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高效语文课堂总结

2024-04-30

生本高效语文课堂总结(共8篇)

篇1:生本高效语文课堂总结

生本高效语文课堂总结

2006年,山东省小语会依据语文学习以及语文教育的规律提出了“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推动校园读书,带动社会读书,促进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发展。课题一提出,立刻得到省内许多学校和语文教育教研专家的响应。研究工作开展以来,课题实验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走进实验学校,处处弥漫书香,处处是师生读书的身影。但从面上来看,学生读书并不乐观。一次,跟教师座谈,他们很真诚地说,我们也知道让学生读书重要,可学习语文课本的时间都紧张,哪有时间让学生读其它书呀!老师的话触动了我。是呀,不改革课堂教学,怎么让所有学校的孩子都能多读书呢!为此,我深入课堂、召开学生及老师座谈会,研究梳理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问题一,教师考虑自己如何教多,研究学生应该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如何学的少。

问题二,教教材的多,用教材教的少。

问题三,研读教材不到位,只了解了课文的表层内容,没有深度和新意。确定的知识学习目标是一些无序的死的知识;方法、能力方面的目标不具体,表述模糊笼统,没有操作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概念化,不够准确。问题四,教学面面俱到,预设的浅层次问题多,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少,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规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以及习惯也得不到的培养。

问题五,忽视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需求、认知规律等学情方面的研究,致使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学生兴趣低,学习收获少。

问题六,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泛泛的预习活动多,研究学生预习,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的预习活动少,课内教学活动与预习紧密联系的更少。

问题七,教师教学走教案、关心自己预设的多,关注学情,积极利用生成性资源的少。

问题八,单调枯燥以教师为主的没有效益的教学活动多,丰富有兴趣的以学生为主的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少。

以上这些问题,我在省教研室召开的“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展示研讨会”上和与会代表做了交流。为促进问题研究的深化,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请大家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及解决的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学说——非指导性 启发:教师相信、尊重学生。

(三)“生命教育”理论

为学生一生、生命质量负责

(四)莱宾斯坦X效率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理论体系建构。

2、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态。

3、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构成要素。

4、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5、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评价。

6、生本高效语文课堂教师素养的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明确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内涵。

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的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的语文课堂。

(二)形成了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若干理念。

1、全面了解学生:了解所有学生,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

①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

②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

③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④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⑤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

2、充分尊重学生。

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独特个性。

③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

⑤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

⑥珍视学生个性的见解和独特的感受。

3、学课文是为了学语文。

教材是例子,把课文作为例子来教,以获得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经验。用心研读教材,做到与文本真正对话,与作者情感共鸣。明确语文学习内容和要求,并作出价值高低的区分。

4、教学内容=预设内容+生产资源

5、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

(三)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态已基本形成 ·生命、生长、生活、生态课堂

师生双主体和谐共存。·彼此分享精彩语文生活 ·学生的生命得到充分尊重 ·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激发 ·学生学习语文、自主实践

主动预习、读书、思考、表达、延伸 ·学生的学习享受优质的指导 ·学生能真切感受到语文的成长

(四)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要素已经明确

1、尝试自学

2、合作交流

3、探究解疑

4、拓展补充

5、评价反馈

(五)总结出若干生本高效的策略。

(六)总结出若干生本高效的评价。

(七)总结出若干生本高效的教师素养。

(八)语文作业本进行改革——语文自主学习记录本。

篇2:生本高效语文课堂总结

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学校内部的教育均衡发展,我校把“高效课堂”作为重中之重。我校就已经申请了以“高效课堂及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为题目的科研项目,并得到上级教研部门的批准。这学期开始,我校就开展“生本高效课堂理论与这关践研究”活动,我们知道了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从全面发展的观念上看,其高效性就是教学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以往的课堂教学占据了教师大部分工作时间和学生的绝大部分学习时间,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还是沉闷压抑;是师生相互启迪,不断创新,彼此产生心理愉悦,还是枯燥乏味、简单重复、相互厌倦,这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师生间教与学的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既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要求学校教师将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于情意,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和设计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的让他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因他们的加入让他们组获得了成功,组员的鼓掌和老师的表扬,老师们欣喜的发现学生的眼中有了所期盼的东西——成功的喜悦感。自此,学生在课堂上开始变得主动了,回答积极了,作业认真了,也会问为什么了,成绩也明显的进步了。

