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政策改革论文

2022-04-17

贸易政策改革论文 篇1: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财政补贴和对外贸易政策

摘要:通过建立一个两阶段混合寡占博弈模型,结合战略贸易理论考察了开放的经济环境里,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对我国生产性补贴和进口关税水平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最优关税水平随着国有化程度下降而降低,而最优生产性补贴水平随着国有化程度下降反而上升;国有企业完全私有化或完全国有化都有损我国社会总福利。

关键词:股份制改革;生产性补贴;进口关税;混合寡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向洪金 冯矜男 冯宗宪

贸易政策改革论文 篇2:

“蓝箱”政策改革对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94

基金项目:中加合作“小农户适应全球市场发展(SFAGM)”项目——“‘蓝箱’政策改革及其对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3261)

作者简介:程杰(1983-),安徽六安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市场与贸易;

武拉平(1969-),山西文水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市场与贸易。

摘要:利用ATPSM模型研究得出:“蓝箱”政策改革和扭曲性支持的削减能够促进中国的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进口.刺激农产品出口,对农业生产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正效应。欧盟和美国等农业高补贴国家的农业生产将大幅减少,农产品进口增加,但出口下降仅有欧盟表现突出。

关键词:“蓝箱”;农业生产;贸易;ATPSM

文献标识码:A

在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中,WTO成员明确了“蓝箱”对于促进农业改革的作用,允许其继续保留。但是,除前述的限产条件下的三种支付外,把“不与生产相关”的支付也纳入“蓝箱”范围,有关标准及附加的限制条款还有待继续讨论,这些就是所谓的“新蓝箱”。多哈回合框架规定“蓝箱”支持量不得超过某一历史时期农业产值的5%,但是,并没有确定这一类支持的削减方案。Lars Brink、Roberts Ivan对2004年7月框架协议中关于“蓝箱”的规定及改革方案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框架协议中“蓝箱”条款扩展以及“蓝箱”5%的封顶对美国、欧盟的影响,认为新的规定将使美国获利最大。赵维田介绍了WTO“蓝箱”政策的产生背景,并详细解读了多哈回合框架下“蓝箱”有关规则的变化及深刻内涵;韩高举则分析了在多哈回合框架下新“蓝箱”产生的原因和谈判主要利益方的立场;符金陵、孙东升研究了WTO“蓝箱”政策改革的内容以及对美国、欧盟农业支持政策的影响,并预测了美国未来“蓝箱”支持空间,认为WTO“蓝箱”政策改革对其国内支持不会带来太大压力。武拉平等利用“假设削减方案”的研究方法评估了“蓝箱”政策改革对国内支持的潜在影响,并就后续的农业谈判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在此基础上,Wu Laping and Cheng Jie对比研究了“蓝箱”政策改革对主要成员,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内支持的影响。

“蓝箱”政策改革对中国及主要WTO成员的农业国内支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于欧盟和美国,“蓝箱”政策改革将限制其总体扭曲性支持空间,欧盟和美国由此面临着调整国内支持政策的压力,这将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带来不确定性。为了明确后续农业谈判中中国的立场和态度,我们有必要评估“蓝箱”政策改革导致的潜在扭曲性支持削减对主要成员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一)农业政策贸易模拟模型(ATPSM)本研究将利用农业政策贸易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Trade Policy Simulation Model,ATPSM)来定量研究“蓝箱”政策改革对中国及主要成员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根据当前谈判形势设定总体扭曲性支持(Overall Trade-Distorting SuppoA,OTDS)的削减方案,模拟削减行为对主要成员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以及福利的影响,由此分析“蓝箱”政策改革对不同成员农业的影响,重点旨在为中国后续的农业谈判提供决策参考。

ATPSM模型是由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和粮农组织(FAO)联合开发出来的,是一个确定性的、比较静态的、局部均衡模型。该模型拥有涵盖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单独作为一个经济体。模型可分析肉类、奶制品、谷物、糖、食用油、蔬菜、水果、饮料、烟草和棉花等36大类农产品。ATPSM模型能够量化国际间贸易政策改革对全球及地区的经济影响,同时可以从价格、生产、贸易流量、政府收入以及福利等方面进行全面地预测和评估。有学者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关税削减对中国及主要成员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模型的基本结构如下:

其中,D,s,x和M分别代表需求、供给、出口和进口。Pw代表世界价格;ε代表对国内消费品征收的税,tp代表对国内产品征收的税;s代表供给弹性,η代表需求弹性;^代表相对变化,△代表绝对变化;i和j代表商品品种;r代表国家类别。

