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近年来,我国音乐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数目日渐飙升,社会音乐市场需求逐渐出现过于饱和的现状,大部分音乐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不佳,音乐市场就业矛盾凸显。音乐专业大学生是我国经济事业建设的最具活力的人群,其就业问题更是让国家重点关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论文 篇1:

音乐学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发展,音乐学专业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并进行全面系统的创业指导,各高校要积极筹建一支专业的创业教育队伍,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资金,使得学校的创业教育能够获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创业教育越来越成为各高校教学进程的重点内容,而音乐学专业由于自身明显的专业性,使得就业方向的选择范围十分窄,就业压力也日趋增大。因此,所有音乐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都要加大对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力度,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隋况和趋势,立足改革,不断实践,促进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一、音乐学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各高校的招生人生都有所增加,音乐学专业也不例外,毕业生越来越多,而用人单位的招收名额却十分有限,导致就业压力瞬间增大。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而大部分家长都更倾向于知识类的学习,我国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但是教音乐的老师却一直有增无减,音乐院校的师资已经接近饱和。音乐学专业十分明显的专业性使得其就业方向选择十分有限,就业压力也就更大。但是如果学校开展创业教育,使得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都能有所提高,使就业压力得到缓解。

二、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观念滞后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学生对于课本上知识的熟练掌握,以及学生步人社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从而严重忽视了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对于今后的就业方向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更不用提敢于创业的精神。

音乐专业大学生也是其中一部分,据调查,大部分的音乐专业学生对自主创业这个概念不知所云,对自己未来的目标规划也是模糊不清,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都快要毕业了还没有做好步入社会的心理准备,多年的学习生活导致他们对于学校、家长过分依赖,自主创业意识十分淡薄,这为自主创业教育的开展带来巨大的困难。

(二)大学创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对于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不够重视

音乐专业与其他理论性知识专业不同,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设备和资金的支持,比如琴房、舞蹈房等等,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学校里的教学设备和信息资料都不能得到充分的供应,硬件已经很难保障了,更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创业教育中去,办学条件十分紧张,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大学创业教育的开展,也使得很多音乐专业学生完全忽视了创业教育。

(三)没有良好的大学生就业大环境。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相对困难

目前,我国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进行自主创业。有调查称,虽然很多学校都在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还为此举行了各种创业规划比赛,但是由于资金问题,比赛中有许多好的有想法的规划都不能得以实现。曾经有记者采访过一部分想要自主创业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都会茫然无措,完全找不到方向,只有自认为极有前景的创业企划,和想要创业的满腔热血,但是一旦开始创业都手足无措起来,不知道要从哪下手,从哪开始,从而大部分学生渐渐放弃了创业计划,开始了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生活,即使有个别意志坚定的同学,刚开始会积极去创业咨询中心请教,但是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收获,虽然时间和资金投入的不少,但创业计划最终还是付诸东流。

三、音乐学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品格,形成一个高尚的品质,学校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步人社会后是否能够顺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学习环境和氛围的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创业环境,使学生在学校就接受创业气氛的熏陶和感染,创业意识随时随地都能够得到培养。比如可以利用校园的广播站为学生播放创业成功人士的实际经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创业过程的艰辛,以及所有的酸甜苦辣,利用宣传栏张贴一些比较重要的创业细节,使创业教育深入人心。还可以邀请一些同行内比较著名的创业成功人士来学校进行演讲,用自己的实际经历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信心,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

创业教育是音乐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者应该同时进行。对于人才培养的方案要及时更新改进,学业课程也要合理设计安排,在校期间为学生普及最基本的创业流程和理论知识结构,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为今后的自主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对音乐人才进行培养时,同时也要重视给其灌输创业意识,培养其敢于创业的精神,传授其科学实用的创业技能,使得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齐头并进。为学生多讲解一些实际创业的真实案例,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使得学生能够以坚定的信念和充分的准备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创业活动。

