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专业化可行性发展论文

2022-04-26

编者按2003年以来,中国付费电视已走过7年发展历程。这期间,整个产业界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仍旧面临着商业运营模式的盈利困境,今天,外部市场环境随着“三网融合”的时代语境而变,比如音视频服务正快速从专网向公网转移(如互联网电视),使开放的产业链变得极富挑战性——既为内容版权拥有者和内容生产者带来新的发行媒介,又对内容质量、新媒体创意等提出更高要求。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频道专业化可行性发展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频道专业化可行性发展论文 篇1:

体育广播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并没有失去在网络时代重新赢得受众的机会,广播频道专业化正在成为广播在新时代发展并取得突破的重要手段,而体育专业频道的建立更为体育广播指明了方向。

网络巨大的影响力和传播能力被世人认识到之后,传统媒体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时效性和信息的广泛程度和网络媒体相形见绌。在这样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纷纷进军网络,建立属于报社、电台、电视台的新闻网站或是报纸、广播以及电视的电子版,在线阅读、在线收听、在线收看等功能以及对于重要信息的保存与再现使受众更具有自主性,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尽管如此,传统媒体尤其是其中相对处于弱势的广播,形势依然不乐观。第一,网络媒体崛起势必带来受众分流,习惯被动接收方式的受众容易离开收音机转向多向传播,主动选择网络,从而导致收听率下降,广播人在享受与网络结合的甜头同时也面临与网络争夺受众。第二,网络低廉的成本对广播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广播业需要的投资额越来越大,如果不能以优质节目吸引受众进而吸引广告商,必将面临经营危机。第三,广播传输的技术限制也成为其改善生存环境的瓶颈,尽管各台纷纷调整短波手段以克服短波广播的技术限制,但短波广播的收听质量也只是一般,对比互联网相对好得多的音质,是不具备竞争力的。第四,当广播因为技术手段整合而变得可视可读时,人们仍以广播为声音信息载体,广播急需突出自身在声音传播上的传统优势。第五,广播从业人员的素质在网络时代也必须提高,跟上时代潮流,在专业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具备更准确地把握信息时代受众需求的能力。广播尤其是体育广播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媒介环境中赢得听众,取得传播主导权,面对挑战,直面自身弱点,克服长久形成的宿疾,提高竞争力才是生存之道。

专业体育广播台发展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并没有失去在网络时代重新赢得受众的机会,广播频道专业化正在成为广播在新时代发展并取得突破的重要手段,而体育专业频道的建立更为体育广播指明了方向,如何认识当前媒介环境和体育专业广播自身的发展契机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产生了一定变化,WTO带来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使得多元化媒介市场已经形成且竞争日益加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交通事业的高度发展(为广播带来大量移动受众和广告资源)、城市移民的大量涌入(成为形成消费型社会的前提条件)、价值追求的多元化以及休闲文化信息的高度需求都应该成为专业广播安身立命的新契机,体育专业广播应该摆脱旧有的思维定势和盲目悲观或乐观的心态,有意识地提高专业化水平,压缩电台规模和成本,更有针对性地面对目标受众。因为广播新闻创新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更好地为受众服务的手段。

根据2003年下半年首次全国广播电台听众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7亿人左右听广播,收音机的普及率在69%以上,广播仍是城市居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全国有7500万居民在收取信息时首选广播,都市人在开车或坐车时收听广播的比率高达15.4%,更有专家预言,未来广播的创新将是加速网上流动、新型移动终端和交互点播的互动模式。广播已经逐渐成为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专业广播台应运而生,无论是在节目定位还是目标收听群的锁定方向上都已经针对一个特定的城市。广播的根本目的在于借助语言、音响和音乐,将原始资讯加工为文化资讯,而体育广播频道更应该充分调动受众的听觉和参与的积极性,将新闻事实中最具有价值的因素进行优质化的组合,通过专业频道这一平台传播给有需求的目标受众。

