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地理图表的阅读》的教学案例

2024-04-21

名师点评《地理图表的阅读》的教学案例(共9篇)

篇1:名师点评《地理图表的阅读》的教学案例

《地理图表的阅读》案例教学研究

常州新桥中学 地理组 孙建荣

背景描述

近年来,学业水平测试强调以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多年高考考纲中特别强调如何从试题材料中“获取信息,提炼信息,解读信息”。在地理试题中的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信息等。其中,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它在三者中占试题的比重最大,最能突出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增加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自我反思等对话教学的实现,从而实现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历年高考试题作为材料背景,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图表的分类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分析,分析归纳,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及时指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

(一)导入:电脑屏幕中打出课题名称:《地理图表的阅读》。老师设问:为什么要专题复习地理图表的阅读呢?多媒体课件展示高考考试说明。近几年图表阅读分值占高考地理分值比例情况如何呢?列表统计展示,2007年占58.2%,2008年占95%,2009年占88%。

学生:看到这个表格数据非常惊讶。

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突破作好心理准备。

近年高考已经考过哪些图表呢?用课件展示2007年--2009年不同类型的高考已经考过的部分图表试题。

生:啊?(好奇)

师:各种各样的图表解答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如何呢? 生:思考„„ 课件展示解题方法: 第一步审题:①审设问 ②审标题 ③审内容 ④审附注 ⑤审联系。第二步作答:①直接从图例或表格中寻找答案。②对提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计算而得出。

③答题时一定要针对图中提供信息,不能受思维定势影响。

这样归纳出学生答题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准确获取图表相关信息的一般步骤,从而更有效地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和解读,同时完成正确解答。

教学片段

(二)师:刚才大家看过各种各样的近年高考考过的地理图表,可以说出有哪几类吗? 生:等值线图、柱状图、景观图等„„ 师归纳并课件展示:

等值线图的阅读 地理统计图表的阅读 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 地理景图的阅读 地理示意图的阅读等。

师:前几节课我们已对等值线图做了专题复习,下面哪位来分析一下等盐度线图题目,作为对等值线图阅读的复习。

课件展示题目:学生站起来很快答出选择题的正确答案,老师做出肯定的评价后,学生马上坐下。

师:慢,你的回答完全正确,你可以分析一下是怎么判断的吗?(其他学生笑了)生:分析(略)

师:XX同学不但回答完全正确,分析得也非常到位。看来等值线的判读方法掌握的不错啊。今天我们继续重点复习,统计图表的阅读和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

这样引导学生自己论证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对话,理清思路,进行表述,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训练。

教学片段

(三)课件展示:分析统计图表阅读的一般方法,然后进行分类:有曲线统计图,结构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等。柱状统计图,选取2008年上海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和《世界人口的纬度分布图》作为示例。

师:谁能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解答: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比例少的主要原因?

多数学生跃跃欲试,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生1:气候恶劣。生2:海洋面积广阔。

引导学生看图,具体分析获取信息的过程,并解读信息形成正确答案。同时课件动态展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为40°s—90°s,其中40°s—60°s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并不恶劣啊。提醒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图示提供信息作答,不能受思维定势影响。

生:哦(恍然大悟)。

柱状图表的阅读,用课件动态展示,让学生迅速掌握判读要领。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优势,更直观、更形象,同时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教学片段

(四)师: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类型有哪些呢?变式图、叠加图、组合图、表格图、无图也考图。课件展示:气候类型判读变式图:试判读a、b、c、d四点气候类型,分别由 ①、②、③、④四组同学分组分别讨论判断a、b、c、d四点气候类型。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①:热带雨林气候。生②:热带沙漠气候。

生③:先回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后又改口说是地中海气候。生④:温带季风气候。

学生回答基本正确。师及时点评,并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判读气候类型图时,先跟据气温判断热量带,再据降水与气温的配合情况断定气候类型。这样分组讨论,有利于生生之间互动,把课堂的主角地位让给学生。实现学生是课堂中真正的主体。

教学片段

(五)叠加图的判读,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析等高线与潜水位线的叠加图,思考不同地点打水井深浅问题。然后再课件展示:让学生分析2008年广东高考一道地理试题,天山的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让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后回答。

学生精彩回答后,老师用课件动态演示,如何对叠加图采取“分而治之”进行解答。学生感觉学得比较轻松。

前后采用难度不同试题进行分析,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运用课件展示分解,可以起到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效果。

教后反思

1.专题复习课板块化:用高考题引入,然后分析高考题,再用高考题检测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高考题来说明观点,指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解读信息。课中运用例题绝大多数引用高考题,比较典型,更有说服力。作为公开课,课前是花了不少时间对近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归纳分类。同时做成课件,也花了不少时间。要是平时上课每次都花这样多的时间,可能性不大。这样就要求不同学校之间,实现多媒体课件资源共享显得更加必要。

2.注重引导学生论证:如学生回答2009年高考题等值线图问题后,及时追问学生如何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展示学生自我对话,发展思维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3.将多媒体教学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融合,课堂容量大,有利于增加课堂知识密度,如引用大量高考图表。学生讨论中,下课铃声响了,原先备的课没有完成。但是下课后我却觉得特别激动,因为在课堂中学生全然没有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痛苦感”,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活跃,语言是那样的美妙,讨论是那样的激烈。如果没有采用多媒体课件根本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始终关注“学生”(心里始终有学生),关注“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的发展),关注“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出评析。始终把学生作为主角的地位,这样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4.我们究竟应怎样看待一节课,是不是教师备的教案都完成了,学生都懂了,提不出问题了才算是一节好课呢?通过这节公开课使我真正懂得了学生不仅仅是老师教学的对象,还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如果说书本知识是“静态资源”的话,那么师生互动中产生的资源则是“活性的资源”,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活性资源”的意识,并能重视它、挖掘它,那么对我们老师本身的要求就更高了,我们不能把心思仅仅放在教材、教案上,而更多的应是放在学生身上,更多的去研究学生、发现学生,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意义,更加生动,真正的从“备教案”转为“备学生”,真正的体现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说”。

