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高中阶段,各类学科的专业性较强,知识容量很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压力也会更大。地理学科在高中时期与初中最大的不同则是高中地理并不仅仅是记住一些有特点的地名和特定的地标就足够的,更需要了解地球构造和地理本质。对于学生来说,拗口的地理知识点十分难记,往往会在记忆知识点的时候卡壳。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就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行讨论,制定出有效的方案策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阅读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阅读地理教学论文 篇1: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近几年来随着高考的改革、社会的需求、大量STS问题的出现、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得很多学生越来越感到不适应地理的学习。究其原因,其中有一条就是学生地理阅读能力差。我们经常见到有些学生对一道地理题(尤其是题干较长的)看了几遍还不知道说些什么意思,看地理课本找不出重点。阅读能力的障碍造成了学生对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理解等各方面能力薄弱,从而影响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其终生学习带来了困难。因而,在注重语文、外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现今学校教育中,加强地理学科阅读的教学研究,探索地理学科阅读的特点、培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理阅读的特点

1.地理阅读过程中语意转换频繁

地理教科书中的语言可以说是通常的文字语言、地理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地理阅读重在理解领会,而领会的关键性行为则是实现语意的转化,即把阅读内容转化为自己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例如,把一个抽象的表述转成具体的或不太抽象的表述,也即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再如,把课本中用符号或地图表述的内涵转化为语言表述,或把语言表述的问题用图描述出来。可见,地理阅读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灵活性。

2.地理语言的精确性和严谨性

每一个地理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都有其一定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在阅读、理解一段地理材料或一个概念、规律时必须弄清其中的地理术语、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不理解的地理知识点。另外,在理解地理意义时要注意自身内部语言的严谨性,以免影响地理含义的精确性。如:有些学生在阅读简谐振动的概念时,这样理解:物体在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振动,简谐振动中能量是守恒的。在这种阅读过程中,地理语言转化不严谨、不精确,造成学生对“机械能守恒的振动一定是简谐振动”的错误判断。可见,地理阅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思维严谨性和深刻性。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措施

1.加强地理教科书的阅读指导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学生在课前阅读时,由于知识的陌生、抽象,往往导致其阅读时无目的性,抓不住重点、难点。这时,教师应精心编写每节课的阅读提要,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如:这节课中介绍了哪些新概念和新规律;为什么要引入这些新概念、新规律,它们是怎样引入的;新概念和规律是怎么叙述的;本节课内容中有哪些内容在你阅读时弄不明白,等等。尤其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处理看不懂的内容,因为这毕竟是课前阅读,学生遇到看不懂的问题往往容易失去耐心,从而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个人的看法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看不懂的问题无需深究,待放到课堂上去研究。若这部分内容的结论影响下面的阅读,则让学生假设自己懂了,以便往后阅读。待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之后,逐步减少阅读提要,让学生自己去找重点、难点,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内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教师讲课是以课本为依据的,上课不能放弃课本,要指导学生翻阅课本,如课本上的某些概念,教师没有必要全部抄在黑板上,这时应当指导学生翻开课本,阅读有关的内容,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关键性的知识点要注上理解内容,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明确其异同及联系。再如,教师在讲课本中或练习册中的例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学会抓住题目中关键性的字眼,作为解题的突破口。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题之前反复读题,只有认真读题才可能弄清题意,分析清楚本题所涉及的地理现象、地理过程,分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结果,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并确定应用哪些基础知识和解题途经。

课后阅读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归纳总结、巩固应用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分三个层次阅读课本,首先是通读,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明确重点、难点。其次是精读,即对课本上的重点、难点要逐字逐句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条件及使用范围。最后,消化重点、难点,并整理简要的阅读笔记。这样通过自己消化、探索,真正把课本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