专业体育广播台如何创新

在宏观层面,专业体育广播台的建立应该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更多特定受众的收听需求,广播频道专业化势在必行,除了鼓励已有传统广播媒体开辟专业体育频道之外,还应该鼓励越来越多的独立的专业体育广播台的建立,逐渐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和发展态势。另外,广播理论和业界理念的创新也应该有所突破,从理论上探讨专业体育广播台生存并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得出相对完整的结论,对于指导专业体育广播台发展的实践是有纲领性作用的。在微观层面,专业体育广播台应该从栏目及内容的特色化、播出时段、技术、频道管理与经营、以及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创新。

首先,频道栏目及内容的专业化和特色化。第一,专业体育广播台必须做到频率专业化。特定听众群决定了专业广播频率的定位,专业化过程即寻找特定听众群体、找准特定频率定位的过程,避免广播频率同质化,使自身定位有别于其他广播频率,从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第二,必须做到广播节目类型的细分化。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生产能吸引受众耳朵的、能引起最广泛共鸣的节目,及时了解听众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作为节目调整的依据。第三,做到报道手段及视角的多元化,多采用实时的、声音元素丰富的直播和现场报道,在此基础上扩大体育报道与评论的深度与广度;争创名牌栏目,用拳头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吸引更多受众;积极参与和组织与体育有关的,能提高频道知名度与受众好感度的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注重凸现体育频道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搞好专业体育频道周边建设。

其次,播出时段的创新。我国广播电视固有的思维模式中,对“黄金时间”的界定比较固定,大多数广播电视节目为了抢占“黄金时间”的覆盖率争夺得头破血流,但如果换个角度想想,“黄金时间”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专业体育广播能独辟蹊径,根据精确的受众调查,有针对性地开辟面对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生活习惯和不同价值取向受众的时段,有意识地将受众细分,从而创造出属于自身的“黄金时间”,既避免了盲目的竞争,也能增加频道节目的数量和提高频道的节目质量。

再次,广播媒介技术的更新与频道经营策略的创新。随着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技术也有了进一步创新以适应时代的机会。借助网络技术增强信息的快捷性和海量化;借助通讯网络和听众进行互动双向交流,热线交流延时装置的应用使得安全播出更加有保障;利用手机和车载移动电话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增加现场报道的时效性,手机报道已经日益成为广播现场报道的重要手段,实时的新闻事实和新鲜而具有张力的现场同期声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体育广播的报道效果;通过互联网突破广播受发射功率限制的局限性,将节目传输到互联网上进行传播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广播节目的覆盖率和知名度。在频道经营方面,体育专业广播应该充分意识到市场推广和品牌的经营的重要性,根据市场规律积极参与竞争,争取形成品牌效应,吸引一大批固定的听众,建立良好的社会声誉。另外,广播不仅要照顾已经接触专业广播台的现实受众,更要关注具备收听能力但是尚未引起其注意的潜在受众,重视市场调查和受众调查,充分开发新的栏目和新的时段。

最后,专业体育广播应该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建立并完善一个人才资源重组机制,从基础层面抓好从业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从思想上和业务上同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新闻意识;其次应该引进考评和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公平竞争,有能力的体育广播人才能做出有竞争力的节目,从而直接影响频道的竞争力;第三应该建立完备的培训机制,做好后备人员充实队伍的准备,避免人才的青黄不接。

在我国,目前专业体育广播已经应运而生,并试图摸索出一条适应当前媒体竞争环境的道路。体育广播在城市生活中无疑是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只有面对挑战不断认识到行业自身的不足,根据时势进行有针对性且行之有效的调整,才能在信息高速膨胀,媒介竞争激烈的网络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并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作者:王延辉

频道专业化可行性发展论文 篇2:

