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9

【摘要】:自职业技能大赛举办以来,对中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以服装技能竞赛为例,通过对历届服装专业大赛命题的深入解析表明:服装技能大赛命题体现了与时俱进、与市场接轨;体现了对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篇1:

发挥职教集团优势促进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2014年是职业教育工作全新启航的一年,而职教集团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实施的重要途径,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系统的科学构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东莞服装产业背景下职教集团的优势分析,探索发挥职教集团优势促进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职教集团高职服装教育服装产业升级

1.东莞服装产业背景分析

1.1东莞服装产业基本情况

东莞服装产业萌芽于改革开放初期,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历由代工转型品牌、内销转型外销的阵痛之后,逐步成长为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品牌设计型与外贸加工型经营模式为主的特色区域产业。目前,东莞市作为全国首批十大纺织产业基地之一,拥有大朗毛织、虎门服装、厚街鞋业3个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镇(茶山)、中国女装名镇(虎门)、中国羊毛衫名镇(大朗)等一批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东莞个别镇区已初步形成地域性、集群性的服装生产企业群。例如以虎门镇为中心,辐射长安、厚街等镇区的时尚女装、童装生产基地;以大朗镇为中心,辐射常平、寮步等镇区的毛衫生产基地;以茶山镇为中心,辐射石龙、东城、石排等镇区的休闲服、运动服、内衣生产基地等。

1.2 东莞服装产业升级发展方向

根据《东莞市促进纺织服装鞋帽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东莞市将推进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转变经营模式,从粗放型的外延增长模式转向集约型的内涵增长模式,努力把企业打造为低能耗、低消耗、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企业,鼓励企业走内源增长的道路,积极发展内需市场。引导纺织服装鞋帽制造龙头企业向外转移部分生产加工环节,保留企业总部、运营总部、技术中心及设计中心等核心环节,引导企业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发展,提升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产业水平和附加值。因此,东莞服装产业升级发展的方向可以具体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领东莞制造进入“智造”时代;二是企业减负实现轻资产模式;三是核心企业驱动产业集群联盟;四是借助电商优化运营体系;五是整合自主品牌提升国内外知名度;六是转变外销模式提升制造业层次。

2.高职服装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深入,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矛盾日渐凸显。我国的高等服装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是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的服装培训班。因此,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育不可避免地带着重艺轻技、重理轻实的历史烙印,分析当前高职服装专业教育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依据区域产业特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更好地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从针对毕业生企业满意度调研的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的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究其根源,我认为在于各院校对人才培养规格、水平和目标的定位模糊。产业转型阶段,服装行业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一方面助力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成为产业核心企业;另一方面扶持中小型企业做专、做精,由此构建区域产业特色。为了适应这一发展需求,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两个趋势:一是精细化,即精通企业运营流程中一类或几类典型工作项目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二是精英化,即兼具设计、打版、品牌推广等综合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而多数高职服装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还不够清晰,未能形成基于企业需求的分方向职业能力定位和目标岗位定制。

2.2 教学内容各自为政

企业的生产运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而学校的人才培育过程也需要全局统筹。高职服装专业的师资多数来源于高等院校,企业一线生产经验较为缺乏。在分配教学任务时,通常是由专业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及个人意愿分配课程,教师在学期末拿到下学期的教学任务计划书之后着手规划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团队之间尽管也会针对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展开讨论,但是多数还是局限于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或平行交叉,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局统筹,最终往往导致专业课程体系内各课程教学内容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3.职教集团背景下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

3.1 职教集团背景下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优势分析

职业教育集团是以集团形式出现的教育经营开发组织形式。我国职教集团的实践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25个省市组建了200多个职教集团。广东省作为制造业强省,职教集团的组建运行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省内纺织服装类职教集团中较具代表性的有由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筹建的广东纺织职教集团和由中山沙溪理工学校牵头筹建的广东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而由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筹建的东莞市纺织服装教育集团已于2013年6月正式成立并初步确立了集团的整体发展思路、发展特征和运作机制。该集团的成立进一步提升了我院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和发展空间,为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挥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的企业资源优势,研究高职院校与服装企业的关系问题。校企双方各有教育目标和经营理念,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和理解会有本质差异,如何使两者实现互惠双赢,成为研究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二是发挥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的全局统筹优势,研究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工学关系的矛盾问题。由于服装行业设计概念高附加值和产品高时效性等特征所造成的工学关系矛盾,必须通过职教集团强大的全局统筹优势,才能在职业教育中持续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学习。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更好地保障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建设模式、课程开发模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从根本上将工作与学习密切结合。

