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教学的应用文写作论文

2022-04-27

摘要依据我国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培养目标,从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必须改革课程结构,为学生开设多样化课程(选修课),将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进而实现高职高专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懂外语的人才战略目标。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模块式教学的应用文写作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模块式教学的应用文写作论文 篇1: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改革设计

摘要:随着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走向市场化,文化基础课越来越不受重视,高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日益衰减,教学质量严重下降。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对应用文教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个总体思路是专业模块教学。本文试从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进行一个较整体的分析。

关键词:应用文 模块式教学 改革 区域经济

基于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角度,对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进行了一个较整体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

鼓励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专职教师编写新体系校本教材,打破传统的应用文教学内容编排模式,内容按照通用与专业两大模块进行重组,适当减少通用文书的选择量,各高职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的本校专业的设置,选择专业模块进行教学。

1.体例编排。内容按照通用文书与专业文书两大模块编排,其中通用文书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常用文种,比如条据、申请书、启事、通知、请示、会议记录、个人简历、起诉状等,以精少实用为原则。专业文书结合本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几大模块中选择:商业活动文书,财务类文书,项目、工程类文书,传播类文书,和其他操作行强的专业如化工、电子、机电、食品,可以增添实验报告、质量检测报告等文种。

2.内容编制。尽量减少对文种的理论知识介绍,重点强调各文种的写法及写作注意事项;每个文种增选不同类型的范文,长度适宜,内容贴近当今社会和学生生活,个别文种的范文适当兼顾趣味性;每小节后设置情境模拟写作练习。

二、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的应用文教学“理论讲授+例文分析+写作训练”讲授模式,建立一种适应于学生生活需要和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体现应用文的可操作性,调动学生的写作经验,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

1.模块选择与串联教学。教师根据自己本学期所教专业的特点,在专业模块中选择适当的一个或几个文种,对于理论常识少讲甚至不讲,只强调写作注意事项,然后设置职业情境,将几个文种串联起来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系列文种写法的同时也熟识了一项具体工作的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职业情境模拟训练。在文种的学习中,创设近于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尝试进入某种职业角色,通过情境模拟来掌握具体文种的写法和使用。

3.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下载应用文写作资料和参考范文,在参考的基础上,结合所需职业情境独立思考、独立写作,训练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将部分作业尤其是与专业结合紧密的文种写作,制作成PPT,以给全班同学讲授的形式。网络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改变应用文枯燥、刻板的印象,使应用文写作教学更富有活力和趣味。

三、学习评价

改革学习评价体系,不再主要以试卷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是要建立起一种以学习质量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理念。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从三个方面去衡量:(1)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完成练习情况,主要由老师掌握,这一项占总分的20%;(2)学生模拟练习的质量,以提交的纸质作业为基础,教师打分,这一项占总分50%;(3)期末考核。课程备有题库,内容以重要知识点、案例分析及处理为主,以笔试或面试的方式进行,这一项占总分30%。建议各院校降低期末考核的权衡比重,将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分配在平时的学习表现和作业质量评定中。

四、教改实施基础及保障

1.社会调研。进入本地区校企合作企业,对高职学生对口专业的岗位进行调研,以用于创设合理真实的应用文模拟写作情境。

2.专业调查。主要对本院校各系各专业的设置情况、专业特点进行深入了解,适当兼顾其他高职院校专业;多与专业课教师沟通,掌握各专业的一些基本常识,以用于指导学生的专业文种写作。

3.科研、教研活动。各高职院校结合本校实际,组织语文工作者,编写教改实施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出版校本教材。

4.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各高职院校应该给应用文写作教师提供外出学术交流的机会,学习、借鉴其他职业院校的成功教改经验,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5.组建应用文写作模块式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为本校应用文写作教师,老中青结合,中、高级职称比例约为6:4以上,团队成员既能团结协作,又应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

最后强调的一点是,对应用文写作教学整个改革过程应注重实践性和区域发展性,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改进方法,提高质量,在服务思想的指导下,认真教学,努力学习,为本地区的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永宏.试论“四化”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J].职教论坛,2011(20).

[2]傅云辉.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模块式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08(8).