(二)模拟方案模拟分析研究思路:“蓝箱”支持是OTDS的组成部分,而ATPSM削减方案设计以总体扭曲性支持为对象②,不能通过直接设定“蓝箱”的削减比例进行模拟分析。因此,我们考虑以OTDS的削减比例设定参数,通过OTDS削减对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结合“蓝箱”在OTDS和MTDS中的比重,间接评估“蓝箱”政策改革的影响。

本研究拟设定=三个模拟方案(见表1):方案A以2014年OTDS预测的削减比率为参照,重点考虑在多哈回合框架协议和各成员现实的国内支持政策下,未来OTDS削减对各国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方案B直接采用“分层削减模式(Tiered HarmonizingReduction)”设定方案,以90-80-70-60的“假设削减方案(Hypothetical Reduction Scenario)”来模拟OTDS削减的影响;方案c以2014年最大扭曲性支持(Maximum Trade-Distorting Supports,MTDS)削减比率为参照,重点考虑“蓝箱”只封顶而不要求削减对各成员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

模拟方案设计存在以下几点假设:前期关于不同成员OTDS和MTDS削减比例的研究结果基本符合当前谈判形势和各国支持现状;只考虑“蓝箱”主要利益相关者,即只对“蓝箱”主要受益者美国,支持者欧盟和日本,凯恩斯集团的加拿大和巴西,G20集团的中国,国内支持进行削减,模拟结果的分析也将主要涉及这些国家;只考虑总体的扭曲性国内支持的削减,不考虑具体产品的削减差异,当然,在模拟结果的分析中将关注某些重点产品。

二、“蓝箱”政策改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总体农业生产 中国农业生产总体上表现出增长效应。根据表2的模拟分析结果,总体扭曲性支持削减后,中国农产品产量总体上增长,但幅度不是很大,方案A和方案C的模拟结果都是0.02%,方案c为0.03%,这可能与中国基期较大的农业产量有关。“蓝箱”政策改革若能顺利实现对发达国家扭曲性支持的削减,中国的农业生产将能够得到有利发展。

国内支持水平较低的成员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将实现增长。扭曲性支持水平较高的发达成员的农业生产将明显下降。欧盟削减后的农

产品产量将大幅度下降,所有方案的减产幅度都超过3%,这主要归因于欧盟基期高额的国内支持水平。美国农业生产的总体效应表现出下降,但幅度不是很大,方案C只有0.02%,这一方面由于美国相对于欧盟的支持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欧盟国内支持的削减对美国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日本的农业生产同样表现出明显的负面效应,减产幅度超过1%,但“蓝箱”在其OTDS中的比重相对较小,因此,“蓝箱”政策改革的实际效应不是很大。

不同方案对比可以看出,“分层削减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大,高补贴国家如欧盟的农业生产大幅度减少,支持水平较低的国家增产幅度也相对较大。方案c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小,说明不要求“蓝箱”削减将对欧盟等成员的农业生产更有利。

(二)不同农产品生产 “蓝箱”政策改革导致的OTDS削减对各成员不同农产品生产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归因于各国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和支持水平特征。中国的牛肉、毛皮、奶酪以及羊肉等生产将会明显增长。尤其是牛肉,增长效应最大,幅度超过30%,其次是毛皮,增长幅度在12%左右。这些产品是欧盟等高补贴国家重点支持的农产品,其中牛肉便是欧盟“蓝箱”支持的主要对象,因此,扭曲性支持的削减将明显刺激其他国家的生产。同时,也有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如大麦、高粱和猪肉,尤其是大麦,减产幅度将达3%。

欧盟和美国等高补贴国家的大部分农产品均表现出减产效应。欧盟的毛皮、大米、温带油籽以及牛肉等将大幅度减产,但高粱、热带油籽和植物油等出现一定幅度的增产;美国的精炼糖、奶酪、黄油以及羊肉等将大幅度减产,但猪肉、小麦以及牛肉等将出现增产;日本的奶酪、猪肉、牛肉以及大麦等将出现比较明显的减产,但玉米、毛皮以及精炼糖等生产将一定幅度的增加。总体上,发达国家减产比较明显的农产品集中在基期保护水平较高的种类。巴西和加拿大的大部分农产品均表现出增产效应。其中,毛皮、奶酪、牛肉以及羊肉等产品表现比较突出,但巴西的大麦和高粱等将出现减产,而加拿大的大米和羊肉将现负效应。扭曲性支持削减将有利于各成员发挥自身农产品比较优势,农业生产结构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三、“蓝箱”政策改革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一)农产品进口中国农产品进口总体将出现下降。根据表3的模拟分析结果,国内支持削减后,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相对于基期水平将减少2%~3%,最大幅度达到3.26%(方案B)。“蓝箱”政策改革能够通过OTDS的削减,减少高补贴国家的农业生产,刺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从而导致农产品进口的需求下降。巴西和加拿大农产品进口表现出与中国类似的情况,其中巴西的进口下降幅度要大于中国,而加拿大的进口下降幅度要小于中国。

