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服务管理创新论文

2022-04-25

摘要: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办高校图书馆主要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能,在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发挥图书馆知识效益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办高校服务管理创新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民办高校服务管理创新论文 篇1:

基于服务创新的民办高校服务管理创新体系研究

摘要:本文将服务创新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民办高校的管理创新中,探索民办高校服务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和服务管理创新体系,提出由教育服务管理子系统、教师服务管理子系统与就业服务管理子系统构成的民办高校服务管理创新体系,并分析了各子系统的“服务概念”、“顾客界面”、“传递系统”以及“传递技术”四维度服务创新模型的建设的基本内容,为民办高校管理创新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关键词:民办高校;服务创新;创新体系

一、引论

关于我国民办高校管理和发展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在民办高校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化。认为政府在政策制定上,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应同等对待,且要制定有利于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优化民办高校发展的环境,支持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阶段集中在民办高校发展的内部管理规范。认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外部政策支持外,还在于内部管理的规范。第三阶段集中在民办高校发展的内部管理创新。认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除外部环境优化、内部管理规范外,更重要的在于管理创新,以形成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将服务创新管理理论应用于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创新研究,探索我国民办高校服务创新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为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

二、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概念是在熊比特的创新理论上发展的。利用熊比特对创新判断的两个标准:创新是被应用于实践的新思想、新方法;创新能给它的实施者提供收益。Bilderbeek等学者在1998年提出了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该模型是一个适用于服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一般创新模型。该模型将服务创新的概念具体到四个维度,是服务创新内容的深入和细化,该模型的提出给企业服务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维度1:新服务概念。在制造业创新中,产品和过程是有形可见的,但在服务业中,创新大多具有无形性,创新结果并不是一个有形实物产品,而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新的概念或方法,因此服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概念化创新”。

维度2:顾客界面。服务创新的第二个维度是顾客界面的设计,包括服务提供给顾客的方式以及与顾客间交流、合作的方式。

维度3:服务传递系统。“服务传递系统”维度主要指生产和传递新服务产品的组织。该维度侧重于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安排,即通过合适的组织安排、管理和协调,确保企业员工有效地完成工作,并开发和提供创新服务产品。

维度4:技术选择。由于服务创新可以在没有技术参与的情况下发生,因此技术并不是服务创新的一个必要维度,它在模型中只是一个可选维度。虽然不是必要维度,但技术仍在很多服务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民办高校服务管理概念创新

服务创新的第一个维度是服务概念的创新。那么,什么是服务概念呢?如果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看,在校学生应是学校服务的对象,学校应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服务。什么是高品质的教育服务?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服务产品,它有-个提供和接受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的适应性。笔者认为,高品质的教育服务就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供适应的教育计刬,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进入民办高校(本科)的学生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本科):有一定的基础,有较强的上进心,且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希望在大学阶段学到有用的知识;第二个层次(本科):基础一般,上进心一般,学习积极性不强;第三个层次(专科):基础较差,缺乏上进心,学习积极性较差。这些生源的特殊性在公办二本以上的高等院校是较少遇到的,然而,民办高校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从公办高校引入,而公办高校的生源由于录取分数线的限制,基本上要高于民办高校学生的层次,这个高层次的教学模式用于民办高校的教学,自然会给教和学带来一些问题。据调查,在给民办高校本科班上课时,认真学习的学生大概是1/3,较认真学习但还是到课的学生大概占1/3,而经常逃课,即使到课也讲小话或睡觉的学生也占1/3。而在给专科班上课时,听课的可能只有1/4的学生了,绝大多数学生是在辅导员的要求下来到教室的,书包有时都不带,只带一个手机上课玩。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讲到中途往下一看,听课的学生屈指可数,教学的积极严重受挫。有些教师在公办高校任教,到民办高校兼课,感受更深。一名教师讲,他在公办院校很受欢迎的本科课程,到了民办高校反应一般,难以达到共鸣,再给民办高校专科生上课,情况就更差了,讲课时眼睛不敢往下看,若往下看,课都无法讲完,只好自我陶醉,望着窗外或望着天花板讲,一鼓作气、不停顿地把课讲完,讲台上是教师大汗淋漓,声音不断地讲课,台下是讲话的讲话、睡觉的睡觉、玩手机的玩手机,真是教与学的两重天,这名教师讲他一进专科班的教室就心里害怕,不知道这两节课如何完成。

