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大学语文论文

2022-04-20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它的介入给传统课堂增添了活跃的气氛,注入了活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为现代课堂营造了一种声形一体的视觉、听觉感官环境。这样,不但加大了教学的信息量,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优化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借助一些实例,探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多媒体大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多媒体大学语文论文 篇1: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与教学改革的实施,多媒体教学给大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场冲击性革命。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活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显著成效。但多媒体教学并非万能,它需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优势互补,才能将其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本文将就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总结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大学语文利与弊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文学审美情趣,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媒体教学手段相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这一教学目的。但在实际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忽略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未能更好将两者的优势发挥出来。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真正实现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互补。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在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上完一堂课。由于受一定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这种“一张嘴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易出现学生走神、打瞌睡、看课外书等诸多问题。而多媒体教学能提供图文声像,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讲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文时,如果只通过教师口头表述或是文字描述可能相对比较抽象,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精美的画面再现江潮浩荡、明月当空的月景,再配上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感受音乐带来的感染力,透过听觉感受作者的心理体验,接着配上专业朗读的音频文件,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在诗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1.2 扩充学生知识量,提高教学效率。大学语文的教学不再像中学语文教学一样侧重对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的培养,而是更强调作品的审美本质,侧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品格道德素质。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量有限,加之教师一定程度上在板书上耗时太多,教学进度必然会受到影响。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不仅节省了板书的书写时间,而且字迹更加标准规范。同时还可以通过插入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扩充课堂的知识量,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授白居易的《长恨歌》一文时计划安排4课时,先利用两课时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始末。在背景介绍时,可搜集多方面的诗文、史实、图片再现历史背景,再配上《百家讲坛之贵妃之死》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客观了解一个真实历史背景下的李杨爱情。在学生掌握了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后两课时先放一段名家朗诵的配乐音频,让学生感受这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的感染力,再结合课文一步步分析课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感受千古名篇留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1.3 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的占有量较大,特别是古典文学作品较多,这些文学作品文质优美,具有很强鉴赏性。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所教授的知识面以及营造作品的意境上相对受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而多媒体的运用可将图文声像综合直观地展现出来,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心理等多种感官,让学生产生较为直接的心理体验,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直观体味作品意境,领悟作品内涵。比如学习相关作品时,听一段徐志摩《偶然》的诗朗诵来扩展联想,看一段《百家讲坛之于丹论语心得》来感受名家对《论语》的品味,插入几段《红楼梦》的视频片断来对应原著人物的性格的塑造等等,都极易将学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拓展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

2 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2.1 课件制作难度大,投入精力多,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要制作一个优秀的大学语文教学课件,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例如对声音、图形、视频、动画的技术处理,这就要求教师至少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三四种应用软件。同时课件设计既要有美感,又要符合课文风格。这对于一个大学语文教师来说,制作出高质量课件比传统的教案的写作更耗时耗力且有一定难度。而网络上下载的课件质量良莠不齐,老师往往会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在课件的制作上,难以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未能很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极易陷入模板式教学形式,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2.2 教师对多媒体技术依赖性较强,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容易产生对多媒体教学的过度依赖。一堂课下来,教师不断地点击鼠标,按照制作好的课件依次放映解说,很少给学生和教师自己留出随机发挥自身感悟的空间,结果教师变成了多媒体教学的操作员,而学生变成了匆匆的看客。倘若遇到停电或者机器故障,有的教师甚至会顿时陷入到“失语”的境地,无法再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3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易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多媒体教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所授知识量有限的问题,但由于多媒体课件是提前设计好后依次播放的,课堂上节省了板书时间,信息量则相应增大,再加上学生的理解程度不同,这就容易造成学生整节课边抬头观看花花绿绿的图片,边忙于快速做笔记,有时甚至连笔记也记不上,根本无暇顾及思考交流。一堂课下来,学生学起来并不轻松,相反,大量的知识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负担,学生对课件所展示的知识只能囫囵吞枣,造成消化不良,教师无法实现课程教学目的。

