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教改脚步的加快,数学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众所周知由于知识点较为抽象,数学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帮学生克服恐惧数学学习的心态,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充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利用数学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们的工作核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计算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教学研究论文 篇1: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计算教学研究

摘要:新一轮课程教学优化改革工作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几何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因此,开展高质量的几何图形计算教学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几何计算教学进行探究,并从创设情境、活动交流等方面提出相关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策略

前言: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其是图形教学内容,更是要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想要保障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能够高效、顺利开展,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推动新一轮课程教学优化改革工作。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动力

新一轮课程教学优化改革标准中指出,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受到年龄、学习能力、认知情况等方面的影响,小学生难以主动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技巧,开展情境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并高效学习数学。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结合,通过更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炼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一方面发挥情境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相应的运用能力。

例如:学习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可以着手将这一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有趣的课前引导,让学生了解教学知识点。笔者在讲授这一课程时,为学生提出“今天我想表扬上周值日生中表现最好的一名同学,还为他准备了小礼物,(为学生展示出长方体的礼盒)但我想将这个礼物包装后再送给他,谁能告诉我,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这种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还能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1]

二、开展实践教学,深入体验数学

开展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点时,体会学习活动的过程。实践教学活动围绕解决相应数学问题,有意识为学生创建出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经历主动思考探究后,从而实现学生再创造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强调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而是要通过灵活的教學活动,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理解知识点后,能够将其灵活运用于解题活动或实际生活。如今的小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通过对各种大数据的了解和移动终端的运用,已经掌握一定生活经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重视在精神层面培养学生,如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等。

例如:教师开展长方体体积教学时,学生首次接触到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并不能在短时间理解,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出12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正方体,让学生一边将其拼成长方体,一边思考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视为一种简单的科学实验,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得来的,易于学生理解的同时,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身探究意识与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被引入课堂教学环节,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并积极交流思想和实践成果的情况,一方面体现出教学工作的民主性,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和思考空间,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三、解决生活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因此,教师教授学生空间图形的相关知识时,需要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进一步加强生活与教学之间的连接。

例如:学生完成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点后,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以此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学校计划在操场旁边的空地上建造一个长为20米,宽15米的体育馆,这个体育馆的层高为2.8米,墙体厚度为0.25米,问学校建造这样一个体育馆大约需要多少块砖?(忽略泥沙所占空间)”“若房顶采用沙子、水泥等材料进行浇筑,厚度为0.2米,大约需要多少立方米的沙子和水泥?”学生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后,教师再提出“用边长为0.4米的瓷砖铺设墙壁和地面,需要多少块瓷砖?若一块瓷砖8元钱,共需要多少钱?”这些问题循序渐进,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因此,解答相应问题时动力更强,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运用等能力的提升[2]

又比如,学生学完圆柱体侧面积的知识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物品,如饮料瓶、水杯等,向学生提出这些物品的底面为什么是圆形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不同形状的面积,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容易得出结论,即圆形、正方形等常见形状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形的周长最小,从而进一步推理出,当高度相同时,采用圆形作为物品的底面,更节省材料。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场景中,不仅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积极性,还能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几何图形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教学、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动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数学知识点,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效果,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建英.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2022(03):130-131.

[2]赵俐俐.小学几何图形教学方法探究[J].求知导刊,2021(39):63-64.

作者:黄旭升

计算教学研究论文 篇2: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教改脚步的加快,数学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众所周知由于知识点较为抽象,数学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帮学生克服恐惧数学学习的心态,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充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利用数学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成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们的工作核心。本文将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展开分析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对于小学低中段学生群体而言,他们在这个阶段普遍出现的问题就是丧失数学学习自信心,对数学学习缺少热情。在核心素养指导下,教学模式已经做出变革,对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而言,他们需要做的则是锻炼学生数学动手能力的同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培养形成数学思维,并掌握数学应用技巧进而提升数学综合应用能力。

1眼口结合促感知

在传统计算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何低下?究其根本则是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从而极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对小学低中段学生而言,由于部分数学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的阻碍是较多的,因此他们极为渴望在计算过程中得到教師的引导帮助,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诉求下,个别教师仍仅注重学生的计算结果,对学生漠不关心[1]。为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数学教师就需要走进学生内心,如果看到了学生的努力,即便没有求解正确也应给予肯定与表扬。其次,教师还需要多教方法,在小学中低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计算时通过眼睛和嘴巴的配合来完成计算。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教学生计算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凑整思想有个初步认识,比如“1+9”、“2+8”等都能凑整。再有了一定基础后,教师方能加大难度,引导学生计算5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2]。当然,随着数字变大计算难度也随之加大,为勾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老师将在黑板上给你们写几个数字,大家首先先不要进行计算,老师需要你们观察这些数字,然后你们再两两组和这些数字,看看能得到多少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与观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2生活融入缩距离