(三)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只有具有专业的创业素质,丰富的创业经验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人才。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定期为教师开展创业知识培训,从众多教师中选择一部分表现突出,教学成绩优异的老师去国内外比较有名的院校去学习先进知识经验,还可以为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为教师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从而在上课过程中能够举更多的例子对创业过程加以说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创业教育师资紧缺的状况。同时,也可以聘请一些行业内比较有名的成功人士来校演讲,当面解决学生的各种疑惑和问题,用自己的实际经历为学生树立榜样,提升学生创业成功的自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创业成功率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当前音乐专业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音乐专业的院校教师必须在学校期间抓紧帮助学生培养就业创业观念,制定详尽的规划目标,使学生对于自身能力和素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即将到来的社会生活。同时,音乐专业的学生也要对未来局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依据音乐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利用课余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坚持不懈,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事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刘锦

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论文 篇2:

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途径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音乐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数目日渐飙升,社会音乐市场需求逐渐出现过于饱和的现状,大部分音乐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不佳,音乐市场就业矛盾凸显。音乐专业大学生是我国经济事业建设的最具活力的人群,其就业问题更是让国家重点关注。在当前就业市场全面饱和的新形势下,就必须要积极面对和克服学生就业教育问题,要充分培养音乐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意识,鼓励自我创业或者做好自我就业规划,明确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树立奋斗目标,为自己开创美好未来。

关键词:大学 学生 职业规划 教育途径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稳步上升,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不断提升,音乐作为人们表现自我内心,传达自我情感的重要媒介更加受到市场的广泛推崇。从我国政府加大对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力度,不少社会民众都加入学习音乐的大军,从现代小孩子、小学生课余上的各种乐器学习班,到现代青年同胞们各种创作歌曲,课余听歌、学歌现象的屡见不鲜,甚至现在的中老年等长辈朋友们业余活动也与音乐大大相关,如广场舞、二胡等等。与此同时,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社会媒体各种音乐选秀节目的广泛宣传也都促使现代音乐教育市场的繁盛。热爱音乐学生的增多也使得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招生市场门庭若市,音乐专业教育院校数目和课程也与日俱增。随着学习音乐人士的增多,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也愈见明显,虽然音乐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能够从事教师工作,或者其他职业,其社会地位和薪资水平都较高,但是大部分学生都逐渐在其缺乏音乐元素空间的繁琐职业生涯中丧失了其所学音乐天赋和才能,这对音乐教育事业和资源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这也促使了业内教育专家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的热切关注、重视与研究。下面笔者就大学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出发,重点分析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现状,并就其教育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完善措施。

一、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现状

早在1990年代,我国政府就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就业,宏观调控市场促使大学生就业,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教育政策和方针。而在1998年,联合国相关教育组织部门更是发表了关于21世纪创业教育的新理念,明确提出培养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才能,提倡大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创业,这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也是根据当前就业饱和市场提出的有效改善措施,能够帮助解决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目前大学各个专业来说,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尤为明显。

根据对音乐专业学生就业市场调查分析,音乐专业大学生每次就业率只有十分之一,然后通过半年多甚至更长时间的职业求索和等待才能够慢慢就业。而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创业几率几近于无,只有少数音乐专业学生能够依靠自己家族资源、资金和人脉来进行创业,或者也有少数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之后再进行创业,建立各种音乐工作室、音乐培训机构、音乐媒体公司等等。综合考察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调查,发现至少有90%以上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目前职业,而且短时间也无法改变其目前现状。这些情况都充分说明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音乐学生对自己未来可从事的职业缺乏一定的概念或者是深刻的认识,也缺乏创业勇气和认知,这与我国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发展起步晚也有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目前我国音乐专业大学的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体系还有待完善和成熟,大部分院校都趋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理论知识,没有形成院校自身独立的特色课程,当然也缺乏实践性,使得很多学生空有理论,缺乏实践,而学生也会无法快速适应职场,这与我国大学生毕业后才边工作边学习的就业现象如出一辙。另外,大部分大学所开设的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课程专业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创业才能需求,其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投入的资金财力也不足,缺乏对大学音乐学生就业创业的深刻认识,因此给学生就业创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最后,由于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比较恶劣,大学毕业生创业教育刻不容缓,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都纷纷为大学毕业创业一路开绿灯,希望能够缓解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对于音乐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其所学专业与商场基本无关,很多音乐学生有意创业,但是却不知从何做起,因此造成其创业失败和困难等现象。

