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图形的招贴设计论文

2022-07-03

一、综合联想、图形创意我们这里所指的图形是有针对性设计的产物,有别于纯艺术绘画的形态创作,它有着自身的特点,这是图形本身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我们先了解一个现象,就是构成事物之间关系的同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隐喻图形的招贴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隐喻图形的招贴设计论文 篇1:

“里特罗”风格与平面设计

摘 要:“里特罗”风格的设计流派的特点是强调历史风格的复古和重构,是对欧洲20世纪上半叶的平面设计风格的复兴。“里特罗”风格既是对这个时期的风格特点的偏爱和认可,又是对当时的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中的沉闷、刻板、乏味以及过分理性的反对。由于这个风格是对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流行的某些平面风格的复兴及演绎,对于今天的平面设计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里特罗 平面设计 设计流派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里特罗”风格

(一) “里特罗”风格的形成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冰冷刻板的现代主义设计渐渐遭到了大众的批判和唾弃,迫使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新设计潮流来取代它,于是后现代主义在这样的趋势下应运而生,设计师们开始将探索的方向从超前冷漠的秩序感中脱离出来,继而转向将现代的通俗文化、传统的纹样符号以及设计师个人的情感关怀,引用到设计中,使设计的语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人文关怀和多元化。

在同一时期,电脑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平面设计上的成绩也取得极大地进步。得益于科技上的进步,设计的各更领域也有了新的样式。在美国纽约,出现了一个名为“里特罗”的设计风格,这个设计风格更加注重历史因素,强调对历史风格的重构和复用。其实质是以复古为核心的一种平面装饰方式,更加注重将古典成分、历史装饰风格在设计上的运用。“里特罗”风格平面设计采用复旧装饰方法,其设计素材灵感大多来自于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些平面设计,例如当时的火柴盒设计、棒球卡设计、杂志海报的商业广告和商业插图等等方面的装饰因素,来丰富其本身设计的形式。

(二)“里特罗”风格的代表人物

“里特罗”派的成员以女性居多,也许是仰赖于女性的快速接受能力,使她们的设计富于价值和特殊性。其中有三位是这个风格的代表人物,她们分别是宝拉·谢尔、路易斯·菲利和卡林·戈德伯格。她们都是战后出生的新一代设计师,都以纽约为设计中心,她们的设计大多在处理色彩、平面编排、空间运用、平面肌理设计上具有明显的个人化特色。通过不同的字体、图案相混合,并且运用丰富而雅致的色彩来处理细节,从而达到了以新复旧、复旧糅新的新效果。

二、“里特罗”风格的特点

“里特罗”风格特点可以概括为对20世纪20-30年代平面设计的复古,但是又并非完全的模仿抄袭,既借鉴运用又糅合了许多设计者的情感和时代背景,使得设计更富有人情味并带有设计师的个人偏好倾向。这可以从字体、版式、装饰图案、色彩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字体

在现代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里,赫尔维蒂卡体变得非常流行,因简洁硬朗的风格,在现代主义设计中泛用它作为其主张的严肃性、理性的延伸。但是如果单一的字体被广泛运用,那么那些被公众已经记住的企业,或者那些正在寻求着自我形象的企业,就将变得越来越相像——几乎就像一个大公司,换言之像同一个外观的公司的[1]。正因为这个悖论,后现代主义设计才能兴起。“里特罗”风格的字体多是运用古字体或是将古代字体的变体,再或是在其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包含古典样式风格的新字体。比如20世纪初的无装饰线体“艾里斯体”和“埃列克特拉体”就经菲利重现再用回到大众的视线。

(二)版式

在版式布局上,“里特罗”设计风格则带着强烈的复古主义同现代主义的糅杂。既有20世纪初期平面设计的对称式、居中版式又同时运用视觉中心交错非主流的方式来丰富整个版式和布局的设计。许多设计师发现,刺激读者进行购物的手段正在变得老套,而将版式作为一种设计图文语言却给了他们更大的创作空间。通过版式的方法,设计师在一幅图片中呈现出的,有信息也有图示想法。有时候这种自提的“游戏”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易读性的丧失(图1)。[2]

信息时代电脑技术的广泛运用,“里特罗”风格与对现代科技未来的向往形成的强烈对比,“里特罗”风格在保持着一种复旧年代感的形式特点的同时,其现代科技风格同样在隐性运用。现代主义中崇尚的单一风格无变化的版式在这里遭到了彻底的颠覆。