欧盟和美国等农业支持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进口明显上升。欧盟削减国内支持后,农产品进口需求将大幅度上升,相对于基期水平将上升15%左右,最大幅度达到16.23%(方案B),可见“蓝箱”政策改革可能会提高欧盟农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美国同样面临着进口需求上升的情况,但幅度较欧盟大大降低,只有1%左右,而且方案c的模拟结果为进口下降了0.1%。日本的农产品进口上升幅度同样较小,最大的只有0.5%(方案A)。

可以看出,“分层削减模式”对农产品进口的影响最大,而以最大扭曲性支持为参照的方案C对农产品进口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与前面对生产效应的模拟结果相一致。

中国的大多数农产品的进口将出现下降。其中,活畜、奶酪、玉米以及羊肉等产品的进口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但是,高粱、大麦和植物油的进口将会一定程度上升。巴西的牛肉、猪肉和毛皮等进口需求大幅度下降,而禽肉、高粱和大麦等进口需求出现上升。加拿大的大麦、奶酪和猪肉的进口将大幅度下降,而高粱、羊肉和大米的进口将出现上升。欧盟和美国的大多数农产品的进口将出现上升。欧盟的牛肉、猪肉、奶酪和小麦等产品需要大量进口,而高粱、精炼糖和热带油籽等产品的进口下降。美国的奶粉、黄油、精炼糖等产品需要大量进口,而玉米、猪肉和温带油籽的进口下降。日本的活畜、猪肉和奶粉等进口明显增长,而羊肉、黄油和毛皮的进口下降。

“蓝箱”政策改革通过对发达成员扭曲性国内支持的限制,能够刺激高补贴国家扩大农产品进口,推动具有农业比较优势的国家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但是,不同农产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进口变化较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主要成员关注的敏感性产品,因此,对特定产品的扭曲性支持的限制将必然成为后续谈判的焦点。

(二)农产品出口 中国农产品出口总体将增加。根据表4的模拟分析结果,扭曲性支持削减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相对于基期水平增长0.7%左右,最大幅度为0.88%(方案B)。“蓝箱”政策改革通过限制扭曲性支持水平,能够促进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从而有利于推动农产品出口。巴西和加拿大的模拟分析结果与中国类似,但他们的出口增幅均高于中国,以方案A为例,巴西出口增长了1.58%,加拿大增长了1.02%,而中国仅增长了0.76%。

欧盟的农产品出口明显下降。欧盟的农产品出口长期依靠国内支持政策,因此,削减后必然导致农产品出口量的大幅度下降,相对于基期水平下降了4%左右,其中最大降幅达到4.66%(方案B)。方案C不要求对“蓝箱”进行削减,但模拟结果的出口量仍然下降3.84%。可见,国内支持的削减对欧盟的农产品出口具有较大的冲击,这正反映出欧盟对“蓝箱”政策改革的较强敏感性。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和日本在农业生产下降的情况下,出口仍然表现出增长效应。美国出口的增幅在0.2%左右,日本的增幅在1-3%左右。这主要归因于欧盟扭曲性支持削减导致的出口量的大幅下降,在世界对农产品需求没有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美国和日本将对欧盟产生了替代效应,一定程度上获取原属于欧盟的市场份额。

中国大多数农产品的出口将上升。其中奶酪、牛肉、活畜和毛皮等产品的出口增幅较大,而大麦、高粱和猪肉的出口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巴西的毛皮、牛肉、猪肉等产品出口增幅较大,而大麦、高粱和植物油出口将会下降。加拿大的大麦、奶酪和毛皮等产品出口增幅较大,而羊肉、大米和热带油籽出口将下降。

