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作品艺术形式论文

2022-04-18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提高,大众对于各类艺术审美的需求也日益增强。美术绘画作品作为一门历史悠久且品类繁多的重要艺术形式,对于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人群群众对美术绘画作品这一美的艺术形式的追求也逐渐升温,从目前全国各地所创办的美术长廊、绘画展、绘画培训班热等种种现象也可窥探一二。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绘画作品艺术形式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绘画作品艺术形式论文 篇1:

情感与绘画艺术语言形式的表达研究

摘 要:每个人都拥有丰富的情感,且语言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对于绘画作品来说,技法、形式、色彩都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语言。合理运用技法、形式和色彩可以让观者切实感受到绘画作品的情感,从而使绘画作品对观者产生极大的心理冲击,进而提高观者对作品的评价。因此,分析绘画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研究情感在绘画艺术中的作用,总结绘画艺术中表达情感的方法,对于丰富绘画艺术的表达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情感;绘画艺术;语言形式

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个优秀的绘画作品,通常可以表达出力量、气质、美感、韵味等,可以带给观者良好的观感体验。创作者需要在绘画过程中融入情感。很多专业的绘画爱好者会将绘画作品作为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一般来说,有情感的绘画作品具有灵魂和生命,如果一幅绘画作品不具有情感,则其艺术价值也会大幅降低。

一、情感与绘画的关系

绘画是创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情感的绘画作品是优秀的作品,可以说情感是绘画的精髓。因此,情感与绘画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性。无论是西方绘画艺术家还是东方绘画艺术家,在绘画过程中,他们都会将情感的表达作为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普遍认为,没有情感的绘画作品是没有观赏价值的[1]。绘画艺术家在表达自身情感的时候,也会以绘画作品为载体,利用自己精湛的绘画技术,将情感融入绘画作品,带给观者不一样的观感,进而提高绘画作品本身的价值。

二、情感在绘画艺术中的作用

(一)情感是中西方绘画对话、融合的桥梁

从表面上来看,中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从本质上来讲,这种差异只是局限在绘画手法与材料的运用上。中西方的绘画在情感表达方面存在很多相同之处,都具有一定的情感表达意义。比如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代绘制的《格尔尼卡》,这幅画作并没有枪炮、飞机等,但是从作品破碎的身体、悲戚的眼神中观者能够看到战争的惨烈。毕加索将自身对战争的痛恨以绘画的形式表达了出来,给观者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2]。从绘画手法来看,毕加索绘制这幅作品只使用了黑色、白色、灰色三种颜色,并采用了明暗色调对比的绘画手法,通过颜色的搭配与对比,表达了当时人们的痛苦、无助和绝望,同时也表达了毕加索对惨无人道暴行的控诉。

(二)情感是古今绘画对话的桥梁

中国绘画作品之所以能够长久流传,很大程度上依靠情感的表达。中国的大部分绘画作品都有着情感表达的特点,也正因如此,中国绘画得到了大量的赞扬与认可。比如《女史箴图》,这幅画作凭借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目光,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再如王维绘制的《江山雪霁图》,该画作从表面上看,就是一些优美的自然景观,但是其真正蕴含的意境卻是非常深远的。经过时代的更迭,人们对绘画作品的欣赏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其对于绘画作品情感的鉴赏却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人们可以通过绘画作品清楚地感受到创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可以说情感是古今绘画对话的桥梁,同时也是绘画艺术能够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

(三)作品是真情实感的表现形式

从绘画作品的角度来说,其除了能够将创作者拥有的情感世界清晰地表达出来外,同时它也是与外部环境的结合体,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境对绘画作品的塑造力。作品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其表现形式也有所区别。观者在对作品进行观赏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作品的形、色予以重视,更为重要的是要将作品蕴含的感情、精神充分挖掘出来。一幅作品的现实意义与内在需求是其本身的价值所在。为了能够对作品的真情实感有清晰的认知,观者在观赏作品时应该深挖作品背后隐藏的情感,进入创作者的内心,将作品的内在根源寻找出来。

