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造型设计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4

产品形态设计课程是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产品形态的构成、产品形态设计的原则、产品形态语义传达的方法等,对于培养学生三维形态设计观念及培养产品形态美学特征有决定性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产品造型设计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产品造型设计教学改革论文 篇1:

CDIO介入产品改良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一以墙壁开关改良设计为例

摘要:CDIO介入产品改良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设计能力,即产品改良后的市场转化能力。文章依托企业商业设计项目,从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运作)四个核心能力维度出发,将产品改良设计课程教学流程与企业内部产品设计研发流程进行重构与融合。以探索实现产品改良设计课程CDIO教学理念的最大释放。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设计能力、产品改良后的市场转化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关键词:CDIO改良设计研发流程重构融合应用设计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行教育体系下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雖然具备较强的创新创意与计算机表现能力,但以工学为基础的设计应用落地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的过程缺乏产业引导与工程制造的介入。无论工学式工业设计模式,还是艺术式工业设计模式,如果不能通过与产业结合的训练和实践,并在此过程中深刻理解工学和艺术的相互结合,都很难在学校教育阶段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和产业要求的设计师[1],即产业迫切需求的应用型产品设计复合人才。

文章以产品改良设计实践为例,将课程教学模式、CDIO教育理念、企业产品研发流程三者进行融合与重构,就如何最大程度实现产品改良设计课程CDIO教育理念的释放展开探索研究,以期为应用型产品设计复合人才的培养提供教学思路。

一、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产品改良设计课程教学目标

(一)CDIOI程教育理念下的设计能力培养

CDIO是由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即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和Operate(运作),是近些年来国际上新兴的一种工程教育模式。CDIO的三个核心文件:1个愿景、1个大纲和12条标准,首次将工程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几项能力: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以逐级细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3]。

产品改良设计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极强设计落地转化能力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发现并解决市场中产品(非概念产品)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而根据品牌定义及市场策略以工程设计的手段将改良设计创新方案实现落地化。这与CIDOI程教育理念中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不谋而合。因此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产品改良设计应用落地能力的培养可分类为:Conceive(构思)一即人才的设计研究与创新能力、Design(设计)一即人才运用专业知识与工程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Implement(实现)一即构建梯度团队进行团队协同的能力、Operate(运作)一即运用设计与工程能力进行产品设计的落地转化能力。这与CDIOI程教育理念与产品设计人才CDIO教育理念强调的四个核心能力达成一致如图l。

(二)基于企业内部产品研发流程融合重构的课程教学目标

传统产品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思路和培养方式偏传统,知识结构单一,社会的新发展,对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的教学模式与当下社会发展脱节,学生市场适应能力不佳,就业能力小[3],因此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及其教学目标的转变成为当前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重点。

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仅仅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图稿给予相应的分数,大多数教师自身往往是高校毕业了后直接来高校任教,缺乏企业的实践锻炼,其评价标准并不能完全代表市场的真正需求,缺少了市场对作品的评价[4]。因此评价主体方面,除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外,还应该尝试引入企业评价、专家评价等社会评价[5]。其中CDIOI程教育中的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的能力可通过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即可获得,而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的能力却无法在校内课堂中全部获得,此模块引入企业评价机制并基于企业设计研发流程的训练与学习,可很好地弥补并塑造这方面的工程应用能力。文章将CDIOI程教育理念引入产品改良设计课程教学中,以企业设计研发评价机制为贯穿线,其目的是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项目并以此为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取相关综合设计应用落地的能力。同时CDIOI程教育理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避免学生因为只学专业课程而感到枯燥无味,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6]。