本课教学实践中,以下几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如何做到增多学生之间的对话,如何让学生自我反思还需进一步加强。

评析高考试题时,致错原因分析比较少,这样引发学生思考的空间可能不够广。如能对高考题进行变式练习进行举一反二,举一反三也许效果更好。

篇2:名师点评《地理图表的阅读》的教学案例

图像教学实现地理135高效课堂

青龙县木头凳高级中学 周云侠

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个很大的冲击,为适应新的教育要求,有效地实施新课程,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和激励学生想学,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为此要求教师改变教的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高效课。近年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以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在这一点上与135课堂模式中强调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对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谋而合的。

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和绘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中加强绘图训练,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的有效措施。在地理的135课堂教学过程中,地图的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地图中往往包藏了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采用绘图训练教学法,从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与绘图能力入手,引导学生在读图时挖掘地图中所包含的知识点,1 通过绘图练习来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同时也真正实现了135高效课堂教学。

读图析图绘图训练教学基本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四步法”,充分利用地图,把地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引导学生尽量挖掘图中的信息,掌握地理事物间的联系,把繁杂的地理事物化为直观的地理图像,进而感知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我们的做法是:

1、引导读图。多采用自主学习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读出图中所隐含的地理知识点;

2、质疑提问。学生对有疑惑的内容质疑,然后师生解答。若仍有关键知识点遗漏,教师点拨;

3、学生总结。根据以上讨论环节学生总结图中所表达的地理现象或地理规律;

4、动手绘图。学生绘制重要图表,小组内批改,小组间交流讨论,推举出三到五篇范本供班内学习使用。

教学片段

(一):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利用导学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结果。

问题一地球产生昼夜的原因是什么,昼夜为什么会交替。生: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地球又处在不断的自转,所以昼夜就会不断交替。

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关于昼夜交替的原因的分析,加深 2 学生印象

问题二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什么是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

生:地球是不透明的。任何时刻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师: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合作探究)

生:(讨论)

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多媒体演示)晨昏线还有哪些特点呢 生看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生:晨昏线处在不断运动之中,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

生: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

巩固提升:学生完成导学案中晨昏线光照图地绘制,通过动手加深对晨昏线特点的理解。

最后学生展示自己的晨昏线光照图,再由学生自己纠错打分。这一环节学生非常踊跃,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片段(二):气候的形成与分布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结果

问题一,讨论探究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综合性较强对于学生难度较大)展示《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分布图》和《地球表面降水量分布图》给学生以提示。

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生:与太阳辐射有关。纬度低,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纬度高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师:非常好,温度与纬度有关,那降水又主要受什么影响呢? 生: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决定它控制地区的水热状况。

师:分析的太好了,那我们哪组同学派个代表给大家绘制一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呢,并标注出它们的性质?

(居然一下子踊上好几个同学,最后留下了三个同学绘图)绘图后学生点评。

生:周友画的最准确也美观,张雅丽画的没有知识性错误,就是不够规范,风向倾斜角度太大了,李鑫的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偏转的方向画错了。

师,林媛媛就是位专业的老师啊,评的太到位了。我们黑板的空间有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图要画,所以只能留下一幅图。那接下来我们要画什么图呢?

问题二(见导学案)气候的形成分布示意图。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中示意图,推举代表在黑板上完成示意图,再由学生评价,归纳出画图要领。

生:要注意每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位置,要考虑影响大陆东西两岸的大气环流不同的...生:还要注意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问题三,对比实际气候分布图,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

生:有很多地方和我们画的示意图不一样啊!

师:(故作惊讶的)是吗,哪不一样啊?

生:赤道不都是热带雨林气候啊,还有高山气候我们这个图上也没有(大家纷纷发表意见)

这时候我趁热打铁,究根刨底再加一幅世界地形图的展示就解决了问题。

生得出结论:下垫面不同使气候类型分布更加复杂化。[教后反思]

1、注重引导学生论证:在得出一个新结论后,都会及时追问学生一个问什么,如何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展示学生自我对话,发展思维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也是135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2、将学生自己绘图和多媒体图像教学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融合,课堂容量大,有利于增加课堂知识密度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如在气候一节的教学中大量引入了相关的地理图像,真正是学生温故而知新。这节课在学生的讨论中就结束了,原先备的课没有完成。但是下课后我却觉得特别激动,因为在课堂中学生全然没有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痛苦感”,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活跃,语言是那样的美妙,讨论是那样的激烈。如果没有采用学生绘图和多媒体课件根本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利用大量的学生绘制的示意图,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始终关注“学生”(心里始终有学生),关注“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的发展),关注“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出评析。始终把学生作为主角的地位,这样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通过这节课我对135高效课堂更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所说的高效不仅仅是完成了多少“量”,更要看我们完成的“质”,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解了多少,会用了多少。

3、怎么看待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学生绘图教学的尝试使我真正懂得了学生不仅仅是老师教学的对象,还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如果说书本知识是“静态资源”的话,那么师生互动中产生的资源则是“活性的资源”,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活性资源”的意识,并能重视它、挖掘它,那么对我们老师本身的要求就更高了,我们不能把心思仅仅放在教材、教案上,而更多的应是放在学生身上,更多的去研究学生、发现学生,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意义,更加生动,学生才成了课堂中的主人,才是真正的把课堂换给了学生。

在读图析图绘图的教学实践中,以下几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1、如何做到让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如何让学生自我反思还需进一步加强。