三、情感与绘画艺术语言形式的表达

(一)绘画艺术的情感表达与生活

相关学者在对绘画作品的情感表达进行研究的时候,通常会分为两个方面,即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艺术本身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它不是完全的主观,也不是完全的客观,而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3]。大多数艺术作品都兼具主观性和客观性,在这个方面不同的艺术作品之间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异,只是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从某种角度来讲,绘画艺术的情感表达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绘画作品是一种真实存在的事物,因此绘画艺术作品是客观,而情感表达则是一种隐藏在绘画作品中的内容,是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一种主观行为。怎样处理好客观与主观之间的关系,是创作者在绘画艺术情感表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直接关系着绘画作品的质量。除此之外,绘画艺术情感表达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生活是一种现实,而绘画艺术情感表达则是一种理想。现实生活通常都是不完美的,创作者在生活中遇到与自己理想不相符的事情时,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的理想融入绘画艺术作品,有效提升绘画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为观者营造视觉冲击,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

(二)绘画艺术的情感表达形式

1.情感是绘画的灵魂

绘画是一种特定的情感表达方式,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会将自身遇到的某些事物及产生的感受融入作品,使观者充分感受作品的情感,进而提高绘画作品的意境。不同的事物会使创作者产生不同的情感,即便是相同的事物,创作者也会由于不同的观察角度,产生不一样的感受。作品是寄托创作者情感的平台,创作者可以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作品。同时,情感也是绘画作品的灵魂,只有具备情感的绘画艺术作品,才是有灵魂、有生命的绘画作品,才能带给观者更加真实的感受。

2.生活与情感的融合是绘画创作的火花

大多数绘画艺术作品都源于生活。很多创作者在绘制作品的时候,会参照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并会以绘画艺术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因此,生活与绘画情感的融合是绘画创作的根本所在[4]。在绘画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可以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感受以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只有这样,绘画作品才能更加清晰地表达创作者的情感,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才能得以提高。通过丰富的生活感受,创作者会对生命的意义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同时,创作者也可以以绘画创作这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将生活中一些美好、悲伤的心理感受传达给其他人,从而创作一个具有情感表达意义的艺术世界,提升绘画作品的境界,提高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使绘画作品能带给观者更多精神和美的感受。

3.情感体现着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艺术是情感表达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艺术,创作者可以充分表达自身的情感,从而赋予艺术一定的审美价值。而观者在观赏艺术作品的时候,可以通过感受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如果一个艺术作品没有表达出任何情感,那么其本身的审美价值也会大幅下降,难以对观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情感体现着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三)不同画面构图形式的情感表达

在绘画艺术作品中,不同的构图形式给观者带来的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构图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正三角形构图。这种构图形式可以带给观者一种稳重的感觉,比如李永海绘制的《木工厂》,该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就大量运用了正三角形的构图形式,这种严谨而生动、自由而和谐的构图形式,使观者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这幅作品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木工厂的一些劳动场景[5]。二是S形构图形式。这是创作者最常用的一种构图形式。采用这种构图形式进行绘画,能够大大增强绘画作品的美感,带给观者一种美的享受。比如我国著名绘画艺术家陈之佛绘制的花鸟作品,这些作品在绘画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采用S形构图形式,极具美感。三是线的有序排列。绘画艺术作品是由很多线条组成的,这些线条的排列方式,直接影响着绘画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有序排列线条能够使绘画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气势,进而使情感表达更加清晰。比如沙清泉绘制的《太行牧歌》,这幅绘画艺术作品采用的就是这种绘画形式,虽然画作的尺寸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却可以带给观者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观者清楚地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四)不同绘画色彩的情感表达

