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类专业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教育模式,对于推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光电类专业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光电类专业创业教育论文 篇1:

“双创”背景下光电类课程微项目驱动教学研究

[摘 要] 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提出一种应用于光电类课程的微项目驱动教学法。针对光电类课程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研究了微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微项目选题、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的执行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 微项目驱动教学;创新创业;光电类课程;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南昌航空大学“‘双创’背景下光电类课程微项目驱动教学研究”(JY1947);2019年度南昌航空大学“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通信系统原理’课程为例”(JY1944);2019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通信系统原理’课程为例”(gdyljs30);2019年度江西省教育厅“‘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团队式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光学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例”(JXYJG-2019-161)

[作者简介] 郝中骐(1978—),男,山西榆社人,博士,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激光光谱检测技术研究;刘 莉(1981—),女,江西宜春人,硕士,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史久林(1983—),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激光光谱技术研究。

创新创业是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十三五”规划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等。在新时期,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和就业面临巨大变化,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需要[1]。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双创”教育力度,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以下简称“光电”)专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具有新工科专业的典型特征。近年来,随着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特别是对光电信息技术“双创”人才需求量迅速增加。在“双创”背景下,常规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目标的良好实现,存在突出的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创业能力,难以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2,3]。

一、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

(一)学科交叉性

光电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将原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電子技术科学以及原属于电气信息类的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五个专业统一修订后的专业名称。该专业主要学习光学、机械学、电子学及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培养以光电信息工程为主干的光电信号获取、光通信、光电信息处理、光存储、光显示及光电信息应用等信息光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激光科学与工程、光纤通信系统技术、光电系统与信息处理技术、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等方向的专业人才[4]。

光电专业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应用,又具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这决定了它的专业课程包括物理、材料、光学、通信、电子等方面,课程涉及面广,学习任务繁重。

(二)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层次为理论课程—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这种流水线型的教学虽然有利于教学秩序的维持,但在“双创”背景下,这种教学层次的弊端逐渐凸显。

第一,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不足,缺乏相关工程实践锻炼,基本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第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综合应用能力不足。在“双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而在专业教学中缺乏多学科交叉应用能力训练。第三,专业实验和实践课程以验证和重复性实验为主,缺乏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难以培养学生设计和制作创新性产品的能力,因此在创业意识和能力上亦缺乏培养。第四,缺乏项目参与经历,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弱,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与研究内容一般是由指导老师指定,部分学生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历,但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锻炼单一。

针对上述问题,“双创”背景下光电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法已被证实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项目驱动法通常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经费,不利于开展和普及;因此,本文提出一种以“双创”为背景的微项目驱动教学法,这种方法周期短、投入低、操作灵活,特别适合与传统教学相融合,通过科学选题与实施过程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双创”背景下光电类课程微项目驱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微项目驱动教学法

微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对项目驱动教学的发展[5],其秉承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建设为目标”的基本原则,以应用目的明确、灵活性强、普适性好的微小项目替代专业性科研项目,提高了项目实施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项目来源可以是企业、教师或学生,培养“双创”意识和能力,微项目的设计更具实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成就感。

(二)“双创”背景下光电类课程微项目选题

在“双创”背景下,科学合理地选择微项目主题是光电类课程教学改革实现预期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决定教学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因素。微项目的“微”要把握好度,太小,失去锻炼意义;太大,则难以实现,可能导致项目中断。项目选题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效,选题应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兼顾光电专业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基于“双创”的微项目选题应充分考虑项目的创新性、专业性、可行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等,同时应注重与传统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并积极与创新创业竞赛及毕业设计等实践和教学环节相衔接。

表1列举了部分微项目选题,这些微项目都是基于光电基础知识与器件,而且所涉及知识具有学科交叉性,适宜在校大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和技能完成。项目选题重点涉及模拟/数字电路、单片机技术、激光光谱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电路设计等光电类专业重点课程。

