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招贴设计论文

2022-07-03

ACenturyHistoryofDesigninBigTime中国在百余年的现代化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业技术、知识和制度,如以留存的工业产品作为其见证和载体,其中的“设计”作为一种遗产,就能够使得后人把前人的终点当成新的起点。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现代化进程招贴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化进程招贴设计论文 篇1:

半城新绿半城烟

摘 要:21世纪的中国城市发展进程如火如荼,城市形象日新月异,城市空间更迭变化。与此同时,一些极具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的老建筑空间随着城市的进步而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历史记忆的关注并产生了相关话题。文章通过分析现代招贴艺术形式,挖掘现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遗失的文化传统和空间形象,以期用现代艺术的创意唤醒城市尘封的记忆。

关键词:现代城市;图形招贴;城市空间;城市记忆;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The Demi-city in Verdure and Semi-City in Mist, When the Modern Poster Art form Meet the Memory of City Space

YANG Zhe(Academy of Fine Arts,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Key words :modern city; graphic posters; city space; city memory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城市空间回忆

所谓空间,指的是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是集体活动的横向坐标;所谓回忆,指的是界定在城市范围内的集体回忆,是城市发展状态的纵坐标。这纵横的延展,便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衍生与传承,对于城市是至关重要的。

21世纪的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发展节奏在不断加快。城市空间格局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新兴建筑和空间如雨后春笋林立在城市空间之中。与之相对的,一些富有城市记忆和文化底蕴的代表建筑及物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从人们的视线当中消失。城市是以物质形态的形式存在于世界当中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必然与城市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物质形态产生情感联系。每个城市都有与众不同的本土城市文化特征,这些文化特征是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相互作用的结果,集中反映了城市传统及现代精神文化风貌。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魅力,不同的城市也具有不同的城市魅力。城市当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街一道,都会透露这个城市与众不同的生活情感气息。城市空间的更迭变化,使人们对关于城市的历史记忆产生话题与交互对话。具体表现为新闻媒体报导的,社会上众人的感受,参与某事件的经历以及某地曾经发生的故事等,这些是非个人之记忆;而这些记忆的认知元素是感性的和个人化的,从表现形式上又可以分为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两种。

二、现代城市招贴

招贴艺术是平面设计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招,有召集公开的含义;贴,即粘贴。它是一种张贴在公共场合,通过画面图形文字语言的设计对信息进行视觉传达,以达到宣传目的的广告形式。

招贴设计因其丰富的图形、文字、色彩语言,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乐趣,并能准确地将广博的社会内容进行准确的视觉信息传达,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设计形式,在平面设计发展史中经久不衰。招贴按传达对象的不同,可以大致划分为行政招贴、文化招贴、商业招贴等类型。

现代城市招贴是将城市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特殊属性进行图形语言的转化,并通过平面及色彩构成的方法在招贴画面中进行元素的编排组合,赋予其形式美感,从而达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对外宣传城市空间形象及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的作用。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都对城市进行过城市图形招贴设计。例如伦敦设计师Yoni Alter在其设计的“Shapes of Cities”系列城市招贴中,运用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剪影图形,通过图形色彩纯度、明度和饱和度的变化重叠形成强烈且欢愉的视觉冲击效果,向观者传达出浓厚的现代都市气息(图1)。中国设计师陈振旺先生设计的《深圳印象》系列招贴,在画面中既有中国传统国画中山、林、牧、渔形象描绘,也有用现代构成感极强的线条描绘的都市高楼轮廓。现代都市高耸的建筑画面与中国人传统生活画面相互叠映交错,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观者带入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幻境当中。陈振旺先生的画面构思或许正与深圳的城市发展历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圳原本是南方一个以渔业为主的县城,人民生活节奏缓慢,安谧平和。随着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仅仅历经30多年的时间,就一跃成为现代化的都市。从国贸大厦到京基一百,一幢幢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显示着深圳发展的超高速度。然而,在繁华都市成长的背后,人们似乎对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重视日渐消薄。陈振旺先生的招贴作品结合深圳发展实境,似乎是对现代都市物质繁华背后文化空虚的一种反思,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和生命的呼唤(图2)。成都是我国著名的大熊猫繁育基地,因大熊猫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都商报上刊载的由设计师吕东设计的成都印象系列招贴,向世人展示了许多不为外界所了解但又十分具有成都城市特色文化的形象。其中包括成都美食、成都代表建筑以及成都老字号商店等等,并均以现代图形语言进行信息传达。通过大熊猫和成都其他特色形象图形的置换和拼贴,在有限的画幅内向观者传递了包罗万象的成都文化,使观者对成都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同时也使成都城市的内涵底蕴和城市魅力得到提升(图3)。

