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5

摘要: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它承载着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观念,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发展需求,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让教师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1:

新时代高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高等教育质量变革的时代,教育新时代的到来,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育部“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行动”的第四大行动就是实施“教育改革攻坚战”行动,课程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针对新时代高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分析当前高职服装工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措施,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服务社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服装工艺;高职;教学改革

服装工艺课程是高职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服装设计到服装结构设计之后成衣实现的重要制作环节,是服装专业核心技术培养的关键课程。新时代下对服装工艺课程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等改革创新思路,与产业接轨,使学生熟练掌握服装工艺设计技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考,是服装工艺课程改革的重要探索与研究的内容。

一、高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由于高职学生生源的不同,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等原因,高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学生生源不同,专业基础差异大

高职服装专业生源分为普高生和中职生两大类,不同生源的学生专业基础差异较大。普高生没有学过专业技能,服装工艺基础为零;中职生总体来说有一定的服装专业技能,但由于各个中职学校的教学情况不同,中职学生又分为工艺基础较扎实的和工艺基础差的不同技能层次的学生。学生掌握工艺基础的多层次情况,为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普高生没有接触过服装工艺,需从最基础的工艺技能开始教学。由于教师有限,现在一般教學都是安排一个工艺课教师,教师采取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普高生适应教学方式,而对有工艺基础的中职生来说就显得枯燥无味,没有新鲜感,学生还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安排针对多层次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达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们需要探究创新的难点和重点。

(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大多院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首先,很多学校仍保持着教师做示范,学生群围观看教师示范学习的传统方式。由于缝纫机位空间的有限,教师在某台缝纫机做示范的时候,周围只能满足部分学生观看教师示范过程,而角度位置的不同,能看清楚工艺制作细节且掌握技能的就更少。由于一次示范可以学到的人数受限,同一内容教师需要多次示范,加大了教学工作和教学难度,教师辛苦教学却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还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其次,服装工艺课程是致力于为企业和市场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服装工艺课程更需要与企业生产相融合,而实际很多院校的教学是与企业脱轨的,仍保持传统的课堂教师教学模式。因此,服装工艺课程教学如何与产业接轨是新时代职业院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扎实整体工艺基础,注重个性化教学

由于学生生源和专业基础的不同引起的教学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思考得出:在服装工艺教学中,既要使学生整体打下扎实的基础,又要使有基础的中职学生加强工艺基础技能,且创新工艺设计,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的改革措施。

服装工艺基础是重要奠基石,学生都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技能。服装工艺课程仍由从基础工艺教学出发,普高生从零开始,通过基础实操练习掌握专业技能;中职生进一步扎实基础,创新工艺设计,为以后制作出更独特的服装打下扎实的基础。整体扎实工艺基础的同时注重中职生的个性化发展,他们可根据各自能力设计出不同款式成衣完成工艺制作,注重创新结构和工艺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避免了出现厌学情绪。通过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此改革措施笔者应用在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打破传统,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时代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已经很常见了,传统手把手教学的模式已经落伍。服装工艺课程需打破传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学生在自己的机位上就能学习,而且教师在主机示范的内容视频录入系统,可以在学生机位的多媒体显示屏反复播放教学视频,教师再个别实操指导,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反复示范,部分学生围观教学且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难题,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市场在不断更新变化,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是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课程,该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接轨是必要的。打破传统本本教学模式,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举措。努力实现学校与服装企业合作,达成“双主体”育人。邀请企业高级技师进入教学课堂或者学生到企业一线学习,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新时代、新使命,高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肩负着为企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的艰巨使命,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坚持把“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革新改革理念,开拓教学新思路,为培养更多更专业的适应市场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叶宁.高职服装工艺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8(30):272-284.

[2]李同长.新形势下高职服装教学改革的思路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7):52.

[3]张君浪.高职院校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纺织经济,2010(12):88-89.

作者:刘俊

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2:

论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它承载着教育教学的思想和观念,体现了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发展需求,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让教师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课程设置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服装工艺》是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在服装裁剪、服装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的专业课,是集综合性、设计性、技术性于一身的特色课程。探索出了适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研。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本专业对教学的要求,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的原则,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大胆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设置建立在职业行为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课程模式

我们对诸多服装专业职业岗位进行了职业分析和界定,设计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课程。从该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出发,了解并分析服装企业对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特别是制板、裁剪、工艺、质量检验等实际需求量较大的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我们确立具体岗位应具备的职业专项能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节实际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帮助不同特长和就业方向的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使专项能力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

二、课程内容中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以实践操作为主

我们原有的教学内容陈旧。尤其表现在工艺教材上——由于受到时间性、灵活性、地区性的限制,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工艺教材所采用的款式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代表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和实用性联系不紧。