在绘画过程中,色彩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色彩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情感表达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观者的观赏感受。比如凡·高绘制的《向日葵》,这幅作品在绘制过程中就采用了画面感非常强烈的黄色,这种颜色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温暖、激情的感觉。这幅画作中如同火焰一样的向日葵,能够使不少观者联想到法国南部的灿烂阳光,从而使其感受画作中蕴含的真挚爱情。此外,毕加索创作的《拿烟斗的男孩》也运用了合适的色彩搭配。该作品的背景采用的是暖色,而人物穿着的衣服采用的则是冷色,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搭配到一起,带给观者一种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观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画作中蕴含的某种情感[6]。

(五)绘画运用不同的技法来表达情感

绘画作品要想达到情感表达的效果,就必须保证艺术形象的适宜性。众所周知,不同的绘画材质带来的绘画效果也是不同的。对油画、摄影作品进行比较可知,二者带来的效果是明显不同的。毕加索在早期的绘画作品中就对不同的材料进行了尝试,《一块印着藤编图案的油布》创作于1912年,这幅作品就是对各种材料的综合应用,而这也是其“拼贴画”的代表作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表现主义开始盛行,不少艺术家开始应用综合材料。基弗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油彩、钢铁、灰烬、石头、树叶、感光乳剂等材料,使作品呈现出抽象、具象相结合的特色,象征意义非常明显,带来的视觉冲击也较为强烈。對于观者来说,作品的材质、表现技术差异越大,带来的情感体验就越是丰富。

四、在绘画艺术中表达情感的方法

(一)区分情感表达和描绘事物的表面性

在绘画艺术作品绘制的过程中,创作者如果过于注重绘画作品的表面效果,过度使用绘画技巧,就会使绘画作品本身的情感表达作用大大降低,观者在观赏绘画作品的时候,很容易只看到绘画作品的美观,并不会产生深层的心理感受,并且绘画作品对观者产生的心理冲击也非常有限,难以展现绘画艺术的真正魅力。因此,创作者在绘制作品的时候,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对情感表达和描绘事物的表面性进行合理区分,不能为了增强绘画作品的美感而过度使用绘画技巧。创作者要充分考虑自身想要表达的情感,将情感表达与描绘的事物充分结合,不但要保证创作出的绘画作品具有观赏性,还要充分发挥作品的情感表达作用,只有这样,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在共性中寻找个性

在艺术作品的观赏中,观者通常会在某个方面达成共识,这是艺术表现出的一种共性。然而,作为艺术作品的创作主体,创作者不能被这种共性所影响,而是要从艺术欣赏的共性中,找出能够满足自身情感表达需求的独特个性,追求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只有这样,创作者才能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将自身情感更加充分地融入作品,从而更好地发挥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价值[7]。在寻找个性的过程中,创作者首先要明白,个性的追求并不是与其他艺术家绘制的作品不同,而是对自身生活感受的一种尊重;其次要充分运用自身的独特情感,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不同的,且对生活也有着不同的感悟,因此,绘画作品创作者在创作绘画作品的时候,要在绘画作品中融入自身的独特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绘画作品的个性,才能有效增强绘画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在看到某种事物的时候,大多数创作者会产生某种心理感受,比如喜悦、愤怒、忧愁、思念、悲伤、恐惧等,而这些心理感受往往都是激发创作者创作的灵感源泉。创作者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身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传递给观者。由此可见,情感的表达是艺术创作的开始,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离不开情感表达的。创作者只有将自身的情感充分融入作品,才能赋予作品灵魂,赋予作品生命。因此,为了创作出能够表达自身情感的优秀绘画作品,创作者应主动接触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挖掘绘画作品的创作灵感,并利用精湛的绘画技术,将情感和绘画作品有机融合,提升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一个优质的绘画作品可以通过思想情感的表达,使观者产生与创作者相同的情绪,进而引起观者的共鸣,赢得观者的赞赏。总之,艺术作品的创作,源于丰富生活和情感的融合。创作者的创作要依托对生活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其内心世界,使其创作出好的艺术品。情感就是创作者灵感的来源和创作的动力。因此,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投入情感的艺术才是一个拥有灵魂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陈婷婷.浅谈情感与绘画艺术语言形式的表达[J].艺术市场,2020(12):120-121.