但是由于企业产品设计与商业开发高度配合,其商业设计项目的整体设计研发流程较为复杂,无法很好地与课程教学实践进行衔接如图2。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团队与企业导师团队结合CDIO教学理念中的四个人才培养能力维度(图1),对课程教学实践流程与企业内部的整体产品设计研发流程进行了重构与再造融合,剥离了涉及批量化生产的模具设计、包装开发、生产跟进等模块内容,保留了产品设计调查、产品设计研究、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项目样品制作以及产品功能实现六个核心部分,保证课程CDIO教学理念、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流程与企业设计研发流程高度统一的四位一体关系如图3。通过重构再造后的教学流程与企业设计研发流程保持一致,既保留了专业理论训练与学习的层层递进关系,又确保了企业设计研发流程在课程开发中的科学性。

二、基于产品Pl策略与市场评估的墙壁开关商业设计调查(IFPU)

文章以企业商业项目一墙壁开关产品的改良设计作为实践案例,在遵循CDIO教学理念的原则下,按照既定的教学流程与产品研发逻辑流程图(如图3)开展设计教学实践,以确保CDIO介入产品改良设计教学实践的特色性。企业产品研发中心认为,商业设计调查不同于概念设计调查,也不同于市场调查,其核心旨在研究市场中同类产品的工业设计、场景应用及其用户对产品使用后的体验诉求数据,主要包括同类产品的设计现状调查、场景应用调查与用户反馈调查。这是商业产品开发尤其是老产品迭代改良设计的研究重点,是一种基于产品Pl策略与市场风险机制评估的商业产品设计调查(IFPU)。

(一)墙壁开关的设计现状调查

学生团队在企业设计团队的指导下使用企业制定的“IFPU(设计、功能、价格、用户)”调查研究法,对淘宝、天猫、京东三家主流平台的21家墙壁开关销售店铺(含代理店、旗舰店、专营店)与线下实体销售店铺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研究发现,传统墙壁开关的工业设计主要以产品造型设计和产品CMF设计为主。就造型设计角度来讲,主要设计创新点在于功能按键的排布设计上打破了传统墙壁开关按键排布的一般规律(即大小统一、并列排布);就CMF设计角度来讲,墙壁开关的材料、工艺以及颜色设计也从原始的单一塑胶、白色设计变为了多种材料融合、颜色丰富、工艺精致的流行时尚设计如图4。

(二)墙壁开关的场景应用调查

墙壁开关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家庭、工厂、企事业单位、医院、酒店、体育馆、图书馆、音乐厅、美术馆等等地方。为提高调研效率,学生团队基于“IFPU”调查研究法对以上应用场景节选了家庭(个人空间代表)、大型企业(办公空间代表)、大学教室(公共空間代表)三个典型场景进行了场景调查与分析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为定量分析法。主要场景包括家庭场景(10个),企业办公空间10个(中大型企业),大学教室空间10个(含教室、多功能会议室)如图5。

调查研究分析发现,企业场景、教室场景与家庭场景的产品使用量曲率出现较大异常,主要表现为企业场景与教室场景的产品使用量比较大。这为产品改良设计的场景定义提供了市场机会;同时在产品ID审美曲率方面也出现了异常,究其原因为企业场景、教室场景中的产品因使用量大导致用户无法分辨开关控制的具体设备,因此用户自行在开关上面进行了人为干预,破坏了产品设计的整体审美如图6。这为产品改良设计的功能创新提供了设计机会。

(三)墙壁开关的场景用户访谈调查

基于以上应用场景,团队从上述场景中寻找并访谈共计30人。其中家庭场景用户共计10人,年龄段为18-55周岁;企业场景用户共计10人,年龄段为23-47周岁,以上班族白领为主;教室场景用户共计10人,年龄段为18-40周岁,以学生和教师为主。访谈调查数据如表l。

三、以场景、用户为核心的产品设计研究

企业研发中心强调,产品使用场景的精准定义是产品开发的核心环节,产品只有选择了正确的使用场景才能保证产品的市场空间与渠道空间。在产品场景定义确认后需针对场景内的用户进行精准产品设计,解决场景用户的使用与体验问题,建立场景、用户、设计的三角核心设计生态塔。学生团队基于墙壁开关的设计调查数据,运用KJ法开展了一场创新设计研究头脑风暴,涉及了产品使用场景定义评估、产品场景用户需求分析评估、产品创新设计改良方案评估、产品设计成本分析评估等诸多模块内容如图7。最终确认了本产品的改良设计综合方案:

