赴协会调研

7月21日下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副会长王天凯等会见工业与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消费品工业司司长张莉一行,双方就工信部进一步推动轻纺行业的调整振兴及协会工作重点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相约建立工作交流机制,工信部及协会领导将定期就重大事件和工作重点交换意见。杜钰洲会长在会谈中向来宾详细分析了。目前行业的运行形势和发展趋势并着重介绍了协会开展行业创新工作的情况。朱宏任总工程师对纺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同时表示,纺织工业协会成立近十年来,在摸索中不断完善市场条件下非政府组织的服务功能,逐渐成为上对政府服务、下对企业服务的具有公信力的行业中介组织,协会已经成为工信部开展工作的重要支撑手段和依托力量,此次工作调研的目的就是进一步了解协会的要求,加强沟通与合作。

2009年7月

星期日SUN

初五

服装出口企业探求生存发展之道

由江苏省金坛市人民政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中国纺织》杂志社主办的2009“中国·金坛服装出口高层论坛”在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金坛市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探求生存发展之道”。

相关内容参见《中国纺织》2009年第8期“关注”栏目。

上一篇:中职德育教育中的感恩教育论文下一篇:营销组合策略营销渠道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