2.通过对科普文章、科技知识、STS问题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应让学生多猎取一些课外知识,除通过认真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了解地理学史和地理学家的生平和成就之外,教师还要在平时多搜集一些科普文章,科学发展动态的介绍,以及一些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科普读物供学生阅读。课外资料的阅读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总之,大量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具体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可以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以后步入高校和社会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作者:卞元香

学生阅读地理教学论文 篇2:

基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摘 要:高中阶段,各类学科的专业性较强,知识容量很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压力也会更大。地理学科在高中时期与初中最大的不同则是高中地理并不仅仅是记住一些有特点的地名和特定的地标就足够的,更需要了解地球构造和地理本质。对于学生来说,拗口的地理知识点十分难记,往往会在记忆知识点的时候卡壳。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就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行讨论,制定出有效的方案策略。

关键词:高中课堂;地理;阅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辅助工具,相当于地理的语言,用作表达地理各类知识。学生若想学好地理,必须要熟练地运用地图,要对地图有基本认知和浏览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地图绘制和解析。然而仅掌握阅读地图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学生还需要有强劲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面对知识时能快速掌握其本质含义,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更好地发挥知识点的作用。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知识点过于抽象

地理学科的特点在于实际存在的东西并不能拿到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展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理解文字表达的意思,而教师又只能通过多媒体或课本插图来向学生展示,所以学生往往很难快速理解课本概念的深层含义。而地理学科却是需要很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很多河流长度、山峰高度、国家首都等这些固定数值或名称,只能靠死记硬背来记忆,并没有捷径可走,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压力很大,无法将抽象的数字结合进知识中。

(二)抓不住重点进行记忆

地理课本中,相关数值或专有名词非常多,要从中提取关键重点信息有些困难,很多课本内容会将重点信息掩埋于大量的文字叙述中,学生很容易被混淆,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选择通篇记忆或全部放弃,这不仅浪费时间更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本中大量文字内容一般会迷惑学生,由于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很难抓住重点进行记忆,或会漏掉重要信息,所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刻不容缓。

(三)知识结构复杂

地理学科不仅仅只讲解地面乃至地球本质,还会涉及部分天文知识,例如,行星、银河系、自转公转等相关知识,而且高中的第一本地理教材就涉及了大量的天文知识,所以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地理时会产生疑惑,第一印象认为地理包含庞大的知识体系,很难理解。而实际上地理确实有着复杂的知识结构,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来说地理是十分庞大的知识库,学习地理时压力会很大,掌握不好记忆知识点的度,导致学习能力逐步下降。

二、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学生对地图的了解

上文提到,地图相当于地理学科的语言,高中生要想学好地理,一定要具备很好的掌握地图的能力。学生不仅要会准确地浏览地图,更要达到可以简单绘制的水平。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没有提升,面对部分学生的错误学习方式,教师要及时加以矫正,避免错误的习惯影响学生往后的学习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重点内容反复强调,让学生可以抓到重点,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看书时的阅读能力,加快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吸收。在绘制地图的时候教师应注重维度概念,让学生“点”、“线”、“面”合理结合,避免学生绘制出抽象的地图影响学习体验。

(二)合理理解图表信息

地理课本中很多数值会被制成图表供学生们进行对比,很多学生只能看到表面的方格和相应数值,在数据比较过程中经常会漏掉很重要的数据差比,这都是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导致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对地理课本中的数据图表进行解析,将数据间的比例进行思考,穿插着课本文字内容展开自己的思路,对课本内容进行整体和局部的推斷。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更是可以提高学生对图表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学生图文转换能力

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时经常会遇到图文结合的内容,这时学生需要十分仔细地观察图片内容,结合文字部分进行分析,不可一味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要将图片剖析透彻,究其根本进行思考,灵活进行思维转化。必要时可结合地图中的“点”或“线”,与数据相结合,整合出“面”,化抽象为具象,将平面变立体,局部到整体,做到真正的图文转化,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往后的发展做铺垫,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

总的来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刻不容缓。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得心应手,在其他学科中也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对将来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再加上我们教师的耐心辅助,一步一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志青.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14(45).