1.场景与用户定义:根据企业场景、教室场景与家庭场景的产品使用量异常曲率图发现,办公空间(企业场景代表)与公共空间(教室场景代表)产品使用量较大,产品利润盈余在市场中具有较大空间。故办公空间与公共空间为主要的产品应用场景,场景中的用户也同时确定;

2.设计定义:结合产品ID审美异常曲率图与用户访谈分析数据发现,ID审美异常曲率的出现归根于用户为解决产品使用时混淆不清问题进行后期人工干预导致的结果如图6,致使产品整体美观度遭受破坏。因此用户对产品使用混淆不清的体验诉求成为产品改良设计的核心方向,同时在解决上述功能问题时还需避免产品Pl的统一性遭受破坏。

四、基于批量化设计要求的产品创新设计

(一)墙壁开关的草图概念设计

校企联合导师团队再次明确了改良设计的核心要紧紧围绕场景与用户,以解决用户对开关控制混淆不清的事实问题为核心开展创新设计,同时还要严格遵循产品改良设计需求书中对制造成本管控的要求,保证产品改良设计的新颖性与Pl统一性。学生团队基于项目核心要求与设计定位规划,形成三种概念设计方案如图8。

★A设计方案创新点:基于图6所示的混乱现状,在不破坏开关整体Pl的原则下,设计“识别标签纸”并巧妙融合到开关按键上。设计创新点即在按键侧面开出一个小抽屉并将“识别标签纸”放入其中。经讨论其缺点在于:忽略了按键的形态结构,按键背部结构复杂,结构股位较多,整体壁厚较薄,从工业制造角度来讲不适合开槽挖洞。

★B设计方案创新点:将按键识别功能以LED的方式进行显示甄别。设计创新点即在开关按键的上方内置LED。经讨论其缺点在于:LED显示虽然提供了非常好的显示与开关甄别方式,但是大幅增加了用户的购买成本导致销售成本过高,且需要通过小程序或者APP来进行开关的控制写入,增加了用户的使用负担。

★C设计方案创新点:将“识别标签纸”融合设计到按键的上方,与开关整体设计风格形成统一。设计创新点即在开关顶部开出小抽屉并设计小插板,将打印好的“识别标签纸”放入其中。經讨论C设计方案符合改良预期,现有开关顶部结构简单且具有较大空间进行改造。此方案解决了用户的关键问题并很好地控制了制造成本,产品整体Pl没有遭受破坏。故C设计方案为确认为最终设计方案。

(二)墙壁开关的计算机工程设计

基于最终设计方案,学生团队通过Creo等工程软件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细化工作。具体设计实施方案为:在开关上方开出一个深槽并设计可自由拔插的标签板,只需要将打印的“识别标签纸”贴在标签板的凹槽中然后将标签板插入到开关上方即可。每个小标签板都有一个小洞的设计,目的是方便用户借助其他小工具更好地更换“识别标签纸”。结构设计上将前壳面板上端进行开孔设计,后壳面板进行挖槽设计,然后使用结构卡位的方式进行组装,无需使用任何螺丝,而后部的电源模块可直接使用现成的组件,无需重新开模,模块化设计且组装简单;三个小插槽内的贴纸也可自由DIY,颜色自选可使用夜光纸,字体自用,随时更换;同时在工艺使用、材料选择、颜色选取上遵循原产品Pl原则,保持改良设计后的风格统一,如图9。