(三)装饰图案

繁复的古典插画风格是“里特罗”风格最明显的特征。这里首当其冲的就是菲利的设计,它的设计风格明显的受到了意大利的商业广告的影响,因此她的设计中总是可见到20世纪初期浓郁的意大利平面设计风貌:繁复的藤蔓、植物花纹、对称式的花边(图2)。当然这种只存在复古插画的说法不尽然正确,同时也采用丰富的素材和符号包括:手绘、摄影、电脑合成技术。谢尔的设计风格相较于菲利来说则更倾向于侧重对复合符号的运用,她对于历史风格和历史文化非常重视,利用历史的遗产来处理现代的设计问题。在肌理上,俄国构成主义是她最擅长运用的手法,不仅如此,她同时在构成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的改良。从排版、空间运用、色彩上都更加具有明显而丰富的个人特色,相对于构成主义的松散和空白的排版版式,谢尔的设计则更加饱满,尤其是在排版上增添了许多女性细腻独到的设计,使得她的设计在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的同时又充满的人性的关怀和温柔的气质。

三、“里特罗”风格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一)招贴设计

在“里特罗”招贴设计中,在沿用20世纪初期平面招贴设计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变异。谢尔设计的招贴明显将复古与现代并举。在她的“公共剧院演出”系列海报(图3)中就充分运用了将过去类似报纸的排版方式充斥整个招贴中,同时又对其进行变形和改良,再运用明艳的对比色彩突出强调以达到一种新颖的视觉感受。相较于谢尔的招贴设计,卡琳的设计则更多一层神秘及隐喻性。在她为尼克劳斯特罗克斯勒设计的60岁生日海报上,用几乎不带任何文字的图形方式来表达这一主题,简洁的画面上充满了大量的信息,同时又有别于那种“充满怀旧老玩具”的情怀。

(二)包装设计

由于“里特罗”风格是一种形式上的风格,因此在包装设计上,其特点也多是在包装形式上做文章,而在包装器形结构上做出的改动不大。菲利的包装设计保持她一贯的复古主义风格,在她设计的Ambessa饼干系列包装中(图4),她使用充满回忆的方形铁盒作为外包装,采用了反复的四方连续图案作为包装底纹,不同艳丽又不失典雅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饼干口味,典型的“斯佛罗堪尔”复古字体作为包装标识,透露出一股浓浓的复古意味。谢尔的包装则相对更加充满活力和简约,她为OLLA坚果设计的包装则使用了变形的字体和跳跃明快的色彩,运用她擅长的字体变体方式既作为标识又作为包装图案的一部分,使整个包装显得生动有趣。

(三)书籍装帧设计

“里特罗”风格对书籍设计的影响最为突出,尤其是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上。其中菲利的设计具有全国和国际的影响意义。她对复古意大利20年代初期的海报风格十分钟情,尤为喜欢充满趣味又优雅别致的手绘海报。她将这些海报里的字体和版式加以运用到自己的设计风格中。而卡琳在书籍装帧设计方面同样成绩卓越,相比于菲利充满意大利风情的复古风格,卡琳的书籍设计则充满了俄国构成主义的风格。她为只爱数字图书设计的人系列画册设计的封面充满了结构和神秘的色彩。

(四)标志设计

“里特罗”风格在标志设计方面主要表现在复古字体的再用和变形。前文提到的丹尼在字体方面的研究较多,在他的标志设计中大量的采用复古字体,尤其是对流线型风格的偏爱,大多使用的是古典且充满浪漫色彩的流线型字体,他的作品因此受到许多美国民众的喜爱。他为铁路安全设计的标志就充分表达了他的设计理念。

四、“里特罗”风格对平面设计得影响

在许多“里特罗”的设计中,版面编排本身就具有主题性、描绘性、表现性,并辅以插图和照片作为表现手法,使平面设计取得前所未有的特殊效果。就好像赫伯所说:“我认为,现在是我们第一次用版式来揭示出明晰的美国风格的时刻,并且将会把它的影响扩展到世界上的其他国家。”