2、在绘图环节中,给优秀生展示的机会多,后进生参与少,应设置有梯度的绘图训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我们的互动课堂中收获成就感。

篇3:名师点评《地理图表的阅读》的教学案例

一、要掌握地理图表的基本情况

让学生了解地理图表所表现的区域, 并能对不同的图表进行分类, 这是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可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学生掌握地理图表的区域性, 区域性也是地理学科的重点之一, 地理图表往往都是反映某个区域的地理事象, 要让学生熟练识别不同区域的地理图表, 这就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各区域图表的形状和特征, 并能记住这些特征, 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判读出图表所表现的是哪个区域。再者, 是让学生分清和掌握不同地理图表的种类, 初中阶段主要图表有三种。 (1) 区域地图, 即表示某一区域地理事物的地图, 根据其表现的内容可分为地形图、气候图, 农业地域图、工业分布图等, 读这种图首先要根据它们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去判断, 平时要对重要的经纬线所经过的地区加以关注, 如0°和180°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 这样才能更好地识别图表所表现的是什么地方。 (2) 等值线图, 目前我们学习的主要有等温线图、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降水线图等, 这类图先要观察各个数值的分布规律, 再利用“等值线原理”判断:凸向数值高的反而低, 如寒流、山谷等;凸向数值低的反而高, 如暖流、山脊等。 (3) 统计图, 在教科书中有各种各样的统计图, 如柱状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饼状统计图等, 这类图表主要看统计的内容, 有的是用百分数表示, 反映各地理事物的比例大小;有的是用坐标轴表示, 这要读出坐标轴的含义, 注意坐标轴上的数字单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这些图形进行归纳, 使学生分清各个种类, 在解决地理问题时, 能选用合适的图表。

二、学会阅读地理图表的基本方法

阅读地理图表是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 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读图能力, 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怎样才能掌握这些方法呢?先要看地理图表的标题或者图名, 这常常是一幅图表主要地理事物的概括, 抓住它就能提高读图的效率。再看图表所表现的内容, 有时一幅图表中往往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 而其中不一定所有的信息都是我们需要的, 所以我们要提取有用的信息, 有选择、有重点地读图, 去除一些无关的信息, 让学生学会有目的地读图, 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分析。

三、学会怎样去分析地理图表

我们不仅仅要会阅读地理图表, 更重要的是如何挖掘其中隐藏的有价值的信息, 这就需要认真分析才行, 分析地理图表, 就是把读图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加工,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取舍和重组归纳出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 一要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的析图方法, 如在学习亚洲的气候时, 往往与非洲的气候进行比较, 亚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大陆性显著, 而非洲气候相对简单, 南北大致对称, 虽然气候类型差别很大, 究其原因它们都会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亚洲气候图和非洲气候图进行比较, 分析其造成气候类型差异的原因。二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析图方法, 在讲到日本的经济时可以通过观察“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图, 让学生了解在世界各地都能买到日本的产品, 再观察“1998年日本主要产品占国际市场的百分比”图, 了解日本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比重很大, 从而归纳出日本经济以工业为主, 并且十分发达, 是世界经济强国, 再观察“1998年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的百分比”图和“日本主要原料来源”图, 了解日本资源缺乏, 主要资源靠从国外进口。综上可以概括:日本经济的重要特点———对外依赖性强。

四、培养学生填绘地理图表的能力

填绘地理图表,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模仿和记忆, 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图表上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和比例大小, 从而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中, 多利用多媒体填图的方式, 增加师生互动, 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 并能提高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通过绘制图表, 可以记住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绘制的过程中, 教师应先进行示范, 学生由临摹到自绘, 要求学生养成化繁为简、重点突出、相对准确的习惯。在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绘制的图表主要有: (1) 各大洲、分区国家的轮廓图; (2) 各种示意图, 根据内容可分为地理略图、地理剖面图、地理过程图等; (3) 各种统计图和分布图等。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读图

多媒体在地理图表的教学中有一定的优势, 它可以形象、直观、动态地把各种地理图表展现出来, 并且根据需要还能进行修改, 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教学效果, 在讲演时配以动画, 可以动态表现图表的内容, 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感染力, 加深学生对图表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总而言之, 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示范和引导,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和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摘要:地理知识凭借地图呈现出来, 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点。掌握地图技能, 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 牢记地理事物的分布, 是学好地理的必由之路。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要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名师点评《地理图表的阅读》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地理教学;图表教学;图示讲解;信息迁移;有效课堂

一、图示讲解方法

在为学生讲解比较复杂的地理知识时,为了讲解得更加清楚,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穿插图表的方法讲解。比如,在教学生“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地理知识时,先给学生讲明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主要原因是由夏季风的进退引起的,且锋面雨主要的降水类型,然后立即向学生展示出“锋面雨示意图”,详细为学生分析锋面雨的含义及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东部地区5月份雨带分布图、6月份雨带分布图、7-8月份雨带分布图以及9月份雨带分布图等,在读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文字叙述内容说明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进退规律。这样一来,教师就把锋面雨的相关概念、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讲清楚了,同时学生也可以很清楚、系统地掌握东部地区雨带迁移的相关

知识。

二、信息迁移方法

在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读活图表,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蕴含在地理图表中的各种基本原理,把地理地图册、教材中的插图以及教材文字等各种不同的地理知识合理迁移到填充图中。在迁移这些地理知识信息时,使学生可以深入地判别、分析综合、概括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读图所得的信息分析我国工业带布局的特点以及原因,结合着前面所学的人口迁移特点、原因等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就把学习的所有地理知识都能够体现在一张地图中,让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学生记得牢,也学得好。最后,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图表时,应该深入挖掘出和所要讲解地图相关的各种地理知识、前后相互联系,对比分析,尽可能地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适时引导学生把所学习的零散地理知识和所学习的地图知识联系,让所学习的零散地理知识成为地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图表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对地理图表都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充分合理利用地理图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有