如今,随着数字媒体的进步,招贴的设计手法也由传统的各种尺寸的平面印刷逐渐向动态化、三维化衍生发展。“贴”的行为也发生着改变——悬挂,互动,LED电子化——为的是追赶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建筑空间的高度以及移动媒体的传播和信息传播的爆炸式发展。

三、现代城市招贴对话城市空间回忆

前文提到,有关于城市空间的现代招贴按照设计目的可区分为行政(例如交通部门传达城市建设的发展改造信息),商业(例如地产宣传的广告招贴)以及文化招贴。从海报创作的动机来分析可见,与前两者呼吁和传达对城市当前和未来空间的发展信息不同,文化招贴更加着眼于对历史遗迹的宣传,或者致力于收集唤醒那些只存在于记忆中的场所。除了政府以文化宣传为目的的招贴,很多招贴也与具有城市文化背景的民间文化活动紧密联系。

皮埃尔·诺哈(Pierre Nora)在他研究地方与空间在集体回忆的著作中提到:“一个‘记忆的场所’,是物质或非物质的重要事物,由于人们的意愿或者时代的洗礼(英译为The work of time)而变成一个群体的记忆遗产中标志性的元素。”①而站在另一个角度,对于一个愈加繁荣、文化趋于多元的现代城市集体而言,我们也需要将这些里程碑式的标志符号用现代语言传达出来,回溯时间与历史的鸿爪,去唤醒人们对那些重要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尊重与认知。因为这些过去的集体财富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不言而喻。

正如上面提到的城市招贴的例子,现代图形招贴可以将记忆遗产中的重要符号——建筑外观、街道空间以及语言文字转化结合,补充和概括,因此现代招贴设计可以作为一把钥匙打开城市集体的“回忆之门”。

不仅如此,随着现代招贴向动态化、三维化衍生,城市招贴也摆脱了原有的建筑表面二维平面的束缚,实验性的与城市现实空间发生互动,从而使城市的集体和个体从各自独特的角度理解设计以外的内涵;并且与很多从建筑地标等城市视觉符号出发的招贴不同,也有很多的设计师从字体的角度来召集对空间的回忆。

如香港设计师陈超宏先生,为2007年4月在香港歌赋街举办的歌赋节设计了一系列海报(图4)。歌赋街是香港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一条老街道,沿街的楼宇大多是建于20世纪50至60年代。陈超宏先生将居民用竹竿晒晾衣物的生活场景作为创作意念,即俗称的“万国旗”。过去香港歌赋街上,家家户户都习惯将衣物晒在窗外,五彩斑斓的衣服飘扬在街道上空,俨如世界各国旗帜汇聚于此,视觉冲击力极强。设计师以这个具有浓厚老香港生活气息的情景为基础,结合街道居民的生活习惯拼出“歌赋”二字,成功唤起街道居民心中的集体回忆。人们因这一震撼的空间景象和新颖的设计形式唤起很多话题,并产生了很多各自的理解和回忆:除了“歌赋”这两个点题的文字图形符号的设计外,同时对香港歌赋街独特的“万国旗”街道文化进行呈现;动感诗意的色彩和背景街道暗淡的对照和呼应产生强烈反差,引发人们的思绪。