作者:许丽

模块式教学的应用文写作论文 篇2:

高等职业教育导入式课程标准建设下的公共英语教学

摘要依据我国高职高专英语课程培养目标,从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出发,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必须改革课程结构,为学生开设多样化课程(选修课),将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进而实现高职高专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懂外语的人才战略目标。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个性化教学应用能力

当前,英语课程改革轰轰烈烈,高职高专这一特殊群体也不例外。它的课程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改革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高职高专英语的办学特色,如何更好地把握办学培养目标并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的特色,同样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1 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统一要求、分级指导的原则。”同時《基本要求》还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提出了宏观上的教学目标,即“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基本要求》是我国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目前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状况是: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个性化,起点较低的学生没有得到照顾,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无发展空间,片面追求统一而忽视个性化和实用化的结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当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在国内尚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改革力度不大,改革没有给外语教学带来实质性变化。这不仅难以培养出足够的懂外语的人才,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而且制约了高职高专英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1.1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英语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但因涉及各专业,课程比例大,学生面广,所以仍无法形成主导优势。很多院校更注重其专业建设,英语作为基础课其教学状况和学科建设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由于对英语学科认识的不足,导致对英语学科建设方面投入偏低。具体表现为:

(1)轻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学用脱节的现象及许多其它实际问题。目前,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生实际使用外语的能力很差。课程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学生因为达不到“基本要求”而不能毕业;个性化要求得不到满足,一些英语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生中,有的要专升本,有的希望学与将来从事的工作有关的英语知识,更多的学生希望通过各类英语水平考试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长期以来,所有这些个性化要求都因追求统一而受到遏制。

(2)忽视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关注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自卑、缺乏自信、怕出错、焦虑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消极情绪。教师很少采用轻松、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我国学者卢家楣指出:如果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要不一致,就可使用心理匹配策略,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果教学内容平淡、枯燥,就可通过使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3)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之一,教学评价不可忽视。长期以来,考试中没有考虑高职高专学生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评价大多是以鉴定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多规格、多样化要求,呈现出只限于“学业成绩”和“他评”的特征,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态发展变化,很难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有碍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2社会需求

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加之强化一定的外语能力,无疑会大大提高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鉴于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突出个性化特色,要有前瞻性,要与他们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挂钩,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特定社会需求的人才。由于专科生起点低,如果能按其需求选择他们愿意的,将来用得到的,和自己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强的英语知识,施以有针对性的密集训练,例如:计算机英语、商务英语、金融英语、汽车英语、酒店英语等,就能实现英语课程的多元化、综合化、弹性化,从而突出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总体上来讲,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一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能够借助专业英语从事工作的能力。

2 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当学习符合学生的目的时才会有意义;当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涉及学生整个人的自发学习才会最持久、最深刻。多样化课程正是在学生修完一年英语基础课的前提下,选修他们自己愿意的,认为能提高他们实际英语能力的课程。它不仅以语言为手段,以实用为目的,更注重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培养某一方面相应过硬的语言能力、胜任将来和外语、专业有关的工作,这种人才正是符合21世纪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要求的。既然明确了改革方向,那么在实践中就可以针对教学活动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为宗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辅以现代化的多媒体设施,开展以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认知推理能力等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建立起完整的测试评估体系,对教学实行监控与管理。具体来说:课程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考核的 灵活性。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设定多项考核内容与方式。

2.1科学定位

针对高职高专办学特色,使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以英语为载体获取及利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以总体的教学目标为基本导向并进一步细化英语教学目标,使其成为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日常教学设置和管理当中,就应该坚持把这些原则通过教学行为充分体现出来。