五、墙壁开关功能样机制作与安装试用

生团队在企业导师团队的指导下根据企业内部产品样机制作流程,进行产品样机的制作与组装工作。主要包括产品造型与产品结构的3D打印验证、产品材料选取、产品样机打磨、产品表面喷涂、以及最终产品功能样机的组装等工作。具体流程如图10。

1.使用PLA材料对产品主体及其零部件进行3D打印验证。全部打印完毕后进行零部件组装,检验工程数据合理性与人机舒适性。流程图①②所示;

2.对出现的人机工学以及工程结构设计进行检讨,再次调整外观设计图纸与工程结构图纸进行3D打印验证(使用光敏树脂材料进行打印,确保外观造型与结构设计的精密性)。流程图③所示;

3.待产品造型及结构设计验证无误、人机工学体验舒适合理后,在企业导师与加工技师的指导下进行CNC数控加工。流程图④所示;

4.CNC数控加工后对所有产品零部件进行毛边剔除工作。流程图⑤所示;

5.使用砂纸对零部件的圆角、斜角、圆孔等细节部分进行二次细致打磨,确保表面光滑无毛刺、无凹陷鼓起等缺陷问题出现,确保表面喷涂的有效实施。流程图⑥所示;

6.在企业工艺师傅的指导下对样机表面及内部进行表面喷漆与高温固化。流程图⑦所示;

7.喷涂完毕并固化后对所有零部件再次进行组装与结构调试,确认样机外观整体美观、结构组装顺畅以及人机体验上的舒适性。流程图⑧所示; 8.最后将制作好的“识别标签纸”通过双面胶黏贴在小插板凹槽中并组装到样机主体中,功能样机组装完成。流程图⑨所示。

六、产品样机的功能调试与安装试用

产品功能样机组装完成后,学生团队对功能样机进行电路测试。经确认功能使用无问题后,将产品安装在墙壁中进行试用如图11所示。学生团队在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团队的指导下,最终成功完成了本次企业项目的设计研发与设计实践工作,整个项目的改良设计与应用制作均由学生团队独立设计完成。本改良设计项目还获得了意大利A DESIGN全球设计奖金奖、美国IDEAI业设计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等诸多设计奖荣誉如图12,产品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结语

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取决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技能诉求,仅具备创意创新思维能力的设计人才已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复合需求,小而精、精而优、优而全的应用型产品设计复合人才成为产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CDIO工程教育理念介入产品设计人才培养课程,在满足人才创新创意思维与计算机模拟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可大大提高产品设计人才的设计应用转化能力与团队协同能力,为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提供优质复合设计人才。文章以产品设计专业中的产品改良设计课程为例,依托企业商业项目,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目标挂钩,创新性地将课程教学模式、CDIO教育理念、企业产品研发流程三者进行融合与重构,以此来提升并加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研究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应用转化能力与团队协同能力方面的训练与塑造。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企业绩效考核评价标准的校企合作课程构建研究一以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为例》(基金编号:2018GXJKl66);深圳技术大学校企合作课程课题《全流程商业产品设计》(项目编号:201923008);深圳技术大学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921007)。

参考文献

[1]罗成,李少康,张袢濠产教融合培养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新模式[J]设计2020,33 (19):103-105

[2]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半,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3]戚明尔.以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产品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设计2021,34 (07):78-80

[4]陈淑聪,汪斌基于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实践教学的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设计,2020,33 (23):106-108

[5] Varela Ximena, Core Consensus. Strategic Variations: Mapping Arts Management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eUnited States[J].The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law and society. 2013.(6):97-102

[6]郭红,韩丹丹,刘胜辉基于CDIO软什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52-54

作者:李立全 康磊 祝海龙

产品造型设计教学改革论文 篇2:

产品形态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产品形态设计课程是各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产品形态的构成、产品形态设计的原则、产品形态语义传达的方法等,对于培养学生三维形态设计观念及培养产品形态美学特征有决定性作用。本文从产品形态设计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产品形态设计课程思维创新教育方法等,介绍了产品形态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建议在产品形态设计课程开设设计史论、产品设计表现、材料和工艺类等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且提高产品形态设计的规范性。针对于产品形态设计本身,建议用具象化思维进行产品形态设计和产品功能设计:也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化思维,用最基本的几何形态构造出完全不同的、开放的、现代的抽象几何形态特征系统。

