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价值观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大体具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人文素质教育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其自身具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优势,能够把枯燥生硬的政治理论转化为充满人性关怀的生活体验。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社会主义价值观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主义价值观素质教育论文 篇1:

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融合

[摘 要] 高职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在职业素质上具有突出的表现。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探讨在高职学生思政课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融合职业素质策略,旨在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 键 词] 高职;职业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教育具有浓重的应用气息,其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工作素养。因此,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融合与专业特色相关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素质教育长期不受重视

由于高职学校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缺乏应有的重视,一些高职学校领导的观念中,高职学校的教学核心是专业课,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是因为国家有规定才不得不开,所以在一些高职学校,职业教学课程可以说并没有实际建立起来。在一些转制的学校中,不少学校采取削减职业教学课时,变相取消职业教学课的做法。同时一些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也缺少敬业精神,对自我职业素质缺少足够深的认识,很多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可以在工作以后再培养。这在高职学生的择业观上能够清晰地表现出来,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极为关注,要求在大城市、薪资丰厚的单位工作,而不顾激烈竞争的就业现实。即便在学习生涯的工作中,很多年轻人敬业精神也不够,奉献意识完全弱化,特别强调工作的报酬,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导致很多工作影响大局。很多学生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功利主义倾向过于明显。这就是职业课教育失败的例证。一些高职学校开设了职业教学课,但教学中还没有体现出高职职业的应有特色,许多章节只是一些名称,实际内容空洞,都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建设。其严重后果会危及整个社会,不负责任的任意妄为,生产的产品必定会降低质量,甚至会危害生命。

(二)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守旧

职业教育的内容不局限于以教材为核心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思想意识的塑造培养,贯彻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守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很多学校采用的教材知识陈旧。目前,很多特殊学校仍然采用十几年前的教材,存在严重滞后性。同时,一些学校过度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今后踏入社会的情况,导致他们在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方面存在欠缺。可见,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与今后发展需求存在矛盾,难以满足今后的发展需要。同时,教育学校过度重视灌输书本知识,难以达到切实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进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2)教学偏理论不利于开展实践。在本次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校都过度强调职业知识,不利于展开实践。

(三)重技能、轻素养

高职学校教学观念较为滞后,过度侧重技能教学,忽视职业素养培养,尚未到行为规范上,只是停留在口头教育上。很多高职学校的领导往往只重视教学一些行业技能,过度追求该校的就业率,进而难以意识到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部分教师观念上存在严重偏差,认为职业素养培养是无实际意义的,可有可无,甚至不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这种放松要求的行为在客观上不利于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本身对职业教育的不重视,更不要提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了。高职学校对自身的定位还不够明确,学校结构布局也不很合理,导致一些高职学校难以发展。

二、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策略

(一)加强职业素质培育意识

1.提高职业教师素质修养。很多学生受老师影响巨大,不是课程的影响,而是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教师这一重要的载体,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播者、引导者。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师队伍中,既要有专门的职业老师,又要有专业老师、思想政治辅导老师、行政工作人员等,并开展适当的宣传讲座,让企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对高职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开展技能宣讲,另外,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实操培训,让高职学生走进企业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高职学生充分接触、了解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觉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性格、观念、思想等各方面一个让学生信服的老师的影响效果十分巨大,这完全不是课堂学科教育所能达到的。而老师对学生的规劝,又不如老师对其他与学生没有利害冲突的第三者的评价议论,在效果上来的深。

2.更新理念。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目的,彻底改革传统教学观念和手段,探寻多样化的职业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关心学生素质发展。在职业教育中要正确处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因材施教,提高职业课教学效果。通过设计职业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发展,根据不同个性让学生发挥不同特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职业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素质发展为重点,实现职业教学的价值。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重视维护学生间的友好关系。

(二)构建校园文化融入职业素养培育

由于受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职业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难以实现理想的职业目标。因此,学校可通过一些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进行职业教学,把职业渗透到其中,有利于实现提高校园生活中的职业教育,进而提高职业的有效性。

(三)优化职业素质培育的课程体系

不同的高等职业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和条件研究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工作,把职业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在中国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往往搞“一刀切”时会影响个别地方学校的教学秩序,不搞“一刀切”,很多学校就会以形式主义拖延时间来应付国家政策。针对国内的中等职业教育条件,适当加大评论赏析类课程可以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方法,通过对其他事件的讨论来交流思想,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化,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思想,可谓一举两得。