三、遵循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

四、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运用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强训练密度和广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五、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催化剂。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更加快速地提高了他们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在“高效课堂”中我们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一、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能以“以人为本,人人会学”为宗旨。

二、教师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改变单纯依赖课本的陈规陋习。10月中旬,我校开展教研组常规活动中,绝大部分教师能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演绎着他们对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

三、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展示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胸怀与个性的袒露,思想与情感的交融,文化与智慧的体现。

在“高效课堂”中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我校在实施“生本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涌现:比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担心,不敢放手;学生不会提问,不善于提问;教师设计的检测题没有时间做;要么,在学习过程中问题不当,破坏语境,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趋于走形式,实效性不强;课堂教学中没有面向全体,只关注几个学生的典型发言;教师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力有待提高……高效课堂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透彻理解教材,深知每一名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需要提升自我驾驭教材、课堂能力;需要加强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力;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习题检测,才能真正高效的完成教学。

篇3:人生语文与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我认为, 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在语文课堂教学本身, 就是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人生语文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首先说什么是人生语文。

人生语文是我2005年提出的教学理念, 其核心就是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人生发展角度实施教育教学。其基本做法是, 以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为核心, 以读写互动、主动体验和积累为手段, 通过读书探究、言意互转, 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其目标是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创新活力, 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提升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 发掘人的潜能, 培育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构建学生人生发展的精神家园。

为什么要提出人生语文的教学理念?

因为新课标提出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 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总的定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新课标的精神, 我们的一些知名学者的意见, 就众说纷纭了, 从而使广大语文教师无所适从。例如, 你问语文教学要培养什么能力时, 有的学者会告诉你应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审美能力;有的学者会告诉你要教会学生积累, 逐步提升语文素养;有的学者会说要培养语文应用能力, 让学生学会基本文体的写作;有的还会告诉你只要学会读与写就可以了;有些作家还会说要培养学生想象力, 要让中学生学会创作等等。但你若再问, 这些能力应怎样培养时, 他们或者说只要认真读书就可以了, 或者说只要养成勤于观察和写日记的习惯就可以了, 或者说只要培养学生喜爱语文课就可以了,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但你再问, 很多学生他就不喜欢读书、就不注意积累, 就不愿意写日记, 你说怎么办呢?他们大都会告诉你, 那就看你语文老师的本事了, 我原来如何如何。但事实上, 现在的学生不是那些“学者”和“作家”自身, 你教的学生不是经过选拔的大学生, 你语文教师还是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语文学习的问题。说到底, 我们语文教师要有自己课堂教学的理念和实施教育教学的具体方法。其实, 我们只要从人生发展的角度考察, 语文教学教什么, 怎样教, 语文教师作为专业人士自然就会看清问题的实质。

以上是我提出人生语文教学理念的原因之一。

另外, 自2001年以来, 有语文教师提出本体语文、青春语文、诗意语文、绿色语文、快乐语文等教学理念, 这是语文教学进步的表现, 但语文教学是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基的工作, 是为学生人生发展提升语文素养和思想精神境界的工作, 我认为用人生语文来概括我们的语文教学理念, 更为恰当, 也更反映语文教学的本质。

提出人生语文教学理念是有其理论依据和历史实事依据的。

理论依据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意思: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类发展史, 就是一部人的需要 (即人的本质) 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离开了人的需要, 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都将不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学生的本质需要是求发展, 语文教育理应满足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中国21世纪议程》第6章“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明确指出:“提高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毫无疑问, 语文教育自然要按照人的发展需求, 为学生人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这是“人生语文”教学理念的重要理论依据。