4种商业模式:解构付费电视七年之痒

编者按 2003年以来,中国付费电视已走过7年发展历程。这期间,整个产业界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仍旧面临着商业运营模式的盈利困境,今天,外部市场环境随着“三网融合”的时代语境而变,比如音视频服务正快速从专网向公网转移(如互联网电视),使开放的产业链变得极富挑战性——既为内容版权拥有者和内容生产者带来新的发行媒介,又对内容质量、新媒体创意等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北广传媒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对全国付费电视产业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研究,基于产业现状并借鉴国外经验,就付费电视的商业运营模式提出4项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可操作性,特此刊发,以飨读者,当然,付费电视能否在目前的发展轨道,乃至在这4种商业模式中探索出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径,还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对于付费频道的前景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期待您的观点。

问题症结与解决思路

目前,我国付费频道的商业模式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完全依赖收视费,难以获得用户认可;排斥商业广告,收入来源过于单一;缺少覆盖面和影响力,多元经营刚刚起步;渠道单一,仅在有线数字电视上传输覆盖,在其他渠道如卫星电视、IPTV、移动电视、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难以看到付费频道的身影;产业链各环节存在分歧,缺乏联动。

结合我国付费频道的发展现状、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参考国外付费频道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的付费频道比较合理的商业模式应遵从以下发展思路:

第一,分类、分层运营。付费频道运营商可结合自身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的频道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大众频道以收视费为主;分众频道靠优质锁定忠实用户;小众频道开发衍生收入,多种模式并存,由市场来检测哪种模式合理,而不应事先人为设置框架。

第二,整合经营。以频道为经营平台,除收视费外,将广告、活动、衍生经营等多种资源综合利用,利用专业化特色和电视的影响力打造多元经营平台,以产生更多收入。

第三。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必须打通内容提供、集成、传输到终端的一切环节,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联合,彼此协调形成合力。

第四,开拓多种渠道。付费频道可以尝试向多种渠道拓展,包括传统开路频道、互联网、手机、IPTV、移动电视等,从而赢取最大数量的目标用户,弥补收视费不足而导致的频道难以正常运转的问题。

第五,内容产品化。实现多次销售。付费频道可以对节目进行再开发与再利用,打造内容产品进行多次销售。

四种商业模式

基于上述总体思路,我们为付费频道的发展设计了四种商业模式

模式1 频道收视费模式

核心要素 打造精品内容

频道收费模式,即用户为自己的收视行为进行付费,可选择按月或按次付费,是最基础、最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首先需要打造精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性、专业性、原创性等特点,奠定市场拓展基础。同时,还要培养用户的使用和消费习惯。频道收费模式所适合的节目类型包括:受众层面广泛的影视类、综合性体育类节目;戏曲、专业体育项目等细分化、小众化的节目类型。

频道收费模式的整体经营思路包括:第一,合理定价,完善价格促销系统,丰富收费方式,如按次、随需点播、包月等;用户既可以购买单个频道,也可购买频道组合,后者还可获得相应优惠。第二,对零散的节目内容进行主题化整合,使得同类节目之间相互带动,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服务进行拥绑销售。第三,加强与终端用户交流,提升服务品质

发展频道收费模式,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重视用户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其次,整合渠道,利川资源,加强宣传推广力度。

模式2 “内容+广告”模式

核心要素 广告关联性

内容+广告模式,即在付费频道经营中适当引入商业广告,形成付费频道的收入来源。

广告对于付费频道是必须的。首先,广告一直是媒体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次,从国外付费频道发展经验来看,广告与付费并不排斥,像美国天气频道这样的专业付费频道,其中的广告时间占节日内容的25%左右。因此,在付费频道的发展过程中,不能没有广告。