(三)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双创”背景下光电类课程的微项目驅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是实现创新创业培养目标的主要环节。微项目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职能由教学转向导学,负责完成微项目的设计,指导和帮助学生执行任务内容,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施主要包括:第一,分组选题,完成微项目小组选题工作,并引导学生收集文献资料、补充专业知识、分析项目目标,完成任务分配;第二,方案论证,实行微项目小组长管理负责制,协调项目任务划分,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方案进行研究论证,优化实施方案;第三,项目执行,小组成员既有独立分工,又要保持团队协作,共同推进项目完成;第四,项目总结,项目结束时,每小组必须向教师提交小组微项目研究报告和项目作品。

从项目平台搭建、硬件电路设计、模拟仿真、图纸绘制、元器件选择及购买、电路安装及调试、软件程序编写,到产品封装及测试等各个环节均由学生自主完成。由小组长对项目实施过程作简要记录,教师跟踪每小组的项目进展,参与讨论,并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力求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产品研发过程,一方面可系统地梳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充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知识到技能的全面转化。

由于每个项目的进展都与项目难度、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导致微项目具体完成时间总体不可预测,这与现行高校严格的教学秩序相冲突,因此有必要研究项目实施与正常教学时间的融合问题。

(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双创”背景下光电类课程的微项目驱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6]。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新技术和新创造为特征的一种实践化过程,高校的创新培养包括对学生创新意识、精神、能力和技能等方面的有效锻炼。基于“双创”背景的微项目驱动教学法融入模拟/数字电路、单片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纤传感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光电类专业课程教学,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项目创新性研发相结合,通过实现项目目标制定的技术和产品发明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高校的创业教育是指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理念,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意识、思维和技能,使其开创性精神和创业能力得到提升,为毕业后的创业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效果与评价

(一)教学效果

在使用“双创”背景下光电类课程的微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为解决微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例如,在进行“橄榄油掺假光谱智能检测仪”项目的研究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了可行的监测方案,将布里渊散射、拉曼光谱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联用提出实现对橄榄油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快速检测的方法,综合应用激光光谱检测技术、光学设计、应用光学等课程知识,实现了对掺假橄榄油的快速监测。

“双创”背景下光电类课程的微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且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有效弥补了现有实验教学中侧重验证和演示,缺乏自主设计制作锻炼的不足。图1为学生在数字电路课程教学过程中微项目电子设计作品,在完成微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课程知识点实现了即学即用。例如,在数字电路课程微项目“四路数字抢答器”的设计过程中应用了七段锁存译码器、驱动器CD4511、8输入与非/与门CD4068等元件,使学生掌握了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过程,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评价

对微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包括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一方面将学生完成微项目情况计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或作业考核;另一方面将微项目驱动教学效果作为学生评教的重要依据,通过师生双向评价总体掌握微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并不断加以改进。

四、小结

在“双创”背景下,提出一种光电类课程的微项目驱动教学法,以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直接融入光电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并采用易于操作执行的微项目,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面向应用、面向产品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微项目驱动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昌海.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须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4):16-18.

[2]郭杰,饶丰,褚静,等.基于创新训练项目的光电信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6):

150-152.

[3]刘志敏,于运飞,徐雪萌,等.“大交通”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

108-109.

[4]张思佳.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景和规划探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31):27-28.

[5]刘莉,郝中骐.微项目驱动嵌入式系統实践教学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6,38(12):115-117.

[6]李清富,张海伟,刘晨辉.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5(16):105-106.