“里特罗”风格既是对这个时期的风格特点的偏爱和认可,又是对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中的沉闷、刻板、乏味、以及过分理性的反对。一开始出现这种风格的时候,遭到大众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一种设计上的倒退,但随着现代主义的冷漠理性遭到批判,公众对于丰富多元化的设计的诉求,逐渐接受了“里特罗”风格。并受到广大消费者、顾客的喜爱,进而成为流行风格。它不仅作为一种新的设计风格,丰富了世界平面设计的面貌,还将许多早已被人遗忘的字体翻新,例如“伯恩哈特时髦体”“帝国体” “哈克斯莱体”。越来愈多的平面设计师采用这一风格来丰富自己的设计作品,用以逐渐取代了国际主义千篇一律的风貌。“里特罗”风格也成为影响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设计风格,而他所带来的影响至今,对于设计来说,所有那些关于传统和现代、美国版式还是欧洲版式等无意义的问题,都将变得不再重要。所有这些影响,还有许多其他的,都将变成设计师的总设计语汇的一部分。

注释

[1] L&M公司负责设计的副总裁雷·普沃德都说赫尔维蒂卡字体“在某些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一种非官方的标准体。”

[2] 赫伯·路巴林在《美国版式设计中的新面貌》中多次强调版式易读性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金·莱文.后现代的转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 王端廷.从现代到后现代——西方艺术论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周博.设计真言[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4 李轶南.新的可持续性——复古设计的述评[J].包装工程, 2007, 28(3).

5 曹小鸥.国外后现代平面设计述略[J].装饰,2002(7)。

作者:邓玉昆 王美艳

隐喻图形的招贴设计论文 篇2:

综合就是创造

一、综合联想、图形创意

我们这里所指的图形是有针对性设计的产物,有别于纯艺术绘画的形态创作,它有着自身的特点,这是图形本身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我们先了解一个现象,就是构成事物之间关系的同构。从本质上来说,“同构是一种映射现象,通过这种映射,一个系统的结构可以在另外一个系统中表现出来”,如语言、象形符号的产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它们和客观世界的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关系?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这些东西的产生是人类通过对客观世界感知所形成的某种意识带来的。有趣的是通过这些抽象符号、逻辑语言等,我们却可以了解世界的意义和情感。现实的月亮形态与作为抽象符号的文字“月亮”,从形态上看似乎毫无联系,而为什么当我们在只看到“月亮”这两个字时会联想到它的形态,根据汉字的演变史,我们可以看出,最早的象形文字基本上保留了形态的基本信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文字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结构。但每次变化,都保留了原文字的基本信息,虽然它早已远离了形态的表象,却更加接近了形态的本质和意义,成为另一个“独立”的和客观世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精神文明,最终使文字、图形等符号从最低层次的直接表现上升为高层次的表述和象征,从而标志了人类智慧的升腾。这表明,每一次人类文明的飞跃,都是文化信息层次的提高,而伴随着人类理解文化信息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这是人类文化进化的标志,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达世界的手段,它们之间联系的桥梁就是“同构”。实际上,人类每创造一种事物都离不开同构。因为创造是对现实中的题材(过去的)的再开发、再肯定的过程。诸如,飞机和鸟的关系,潜水艇和鱼的关系,机器结构与人的结构关系等等。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对现实形态的意义或信息给予保留的前提下进行再创造、再组合,产生新的形态和事物,以此来表达人类对客观现实世界意义的认识。因此,同构也是一种信息交换的过程。那么是否可以说,我们在设计图形时,实际上是在寻找与现实世界的意义能够产生同构的形式符号,反过来人们在理解图形的时候也是通过这种寻找方式来获得现实世界的意义的。如果说是的话,那么这个从现实世界意义到图形,从图形再回到现实世界的意义上这种过程是靠大脑联想机制完成的(就图形设计而言)。联想本身具有从当时所感知的某些方面出发,由此及彼,由正及反,进行远距离印象思索的特性,而伴随着联想意识进行形象化的推演,创造出超生活的、虚构的、重构的但又体现客观世界意义的、新奇的视觉形态即图形,而观者则通过图形的组织关系,开始另一种联想活动,直至理解图形所表达的意义为止。联想本身也可带来不断的联想,为设计带来更多的思路和表现形式的可能性。