因为付费频道为有偿收看,所以,在内容+广告模式的经营中,需要注意广告与节目内容相结合,首先,广告要适度,不能够影响节目观看。其二,广告与节目内容要有较高的粘合度,保证观众在观看到广告时,不会产生过分的排斥感。第三,付费频道的广告应以软广告、标版、贴牌角标、冠名以及与节日内容相关、有信息价值的广告为主。第四,广告产品必须是与日常消费及生活贴近的、大众化的,如美容、孕育、房产、汽车、旅游等,与消费市场贴近度高,更容易被植入节目中,也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在广告经营方面,应注意对广告主进行选择,各种广告方式均可尝试。广告形式以冠名、植入、擘题节日等为主,以完全的硬广为辅,能够让受众在观看节日时,了解到产品的信息内容,并且对产品特性有直观感受,还可通过看广告减免收视费等方式,让用户自主选择收看广告。另外,还可与网络服务商分成,带动网络服务商的积极性。

在运作过程中,内容+广告模式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提高内容品质,这是频道发展的根基,也是广告经营顺利实现的根基;广告时长、类型比例需控制,并非越多越好,应注意广告编排的科学性;对那些收视费较高的频道,不适合开发商业广告,以免引发观众的不满情绪;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培育广告主市场,选择优质、与节目内容关联度高的广告主。

模式3 内容集成模式

核心要素 基于用户关系的巧妙编排

内容集成模式,即付费频道运营商打散直播频道的播放模式,通过对直播频道和其他节目内容的重新编辑和编排,将内容重新打包集成,强调用户互动、主动推送和内容关联,增强用户体验,形成全新的内容和播放模式,使得经营方式向多种渠道拓展,从而获得更多用户价值和经济效益。

内容集成模式具有现实的可行性。首先,直播频道的形式有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如用户需要某类专门的节目或知识。第二,通过集成内容,运营商可形成自己的特色,还可通过与观众互动以及内容关联,增强用户体验、忠诚度和附着力。第三,经过多年运营,频道商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内容资源,可以放置到更多平台上。第四,内容之间的关联可以形成经济效益。

集成模式不受内容本身的限制,适合任何内容的编辑,不论是影视、体育、电视剧还是游戏等。其中,内容的编排和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要通过对节目的合理编排和集成,达到易于被观众接受的目的。在内容之间要注意内容的关联推荐和主动推送。这两种方式可以基于用户数据库和用户间的相互联系,把用户可能喜欢的内容直接推送到用

户面前,这有助于提升用户粘着度。与此同时,内容资源还可向多平台拓展,IPTV、互联网、CMMB、手机电视等都是可以拓展的渠道,从而彻底结束付费频道仅在有线数字电视平台上运行的局面。

通过这种内容的集成模式,付费频道集成商和网络运营商可拓展多个营收渠道,如节目收视费、信息服务费、关联业务销售提成等。

但应该认识到,内容集成模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运营体系,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付费频道运营商必须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加强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增加对内容产品的开发和投入力度;要贴近技术厂商,使得技术、设备和内容紧密结合;大力发展营销服务。

模式4 垂直整合产业链模式

核心要素 做平台,而仅非内容

垂直整合产业链模式适用于细分市场,通过营销策划和执行,将上下游的产业链整合在一起,通过将付费频道融入整个产业。充分发挥频道的平台价值,使付费频道不仅仅是一个频道,而是用户能够参与相应活动、体验其经营理念的频道。

垂直整合产业链模式适合于分众类频道,如汽车、旅游、音乐、游戏等。这类频道与生活密切相关,所面对的产业链独立完整,适合于进行完整的商业开发。该模式的运营理念是盘活产业链,线上线下进行联动,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营销策划活动,与观众进行互动,将用户与频道真正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需要引进投资合作,壮大频道运营能力。

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需要从产品、渠道和消费者三个环节进行操作。产品环节是整个运营中的关键,付费频道应首先进行小众化细分,然后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定位,以此来确定频道的基本诉求,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在渠道方面,需要通过不同渠道对频道内容进行宣传,让观众方便快捷地接触到频道内容。在消费者方面,需要加大调研,建立消费者数据库,了解消费者需求,以方便与消费者沟通以及推送相关内容,这是该模式的核心要素。