究其原因,应是教学模式与教学对象不适所造成的,进入民办高校的本科生和专科生这个群体在学习上有他们的特殊性,最主要的特征是基础差,但产生基础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想学好,但能力有限的;有不愿意学的;有受环境影响而没学好的等。其次是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因为基础差,学习不是他们的强项,在学习上较难超越他人和超越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丧失了。对于这样的群体,把公办一本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他们,自然会产生教与学不适应的现象,其结果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

要办好民办高校的教育,形成民办高校的教育特色,必须从民办高校教育对象的特点入手,应用服务创新的概念,重新设计民办高校教育模式。根据笔者的深入调查和多年的教学体会,再结合服务创新的概念,提出以下三种教育服务管理概念:

(一)考研型教育计划

对进校的本科学生,按其高考成绩,在班级较多的专业中编一个高考分数较好、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考研究生为主要目标的学习班。这个班的教学模式可按公办高校教学模式实施,并且増加考研指导和考研课程的开设。

(二)应用型教育计划

对于没有编入考研教育计划的其他本科学生,全部编入应用型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应以应用型的课程开设为主,全面采用案例或实验教学。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皆要重新设计,不能完全采用公办高校的教学模式。

(三)操作型教育计划

对于专科的学生全部编入操作型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以实际操作为主,设置一系列的实际操作课桯,以动手为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皆要针对专业特点进行重新设计。

这三个教育计划,是以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为基础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为民办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使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基础上真正地学到东西,也为社会各个层次人才的需要提供培训。

四、民办高校服务管理创新体系

为了支持这三种教育计划的实现,本文提出三个配套的服务管理子系统来给予支持,形成民办高校服务管理创新体系。这三个子系统分别是:教育服务管理子系统、教师服务管理子系统、就业服务管理子系统。

(一)教育服务管理子系统

该系统的任务是:提出新的教育概念,设计新教育概念下的教学方案,实现新教学方案的组织计划和新教育计划的技术支持。结合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该系统的四个维度创新如下:

笫一个维度:根据民办高校的持点提出新的教育服务管理的概念。以上提出的三种教育计划就是民办高校教育服务管理概念的创新。

第二个维度:新教育服务管理概念实现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创新性设计。

第三个维度:新教育服务管理概念实现的组织保证,即实现新教育服务管理概念的教师队伍和组织安排。

第四个维度:新教育服务管理概念实现的网络技术支持平台建设。

(二)教师服务管理子系统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计划实现的基本保证,以上三种教育计划分别需要三支不同的教师队伍予以支持,需要针对民办高校教师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对应的教师服务管理概念和管理方案,为新教育计划的实现提供组织保证。结合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该系统的四个维度创新如下:

笫一个维度:根据新的教育服务管理的概念提出配套的教师服务管理概念。

第二个维度:教师服务管理概念实现的管理目标、管理方法、管理内容的创新性设计。

第三个维度:教师服务管理概念实现的传递系统和组织保证即学校与学院两级教师管理组织方案。

第四个维度:教师服务管理概念实现的网络技术支持平台建设。

(三)就业服务管理子系统

三种教育计划培养的学生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为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管理服务和为社会提供适应的人才,民办高校的就业管理需根据三种教育计划,依据培养学生的特点进行优化设计,结合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该系统的四个维度创新如下:

笫一个维度:根据新的教育服务管理的概念提出配套的就业服务管理概念。

第二个维度:新就业服务管理模式的管理结构、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的创新性设计。

第三个维度:新就业管理模式实施的传递系统和组织保证建设即新就业管理模式织组体系的建设。

第四个维度:新就业服务管理概念的网络技术支持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孔颖.我国民营高校发展中的热点研究问题[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1):18-22.