从哲学意义上说, 语文与社会、人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语文来源于社会和人生, 是社会和人生的反映;另一方面语文又反作用于社会和人生, 对社会和人生有着重要作用。作为交际工具的语文, 它是思维的直接现实, 起着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作用;作为文化载体的语文, 它使传统文化得以流传, 使现代文化得以传播。明确了这一点, 关注社会和人生就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人生语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 引导学生关注、干预社会, 实现自我人生的发展和完善, 引导学生学会现代人所需要的本领———阅读和基础写作, 从而“知人论世”。

人生语文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标关注学生人生发展的精神是一致的。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新课标, 其核心就是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试验) 》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人生语文的提出还有社会实事依据。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的发展看, 语文教育更应着眼于人生发展。深圳发展这样快, 得益于中央解放思想的政策, 充分释放人的潜能的思想。从1992年开始, 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每年都在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 从业人员也从最初的2万骤增至百万人, 如此迅猛发展的关键就是能够为人才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使他们的人生得以良好发展。这些人才追求独立的思想, 不迷信权威, 不依附权贵, 不追求升官, 有的甚至敢于突破体制的限制。而这些人又都有良好的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有想象力和创新力。我作为生活于深圳的一名语文人, 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启发——就是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人生发展着想, 要解放学生的思想, 大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语文教育就应该是人生语文教育, 这种教育的根本在于着眼人生发展的基础, 通过读写互动、言意互转发掘人的潜能, 培育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善于学习的人, 培养具有独立精神、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人。这样的语文教育, 才能为学生人生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

什么是生本高效课堂?

“生本”是人生语文教学理念的核心, 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度浓缩, 这就是说, 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发展的本体作用, 具体说, 语文教学要真正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让学生说、让学生议、让学生写、让学生辩, 而且让学生在以上不同方面真正有收获, 有提升, 真正改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教学状态, 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之目标。

那么如何将人生语文的教学理念具体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和研究呢?如何真正做到让语文课堂教学有高效率、高效益呢?

我认为以下一些问题的研究或具体做法, 是不可或缺的。

一.重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与研读, 注重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生活的体验, 重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二.重视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和精心设计, 根据学生实际和文本实际设计出有用、高效的问题。

三.重视从学生人生发展视角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问题。

四.重视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教学过程, 既重视教育教学现场效果, 更重视学生独特感受与个性化体验, 重视个性化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五.重视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重视各种知识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

六.重视解放思想, 冲破束缚人的各种精神枷锁, 发掘学生潜能, 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

七.重视语文学习中学生情商的研究与运用。

八.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重视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以及对作者和自身人生观世界观的探究。

十.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下面结合我的实际课例, 谈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人生语文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

我曾在上海师大与广东省教研室举办的“首届大陆、香港、台湾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粤教版课文《捕蝶者》一课。上这一课时, 我根据“人生语文”的教学理念, 结合课文的实际内容, 针对学生的语文实际, 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捕蝶者对蝴蝶的态度, 学会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 “学会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和阅读, 这是着眼于学生人生发展来确立教学目标的。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我特意在上课前一天, 布置学生预习, 然后让他们提出问题, 因为是借班上课, 我就让他们把提出的问题发给我, 我收到之后,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选定了教学的突破口。“阅读文章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上课开始, 我首先出示了学生提出的11个问题, 然后询问学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其中哪个问题是关键问题, 一名学生分析说:作者对捕蝶者与蝴蝶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态度是重点。之后, 我顺势请一名学生试着说一下自己阅读时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感觉, 而且强调说学语文, 阅读“感觉”很重要。这名学生说作者对捕蝶者是批评谴责的, 对蝴蝶是同情的。我又顺势说, 这位学生究竟说的对不对呢?由此设置了一个悬念。接着我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种感觉对不对呢?这就要以文本为依据”, 于是又向同学们抛出一个问题:大家说一下, 散文应怎样阅读, 怎样推敲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两名学生先后说了自己的阅读方法, 我首先对这两位同学的发言予以鼓励和表扬, 接着介绍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这是一篇叙述性哲理散文, 一种方法是根据题目“捕蝶者”的特点, 看看“捕蝶者”做了哪些事, 他为什么做这些事;第二种方法, 是看文章写了几个人, 这些人做了哪些事, 为什么做这些事;第三种方法, 是根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先从“形”的角度看看写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写这些内容。今天, 我们从“形”的角度, 看看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写这些内容。

