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产品设计论文

2022-04-21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应用能力不足的现状,以情境认知理论为指导,以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为对象,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真实与有意义的情境创设、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等解决方案,取得良好效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堂教学中产品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堂教学中产品设计论文 篇1:

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摘要 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的、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这一资源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资源的理解、利用、开发阐述了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做法。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学生资源 利用 开发

1 问题的提出

学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学生资源对化学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网上搜索“课程资源”,结果数以十万计;搜索“学生资源”,有效信息数千个。搜索“化学&学生资源”,有效结果为零。这说明在其他学科纷纷重视对学生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的形势下,化学学科的相关研究工作相对薄弱,所以本文主要是根据化学学科特点结合学生资源的特质、价值以及课堂中学生资源的捕捉、利用与开发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化学教学中学生资源的理解

学生资源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等凡可被教师利用的课内外表现出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资源主要指在化学课堂中来源于学生的、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的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或者是在课堂中突发的某一事件,或是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情绪等,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机会等。这一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转化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并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

2.1 化学教学中学生资源的种类

化学教学中学生资源种类多种多样:(1)按照学生资源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语言类(包括学生的提问、回答)、行为类(学生的表情、动作等)。(2)按照学生资源的潜伏时间可分为:携带式资源和生成式资源。(3)按照学生资源的主动性可分为:被动资源和主动资源。(4)按照学生资源的性质可分为:良性资源和恶性资源。(5)其他:偶发事件、错误资源等等。

[案例] 在一节化学课中,忽然教室外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学生们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窗外,无心继续上课,教师灵机一动把下面氮气的性质内容提了上来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外面天空,打雷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听完老师的讲解。由于学生身临其境,所以教学效果非常好,此时雷雨也慢慢停了下来,教师又可以顺利讲下面的内容。上述案例表明教师非常好地转化和利用了一个行为类的、生成式的、偶发被动恶性学生资源。

2.2 化学教学中学生资源的特点

化学教学中学生资源具有许多特点:(1)学生资源具有生成性、动态性、待开发性、难以复制性。(2)学生资源存在和表现的形式多样,不易察觉,是无形的、非物质的。(3)学生资源是最直接的,可以随取随用。(4)学生资源是最有效的,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5)学生资源是最丰富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体,其知识、经验和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而且学生资源是能再生的。

[案例] 在复习物质鉴别时,教师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鉴别2杯无色透明溶液:1杯为饱和氯化钠溶液,1杯为蒸馏水。起初学生主动回答的方法不多,后来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方法越来越多,如可以用密度、溶解度、焰色反应、化学性质(Na+、Cl-性质)、电化学、胶体等知识来鉴别。令教师没想到的是学生还提出了用生物学中的质壁分离知识,而且总共总结的方法多达三十几种,大大出乎教师的意料,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案例充分说明了学生资源是具有生成性、待开发性,而且是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

2.3 化学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利用

我们的学生就好像是一个个资源开发者,教师只需要发布“资源信息”,资源就会源源不断涌来。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智力、情感等因素,构成了学生内在的“资源”,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特的“资源点”,所以,面对一班学生,我们的教学资源就已经够丰富的了,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

2.3.1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种资源

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经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教学资源,学生这种经历可以被老师在课堂上当作资源来利用。课本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历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经验才是有价值的。

[案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了胶体的应用后,教师想请一位同学来复述一下书本中豆腐的制作过程,平时化学成绩不好的李同学举手回答,他把豆腐的制作过程讲得清楚生动,而且比书本中的更详细更直观,教师及时表扬了李同学的回答。下面的同学小声地在说:“他家是做豆腐的”。教师听到学生们议论后马上说:“李同学能够认真地观察生活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经常能从化学的视角观察我们身边的变化,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2.3.2 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

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学生有学习的天性,而这种天性的表现,就是学习对他们原本是有兴趣的。一旦他们体察到了兴趣所在,就会推动我们的教学。