垂直整合模式运作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注意积累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突破束缚,跨媒体、跨行业寻找合作伙伴,不应局限在广电行业;考察频道的商业开拓能力,既要考虑自身的能力与优势,也要考虑频道的商业开拓价值;需要制订一定标准,对合作伙伴进行掌控;付费频道运营商要努力掌握好频道的运营目标和运作理念,避免频道纯粹出租。

三点政策呼吁

付费频道商业模式的重新建构,对相关政策也提出了要求。

首先,政策应有所放宽。以内容管制为主,监督付费频道办好节目;而对于付费频道采用何种商业模式,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应交由市场判断取舍,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推动付费频道的自我完善。

其次,允许更多社会资源进入付费频道经营。仅凭广电机构自身难以填充如此巨大的内容量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且付费频道的开办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及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仅凭广电自身也难以维系。在这种情况下,广电应该允许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付费频道运营。

同时,允许付费频道向其他渠道拓展。例如将频道节目放置于开路频道播出,或是进入卫星电视、互联网、手机、IPTV、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平台进行播出;另外,付费频道还可以将其内容、节目素材进行再开发利用。制作成不同的内容产品在不同的渠道上销售。

作者: 何公明

频道专业化可行性发展论文 篇3: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机遇与发展策略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体育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分析经济、科技的發展和余暇时间的增加将为加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可行性,并提出抓住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策略。

[关键词] 体育产业法律法规体制产业结构体育产业市场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体育产业可分为主体产业和附属产业两部分,主体就是竞技表演,这部分经营和收入包括门票、广告、转播权、特许经营(指定赞助产品、旅游接待、纪念品等)。附属产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两部分,制造业指的是职业俱乐部、体育场馆设施、体育用品、食品医药、体育彩票、书刊音像等;服务业即代理中介、技术培训、医疗保健、体育保险和科研咨询等。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体育产业年产值达4000多亿美元,并以每年20%左右的高速度递增。体育产业以其吸引注意力和跨越国界整合资源、拉动经济的能力,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我国从1992年中山会议后,把体育确立为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使得我国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特别是体育用品业,在短短13年发生发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海关部署的统计,1997年我国体育用品出总额38.8亿美元,到1999年增加到45亿美元,2002年中国大陆向美国出口的体育用品占该国进口额52.3%,居第一位。但加入WTO、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使得在我国经济体制背景中、市场竞争态势和对外开放环境都了根本性变化,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体育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竞争力,是新世纪我国体育必须正确应对的一个重要战略性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努力分析制约体育产业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寻找发展体育产业的措施,以促进其快速发展。

一、我国体育产业的问题

1.体育产业缺乏有关法律法规

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法律制度还未建立起来。遇到法律问题,只能靠行业自律。由于企业素质的参差不齐,一些投机的企业给我国体育行业的诚信带来负面的影响,严重削弱我国体育产业在国内、国际上的竞争力。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从1995年颁布《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之后才得到关注。目前,我国已颁布的体育产业方面的法规为56件,相对于600多件体育法规而言,所占比例不足10%。在体育产业立法的效力方面,尚未出台高层次的中央级体育产业行政法规,只是在《体育法》第六章四十四条对体育经营做出了一般性和概括性的论述;以国务院令发布的有关体育产业的行政法规仅有《国务院关于加强彩票市场管理的通知》1件;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规章也仅有5件。而美国控制和管理美国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运作的主要法规就有15部。

2.体制不合理,管理不健全

我国政府职能部门既管理体育行业又办体育产业,如体育俱乐部、彩票公司等。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体制,严重扼杀我体育产业企业的积极性,削弱其发展与创造空间,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阻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政府直接插手管理,使得管理较为混乱。

3.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体育产业主要集中在体育服装、运动器材制造等体育用品,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很难有新的突破。据美国沃顿计量经济预测协会的统计,美国2003年的1031亿美元体育产业总产值中,体育用品仅占28%。而体育用品业占广东省2003年体育产业的81.58%。可见,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停留第一产业,而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体育产业已步入有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