让学生分析“写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写这些内容”, 目的在于通过掌握课文内容, 探究捕蝶者对蝴蝶的态度, 从而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接着, 我引导学生阅读、朗读、品味重点语段、语句,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阅读散文, 要通过品味重点语段、语句 (同时穿插讲解了什么样的句子是重点句、重点段) , 结合全文内容来分析判断, 这种方法叫“以文解文”, 并板书加以强调。“但是, 阅读文章, 仅仅这样还不够, 那就是还要‘知人论世’”, 同时板书加以强调。接着又就如何“知人论世”加以讨论。

这个课例, 是基于让学生学会读书,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思想来实施教学的, 也就是着眼于学生人生发展的人生语文理念来教学的。这是实施人生语文教学理念的课例之一。这堂课受到大陆、台湾、香港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的很高评价。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人生语文生本高效课堂有没有一个可供教师操作的教学模式呢?

对此, 我认为大致则有, 具体则无。其教学的大致模式是, 以“六步骤教学流程”为基本教学模式, 以“八种课型”创造性地实施生本高效课堂教学。

这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 这六步可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做适当调整和变化, 非千篇一律, 非模式化, 其增多和减少的依据是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实际及课文实际与重点教学目标。

“六步教学”模式具体指:“激趣定向→自读思考→探究展示→点拨提升→探究发问→实践演练”六个教学步骤。

每个步骤基本解释如下:

1.激趣定向:这一步骤一般不超过3分钟。老师可用激情演说、讲故事、课文关键内容追问、类比追问等形式激活学生思维状态, 引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强烈兴趣;同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流向。所设计的问题要具体并有统领作用, 使学生带着问题期待阅读课文, 最好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文”。

2.自读思考:这是课堂教学主要环节之一, 可根据课文实际和学生准备的实际情况确定时间, 如学生进行了预习, 给学生3分钟以内的时间即可, 若学生没有预习, 要给够学生读书的时间和思考问题的时间, 此时教师可适当进行阅读方法的点拨指导。

3.探究展示: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加以分组合作探究, 一般在5—15分钟。教师选择2—3个小组使之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的成果, 主发言人表达, 其余人补充。

4.点拨提升:教师对小组发言加以点评, 对学生认识不到位的地方加以引导提升, 对认识错误的加以纠正, 对认识表达好的加以鼓励。可以在每个发言者发言之后点拨, 也可集中点拨。 (不超过5分钟)

5.探究发问:学生针对课文中内容及前面展示情况等提出问题。生生探究、师生探究。最好有思维的碰撞和争辩。

6.实践演练:教师根据课文和学生语文实际情形安排语言操作, 可仿写, 可品评, 可想象创作, 可写分析文字, 可缩写, 可扩展, 可改变表达句式, 可阐述自己观点等等。指向要明确, 问题要具体, 要便于操作。

“八种课型”具体指:“导读型、导练型、自读型、拓展型、探究型、创练型、测练型、展演型”等课堂操作类型。

1.导读型:是生本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课型, 具体教学步骤应大致按照上述六个步骤组织教学。

2.导练型: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的课型, 根据课文实际和学生实际, 教师设计出几个问题, 让学生先用书面形式表达, 然后再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提升。练前练后要有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包括激趣定向、自读思考、探究展示、点拨提升等教学步骤。

3.自读型: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的课型, 教师只要求学生边读边点评, 并提出一二个问题加以书面表述, 最好能写出问题的答案。包括自读思考、探究展示、点拨提升等教学步骤。