3.2 职教集团背景下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基于职教集团背景下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优势分析,结合我院针对东莞市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结果,提出从以下五个方面实施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3.2.1专业建设职业化

利用集团成员的多元化优势和行业背景,校企深度合作,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完成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建设、建设精品课程、开发项目教材的全过程。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分别来自东莞市各大行业协会、各类型服装企业、服装设备生产企业、服装软件开发公司、服装研究所

和兄弟院校等,并且多数为企业老总、协会秘书长和院校专业带头人。多元化、高层次的教指委构成,不仅能为专业发展指明方向,还能为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资源保障。

3.2.2 实践教学企业化

强化职业能力培养,“行校企”三方共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以职业能力项目任务模块来构成实践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由行业协会牵头,通过职教集团内部的核心企业带动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到专业实践教学项目任务模块的开发当中。根据参与企业的不同类型量身定制职业能力方向,并以此为主线衍生拓展子项目和相应的任务模块。学生可以在完成了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模块的学习之后,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发展需求选择相应的职业能力方向,并在实践教学环节就参与到企业生产当中,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提前解决就业阶段的择业问题,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表现全面评估其职业能力。

3.2.3 师资队伍多元化

建立校企人才“双向互聘”、“互聘共培”机制,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师资队伍多元化建设。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先后聘请职教集团成员东莞市以纯集团、东莞市搜于特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凯威针织服装制衣公司等知名服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设计师、首席制版师担任外聘教师,全程参与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并派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驻厂实习和调研,通过深入企业第一线,专业教师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服装潮流的脉搏,还能接触到行业最新的材料、工艺、设备等核心信息,以此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提升。近三年来,服装专业学生先后获得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服装项目组二、三等奖;大朗毛衫设计大赛最佳创意奖;第五届中国休闲服装设计大赛铜奖;“即发杯”针织服装设计大赛银奖;“中孚达”杯服装设计大赛最具市场潜力奖;2014年广东省“和谐杯”服装手绘设计大赛二、三等奖;入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龙星杯”针织服装设计大赛;入围“育才杯”全国校服设计大赛等。

3.2.4评价体系市场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岗位群逐渐发生变化,职业教育传统的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经验技术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建立强调高职学生创造力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非常必要。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以学院每年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为契机,邀请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参与学生设计作品综合评价环节。

4.结语

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要改变办学观念,把握形势,认真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及时改进传统专业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企业成功转型提供强大的人才资源保障。由此可见,在纺织服装业升级转型形势下,发挥纺织服装职教集团优势,深入研究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纺织服装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促进校企优势互补,助力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使学校培养更加有的放矢,使纺织服装企业用人更有针对性,最终全面、全力的推

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琪:东莞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的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8(210):248-250.

[2]段婷: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讨——以“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为基点〔J〕.职教论坛.2013,23:35-36.

[3]赵向军,李兴旺:高职教育集团校际合作基本问题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2:81-83.

[4]王思煜,龙家玘: 思考力: 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09[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发挥职教集团优势促进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编号:2013b14)的结题成果;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编号:GDGZ12Y09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黄文萍

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篇2:

浅析技能大赛对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

【摘要】:自职业技能大赛举办以来,对中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以服装技能竞赛为例,通过对历届服装专业大赛命题的深入解析表明:服装技能大赛命题体现了与时俱进、与市场接轨;体现了对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技能大赛 服装专业 教学改革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2008年6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口号,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大大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发展。其对中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试以服装专业赛项为例,通过对历届全国中职服装组赛项命题的深入解析来充分证明技能大赛对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

一、技能大赛的与时俱进性

比赛项目多样性和改革性

服装技能大赛分两个项目的比赛,每个项目下各含三个子项,基本上涉及服装专业的所有课程。与往年相比,两个项目分别增加了理论素养知识题,权重占20%。理论素养题的增加,体现了大赛命题组在以技能为主的比赛中依然对中职学生理论素养的重视。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复习,为将来学历的提升打好了一定的基础。

项目1.女式时尚成衣款式、纸样设计与立体造型

此项目比赛的不仅是电脑款式造型和立体造型,与往年相比增加了手工纸样设计。这样对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了。因为往年的赛制往往以设计和立体造型为主,对参加该项目的选手在结构制图上基本没有太大的要求。而手工纸样设计主要是基于结构设计,要求选手对款式要有准确的把握,对纸样的转移有独到的见解。