[2]王蜀,和一亮.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J].美与时代(中),2020(1):48-49.

[3]贾晓东.浅析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新闻研究导刊,2019(6):60,62.

[4]王轶.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及艺术设计[J].科技视界,2017(27):73,77.

[5]何方园.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及艺术设计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4(5):24-25.

[6]张延庚.论绘画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15-17.

[7]王琳琳.绘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及艺术设计[J].艺术百家,2010(增刊1):249-250,203.

作者简介:

吴新月,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

作者:吴新月

绘画作品艺术形式论文 篇2:

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影响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提高,大众对于各类艺术审美的需求也日益增强。美术绘画作品作为一门历史悠久且品类繁多的重要艺术形式,对于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人群群众对美术绘画作品这一美的艺术形式的追求也逐渐升温,从目前全国各地所创办的美术长廊、绘画展、绘画培训班热等种种现象也可窥探一二。文章中,立足于大众审美能力,从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角度,来探讨美术绘画作品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影响,以期提升美术绘画作品的质量,让美术绘画作品以更完善的形象和审美功效来切实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大众;审美能力;影响

美术绘画作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美术绘画作品的欣赏热情从未中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扩张,以及国内美术绘画作品的不断创新演变,使得国外与国内美术绘画艺术灵感不断碰撞,美术绘画作品对于大众的吸引力日益增强。近几年,我国随处可见的美术作品展、绘画培训班等各类宣传美术绘画形式的活动对于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美术绘画的工作经历,基于各类美术绘画作品理论研究著作的参考,从审美能力的涵义、美术绘画作品的阐述、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重要性以及美术绘画作品对于审美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等几个方面,来浅析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影响。

一、审美能力的涵义

基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学术界对于审美能力概念的阐述和归纳也各有不同,其实从字面上理解的话,审美能力又被称之为艺术鉴赏力,是指人们对于美的艺术形式进行感受、判断、想象、创造的能力。结合中外艺术界、学术界相关文献著作对于审美能力的阐述和笔者自身从事美术绘画行业的经验,审美能力是基于人类的学习、训练、实践、思维能力和艺术教育等而形成发展起来的能力。它是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对于客观艺术形式的主观感知为基础,对于艺术形式进行创造、加工、认知的过程。纵观古今中外,审美能力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历史经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审美能力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国界性,它对于人民大众的思维意识具有提升和促进作用,可以激发人们用美的思维和认知来改变社会、改变世界,助力更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

审美能力主要分为审美感觉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三个部分。首先是审美感觉力。审美感觉力主要是指人的审美感官,是人类感受任何美的形式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其次是审美想象力。审美想象力是基于人的审美能力作用于任何美的艺术形式,并将美的艺术形式经头脑加工、重新激发新的认知和感悟的能力。审美想象力是人类对于任何美的艺术形式从客观形态转化为主观认知感受的必要途径。它有助于激发人类对于客观艺术形态产生美的感知能力,审美想象力的主要形式有类比联想、关系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再次是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力是人类对于美的事物形态上升到审美感受的主要阶段。只有基于理解力的加工,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觉才会向着美的意识提升和转化。只有建立在理解力基础上的审美感知才是具有美学意义上的审美能力。

二、美术绘画作品的阐述

美术绘画作品是指以线条、色彩或其他方式为形式和手法,勾勒出来的或平面或立体的艺术作品。基于实用性的角度来划分,绘画作品属于纯美术作品,也就是说,它是专门供人类观赏的美术作品形式。人类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类珍贵的美术绘画作品灿若繁星。从古至今,拥有丰富审美意蕴的绘画作品数不胜数。就近现代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就有西方的《梦》《格尔尼卡》,梵高《向日葵》,中国近现代的齐白石《不倒翁图》《虾》,徐悲鸿《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奔马图》,张大千《黃山松》《山水》,吴冠中《北国风光》《长江万里图》《狮子林》等著作。这些都是人类在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珍贵财富和宝藏。虽然目前美术绘画作品种类繁多,而目前我国的艺术市场上所出现的相关美术绘画作品赏析之类的书籍著作质量却不高,绘画书籍赏析的作者出自各类人士,书籍和出版社也大多不成规模,书籍著作里面的内容大多浮于表面,对于美术绘画作品的解读过于浅显,大众读者通过这些书籍著作很难获得更为深入的美学认知,因此要想通过对于美术作品的赏析来获得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提升目前艺术市场上关于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书籍质量迫在眉睫。