艺术设计是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视觉化的过程,而这一表达形式最直接的载体就是形态。产品的“形”指的是产品的外观、形状,是由产品的所有边界线构成的一种表现形式;产品的“态”是在产品的形的基础上产生和存在的,指的是产品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等,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颜色、材料等对产品的态的形成,另一个意思就是产品本身的外形给人们带来的感受。通过产品形态设计,可以传递出某种信息、表达某种意义,使产品除了具有功能性外还具有美观性。因此,产品形态设计类课程在各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对学生的三维空间形态里面的构建、三维形态设计观念培养及形态美学设计意识培养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优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过渡

通过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等理论课程提高学生的产品形态文化性意识。

人类的历史从一定的角度来看,可以看做是一部“造物”史,是一部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史。在原始社会,设计的目的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等需求。进入到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生产,但是不论是批量化大生产的产物还是传统手工艺品,都有深深的文化烙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有效的和设计实践结合起来,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并且结合理论性课程内容对其与本门课程间的关联性进行有效分析,保证课程的知识点的有效关联,提高学生的设计素养。通过了解设计的历史、设计的反思、设计的批评、设计的理论等课程,从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到产品形态设计的重要性,进而更好的把握产品形态设计的趋势,创造出更多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产品形态。

加强实际操作类课程的对接应用。

产品设计表现是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手绘表现技能。该课程注重手绘技巧的表现,通过简洁、千练的线条实现对产品的快速表达。产品设计表现课程前期的教学以临摹为主,而产品形态设计课程要求学生按照自身的思路与想法进行自主设计。学生从单纯的形态模仿到完全形态创新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两门课程的过渡。比如在产品设计表现中,增加自主设计环节,让学生从大量的临摹中总结产品设计表现的规律,进而过渡到自主设计中。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两门课程间的差异,在产品形态设计课程中无需可以保持画面的美观效果而使得创作过程过于拘谨,强调产品的草图是为推敲设计方案服务的。

此外,应该加大材料和加工工艺类课程的规范性融合。设计创意的初级阶段,大多数学生思维开阔,勇敢的用简洁线条大胆进行形态勾勒,这个是思维的发散阶段,作为教师应该积极鼓励,重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形态设计的潜力。但是产品形态设计还需要落实到生产加工环节,即符合产品理念的形态,需考虑产品的加工成型、制造工艺、销售成本等相关因素。

因此在思维收敛阶段,需要通过产品材料与加工工艺类课程、模型制作课程等知识,对产品形态进行规范,确保设计的产品是符合工业化要求的,是可行且可靠的产品。

创新产品形态设计思维

产品形态设计类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通过什么方法才能创造好的形态的问题。从理论上说,任何产品形态创意的方法都是可行的,但是所有可行性方案的背后,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如何把偶然性思维变成条理清晰的设计思维,是产品形态设计类课程所应该解决的问题。因此,落实到产品形态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产品形态设计的创意思维方法,才能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具象形态抽象化的思维训练。在产品形态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自然形态进行本身系统化的观察和研究。根据认知的方式不同,可以歸纳为以下两种模拟方法:一是对具象形态的局部或者整体形态的归纳;二是对自然中合理功能的模仿。例如,古代的“虎枕”就是模仿老虎的睡姿的一款枕头,这个产品就是对形态的模仿。此外,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就是观察了老鹰的空中飞行动作,然后一张一张的画下来,之后才着手设计滑翔机,滑翔机这个产品模仿的就是老鹰的功能。