因此,综合联想思维方式是比较科学、有效的图形设计思考途径之一。当然,设计、艺术本身也包含了人类对大自然所产生的情感因素。所以,图形设计的思维过程相对是比较理性的,但表达的意义却是感性的、富有情理的。这也是图形等视觉艺术具有感染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是一个边缘学科极度发展的时代,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综合,派生出“新”的学科、新的知识结构和新的思维空间,并带来了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新事物的产生和新产品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人文环境。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生存方式。色彩学与心理学结合产生了色彩心理学,消费学与心理学综合形成消费心理学,还有教育心理学、想象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等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这种综合产品也比较广泛,锅与电结合产生的电饭锅、电被褥等,有许多新的水果品种也是不同水果嫁接的产物。最具代表性的要算是计算机的产生了,它本身就是多学科知识综合的结晶。而它又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与很多学科进行了综合,从而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计算机在航天技术上的应用、计算机与设计结合,大大提高了设计的质量与效率。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完美结合所产生的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络,可以说改变了世界,甚至它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研究领域和崭新的生活空间。这说明,综合是产生新生命、新事物的良好有效方式,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学习、吸收、消化、综合已有的知识、成果,进行再创造、再开发以产生新的知识、新的成果过程。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吸取、不断继承中不断创造前进的。科学如此,设计也是如此。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其它学科的营养,就像植物需要有机与无机等多种肥料才可茁壮成长一样。特别是设计这门艺术与科学技术完美结合的学科,本身就体现了综合的特性。同时,在图形设计中我们也常利用多形的复合、多空间的复合、多环境的复合来达到多义的表达,利用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关系预示某种综合性的逻辑概念。其最大特点是充分显示了设计的智慧性、趣味性、简洁性。以简洁的图形来表现多层的内容,以新奇的图形组织关系吸引大众的视觉,以一种事物的过程预示另一种事物的可能性等,并能为观者提供无限的联想空间,启发大众的智慧。

二.联想思维的有效途径

1.形与形的联想

我们在设计图形的时候,根据所要表达的“意”,在似乎遥遥相距的形态之间寻找一种可以使它们进行连接或嫁接的因素,即共性(相似性)。然后再利用设计的特有形式法则把这些共性加以组合,产生新的图形,表达新的意义和功能,以此来打动观众的心。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物体形态虽然具有截然不同的属性或者代表着不同的事物,但是,他们的外在形态却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如:地球、汽车轮子、人头形、苹果等形态虽然在事物属性上相距甚远,所呈现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形态却都具有圆形的要素,这就构成了形态的相似性和共性,这也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和客观事实。我们必须加以观察和善于发现这些要素,并在实际创作中加以利用。在图形创意设计过程中,有很多情况需要利用不同的形态来综合表现含意,而形态间如果太具有个性或差异较大,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连接,必须求同存异,尽可能的寻找和利用现有的具有相似性的形态来结合。这样,图形的组织关系会显得比较自然,因此,在形与形之间寻找相似因素是联想的一条有效途径。

2.事与事的联想

一切事物之间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一种事物的结果可以产生另一种事物的开始,一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可以预示另一种事物的发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人们常用一件事去比喻另一件事,或用一种情况去说明另一种情况。甚至用坏去证明事物的好,反之亦然。这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类比意识,它也是建立在联想基础上的。同时也是人类大脑长期进化的产物。最明显的例子,人们常用树的成长过程和小苗的培育来寓意人的成长发育所需的爱护和教育过程。于是园丁这个词就成了两种事物的代名词,并有了全新的含义,也在教育系统里成了座上客。

我们也可由一种事物的感受去表现另一种事物的类似感受。在图形设计中,我们常利用具备一种事物感受的视觉形象去唤起观众对另一种事物感受的联想,也可把不同事物的形态进行嫁接,产生一个新的事物的形态,给观众带来新的感受,由此及彼,触景生情。

这种联想方式所产生的图形,实际上是对观者过去经历的事情而保留的某种感受和体会所形成的记忆的一种提示和诱发。通过这种诱发,唤起观者对过去某种心理情感或经验的回忆,以使之对图形本身所要传达的信息产生相似或相同的感受,达到图形的最终宣传目的。这类联想方式和图形在产品广告宣传中比较多见,可用于诱发的视觉媒体也很多,可以是形象上的或文字上直接诱发,也可以通过提供视觉环境诱发,更可以通过视觉形象所呈现的情感来打动观众。总之,善于发现事物之间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它们间的关系也是联想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不仅仅就图形设计而言,对所有的具有创造性活动的学科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也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手段。如李白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意与意的联想

