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2022-09-11

教会学生去自主学习,让学生尝试着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联系于实际,学会创新,是现代地理教学中的主流。围绕这一宗旨,我尝试着帮助学生自主走进教材。

1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不可能有地理学,没有地图也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因此,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的地图和图表的技能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1.1 指导学生课前做好图的预习,学会自主识图

由于学生使用的彩色地图,颜色较复杂,地理事物又多,一般学生尤其是初学地理的学生,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很难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找到教师指定的地理事物的位置,因此课前不做好图的预习,多数学生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显得手忙脚乱,影响课堂效果。课前预图是学生运用好地图的关键。指导学生课前预图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减少学生记忆负担。如:读地中海气候气温与降水图时,要指导学生去发现气温与降水时间上的关系,这样学生对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这一特征就有了深刻的记忆;再如,在地图上找出国家、城市、山河等地理事物名称时,不能面面俱到,只让学生找出课本活动部分要求内容即可,记忆量少了,学生学起来也就比较轻松。

(2)抓住颜色,如地形图中颜色代表不同高度等,便于读图时一目了然。

(3)抓住特征,加强记忆效果。记忆一些地图轮廓,如果抓住特征记忆起来就比较深刻。如台湾轮廓像一只香蕉,海南省的轮廓像一只菠萝,山西省轮廓像平行四边形,湖南江西轮廓像人头等。

1.2 指导学生运用地图时学会析图,让学生去发现规律

地理规律是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的感性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反映地理事物必然联系的规律性认识。而地图不仅是连接“地”和“理”的纽带,而且是揭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的纽带。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地图时,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世界气候时,通过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季风气候分布大陆东岸,热带沙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这一规律,不要越俎代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树立了自信心。

1.3 在指导学生运用地图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学生认识地图主要通过下面三个地图标志:一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等);二是空间关系(如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是条件记号(如符号、注记和颜色)。老师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可以把上述三个方面相互联系起来,找出其间相互关系,得出地理结论。例如,读台湾图时,从其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得知台湾大部分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从地图颜色看台湾地区多山,平原分布沿海、面积较小,再综合气候和地形又能分析出台湾森林面积广阔,水能资源丰富这一特征。所以,指导好学生运用好地图是开启学生学习地理潜意识的金钥匙。

2 指导学生学会设疑、解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美国心理学教授盖泽尔斯曾经把问题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呈现型问题,其二发现型问题,三创造型问题。在过去地理教学中主要以呈现型问题为主,就是教师去提问问题由学生解答。而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几乎被忽视,造成许多同学已经不会再提问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在解惑前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疑难,接受解惑,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多提发现型、创新型问题。指导学生去发现一些地理信息,学会设疑,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2)对于提问的发现型、创新型问题,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将“疑”全部“冰释”,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明白旧疑的基础上去思考更深层的问题。

(3)要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即使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满意,也要对其中某些见解给予鼓励,不能让问题止于教师。

3 指导学生学会想象,为创新插上翅膀

想象是一种形象的思维活动,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学好地理课的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地理学科的学习离不开想象,想象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充分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应从以下几点指导:

3.1 丰富学生的地理想象储备,以提高学生运用表象进行想象的能力

把想象上升为地理思维。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雨后出现的小冲沟、小冲积扇等现象,进行对河流冲刷搬运堆积的理解。进一步说明河床的发育、冲积作用原理,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想象力。

3.2 创设想象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图片或教具的直观性,让学生进行丰富想象,进一步达到知识迁移和升华。例如:在讲世界气候差异时,可让学生看不同气候下自然景观图(如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图片),使学生初步认识各地气候差别是由气温和降水差异造成的,进而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置身于那种环境下有什么样的感受,从而归纳出各类气候特点,到达了由表面感知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4 指导学生学会小结,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在常规地理教学中,教师都不会忽略小节这一环节,目的是使所学知识得以概括、系统、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更加严密紧凑、和谐完美。但处理小节这一环节多是由教师独自完成,忽视了学生主体性,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小节,这样更有利于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发展。指导学生小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仅把学生所学知识简述一遍,要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化,并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融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2)指导学生概括知识结构时要注意概念和规律的关键,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掌握知识要领和方法,达到以不变应万变。

(3)指导学生学会比较,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联系、对比,找出共同规律,区分差异。同时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以达到真正活学活用,走出教材。

总之,虽有教无定法之论,但教师只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做到:自己能走进教材,又能从教材中走出,就抓住了教学的根本和灵魂。

摘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走进教材,需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做好图的预习,学会自主识图、析图。通过图来挖掘学生学习地理的潜意识。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设、解惑、想象,培养学生发现、创新能力。并通过归纳、综合联系于实际,以使学生达到知识新旧联系和融会贯通,真正使学生能自主走进教材,又能从教材中走出。

关键词:地图,创新,想象

参考文献

[1] J.W.盖泽尔.创造力和人类发展.

[2] 常华锋.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3] 凌申.地理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

上一篇:水质稳定剂复配工艺改造探索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