二、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问题的原因

针对我国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问题,笔者通过深入分析和挖掘,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最早从90年代开始,起步较晚,各大高校已经形成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直接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而且由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止步不前,再加上毕业求职服从分配的无压力政策,都遏制了学生就业动力和创业兴趣。尽管到20世纪之后,我国就业制度开始改革,就业市场也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内容和模式已经过于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综合素质能力与市场需求相差过大,这就使得大部分音乐毕业生从事职业容易改弦易辙,其内心不定,工作效率低下,造成其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完全无法发挥效用。

第二,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更新,当前社会更加注重人文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价值的体现,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和发展。然而因材施教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受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影响,这与我国历来重理论、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从小就只知道好好学习,考个好学校,毕业后找个好工作,这样的学习目标是学生从小就被树立起来的,也使得我国大部分高校音乐专业学生高分低能现象严重。尤其是当前大学生毕业就业片面追求安逸舒适,过于务实主义,更加追求工薪、住房等经济价值,拼关系、走后门等现象严重,公务员等铁饭碗被热烈追崇,这种无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求安稳和经济等急功近利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

第三,高校教育不良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音乐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普遍重视不足,直接认为就业指导就是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平时根本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或者开设课程不足,临近毕业才会进行相关讲座,提供就业形势和求职信息等等,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专业水平严重不足。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没有进行合理的人才测评和咨询,对学生了解力度不够,也间接影响其教育水平和效果。当然部分音乐专业学生都过于追求专业知识,对于其他相关内容太过忽视,这也造成其毕业后就业综合素质不够,往往无法立足。

三、大学音乐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实施途径

面对当前就业压力和形势,我国各大音乐高校必须要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制定相关大学毕业创业的管理规定和政策,从社会舆论、高校内部环境、资金、社会关系等等方面鼓励,支持学生创业,充分促进音乐专业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也能够缓解当前就业现象。

首先,改进开发基于市场需求的就业创业的教育机制。现代就业压力日益增长,各大高校必须要积极开发基于市场需求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和服务项目。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难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工作经验、创业能力不足。对此,高校就必须要针对这些不足,积极在日常课程中开设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和项目,通过实习、社会实践、自我创业等等机制,帮助学生近距离认识企业和职场,充分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才能和综合素质,并在这些活动过程中积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工作经验,从而帮助自己明确其心中理想职业,并树立工作目标,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高校必须要找准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的切入点,提高相关教师的教育水平。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遵循以生产为主的招生教学观念,而其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就是学校与社会相交的重要环节。对此,音乐专业教师不仅在日常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品行才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其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的工作。高校在进行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时,不仅要按照音乐市场需求,也要结合学校内部非市场机制的教育环境,因此必须要加强音乐专业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教师可以为学生联系各种演出、录音等表演实践平台,也可以帮助学生接触成功的音乐工作室、演艺公司,当然这些都需要结合学生的意愿,积极鼓励学生多方面去尝试和实践,对于有强烈创业意向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在平时针对性培养学生创业理论知识、音乐市场业务才能和市场调研才能等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校内部开始小型音乐创业工作室,与学校其他专业创业学生共同探讨,实战演练,针对性的完善学校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运行内容。