意即意义、含意。在现实世界里,有许多事物所呈现意义的方式是相似的,它们其中一部分有着共同的含意。就拿“发展”这个词的含意来说,比如:事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军事的发展,城乡的发展等等,事业的落后、企业的落后、军事的落后、城乡的落后。我们从这几句话中都得到一种强烈的前进壮大、向上或者衰败、倒退、向下的感觉。也就是说,除了前面限定具体发展的内容外,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表达方式。这说明有许多具有不同含意的事物都有着相似或共同的发展。运动趋势和意义,造成了意与意之间的相似性,这也是一种现象和事实。在设计的思考中我们可以运用大脑联想机制,把这些不同含意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运动意义的经验加以连接,汇总分析后,取其共性,融入设计内容(意)的个性,使自己构思的方式既具有共性(观者熟悉的方式),又有个性(自己独有的内容)。通过一种意境去寓示另一种意境,这类联想途径也是一条比较有效的图形思考方向。

意义的联想与事物之间的联想经常是相互交替进行的,它们之间的思维界线是模糊的,绝不能使其截然分开,孤立思考,否则就成了教条主义了。同时也它们离不开形象的联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是同时“工作的”。

4.意与形的联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主要是靠视觉来完成的,视觉对一切有形的物体都是有感的。而意是对形的意义所形成的认识来说的。相对的形是感性的,认识则是偏重理性的,先有感性后有理性。反过来理性又可以指导感性,就像先有设计后有设计理论,后者又指导设计一样,意与形是一种同构关系。从设计角度来说,有形必有意,反过来有意必有形。可以说形与意是异位而同体的。老子认为,有形的物体产自无形的本体,有形的物体产生于看不见的形成物体的规律和法则,这个规律就是意。意即现实世界意义。中国传统绘画就很讲神意,就图形设计而言,设计本身的实用性较强,这一点与纯绘画有所不同。特别是在广告设计中出现的图形,就更具有明确的含意了。那么,一般在设计前都会有比较详细的设计内容,明确的用途和具体的要求。随意性不是太强,而表意性相对重要(当然绘画也有主题比较明确的)。这是图形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它要求在设计图形的过程中,始终牢牢地把握着意的内涵。以意生形,以形达意,并选择准确的、有说服力的形象和形象组织关系来成功地完成信息的准确传递。那么在进行这类图形设计构思的过程中,要善于根据所要表达的意,充分发挥联想机制,在最大限度的范围搜索到与意相关的或相似的形象的基础上加以分析、筛选。有的可直接表意,有的需稍加润色,甚至有的需要多形组合才能寓意。因为,图形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多种表现的可能性,大有“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说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有很多。选择什么样的图形和图形表现形式及对意如何理解是设计者个人本身的素质、心理、修养、喜好等因素所决定的。实际上现实事物的发展大都具有这种特点。就拿“和平题材”广告的图形设计为例:能够代表和平含意的形象很多,构思的渠道也很多,有直观再现的、有间接表达的、有隐喻象征的,还有由反及正的,等等。像“和平鸽和榄枝”形象就是比较直观的表述形象。因为它们在人们心中是既定的和平形象。虽然思考选择途径很多,但相对的是必有一种或几种是比较好的、比较高级的和比较绝妙的,或一般的。对好与一般的概念也不是固定的,也是与图形所处的环境、观者的层次和设计者个人的诸种因素有关的。但总的来说,最好是在准确传达意的基础上多多注意形的准确性、美感、趣味和图形组织结构的精彩,以达到在观者望形生意的同时,获得一定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像间接表现和由反及正的手法,它们不像直接表现的图形那样含意明确、直观、易与接受,而是需要设计者与观者共同来完成意的传达;它不是直接告诉观者所表现的具体含意,而是通过联想、利用与意有关联的一些现象、事实来进行图形组合。观者则从图形的组织关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联想机制来导出图形的真正含意。也就是说,设计者的联想活动以图形的完成宣告结束。而观者通过图形开始了另一个联想过程,使有限的平面视觉传达形成无限思考空间。观者通过自己的参予获得图形的真正含意。这类联想图形在公益文化招贴中运用比较广泛。总之,在进行这类联想思维活动中,也会与其它几种联想途径互相补充,绝不能孤立来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要全方位的思考。只是因所表现的内容不同,在思考中有所偏重侧重,但最终还是以形是否准确表达意为标准,切不可造成形的偏意或费解,否则也就失去设计的意义了。