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城市招贴,可以从广度上召集接受集体的视觉,并以其深厚的背景唤起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的记忆与理解,从而为城市空间的集体回忆贮存火种,衍生支脉。而另一方面,以歌赋街的海报为例,城市空间这一立体的载体,也在为招贴的载体和最终效果的创新上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平面传统的广而告知,而是会随着观众立足点的变化而变化的新视觉语言,从而加深观众的关注度和深入挖掘的可能,对于设计作品本身也是一种突破。并且城市招贴所处在的空间,也是街道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人们如同行走在设计作品之中,更加有身临其境的效果和真实感,传达着现实、现地、现场的现代视觉艺术感受。正是这种招贴和城市空间回忆相辅相成的对话,才赋予了他们各自在如今现代社会的延续与探索。

四、现代城市图形招贴对话城市空间回忆创作实践——以芜湖市为例

“皖江明珠,创新之城”芜湖的发展日新月异,发展速度处于安徽省地级市前列。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变迁,许多伴随着一代又一代芜湖人生活成长的老空间和老建筑形象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最终化作历史的尘埃被尘封在城市的回忆里。近年来,城市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不断加剧,城市的文化形象建设水平成为城市综合实力考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城市的文化形象建设也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逝去的城市空间和建筑形象也是构成城市完整文化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代招贴设计可以赋予这些尘封的回忆以新的生命力,同时补全城市文化形象的缺失。

本系列作品通过走访芜湖市博物馆,收集芜湖市老空间老建筑的影像资料等调研形式,选取芜湖市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作为主要设计对象。通过图形语言将建筑具象实体转化为平面图形,作为招贴设计的主要视觉元素(图5)。这些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载着不同的芜湖城市记忆。例如芜湖民族工业的代表——大砻坊益兴面厂,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背景。从光绪二十年益兴公司建成投产,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大砻坊益兴面厂成为芜湖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标志,大砻坊益兴面粉厂在芜湖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栋建筑,更是芜湖作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的实体表征,成为许多芜湖人心中的骄傲。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工业的进步,益兴面粉厂逐渐由辉煌走向没落,许多关于这里的故事也随历史的风尘渐渐淡去。

在建筑本体图形设计的基础之上,结合建筑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延展图形的设计,使招贴画面的内涵和元素更加丰富,更加准确鲜活地传达出芜湖的城市记忆。例如“赭塔晴岚”的招贴设计以赭塔为主要元素,结合赭山的林木枝条反映建筑空间的环境特色;“步月闲情”则是以镜湖步月桥的名称产生遐想,结合月牙的造型营造江南小桥流水、静湖望月的静谧与闲情;“益兴面厂”的招贴设计配合“米”的图案和“米面粮油”文字图形传达出建筑背后的故事。(图6)

五、结语

“半城新绿半城烟”——“半城新绿”是对这些城市老旧空间形象的艺术加工,通过现代招贴设计让它们再生于城市文化当中,用现代图形语言拯救城市的回忆。“半城烟”则是那笼罩在岁月中渐渐朦胧隐去的历史遗迹和他们背后所传达的容易遗忘。现代城市招贴对话城市空间回忆,是从烟云中用创意文化之光来唤醒城市尘封的记忆。

注释:

① Cornelius Holtorf.Sites of Memory.[J/OL]. https://tspace.library.utoronto.ca/citd/holtorf/2.6.html,2002-5

参考文献:

[1]黄莹.浅析形象招贴对于城市形象塑造的作用[J].装饰,2011(01).

[2]李长根.城市感官印象视觉化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5.

