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分析化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了解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分析化学课程中有显著的作用,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培养人才的教学手段。高职学校只有适应了这种教学方法,才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职分析化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分析化学论文 篇1:

试论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有效教学

【摘 要】在高职分析化学教学中,实验课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当前,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率还不高,要提高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正视和分析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有效教学

分析化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医药、化工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实验环节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和操作规范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然而现行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课程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和拓宽学生就业的要求,急需进行改革,实现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实现高职分析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一、当前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多种,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从教师与学生方面来看,当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学历偏低,大部分都没有参与相关实际操作工作的经历,因而难以传授给学生比较实用的操作经验,对于各种实验参数的理论影响和实际作用也难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对实验课堂的组织能力不够强,导致实验课纪律比较混乱。从学生方面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实验动手能力较差,对实验活动不够重视,参与意识不强,影响了实验效果。

其次,从教学模式来看,当前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仍然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讲做笔记,然后根据教师的方法来依葫芦画瓢,再加上现有的论证性实验, “照本宣科”、毫无新意,不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难以激发对实验课程的兴趣。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所分析的样品大多数为实验室提供的纯品,很少是学生实际采集的,实验缺乏主动性和积性,体会不到实验成功的兴奋与满足感,也体会不到分析实际样品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再次,从实验器材看,近几年来随着高职学校的大幅扩招,在校学生人数猛增,由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实验仪器的购进量与学校学生增长量不成比例,学校实验仪器过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同时,由于国家对高职学校经费投入不足,高校自身的筹资渠道狭窄,导致学校更新设备的资金能力严重不足。当前职校实验室配备的多数为传统的分析仪器,缺乏先进的、与企业行业实际使用一致的分析仪器,这导致在实验教学中学非所用,很难真正掌握生产一线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提高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有效性的途径

1.优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课程及内容。分析化学主要可分为结构分析和成分分析两个部分。其中,高职分析化学教学以成分分析为主,而成分分析又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一般而言,定性分析实验内容比较繁琐,实验效率不高,且在某些内容上与无机化学实验内容有一定的重复。因此,相关人员可以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定性分析实验纳入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教学内容之中。高职学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上应进行适当改革,在实验内容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高职教育的实际目标出发,以实用为先、需求为准,加强实验内容的基础性、普及型和应用性,在保障学生操作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技能训练,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2.加快化学实验室建设。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与化学实验室装备条件的是否先进有直接关系。当前,实验室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学校应该集中力量加大对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精密酸度计等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的购进,加快建设分析实验室、分析天平室等化学实验室,努力创建高水平、高质量的化学实验实力与实验条件,为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创造积极平台。

3.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应当尽快进行改革。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的基础辅导。分析化学的实验课与理论课同样重要,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的学习,对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不仅要以补课方式加强个别辅导,还要加强检查和督促,防止学生出现编造数据和抄袭实验报告等情况。同时,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决定了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对学生的基本操作严格把关。分析化学实验课基本操作多、要求严、实验时间长,教师要从最基本的仪器洗涤及保养等基本操作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保持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实验作风。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往的分析实验课,学生大多只是按照教师的规定程序进行实验,缺乏主动实验的欲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可以提出实验课题,由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来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如让学生检测市场上销售的钙片中的钙含量,学生即可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钙片溶解、试剂配制、滴定、实验结果分析等一系列步骤,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索欲望,还有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

4.完善实验考核制度。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其成绩的计算应该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包括平时表现、笔试和现场实验等多种考试形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各项能力,注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成绩评定,平时的实验态度可占30%、笔试成绩可占20%,现场操作占50%。在现场操作考试中,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力求操作准确、数据精密,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严肃性。若出现数据异常情况,则让学生积极找出原因并作分析解释。若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必须进行补考,保证考试的合理公正。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当前,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指导教师的素质偏低,应加大鼓励实验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有计划地聘请公司或企业实验能力强的教师来指导本校的实验课教学工作。此外,还可以聘请其他高校的教师来指导和从事本校的实验教学工作,充分为本校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创造条件,促进学校实验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之,要切实提高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快建设完备的化学实验室,改进课堂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相应的考试制度,精心设计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瑞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治学院学报,201

1,(02).

[2]李秀华.优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3]王桂英.浅谈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

9,(10).