最后,完善高校内部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确保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能够正常实施和开展。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离不开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制度和管理机制。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观,刺激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就必须要配备相关能力和经验的教师队伍。高校要聘请一些具备创业实践经验的音乐专业教师来指导学生,改进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并构建一定的激励机制,协调学校各方面资源,促进相关部门机构都集中到学生职业规划和创业教育等工作上。这种全面开拓学生眼界,能够充分让学生认识音乐就业市场,了解音乐职场,并对创业抱有强烈的自信心和雄心,对他们自身职业生涯的成功有着积极的促进和激励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不容乐观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就业市场和职业生涯,音乐专业院校教师必须要帮助音乐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培养其职业奋斗规划和目标,使得学生积极全面客观认识自我,对自我才能和品格进行定位,结合音乐就业市场,确定好自己未来发展职业,确保自己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有与之具备的才能和资源。除此之外,做好音乐大学生就业教育事业,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学生更快速将其所学反馈给社会。为此,各大高校音乐教育人士和相关专业也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为我国社会主义文明事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鹏,赵晓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

[2]李海晶,吴昌林.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9(6).

[3]刘利鑫.大学生创业教育途径探索[J].丝绸之路·理论与实践,2013(16).

[4]潘莎莎.音乐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J].文教资料,2010(5).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作者:林楠

音乐学专业创业教育论文 篇3:

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构想

摘 要: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基本教学能力。已实施的学分制对音乐学专业凸显教学成效推动力不足,需要引入导师制来加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引作用,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可选用的程式和可借鉴的案例缺少,所以,构想该制度科学的实施更具有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音乐学;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意义;实践价值

收稿日期:2019-11-06

基金项目:2017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审核评估视阈下高校本土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以黄山学院音乐学专业为例”(2017jyxm1360);2018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徽州民间乐舞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2018jyxm1214)

作者简介:史一丰(1980- ),男,浙江湖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

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Musicology;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Research significance; Practical value

應用型高校与研究型、教学型高校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型高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这不否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与专科高职教育相比,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学历层次为本科,培养过程强调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科研能力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协调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的职责不是纯粹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也不仅仅是吸收书本知识,两者都需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能撑起这个高度的垫脚石就是改革学分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度。

当前,应用型高校实施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对于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锻炼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学校在教学投入上的不均衡性、教学激励机制的滞后性以及课程设置的程式化、教学衡量体系的单一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如音乐学这一类兼具理论和技能学习的专业,学生更加倚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教师也希望能多培养一些“标兵”学生。所以,在完善学分制实施的前提下,导入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很有必要。因为,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会更加明白要学什么、怎么学。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深入体会到导师制的核心要义,懂得指导什么、怎么去指导。这也就是把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提到了“研究性”的层面,形成重理论、厚基础、能表演、会教学的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 “本科生导师制”溯源与现状

传统观念中,“导师制”均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实施。而在职业教育实施的“师傅带徒弟”的制度也有这方面的含义,但是与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导师制”相比,两者是不同的教学模式。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1]。作为全球顶尖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人才辈出的秘诀在于都很好地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这两所学校的导师制给予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平台,学生的知识并不是完全来自于课堂而主要源于自己的导师,教师在课堂之外定期通过学生口头或者书面的学习报告进行专题辅导,或者带领学生做实验来传授知识。加拿大大学教授兼幽默散文家斯蒂芬·利考克两次访问牛津后在其《我见之牛津》这篇有名的散文中表达了对该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制度的肯定。他言道:我了解到,这个秘诀的关键就在于导师的作用。学生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从导师那里,或者不如说是和导师一起学到的[2]。

我国古代实行的书院制模式与现行的本科生导师制有所相同。书院制是游离于官学和私学的第三类教学体系,由教师组织招生和教学,书院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及其它相关活动。师生共处、学生互助[3]。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教师的思想,接受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就某一学术观点可以互相辩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因而,书院的学生基本承续教师的学术观点,一个书院就是一个思想流派。书院制与本科生导师制相同之处在于教学的程式,即学生有自己的导师,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互长。不同的是本科生导师制不涉及教师和学生除教学相关活动之外的其他事务,如生活作息、文体活动等。