由此可见,产品形态设计的创作过程是对自然形态本身进行系统化观察之后,依赖从生理到心理的一系列的思维感觉,然后借助感觉、记忆、搜索、对比等一系列认知形成的创意过程。只有在观察的时候多层面多角度观察,这样才能提炼出更多有价值的形态,并为产品形态设计提供创意思路。

抽象形态的具象化思维训练。抽象,一般是指具体的事物的本质和关系,是从多个事物中抽出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抽象形态的具象化过程就是,对是对世界上各种形态进行归纳,抽离出共同的部分,并用几何形式进行表达,然后再上升到具象的层面。在产品形态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基本几何体进行分离、组合、变异等形式做加法和减法,构造出和现实社会完全不同的产品形态,这样的形态更加具有创造力,并且内涵更加丰富。

产品形态设计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对学生三维空间造型能力和产品形态认知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也起到关键的作用。在课程教学过冲中,应该转变教学思路,有效融合前期专业基础课程,辅助学生完成技能到创造的有效过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并且记录下来,在课程中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案例的选取应该选取顶尖设计赛事和设计机构的项目,把高质量的设计案例引入课堂。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种创作手法,因材施教,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设计思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设计出更多优秀作品。

作者:杨丹

产品造型设计教学改革论文 篇3:

基于学科交叉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探究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产品设计中学科交叉理论的解读,在分析其培养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创新目标,明确了学科交叉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思路和实施策略,并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进行分析与探索。强调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思维,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有效的设计实践,实现真正设计能力的提升及设计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学科交叉 产品设计 教学创新

Research on Teaching Innovation of Product Design Specialty

Based on Interdisciplinary

LIU Qing

(Zhengzhou SIAS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1150)

产品设计与艺术、工程技术、社会学、市场、管理、心理学、环境保护等学科的密切联系,在专业特色上体现出各种知识相互渗透和交叉的融会贯通,构建以“学科交叉”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实践机制,丰富了产品设计教学培养模式的研究内容。

1 产品设计专业学科交叉培养的特点

产品设计专业学科交叉培养的综合性。产品设计是一个设计对象包罗万象的专业,大到交通工具,小到一个杯子的功能外观,都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大幅度提升,现代产品设计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精神层面的关怀,注重人与产品的互动与交流,倡导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产品设计呈现出智能化、人性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开始互相衔接渗透,原来单一的改良设计方式,

产品设计专业学科交叉培养的创新性。产品设计和其他学科在融合与碰撞之间,相互协助,取长补短。产品设计不再是原来简单独立的造型设计,转为以解决问题为根本,从产品概念提出到商业策划等一条完整的设计过程,需要从产品功能设计、视觉设计、服务设计等多个环节的整合设计,必须由多个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的涉及才能完成。这也是产品设计“学科交叉”的核心含义。产品设计专业以设计学为依托,结合各种学科领域的技术理论和方法,扩展产品设计专业培养内容,加强学生艺术与科学系统的认识,既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意识,又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及工艺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敢于探索解决设计问题的新方法与新思路。

产品设计专业学科交叉培养的协同性。以往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知识局限,设计实践过程多以串行方式开展,学生在缺乏综合考虑,造成“重形式、轻功能”,不能兼顾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造成设计的产品脱离实际以及不能从根本上考虑以人为本等诸多问题。通过学科交叉整合培养的有效实施,多学科相互渗透,并行协调,提高学生对产品外形与功能问题和各元素相互关系的认知及重组有更好的认识,建立基于解决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来开展具有创新性的挑战,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多学科交叉思维模式的磨合与沟通进行设计的输入与输出。

2 产品设计专业学科交叉培养的目标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交叉特点来自其专业以及行业本身的发展需求。在最近迅速发展的十几年里,产品设计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无论是增加更智能化的功能技术还是更人性化的情感需求,它涵盖了整个设计过程,都需要巧妙地整合用户、技术和环境等方面,将这些复杂的方面结合在一起。产品开发正在从单学科转向跨学科研究,变得更加知识密集,因此需要不断更新目标和方法。