5、有意识联想与无意识联想

图形设计的联想主要靠有意识联想来完成,但无意识联想有时也会给我们的设计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偶得、顿悟。

有意识联想是指有针对性的由某种具体的意义或事物为基础而展开与此相关的思维联想活动。而无意识联想则是一种潜意识思维,这种思维具有不固定的、游离的、模糊的和灵性的特点。

有意识联想引发无意识联想(潜意识联想),而无意识联想也可能形成一种有意识思维,也许有意与无意根本就是不可分的。有意识联想具有逻辑性、理智性、科学性,而无意识联想更具想象性、偶发性、艺术性,而设计正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晶。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设计构思中,应善于进行有意识联想,同时也要对无意识联想加以重视,使它们都能成为推动你大脑思维运动的催化剂,为设计方法带来更多的、更广泛和更科学的思考途径,以产生新奇的、合理的、有趣的、巧妙的、智慧的图形设计效果,征服大众的心灵,完成信息的准确传递。

(作品举例见29-31页彩版)

(马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作者:马 泉

隐喻图形的招贴设计论文 篇3:

摄影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平面设计与摄影的关系是相互作用和依存的。平面设计的诸多因素中,除文字图形之外,影象便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摄影与平面设计由于现代高科技的使然,他们有越来越多的交叉点,也越来越凸现出摄影与设计的共性。本文从摄影艺术与设计的相互关系出发,剖析了两者各自特点和摄影如何在平面设计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摄影 平面设计 科学 交叉 互动

1 摄影与平面设计密不可分

平面设计与摄影的关系是相互作用和依存的。平面设计的诸多因素中,除文字图形之外,影象便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摄影与平面设计一直为自己的存在意义而求证,为充实和整合自己的内涵而重新“设计”。在重新诠释与界定的求证中,我们看到两者的溶通与互动,交叉与流变。现代摄影与平面设计所走的当然是不同的路,由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它们有越来越多的交叉点,也越来越凸现出摄影与设计的共性。两者可以代入一条共同的公式:X=艺术+科学。即使摄影和设计还有更多的“子项”关系者,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改变了许多艺术类型的初衷,它们在交叉中流变,从而发展自己而又不失个性。首先,我们分别看—下二者的发展过程。

1.1 摄影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一)有效弥补了平面设计语言的不足

摄影,作为将瞬间变成永恒的艺术。它用微妙的光影对比使得画面具有了丰富的层次感:用多样的点线面对比构成了画面:用色彩的冷暖、饱和度等方面的对比形成了完美的画面。对于平面设计者而言,这些摄影元素所构成的真实图像,以及其丰富的光影变化和强大“真实”的表现力,有效地弥补了平面设计语言的不足,也为其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二)快速地引起诉求对象的注意

由于平面设计不能像电视广播广告一样,通过动态的图像和真实的声音吸引诉求对象的注意。因此它最大的追求,就是如何运用平面设计语言最快速、最强烈地引起诉求对象的视觉注意。从视觉经验考虑,人们的视觉更愿意接受与自然物质形态相同或相近的设计作品。因此,广告设计者们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用摄影图片做的广告往往要比用图画做的广告更容易被人们牢记。因为,摄影作为记录和刻画客观事实的最有效工具,最大限度地反映了真实的画面。从诉求对象考虑,他们更喜欢看到人、产品、场所等方面的具体形象。因为这些远比虚构的图画设计更加令人信服。因此,摄像不仅提高了平面设计的真实度,也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能快速地引起诉求对象的注意。

(三)帮助设计者实现设计创意。

通常情况下,平面设计者有很好的创意和构思,可是单纯地利用手绘方式或计算机技术手段并不能实现理想中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摄影的图像语言。这些图像语言在平面设计者的手下,经过精心的组织、夸张的变形、合理的取舍后,给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视觉盛宴。如果平面设计者能够灵活地运用摄影这项工具,并且懂得怎样利用图像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意,在设计上将会事半功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会在越来越多的平面广告中,发现摄影的构成要素。摄影也会通过它强大的图像表现力和真实的视觉艺术,带给平面设计者更多的创意和想象空间。因此,我们期待着两者完美的结合带给人类更为丰富的视觉享受。