欧盟多数产品出口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牛肉、大米、毛皮和奶酪等产品出口下降更为明显,而高粱和植物油等出口将有所上升。美国出口增长的农产品主要包括牛肉、猪肉、小麦和毛皮等,而出口下降的产品也不少,如羊肉、奶酪、黄油和精炼糖等,可见美国农产品出口对国内支持削减的反应比较复杂。日本类似与美国,出口增长的农产品主要包括大米、玉米和毛皮等,出口下降的农产品主要包括

猪肉、奶酪和小麦等。

“蓝箱”政策改革及其对国内支持的影响将作用到各国农产品出口。欧盟将国内支持作为农产品出口的一种重要措施,“蓝箱”政策改革将对其产生直接的冲击,农产品出口存在大幅度下降的可能。美国和欧盟尽管部分农产品的出口会降低,但受益于欧盟的出口萎缩,农产品出口总体仍然表现出上升,这也是美国在农业谈判中极力提倡“蓝箱”政策改革的主要动因。

四、结论与建议

“蓝箱”政策改革若能顺利实施并推动总体扭曲性支持的削减,中国的农业生产将能够得到有利发展,而发达成员的农业生产将明显下降。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量将减少2%~3%,而欧盟和美国等农业支持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进口明显上升。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将增长0.7%左右,欧盟的农产品出口长期依靠国内支持政策,国内支持削减将导致出口量下降,但是,美国和日本在农业生产下降的情况下,出口仍然表现出增长效应。“蓝箱”政策改革通过限制扭曲性支持水平,能够促进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从而有利于推动农产品出口。欧盟出口量的大幅下降,将导致美国和日本对欧盟产生替代效应,获取原属于欧盟的部分市场份额。

根据模拟分析结论,中国在后续的农业谈判及农业政策调整方面应该关注以下几点:①在要求“蓝箱”支持封顶的基础上,明确相关标准并严格限制实施范围,以保证对总体扭曲性支持的控制,这是实现“蓝箱”政策改革有利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根本;②坚决支持对国内支持采取“分层削减模式”,以OTDS实际值或潜在空间为参照,支持水平越高的成员要求更高的削减比例;③坚决反对以最大扭曲性支持(MTDS)为参照进行削减,MTDS组成部分中的“蓝箱”不要求削减,这为发达成员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削弱了“蓝箱”政策改革对其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冲击效应;④重点关注部分敏感性农产品,如牛肉、玉米、奶酪、毛皮和精炼糖等,这些产品对“蓝箱”政策改革以及国内支持的削减具有相对较大的反应,后续谈判中应该对部分特殊产品给予高度关注,防止欧美等高补贴国家以总体削减来回避特殊产品的削减;⑤协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扭曲性支持的大幅削减将主要使中国农业生产者受益,而消费者的损失相对较大,尽管这符合当前农业政策的选择倾向,但利益平衡的协调是农产品市场稳定发展的保障;⑥对欧盟和美国等农业支持政策的非经济利益考虑给予关注,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后续农业谈判的方向。

(程杰电子邮箱:chengiie@cau.edu.cn)

作者:程 杰 武拉平

贸易政策改革论文 篇3:

浅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钢铁贸易的政策选择

【摘要】十九大继续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去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在新形势下,我国钢贸企业如何找准自我?只有认清我国钢铁国内贸易和进出口的发展现状及现行我国钢贸企业面临的挑战,才能找到钢铁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方向。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钢铁贸易 政策选择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钢铁企业首当其冲地面临供给侧改革的实践考验。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不是单纯的去产能,核心是要把去产能和市场开拓结合起来。从钢贸商现状入手,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和国际市场环境,才能窥探出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我国钢铁贸易的现状

(一)国内钢贸市场现状

1.生产供给。截至2017年中为止,全国原有的15万家的钢贸企业中下降到8万家左右,其中上海地区近70%的钢贸商退出市场。幸存下来的钢贸企业中,留守观望、不能正常开展业务的空壳公司占到20%左右,真正能够保持2010年之前经营水平的不到40%。

钢铁企业完全依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它的产量与销量。国家统计局产量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总计261873.4万吨,比2014年同比下降1.6%。由于2016年市场回暖,前期因生产状况不佳已停产的钢厂、设备,超过一半重整后重新生产,中国钢铁行业有效产能同比增长了1.08%,有微弱回升。

2011至2015年,国内钢材价格呈下行趋势,其综合价格指数从2014年末的83.09跌到2015年末的66.69,跌幅达9.7%。2016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开始回暖,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年初的56.37点上涨到99.51点,上涨43.14点,涨幅76.5%。2017年前三季度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0.14点,同比上升46.92%。钢材销售情况整体好转。