[案例] 学生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和pH计算时,普遍感觉到学习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如教师问“pH=2的盐酸溶液若稀释10倍pH为多少?”学生经过计算回答:“pH为3”,教师再问:“若稀释100倍pH为多少呢?”学生没有计算就回答pH为4,教师再问:“若稀释100万倍pH为多少呢?”学生稍做计算无趣地回答:“pH为8。”忽然有学生说“不可能,酸稀释以后怎么变碱性了呢?”肯定是错了,但错在哪儿呢?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最早解开谜底。如果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最大程度的开发其他一切非智力学生资源,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2.3.3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资源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这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是成长中的学生。研究表明,人都有一种自我修正的特性,别人的错误也会成为自己的警戒。作为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这些“错误”资源为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应从典型错误入手,让学生把自己如何思考的理由说出来从而让大家发现其思维的障碍点,教师加于及时的点拨,并引导学生积极总结思维过程,会收到相当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 在复习盐类水解方程式书写的时候,有的同学在黑板上把S2-的水解写成S2-+2H2O2H2S↑+2OH-,教师及时抓住教学契机问学生:“王同学写得对吗?哪位同学帮他改正?”这样引起全体同学的兴趣,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同学发现了水解是可逆的应该写可逆符号,有同学发现了水解是微弱的、很少量的不应该写气体符号,有同学发现了多元弱酸的水解应该是分步水解,以一级水解为主。这样利用学生的错误不但使出错的同学改正了错误,而且也能让其他学生自己总结了盐类水解方程式书写的注意点。

2.3.4 学生群体性资源的运用

一个小的群体,对学生个体来说,就是一个雏形小社会。正是由于这个小社会的存在,学生得以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在群体的作用下,个体的能量也会被激发。在师本教育体系下,这些以学生为中心的资源都是沉寂的未被激活的;而在生本教育体系之下,这些资源都可以被开发出来。

[案例] 在学习了氯碱工业后,教师要求学生应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的原理,来组建一个家庭实用的消毒剂发生器的生产工厂,教师要求几位同学自由组合分别担任产品设计员、产品销售员、广告设计员、工厂管理人员等职务。由于全真模拟工厂的运作过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设计出来的结果也令人鼓舞,因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展现了自己的某一方面能力,也最大程度地开发了群体学生资源。

3 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开发学生资源

化学教师在开发学生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这一原则。

3.1 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

我们教师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性格特点、化学知识基础、化学技能技巧、个性特长等,了解学生后才能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为此教师可以针对授课内容,对学生相关的化学知识储备做一次先期检测(形式不限),通过检测,我们往往能够对不同层次学生携带的资源有一个粗略的感知,并由此确定利用学生资源的方式和时机。

3.2 要深入地了解教材的教育意义

即所讲的化学内容在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的位置与作用,充分的预见本节化学课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那些学生资源,包括学生可能的提问、错误回答、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一些其他有利于教学的隐性的学生资源。

3.3 要对化学课堂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学生资源作必要的选择和转化

如在学生资源出现的时候,需要教师进行分析、判断,看是否有利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是需要及时捕捉(立刻接过学生的话题)还是延时捕捉(课上不予理会,课下再说);是可以直接引用(学生资源顺势就能用)还是间接引用(需要转化之后才能用的)。要看显现出的学生资源是否有益于课堂教学、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只要是有益的教师就要捕捉和利用。

3.4 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持续地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交流氛围

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交流氛围中,学生可以卸载更多的思想顾虑,做到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这样的交流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头脑中的各类化学知识实现有机重组,进而迸发出奇思妙想,更多的学生资源在这种环境中易于产生、显现。

3.5 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经常搭建学生小组讨论平台

因学生之间有差异,故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分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会涌现出学生个体的差异资源,这类资源通常会在学生间得到解决,即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资源利用;在小组汇报或展示时又会有集体资源的出现,这时教师可捕捉并利用,也可采用“民主集中”法让小组同学来解决。