(四)构建校企合作的新型职业素养培育方式

1.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实践表明,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学习条件和学习途径,在职业实践教学中,企业可通过自身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让高职学生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实训锻炼,加强意志和道德品质、纪律观念,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流程,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的职业工作变得更加具体,渠道更加广阔,高职院校要将企业充分融入职业教学,并加强实训,深入挖掘职业教学资源,让高职学生充分了解职业的重要性,从而得到综合素养的提高。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和企业要联手进行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使课程能够更贴近育人目标和育人要求。高职院校要将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中,为学校工作增添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和企业共同进行职业课程的开发,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宗旨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重视质量、重视服务等,在职业教育启发中知道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校企共同开发的职业课程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让高职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企业制度及作风,能够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尽早转变角色,适应企业环境和工作岗位。校企双方在共同开发职业课程的同时,要将各自的优势充分融入其中,并最大限度地将企业规范、企业标准管理等纳入学校的实训课程内,在实训中营造企业运营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实践环境中感受到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和企业优秀文化,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校企合作中,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有组织领导的支撑。所以,高职职业工作应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校企合作的职业工作指导。工作指导委员会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积极统筹,充分利用政府组织的优势、公共管理优势,将高职学校教学与企业文化两项资源有效结合起来,确定职业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以便职业教学工作指导能够顺利开展。另外,企业和高职院校要协同建立校企政党,完善职业管理体制,发挥校企政党领导的统筹、决策作用,保障校企合作职业工作能够得到贯彻实施。

2.建立完整的评价系统。要想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学校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借助这个评价系统,可按期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技能进行考核与观察,不仅可以充分地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可以检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因此,校方应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并展开一个评价活动,检验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是否具备专业水平、专业素养。由于企业与学校各自的目的存在差异,因此在学校中主要以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为首要目标,以此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学校应该与企业进行合作,一方面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一方面在课堂上将教学与实践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本文剖析高职存在职业素质教育长期不受重视、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守旧、重技能轻素养等问题,认为可从加强职业素养培育意识、构建校园文化融入职业素养培育、优化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的新型职业素养培育方式等措施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点在于提出构建校企合作的新型职业素质培育方式。研究表明,在校企合作视角下,职业工作的开展要进行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感受企业发展动向和人才需求标准,自发、主动地进行职业学习,并不断规范自己、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王淑敏,刘续涛,刘爱霞.校园文化视阈下的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99-101.

[2]宋凌云.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培育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2):91-92,112.

[3]赵小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企业导报,2015(10):110-111.

[4]闫永官,党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生教育全过程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34-37.

作者:李琳

社会主义价值观素质教育论文 篇2:

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浅析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摘要】在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大体具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人文素质教育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其自身具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优势,能够把枯燥生硬的政治理论转化为充满人性关怀的生活体验。第二,人文素质教育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法宝,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入心入脑,触及灵魂,引导他们自觉地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发展中去。第三,人文素质教育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能够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确保个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广义而言,包括实践能力和精神素质两个层面。体现在物质实践层面,就是人类在适应自然、发展生产力上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在制度和精神层面,就是人类社会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不断解放自身的思想,所产生的哲学、政治、文学、语言、艺术、逻辑、宗教等一系列社会思想文化范畴。对人文素质教育,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也有学者将它简单概括为:“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这两种定义,都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将人文素质视为人的素质组成之一来看待的。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在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人文素质教育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自身具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优势,能够把枯燥生硬的政治理論转化为充满人性关怀的生活体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开放性的价值体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提升,这种提升和发展是伴随着学生不断成长的步伐来进一步体现的。在今后不同的人生阶段,他们会逐步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开放的价值体系的认知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的内在含义和广泛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提炼和集中表达。这其中既包括了激励人们奋勇前行的美好目标,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包括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基本价值尺度,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包括了明确指导个人行为准则的基本价值规范,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人类社会基本道德、中国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根本道德,追求的是以人的高度自觉实现社会的进步,这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人文素质教育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法宝

利用人文素质教育,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改变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人文气息淡薄、学生价值观偏颇的良好契机。