2.需求消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是对国内建筑钢材需求影响较大的两大领域。

2017年重庆等地楼市出台限售政策,且多地上调首套房贷利率,房地产信贷政策和销售政策进一步收紧,叠加总书记十九大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地产销售与投资走弱趋势不改。房地产用钢或将出现1.4~1.6%的降幅,用钢需求难以改观。

2016年发改委审核了23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投资1840亿元,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这些基础设施投资的钢材消耗强度高于一般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6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同比增长21.1%。基建投资规模的增加将对冲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滑,会加大用钢需求。

另,随着高端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用高强度钢板和镀锌板的使用比例提高。今年汽车用钢需求为6196万吨,同比增加300万吨,增速为5.1%。

(二)我国钢铁的进出口贸易现状

1.进出口规模。国家统计局及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总量为11240万吨,同比增长19.9%;出口总额为628亿美元,同比下降11.3%;出现了2011年以来的首次下滑。2016年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额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分别同比下降3.5%和7.8%。(见表1)2017年1~10月,我国出口钢铁6230万吨,同比下降31%。这是国内钢价近两年暴涨,在高额利润诱惑下,钢贸企业主观上倾向于内销;客观层面,我国钢材质量与国际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高端钢材缺口严重,在国内钢价上涨导致价格优势丧失后,出口量就必然下滑。

2016年我国进口钢材1321万吨,同比增加43万吨,增长3.4%。2012和2015年钢材进口总量和总额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015年分别下降了11.4%和20%。(见下表)自2016年9月份起,我国进口钢材数量累计同比增长率由负转正,结束了自2015年1月以来我国进口钢材数量下滑的趋势。

2.出口地理结构。据海关数据显示,从出口区域看,东盟、中东和韩国是我国钢材出口的三大主要新兴市场。2016年,我国向东盟出口钢材3893.75万吨,同比增长12.62%,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35.89%,比2015年提高5.13个百分点。向中东地区出口钢材1581.89万吨,同比下降7.32%,占我国钢材出口总量的14.58%。向韩国出口钢材1433.65万吨,同比增长6.26%。其中,向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的钢铁产品的出口总额超过20亿人民币。虽我国出口美国的钢铁产品总额为6,257,556万元,占比较大,但受贸易救济调查措施的影响,2016年,我国向美国出口钢材116.94万吨,同比下降51.76%。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钢贸企业面临的挑战

(一)钢材市场的买方市场格局难以改变,供需矛盾日益严峻

近两年来,随着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钢铁行业经营形势持续好转。但是尽管各地都加大了钢铁行业整治环保和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钢铁产能过剩的格局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2016年我国钢材的产量为11.38亿吨,同比增长1.3%。而我国钢材的表观消费量为7.10亿吨,在连续两年出现下降后止跌回升,同比上涨1.3%。整个钢材市场依然是买方市场格局,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未来,钢材需求持续疲软,钢贸行业仍将弱势运行。

(二)钢厂进一步拓展终端市场,钢贸商生存空间被挤压,面临资源的重新配置

在钢铁市场供大于求、整个钢铁行业处于“阵痛”的情况下,钢铁厂积极探索营销模式,通过设立钢材市场经销分点,搭建钢铁电商平台以及建立钢铁物流园区等形式,从过去的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涉及物流、贸易、加工配送,把产业链延伸到最终用户,从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例如,宝钢创新性推出“iPhone版宝钢在线”,实现了通过手机直接订购钢厂现货资源。而且,国内钢厂还不断地提高直销、直供比例,高达80%。这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钢贸商的客户资源和渠道,进一步压缩了钢贸商的生存空间。钢贸企业与钢铁厂之间的拉锯将推动钢贸行业内资源的重新配置。

(三)钢贸商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资金紧缺日益加剧

近两年来,钢贸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不乐观,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的局面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甚至更加严峻。首先,由于一些钢贸企业重复质押,以及个别钢贸商在担保业务中发生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的现象,迫使银行收紧对钢贸企业的融资贷款。部分钢贸企业在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民间渠道进行融资,有的则是借高利贷,融资成本更是大幅提升。其次,钢材目前处于“买方市场”,传统的“低吸高抛”赚差价的营销模式已经行不通,钢贸企业纷纷由贸易商向服务商转型,通过多元化的服务赚取效益,包括为终端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占用钢贸企业的流动资金。