总之,在实施新课标新教材,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想很好地捕捉、发掘和利用学生资源,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更新自身的各种知识储备,体察学生所思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并在交流中发现、发掘、利用学生资源,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惠英.课堂中的学生资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沈建龙.运用学生资源激活政治课堂教学.嘉兴教育网,2005,(12)

作者:单朝辉

课堂教学中产品设计论文 篇2:

基于情境认知的《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应用能力不足的现状,以情境认知理论为指导,以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为对象,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真实与有意义的情境创设、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多元化评价的实施等解决方案,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情境认知;课堂教学;改革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of "Fashion Draping" Based on Situation Cognition

WU Qiao-ying(School of Fashion Design and Engineering,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310018,China)

Key words :situation cognition;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当前高等教育的环境,无论是社会需求、教育技术,还是学生特点,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都难以适应,为此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高等院校本科服装专业核心课程《服装立体造型设计》,在重教轻学的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普遍采用学习者与情境、知与行相分离的“非情境化”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主动性,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情境认知理论是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强调在情境中习得知识,在运用中得以发展。情境认知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内容的情境性、教学方式的互动建构、学习方式的合作分享、师生关系的实践共同体以及教学评价的全息性,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运用情境认知理论,提出了情境创设、实践共同体构建和多元化教学评价等解决方案,用于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以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主要介绍服装基本造型和变化造型的操作方法及其在服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非情境化”教学导致所学知识难以迁移。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活动、情境和文化的产物,真实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创设真实、有意义的的教学情境是实现情境化教学的基础。在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教学中,笔者依据真实有效性、启发性、和谐性、多元化原则,创设了多种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学习。

(一)创设生活情境

以学生生活经验或学生熟悉事物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每个单元学习的第一阶段,笔者以拍摄的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为真实情境,使学生在各种时尚服装的吸引下,想去了解怎么能完成这些服装的设计和制作。在衣身变化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将自己衣柜里上衣或连衣裙带到课堂上,共同分析、讨论领型、袖型、省道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制作工艺。生活情境有助于拉近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意识到“教学即生活”。

(二)创设故事情境

具有真实性的故事情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引起深入的思考。譬如,在裙子立体造型教学中,笔者以“企业实际开发的样裙”为案例,结合样衣开发流程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介绍企业实际产品开发中重要环节和相关技术,使学生在真实性的产品开发故事情境中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创设任务情境

情境认知理论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学习而不仅仅是记忆一些事实性信息,鼓励学生运用思维技能进行思考,促进思维能力发展。任务情境的设计思路为:将合作情境、探究情境和问题情境融合在任务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性的任务情境中学习,相互合作,通过解决真实的问题,完成真实的任务。譬如,在综合设计实践教学中,笔者创设模拟企业产品开发的任务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在产品开发任务情境中,学生像真实生活中的设计师一样进行服装的设计开发制作,经过“设计款式”“选购面料”“完成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裁剪”“缝制加工”等服装设计全过程,最后让“真人穿着展示”。 真实的任务情境教学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二、创建促进学生学习的实践共同体,提升学习效果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学习是社会参与,学习过程是知识构建和意义协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组成一个实践共同体,通过积极的教学互动和课堂参与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成为可能。因此,在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堂教学中,笔者用实践共同体的理念指导课堂建设,着力于构建促进学生参与、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课堂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一)构建具有支持性、鼓励性的课堂环境

支持性、鼓励性的课堂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在师生组成的实践共同体中,教师的角色需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参与者及合作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用耐心和专业能力赢得学生的信赖,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清楚了解学生的特点从而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应主动关心、不断鼓励,降低他们挫败感和自卑感,提高学习自信心;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适当提高要求,激发他们的潜能。

(二)构建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尽力创造条件,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逐渐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服装立体造型课堂中,学生们被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合作选择综合设计实践款式,参与小组作品点评;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市场调研,参与调研成果PPT制作及现场汇报。在小组中优先掌握立裁技能的学生扮演老手角色,帮助技能接受较迟缓学生(新手)解决疑难问题,学生们对遇到的疑难点进行自由的探讨和交流,不断尝试、探索解决疑难问题的途径,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提高了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水平。v