效性。

篇5:上海新东方名师点评新六级阅读

第一部分 新六级考试阅读题型

在这次考试中和样卷一样,阅读一共分成两个部分:快速阅读部分(fast reading)占整张试卷分值的10%和仔细阅读部分(careful reading)占整张试卷分值的25%。仔细阅读部分的考试题型又分为两种:a)短句问答(shortanswerquestion);b)选择题型的篇章阅读理解。

第二部分 快速阅读部分

快速阅读要求考生在15分钟内完成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和后面的10道题。前面4个题是判断正误(y/n/ng),后6个是填空题(答案基本都是原文中出现的原词)。和新四级相比,文章更长了,填空题的数量由3个增加一倍到6个,这也符考试要增加对主观题型的考察的趋势。该题型需要通过略读和寻读法,乃至文章逻辑关系、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实现对随后的题目有效的判断和填写。

面对快速阅读这样一种新题型,考生最关键要具备通过题干中的中心词快速定位的能力。何谓中心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时间、数字、地点、大写字母(如这次考试的第5题的,第9题中的500,000,第10题中的next two decades)2)专有名词(如第一题中的人名,第4题中australian,第6题中的hilton hotel)3)表征范围大小程度高低的副词和限定性修饰性的形容词(如第8题中的the most expensive)。如果能找到这些词,定位都是非常简单的,那么快速阅读也至少成功一大半了

第三部分 短句问答

这就是我们原本四级经常考察的简答题,要求考生在10分钟的时间里读懂一篇400字左右长度的文章,用正确简洁的语言回答后面的5个问题或者是补全句子。考试题型以细节事实题为主,主旨题、词义题为辅。因为简答和快速阅读的出题顺序和作者论证的顺序基本一致,所以考生做题时依然和快速阅读一样应该先读题目,再读文章!来源:

我们在完成简答题的时候,应该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内容方面:a.回答要与题干范围想吻合,切勿答非所问

b.尽量简洁:原则,能用单词的不用词组,能用词组的不用句子(用句子的三种情况:1)以why开头问的问题 2)以what suggestion/opinion/result开头问的, 3)题中要求补全句子的);

其次语言方面:1)照搬原则:a.以词和词组回答的完全照搬 b.以四个或四个一下词组成句子的可照搬 c.对于较长句子,可用代词替换名词,动词替换词组

2)注意一些语言与语法上的错误错误地方:主谓不一致;时态不对应(问题是什么时态,回答也是什么时态);单词拼写与句法结构。

第四部分选择题型的篇章阅读理解

篇6:名师点评《地理图表的阅读》的教学案例

(江西省莲花县莲花中学 朱水照)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3.正午太阳高变化规律

(附图 {图})

(1)纬度变化规律

让学生读“夏至日和冬至日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图”,并补充“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太阳高度图”, 问:二分日和二至日太阳各直射在哪一条纬线上?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怎样变化?学生回答后,要求 在图上标出由大到小的箭头。据此进行小结。无论什么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向南北二 方依次递减。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差1度,则正午太阳高度减少1度。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23°26′ N,北极圈距北回归线(66°34′-23°26′=)43°08′,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43 °08′=)46°52′;南圈距北回归线(66°34′+23°26′=)90°,其正午太阳高为0 °。

(2)季节变化规律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某地当太阳直射点移来时,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减小。不同季节各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可用图二表示。按有无太阳直射,可分为两个区域的变化状况,可用表一说明。

表一 各纬度因季节变化引起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附图 {图})

根据图二和表一小结:

(附图 {图})

①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以北达到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到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以 南达到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②由于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没有太阳直射,一年中只有一次最大值和一次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 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除赤道外,只有一次最小值。

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原因

(附图 {图})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长和夜长的表示方法

读“昼半球和夜半球图”,明确昼弧、夜弧及其长度所表示的地理意义。昼(夜)弧所在的纬线长表示昼 (夜)长。如昼(夜)弧的纬度长度为120°,即昼(夜)长为8小时。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读“昼夜长短变化图”,问:北半球什么时间昼长(短)于夜?什么时间昼最长(短),什么时间昼夜半 分?赤道上全年昼夜长短怎样?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与北半球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然后填出表二中括号内 的内容:

表二 二分日、二至日全球昼夜短状况

(附图 {图})

3.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问:“昼夜长短变化图”中的四个日期,太阳直射点各在哪条纬线上?各朝哪个方向移动?它是怎样影响 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填表三中括号中的内容

(附图 {图})

表三 昼夜长短纬度分布状况

从表三可得,昼夜长短的变化总是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而变化,即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与太阳直射 点周年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可以下表表示:

(附图 {图})

然后让学生对比说明:同一纬度上不同季节和同一季节不同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在 此基础上,可用列表形式(表略),小结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连续变化过程。

三、四季更替

1.四季划分

(1)天文四季

表四 天文四季(北半球)

(附图 {图})

(2)我国气候统计划分的四季

表五 我国气候统计四季(中纬度地区)

(附图 {图})

2.四季成因:

(附图 {图})

篇7:名师点评《地理图表的阅读》的教学案例

王文丽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在北京市阅读教学大赛中获得唯一特等奖。著有《走近王文丽——语文让我如此美丽》等。

师: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名字叫——

生:“百合花开”。

师:“百合花开”是一种特别美丽、特别神圣的景象,该怎么读呢?