(1)课程设置方面,使英语课程与培养目标有机衔接,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应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通过“精简、重组、增设”等途径改革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对高职高专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实行不同的特点教学。多样化英语课程使大学英语的课程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为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了提高实用能力的机会,即在完成大学英语必修后转入多样化后续选修教学,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特长、认知风格、专业需求、心理特质、人格特征等诸多因素出发,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修适合自己的课程。此外,选修课与学生的就业关系密切,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校学习的状况,课程设置与他们的愿望一致会引发他们学好英语的动力,使学生能从中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2)教材方面,多样化课程的基本模式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形式。拘泥于任何一种固定的教材都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达不到综合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所以,确立主干教材同辅导教材并举的模式非常重要。而且,所选教材应当突出系统地体现实用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如实用应用文写作、高职行业英语等,解决教学部分内容与教学改革不配套问题,除统编教材外,编写适合学校特色的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3)考试方面,改进考试方法,改变单一的英语评价方式,建立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取消纯粹以考分评估学习状况的做法,从学习态度、完成学习任务、方法和成绩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改变传统的评价尺度,不以学业成绩为惟一衡量标准,拓展学生评价的内容,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倡学生彰显个性和发挥特长,以此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才。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评估,让学生自己负起责任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决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和管理。让学生做学习记录,记录本周学习的单词,或本周阅读的文章,甚至记录一学期、一学年学习的内容。在语言学习中,监控和评估同样重要,教师平时多做小测验、小作文、对话、演讲、小组讨论、辩论等多形式、多内容的学生参与活动。

2.2改革措施

高职学生入学起点低,抓听说、培养其英语综合能力会显得不符合实际。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整合课程资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

(1)改革课程设置。依照《基本要求》改革课程内容,重新调整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减少基础性知识课时,增加实用性、运用性多样化选修课系列,并逐步过渡到使学校的教务管理方式由“计划”向“市场”转变。

(2)改革评价体系。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谈到学生自我评价时说:“教师不承担全部评价的责任,而是鼓励儿童逐渐参与对他自己的实践成果作自我评价。”《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讲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即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内容的水平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力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再只是关注结果,而是更关注学习过程。

(3)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元认知激发理论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尤为重要。首先让学生做到自我认知,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去决定,使学生参与到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中,最终发展其自主性学习能力。这旨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达到这一点,就要从学生入学就开始,使课堂模式从根本上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改革的一部分,其实质是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把外语教学和学生就业、继续发展紧密结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通过科学手段,实现培养应用型、综合型、语言能力强、懂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宏伟战略目标,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作者:张 新

模块式教学的应用文写作论文 篇3:

基于网络的折衷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折衷型”英语教学模式的概念,依此设计了整套教学流程,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本文认为网络折衷型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同时也指出了该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教学模式;折衷教学法;网络;学生为中心;教育技术

一、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外语教学模式,特别是公共外语教学模式,在改革开放之前基本采用课堂讲授型,因为班级规模较大,教师很难应用交互型教学模式。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外语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和班级规模逐渐缩小,外语教学从初期的讲授型为主、到80年代受国外教学法影响尝试交互型、再到90年代后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而转入折衷型教学模式(俞东明1993,饶振辉2000)。新世纪前由于信息技术的限制,折衷型教学模式大多集中在以课堂为主要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与不断深化,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全新教学模式在我国经历了讨论—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的过程,使其成为了一个对外语教学效果较佳的教学模式。我们把它定义为“基于网络的外语折衷教学模式”(以下简称“网络折衷模式”)。网络折衷模式发端于教育部2002年启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随后2004年试行、2007年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教学要求》)中,还专门增加的“教学模式”一节(这是1999年教育部分部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所没有的),强调创造以网络以支撑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避免以教师讲授为主单一模式。教学应能实现非定时、多地点、个性化、自主式模式。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特别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007年以来,国内许多高校根据《教学要求》,并在2004—2006试点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利用教育技术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王胜、韩银燕2010;刘爱军2009;陈坚林、史光孝2009;邓颖玲2009;李军娇2009;丰玉芳、蔡玲2009;傅玲芳、杨坚定2007),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都是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某一门具体课程的研究或对某一模式的原则性思考,是个案性研究或实践,而不是对大学英语教学作为整体进行的设计,也不是对应一定教学趋势的完整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参考与借鉴国内外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一种基于教育技术的、有我国特色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二、网络折衷教学模式的设计

(1)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网络的折衷型教学模式强调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指导及自己的特点、水平、学习风格等,通过校园网的大学英语教学平台中的“教学/学习系统”、“资源库系统”和“教学/学习管理系统”,实现非定时多地点的学习,即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在校内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甚至寝室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情况,得到相关信息反馈,调整继续学习策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该教学模式由互联网作为大环境,以校园网作为主要依托,以大学英语教学平台作为支撑,以中国教师面授讲解,外国教师小班口语训练为辅助,并结合校园网及互联网中相关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网站,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网络化,整合了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老师与网络各自的优势,在教学中发挥良好作用。