三、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是情境认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种孤立的、终极性的活动,而是整个学习的一个方面,对情境性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情境性学习环境中,评价不是简单地对学习结果和学生能力进行判断,更重要的是刺激学生思考,回顾和修正自己的工作,促使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传统的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局限于对学生的单一认知评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笔者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来促进学生发展,在课程综合评价中采用过程化考核,并用档案袋评定改进综合实践教学评价,通过评价方法的设计与实施,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一)过程化考核

作为促进学习发展的主要工具,评价是一个进行中、嵌入的过程。对于课程综合评价,笔者将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堂表现(出勤率、课堂互动、小组参与性等)、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市场调研报告等)、期末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报告和学习体会)。学生对考核内容和评价方法的把握有助于提升课程考核的效果,因此,在课程介绍环节,除了让每位学生清楚地了解课程教学目标、考核内容,笔者向学生展示、点评以往学生制作的作品,帮助学生建立起作业评价标准。在作业考核中,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作品展示和点评,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发展他们自我纠错的技能。过程性考核的实施,改变了以往考核的简单性和片面性,促使学生更注重平时的过程学习和积累,更重视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档案袋评定

档案袋评定方法是由科斯林等人提出的针对情境学习的评价措施,是按一定的目的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一整套材料。教师通过对这些真实材料的分析,能更全面、更真实、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在教学目标上的达成情况以及相关素质发展水平[4]。针对课程的综合实践作业复杂程度高、时间跨度长的特点,笔者将档案袋评定法用于综合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制作的档案袋内容涵盖该项任务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整个跨度[5],主要包括:用来展示学生完成任务真实性的实践过程照片、用来展示学生学习和进步状况的各任务节点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用来展示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学习体会。综合设计实践成绩包括:款式设计质量、白坯布完成品质量、成品质量、展板质量,并且加入难度系数和创新度评价指标,鼓励学生选用有工艺难度的面料、复杂结构的款式,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结语

服装立体造型设计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取得良好效果。首先,真实、丰富的任务情境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对于掌握课程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是综合设计实践任务,学生普遍反映很有满足感、成就感,有助于提高学习信心。其次,实践共同体的构建有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了优良的学风,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正如学生在学习体会中提到的“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又一次感受到了我们班的优良学风,大家互相交流讨论,互相竞争,共同进步。”此外,过程考核与档案袋评价使学生更关注学习过程和综合发展,学生对作业精益求精,作业完成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王中男. 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2(7).

[2]周楠.实践共同体理论的三要素对课堂建设的理论意义[J].现代教育技术,2011, 21(2).

[3]高文. 情境认知中激励与评价的作用——试论情境认知的理论基础与学习环境的设计之二.外国教育资料[J],1997(5).

[4]施章清.论档案袋评定与学生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4, 24(1).

[5]杨丽.档案袋评定的定义及其操作步骤. 现代教育科学[J],2004(3):12-16.

作者:吴巧英

课堂教学中产品设计论文 篇3: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策略分析

摘 要:高中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五至十八岁左右,这一年龄的学生都已拥有了较成熟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力和行动能力等,怎样高效地进行美术教学将是一项重大的课题。艺术教学一直对学校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在艺术课堂教学中,需要重新审视教与学的联系,在课堂设置与安排上尝试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包括有效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 教学质量 提升策略

1 引言

当前,中国高校教育已经从过去相对于单纯封闭式的教学方法逐步进入了更加开放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而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重基础知识传授,却忽略了对教学技巧和传授方式的钻研与探讨,导致了如今的我国高校绘画质量普遍不高,学生整体绘画素质也不高。在常规的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一切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推动健康和谐的美术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美育之花才能真正在学习者的内心里开放。文章就怎样利用最优秀的教学内容和艺术课堂过程改善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讨论。