生:“百合花开”(感情充沛)。

师:王老师先来听写几个词语,看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我听写两组词语,每个词语只读一遍,请大家听清楚。

教师听写:

洁白 灵性 秀挺风姿

讥讽 嘲笑 鄙夷不屑

师:写好了,我们来对照屏幕上的词语订正一下。(指名读第一组词语,指导读好词语并引导学生进行订正)

师: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都是描写百合花的。

师:说得好。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百合花的,都出现在文中的这一句话当中,请你们自己来读一读:(出示文字投影)

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富有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师:同桌互相读一读,要让对方听到你的朗读,能够感受到眼前百合花开的美丽景象。

(指名读,指导读好。)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词语。(指名读,引导订正)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都是写野草啊,蜂蝶鸟雀什么的看不起百合的。

师:你的发现非常可贵,这几个词语都是表示看不起的意思,但是又有什么不同呢?假如请你再来把这4个词语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

生:讥讽和嘲笑为一组,鄙夷和不屑为一组。

师:为什么这么分?

生:„„

师:(板书:讥讽嘲笑)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讥讽”这两个字都是言字旁,跟说话有关系,“嘲笑”的“嘲”是个口字旁,也跟说话有关系,看来,讥讽和嘲笑往往是指用语言表示看不起。我们看看课文里是不是这样写的。(出示文字投影)

(生自由读,体会“讥讽”和“嘲笑”使用上的特点。)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的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师:(指名读)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让我们感受讥讽和嘲笑通常是用语言来表示看不起的?

生:(朗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读出它们讥讽和嘲笑的语气?

(生带语气地朗读)

师:如果说,“讥讽”和“嘲笑”通常是用言语表示看不起,那么,“鄙夷”和“不屑”是用什么来表示看不起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用眼神。

师:对,通常是用神态、表情来表示看不起。同学们你们看,同样是表示看不起的意思,但是我们深入地去读,就会发现它们各自还有自己的特点。

点评:别开生面的词语复习。让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再把它们分成两类,利用形声字的特点,从字形上猜度字义,然后把词语放入语境中领会含义。这样的复习,其作用不仅是理解词语的意思,更是为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础。当然,词语复习这里也可以到分类、猜度词义为止,给学生留下一个阅读期待。因为只有在语境中才能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运用这些词语来表情达意的。师:生字词语的复习检查就到这里,接下来我请一位同学和我一起来读课文。这篇课文的自然段很多,数过吗?

生:数过,一共有16个自然段。

师:好,我来读第1~9自然段,这位同学来读第10~16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我们俩为什么这么分工?

生:(读毕)这样分工是因为第1~9自然段讲的是百合花还没有开的时候,第10~16自然段讲的是百合花已经开花了。

师:(板书:要开花花开)是呀,根据这个线索我们就可以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9自然段,是讲——

生:百合要开花。

师:第二部分是——

生:第10~16自然段,讲百合已经开花了。

点评:理思路、分层次,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应有的阅读能力,即读了课文,能初步明了文章的条理和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当前有所忽视。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接下来的精读内容往往是局部性的,前面把思路理顺了,层次分清了,也就明白了局部的内容在整体中的地位,局部不再是孤立的“点”(重点),而是一个整体中的点,是点睛之笔的“点”。相反,如果文章的重点脱离了整体,课文就被肢解了,把一个整体分割成东鳞西爪的部分,使文章失去了内在的联系。这样学习,学生是不可能有真正透彻的理解的。

师:课文的题目叫做《百合花开》,我们就先来看看百合花开的景象。请你自己来读一读第10~16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语句,哪些段落直接讲到了百合花开?

(生自由读,然后反馈汇报。)

生: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富有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师:(出示相关文字)我发现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强调了“终于”这个词语,什么叫“终于”呢? 生:“终于”就是说百合没开花的时候受到别人的鄙夷,但是最后它还是开花了。

师:你的意思是说“终于”是最后的意思,那么这又是经历了什么的最后呢?

生:经历了别人的嘲笑和讥讽。

生:经历了风霜雨雪。

生:经历了很多的不容易。

师:历经了这么多的不容易之后,它终于开出花来,野草和蜂蝶见了再也不敢嘲笑它了。谁知道野草和蜂蝶怕的到底是什么?(板书:不敢)

生:怕百合因为现在长得漂亮再嘲笑它们。

师:这是你的认识,或者说这也容易成为大家最初的认识。原来曾经嘲笑过百合的野草和蜂蝶看到百合纯洁的美,想到人家如今也会嘲笑自己,于是不敢再嘲笑百合。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暂且留个悬念,等一会再来找答案。谁能再来读读这一段,读出百合开花的艰难以及那份欣喜?

(指名读,生读得非常好。)

师:她读得真好,真动情。好的朗读是可以让我们的眼前浮现出画面的。如果读书读得好,我们听者的眼前就能够出现他所读的文字描述的形象。

(继续汇报)

生: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欢喜的泪滴。

师:读得真好!想一想,人们通常是在什么时候流泪?

生:感动。

生:激动。

生:伤心。

师:可是课文中说,那是百合欢喜的泪滴,这时候百合内心里想的是什么而让它充满了欢喜呢?

生:我觉得它想的是:我现在终于开花了。

师:它原本就是一株花,现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的确值得欢喜。生:别人再也不敢嘲笑我了。

师:哦,我终于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尊严,这也是值得欢喜的。

生:百合花终于完成了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

师: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啊!这就叫喜极而泣,来,咱们一起读出百合的欢喜。(生齐读)

(继续汇报)

生:年年春天,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

师:原本那一株百合是开在断崖边上的,现在这株百合的种子落在山谷、落在草原、落在断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百合,(出示图片)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这漫山遍野都盛开着百合的地方?

(生朗读)

师:我觉得百合花开了一片,但还没有完全开满,谁再来读?

(生朗读。师微笑点头表示认同。)

师:还有哪些语句也讲到了百合开花呢?