这个教学模式中起重要作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即我校开发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简称“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中有三大教学系统:教学/学习系统、资源库系统和管理系统。这三大系统中,第一部分“教学/学习系统”是主系统,其中包括五个子系统,即多媒体课件系统、实时辅导系统、非实时讨论系统、作业提交/管理系统和在线测试系统。在五个子系统中,多媒体课件系统又是课程的支撑系统。该系统应充分整合多种媒体的优势,尤其是数字音频、视频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将课程设计为集图文声像并茂、人机交互性强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应以训练听说为主,也应包括阅读与写作,同时还应有学习策略指导及中西方文化等学习内容。整个系统应包括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的实施到教学目标的检测等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应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及自己的实际水平选学课程中相应的部分,对自己相对较弱部分,如发音、口语表达等,可进行反复学习。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后仍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实时辅导系统与教师对话,也可通过非实时讨论系统与教师和同学讨论。学生的作业可通过作业提交及管理系统进行收集、记录、统计、反馈等,学生可对自己学习进步与否及时得以把握。在线测试系统应设计为计算机自适应型测试,并设计有寓教于乐的升级功能,使学生有成就感。

网络平台的第二部分是资源库系统。该系统是“教学/学习系统”的支撑系统及教学与学习的素材来源。该系统应包括中外相关课件库、多媒体素材库、文化与学习策略库、英语语料库、教学研究及各类试题库等主要部分。教师和学生可根据教学与学习的需要从资源库中选取相应的素材,重新整合,组织教学或构建新知识。

网络平台的第三部分是“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教学/学习系统”的另一支撑系统,是教学过程的记录、监控、评估、反馈系统。该系统应包括注册选课系统、分级测试系统、在线学习记录系统、成绩分析系统和评估反馈系统。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网络支撑的自主型学习模式。从学生注册选课开始即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如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包括建立学习者数据库档案、询问学习者学习需求及学习策略、通过在线诊断型测试对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语言技能进行分析并建议其进入相应级别学习。然后要对其学习活动进行在线跟踪、建议及评估。

(2)教师作用与学生作用

在网络折衷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了课程的策划、大纲制定、任务设计、语料提供、教学示范、问题咨询、进度监控、效果评估等的中坚作用。特别是中外教师的相互配合,把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教学等进行分工,发挥了各自特长,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学生在这个模式中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他们只有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实践解决措施、最后才能真正获得语言知识,习得语言技能。因此,学生的作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学习主动探求者,而非被动接收者。学生在两年英语学习当中,不仅提高语言水平,也学到了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为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3)教学流程

网络折衷模式的教学流程由七个环节构成:即网上注册选课、在线诊断测试、教师导论、进入学习系统、教师辅导答疑、进行过程评估、进入下一级别。网上注册选课是要求学生入学后,在老师的辅导下,仔细阅读网上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级别的课程描述、学习要求、评估方法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注册相应级别的课程学习。在线诊断测试是学生选课后进入诊断测试阶段,系统应根据学生所选级别给出该级别的能力测试题目,完成提交后系统应给出即时反馈并做出评估,建议学生对所选级别作适当调整。学生可根据诊断测试结果及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决定是否在所选级别学习,或升高一级或降低一级学习。教师导论是教师在每一教学单元开始前对这一单元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学习要点在课堂上进行提示,并给学生分配设计好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学习系统是学生在确认某一级别后,根据教师的导论进入选定的学习系统学习。系统会为其学习建立一个学习数据库,记录本级别整个学习过程,包括教学课件的学习时间、网上讨论的参与程度、作业的提交次数、测试成绩、教师评估记录等。教师辅导答疑是网上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随课堂辅导,主要针对教师在导论中未提及但学生仍有疑问的知识点而设置的。进行过程评估是在学习过程中参加数次形成性评估,包括网上讨论的参与程度、作业提交情况、网上阶段性测试成绩、学习过程记录,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等,也应包括与教师的交互,如面授时的提问及课上反映与参与度、过程口试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学习项目参与和完成品质记录等,以使学生始终清楚自己的进步情况,对学习做相应调整。进入下一级别是学生综合评定成绩符合教学目标设定的合格标准则进入高一级别学习,整个学习方式与该循环步骤相同。