由此校本教材编定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就服装专业而言,因为其日新月异的进步,教材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材应及时反映服装专业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在校本教材中应该及时体现出知识、技术与观念的更新;同时校本教材也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校本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完成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内容上应当包括具体项目的操作所要求的场地、设备、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等。为了紧跟技术进步,吸收最新的动态,为适应先进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服装专业的校本教材也必须做好多媒体配套工作。同时应根据企业所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达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课堂设在实训场地,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服装造型的过程与规律,体会人体与服装的相互关系,并从实践中得到理论的升华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较好的解决了服装组合、服装造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重点与难点问题。 职校生的能力差别很大,尤其是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很忌讳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双师型”教师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利用先进的教法,根据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法,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和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让每个学生得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去练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共同练习、发展评价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四、采用多媒体视听、计算机辅助等先进教学方式

利用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教学手段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案例,同步展示进行教学,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的信息。在实际的操作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案例分析和示范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建了“部位操作——整体把握——艺术造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示范动作、技巧,将课程知识内容直观性地传授给学生。即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进行服装的部件练习、组装整件服装的技能实训,直观再现了从服装部位小综合到服装整体综合到艺术造型大综合的渐进过程。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做到训练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强调立体造型思维,突出方法的应用,坚持“从实践中提出问题,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设计、打板、制作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空间。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要科学而具体,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社会的需求来随时调整。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和探索,勇于实践,让课改的步伐更好地合上时代的节拍。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与实践,一定会把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崭新的高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邢辉等.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 职教论坛 ,2001(9)

[2]吕永贵. 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22)

[3]秦虹等.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1

作者:王丽娜

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3:

试论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本文分析了传统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将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入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并阐述说明了新教学模式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以利于信息化技术在服装工艺课程中的推广和应用,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方法单调和内容枯燥无味等问题,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关键词】服装工艺;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科学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以教师的讲解和板书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其方法的单调和内容的枯燥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因为服装工艺课程既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所以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加入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服装工艺教学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1)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服装工艺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理论知识讲解和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理解和接受。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很难满足学生希望动手实践操作的实际需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被束缚,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教学完全丧失了兴趣。

(2)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有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利用教材和板书,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然后让学生观摩教师在缝纫机上的示范操作,领会和掌握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这不仅会使教师不断重复教学内容,造成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使教师因为时间有限,无法将更多的教学细节一一阐述,从而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阻碍。

(3)教学过程不可逆,所学知识与市场脱节。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可逆的特性,如果学生在示范操作中存有疑问,教师很难再将教学过程还原,而语言讲解又无法起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因此学生的理解和实践都会受到限制。同时,教师所采用的教材内容更新较为缓慢,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市场的需求相互脱节,使学生在企业中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二、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服装工艺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要求较高,需要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二者兼备,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计算机的强大功能辅助教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如上问题。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将教学过程形象直观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将实物的形象和操作的过程进行动态展示,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将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信息技术展示过程的动态化和多样化,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富有趣味性,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节约教学资源和拓展教学时间。教师借助教学软件,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板书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讲解和示范操作中去,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可以节约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软件内容含量丰富的性能,引领学生接触到更新的知识和技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想和创意做到与时俱进,时刻把握住时尚的脉搏。

(3)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可逆,学生如果对教学内容存有疑问,教师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过程还原,从而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不利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将示范操作的过程随时进行还原和重复,并针对学生留有的疑问,做出有的放矢的讲解和指导,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

三、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所具有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服装工艺课程是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传统教学模式的单调和枯燥,让学生无法体会和感受到其内涵所在,因此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在所难免。教师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其内容展示的形象直观性、画面的动态多样性和示范操作过程的可还原性与重复性,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性,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技能,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如教师在讲解西裤的单嵌线口袋做法时,很多学生对缉线的方法和位置,以及剪三角的重点与难点掌握不尽如人意,其制作的效果也不符合工艺的标准。教师可以先以多媒体将制作的过程进行展示,让学生观摩体会,然后教师再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关键细节和制作手法,最后教师再对学生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要求学生按照操作规范和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演练,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和感受,而且实践操作结果也能符合质量要求的标准,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的。

(2)有利于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受课堂教学时间所限,只注重理论讲解和示范操作,很难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被动者。而教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真正的融入教学活动中。

同时,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需要学生经过不断地细心观摩、总结归纳和实践操作。当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过程已经做到了然于胸的时候,知识就可以顺利地转化为实际的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可以不断将实践操作的过程反复的进行还原和重复,帮助学生对其进行强化记忆。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之间架起转化的桥梁,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淬炼其操作技能,在实践应用中达到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服装工艺课程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和很多的专业学科相互渗透,如美学、创意学与工艺学等。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利用制作的教学软件,可以将教学效果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整合,使各种专业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得到尽情的展现,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艺术品质。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真正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与释放。此外,教师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服装工艺课程在美学、图学和工艺学等方面的价值,从而在学习中更为投入和专注,最终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将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动态的展示,可以很好的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科学性,既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显著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凤霞,韩红爽.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2]马俊淑.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3(05)

[3]梁玉英.服装工艺课程“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8)

作者:赵艳华

上一篇:网络计划技术通信工程论文下一篇:民营企业品牌塑造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