生:几十年后,远在百里之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嗅着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

师:这段中说人们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虽然没有直接写出百合开花什么样,但是通过人们的表现在写百合花开的情形。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让我们来看看人们都有怎样的表现。

(指名读)

生:人们从不同的地方赶来,欣赏百合花开的景象。

师:(板书:欣赏)“赏”是什么意思?

生:看。

师:那么“欣”呢?

生:品味。生:细细地。

生:我认为“欣赏”就是用尊敬的眼光去看。

师:你们能用“欣”字来组一个词语吗?

生:欣慰。

生:欣喜。

师:欣赏的“欣”和它们是一个意思,都是表示高兴、愉悦的意思。所谓“欣赏”,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情去看。人们是怎样来欣赏百合的?

生:孩童跪下来嗅着芬芳。

生:情侣们互相拥抱,许下百年好合的誓言。

师:这是借鉴了百合的寓意。

生: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

师:可能我们说不清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身份,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但是我们却看到他们不约而同地为百合感动得落泪。刚才我们要求寻找和发现的是百合开花的语句,可是,孩童、情侣们以及无数的人,这不是写人的表现吗?为什么有的同学却说这也是在写百合开花的景象呢?

生:我觉得这些都是为了衬托百合花开,说明百合花开是一种很壮观的景象。

师:这位同学说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那就是“衬托”。(板书:衬托)这一段没有直接讲百合开花什么样,而是借助人们的表现衬托百合花开的情形,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写作方法,叫做侧面衬托。

(练习读,读出百合开花的美,以及人们的感动。)

点评:这一步是精读百合花“开”。方法是围绕“哪些语句,哪些段落直接讲到了百合花开”,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展开的。这种方法别的老师也用,然而,“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王老师的“梅花”开在何处呢?

理解词语与感悟文意紧密结合。从“终于”中体会百合的遭际,自然界的风霜雨雪,野草和蜂蝶们的嘲笑和讥讽;从“泪滴”中感受百合的感动、激动和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欣喜。在朗读中把理解与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读得动情,在眼前浮现出画面,出现文字所描述的形象,是培养语感也是形象感染。最为可贵的是对文本的理解不限于内容,而是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表达的形式。写百合开花,为什么要写孩童、情侣等“无数的人”呢?学生领略了一种重要的表达方法,就是“衬托”,人们赏花从侧面写出了百合花开的壮观,以及人们对它的喜爱和敬意。要说理解,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理解语言形式是怎样表达内容的。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最欣赏百合的什么?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合适的词语表达出来。(生默读,批注)

生:我欣赏百合不放弃开花的精神。(板书:不放弃)

生:我欣赏百合坚持不懈的精神。(板书:坚持不懈)

生:我欣赏百合花的自信。(板书:自信)

师:那是一种源自骨子里的自信。

生:我欣赏百合花的执著。(板书:执著)

生:我欣赏百合花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持之以恒)

师:我和你一样欣赏它的不离不弃。

生:我欣赏百合花的那种隐忍的精神。(板书:隐忍)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是隐忍的呢?

生:对于杂草和蜂蝶的嘲笑,它都不在乎,很宽容,只专心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师:你认识得真好!这就是宽容与大度的百合,怀抱着内心里最纯洁的念头执著前行,那就是——开花。

生:我欣赏百合花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

师:你认为它是用什么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呢?

生:用开花这个实际行动来维护尊严。

生:我欣赏百合花坚定的信念。

生:我欣赏百合花努力开花的精神。

师:你们说得多好啊!每一句话似乎都闪着光亮。有了执著的信念,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同学们,那么你们又是从哪些文字当中获得的这样的感悟呢?请你们来读一读。(生自己练习,然后指名反馈)生:(不够振作)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来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师:你读的这段话特别重要,但是在我眼前呈现的不是那株蓬勃向上、信念坚定的百合,好像这株百合底气不足、生病了一样。你能再大声地把它读一遍吗?(生读得好了很多)

师:不管别人怎样看你,不管你读得是否能够令别人满意,你都要自信地把它读出来。好,还有谁愿意读?读出百合的那份自信,那份执著,那份坚定。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两位同学读的这一段写法上很有特点,我要开花„„我要开花„„我要开花„„这是一组——

生:排比句。

师:排比句读起来就要层层递进,情感也是愈发浓烈,应该怎么读呢?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这坚定的语言也是诗一样的语言,当我们把它用这样一种格式呈现出来的时候,那简直是一首流淌着信念的清新的诗。

(出示文字投影:指名多名同学读,相机评价指导)“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

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

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来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师:我们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百合的自信和执著。你们刚才在欣赏这些文字的时候,还有打动你们心灵的地方吗?还可以继续来给大家读)

生:在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师:请问,什么叫纯洁的念头?

生:„„(讲不出来)

师:我们通常可以说颜色啊、质地啊是纯洁的,那么,纯洁的念头指的是什么呢?

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念头。

师:不够准确。

生:纯洁的念头就是只有一个念头,没有其他念头。

师:说得多好。假如我们就用两个字来概括百合那纯洁的念头,那就是——

生:开花。

师:假使我们在读的时候,能够强调出谁是什么,不是什么,那份坚定就更加突出了。(生齐读)

师:还有你们欣赏的地方吗?

生: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师:我记得,你就是刚才那个说欣赏百合努力过程的女孩,这段话恰恰就表现了百合的努力。让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师:让百合的根哪,扎得再深一些;让百合的胸膛挺得再直一些。(指名读)

生: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师:你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到这么多让你们欣赏的东西,现在我想问一问,你们在欣赏百合花的时候都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吗?