[2]孙广勇.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变化与政策调整[J].高教探索,2008,(3):84-88.

[3]周彬.民营高校办学策略探析[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3):34-37.

[4]朱凌.民营高校人才引进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54-58.

作者:陈阳 戴湘

民办高校服务管理创新论文 篇2:

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摘 要: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办高校图书馆主要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能,在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发挥图书馆知识效益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机制入手,以人力资源的整合与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制约当前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因素,并从激励与保持人力智能、潜能、绩效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 图书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开发与管理 创新机制

民办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为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图书馆事业综合效益的发挥,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必须从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中赢得核心竞争力,保持图书馆人力队伍的发展优势。基于此,着力从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机制入手,就人力资源开发效益展开分析,探讨如何发挥图书馆在民办高校发展中的作用,提升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保持与激发人力潜能,增强事业心,尤其是从管理行为及岗位绩效创新机制的改进中,促进高素质、高层次、高凝聚力核心团队的构建。

一、开展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研究

以民办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就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展开探讨,从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的定位及办学方向上进行人才的选聘、任用及绩效考核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力作为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个体独立性、群体性、不稳定性、再生性、增值性等特点,在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中,更应该从人力资源的个体与组织的协同性上,从经济学视角改进人力管理活动,在绩效、人本主义思想下优化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实现组织目标和成员发展最大化。可见,推进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创新实践研究,一是有助于增强民办高校人力资源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能够从服务高校师生,服务科研、教学上提升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特别是从图书馆知识个性化、多元化、专门化需求分析中,能够从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构建中,实现对用户知识结构、知识需求动向的特色性满足;二是有助于从人力资源主体开发上留住人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及方法在图书馆人力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从管理创新中转变手工管理思路,从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技术的实践中强化对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强化对“人”的重视,尤其是在“人”的创新发展中,要从人力开发与管理上融入战略规划,结合人才优势、能力、知识结构特色,从教育培训、自身潜能开发等方面拓宽人才平台;三是有助于提升民办高校图书馆业务创新,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实践中,对于采访、分类、编目、参考咨询、自动化等工作来说都需要较强的技术性与专业性,创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能够从图书馆服务功能及模式上,从图书馆创新发展前景中为人力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就需要从创新研究中来保持;四是有助于增强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作为对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服务机构,在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服务实践中,要从竞争优势的全面融合中提升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特别是在文献资源服务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上,需要与之适应的专业队伍来承担,作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体,更需要从人力资源创新管理中协同高效运作,才能推进民办高校图书馆发展动力的提升。