Research on the Micro-project-driven Teaching of Optoelectronic Courses in the Context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HAO Zhong-qi, LIU Li, SHI Jiu-lin, WAN Sheng-peng

(School of Testing and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3, China)

Key words: micro-project-driven teach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ptoelectronic courses; teaching methods

作者:郝中骐 刘莉 史久林 万生鹏

光电类专业创业教育论文 篇2:

光电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探索

摘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教育模式,对于推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沙理工大学与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光电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为例,研究和探索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介绍了基地建设内容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改革研究成果对于其他专业或其他高校同类专业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能力;示范基地

光电信息类本科专业培养具有光电信息领域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从事光电技术与系统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光电信息类专业知识应用性强、实践性强,因此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应注重校企合作。长沙理工大学与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开展了光电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研究,学校与企业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与训练,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将学校与企业资源和信息共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构建,使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过程更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把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素质的实际要求结合起来的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能有效推动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的举措。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与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于2010年开始校企合作,2012年签订光电信息类专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2015年获得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资助。基地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建设。

(一)管理和运行制度

基地的管理和运行制度是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地管理和运行制度对校企合作进行规范,是校企双方在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确保基地的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正常运行。

基地以我校专业所在学院具有教授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合作企业相关专家和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为主要成员,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组织机构。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特点,基地组织机构组织建立了健全的运行制度和机制体系、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以及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用规范的制度确保基地正常运行。具体制度内容包括:

1.运行制度和机制体系。依据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目标,按照以高校为主、企业参与的原则,制定了培养过程管理、学员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研究和实践适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培养制度和机制体系。

2.健全的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保障制度。针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企业目前实际存在问题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校企双方综合师资力量以及硬件条件,客观制定了教学质量目标,规范实训实习各个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策略。

3.基地指导教师建设和管理制度。根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和素质上的要求,制定了基地指导教师的选聘办法、培训制度、管理条例和成果成绩奖励措施等。

4.其他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根据企业管理制度、安全保障要求制定了学生学习、生活管理及权益保护办法。办法充分考虑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生活需求,切实可行。根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和接纳能力,制定了接收其他高校的学生进入示范基地学习的实施办法。办法体现优质资源共享的精神,具有长效性、可操作性。

(二)基地教师队伍建设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的实施者,是课程教材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学组织管理者。教师对于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认知能力和培养实践及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教师的素质能力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直接的重要影响。具备良好素质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找准课程教学与创新教学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设计、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有效培养學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地注重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对于学校光电信息类专业教师,学校组织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加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和企业管理,提高实践能力。企业注重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与科研水平,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地还通过积极谋划学校与企业之间产学研结合,共同培养双师型实习指导老师。

在已制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指导教师选聘办法、培训制度、管理条例等制度基础上,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目前基地建设的教师队伍共有32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15人、高级工程师9人。

(三)基地教材和实践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决定了培养人才层次。基地教材建设重视将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和直接从企业生产一线提炼出的案例纳入教学内容,紧贴企业实际进行培训项目开发,编写实践教学用教材及课件,明确需要开展的实践内容。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校教学计划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依据编写的实践教学教材进行。我们已经编写的光电信息类教材、课件及实训项目有《LED驱动原理及设计》、《LED封装技术》、《LED舞台灯具产品知识》、《基本电子元器件教学视频》、《设备生产线操作》、《光源变压器检修》、《常用仪表实训》、《设备电气试验实训》等共计30多本(件、个)。

(四)硬件条件建设和保障措施

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加强了新园区基地建设,新园区实习点基础设施好、设备先进,食堂、宿舍、办公楼、会议室、体育场地等一应俱全,为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践训练提供必要的条件。我校组织实施,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和企业共同成立专项资金,通过学校预算保障经费,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企业提供场所及设备设施,并确保能满足基地正常运行,这些系列措施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施从组织和经费上得到充分保障。

三、校企合作提高学生能力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内容包括企业参与培养计划制订和教学内容制订、基地教师培训、科研合作、文化层面的合作等,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有:

(一)强化学生在基地的实习环节

我校光电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制订了在企业开展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习环节。为做好实践环节的这个重要部分,我们要求学校带队老师和基地指导老师一起共同指导完成,通过集中讲解、分组参观、个别交流、相互讨论、专题交流、自我展示(分组答辩)的形式实施。严格实习过程,具体包括实习准备、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工程组织管理专题讲座、现场参观、参与生产或施工、指导撰写实习报告、批阅报告及总结。实习参观地点为生产车间、在建工程或已建好的工程项目,部分是模型参观、观看施工动画和录像、讲解讨论设计图纸等形式。对于学生和企业双方有签约意向的学生接纳进行顶岗实习。