三、美术绘画赏析是提高和塑造审美能力的

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审美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自身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却并不是一劳永逸、短时间就可以养成的事情,它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和钻研,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只有将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为一件常态化的事情来做,才能有足够的经验知识的认知和累积,才能形成对于美的认知和欣赏感悟能力。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实践的验证,美术中的绘画作品赏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和气质,对于人类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着意味深远的促进作用。因此,如果想要提升大众审美能力,就需要积极营造审美的氛围,尤其是重视美术绘画作品的强大审美能力提升、促进作用,充分依赖美术绘画作品来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美术绘画作品对审美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

美术绘画作品是最为典型的、也是在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艺术形态,它以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特的审美功能以各种形式或形态存在于社会民众的生活和生产当中。有学者称美术绘画作品是培养和提升大众审美能力的捷径。笔者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美术绘画作品对于审美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以期探索培养审美能力的方式方法,促进大众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快速提升。

(一)增强审美的意识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其最根本的特征是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就是人类具备欣赏和感悟美好事物形态的能力和意识。物质和精神是大众需求的两大形态。随着大众物质追求的满足,他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随之迫切提升。基于实践和认知的反馈,美术绘画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形态备受大众青睐,因此也成为了大众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凡艺术作品大多是源于生活,美术绘画作品也不例外,它是作者基于现实的艺术加工。大众通过对美术绘画作品的赏析过程,可以挖掘其中生活的真谛和感悟。下面笔者就要以法国印象派著名美术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为例子来进行说明。《日出·印象》是1873年莫奈在阿佛尔港口所绘制的一幅写生画作,它主要描绘了薄雾中阿佛尔港口的日出景象。整幅《日出·印象》画作中由淡蓝色、水蓝色、成色、红色和黑色五种色彩组合而成,通过这五种色彩的科学合理的搭配与组合,描摹出薄雾中日出时的阿佛尔港口的美丽景色。整幅画作朦胧中透露着真实、雾气蒸腾中蕴藏着灵动。这种全新的表现手法和美妙的画作构思让人们感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意境之美。再比如我国绘画界闻名遐迩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庐山图》,画卷从庐山含鄱口起笔,以细腻的笔法绘制出雨雾飘渺、壑底生烟、层峦叠嶂的庐山景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众通过对于《庐山图》绘画作品的赏析,于画作细节处感受庐山的气势磅礴之美,以此唤起内心深处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悟,促进大众审美意识的提升,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

(二)培养高尚的情操

美术绘画作品的作者都有着独到的审美理念和认知,他们基于现实客观事物,并结合自身的审美素养和艺术技能进行加工、创造,以赋予美术绘画作品全新的生命力和艺术形态。大众通过对于这些画家所绘制的作品进行赏析,可以从画面的艺术形态上领悟到作家关于美的认知,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笔者以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笔下的《八骏图》为例来进行说明。徐悲鸿先生的这幅《八骏图》是向从战场上凯旋而归的陈纳德将军致敬的著名画作,它以细腻灵动的笔调描绘出八匹昂首奋蹄的骏马,虽然画面上展示的是马的写意,但将这幅画置于当时的历史时期,这其中虎虎生威的八匹骏马无疑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写照。整个画作所散发出来的那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氛围让众多受众深深着迷、叹为观止,大众的性情得以陶冶,爱国主义情操亦被激发。