二、当前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我国,由于民办高校从产生到发展的时间相当短,在人力选聘、考核、培训及激励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从民办高校图书馆业务的开展来看,由于体制局限,在人才编制及需求分析上无法做到科学规划,人才引进体制及创新考核要求不配套,导致对人力激励工作效果不明显,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再加上人才培训机制缺失,校内各级领导对图书馆文化建设认识不够,限制了民办高校图书馆人才创新能力的发挥。深入剖析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一是对人力资源创新管理意识不足,未能深刻认识其重要性,特别是近年来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图书馆管理的重心多倾向于硬件设施,对于馆藏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的忽视,导致人才开发相对滞后;二是对图书馆人力结构的定位存在误解,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不合理,对专业人才的选聘工作相对滞后,馆员学历层次及学科背景单一,无法从人力资源的长期性、系统规划上组织和协调人力;三是对人才发展空间的构建不够,不利于高层次人才的科学发展,特别是以传统图书馆业务流程设置部门科室,缺乏对知识经济时代下专门性人才的科学定位,在信息资源的传递、深层次加工、人才组织结构模式的创新上存在脱节现象,无法发挥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的积极性,给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带来制约;四是未能从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中明确岗位,图书馆专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设立,能够从人才的专业素质上改善人力资源结构,而当前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由于专业与馆员岗位的区分不明显,未能从体制上促进岗位、职称的合理优化,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受到限制,选拔及激励机制作用得不到发挥;五是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多数民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还未建立,特别是馆员整体素质,拥有资格证书的人才较少,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无法发挥作用,如组织机制相对不健全,对馆员的学科认证、培训及评估工作流于形式等;六是缺乏学科馆员成长机制,尤其是学科培训及继续教育的缺失,人才的成长是渐进的,对于馆员素质的培训与再教育应该成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立足民办高校图书馆实际,从人才的长期规划上创造教育机会,注重馆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尤其是人力资源开发上,要从图书情报学、文献检索学、编目等学科培训工作中重视专业技能的提升,增强馆员的工作热情和完善自我的动力;七是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上缺乏合理性,人才的评价与考核需要建立在定性、定量的基础上,如对馆员履职能力的评价、对馆员贡献程度的分析、对馆员综合技能的测评等,都需要从绩效考评指标的建立与完善上,增强科学性、合理性,能够实现对馆员在晋升、自我成长及岗位工作表现上进行全面考察,确保公平。

三、推进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机制建设的路径

(一)构建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获取机制

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来看,在构建人力资源获取机制上,需要从分工上切入,如对工作岗位的分析、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对人力的选聘、委派等工作的细化。在规范图书馆岗位分析上,要从人力资源定位上明确知识、技能、责任,能够从岗位工作标准上为人才的聘用提供参考依据;在人力资源规划上,要从招聘工作的细化上明确人力结构特征,包括对馆员岗位的综合分析,能够从长期人力资源规划目标上制定招聘计划,吸引和培养人才,形成梯度规划;在选聘机制上要注重自主性,避免人为因素的干预,要从人力资源规划整体性上,设置初选、笔试、面试等流程,能够从考核目标上进行人才竞争,促进优秀的人才胜任合理的岗位。

(二)注重对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机制的构建

绩效考核制度需要从系统性、规范性和程序性上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图书馆工作特点及岗位需求,从人才组织的发展目标上,注重馆员绩效与岗位效益的关联,尤其是从个体、组织、社会效益的统一上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目标。对于不同的岗位,在人才选拔及调整中需要从考评体系的设置上优化,要能够从馆员自身状态、工作情绪、工作行为、工作效率上细化指标;对于绩效考评要从德、能、勤、绩四方面把握,所谓德要体现职业道德,能够从岗位工作明确责任,所谓能要从岗位业务专业水平上具有承担能力,能够满足岗位需要,如情报学知识、信息检索知识、计算机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所谓勤要从工作态度及工作纪律上,体现馆员的态度与奉献精神;所谓绩主要从馆员的工作数量、质量及工作效率上,与其工作能力、水平、努力程度相适应。 在岗位分析与考评工作中,要注重细化与量化的统一,体现工作岗位的针对性,特别是对考评结果的反馈分析上,要从面谈与绩效评价上进行协同,切实从谈话原则、沟通方式上改进绩效考核,提升图书馆的整体绩效。

(三)注重对人力激励机制及竞争机制的构建

人力资源管理重在激励,引入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人才资源优势的发挥,更是当前公平、公开,实现人力优胜劣汰的有力途径。因此在激励机制的构建上,可以从人才的长期性和差异性上,平衡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关系,从竞争氛围的营造上改进工作,提升馆员的发展空间,增强馆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在馆内岗位竞争机制中,结合个体之间的竞争开展岗位竞聘,从职业岗位的分工与竞争中实现对人才的选拔;另一方面在馆外竞争中,凸显对人才的吸引,着眼于对专业图书情报人才的培养,能够从人力队伍建设上提升人才优势。需要强调的是,环境因素作为竞争与激励的重要因素,在制度建设、人才开发与管理实践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利用责任与权力的协同性,从图书馆岗位职责上提升馆员的工作热情,激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为推进图书馆科学管理、合理决策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