4.拓展型:在导读课型的基础上, 在学生明确了阅读某种课文类型的读书方法后, 使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扩展延伸阅读大致同类型文章的课型。包括激趣定向、自读思考、探究展示、点拨提升等教学步骤。

5.探究型:对某课某作家某单元某问题加以探究的课型。此种课型, 教师可提出问题并提供参考资料, 组织学生研讨, 学生自主或合作确定立意、编写提纲或写成小论文, 然后加以展示。可以用一节课时间, 也可以2-3节课同时探究同一问题。包括激趣定向、自读思考、探究写作、展示交流、点拨提升、修改写作、编辑成册、展示表扬等教学步骤。

6.创练型:一种创新练习的课型。例如, 可先组织学生学习考纲中关于散文阅读的命题要求, 学习研究以往高考试卷的命题, 然后提供一篇散文组织学生作拟题练习, 要求学生能拟出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包括激趣定向、自读思考、探究命题、展示交流、点拨提升等教学步骤。

7.测练型:一种根据课文实际和学生实际用课堂练习的方法测试并交流展示的课型。包括自读思考、实际练习、探究展示、点拨提升等教学步骤。

篇4:如何打造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关键词:生本教育;有效课堂;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刻地体会到在生本教育中,构建有效、高效的语文课堂是很重要的,真正的高效课堂,是要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程度。看教学效果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否是愉悦的。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老师、学生都要精心准备

我们上每一节课前,要广泛地查阅资料,写出精当的教学设计,我们在备课时要参照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广采博纳,取其精华,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上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等,并结合学生所学内容及已有的知识、理解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及习惯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比较合理、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学习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关于春天的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我准备了VCD光盘、录音机、《春》课文朗读带、学生自绘的图片、自制的头饰,在上课时,准备放关于春天的图片和放《春》的录音带,让学生感受一下春天,从图片上寻找春天的气息。让学生通过图画及表演的形式来展示。在合作探究环节,我准备了几个问题:

1.找出你喜欢的一句话,并分析你喜欢的原因,讨论后回答。

2.文末三段语序能否互换呢?

3.作者如何调动五官,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的。

然后,我准备以一个记者的身份,询问学生关于朱自清的知识,请学生回答:

1.谁给大家介绍一下朱自清的生平。

2.谁能告诉大家关于朱自清的其他自然景物作品呢?

3.谁还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朱自清的其他情况呢?

在学生这一环节,他们的准备很重要,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上突出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了充足的准备,老师才敢于放手,多给时间让他们去展现自我,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精准设计问题,符合学生实际,合理引导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手段。在课程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势必将成为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的桥梁,成为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的催化剂。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去解读文本。有些课文中有些字或句是此篇课文的“根”。抓住了这一个“根”,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体,悟透文本。

例如,在学习《小巷深处》时,我设计了这些问题:

1.课文中哪些事例表现了养母对养女的爱。

2.那么“我”对于养母这样伟大无私的爱又是怎样回报的呢?

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有实效性,要为教学的重、难点而问,如,在学习《小巷深处》时,问:

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养母的语句,并讨论作者描写养母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是位怎样的人。

例如,在学习《捕蛇者说》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1.永州之蛇的毒体现在哪里?

2.既然永州的蛇奇毒无比,永州人为什么还争相捕蛇?

3.蒋氏捕蛇,三代遭难,为什么还不愿“更役”“复赋”?