现代社会普遍地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再加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功利思想,使得人文精神、道德水准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目前,高职院校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往往比较注重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伦理道德和人文价值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中,拿到专业技术某个等级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而掌握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并没有什么关系。他们热衷于参加社团活动和外出兼职,却很少主动接触文学、历史、哲学等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毕业后走向社会,各种因为人文素质欠缺导致的问题纷纷出现。但事实上,掌握人文知识和提高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文知识可以内化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能力,可以积淀为一个人内在的文化素养。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学生,应对人类的传统文化、文史知识等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艺术和伦理道德应有所体悟。大学校园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殿堂,更是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在当今的社会里,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每个人都需要一枚定海神针,那就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人文素质教育,正是锻造这枚定海神针的有效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需用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引导他们认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中。这对提高青年学生的学业水平,端正未来工作生活的态度,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如此,才能使他们肩负起庄严的历史使命,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

三、人文素质教育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坚持利用人文素质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可持续的教育工作。

人文素质教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长期坚持的事业。它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在人文素质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具备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道德、语言等。第二是理解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相比科学思想,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第三是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它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方法,便是将人文素质的培养融入到专业技能中,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提高人文素质课的教学质量。第四是依照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综合体现。它要尊重人的精神价值。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指导着正确的方向。人文素质的提高,必然具有永恒的魅力,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事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这项事业的有力保障,它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关系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和践行,正是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需要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这些精神的培养,同样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潘勇群《论中学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报》2004(1)84-86

[2]杨亚东《加强西方文化通识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国际安全研究》2008(5)82-86

[3]石国亮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大学生版》,《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3 3

[4]张亮《适应时代发展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3-47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5030422)

作者:刘津艳

社会主义价值观素质教育论文 篇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纳入到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后,尤其对大学生来说,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与依靠逻辑思维的自然科学不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依靠形象思维,培养出良好的人文素质,能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训练,知识结构更全面,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历史证明,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的艺术家、哲学家。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音乐家。再如居里夫人、钱学森、华罗庚等,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也深深影响着全人类。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所学专业不仅能取得一定成绩,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质中的人文精神是“人的一种理性觉识、理论阐释和实践规范,包括人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也包括人的精神的价值追求和理性提升”。人文素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改善思维方式、培育民族精神等。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丰富的人文知识得到了很好的传授,他们的人文精神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大学生们会更通晓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明确自己对民族、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会使他们更乐于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社会。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文素质培养的指导作用

(一)拓宽教育渠道,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居于最高层次的要求,统领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富强”是首要目标,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近现代史上长久、深重的贫弱;“民主”不仅仅属于一种制度获手段,它包涵更多的终极思考和济世情怀;“文明”包括民族意识、价值观念、宗教思想、生活方式等等,还可以指某个对象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思想素质、道德水准、教育水平;“和谐”,代表着万事万物的最高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理念。

当代大学生正好处在一个极为特殊、也是极为关键的时间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申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说,现在的大学生就是未来三十年中国社会各行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必须首先在当代大学生中做好价值观的引领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中,在大学生中形成巨大的思想共鸣,确保社会主义事业方向正确、后继有人。

(二)加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净化网络传播阵地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阐述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自由”指人的意志自由及存在和发展的自由;“平等”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治国理政依靠依法治国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

从学校的建设看,一所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这种建设中必须有相应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的依据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从制度的制定出台到制度的落实,高校文化建设始终要诠释和贯彻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比如,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制度及各种奖学金评定制度都要体现公平、公开、透明的要求,才能保障学生应有的权利。

此外,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中,能使大学生自觉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不良信息,学生的网络空间会清朗起来。

(三)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筑牢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几乎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爱国”调节着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敬业”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充分体现了职业操守精神;“诚信”强调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可谓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友善”体现出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关心、帮助,努力营造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从公民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是社会主义优秀道德的集中反映,更是每个中国公民价值追求的根本体现。现在很多大学在期末考试之前,都会大范围地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旨在教育学生在考试中务必做到诚信考试,考出一个公平、合理的成绩,效果甚佳。还有学校在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中融入价值观的教育,例如开展学先进、评模范等活动,大力宣传典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这些教育活动都能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对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的形成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语

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希望,更是中国梦的建设者。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场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提升具有人文素质的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这种精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 郑金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生活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2.

[2] 张会静.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

[3] 魏翔宇.传媒文化中审丑现象探析及价值观塑造[J].传媒论坛,2020(3),24.

[4] 金辉,付加佳.大数据驱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0(38),6.

[5] 李禹潞,张磊,李肃霜.法治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向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2.

本文是2021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影响研究”(202112216050)及2020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影响研究”(AH20201221601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金存,男(1999.8-),漢族,安徽安庆人,安徽新华学院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学生

作者:李金存?王心鸿?李之涵?邹格格?邓圆梦

上一篇:初中语文新时期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传统行政管理与政府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