(四)注重对学科馆员制度及学科服务体系的构建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是建立在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科与院系的关联,从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理念上优化文献资源配置。建立民办高校图书馆馆员管理制度,从职能分工及工作岗位权利、义务、责任上进行明确,增进学科服务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完善竞争机制和工作机制,能够从学科的服务对象及工作目标上构建弹性机制;注重对资格认证制度的引入,能够从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上,从科研课题等方向完善馆藏资源,构建馆员再教育和培训平台,能从专业性上国际化。

四、结语

对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管理研究,需要从管理理念的引入及馆员积极性的激励上,发挥馆藏资源优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机制的构建,需要从人力的规划、获取、培训、成长、考核等机制的统合上,强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高效性。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民办高校图书馆文化体制的构建也应该加以重视,要从文化的隐性特征中融入思想,凝聚人心,规范馆员价值评判标准及行为,促进馆员自动、自觉意识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朱婷婷,李丹.创新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 统计与管理,2014,(4).

[2] 高智红.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19).

[3] 吴雪芝.人力资源配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岗位社会化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4,(6).

作者:韩春霞

民办高校服务管理创新论文 篇3:

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

摘要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在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必要性、现状以及推进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工作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图书馆 创新 第二课堂 科研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是高校学生、教师和其他科研工作者的“第二课堂”,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读者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对外服务的一个主要内容,又决定了图书馆整个工作的质量。新时期,如何更好地提升民办高校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质量,对于推动民办高校的发展和提升第二课堂的效果有重大意义。

1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提升读者的学习体验

“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宗旨,也是图书馆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就决定其主要以为读者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为主要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大爆炸,读者的阅读要求也越来多样化,文献检索、书籍查找、论文下载等都会影响到读者的体验。再墨守传统的工作模式,不创新服务方式,将大大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所以,为了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民办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工作必须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1.2有利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决定了其必须不断进行读者服务创新。民办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就是服务于高校师生的科研工作,所以衡量图书馆服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读者服务工作水平。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读者服务创新,以此来推动图书馆服务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再加上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如果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质量跟不上,有可能影响到新一届学生的报考等工作。所以,图书馆服务质量事关全局,新时期必须从读者服务工作入手进行合理的创新。只有这样,图书馆自身才能不断发展,跟上高校改革步伐。

1.3有利于民办高校的发展

因为社会的进步,时代对大学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民办高校,更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创新培养模式。而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内部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教学工作对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教学,高校人才培养的另外一种模式就是科研。很大程度上,高校的办学质量还是由其科研工作成果来衡量的。高校图书馆就担负起了为高校师生科研提供必要服务的功能。所以,为了配合民办高校的创新发展,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也必须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智力支撑。

2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现状

2.1服务意识有所创新,但不深入

近几年,由于从中央到地方群众路线宣传得比较好,各个单位部门大都意识到了要转变工作态度和方法,积极进行服务创新。在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意识也得到了发扬。比如一些高校的图书馆就出现了增加供水设备,增加座椅扩容图书馆等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受到了一定的好评。但是也要看到,这些创新仅仅是表面的创新,外在的创新,虽然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特殊社会光环,所以高校工作者也有别于一般的社会服务工作者,他们往往不能像一般的社会工作者那样去服务师生。所以,创新不应限于表面的热情,也不是增加几张座椅就行了,而是紧紧围绕师生的需求这根主线,以师生为本,不断地进行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只有心怀师生的创新,才能真正促进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发展。