生:我是怀着敬佩的心情来欣赏百合花的。

生:我认为百合是以一种努力的精神在开花的,所以我很敬重它。

师:百合的这种努力的精神也在悄悄地感染着我们。你们的敬佩、敬重,我相信一定都源自你们的内心,所以啊,与其说是欣赏,不如说你们是用心在赏。(板书:心赏)王老师读了这篇文章,欣赏的地方和你们都不一样。

(出示文字投影)“我们要全心全意地、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师:谁知道我欣赏它的什么?

生:我觉得百合默默地开花,您一定欣赏它的不骄傲。

师:谢谢你愿意做我的知音。只是我们的表达略有不同,我欣赏它的不张扬。

师:“我们要全心全意地开花”,我又在欣赏它的什么呢?

生:它把心思都放在开花身上,不去想别的事情。

师:把所有的努力都放在自己的目标上,尽力去做。(生齐读)

师:这篇课文最初只讲到了断崖边上的一株百合,如今我们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百合,(出示相关图片)你更欣赏哪一株百合呢?

生:我欣赏第一株百合,因为它在教育后代要全心全意地默默地开花。

师:也就是说你欣赏它不光自己知道努力,还能够用精神来影响下一代。

生:我也欣赏第一株百合,因为它全心全意地来做事情,面对蜂蝶鸟雀的嘲笑它也不气馁。

师:正因为有如此的境界,它才由一株变成了漫山遍野的百合。

生:我更欣赏漫山遍野的百合,因为它们继承了第一株百合的精神,都很自信,都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如果说第一株百合是精神的传递,而漫山遍野的百合就是对那份精神的继承,它们都是值得我们欣赏的。现在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蜂蝶鸟雀再也不敢嘲笑它了,到底怕什么呢?是你们最初的认识——怕百合花反过来嘲笑它们吗?

生:它们怕百合花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百合之所以能够开花,是因为它的内心里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吓退那些讥讽、嘲笑、鄙夷自己的人,所以它们怕的是百合内心里涌出来的强大的力量。

师:这个“涌”字用得多好!多有气势!那么,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做《百合花开》,但是却用很多笔墨来写蜂蝶鸟雀,这是为什么?

生:为了衬托这种精神,所以写蜂蝶鸟雀嘲笑它。

师:这个衬托和我们刚才讲的那个衬托一样吗?刚才我们说的是从侧面来衬托,而这些是从—— 生:反面来衬托。

师:课文的作者叫林清玄。(出示照片以及文字)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吗?你想象中的林清玄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我想象中的林清玄特别年轻、特别帅。

生:我想象中的林清玄很严肃,因为我觉得能够写出这么富有哲理的文章的人应该很严肃。

师:我想你们之所以想到林清玄很年轻,很帅气,是因为我们读到的林清玄的文字是那么生动,那么富有灵气,富含哲理,但是王老师要告诉大家的是,做人就像百合,内心里的动力,内在的能量才是最重要的。林清玄的确已经不年轻了,1953年生于高雄,17岁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20岁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30岁得遍了台湾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如今,从事写作34年,已经出版了120本文集。林清玄成名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屡屡遭受到别人的怀疑、讽刺和打击,但是他说:“我知道自己内在的潜质,我知道自己终究要成为以文字为生的人。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都愿意用我的文字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至死不渝。”

师:说到这儿,至于作者为什么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我想你们一定知道得很清楚了。

师:这篇课文的原文并不叫这个名字,叫做《心田上的百合花》,选编入我们教材的时候,编者改成了《百合花开》。你更欣赏哪一个?

生:我比较欣赏《心田上的百合花》,因为这更能够表现出百合花坚持不懈、不放弃的精神。

师:我还是不太明白,百合花不是开在山谷、开在断崖、开在草原吗?你为什么觉得要叫《心田上的百合花》?

生:这是作者用心感受到的,用心写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叫《心田上的百合花》。

生:我更喜欢《百合花开》。因为终究百合是开花了,而且开得那么灿烂,那是非常不容易的,那般景象没法比喻。

师:看来,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这位同学就认为用《百合花开》做题,直接表达出百合开花不容易,从而让我们想象那一幅盛景,完全可以。王老师自己呢,更欣赏《心田上的百合花》这个题目,但是我的理由和前面两位同学不同。我认为,作者用这个题目是想告诉我们,这百合花不仅仅是开在他自己的心里,还要开在—— 生:每个人的心上。

生:所有人的心上。

师:王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就这样把这株百合种在了自己的心里。请你们跟着我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文字投影,师生齐读)

如果骄傲没有屈从于嘲笑

如果信念就是实现最初的梦想

不管是深谷中的断崖

还是鄙夷的眼光

都会化作你内心最强大的力量

只要纯洁的念头不曾坠落

哪怕把眼泪装在心上

你也会开出勇敢的花

以洁白的品性和挺秀的身姿

默默然灿烂了山谷,芬芳了天涯

师: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学过这篇课文后有着怎样的感受,接下来就请你用你的文字作种子,在你的心田上也种下一株纯洁的百合。(生写感受,师巡视)

(反馈,汇报)

生1: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总是遭到别人的嘲笑,但是它心中的纯洁的念头没有忘,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它终于开花了,用花来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那些曾经嘲笑它的蜂蝶鸟雀都被它内心里强大的力量所震撼,最后漫山遍野都长出了百合,它们都把第一株百合的坚强和信念铭记在心中„„

师:并且还会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谢谢你,给这篇课文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

生2:百合花是美丽的,它的内心深处比外在还要美,因为它那种不懈的精神,努力释放出内心的能量,才使它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师:这是一段很有诗情的文字。生3: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敢于去追求、去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前面的同学讲的都是关于百合,而这位同学想到的是人,由百合想到了我们自己,太好了!正所谓”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要你坚定了目标朝前走,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生4:一份信念,一份执著,就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一份成功。

师:言简意赅,哲理无穷。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希望这株百合能够盛开在每个人的心中。下课!