2 高中美术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

2.1 在观念理解上出现了误区,应试教育仍占据主体

美术课堂教学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师主导弱化、活动设计过度、问题设置泛滥、合作流于形式评价鼓励失真、媒体依赖过分、专业能力褪化等,使当前美术课在学校里美术课程教育就不受到关注,因为往往这样的课堂资源都会被另外的课程教育挤占,用来学习文化课程,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就会产生了这么一种观点,如果艺术课程教育不重视,教师们都不会关注。久而久之,美术课就真的完全被文化课所代替,教师学生们都在升学的重压下被逼得只注重于文化课,连上艺术、器乐这一类的课程也变成了在浪费时间。同时,艺术学院领导们也对这些现象都不闻不问了,这也就更要求所有教师学生们理直气壮地放弃上艺术课,让所有艺术类学科都变成了名不虚传的“豆芽儿科”。

2.2 艺考的浪潮冲击中学美术教育

中小学生都面临着高考的这一困难,而当前不少父母为了让中小学生走上所谓的“捷径”,让中小学生加入了形形色色的短期训练班,也即是所说的快速班,根本就不顾及中小学生能否具备美术专业所学的主观要求。高强度的练习已经把学生掌握美术专业的目标彻底转变,而不再是熏陶审美情操,培育兴趣爱好,这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留给学员们的只是苦恼,不是什么乐趣和享受,艺术的教学就成了噩梦,最后得不偿失。

2.3 教师专业水平不够

不少高校的美术老师非常匮乏,尤其是一些贫困区县,有的绘画教师根本就缺乏专业的教育理念,甚至有的都不进行专门的训练就上岗教书,只是拿着同一本教材照本宣科,今天让学生画这个,明天让学生画那个,老师并不做出专门的评价,只要自己发现一个学生画得好就拿起来分享一下。这样低水平的绘画老师就很难完成绘画专业的教育任务,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还会让学生产生对美的误导,真正的绘画教师,应当是学生掌握绘画技巧,启迪学生审美能力,而不是误人子弟。

2.4 学生基础弱

很多学生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缺失,初中教师仅注重相关技法的傳授,这使得高中的美术课程与学生兴趣不符合,其间存在很大的矛盾,从而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有很多学生对美术鉴赏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这使得课堂教学很难进行,教师与学生互动少,课堂氛围不活跃,这让教师及学生都对美术教学失去信心。

2.5 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尽管中国现在推行综合性教育,但是不少学校仍然使用着落后的应试教育思想理念,对校方的管理不重视使得学校不能采购合格的教学设备,不少小学都不给学生发放画纸,在学校里上的艺术课,学生就自己拿上了作业本或者笔,在桌子上画画。没有专业的辅导,学生就自由发挥,尽管说教育艺术最讲究的就是思想自由,但是这也是在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如果没有任何的理论,学生学到最后一点都没学会。

2.6 教学模式单一

大部分的美术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都采取的大部分都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配合主题、介绍作品、布置作业,以及检查作业。这种模式用几次还可以,但每天都用相同的方法,时间长了,难免让学生出现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动机,而美术本身又注重于创造想象,所以如果教师都不起好带头作用,就无法说服学生积极地学习。日新月异变化的社会既需要先进的文艺作品来教化人,激励人,又需要先进的设计作品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改善人类的整体生存水平的同时改善人类的单一的生存模式。高中美术课,主要是以欣赏为主要授课目的,因此欣赏课内容分布非常广泛,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就应该完成启蒙教育的神圣任务,提升美术课程的教育效果才是最重要的方法,这也是应该去反思和探讨的一个很重大的问题。