(三)丰富审美的体验

古今中外的美术绘画作品灿如繁星、数不胜数,但是不同类型的画作队会给予大众以不同的审美体验。广大民众要想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就一定要注重开拓审美眼界,多接触美术绘画作品、多进行优质作品的赏析,积累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在接触美术绘画作品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丰富内心意识里对于美术绘画作品的认知。尤其是青少年阶段、家长或相关教育机构一定要注重对其审美习惯的引导,从小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丰富其审美体验,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满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相辅相成的,当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其精神文明素养也迫切需要提高,审美能力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于人类精神文明、意识形态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基于实践和相关理论的认知,美术绘画作品汇集了人类意识形态的精髓,美术绘画作品赏析是大众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要重视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相关书籍著作等质量,切实为人民大众营造良好的美术绘画作品的审美氛围,让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助力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設。

参考文献:

[1]涂晓玲.对高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思维与智慧,2016,(23):24.

[2]李书志.现代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塑造[J].大众文艺,2016,(02):83.

[3]方云定.论现代美术作品赏析对大众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5,(31):239.

[4]杜必莹.论现代美术作品赏析对大众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3,(08):129.

[5]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暨中国雕塑精品展作品选[J].雕塑,2003,(06):10-11.

作者单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王虎森

绘画作品艺术形式论文 篇3: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摘 要: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中,数字技术被运用到了各个领域。而在室内设计中,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绘画作品呈现出多元、丰富的表现形式,数码技术拓展了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时代中,绘画作品的多元式呈现方式,主要探讨了数字时代中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以期能够提高室内设计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数字时代;室内设计;绘画作品

传统绘画是在纸上、布上、皮革等物体上,创作者利用笔墨颜料,通过线条和色彩等艺术语言,描绘视觉形象,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而数字时代中,设计者用数字技术结合传统绘画进行创作,使传统的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使绘画作品呈现出多元的表现样式,使绘画作品具有勃勃生机。

1 数字时代中绘画作品的呈现方式

目前,在数字时代中,新材料的不断更新,丰富了画面的表现效果,数字技术与新材料的发展丰富了绘画作品的呈现方式。如:油画中,综合材料、影像拼贴、喷绘等与肌理的运用,形成了全新的视觉感受,对画面制作增强了很强的关注度。同时,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结合电脑图像专业软件pianter 、3dsmax等技术,催生了数码绘画,并且在绘画作品的设计构思和作品制作阶段中,通过采用数位板、压感笔以及打印机和投影机等输入输出设备,改变了传统设计制作中徒手操作手段,对绘画艺术的呈现途径具有了拓展的作用,减少了大量图画的手工绘制,与传统设计制作相比,达到了快节奏和高效率的效果。相比传统的油画、水彩等架上绘画,由于数字技术具有的独特性,不受颜料性能的影响,数码绘画的色彩更加丰富和生动。另外,数字技术还能在收集素材、画面的结构设计以及底稿投影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已经积极地参与到了传统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数字技术中得影像技术可以打印出底图、制作出画稿,然后在底图上,用手工在架上进行描绘添色,最终制作完成一幅逼真的绘画作品。在室内设计中,随着数字印刷技术和商业化的发展,数字时代中,数码绘画的产生也使数码喷绘作品走进了室内装饰空间,如借助数码影像技术完成的大量绘画基础工作,代替了传统的写实风格绘画作品,提高了绘画效率,也增强了绘画的准确性。由此可见,数字时代的科学技术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多样性发展,也拓展了绘画艺术的呈现方式。

不管是呈现样式,还是从传统的架上绘画到数字绘画,数字时代的绘画作品在风格、题材、材料以及技法的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彩,更能使绘画作品表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数字技术大量普及及运用之后,绘画作品具有了体现人文关怀的高效性、大众性和商业化等特点,印刷复制、数字喷绘作品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接受力,体现出了现代科技时代绘画作品的特点。如利用绘画软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通过虚拟的环境,画家利用画笔、画纸、颜料等,在基于数字技术上,最终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并且数字时代中,利用数字作画,易于保存,可以无纸化,易于传播和修改;一些仿真优化的制作还具有商业化,绘画作品还易于复制和大批量生产。由此可见,数字时代中,数字绘画的产生与发展改变并体现着数字时代的特点,丰富了传统绘画样式,也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2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数字时代中,室内空间设计对绘画作品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绘画作品给人美的视觉感受,能够美化空间,并且能够提升、增加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格调,具有调节空间使用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绘画最怕能够柔化空间,均衡空间,地空间具有调节的作用,能够使空间更完整和均衡。