我国近代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是始于上世纪30年代、以竺可桢为校长的浙江大学,然而最终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我国现代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实行,到本世纪初,国内诸多名牌大学相继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目的在于改革已有的学分制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虽然学校间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细节有所不同,但都能体现各自学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目标。音乐学专业类院校、综合性大学的音乐院系等除了研究生教育外,本科教育仍然延续传统意义上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部分综合性大学、地方性大学的音乐学专业受到扩招带来的师生比不协调的影响,被迫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模式,以集体课、小组课取而代之,针对性教学的开展受到较大程度的制约。

二、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瓶颈与突破

应用型高校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不同于国际上的名牌大学和国内诸多“双一流”高校,这些高校的办学旨在打造高精尖人才,而应用型高校侧重于对学生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学生或某一批学生,而是普遍性的实施。但为了体现特色,允许个别专业有所区别。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就是在这一模式下,基于音乐学专业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探索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在实施之前和实施的过程中,针对教师思想观念、学生学习习惯、传统教学模式、专业社会需求等四个方面产生的问题,需要提前谋划解决方法,合理突破,使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获得顺利的、有效的实施。

目前,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师资都具备硕士以上学位、研究生以上学历,都具有多年专业音乐学习的经历。从教师自身的学习经验来看,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解一般都会等同于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导师制。所以,在本科生导师制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会凭借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学生依照研究生教育导师制的方式进行指导。这样做法的结果是教师力不从心,学生一片茫然。最后,导师制就成为一种空谈。教师和学生会感到该制度不切合实际,会有敷衍了事的想法。这是在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也是需要提醒教师及时矫正对本科生导师制理解肤浅的现象。所以,要实施好本科生导师制,首先需要教师从思想上对该制度有深入的理解,且在意识上对该制度有认同感。不论哪个专业方向的教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必须区分于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导师制。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导师制只在学术研究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本科生导师制的涉及面较广,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学习辅导、学科竞赛参赛辅导、考研备战辅导、就业选择引导等,学术性弱于研究生教育。质言之,只有让教师全面、深入的理解本科生导师制,才会懂得如何去实施,才会使学生领悟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用意。

事实上,本科生导师制是课堂之外教师与学生共处、共同学习的方式,是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一种补充指导和提升性学习。作为学生,要深刻认识到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质。在参与过程中不能放弃课堂学习,更不能完全依赖于导师的指导。两方面有度的要求。尤其像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又不甘于课堂学习的束缚,所以也会出现在导师制实施后频繁逃课现象,原因在于导师制实施下的教学活动相比传统课堂气氛较为宽松,对人的约束性较小,学生在课堂有一定的自由度。事实上,这是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一种歪曲理解。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课堂内教学和课外导师指导相结合,学分制和导师制相结合,形成合力,增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考验。

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没有固定模式,由导师自行依据指导需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不需要拘泥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音乐学专业导师制指导可以在剧场、排练厅等场地进行,不局限于琴房、教室;理论课可以在教师工作室,甚至也可以约学生在茶余饭后的食堂、茶餐厅进行指导和交流。由于音乐学专业受“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而这一传统模式与导师制模式有所接近,如果不能区分两者的界限,不能合理的遵循导师制的实施原则,滑入传统模式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所以,音乐学专业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维的束缚,加深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解;学生要积极适应本科生导师制所带来的立体化知识体系和学以致用的学习导向。

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的社会服务面向是为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服务。这一就业指导方向需要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在学分制体系内学好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导师制体系内了解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动向、特点以及人才需求的方向,在导师指导下抓牢学习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本土文化知识的机会,努力锻炼自己,使自己在将来的就业、应聘、考编等竞争性上岗中获得优势。因而,这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导师)自身对本土文化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实时掌握地方文化教育发展的动向,这样能及时、准确的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