项目2.女式品牌服装手工纸样制作、裁剪配伍与样衣试制和CAD版型制作。

此项目比赛考察的是学生对服装款式的理解,对服装结构的处理能力。综观这几年款式的变化,整体上更复杂一些。可见对省道转移和纸样分割剪切处理有较高的要求。制作上更接近服装企业的实际,选手按照工艺单(含款式图)的标准与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女式品牌服装的手工纸样制作及面、辅料裁剪配伍、样衣试制及整烫任务。缝制要符合工艺单要求与流程,注意用电安全。

2、比赛项目与市场接轨

综合这几年的比赛不难看出无论是女式时尚成衣款式还是女式品牌服装手工纸样制作都与服装的流行趋势紧密结合。以今年服装CAD版型设计为例,这款青果领一粒扣小西服它的亮点和技术上的难点就在于袖子的结构设计,而恰恰是这款袖子,正是今年以及未来几年职业女装发展的流行趋势。

二、技能大赛体现了对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

服装技能大赛中的赛项、题目与企业实际需求比较贴近,服装款式来至市场的最前沿,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操练,技能会有很大提高,既让学生熟悉用人岗位的需要,也给老师指明了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在技能大赛的引领下,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应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服装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服装款式的理解能力

2、服装结构的理解能力

3、CAD软件的应用能力

4、服装工艺的实操能力

中职服装专业要抓住对培养人才规格的正确定位,调整专业方向,制定科学的、适应市场的培养目标。合理定位专业技能目标,加强职业能力培养,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要培养出真正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必须更新观念、开拓思路,通过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先进设备和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与实践乎台,以实现校企优势互补、校企合作的双赢策略。

三、技能大赛对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引领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技能大赛对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引领作用。

1、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了更高的要求

以学生为主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创造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技能大赛的举办是加强专业课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强大推动力。教师不熟悉行业、不熟悉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实践操作技能薄弱,“双师型”教师缺乏,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首先大力提高自身的技能操作水平,不然就不能指导学生,也不能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通过教师亲自参赛,可以强化教师的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获奖教师还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重新排列组合

服装色彩与服饰图案、服装构成基础、服装美学、服装材料、服装市场营销等课程应当适当减少课时,对于服装设备等课程应调整为选修课程,不为必选课程。总之,之前一刀切式的所有课程都开讲应予以舍弃。

加大实践教育环节,依据服装企业基层的管理人员、样衣工等职业岗位实践的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删去原有授课内容中难度较大而不实用的部分,加入工艺单的编写等内容。以针对企业工作岗位的服装工作流程为教学主线,并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提供模拟的情境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从头到尾实际操作的直接经验。最后参考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以标准化目标教学的标准定人、定时进行考核。

实习课程要“仿真”企业生产的实际,运用模拟的情境,促进学生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意义上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结语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促进职业学校转变教学观念、调整专业设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促进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促使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实训环境,从而将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比赛方案

[2] 河南省教育厅,2011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比赛方案

[3] 吴晓东,马鞍山工业学校,《技能大赛促进了我校实践教学的发展》

[4] 朱愛军,当阳市职教中心,《浅析技能大赛对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的导向作用》

[5] 李红英,对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年第11期。

作者:尹静静

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篇3:

浅谈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摘 要】职业学院由于自身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培养出的服装人才大多与社会各企业的要求之间有一定距离,因此造成了企业缺人,毕业生缺位的尴尬情境。本文在此就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服装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对后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服装设计从设计构思到制作成衣之间的过渡就是靠此环节开始实现的。职业教育的重点就是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专业化人才,即与社会具有较大的相容性。但现有的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的教育却并未能成功与社会接轨,从里面走出来的学生往往无法令现有企业满意。这与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各环节教育实践与社会脱轨不无关系。落后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专业化服装人才,因此应加快其教学改革进程,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升整个职业学院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掌控者,对其结果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勤于思考,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本身就是一堂课,从其一言一行中学生都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这就是大师的熏陶作用。职校自然不能强求每位教师都能拥有大师级的风范,但有了这个明确的方向,并一路前行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教化意义的行为。也就是,职校首先要有一个利于教师完善自我的环境,并鼓励教师为之不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职业学院的教学更偏重应用,也就是要求其学生一毕业便能无过渡的顺利进入职场,独立从事本专业的职业活动。这就要求,学校的师资队伍除专业理论过硬的教师外,更要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是本行业的精英,对服装行业有着较深刻和清新的认识,能够在学校便向学生传递本行业真实的社会信息。即这部分教师的责任便是连接弥合学生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沟渠。综上所述,职业学院服装教学的改革,在教师的素质这一环节,应从三方面进行加强。(1)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的职业道德培训,创建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教学氛围,保证教师队伍的活力。(2)教师队伍的结构调整。理论型教师与实践型教师的比例要合理,最好是实践型的比重大一些。另外教师的年龄结构也应合理,要不时的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以增强其各方面的活力和弹性。(3)教师的专业知识应与社会需求接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信息是第一位的,对于教师而言亦不例外,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加其与社会的结合度,也是构建良好师资力量的重要一步。