(二)企业参与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在我校的光电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制订了时间为12周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命题时部分涉及基地企业研发和生产内容,部分则直接由企业命题。这些毕业设计(论文)均由我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合作指导,每年企业指导教师参与合作指导的学生都在20人以上。

(三)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企业参与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编制项目教学方案、开发项目课程教学资源和教材编制,再到参与课堂教学,最后参与教学质量评价。这样建设的课程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实践知识的认知,使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符合,还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课程教学中理论性较强的章节由学校老师讲授,实践性较强的章节由企业技术人员讲授。由于企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把生产实践内容搬进课堂,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甚至对于双方合作开发的课程和企业从生产一线提炼出的案例,还可以由企业技术人员或生产骨干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在生产现场实施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贴近企业需要和生产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也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校企双方互聘专家做学术讲座和报告

学术报告和讲座可以深入探讨专业领域问题、传播学科前沿知识信息、介绍详细科研成果。學生可以通过学术报告和讲座,了解他人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开拓学术视野,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增加学术修养。我校每年聘请专家给光电信息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作约20场次学术讲座和报告,企业技术专家的学术讲座和报告约6-10场次。企业技术专家的学术讲座和报告让学生面对面与企业技术专家直接交流,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情况和专业知识应用情况。我校专家也为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讲座和培训,为企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支持,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理论水平。

(五)企业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科技竞赛

1.学生创新项目。创新项目研究使学生学习范围扩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我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级别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项目内容采取学生自主拟定、教师拟定和企业拟定三种形式。企业拟定的项目一般是结合了企业的生产实际,这类项目主要由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学校指导教师配合指导。这一举措效果良好,我校光电专业类学生每年得到立项的项目均有十余项,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由企业指导。

2.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我校注重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为了避免创业教育中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我校采取企业直接参与方式,利用企业创业教育常用的案例教学,丰富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同时学校和企业共同成立创业基金资助学生初期创新项目,效果良好。

3.科技竞赛。科技竞赛使学生有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参与科技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每年组织“物电杯”竞赛,竞赛出题方式之一为企业出题,并且聘请企业专家作为竞赛评委。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企业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学生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科技竞赛时,经常由学生与校方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从企业的生产实际中提炼参赛项目和提出参赛方案,来提高竞争力。近年我校学生在全国光电设计大赛和电子设计大赛中均取得不少奖项。

(六)学生参与校企科研合作

教师的科研成果可以丰富更新教学内容,而学生参与科研可以直接接触科学前沿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与企业在光电信息领域有不少合作的科研项目,同时学校接受了企业生产中的技术课题。我们让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直接参与项目课题研究,让学生直接接触光电信息领域研究前沿和企业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长沙理工大学与湖南明和光电设备有限公司以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通过研究、探索和实践新体系下的光电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依托学校和企业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实践教学管理运行制度体系、人才培养机制、教师资源培养与优化配置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论成果,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和培养模式,对于光电信息类专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基地建设与改革经验对于其他专业或其他高校同类专业具有借鉴作用。

參考文献:

[1]陈锡宝,朱剑萍.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5):47-49.

[2]王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3):61-63.