2 摄影与平面设计间的交互关系

2.1 摄影与设计在本体语言上的异同点

摄影与设计在本体语言上的异同点对于一音之差的摄影和设计,它们有共同之处也有可以互为补充的地方。平面设计讲究简捷、精练、抽象,愈简捷的设计,其难度愈大;这正是平面设计的深奥之处。而摄影,它讲究的是构成和布局。作为一位平面设计师,他会力求把握好每一个点,每一根线,每一个色块,每一个版面。摄影师也是一样,他必须努力掌握好每一束光,每一个影,每一块色调,每一个布局。平面设计和摄影的创作和后期制作都是极其严谨的。平面设计和摄影的灵魂都在于创意,都必须经过高层次的思维和高精度的分析。摄影和平面设计同属平面造型艺术,这是它们的共通之处。摄影本体语言中的构成与布局,也是平面设计的灵魂。平面设计在构成上的严密和规范,也是专业摄影所必须借鉴的。平面设计的创作在于构思,这种构思往往来源于一个概念,一种认知或一些形象等,它可以任凭设计师在想象的空间自由自在地驰骋。而摄影的创作却没有这种自由度。摄影师总是需要面对一个现实的三维空间去进行创作,他需要将他的“厚积”在一种感悟或者触动中“薄发”,最终将三维空间压缩成为一件二维空间的作品。这种压缩可以称为转换或提炼。如果摄影师拍摄的作品与人们肉眼看到的一模一样,那就不能说是一件艺术品。二维空间的表达方式离不开构成,这是摄影语言,也是设计语言。作为一个摄影师,要了解平面设计的思想和元素,要让摄影成为平面设计作品的灵魂;作为一名设计师,也要了解摄影的潜力和局限性,以便将摄影融入设计之中。

2.2 图形设计中的摄影图像

2.2.1 在现代主义平面设计中的表现

现代主义设计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活动之一,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传播,其风潮几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响下,又产生出许许多多新的设计风格和流派。俄国的现代平面设计探索被称为“构成主义运动”,李西斯基是这一运动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这位平面设计师的插图和海报设计广泛地采用照片剪贴,作品围绕着构成主义强烈的特点——简单、明确,来组织画面,把具象的摄影图像与抽象的图形元素巧妙地结合,使作品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同时期另一个重要的设计师亚历山大,罗钦科,他的平面设计作品经常采用照片图像合成、综合性绘画等多种方法来创作海报。将黑白摄影图像与粗壮的字体和几何图形的线条进行强烈对比,整个设计风格非常强悍有力。20世纪初,德国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师——冈特,兰堡所主持的法兰克福图形与摄影小组,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平面设计团体。通过把摄影照片图像进行喷绘、组合、分割和旋转来重新创造视觉图形,形成了异想天开的超现实主义视觉形象。把原本平实的摄影图像变成了近乎抽象的图形对象,给平凡的平面设计加上了诗意的色彩,包括了隐喻的含义。

2.2.2 在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中的表现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反叛和革命精神及其多元化的主张,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平面设计界。而在这一时期,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把摄影图像应用于图形设计中的平面设计作品也日趋丰富多元化,形式与技法更加成熟。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的诸多流派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数20世纪70年代风靡于美国的“新浪潮”设计运动。新浪潮设计流派的代表人物沃夫根,魏纳特,注重个人风格的创造性,喜欢采用直觉和自由的设计方法。他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形和字体进行重叠、穿插,并通过摄影手段使画面出现整体效果。法国的Grapus设计小组,是后现代思潮后一个在国际平面设计领域引人注目的平面设计组织,其代表人物是P.贝纳德、F.迈赫和G.巴利·克拉维尔。他们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尝试采用邮票、印刷品、明信片、照片等物品作为设计元素。而其采用摄影手段设计的海报通常形式新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够很好的起到传达信息的作用。

随着人类物质精神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审美标准的多元化,现今的平面设计作品无论是设计风格还是制作工艺,都已经突破了原有的传统的模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摄影图象作为图形设计表现元素中的一支视角独特、变化多端的主力军,更有着无穷的潜质有待我们去发掘。作为一名平面设计工作者,只有掌握和运用好摄影图象这一重要设计元素,才能在今后的平面设计工作中,不断创造出更新、更好的作品。