3 高中美术课前准备

美术课堂不同于其他学校单纯的理论知识课堂,因为美术课是一个对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有极高要求的课堂,对于绘画,一般理解无非是画画与创作,在中学绘画教学中,创作方面多以美术教师为主。为了绘制一张图,都必然要求有适当的用具,这就需要学生在上课前,要先把绘图工具用准备齐。而老师在课前及班后要做好的准备工作,除各种绘图用具之外,还应选择最适合于课程教学需要的参照物,这就对学生上课时能够完整而成功的完成任务十分关键。欣赏课的课前准备,审美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艺术教育过程中不能缺的一部分,身为美术老师,教学任务并不仅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欣赏好一幅画作,一个艺术品,而更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们自主的去认识审美概念,有选择性的接触新的审美观念。所以,在鉴赏艺术作品的选取非常关键,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对鉴赏艺术作品进行细致的剖析与研究,根据本课的教育目的与主次,选取最符合课程需要又最有利于学生鉴赏研究的艺术品。

4 高中美术课堂的现状探析

当前,在综合性艺术教育理念与新一轮教育课程变革的双重要求下,中国高中美术教育流程和方式都急需改变,就实质而言,美术教学仍处在应试教育思想的环境中,而美术教学仍未能受到各个教学主体的共同关注,而其中的客观主体也就是学校。其次,部分美术教师对中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阶段定位比较模糊,无法建立系统的教学模式,也无法把自身知识传授给学生。在中国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忽视了美术教育过程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教育任务、课程目标和教育目的层次定位也不清晰,无法真正将艺术教学讲“活”。

4.1 中学对美术老师的定位不清,教育过程也过于传统

高中教师在艺术教学的地位上并不高,这也就导致了高中对艺术教师的身份和地位都模凌两可,更多的时候,是实行“一刀切”艺术教学的老办法,而无法进行因材施教,造成这个结果的因素也有不少。因此,如果学生不注意上课,老师也就敷衍上课,学生缺少上课时的积极性、学习动机也不明确,极大地降低了老师的课堂教学积极性。综合各种因素,都使得教师们对自身的艺术学科角色定位不清,从而无法全心全意倾注于艺术课堂上,也就无法建立以“因材施教”为出发点的艺术教学计划,也因此忽视了艺术课堂对高中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由于学生们一直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艺术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很难有突破口和创新点。

4.2 高中学生忽视美术课堂的重要性

美术课堂教学并得不到高中生的关注,对高中生来说,自信从容的应对三年后的“高考”才是必须的。美术是一种宏大的概念,最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无外乎“审美”“造型艺术”等一系列的名称,并无法领悟美术对人生未来发展形成的深远影响,缺少美育教学的专门教学。就美术课堂教学对高校学生来说,就是舒缓学业压力的“场地”。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除少数进入艺术学科专业并参与全国美术院校考核的高中学生之外,实施审美育人教学工作对大多数高中生并无根本性的意义,这也或许是高素质教学方向条件下,学校实施审美育人工作最大的难点。

5 提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5.1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好艺术的基本力量所在,在教学变革的今天,老师所扮演的教学角色已经发生转变,在课堂上应更多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学生的思路与想像空间,设想在美术课中老师干巴巴地讲授,学生听课时垂头丧气,缺少趣味行,美术教学成为了枯燥教学内容的复制。这样的艺术课堂,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探索趣味,反而只能让学生愈加厌学。所以,必须发挥美术课堂独特的吸引力,以生动而丰富的课程内容展示意识形态和教育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这种兴趣爱好和自主意志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而做到自主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老师要全面研究所教内容,力图找到重点,在其中透露出一些新鲜的意想不到的、超越学生主观期望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特别要处理好课本中的一些看上去就“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并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更加灵活的展示方式,给学生以意想不到的新奇体验,或设置思维荒漠,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恰当处理好上述教学内容,常常可以防止学生发生松驰、疲沓、厌学等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老师还可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育手法再现人物形象,使学生更多地联系实际事件和具体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能力和想像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雅的审美感受,调动了学生对学习艺术的兴趣。