4.从永州捕蛇人民的悲惨生活中可以看到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这几个问题能使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由易到难,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对一些当前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留待以后适当的时候再研究,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投入实践活动

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完善。要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出发,抓住教学中的兴奋点,真正实现对话,不断帮助学生去“发现”,使课堂上有尽可能多的精彩生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展。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改革课堂教学,讲究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四、合理利用课堂资源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变现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寓情于景。

例如,学习《巴东三峡》内容时,我在教学此文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三峡山水之雄伟,壮丽的景色,接着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用动画技术突出了三峡在长江中的位置及其沿途的旅游景点、人文景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完课文后,我还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壮观景象以及现在三峡“高峡出平湖”的雄伟壮丽的景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下,如何让每一节语文课堂都成为高效课堂,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也还有很多方法要我们去不断发现、实践、反思。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水白中学)

篇5:生本高效语文课堂总结

——阶段总结

忙农联中:王丽玲

语文教育即母语教育是关于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心课程。作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语文学科,它必须承担起一项异同寻常的光荣使命,必须拌好在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所有关于语文教学的调整、变动和改革,都不能背离这一点,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改革也应作如是观。那“这一点”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语文教育质量是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向来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站在历史和未来的高度下审视当前语文教学,可以说,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潜能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育是培养一代新人素质的奠基工程,语文教学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良好基础做出服务。语文是工具,是理解的工具,是表达的工具,人们凭借它思考,运用它交际,依靠它传播文化,利用它创造文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充分认识到“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认识语文教学,理解语文教学,开展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的基点。语文学科的教学要致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具备字词句篇的相关积累,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育关系到人的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它所具有的特殊的深刻的教育特性,还在于语文是一门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采的课程。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语文一样,能够直接深入到具有独特风采的民族文化当中去,也没有哪一门学科能像语文一样,能够直接关注到人的尊严、价值、个性、人格、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审美等心灵与灵魂的建设层面上来。语文在广义上承载着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它是“文化的载体,是与人、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的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这是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正如俄罗斯教育科学的奠基人乌申斯基所说:“在民族语言明亮而透彻的深处,不但反映着祖国的自然,而且反映着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人们一代跟着一代传下去,但是每一代生活的成果都保留在语言里,成为传给后一代的遗产。一代跟着一代,把各种深刻而热烈的运动的结果、历史事件的结果,信仰、见解、生活中的忧患和欢乐的痕迹,全部积累在本族语的宝库里。总之,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一特点。

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根本目标,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顺应了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生本教育凸现了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唱响了学生本体和生命本体这一教育时代的主旋律。根据生本教育理论,实施“大语文”教学,要真正落实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须矢志不渝地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语言的积累是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最直接最本质的体现,因为“只要发展了语言,就可以给儿童以继续学习和现时学习各科知识的基本工具和基本保证”。

作为一种符号系统的语言,它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信息载体,具体到语文教学当中,语言就成了阅读和写作的最重要的基础,语言的丧失必将导致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丧失。由此可以说,语言的发展水平,是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最主要表征。此外,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汉语言文字,其本身就是一个宏大丰美的世界,它承载着我们国家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最具凝聚力的精神家园。语言的价值已大大超出了它的工具性意义。

篇6:构建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点之见

构成教学活动有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基于为了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考量,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落实新课标,树立新理念,开拓新思维,研究新方法。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心中有目标,教学不“跑偏”。没有正确的目标,教学准备及教学的开展将是无效的。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课堂教学的所有活动和全过程都应当为之服务,而不能“跑偏”。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又要适时调整、灵活应对。

二、抓好教师教学方式方法。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

3、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

三、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于渔”,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对教法的研究外更重要的要注重对学生方法的指导,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要重视这一点,既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包括识记、理解、运用的具体方法),又要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真正使学生从“学会”知识变成“会学”知识。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高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在实践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精心预设,为各种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高效生成要立足文本的重点、难点进行。第三,教师是课堂智慧生成的启蒙者、引领者和促进者。机智地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篇7:谈谈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语文课堂

谈谈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语文课堂

请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可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可以谈观看视频讲座的心得体会,提出下学年改进教学的打算;也可以用自己或同伴成功的案例说明怎样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本高效。字数在500个左右。

通过学习教育李家栋老师的研究成果介绍及理论研究材料,通过观摩倾听多位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我感觉收获特别多,不仅让自己重新定位了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且还学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

一、“生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生本教育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以“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