[2]黄莉. 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地理图像能力的策略[J]. 新课程导学,2017(24).

[3]赵慧.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2).

作者:常文慧

学生阅读地理教学论文 篇3:

谈谈地理教学中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

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在语文课中被当成一个重点,但在地理学科中,学生缺乏耐心,不愿认真阅读,究其原因是:地理学科的科普性强,专业术语多,对于年轻而又感情色彩浓厚的中学生而言,确实有些枯燥乏味。再者,我们疏于经常性地训练。但是地理学科也有其吸引人的一面,即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它研究的是自然现象、人类生产活动、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实际问题,再加上其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善于引导,地理阅读的训练是会引起学生重视的。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发现:试题用语严谨、结构紧密,常以大量文字材料和图幅为基础设置情景,提供信息源,这在高考中也是唯一的信息源。而在平常学习中的课堂阅读,有教师导读,同学之间的讨论,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出现的漏洞是可以得到弥补的。可见,个体阅读技能的训练,在地理教学中尤显重要和必要了。

由此我们必须从阅读技能的提高着手,在平时和考前,长期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一、设问、设疑,诱发思考动机,把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来

问题是思维的萌芽、思维的起点,它孕育着极大的智慧潜力。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致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和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进而“生疑”、“困惑”,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设计问题要具体,就一句话、一段文字、常见现象提出问题,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阅读资料上来。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

通过教师设置问题,促使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其目的很单纯——寻求问题答案,但是我们的训练却不能到此为止,我们还要诱导学生去总结分析,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知教材体系和新旧知识的联系,熟悉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水平。地理教材中每一段文字、每一个图幅的设计都渗透着编者的意图,学生就得去思考,这句话或图幅为解决什么问题而设,从而由被问转化到提高、质疑。问题的提出,学生肯定经过了深思熟虑,进行了深层次的阅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会尽力寻求满意答案。这实质已经达到了我们阅读的初步目的——熟悉教材。

三、隐性知识的挖掘,有用信息的提取

对于文字或图幅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必须全面展开思维,对新旧知识、学科间知识进行梳理,形成联系网,这样才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掘取。而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则是提取有用信息的关键所在。例如,“北半球夏至日”这六个字直观地告诉我们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如果我们深究的话就会想到,全球昼夜长短情况,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速度,地中海式气候区的气候特征,热带草原动物的迁徙,澳大利亚和中国黄土高原的农事安排等许多隐性知识,这就是思维空间的伸展和有用信息的提取过程。

四、高考试题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高考有其特殊的一面,它关系到学生的前途,所以被学生和家长看得特别重要,往往不能用平常心去面对。结果导致急功近利思想充斥整个考试过程,忘记平时训练的固有做法时有发生。一见到试题,学生往往不通盘去阅读,反倒先看问什么,哪部分材料与问题有关,便断章取义地阅读,这就出现了漏洞,有可能从材料中提取了错误的信息,继而答案出现偏差。在图幅的阅读中,许多学生不看图名、图例、图幅内容,倒先看起了相关试题,结果为了尽快得到答案,只看相关部分,缺乏对图幅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像2002年高考试题中,等压线图幅考查气压值,学生找到了这个点,且看到了离这一点最近的两条等压线,而把西北角离得较远的一组等压线忽略了,导致答案选择错误。到了2003年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学生没有掌握知识原理,而是阅读出现了问题。因此,在图幅阅读中必须先看清图名——它透露的是考查的范围和内容信息,看图例——熟悉图上符号代表的含意,它还告诉考生可能会用到的资料,而且还透露了出题者的某种意图,然后全面读图寻找图幅的中心内容,再看与图幅相关的试题,再读图作答。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地做了,肯定会有收获的。

作者:柳琪生

上一篇:基础检测建筑工程论文下一篇:抽油机井节能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