2.1 绘画作品要与室内空间功能相协调,考虑作品的装饰与建筑特征

在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应该充分考虑作品的装饰与建筑特征的相结合,如:车站、港口、候机大厅等是公共流动空间,那么为了打破单调的空间形态,在运用绘画作品进行装饰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怎么消除旅途疲劳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能够使绘画作品具有活跃空间气氛的功能;同时,为了使人们得到文化熏陶和交流,运用绘画作品进行装饰时,要将城市文化尽可能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而在一些酒吧、剧院、电影院等室内公共娱乐空间中,绘画作品作为配饰,要体现出空间的氛围,具有时尚性和个性特征,使人们在娱乐消费的同时获得医术美的享受。如:以优美、抒情类风格的绘画作品,来装饰音乐厅、歌剧院等场所的空间;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绘画作品来装饰迪厅、歌舞厅等场所的空间;而在卧室等居室空间中,要根据空间更来,来配画设计,体现出卧室的温馨和宁静的感受;儿童房间乐意采用卡通画、抽象画等绘画作品,来增强房间的明快的色彩,体现出儿童的特色来。餐厅的配画则以增进食欲为原则。

2.2 要与室内设计装饰风格相统一,根据空间尺度确定大小与陈列形式

室内设计风格主要包括中式风格、欧式风格、地中海式风格等等。在室内空间的运用上,绘画作品的选择要注意与装饰风格的相统一。如:悬挂花卉题材的油画,可以用在田园装修风格的空间中;古典油画等西画可以用在欧式装饰风格的空间中,而传统的写意山水和花鸟等国画可以用在中式风格空间中。另外,在室内设计中,室内空间形状、尺度会影响人的视觉感受,因此,绘画作品的大小和陈列形式要根据室内空间尺度来确定,从而达到调节美化空间的目的。在绘画作品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合观赏的位置作为陈列区域,摆放要注意墙面的留白,挂画墙壁的面积大的话要选择大尺幅的作品,反之要选择小尺幅的挂画,这样就不会使进空间单调,没有拥挤和压迫感。并且在选择多幅画作时,要注意画面的呼应与联系,多幅陈列可以选用水平、垂直、梯形等形式,从而增强人的视觉效果。

2.3 色彩要与主体色彩相呼应,张扬个性和审美情趣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恰当地运用色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使环境空间达到装饰性与实用性的统一。因此为了创造出美的空间环境,在选择绘画作品时,要通过多种色彩的搭配,与空间色彩、家居和其他配饰相呼应,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环境色彩和空间功能的特点,注意色彩的调和与对比关系,与室内空间相融合,统一的大色调中要有变化,主要以同色系为主,对比适中相互融洽,从而达到绘画作品与环境的统一,丰富室内空间。其次,在居室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应该考虑到人的爱好和性格,增强人们的审美与人文修养,尊重个人的个性需求,对不用的个性空间可以灵活多变,与时俱进,体现出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美化生活。另外,可以根据需求及经济状况,来选择复印品、数字作品以及普通传统收回作品等。如:在缺乏经济实力的情况下,为了凸显高雅的艺术氛围,可以在一个表现奢华的空间中,选择名画的仿真品、奢侈品来满足人对美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袁进华.袁进华绘画作品[J].名作欣赏,2016(24).

[2] “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快乐”绘画作品展巡展山东[J].美术教育研究,2016(15).

[3] 刘琦.材料艺术语言在绘画作品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5).

作者简介:许振中(1982—),男,安徽合肥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学。

作者:许振中

上一篇:上市公司管理会计论文下一篇:平面设计室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