2.2读者服务多样化还有待发展

信息存储和数据库技术使图书馆文载体呈现多元化态势,读者信息需求也呈现了多样化和个性化。随着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多样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网络预约书籍、自助借书机的投入使用、电子检测网络化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多样性,但这远远不能满足读者要求。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高校图书馆更应该跟上社会发展步伐,积极创新,融合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来不断推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多样化,从而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3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的举措

民办高校有别于普通高校,由于高考制度决定了民办高校招收的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普遍低于一般高校学生。所以,民办高校的学习氛围也不甚浓厚。图书馆作为大学課堂外的主要学习场所,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有重要作用。所以民办高校图书馆要采取“走出去”战略,积极创新读者服务。

3.1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服务,吸引师生参与学习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进入我們的生活,大家几乎时时刻刻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控制着,大部分学生宁愿呆在宿舍玩手机或电脑,也不愿意到图书馆学习。所以,民办高校图书馆要积极“走出去”,通过开展特色活动来吸引师生走进图书馆。笔者了解到部分高校举办的活动就比较有借鉴性,例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定期开展的“现采现借”活动。所谓的“现采现借”就是图书馆邀请师生现场选择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书籍,经过审核后,校图书馆现场买下并入馆藏,而参加活动的读者对自己选择的图书享有首次优先借阅权。由于是读者现场亲自挑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3.2积极主动地对接相关部门,引导与强化师生学习与科研

民办高校科研和教学相对薄弱,这就更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紧密配合,为了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而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部门,必须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合理配合,才能有效发挥图书馆的“第二课堂”的作用;所以图书馆要积极对接相关部门。

首先要和学校科研处对接,密切和科研处的联系。衡量高校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科研,即课题和论文数量与质量,所以与科研处密切配合共同提高该校的科研能力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责。而科研处可以说是科研的管理者,图书馆相当于智力支撑者,做科研的师生是科研具体执行者,所以,图书馆作为中间环节,联接了科研处和师生。一方面图书馆可以根据大型课题的走向积极定期开展项目讨论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与科研处和师生沟通,积极获知在科研过程中在文献、书籍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协助帮助解决,对于需要而本馆没有的文献资料,要积极购买或外借。只有图书馆、科研处、师生共同配合起来,才能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

其次要积极与教务处相对接。教务处是高校中主管教育教学的部门。清华大学对教务处的概述是“教务处是主管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和实施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所以,配合教务部门推进教育工作是图书馆的另一个职能。比如在期末的时候可以与教务部门对接,哪些习题性的书籍是学生在期末复习时要集中用到的,这个时候要找出应对措施等。总之,图书馆必须积极走出去,积极对接其他部门与师生,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读者服务水平,推动图书馆的发展。

3.3积极改善图书馆服务,做好引导读者服务

在有限的资源和特定的環境下,如何有效做好读者的引导工作,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运行效率和读者的学习体验。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要积极宣传,引导读者利用电子文献和规划阅读行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引导读者使用电子资源是有效缓解图书馆压力的好方法。电子资源由于其可复制性、传播高效性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资源缺乏的问题。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积极加强对读者的引导,开展网络安全、电子阅览室、数据库等运用的培训。比如大部分高校都有校园网,在不到图书馆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图书的续借、预定等工作。这就需要图书馆要做好前期的培训与引导工作,通过这样的分流,可以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另外还要加强读者阅读行为的引导。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所以,要积极引导读者规范自己的言行,并适当予以提醒与监督。

4小结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不断提升,工作方法在不断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办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水平,推进了图书馆的发展。但是,也要看到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服务意识有所提高但还有待深化,服务方式多样性增强但流于表面,服务质量有所提升但工作人员整体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所以,信息化时代,如何通过不断的工作创新,打通图书馆服务的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馆内服务和延伸服务,是下一个阶段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我们要积极创新工作方式,转变服务观念,努力提高圖书馆的读者服务质量。

作者:熊金华

上一篇:课堂核心概念初中生物论文下一篇: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