在小学中低学段,学生更愿意在生活中去认知那些他们并不熟悉的事物,那么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年龄特征,更有针对性的设计计算教学内容。无疑,在教学方案中融入生活元素是非常有利的。仍以上文提到的加减法教学为例,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换一种叙述方式,比如:“同学们,相比大家都买过烤香肠吧,在学校超市一根香肠2元钱,那么同时买4根香肠需要多少钱呢?那买5根呢?”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这样一来他们能将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在数学课堂上并积极思考教师所抛出的问题[3]。在对加法进行运算后,教师便可以加大计算难度,此时便可以接着追问:“那么老师如果现在买了5根烤香肠,给小王同学分了一根,给小李同学分了两根,随后又买了4根,那老师最后有多少根烤香肠呢?”随着难度的加大,相反学生们的兴趣并不会削减,因为带着对生活的思考学生们正快乐地学习。

3小组合作讲方法

在小学中低学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在这之前需要教师充分了解班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将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计算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分到一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在伙伴的带动下一同进步,互相分享计算方法。部分教师认为班内学生调皮好动,不能采用分组教学,但这恰恰是这些教师的思想误区。中低学段的学生本性就好动贪玩,教师需要做的则是秉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制定出最为合理的教学方式,让每位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下计算。在小组协作训练过程中,原本枯燥的数学计算练习也变得更加有趣,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

4课外练习重实践

不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实践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大门敞开,放飞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帮家长去超市买菜,在买菜过程中记录下所买菜品,并在最后核对金额是否无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入。

结束语: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于抽象概念和数学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此时正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符合数学核心素养基础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传授学生科学正确的计算技巧和理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国桥.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4):1.

[2] 单德昌. 新课改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2):1.

[3] 刘芬.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 华夏教师, 2020(12):2.

作者:徐秀梅

计算教学研究论文 篇3: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小学阶段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应该发挥其重要性,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来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个教学理念就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就是在进行教学时,教师不应该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全方位人才。在小学阶段,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首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运算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指导;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小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最基础的阶段,正是学生各种能力形成的时期,教师不应该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而是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来建立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核心素养。在进行小学数学阶段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公式,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公式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一、眼口结合,增强学生计算感知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只会注重学生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成绩是否提升,对于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并不关心,随着时代在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发展了改变,教师要改变之前的教学理念,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不强的特点来利用新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通过眼睛、嘴巴和大脑相配合的方法来锻炼学生的计算感知能力,通过锻炼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讲授《100以内的减法》时,教师可以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眼口结合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计算感知力,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串数字,如:85、32、25、16、34......让学生找到,哪些数学相减可以得到数字9,通过这种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感知力。

二、生活融入,缩短学生计算距离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是不足的,但是学生对于世界同样充满着好奇心,因此学生在接受新鲜的事物时,学生会呈现出恐惧与期待的矛盾心理,为了让学生打消这种矛盾心理,在进行小学数学阶段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及领域里进行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让数学与实际相联系,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一举双得。

例如,在讲授《1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具,带领学生进入生活购物模式来进行10以内的加法学习,正式授课时,教师可以进行情境导入:“我们都喜欢逛超市对不对?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逛超市!”同学们说“好。”教师说:“你们喜欢吃什么?”A同学说:“棒棒糖!B同学说:“果冻!”教师接着问:“要几个?”A同学说:“2个”,B同学说:“5个”,教师说:“好,拿出来了,那现在我手里一共有几个?”学生齐声说:“7个!”教师说“棒!那2+5=?”学生齐声说:“7!”将生活场景引入生活,一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进行思考、计算来缩短计算距离。

三、小组合作,合理开展计算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愿意学,没有学不会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阶段教学时,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从小学生的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表现欲望强、爱动等特点,结合数学本身的枯燥感,教师可以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讓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这个教学方法就是寓教于乐法,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完成之后进行计算比赛,一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二是提升学生运算能力。

例如,在讲授《99乘法表》时,教师可以先对基础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讲解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加入寓教于乐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点,比如: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计算比赛,在分组时需要注意,每组学生的水平一定要是差不多的,接着在PPT上播放比赛的题目,让学生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答对加1分,答错对方加1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与计算能力,通过比赛,每个学生的潜力被发觉出来,答题速度越来越快,教师需要一点点提升题目难度,让学生有一个质的飞跃,通过计算比赛,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提升了运算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只关注数学成绩的提升,具备新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利用这新的教学理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逐渐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析问题,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尤彩屏.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33)

[2]李桂平.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见解[J].学周刊,2017(01)

作者:康莉

上一篇:学生能力培养论文下一篇:生本高效课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