1、教学不是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而是依靠学生的学。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学生是学习者,而不是一张白纸让我们涂抹。这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欲望和创造欲,另一方面在它生活的经历中积累了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张白纸。人的起点非零,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而不仅仅是教材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学习能力把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感受的知识符号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发现、去研究去感悟。

3、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二、“高效”--课堂效率高--以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知识为主要传授知识点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教师方面

1、明确的课堂目标

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认为,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科学的学法指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4、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培优补差工作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家庭作业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二、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宏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写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三、师生结合

篇8:生本高效语文课堂总结

一、编好导学案,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需要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 并且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导学案的“导”就是引领学生感受预习、自学的效用, 尝试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找出问题, 根据自己的学历特点建构一些自己的自学策略,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让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过程, 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和认知方式完成课前的学习, 找出疑点。

我们在编写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鼎湖山听泉》的导学案时, 将学习步骤分为“教材助读”、“整体感知”、“我的疑问”、“预习自测”、“合作探究”、“精读品味”、“佳句赏读”、“课外练笔”等若干环节。将这一课的字词理解、文学常识等用填空的方式作为学生预习、自主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合作探究”中设计了三道对课文的谋篇布局、写作的独特性的难题, 让学生从探讨交流中领会作者的匠心独运;“精读品味”是带领学生去阅读赏析课文的重点段落, 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在完成预习案的过程中, 感受到许多书本上的内容是可以在自学中完成的。完成预习案的过程, 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

二、创设生活情境,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之后的思维碰撞与启迪, 重视知识技能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主张学以致用的学习原则。因此, 引领学生在课堂上澄清“导学案”之探究案中的疑问, 理解知识及其运用, 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我们九年级语文备课组主要就“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了尝试和研究。

我们主要从学生生活情境入手, 从学生的“学习力”出发, 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相关的情境之中,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林中小溪》一文时, 设计了如下问题:小溪经过森林时遇到了种种阻碍, 在你的生活中, 你曾遇到过像小溪那样的困难吗?你是怎么做的?你可以从小溪身上学到哪些品质?通过这些情境的设计,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 并将之与小溪的人生道路进行对比, 在合作探究中明白小溪的精神品质, 既明确了课文的重点, 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联系生活, 恰当设计教学情境,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培养了自己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构建拓展探究平台, 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重视学科知识对于学生生活质量、个性品质、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 倡导学生发展个性、发挥潜能, 发现生活的情趣, 引领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 以一颗感怀的心去感知生活、抒写感悟。对此, 我们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在每一篇新授课中设计一项课外拓展的练习。

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 设计了这样一道探究题:“《我的叔叔于勒》被选进教材的时候被删去了开头和结尾, 我们再来看一看原文的开头和结尾, 你又会读出什么?”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通过讨论, 学生发现“删”与“不删”各有千秋, 主要是取决于作者和编者的独特构想。

四、构建学生展示交流平台,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听懂、了解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和研究, 这就需要一个互动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展示和交流, 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与他人交流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增强自信心, 培养乐观心态, 初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因此, 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展示交流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是构建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核心所在。我们语文课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交流展示能力:

(1) 大胆展示。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说话时声音响亮, 思路清晰, 表述完整, 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

(2) 善于倾听。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 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 有自己的见解。

(3) 积极评价。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 对他人的发言进行积极评价, 要求评价的时候抓住以下要点:一是评价别人的亮点, 充分肯定别人;二是指出不足的地方;三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五、做好过程性综合评价, 激励学生留下闪光的足迹

新课程改革随之而来的评价方式转变是学生观、人才观的重大突破。与新课程相协调的评价方式应该是一种多元评价, 决不仅仅看重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 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 重视学生学习能力、个性品质、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在语文课堂上, 我们主要以“预习案”完成情况和课堂“拓展探究”的过程和成果以及学生展示交流的力度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 学生的参与意识、讨论积极性、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都作为评价的内容, 以良性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

上一篇:财务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引流管规范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