3 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教师不仅应当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还应适应时代需求学习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搜集大量文字、图片、声像的等素材,通过一定的课件制作技巧做好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修改提升。这要求大学语文老师自身要不断地通过学习摸索,熟练地运用图文等处理软件,提升课件制作水平。例如《论语九则》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将九则论语选读分别用九幅动画图片或者九个简短的动画视频展示,采用一则论语多种理解、多层次理解的方式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3.2 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的是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一样,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不能成为教学的唯一手段,更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要实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互补。对传统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不盲目追捧,而要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与分析,扬长避短;通过实现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互补,让传统的和现代的一切教学手段为我所用,使课堂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

总之,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拓展知识领域,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多元化需求。对大学语文教师而言,只有将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模式结合运用起来,既兼顾到文学作品本身的文化底蕴,又能兼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地活跃大学语文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建构[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军.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杨春艳.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思考[J].高教论坛,2009(6).

[4]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5]陈晨.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和认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季艳.现代汉语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建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作者:廖晓丹

多媒体大学语文论文 篇2: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它的介入给传统课堂增添了活跃的气氛,注入了活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为现代课堂营造了一种声形一体的视觉、听觉感官环境。这样,不但加大了教学的信息量,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优化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借助一些实例,探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手段 大学语文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高科技手段正逐步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让现在的课堂越来越多样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我们的现代课堂打造了一种集图片、声音于一体的视觉、听觉感官环境,多样化地展示教学内容。这样,不但加大了教学的信息量,还调动了学生各个感官的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多媒体手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 营造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情境性”

目前,在我国教育制度的影响下,语文学科的学习大部分还是存在机械的、死记硬背的现象,解读文学作品时,还是会比较抽象。时间一长,对学生的感知能力会有不利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真正地将情感融入作品中去,领略不到作品真正的精华,一篇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在学生长时间机械的学习下,真正的内涵毁于一旦。这样一来,导致学生的审美观不断丧失,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也日益降低。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与大学语文课堂,可以创造具有艺术气息的情境,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形式,传递书上缺失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入神。另外,经过各种“活”的呈现,让原本静止、枯燥乏味的文学符号变得会声会影、活灵活现,赋予文学作品以生命力,让大学生充分体验到“言外之音”,这些都是教师用单调的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实现的,由于多媒体教学中的材料比较形象具体,也让比较抽象的文学符号变得具体,有了骨血,有了灵魂。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第一印象”

语文课堂,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良好,那么学生会更快地融入到这些文学作品中去。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为了讲解一篇文章,往往耗费大量的精力,查阅大量的资料,为的只是为学生补充书上没有的知识,但展现的方式无非就是“黑板+粉笔”,而有限的黑板能补充多少资料?又能补充得如何生动?单单书写速度就是一个问题。再说,通过教师的阅读补充,加入了教师的情感,会影响到学生对这个文学作品的“第一印象”。多媒体教学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各种链接,不仅可以轻松地将需要补充的知识展现给学生,并且在这个展现过程中,真实地让学生第一时间感知。这样每个学生的第一印象就不再受教师的主观影响,也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第一印象”不再偏离,让他们能主动地融入到这些文学作品中去。

3 用“真实”的情境还原文学作品的“真实”

古典文学的学习往往是学生最头疼的,难懂的语言让很多学生失去兴趣。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供“鲜活”的场景,让书上的文字符号“活”起来,瞬间就拉近了古代人与现代人的距离,用现代的手法让古典文学充满真实感,让学生对古典文学兴趣盎然。

4 培养全面艺术素养

利用多媒体进行大学语文教学,不仅要用音频、图画、美术等帮助学生理解与领会古典作品的情感内涵,还应该利用阅读与讲解作品,加深他们对音乐、画面及戏曲的体验,调动学生对经典文学艺术的兴趣,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爱好。比如,针对学生不热爱古典戏曲的状况,通过深入讲解文学名著《红楼梦》的思想情感,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放映经典的越剧《红楼梦》片段,学生沉浸于委婉动听的演唱之中,完全被古典艺术的魅力所感染。这样的一堂语文课,学生眼前浮现出一幅宁静的画面,一段优雅的演唱在耳畔萦绕,实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5 让虚无缥缈的东西更加真实