产品设计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探索的过程也是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发展的过程。仅仅满足于产品外观的视觉美化并不能完整掌握专业和学科知识。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科的价值重点不在其既有的知识体系和基本原理,而在于对学科内知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解决问题和找寻发展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强化产品设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跨领域设计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同时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作为方法论的学科交叉研究方法不仅仅是不同知识系统的叠加和融合,更多地体现新知识新方法的产生。

学生学习应用市场和品牌分析,未来情景和技术路线图等技术作为战略产品设计的驱动因素,制定设计预期,绘制草图创建可视化概念,以及制作原型完成产品设计开发和体验评价。他们还学习如何为具有强大社会和经济理念的企业创建稳健的设计策略。最终,学生应用并整合他们学到的知识,从设计概念的提出到产品的开发,再到具有社会效益的商业策划和服务。既有对艺术的设计也充满对技术的考验,最重要的是要有学科交叉的思考能力,实践性和系统性能力要求更高。

3 学科交叉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体现

3.1 学科交叉构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新体系

课程体系的确定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主体, 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应培养学生创新性设计思维能力的同时,加强理性思维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服务意识、产品策划和宣传能力,向社会提供具有专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产品设计师。

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构成上各类课程之间要能够有机的结合,与其他相关专业之间跨界发展,注重通识课程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学科基础课程应体现时代的发展和特征,强化多学科角度的艺术认知和美学探索;专业课程改变以往以具体产品类别的设计为实践内容和研究范畴,突出研究社会问题、前沿趋势等相关问题,突出在跨界与合作中的产品创新设计;实践课程主要强调设计思维的启发式训练,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和实际技能操作能力。教学环节相比原有的教学方式要更加灵活,教学成果更具有原创性,更具社会价值与意义。

3.2 学科交叉拓展产品设计专业研究新内容

产品设计涉及从生活上方方面面萌发出的创意再到创意的实施,进而通过人与产品、社会、经济、文化的调查研究,找到合适的方向深入展开。在整个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具有被多维度研究的可能性。从构思到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它不仅要融会贯通横向联系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相关设计学科的知识,还会涉及纵向关联的人文、工学、自然等其他学科的认识。从客观物质层面它具有工学、材料学、生态学的维度;从社会方面又兼有传播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研究维度;从文化的角度又具有语义学、美学和民俗文化研究的维度。

当下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研究的新趋势是综合性地探讨产品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功能问题。产品设计是以人为主体,为了带给人们更为方便、简洁的使用,需要运用心理学、人机工学等知识对产品功能、造型等要素进行设计,并且借助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手段准确的表达出来。例如,现如今产品和服务的主观意义在设计中体现的越来越重要。前期调研中对用户生活和需求的了解,对市场变化和前景的把握,已经成为产品开发定位成功的关键。从产品认知的角度来看,由于每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产品动机和行为都具有“多维度”性,因此不同的“角色”所观察的产品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相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時期和时间段观察产品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研究,这就涉及了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应用。

3.3 学科交叉驱动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新模式

通过交叉课程体系能够进一步改变当前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加强教学模式中跨专业、跨领域的研究,整合多种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寻找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和互补,使产品创新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有效地展开。

着眼于学科交叉的产品设计教学模式是不同专业知识整合应用的过程,这个整合应用本身也是知识扩展和研究能力的提高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技能训练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学生设计成果的创新与价值为主线来构建产品设计交叉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型、应用型、综合型和创新型的课程项目进行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综合各学科来创造一系列新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展示出新的观点和思考,形成更丰富的知识架构,做出更有价值的设计,这是学科交叉融合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更高目标。培养学生的设计,沟通,写作和可视化技能的同时,鼓励他们通过艺术,创造力和设计更新社会,去探索设计行业的新主题。大多数项目涉及学生自我认同的问题,而不是其他设计师无数次已经解决的问题。学生将掌握设计研究方法,并学习如何在学术、社会和商业环境中应用它们,以适合当今社会需求。