4.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目前,综合性大学除了上海复旦大学在同中国奥委会合作培养的体育MBA外,其他综合性大学尚未开设体育市场类型人才培养专业,这对迅速的体育产业来说是很不足够的。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优秀人才数量不足问题。首先是缺少有远见卓识的体育产业战略家,其次是缺少高素质企业家、营销人才、专业化的研发人才。

5.体拓展能力和国际开发能力不足,缺乏研发能力

由于我国体育产品研发能力相对较差,对新产品的开发,基本上都是下游产品,缺乏新意的产品。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体育类大学院校还没有开设关于体育产品开发的专业,体育产品的开发只能停留在自我摸索,单打独斗志局面。

二、加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可行性

1.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裕,对体育产品需求的相应增加,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2003中国零售业基本情况(白皮书)》指出, 2002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2%。2003年我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人们开始关注健康,追求更高的体育文化生活。

2.科技的发展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

科技的发展,使电视、网络等媒体成为普及,人们沉迷于电视节目和家庭办公的兴起,使生活圈子的缩小,体育成为交往的一种最重要方式。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有300多个电视频道进行3.5万个小时的电视直播或转播,有39亿的电视观众收看奥运报道,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电视观众为36亿,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电视观众为33亿。

自动设备的发展,使人们的活动减少,身体素质下降,疾病成为人类的最大威胁,使人们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自觉参与体育活动将直接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的余暇时间增多,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能条件

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5天工作日制的实施,职工的累计年休息日由原来的59天增加到114天。社会服务系统的发展,家庭劳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结构的变化,余暇时间正逐年递增,预计下世纪初,人均占有的余暇时间可达到30小时/周左右。人们参加体育时间的增加成为可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三、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1.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契机,树立和提高体育产业意识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站在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来正确认识我国体育产业的开发问题。明确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中的重要位置,明确政府在体育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职责,加强对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宏观指导及调控力度。把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通过体育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使人们逐渐认识和接受体育产业观念,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2.进行体制改革,改变过去政府既管理体育又办体育产业的模式,形成真正意义“小政府大社会”

体育产业属于市场的范畴,就必须按照市场供求规律办事。既然国家已将体育向产业化发展,就应该放手让体育按市场规律去运行。体育管理部门应从体育产业中解放出来,进行有效的监管和宏观调控,促进市场良性运行,做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进行政府体制改革,一方面体育行政部门将属于产业范畴的事业单位彻底分离出来,加强市场化力度,使其成为具有独立主权,自主经营、自负营亏的企业实体。如体育俱乐部,体育彩票业等应从现在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化,通过市场规律来调节,促进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改变过去的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政企分离,彻底消除部门所有与地方所有的观念,当好裁判员,制定规范市场管理法规,促进市场有效竞争,引导行业发展。

3.高瞻远瞩,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体育产业未来的好与差,除了要有相应法律法规和完善的市场体制之外,必须用前瞻性眼光去制定长远规划,停留和满足行业当前形势对行业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一方面包括国内、国际体育市场的培养,体育文化培养,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对我体育产业市场的正确定位,制定面对入世后我国体育产业可能面临问题的相应对策和发展战略。

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关系到国家体育产业的未来,因而体育必须做到高瞻远瞩,走在时代的前面,并以整个国家作为一盘棋来考虑,为我国体育产业构思出未来的蓝图。

4.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体育产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要通过立法,制定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使政府和企业行为规范化,促进体育产业有序发展。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给各类投资主体以平等的投资、收益机会。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实行国家、集体、个人和外资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金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同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

5.培养体育产业市场,促进人们对体育产业的需求,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部分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已下降到35%左右,达到了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体育产生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但这些城市的体育产业发展还远不如那些国家,关键就是我国体育市场还未成长起来,体育产业市场还有待开发。