点评:这一阶段的教学是十分精彩的。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心赏”性地阅读。阅读由“欣赏”到“心赏”是读的超越和升华。“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样的阅读读深了,读到文章的深处,读到作者心灵的深处;又从里面读出来了,读出了哲理,读出了自我。教学的可贵在于启迪学生幽闭的心灵,在于营造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从百合花开读到了人要有执著坚定的信念,为实现自我价值、维护自身尊严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在学生眼里,百合花不再是悬崖上的花,而是心中的人。他(她)是那样的可亲、可敬而又可学,是树立在身边的一杆标尺,是我们心仪和学习的榜样。学生在所写的读后感中,正如老师所说的“用文字在自己的心田种下了一株纯洁的百合”。这里,我们看到了语文的魅力,看到了语文震撼人心的力量。语文教学中什么是个性化阅读、什么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理论的诠释是玄乎的苍白的,教学实例使它变得鲜活而丰满。

篇8:名师点评《地理图表的阅读》的教学案例

一、抛“图”引新, 激情引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用图像导入一节课, 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也能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心理状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如在教学“热力环流”一节时, 可利用“城市的热岛效应图”导入新课。首先展示城市景观图,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接着提出问题: ①城市热岛环流对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哪些影响? ②在城市建设中应如何避免这种影响? 学生讨论, 献计献策, 得出结论。这幅图是热力环流的典型应用图, 形象直观, 学生理解了这幅图, 也就会看其他有关热力环流的图了。

二、及时转换, “图”中解惑

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 是地理现象的信息库, 是各地理要素综合和具体体现的综合体; 它可代替大量语言文字, 既有形象直观性, 又有抽象概括性; 既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地理试题常常会考查学生图与图之间、图与表之间、图与文之间的转换能力,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因此, 我们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养成转换习惯, 强化转换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一些地理图表所反映的内容, 图表本身直观性不是很强, 或者学生理解较为困难, 或者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地理教学中, 除可以用文字辅助解释之外, 还可以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图表知识去辅助理解。

例如: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数据, 回答问题:分析该地的气候特点。

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 少部分学生能够作答:该地气候特点是夏季温和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表格的直观性不强, 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作答, 能够作答的学生, 对该知识点的印象也不深。如果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地理学习技巧, 要求学生先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 转换为“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柱状图的直观性特点来反映表格中的内容, 能够使表格中的内容一目了然, 学生能轻松作答。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表中内容的理解, 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妙“图”巧用, 抓住关键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是要让学生抓住关键点, 掌握重点, 化解难点。如在必修1《水循环》一节中, “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是教学的重难点。如何突破?单靠教师讲解平淡无味, 这时不妨出示“洋流模式分布图”, 用一系列读图思考题引导同学们自主学习, 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习的风带和季风环流知识, 找出洋流的分布规律。整个读图过程环环相扣, 同学们经过读、思、议, 便能迅速突破重难点。

四、以“图”结课, 画龙点睛

教师在进行知识归纳和巩固训练时, 恰当地运用地图, 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 为打造高效地理课堂奠定基础。如教学“岩石圈”时,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撰写小故事“岩石物语”: 从沙滩上的沙粒开始, 描写沙粒有可能发生的岩石循环过程, ( 提示: 沙粒前身可能是不同种类的岩石; 沙粒最终结局也可能不同……) 并要求结合故事, 画出岩石循环的路线图。以图表方式来检测教学效果, 既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能很好地反馈出学生对岩石循环这一地理过程的把握程度, 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 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热点材料, 考试中绝大多数以图表和材料形式展示试题内容和要求, 因此,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多进行材料题和图表题的训练, 帮助学生提高读图分析能力、材料分析能力和图文转化与语言表达能力。

篇9:名师点评《地理图表的阅读》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图表信息;利用

一、深入分析图表信息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理教學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求学生把地理事物的坐标准确地落实到地图上面。比如在课程“中国西北地区”的课题中,针对学生看图、分析图和用图能力很差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套“西北地区的自然概况”,重在描述它的自然特征。结合西北地区缺乏相关的文字资料,可以加强看图能力的训练,充分发挥多媒体地图直观的优势,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图表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地理课程中有许多重点的课题,有时候单独依靠教师的讲解,根本达不到学习的效果,而且学生理解的时候也非常吃力,但是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形图像表现出来。将抽象化的固体知识动态化,化繁为简,易于学生的理解。增加一定的生动程度,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原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造出长江的水系图,用闪烁的亮点表现洪水的主要来源,并进行对应的批注。教师借助多媒体的图表,非常轻易地向学生讲解和介绍。在幻灯片结尾的部分,还可以添加一些因为洪水原因发生的森林被破坏的事故和一些水土流失的影响,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多媒体的优势运用,具体、形象、直观、清楚的表达,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把握重点知识。

三、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教师应当从教材入手,反复推敲,挖掘课程资源中的闪光点,寻找出学生们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总结、提炼,配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做好物尽其用,将这些资源合理穿插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其积极参与,从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双赢,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资源的潜力,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与能动性。为了解决教学资源稀缺的问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有效信息,以及图表中的信息,对知识和问题进行延伸及拓展。地理教师实际上在执教的过程中有很多机会实时接触到丰富的课程资源,将这些知识进行分析、整合,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应用和目的化应用,从而无法产生显著的宏观效应。

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加强图表教学的力度,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深度挖掘地理图表中蕴含的有效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中学地理图表教学的真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毛俊辉.初中地理如何培养学生的图表技能[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2(04).

(作者单位 江西省分宜县第六中学)

上一篇:对于金工实习的一点建议下一篇:融入新集体教案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