(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贸易摩擦加剧,竞争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大量钢材出口冲击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国内钢材市场,在国际钢铁市场上占有率过高,加上我国在钢铁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加剧了发达国家和我国在钢铁贸易中的激烈竞争,产生了基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贸易摩擦。2016年,我国共遭遇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达到历史高点,终裁税率普遍较高。其中,近半数针对钢铁产品,涉案金额达78.95亿美元,同比增长63.1%。同时,我国钢铁产业相对结构较低端,基本以纯贸易形式完成交易,缺乏从全产业链层面服务国外客户的能力和手段,相对国际上优秀的钢铁企业还处于竞争劣势。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钢铁贸易的政策选择

作为承担钢铁行业全产业链上重要销售环节的钢贸企业,要把握住供给侧改革的有利时机,打造钢贸行业的新格局,就需转变钢贸商的竞争角色定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针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变化,国内钢铁贸易企业需调整经营策略和市场定位

近两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稳健为基调,强调供给侧,突出长期发展与短期增长的结合,强化市场力量,保持政策的相对灵活性。钢铁产业为代表的工业领域将化解过剩产能,与深化改革、企业重组、优化升级相结合。面对倒逼形势,国内钢铁贸易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需积极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更新观念,调整经营品种,重新确定市场定位,从宏观市场角度去建立与客户的持续关系。逐步加快推动高强钢产品的分类管理,经营高端市场。另,钢贸企业在提供传统服务基础上,加强终端客户渠道建设,并根据客户实际需求提供技术服务和新产品应用的支持。

(二)借力钢铁电商平台,进行全产业链的多元化合作,深度融合挖掘增值服务

要促进互联网与钢铁制造业进一步融合,就须清醒地认识到提高钢铁电商与钢贸企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性。钢贸电商是另一种形式的供给侧改革。基于双方在钢贸行业积累的多年经验,通过搭建互联网合作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完成信息、资源、数据标准的互联互通,将目前的合作内容扩展到加工业务、物流配货、仓储服务、金融服务以及信息分享等各方面的深层次对接,例如在线供应链融资产品的开发、互联网物流技术的应用等。共同为钢厂和终端客户提供交易服务,从单纯的货物提供者、渠道掌控者转变为提供钢材交易和使用服务的专业型公司,实现从生产、运输、分配到消费的整个流程的重塑,从而提升自身的商业附加值。

(三)以十九大政策为导向,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钢贸“新业态“——跨境电商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新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使新业态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钢铁全产业链条上的各参与方需共同倾力探索钢材跨境电商新模式,将国内过剩产能转移到国外。相比其他行业,钢铁行业的跨境电商领域目前依然处于半空白状态。对于钢贸企业来说,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可为我国钢贸商解决“钢材卖到哪里、卖给谁”的问题,提高其风险抵御能力。其次,借助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可一次性完成相关业务的办理,极大提高钢材出口效率。再次,钢铁跨境电商的发展可以拉近钢贸企业与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通过整合营销渠道,使其有效地与国际需求对接。

(四)化解贸易危机,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提高钢铁产品的出口品质

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要进一步提升我国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突破尴尬困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切入。一是完善钢铁产品出口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根据监测信息和预警信号,及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二是要坚持以磋商交流化解贸易摩擦为基本原则,鼓励并支持企业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在了解各国税法及法律的基础上,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三是继续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寻求沿线国家钢铁市场的新机遇,与国内钢铁企业对接,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承接海外工程项目;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就地进行钢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四是以《中国制造2025》战略为导向,坚持“驱动创新、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逐步推动钢贸行业转型升级,通过对钢铁进口方的市场调研,调整国内钢铁产品的生产结构,从而完善钢铁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结构。

参考文献

[1]常河山.2017,中国钢市如何转身?[N].现代物流报.2017(02).

[2]蔡立军.钢贸商与钢铁电商如何融合发展[N].中国冶金报,2017(06).

[3]张龙.供给侧改革实证:钢贸商融合钢铁电商[N].中国企业报.2015(12).

[4]包斯文.适应供给侧改革钢贸商该如何经营[N].中国冶金报.2015(12).

[5]姜洪.我国钢铁企业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冶金管理.2015(07).

作者简介:翁汪茵(1979-),女,汉族,福建莆田人,仰恩大學经济学学士,从事钢材销售工作,经济师。

作者:翁汪茵

上一篇:林业工程发展论文下一篇:日本当代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