三、 本科生导师制全面实施的构想

在应用型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不仅是对教师自我完善的一种激励,也体现着学校对学生全面素养培育的能力。教师自身的自我完善是导师制实施的前提,也是体现大学办学层次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大学在教师方面不应当太注意数量上的效率,以多教几个学生就认为是增加了效率,而应当同时照顾到他自身学习和研究的成绩[4]。只有教师自身业务能力获得了提升,导师制的“导”才能实现。也只有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整体在对学生全面素养培育能力上有质的提高,导师制的“制”才能良好的实施。所以,在应用型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尤其是在音乐学这一类重实践能力的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搭建教学互长的实践平台、形成教师再成长的合理机制。把教师培养好,是本科生导师制顺利实施的第一步。

其次,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在课堂教学之余开展的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肯定的是,本科生导师制是学分制的有效补充。学生要理解学分制和导师制之间的关系,懂得课堂学习与课后参与导师制学习的主次性。总的来说,本科生导师制是课外辅导模式,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种拓展。学生在整个本科阶段学习中仍然需要以课堂学习即学分制学习体系为主,导师制是课余由导师带领一起探讨和实践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或者延伸课堂知识作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学校在制定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出学分制和导师制的轻重区别。在规定每学期导师指导次数时要全面考虑,不宜过多,每学期4-5次为最佳,不能凌驾于学分制之上,也不能多占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期末考评过程中,学生的总评成绩构成要有参与导师制活动的成绩,但是比例不宜超过学业考试成绩。期末对导师进行考评时,学生要参与打分,还要有具体业绩来进行支撑。也就是说,导师在一个教学时间段内要有一定量的教学成果,比如指导音乐学专业学生参赛获奖、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文章、指导学生举办专业汇报音乐会或专题讲座等。对应业绩的分值是考評导师的量化点,学生打分与学院领导依据导师工作表现打分占的分值不宜过大,两者之和控制在40%以内。整体考评的结果存入教师年度教学档案,作为教师评选评优、职称晋升、岗位晋级时业绩考核范围的内容之一。

从已有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现实情况来看,导师们往往会与当下大学实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联系在一起。原因在于中国高校当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回应经济社会转型的一种改革措施,也是改变高校传统知识生产的一种基本方式,进而实施大学教育的跨越发展[5]。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导者,教师是配角,但对实施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这与本科生导师制制度的实施也很接近。两者可以交替实施,关键在于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例如,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以原有的工作室制度为依托来实施。从已有成果看,创新方面体现在利用“计算机+音乐”的模式创作出各类电脑音乐作品,再利用“互联网+音乐”的手段实现原创音乐作品的推广;在创业方面主要有创办乐器销售实业、开办社会音乐水平培训实体、成立音乐文化传播公司等。实践证明,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下的创新创业实践过程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挖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潜力,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制度与传统学分制模式共同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学分制为主、导师制为辅的实施策略组成了应用型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识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正确学习理念的塑造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在音乐学专业尤其是应用型高校音乐学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学校为数不多,没有经验可以参照、学习。但是,为了推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需要以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办学特色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基础,在遵循音乐学专业自身教学及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导师制制度的科学制订和实施,使得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专业和学校共同发展。同时,在导师制实施的要求下,教师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每一次指导课程学生都会有新颖的问题提出,这些问题的背后都蕴含着许多前沿性的知识有待教师去学习、探究。另外,导师制模式下对教师的教学手段的适用性也提出了要求。丰子恺曾云:教育的艺术,不求曲高和寡,而求深入浅出[6]。区别于课堂教学的导师制制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掌握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研讨来完成,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和“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各自独立完成。

参考文献:

[1] 严燕,耿华萍.论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制度的建立[J].河南师范大学學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44.

[2] 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8):46.

[3] 郭俊.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兴起及其发展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3(8):77.

[4] 费孝通.大学的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48.

[5] 王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四大哲学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8(1):25.

[6] 丰子恺,刘晨.艺术教育[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5:24.

作者:史一丰

上一篇:优化手术室医学护理论文下一篇:211工程高校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