4 产品设计专业学科交叉实践教学创新方法

4.1 学科交叉下产品艺术形态与工程技术结合的实践教学创新

通过设计学与工学的交叉研究,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下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一般来说,设计专业的学生感性的思想比较多,能够很好的完成色彩、造型、材质等外观设计,但随着对产品设计深入至微观的设计活动,实现产品技术、结构、材料、工艺、用途、效果等价值体现时,其理性思维更加重要。正是因为在实践设计过程中学科交叉的介入和推动,使产品设计具有每一个环节的逻辑层次上的科学性,从整体到局部到服务环节构成系统,产品才具有了可操作性和可生产性的价值。所以在实践教学当中要求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并驾齐驱,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4.2 学科交叉下产品设计与服务设计结合的实践教学创新

从产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实践教学将设计重点从只注重产品形式逐步转移到设计服务。服务设计作为更加延伸的环节,在产品本身体验的基础上,对用户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者的融合互补为从单独的生产循环转变成集成化的生产和消费循环创造了机会。产品服务设计体系是传统设计领域在后工业时代的新拓展,产品设计要求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是设计的初级阶段和基础。一方面,产品服务设计体系旨在提供产品功用的同时;也为人们创建有效的和理想的服务流程。另一方面,可为组织创造高效且与众不同的服务模式,进而构建更好的产品体验,传递更积极的价值传递。通过学习和运用用户调查和市场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新的设计契机,为产品设计开发带来新的思路。

4.3 学科交叉下培养产品设计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创新

产品设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产品的提出到设计实施,再到产品开发的整个流程中,培养学生要对整个设计目的和逻辑有一个充分的理解,思考设计在其中如何帮助产品实现价值目标,通过友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带动体验革新,体现出专业的实践性特征。通过项目训练,使学生具备高度的生活敏感度,善于洞察、关注用户的行为逻辑和心智预期,善于思考新科技能够带来怎样的体验优化,迎合“主流化趋势”,成为新科技体验生态中的寻路者、引路者、构建者。同时学生结合设计动向,培养更宏观的专业视野。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从一个项目出发形成自己的见解和逻辑,得到设计结。其次,就是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图稿、效果图、实物还有人际沟通等方式,进行方案的交流和探讨。体现在综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特色上,学科交叉融合在其中起到非常关键的创新作用。

5 结语

产品设计作为功能与形式的创造性活动,在设计中,对于成熟的技术,人们往往追求其形式的创新;而对于新兴的技术,其侧重点则多放在功能的应用上。受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设计在不同领域延伸,学科交叉充分发挥了产品设计中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社会作用,成为当今产品设计发展的主流趋势。

当前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产品设计教育培养的学生与企業需要的人才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在一定层面上反映出了当前高校教育的贫乏。通过交叉学科在产品设计中的进一步深化,从设计定义、范畴、方法论等方面建立连续性、综合性的专业教学体系,解决人与环境、产品之间问题的研究,也是推进产品设计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核心任务。使学生在掌握设计的同时能够紧跟市场的需要,创造出实用、商品化的产品。培养学生较强创新思维能力、设计综合能力、设计研究能力。

课题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疫情防控需求下产品设计专业学科交叉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YB0445);郑州西亚斯学院2020年度教改基金资助项目《学科交叉视域下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20JGYB89)

参考文献

[1] 张福昌.产品设计与开发[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小开,邓杨阳.设计科学基础[M].西南师大出版社,2019.

[3] 谢友柏.设计科学与设计竞争力[M].科学出版社,2019.

[4] 【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院.设计方法与策略[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5] 【美】迈克.贝鲁特.怎么用设计改变世界[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8.

[6] 许江.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7.

作者:刘青

上一篇:学习兴趣与计算机教学论文下一篇:控制工程造价失控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