5.2 创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模式

美术教育在中国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美术教有在培养和完善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方面所产生的特殊意义。而在传统的绘画课程中,老师们总是采取以技术传授、以技巧练习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育模式,认为绘美术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必要的美术技巧,并培养学生的造型表达能力。这些错误的认知也严重影响着学生整体绘画能力的养成,所以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老师就应该改变教育观点。众所周知,美术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进行美术教育的基本功能,同时需要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开展美术作活动,使学生掌握美术体验、艺术欣赏和美学评价的基本能力。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让学生掌握艺术感受、艺术欣赏与艺术评论的基本能力。于是,要实现这一目的,老师们必须从以下一些方面转变教育观点。(1)实现教学从重老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彻底改变不平等的师生关系。(2)老师必须将学校教育的重点放到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上了。(3)老师们更要注意对学生的理解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重视知识点的总结,强调技能训练,实行讲解和训练结合,推崇“收集资源+读书鉴赏+研讨探究+经验创造→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并强调以分组学习方法开展提问、主题、个案、情景的探究。

5.3 要创造民主、公正、宽容的学习气氛,重视学生见解

美国心理健康系主任托兰斯研究报告指出,学生缺少创造力常常由于老师无法理解支持,而隐藏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对学生的创造力形成了巨大的抑制作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学说家与倡导者、著名心灵疗法家罗杰斯也指出,心灵的安全和自由才是人类创造的基础要求。美术文学作品的鉴赏并不同于做数学化考题,有一种既定的正确答案,从某种程度上说对艺术文学作品的鉴赏就是对艺术作品的再创作,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之上的与美术作品的信息互动。从接触美术作品之初,就可能在审美定向上产生了差别,文化经历等个人原因也会影响欣赏的结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忧郁时每个人都会享受到它的忧伤,而快乐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享受到它的笑容, 但究竞是笑容还是忧伤呢?答案就在你心中。不过,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并没有既定的准则,艺术老师们应该关注、保护、支持学习者的一切观点,哪怕是完全相反的观点,但也必须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来自心中的观念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方面理解艺术作品、并提供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主张,其结果正确与否并不关鍵, 最关键的是学生们积极探索,并勇于实现的过程,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求异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进而锻炼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事实也证明了,老师们应当敢于舍弃权威、命令者的角色,必须尊重学生的性格和权利,从而解放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提供了优越的教学条件和教育环境,让学生们获得了自由自在的发展。

5.4 要因材施教

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绘画老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既要保证全面的教育,也要关注到学员个人的素质差异,然后再差别处理.所以,教学方法和授课的方法都要考虑全面。在课堂教学中,把每个学生的状况进行细分,对各个阶段的学员各自提出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在重点指导的时候提高了针对性,增加了练习分量,对基础较差的,则进行了侧重指导,针对绘画中易产生问题的地方着重注意,并适时查找问题加以改善,力图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5.5 打造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能乐学而不厌学

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性格吸引、力打动学员,关怀与保护学生,让自身变成学生的良师益友友,进而让学生更亲近美术,尤其要调动学生个人情绪,例如:个人需要、动机、目标、心态等不同方面,提升学生的好奇和探索求知欲。新课标规定的美术学习需要分成“鉴赏评价”、“造型艺术表演”“产品设计运用”、“综合探索”四大教学领域。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解决好这部分教学内容后,从学员的经历来看,教学方式已经从被动的接受教学方式逐渐变为了探究性教学、主动性学习。

6 结语

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审美以及今后的人生道路的抉择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中三年时期的审美观培养以及艺术创作方面的教学对老师而言是一次巨大的考试。身为一个新时期的美术教师,必须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并扬长避短,为艺术教育创造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姿多彩的课堂环境,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不管在美术,德育还是智育等方面,都可以提升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明磊.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探讨[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9,(3).70-71.

[2] 李莹.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探讨[J].美术文献.2019,(10).107-108.

[3] 周禹彤.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2019,(23).193.

[4] 牛德龙.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J].课外语文(上).2019,(7).51-52.

[5] 孙国荣.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9,(8).206.

[6] 李园.探析如何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J].中外交流.2020,(28).234-235.

作者:胡敏

上一篇:农村建设农业信息化论文下一篇:初中学困生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