[3]黄璜.城市形象招贴的图形语言研究—以“苏州印象”系列招贴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作者:杨哲

现代化进程招贴设计论文 篇2:

大时代中的百年设计历史画卷

A Century History of Design in Big Time

中国在百余年的现代化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业技术、知识和制度,如以留存的工业产品作为其见证和载体,其中的“设计”作为一种遗产,就能够使得后人把前人的终点当成新的起点。在这样的过程中有两条路径可以对其进行反思:其一是通过技术的演变来实现对设计的理解;其二是对于设计的价值追问、工业制造与社会要素配套的思索、工业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反思。本期特别邀请中央美术学院许平教授对中国设计历史研究的意义作整体的阐述,同时请亲历中国自行车设计的朱钟炎教授介绍当年的设计,后面两篇文章是基于中国进入消费引领时代的背景,针对家具、家用电器两类产品设计状况所作的初步研究。以此构成一个“单元”并进行微观的考察。

历史的知识是关于心灵在过去曾经做过什么事的知识,同时它也是在重做这件事,过去的永存性就活动在现在之中。中国设计的先驱们在不同时期留下的思考,对于今天中国设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认为溯源中国设计不是怀旧,更是期待超越。

“20世纪上海百年设计智慧档案”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史论部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合作、作为“上海智慧型城市人文工程”子课题推出的一项研究计划。该项目自2011年启动已实施五年,按计划完成了一批针对20世纪上海百年设计历程的参与者、见证者及研究者的现场采访、文字输入及史料梳理。目前,已收集专题采访影像视频2万余分钟,整理采访文字素材150余册、积累采访文字180余万字。本文想重点指出的是,该项目的部分成果参加了2016年1月在深圳开幕的、由文化部、广东省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暨公共艺术专题展”中的“中国现代设计文献展”(图1)。这是首次以“口述设计史”方式将该项研究部分资料公开并与观众见面,与文献展的其它实物(图2)、影像、模型、图表等展件共同演绎了几个世纪以来中国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构成一幅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20世纪上海百年设计智慧档案研究”的前期工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本次展览以“文献展”的形式推出,也是一次“经验史”角度的现代设计历史认识与研究方法的尝试。

中国现代设计史作为中国社会百年巨变的历史映证,对于解析这个历史厚重的文化单元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特殊的意义。无论是在东方或者西方,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设计现代化的进程,本质上是与经济现代化与文化主体性的自觉相一致的过程,中国现代设计的历史进程尤其具有这种与社会史同步的基本特征。展览策划将中国现代设计历史文献处理成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转型“同步共振”的一种现代性经验构成。展览通过“中国现代设计历史人物(设计百年璀灿星空)”长廊、“中国现代设计史主线(大型历史图表)”、“中国现代设计文献(案例“报纸书”矩阵)”以及“中国现代设计史重点案例”(文献实物及模型展台)(图3、4)四个板块以及不同纵深层次的展件,呈现了中国现代设计诞生及成长的概貌及大量的历史见证。设计史案例的组织框架与20世纪世界设计史、甚至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概貌同步对比,函括了城市建设规划、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及国防技术研制创新、人民生活用品及服饰文化发展、平面设计基础元素及印刷出版、招贴宣传设计等所有主要设计领域,尤其是90余个设计项目所构成的案例“报纸书”矩阵,深入到个人经验与案例详情,陈列于报架的一百余万字印刷件史料,提供了一种在感受宏观概貌的同时可以进入历史细节的阅读方式,形成一种具有强烈现场感及展陈特性的历史场景。

