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高效课堂论文

2022-04-16

摘要:“生本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它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以学生为本,二是课堂高效。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语文;课堂“生本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它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以学生为本,二是课堂高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本高效课堂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本高效课堂论文 篇1: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摘要】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关心的重点,也是评判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学生、教师、教学工具三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因素,强调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下如何通过构筑自主学习、多角度挖掘学生探究性以及建立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等几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生本理念 教师 学生 教学工具

小学语文教学能否实现高效,依赖与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一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二是作为教学组织和实施者的教师;三是作为承载教学内容的教学工具。只有这三方面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闭合的循环系统,并且向着好的方面不断前进,才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有序。三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如下状态: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依靠教师这一教学组织者和实施者通过教学工具来实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高效与否,正是通过这三方面发生作用。如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教学,可以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构筑自主学习、多角度挖掘学生探究性以及建立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等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小学语文是其它各类学科的基础,也是今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不仅仅是传授语文课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提升自学的能力。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且有能力将这种愿望实现,为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服务。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也是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性格特征以及个人爱好等多方面判断学生的兴趣点,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最终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的保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通过知识传授学习方法,从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为了能够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是关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仅仅围绕着两点来实现高效教学。

二、多种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多角度挖掘学生的探究性

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并且学会学习方法,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不断丰富教学方式,从挖掘学生的探究欲望入手。

让学生积极参与,形成高效互动教学课堂氛围。学生参与互动的课堂氛围比教师单方面讲解传授更有效果,而且更能够引促进学生注意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思考习惯是建立人本高效课堂的核心因素。有效而合理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开发小学生的探究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在一些有争议的地方给学生设置一些回答的机会,在一些吸引人的环节让学生扮演参与,或者分组讨论,从而让学生通过踊跃参与提升探究性,为实现人本高效课堂教学服务。

实现多媒体教学,在丰富多彩中建立高效课堂。除了让学生多参与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使用多媒体这一类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教学让语文教学变得有声音、有画面、有故事情节、动感立体,从而让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具体深动。多媒体的使用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不知不觉有探究的习惯。

三、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及个人魅力的提升,从师生对立走向合作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学理念也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思想,决定了教师的教学高度和教学质量。教学环节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主要成员。小学生因为知识面、人生阅历都比较浅显的情况下,很多方面还需要教师教诲和指引,教师的教学理念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钟情况下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改变和提升教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在这个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实施课堂教学。只有本着为学生着想的教学理念,才能够支撑教师不断为学生丰富教学方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把原来简单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主观传授,学生也不再单方面枯燥的被动接受,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让教师从学生的对立面走到学生的身旁,成为可以信赖的伙伴、合作者,帮助学生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学习系统。教学理念的转变使教师关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等等。

增强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影响学生的一个有效方式,也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小学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育德育人的学科。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吸收知识,还能很好的启迪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就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比其它科目教学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感染学生最好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润物无声、如沐春风的教学方式灌溉学生的心灵,增强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也是让学生能够信任教师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愿意亲近教师,而且更愿意听从教师的安排,从而达到师生合作交流的目的。

总之,构筑小学语文教学人本高效课堂是一件长远而艰辛的事情,需要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不断的探讨研究,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利用好教学工具,发挥组织者的教学能动性,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改进,最终构建起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勋.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1(02)

[2]李亮. 阅读教学诘问——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观后[J]. 语文教学通讯. 2011(12)

[3]李大勇. 去除浮华 留住真实——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 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 2006

[4]陈丹. 优化语文作业形式,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浅谈对课后作业的整合[A]. 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 2005

[5]郭素芹. 优化课堂,提高效率——关于高效课堂的一点思考[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 2012

作者:李国霞

生本高效课堂论文 篇2:

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摘 要:“生本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它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以学生为本,二是课堂高效。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语文;课堂

“生本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它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以学生为本,二是课堂高效。要实现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必须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课堂上要做到: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同学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式地进行学习;那些有共性的、有规律的问题,老师只需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即可。

一、自主学习,体现以生为本

“自主”是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现在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去教师有备而教的旧模式,实现学生有备而学的新课堂,这才是有生命的课堂。教师利用《语文自主学习记录本》安排学生课前自学,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发展的潜能,并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自我获取知识……,处处体现了以生为本。在教学《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时,课前我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出来。这三件事的写法基本相同:都是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课前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根基。

二、合作学习,体现课堂高效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是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自由,为学生创造了在同伴面前充分“炫耀”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学生先学的基础,回到课堂,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对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分享,对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进行合作学习。

创新学生学习方式。高效课堂中,6—8个学生组成一个高效学习小组,将气质不同、能力不同、特长不同、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每个小组成员在互助学习中承担相应的职责,共同合力完成学习任务。每个高效学习小组,都建立了包括小组组建原则、小组长职责、小组评价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之成为学生课堂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独学、对学、群学”。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独学”任务,高效学习小组完成“对学”和“群学”的任务。小组内因为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向已经弄明白的同学请教,形成一种“兵教兵”的氛围和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讨论,力争通过“群学”解决。课堂上,学生展示“独学、对学、群学”的成果,通过质疑对抗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种“独学、对学、群学”,也就是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直接体现。