大学的语文课堂,对学生感知文学作品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在感知文学作品时,很难真正体会到字里行间的韵味,对学生而言,一首充满韵味的古诗词,也只不过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字符放在了一起,其中蕴含的情感与灵魂,学生很少能够真正感知,特别是对于古代的一些事物,学生也只是似懂非懂,这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是个很大的障碍,但是有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将文学作品的情境用各种丰富多彩的画面、视频等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自然就弥补了那些虚无的东西,古典文学在学生眼里自然就变得鲜活,具有了生命力。

6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加之学生感兴趣的图画及音频、视频等,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让课堂变的生动多彩,不仅呈现出真实感,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生动的情境中触景生情,让单纯的文字语言变得立体,让课堂更加色彩斑斓,营造出更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原本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张弛有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文学作品的灵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兴致盎然。

总之,在现代高科技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从各个方面让学生更生动地感知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巨大的作用。

(潍坊科技学院,山东 寿光 262700)

作者:姚子艳

多媒体大学语文论文 篇3:

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为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与优势。

关键词:多媒体 大学语文 课堂教学 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游戏机等技术融为一体,形成电脑与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它可以接收外部图像、声音、录像及各种媒体信息,经计算机加工处理后以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输出,实现输入输出方式的多元化,改变了计算机只能输入输出文字、数据的局限,计算机开始能说会动起来。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如语音、图形、影像等,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教学。多媒体教学主要通过教学课件来实现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一直以来,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实践性、人文性、审美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利用大量的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形式来加强教学效果,故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顺应了大学语文教学的这种特殊要求,其运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也成了一种趋向。以前的语文教师仅凭着一张嘴、一根粉笔和一本书打天下,而今多媒体已成为许多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工具。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也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现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运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过程或一般的电化教学过程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语文教学受到教学内容与课堂条件的限制,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往往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所以给学生的是多感官的综合刺激,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中国古典诗词课件设计中,可以在界面中设计正文也即诗词内容、背景图也即古画,要突出古色古香的特点、背景音乐也即古乐,追求表达古诗词的意境、诗词朗读等,营造出深邃的古典文化意境。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在天边》中的名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因月生恨,千古流传。教学时,联系历代伤月的名篇佳句,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到南宋民歌的《月子弯弯照九州》、晁端礼《水龙吟·咏月》,再结合张爱玲“三十年前上海的月亮”、老舍的《月牙儿》等,这些经典之作,通过比较,通过倾听配乐诗朗诵,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作品中艺术形象与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形象发生共鸣,充分体会到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学生直观生动地感受艺术的氛围,体会作品的意蕴和情感。

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采用灵活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一方面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习惯选择重点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的认识主体的作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多媒体课件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难点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唤起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行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结构,提高认识水平。通过分析佳句,欣赏文学的精华,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自身了解的关于“月”的名句,从而更深入地把握“月”所寄予的思乡思亲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心理学者指出,人类的学习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通过综合分析,从而获得知识。现代科学实验表明,人们的学习11%是通过听觉获得,83%是通过视觉获得。另外心理学家在说明记忆和感官的关系时还指出,人们可以只能记住自己阅读的10%,可以记住自己听到的20%,能够记忆自己看到的30%,但能记住自己看到并听到的50%,对交谈时自己所说的内容的记忆程度达到70%。这个结论表明,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记忆效果会更好。因此,交互方式(即人机对话)下,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多种演示与交互手段,可以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环境,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进程的多维动态方式,突破了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总之,多媒体的出现,使得语文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系统,而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可以说,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作者单位: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作者:王欣玲

上一篇:大学生文学教育论文下一篇:数字化社区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