诚然,就20世纪中国现代设计史本身的复杂性而言,2000M2不到的展陈现场容量有限,直接来自于研究者收藏、参与者自有以及媒体资讯的各种展件资料,其本身的信史价值更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但作为首次全国范围内的本土设计史资料收集、梳理及展陈体验,不仅对于完整呈现中国现代设计的生命旅程是一次尝试,也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经验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比如,自古以来中国就拥有一批作为政治中心或文化中心的古老都市,上海从来就不在其中。但在近二百年间上海却成为经济、文化与城市创新的中心,是造就近现代中国海印刷工人柳溥庆,就是一个令人震撼的例子。他是中国现代设计史中一个极为特殊的标志性人物,从未进入过设计史研究的视野,却鲜明地代表着这段特殊的历史中曾经存在的创造经验与精神的历程。他的身份具有罕见的代表性: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开拓者之一、赴法勤工俭学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之一、早期印刷设计技术专家之一、中国为数极少的特种证券平面设计专家……等等。他的专业实践,不仅代表着上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红色出版的专业水平,而且一直延续至六十年代对于每一个中国公民生活都至关重要的“国民设计”——人民币的研制、设计与印行;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对苏联援助的技术专家,也是三十年代长期在上海坚持地下抗日斗争的专业战士。但是长期以来,他的专业活动从未冠以“设计师”的名义,因此这样的案例也从未进入设计史研究的视野。本次中国现代设计文献展上,“柳溥庆”的名字第一次被列入“百年设计历史人物”长廊,但真正重要的不是一种身份的界定,而是为内涵丰富的经验研究提供了一份鲜活的个体样本,可以让后人考察中国早期现代设计开拓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专业经验的历史来源,甚至包括他多名兄弟共同的专业经验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关联意义。长期以来存在于历史认识方法之中的局限性,在客观上助长了“历史虚无论”和“历史决定论”等种种简单逻辑的专断独行,人们看不到西风东渐的历史中具体设计行为的文化选择;看不到新知识传入的路径中具体影响人们行为的信任依据;看不到复杂的创造过程中作为思想启示的设计原型与现实转化之间的交叉智慧,一些具有鲜活人文内涵的历史话题也被无情地阉割……于是,设计史就只能依据一些现成的结论而得出简单的结论,一部与世纪巨变休戚相关的智慧过程被抽象为几个生硬的阶段性符号,鲜活的历史内涵被简约为公式化的设计史铁幕。这些本不该发生误读都是应该引起警惕和得到及时纠正的。

不仅仅是上海经验,今天整體的中国现代设计学术建设需要鲜活的历史素材与学术积累,20世纪中国设计发展是西方现代设计思潮与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交集的结果,以口述历史方式呈现的中国现代设计史将是对中国现代文明发展记程的补充,同时也将构成20世纪世界设计史的东方部分。上海作为对中国现代设计发展影响最大的城市,这部分生动的历史构成将有效地推动整个中国现代设计史学术的建构,而从设计发展角度的经验记录也将有效地推动上海社会智慧原型研究的深入。在现代设计的社会史与精神史、组织史与教育史的各翼之间,经验史研究在微观动力和与社会影响方式的个体案例方面都显示出它独特的解析空间,或许能为下次元的中国现代设计研究增添一个新的定义拓展机会,这是值得期待的。

现代化进程招贴设计论文 篇3:

民间美术造型语言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现代艺术设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已经涉及到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呈现为经济性、文化性、科技性等特征。针对我国的民间美术造型语言而言,其拥有丰厚的闵子性特征,而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由于其发展时间尚短,在初期通常采取“拿来主义”,此种方式虽然加快了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融会贯通与发展进程,从而能够与国际相接轨。但是相关实践结果表明,此种一味的模仿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与方法存在一定的阻碍,若期望能够凸显我国艺术特色,提高国际地位及影响力,现代化艺术设计应当以民族化为发展路径。民间艺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其拥有独特的造型语言为现代化艺术的设计提供了设计思路与源泉,促进了我国艺术设计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民间艺术;艺术设计;应用;造型语言

一、民间美术造型语言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美术表现手法与形式,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通常会与同一时期的社会发展形成关联,其常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较为形象地反映,主要从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逐步延伸与发展,并基于我国传统民间所故有形成的审美尺度为寄托展开的。因此可以基本推断,民间美术的创作是在审美价值、实用价值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的逐渐产生的结果,其也会与相关的民俗风情活动、日常行为等形成映射,从而良好体现我国民族文化。同时,民间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将我国民间传统艺人的独特审美与创作理念表达淋漓尽致,寄托了不同时代的艺术创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长期以来,我国对于现代艺术的设计均融入了民族文化的内容,从而弥补自身发展时间尚短的不足与体系缺失的问题,实现跨越式、超越式发展。因此,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法而言,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将更具鲜明特征,来源于人民且服务人民,作为广大人民思想、观念、精神的重要体现物,拥有着较高的艺术张力与活力。而现代艺术设计正是需要此种要素,以提升其与人民之间的关联程度,产生精神情感的共鸣。