如果某个小组学习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帮忙解决,即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模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理解更为深刻,记忆更为犹新!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专家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朴实用,提倡简简朴朴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教学就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思路,文中的三个事例,只精讲了第一个事例,后两个放手于学生自学,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不仅如此,老师还将大量的课外知识迁移到课堂上来,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司空见惯”这个词意后又讲述了词语的来历,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刨根问底的习惯。

三、主动探究,打造生本高效

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打造生本高效课堂。“探究”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获得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不经过自己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判断、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证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不会真正认识、理解和巩固。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疑点、难点问题教师要抓的准,要巧妙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思考的热情,探究的兴趣,不断提搞学生学习的效率,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与否关系到课堂汇报交流的成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可是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合而不“作”。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也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第二,作而不“合”。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只听不想,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第三,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针对以上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明确分工:我们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课文的内容、问题的难易进行分工,但不论怎样变化,学生必须有明确的任务担当。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学会技巧。合作学习的技巧是小组成效的关键。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技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在小组之中自然得到。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有教给学生合作技能,或在小组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才可以提高合作的实效。

小组评价灵活、全面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合作评价一定要全面灵活。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尝试自学是实施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凸显学习的主动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交流是关键,彰显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重点探究是核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总之,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勇于创新,才能打造出以学生为本、高效快乐、生机盎然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

[3]《教育的智慧》林崇德开明出版社

作者:周均清

生本高效课堂论文 篇3: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它集網络大世界于眼前,融声、光、影、色、字于一体,具有海量、及时、形象、互动等特点。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已越来越一体化,若能合理运用,可以帮助语文教学跨越式发展,突破非网络时代的封闭、狭窄、枯燥、低效等缺陷;可以优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目标。但若滥用,则易喧宾夺主,淡化语文味,横生枝节,影响教学本体目标的实现。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再受时空情境的限制,不再只见文字,不见人事物,一切皆成可能!网络媒体使语文课堂左右逢源,四面凯歌。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恰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在讲授《三峡》一课,传统的教法往往停留在教师对字词和内容的串讲解析上,显得比较抽象乏味。如果介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制作技术,在电脑荧屏上逐一给景物染上鲜艳的颜色,再逐一勾画出山势、四季景物、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便能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实践证明,结合录音、画面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的情境良好,效果逼真,不仅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打开学生联想的闸门,启发积极的思维,更有助于把课文中“静止”的语言变成“活动”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再现课文情境,化难为易。

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进行艺术加工,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感性为理性,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为了很好地展现这一情景,笔者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踏在老羚羊背上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学生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从而激起了他们对生命礼赞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激发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难以得到的。

(三)实现有效互动,因需促教。

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是双向的,它既可以呈现教学信息,又可以收集学生的反应信息,及时地对反应信息进行诊断和评价。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如在《绿色蝈蝈》一课的教学之前,笔者花了不少时间去网上寻找蝈蝈。在大量的图片中筛选出一只浑身翠绿,有着鼓溜溜大眼睛的帅气蝈蝈,还有一只玲珑剔透、造型生动的冰糖蝈蝈。当制成的课件一展示出来,就赢得了学生们的一片喝彩声。他们戏称大眼睛的为蝈蝈王,一看就喜欢上了,自然探究起来也格外来劲。学有余力的除了仔细观察蝈蝈的外貌外,还十分认真地研究了它的生活习性、嗜好以及科学工作者们对它的评价等。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集体的、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个性的、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网络环境下,借助论坛等相关平台,还可以使课堂中探究的一些问题在课下继续得到很好地延续。学生可以通过发帖、邮件等方式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形成思维碰撞。也可以及时引经据典,寻找相关佐证。此外,因为学生的见解全部以文字的方式保存在论坛中,使得这项学习活动得以长期延伸。任何时候,只要登陆网站,就可以随时继续发表观点进行评论。这样,练习的容量将得到无限制的扩大,问题的思考探究也将得到无限制的深化。需要强调的是,有效互动中,教师的合理介入至关重要。问题探究能否得到不断的深入,而不是停留在同一层面上滑行,需要教师的及时点拨。

(四)开拓学生思维,启迪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呈现出各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画面,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驱使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为了突出《木兰诗》中驰骋沙场的巾帼女英雄的勇武形象,剪切动画游戏中骑马奔驰的武侠画面粘贴到文字上,使文字的表述获得动感,使学生能较好地感受到花木兰“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情景。利用这小小的动画启发学生,让他们注视着动画永不停息、奋力驰骋的形象,谈谈对诗句及诗的意境的理解,收到好的效果。冰冷静默的文字、拗口难读的诗句,因为动画的加入变成了令人难忘、宏大的战斗场面,女英雄花木兰的形象凸现在眼前。实践证明,结合录音、画面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的情境良好,效果逼真,不仅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打开学生联想的闸门,启发积极的思维,更有助于把课文中“静止”的语言变成“活动”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任何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都是为达到所设的教学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服务的。而且,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也并非每一课都适用。因此,我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合理性、适度性,用其所长,补其所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

作者:秦立高

上一篇:计算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创新学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