2.3 摄影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2.3.1 摄影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摄影在平面设计之中的运用我们不难看到,大量摄影作品被运用于平面广告中,图形可供解读。人们解读图形的意义是建立在直觉解读的基础之上。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认为直觉是认识不言自明的理性真理的能力。直觉解读是广告反映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财富。图形的表现手法有绘画和摄影。运用在广告上,摄影就是最好的表现图形的办法了。一张图片抵得过一千个字,图片有着比文字和绘画更直接迅速的特点。在西方有报刊的广告作品中,照片的比例约占95%以上。除了报刊、广告、杂志,画册外,摄影还广泛运用于工业设计,包括产品的样本、说明书、包装、产品广告招贴等。摄影在平面设计中的能动性有以下几类:

(一)形象性: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照片作为一种形象新语言,比其他语言手段表达得更准确、更清楚、直观。在现代广告中,大多数产品广告都需要具体形象来宣传,这就离不开摄影。这种形象性的语言手段,更具有国际化。就是一张具体的图片,大家都会明白。但是用文字去说明,就很难想象出来。

(二)创造性: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创意是设计的灵魂。在众多的作品中,如果表现形式一样,只有靠利用创意。上面已提到过,平面设计中图片上的创意表现和艺术性特点有点相似。除了在视觉上吸引读者,还要在心理上吸引读者。摄影的发展平面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方法,各类摄影都能作为设计创意的来源。不光是直接利用照片,或用照片剪切、变形,甚至是从照片上悟出某种道理。照片总是作为平面设计创意首选的材料。

(三)实用性:这里要先弄清楚平面设计的目的和作用。不管是招贴海报,还是产品促销广告,都具有广告的一般特性,时效性和见效性是很重要的。摄影能满足广告这方面的要求,从_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图为商业广告)

2.3.2 数码摄影促进平面设计的个性和传播

如何维护摄影和设计艺术类型的个性,从摄影在平面设计之中的大量运用,我们不难看出,摄影图片是现代视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元素。但是,平面设计作品充斥着太多的摄影写实图像,并不是一件好事。艺术的每一类型都应该在种种的交叉中借鉴、探索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只有不失自身特性的类型才具有存在的价值。美术设计如果泛滥摄影图像,并在PS的操作下,表现的个性和艺术类型的个性就会不知不觉地丧失。“中国学生喜用摄影资料,但因为还暂时不具备自己拍摄第一手资料的条件,于是只得用别人的图片。这种图形资源的单一带来了处理手法的雷同,影响了视觉表现的深度。日本学生或侧重于绘画图或倾向于卡通效果,或追求符号的制作,在效果间拉开了距离。”这是南京艺术学院曹方副教授在评价比较中日大学生招贴设计作品时的评语。以《保护濒危动物》为主题的招贴设计竞赛,由日本13所设计高等院校发起,并特邀中国东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学生参加。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日本学生更为接近“图形”的本意,讲究图形的意象性、隐喻性、符号性、文脉性,而我们较多依赖于在扫描后的照片上大做叠加、滤镜、组合等蒙太奇手法,其效果实质仍是一种“摄影图像处理”。长期处于手工制作阶段,甚至视喷绘为神奇的中国学生,而今产生了一种对摄影图像电脑处理的崇拜情结,扔掉了纸和笔。相反,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日本,13所参展院校几乎近清一色的手绘或丝网。五花八门的“电脑游戏”实有花拳之嫌,而平涂手绘的图形之“画味”实在耐人寻味。也许,运用大量摄影图像能够直接紧贴主题,形象强烈、效果突出而更具视觉冲击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传达内容并吸引观众。“但当你能停留在另一幅作品前细细品味,倒是那些含蓄而具有联想或象征手法的创意,更能产生持久性的动人力量。我认为后者更具个性和艺术生命力。”曹方如是说。因此,美术设计中的“摄影含量”宜精不直多。这是在摄影与美术交叉与重叠,流变与发展中所要把握的事情。

结论

摄影艺术与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平面设计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促使摄影在情趣美和意境的追求上有了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也增强了平面设计的表现力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它们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中有着越来越多的交错点,在他们的交叉与重叠,流变与发展中,只有把握正确的方向和尺度,才能在交叉中流变,从而发展自己而又不失个性。

作者:张正元 蒋小洪

上一篇:罗非鱼稻田养殖技术论文下一篇: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