(4)教学实践

我校经过2005—2007三届学生试点后,从2008级开始在全体新生教学班推广了这种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实现了个性化学习,满足了学生不同水平及学习风格的需要。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讲授、答疑及在网络平台的各个子模块,如语言知识学习模块、语言技能训练模块、交际技能实践模块及学习策略及文化知识模块等的学习与训练,不但掌握了必要的语言知识,而且学会了语言的实际使用。例如,在学习的《大学体验英语》教材的知识单元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了访谈校园中的外籍教师及外国留学生、模拟工作面试、英文海报制作与宣传、应用文写作与展示、世界名牌大学风采展示、在线职业市场调查、灾难的报导及救助方式、模拟名人访谈、体育与健康之关系、计算机安全调查等20多个主题交际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使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口语和笔语交际的能力。

(5)教学效果

网络折衷教学模式的研究并非实验性定量研究,而是宏观上的教学模式设计研究,其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即从“听记型”到“探求型”。这种转变看似简单,但确实是一个重大转变,使学生摆脱了一味跟读老师的习惯,成为知识学习过程的主体。其次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即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指导和网上自主学习获得了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在必修课完成之后,学生可继续学习英语。再次是学生实际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即学生从词汇、阅读、口语、写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三、问题与解决办法

在网络折衷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过程当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我国中小学教学中所广泛采用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法使进入大学的学生养成了不愿意动脑思考,不愿意发表自己意见,只依赖听老师讲授、记录笔记的被动学习习惯,对于基于网络学习系统进行自主学习的模式不很适应,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掌握学习重点、疏于学习进度等,导致思想压力较大,影响了学习效果。我们针对这类学生给予及时的集体或个人辅导,使他们认识到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之差异,并使其放下包袱,努力赶上。

我们教学中也发现,教师从教学主讲型到教学主导型的角色的转变更需要提供足够的事先培训,包括是思想认识的转变、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技能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教师的课堂和网络实验室中正常教学发挥。我们这几年的做法是提前邀请教指委相关的专家为全体教师开办讲座,解决思想、政策、原则等大的问题。随之邀请技术专家,包括教学法专家、教育技术专家、网络技术专家等进行专题培训。这样,教师在走入课堂时已经心里非常踏实。

教学环境中的软硬件设备正常运行与故障排除等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问题就不仅会影响教学进度,还会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利影响,如失败感和使用这种环境的抵触感等,处理不当最终都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我们的做法是与学校网络中心合作,每当我们带学生在中心机房学习时,都有技术人员值班,可以与每个教室的老师进行电话对讲,如有问题,技术人员马上到位处理。

我校目前正在对网络折衷教学模式这一研究进行总结,开展教学研讨。我们拟在此研究基础上,深化改革,拓展研究范围,如网上实时与非实时师生交互式(包括语音方式)、外教在线答问,网上素材库扩展、建立教学语料库,实施网上学业考试等,以不断完善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我们也在研究如何更加充分发挥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外籍教师的作用,使学生在网络与课堂教学中能够利用各自的优势获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坚林,史光孝. 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教学模式的再思考——以DDL为例[J]. 外语教学,2009 (6).

[2] 丰玉芳,蔡玲.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

[3] 傅玲芳,杨坚定. 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 李军娇. 新形势下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09 (33).

[6] 刘爱军,.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探究[J]. 外语界,2009 (5).

[7] 饶振辉. 论兼收并容、折衷诸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

[8] 王德春. 论外语教学的方法、模式和大纲[J]. 山东外语教学,1984 (4).

[9] 王胜,韩银燕.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口译教学模式的构建[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

[10] 俞东明. 国外大型外语教学模式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2).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7年度重点课题“以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研究”中“现代教育技术支持语言教学的成功案例研究”子课题的成果,项目编号:ACA07004-12]

[责任编辑:陈立民]

作者:贾国栋

上一篇:体育练习密度的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农村土地流转与经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