二、民间艺术造型语言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探究

1.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招贴设计作为我国在艺术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设计类型之一,其不论是在码头、商场、车站,又或是在影院、街头等,均会使用此种设计表达方式。由于此种类型会极大地冲击观看者的视觉神经,在一定的时期内,其被认为是最有效且美丽的艺术广告。因此,其能够良好地应用在宣传活动之中,并将所设计的招贴加入民族化的元素,从而能够在满足相应设计需求的基础之上,以传统艺术设计方法与理念创新招贴设计,并取其精华,从而能够在民间美术中将其进一步传承与发扬。

例如,在设计有关佛教文化的招贴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加突出、良好地表现出佛文化中的禅意、禅境,艺术设计师可以选用佛教文化中的手势图案,其将能够拥有文化内涵优势,从而实现对传统美术图形语言的良好阐明,这一造型语言能够有效提升招贴的宣传宗教文化作用。

2.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对于国产动画而言,其除了所要表达的内容之外,还将会带有较为浓厚的中国特色造型、语言等设计。对于民间美术造型而言,其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演变,拥有较为身后的艺术底蕴,不论是在造型的语言设计上,还是在视觉形式上,其均能够为动画设计者带来一定的灵感,尤其是对于京剧、年画、剪纸、皮影等民间传统的美术形式而言,将此类造型语言运用到动画设计的造型之中,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深入表达民族文化中的精神特质,使得所塑造的动画角色形象更加真实、饱满,并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例如我国家喻户晓的动画片《葫芦兄弟》,其就充分地借鉴了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形式,较为形象的将葫芦与人体结合进行表达,所设计出的7个小葫芦娃娃十分生动给人印象深刻。同时,不止此种特征,葫芦还呈现多籽状态,自古以来即有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其与我国“福禄”存在谐音,并将传统文化中吉祥、多子文化的追求显现出来。

3.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化的包装设计中,通常设计师会采取对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元素进行借鉴并加以应用,从而在激發观看者、消费者民族性的前提之下产生时代精神共鸣。具体来说,由于民间美术造型语言其拥有时代性、民族性等特征,虽然其处在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呈现为简朴挚臻的表现形式,但是并不能忽略其仍旧能够迎合市场中部分的消费者自身的情感诉求。因此借助民族美术中传统、优秀的造型语言,并将其与现代化的艺术设计相互融合,从而能够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刺激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民间美术造型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符号,其并非是通过对真实形象的自然表达来体现创作者的思想,而是借助主观的意愿来描述事物,将相应的观点暗预期中,成为一种随意、自由的创新表达形式。本研究首先对民间美术造型语言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其能够有效的弥补现代艺术设计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及体系缺失的问题,从而实现跨越式、超越式发展,同时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言,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将更具鲜明特征,来源于人民且服务人民,作为广大人民思想、观念、精神的重要体现物,现代艺术设计正是需要此种要素,以提升其与人民之间的关联程度,产生精神情感的共鸣。对此,本文深入探究了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在现代艺术中的应用,即在招贴设计、动画设计、包装设计中均可良好应用产生积极效果。本研究相关成果以期能够为我国民间美术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促进民间美术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磊.民间美术的构成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2):184-186.

[2]王象尧.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方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分析[J].艺术百家,2016,32(S1):128-130.

[3]张夫也.设计是社会文化的创造硬核——张夫也谈“设计与文化”[J].设计,2020,33(02):66-75.

[4]王南杰.全球化语境下本土艺术特质的再发现——从现代设计出发观照民间美术中的隐性知识[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03):74-77.

作者:朱家德?姚实?武可璇?李江涛

上一篇:初中有效性政治教学论文下一篇:肝血浆置换术后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