Key words: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talent cultivation;innovation ability;demonstration base

作者:彭润伍 唐俊龙 谢海情

光电类专业创业教育论文 篇3:

测绘学科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索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也越来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在测绘类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对双创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测绘学科;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为了培养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徐州师范大学测绘学院1999年起开展了“产学研结合、注重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型测绘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等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两次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形成了以创新创业思想为指导,立足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实际,大胆构建教育观念新颖、教学内容科学、课程体系合理、专业特色明显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测绘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科研导师制”、“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创业拓展”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1.对创新和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创新和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行动。原因是管、教、学三方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多年来,创新和创业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在不断的出台,但人才培养模式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3.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尽管社会普遍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缺乏目标导向,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在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待遇上还没有和创新创业教育挂钩。

二、“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培养融创新与创业为一体的“双创型”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双创型”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在优化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基于“双创型”人才的特征,实践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将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双创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考核方式也将随之改革。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基础在教育,这就需要一支具有“双创型”特征的教师队伍与之相配套。

1.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注重的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一种普及性教育。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形成初步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基本技能的教育活动,注重于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会从事创业活动,所以,创业教育往往实行普及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施。“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应实现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一体化。

2.优化培养目标,明确“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双创型”人才的目标特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 “双创型”人才的一般特征。“双创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知识根基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再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有典型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等素质。二是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以测绘类人才为例,测绘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所以,测绘类“双创型”人才需要在“精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基础上具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的能力,并能捕捉机会实现创新成果的潜在价值。

3.优化培养模式,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双创型”人才需要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知识根基,需要有一种能根据个性爱好激发学习兴趣、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社会生活的多元培养方式。

一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需要以及学生个性差异而产生的对教育需求的不同,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尊重学生的选择、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制、分流培养、分级教学、分层教学,扩大学生自主选专业、自主选教师、自主选课程的空间。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首选是要加强通识教育,奠定厚实的基础;其次是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再次是增设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结构,提高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四是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模块或体系,有针对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五是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4.强化实践教育,建立融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个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是立足能力培养系统性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确立以课程实践、调查实习、论文设计和课外实践四个环节为重点,以公共实践、学科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四个逐层递进的阶梯为层次的,坚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本科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实验教学大纲,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内容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内容 ,确保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得到充分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训练。三是加强以毕业设计(论文)为核心内容的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 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 质量,严格选题申报与审查制度 ,明确要求选题紧密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生产实际、社会工作等 ,同时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的更新率,保证题目的先进性、新颖性。四是推学生出校门,加强与社会工作、生产、科研的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扮演一个真实的角色,开展真实的实践教学活动。

5.强化第二课堂,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第二通道。“第二课堂”以其教学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整合的广泛性、资源配置的自主性等方面凸显它的优势,是“双创”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这种教育目的和效果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

一是开展“双创论坛”活动以激发“双创”意识和“双创”冲动。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组织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报告”、“创新创业论坛”、“企业家课堂”和“成功校友创业成功报告会”等活动,用专家、教授、企业家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及成功的创业历程,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浓厚学校学术氛围,学校应建立学生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鼓励教师吸收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术讲座、学术讨论机会。三是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努力推动大学生科技竞赛,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空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积极参与设计创新竞赛活动,使学生更多、更早地参与到科研、生产等工作实际中去,增加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机会。

6.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创型”师资队伍。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基础在教育,关键是需要有一支具有“双创型”特征的教师队伍。“双创型”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创新创业的教育观、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较高的教学监控能力和较强的管理艺术。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并使部分教师成功转型。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步形成高学位、高职称、高水平、低年龄的“三高一低”群体优势,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多渠道、多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师资培训,聘请创业教育专家开设创业师资短训班,传授创业理论、知识、技能及创业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董亮,罗明明,涂小东.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9):43-44.

[2]需家潇.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2):26-29.

[3]吴师法,苏艳蓉.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探研[J].中国就业,2007,(8):34-36.

[4]杨芳.基于制度创新的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9):77-78.

[5]李海英,吴金秋,马春泉,等.以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依托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Z1):30-33.

[6]施险峰.新时期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管理观察,2009,(11):45-47.

[7]鲁保富.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14-18.

[8]陈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其养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5-58.(责任编辑/ 王建国)

作者:林 卉 赵长胜 胡召玲 孙华生

上一篇:小学体育情境教学法论文下一篇:审计制度完善与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