二、加强课堂改革

服装专业本身就是一个重视实践的专业,从其所讲内容到其運用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随时随地皆可见的形式。因此,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在课堂改革这一环节,应完全摒弃中国传统的“坐中学”的模式,坚决杜绝一支笔,一张嘴,无数双耳朵的旧式课堂教学。服装最大的特点便是可视性,其视觉效果尤其是在人身上的立体效果是其最基本的追求,当然其也具备一定精神上的审美特性,但这些审美性也是从其物质上的可视性中衍生出来的,因此,在服装专业的课堂改革中要将其学科的可视性全面融入进来,即实行“做中学”的模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每一个细胞。所谓“做中学”也就是,教师结合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学生们一起相关的实践。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三组,就女性服装的H型、X型、A型展开分组匹配的教学活动。具体操作可从两方面进行:(1)具体设计制作。这个环节的主要内容是服装设计与制作。一是服装设计。在设计之前,教师首先明确教学活动的规则,敲定学生的分组角色。之后,教师可结合课本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女装设计进行总体阐释,例如X型的性感本色,H型的知性特点,A型的优雅女人味等。进而再请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特点通过衣服更好的表现出来。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时不时的参与进来,在讨论中用专业知识专业术语等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使其在无意识的境况下自动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请各组同学就自己所属的特色进行款式设计。到了这儿,教师也应该随之进行自己的服装款式设计,以便在后来的服装制作中与学生同步,更好的进行相关讲解。如果想要效果更好,最好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分组,若这种分组的可操作性不大,也无妨,毕竟学习阶段对各类型的风格都要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才能在后来的阶段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二是服装制作,设计过之后就该制作了,这一环节就是将纸上的平面形象转化具体可感的立体形象。在进行操作前,教师可就本节课的内容也就是三种类型女装的一些剪裁手法缝制技巧之类的大致讲解一下,让学生自主选择所要采用的手法技巧及其时间段的分配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制作。这样学生就可在不懂或者有困难的时候,或参考教师的剪裁手法,或向其请教等,方便师生之间同一层次的交流。(2)展示点评。服装制作出来后,就是点评。由于学生是新手,做出来的东西难免差强人意,但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并顺着这个闪光点,鼓励学生进行更深的练习和操作,求其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是点评的总体思路,全面挖掘学生的优势。具体操作可让学生之间互相品评,仔细分析各个成品的不足之处与可借鉴之处,最后就每种类型的成品选出一件最典型的,由教师进行最终讲解。如果有学生自告奋勇进行总结性的讲解,教师也要辅助其行为。(3)教与学互动。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经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对服装课程教学而言师生合理互动交流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显现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创造性的发挥。而对教师而言交流则意味着师生一起分享教学过程更能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使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师生之间更是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暴露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又能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的过程。

三、加强实践环节

服装专业的任何理论知识最终都要落到社会的实处。比如,社会对衣服款式的可接受度,服装场内衣服的制作方式,具体工人的个人手艺,或者流水线的设计模式等,还有就是与商家的洽谈,怎样在商家的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进行发挥。这些都是课堂上没法学到的,即便是教师有讲过,但在学生这儿也只是蜻蜓点水的效果。因此这就要求学校那些本身就是行业精英的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就各个环节进行体验观察或模拟,以期能够弥补学生这方面与社会之间的沟渠。

总之,在服装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应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新技术的经历的体验。近年来学院投入巨资购置专业实训设备,为基地配备了在行业中占有主流和领先地位的多种服装CAD软件、自动化裁床等设施。学院还完善了服装创意、立体裁剪、服装制版等实境工作室,有效地扩大了师生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活动空间,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有时这种探索可能一无所获但却是一个人学习、生存、发展、创新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参 考 文 献

[1]王在勤.职业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8):144

[2]李冰艳.从流行趋势谈服装专业课程教学[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2):25~26

[3]刘霞,朱华平,马宇丽等.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的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0,39(6):92~94,81

[4]袁丰华.依托技能大赛平台,促进职业学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30(13):210~211

作者:蒋秀丽

上一篇:校本课程小学音乐论文下一篇:焊接技术人才需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