我国体育产业重点领域是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应以大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欢度余暇为目的提供服务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产品的市场供应为重点,坚持常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如足球、篮球、游泳、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与新兴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并举的开发方针。同时,随着国家公休假日的延长,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参与各种体育健身活动,这些因素刺激了人们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为我国体育健身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根据这种趋势,我们在发展体育产业时,必须把体育健身娱乐业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

作为我国体育产业另一个重点发展领域的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业,应把已经进入竞赛表演市场的职业体育俱乐部联赛作为竞赛表演产业的优先发展领域,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商业性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及社会体育竞赛市场的开发力度,并把我国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开发的区域逐步向中小城市、边远城市延伸与扩散。与此同时注重竞赛表演市场经营主体和中介机构经营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形成职业體育竞赛表演项目市场、一般竞技项目竞赛表演市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表演市场及联赛竞赛市场、商业性竞赛表演市场、社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并驾齐驱的市场格局,以不断提高我国竞赛表演产业的市场容量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重视体育人才的培养,建设高素质体育产业人才队伍

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快建立起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研发队伍、管理人才队伍和企业家队伍通过专业培养、岗位培训、引进等多条渠道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我国体育产业人才。人才的培养是进一步培养和拓展我国体育市场、不断满足体育消费者的体育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体育市场急需一大批既懂体育又熟悉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体育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来从事体育市场的拓展和体育经营项目的开发工作。从我国体育市场的实际出发,体育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组织并鼓励体育经营单位的有关人员岗位培训、在职进修,通过招聘引进一些非体育部门的经营管理人才到体育经营单位从事体育的经营管理工作,以及通过在有关的体育院校设立体育经营管理专业,或与财经类大学合作,开设体育MBA系列课程等途径,集中培养适应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主要从事体育市场经营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为了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进入体育产业和稳住优秀人才,国外体育产业界通常采取的期权制和技术开发奖励制度。我国在这方面应借鉴国外的模式同时也应积极探索,建立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符合行业发展特点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分配制度和经营制度,保护高素质人才的权益,将优秀人才引入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迅速发展。

7.因地制宜,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

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体育资源,培育体育市场的消费主体。近几年,有些地方不考虑城乡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一哄而起,盲目建设了很多高档的体育娱乐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市场需求,脱离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要看到,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能享受高消费者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尚不具备大量消费高档体育产品的条件。另外,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消费者对体育产品的需求必然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体育用品的消费档次也会进一步拉开。为此,体育产品的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在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把建设高水平的体育场馆、高档次的娱乐设施和举行观赏性的体育比赛作为重点,来满足高水平的消费需求,而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则应以开发中、低档体育产品和大众化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为主来满足中、低档水平的体育消费需求。

8.国家要给体育产业以政策扶持,促进体育产业平衡发展

各级政府要把体育产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一方面,不断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各级学校体育事业的投入,促进和扶持基础性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保证;另一方面在不同地区,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消费水平, 选择适合本地区体育消费市场要求的体育产业和不同种类、不同档次的体育产品作为扶持对象,因地制宜地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为改变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对不同地区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经济落后、体育产业发展滞后的地区,实行“体育扶贫”政策,尤其应提倡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进行体育投资,加大对贫困地区体育产业的投入,缩小这些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差距,使我国体育产业走向平衡发展的轨道。

由于我国体育产业集中于下游产品,各级政府必须引导企业向生产高附加值、高科技、服务业的体育产品,因而政府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及引导,促使这些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如作为体育服务业的体育中介在国际上已经非常发达,体育竞赛、表演都由中介企业来经营,但是,由于我国中介企业欠发达,许多赛事都由政府来操办,使国外的运动员很难进入中国的表演市场,我国的运动员也很难进入国际市场,体育中介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因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发展体育中介为工作重心,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肖建忠

上一篇:职业能力高职钢琴教学论文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