(编辑:陈见波)

作者:李建东

高职分析化学论文 篇2: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  了解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分析化学课程中有显著的作用,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培养人才的教学手段。高职学校只有适应了这种教学方法,才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针对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升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关    键   词]  项目教学法;高职;分析化学;应用

项目教学法就是将课程内容与项目案例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在教学前,通过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创新,开展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不仅实现了学生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还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进而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巧用小组合作,开展项目教学法;巧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项目教学法这几方面在高职分析化学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在传统高职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模式普遍比较单一,致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学习热情,严重阻碍了他们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但是教师如果在化学教学中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其中,既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展开项目实验,并且在整个实验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总结经验。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位置突显出来,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与此同时,教师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高职分析化学课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项目教学法是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一项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并对内容加以精心策划,当然教师还需要对以下内容有所准备,首先,高职化学教师在选择教学项目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难易程度。此外,教师在明确教学项目之前,还需要对班级学生做到充分的了解,明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综合水平,以此制定项目类型和项目难度。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在制定项目时尽可能地制定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其次,高职化学教师在制定教学项目时,应该注重所选教学内容,切勿脱离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严格根据教学目标制定项目,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实践活动中,促使高职学生可以在研究项目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最后,教师在制定项目教学法时,还应注重项目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项目时应突出化学的实践性。

三、高职化学教学现状

传统的高职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过多地重视学生在各种理论知识上的教学,常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在高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着非常大的比重。然而,多数学校为了提升学生在考试时的解题能力,在化学教学中花费较多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课本理论知识讲解,很少会为学生制定实践活动,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薄弱。此外,虽然部分学校为学生配置了相应的化学器材,但是在人数上却并不匹配。另外,多数学校根本不关注学生在实验上的能力,不利于提升学生在实验上的综合能力,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方法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不少高校教师在教学中還在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却并没有引导他们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上非常的被动。与此同时,多数高职学校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比较传统,没有新意,这也是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因素,长此以往,高职生便会对化学这门学科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厌烦这门学科。鉴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他们进行知识讲解,活跃课堂氛围,改善他们在课堂开小差或者走神的问题。

(三)教材内容陈旧

为了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的压力,多数高职学校从建学到现在会使用同一本教材,由于教材和内容没有变化,学生就无法获取到新的知识。从现阶段教学情况来看,高职学校采用的化学教材也不符合教学需要。此外,还有一部分学校在采用普通学校的某些化学教材,这类教材的教学内容繁多,耗时较长,对三年制的高职院校来说非常不合理,加上化学教材内容非常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四、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在传统高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以“教”为主,忽略了学生“学”这个环节。因此,在高职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普遍被动接受知识。除此之外,化学这门学科的知识点复杂、抽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容易失去兴趣。而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凸显,还可以调动他们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进而使“教”与“学”良性循环。在教学中笔者比较传统教学和项目教学法后,发现项目教学法有以下优点。

(一)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教师运用项目教学法在上课前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动手查阅资料;在正式上课时,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再加以辅助指导他们分析问题,其就可以解决问题;课后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感受和领悟,消化吸收知识,在此期间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然后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個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还可以单独辅导。总之,项目教学法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传统高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很少,部分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却因为胆怯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时,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指导,使其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表达出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识,还提高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总结能力,从而使学生从中找到自信,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利于他们今后工作中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例如在教学“电位分析法”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懂得各类离子选择电极电位的产生和表达方式以及可以懂得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参数,并可以较好地掌握离子选择电极的基本结构、各类电极的响应机理,教师可以选取一部分教学内容与项目教学法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了解课本知识。

五、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巧用小组合作,开展项目教学法

高职教师在教学化学时要想将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就需要借助小组合作,因为项目教学法需要学生分工合作。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项目教学法,并在此基础上将合作学习融入其中,借此将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出来。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滴定法”一课时,为了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方法,并可以了解不同滴定方式在碘量法。上课之初,我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引导学生在组内思考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和分类。随着我问题的提出,学生在组内迅速开始对学习项目进行调查、论证、分析,在巡视学生的项目成果过程中,我适时地对他们加以指导。总之,最后各小组都完成了教学项目。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能突显出来,还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进而为高职化学课堂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项目教学法

高职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可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借助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详细来说,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技术独特的优势将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出来。例如在教学“其他仪器分析方法简介”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仪器分析和分析化学的区别和联系、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以及发展趋势,并可以介绍仪器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出直观形象的课本内容,并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其中,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在高职化学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同时及时调整自身在项目教学法中的位置,由知识传授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将课堂学习主动权充分交还给学生。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更好地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此外,高职教师还应注重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地突显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可以真正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徐正标.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研[J].成才之路,2018(34).

[2]刘丹.基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7).

[3]阙敏,顾奎业.分析化学课程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8).

[4]项喧.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6).

[5]王娟.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天然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

作者:王有泉

高职分析化学论文 篇3: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改革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突出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目前高职分析化学课程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能力 高职分析化学 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就必须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要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衔接。

分析化学是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应用化工技术、冶金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分析化学课程学习后,应该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但是一直以来,笔者学院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还没有紧密的联系。

一、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联系不紧密的表现

第一,教材内容与职业岗位脱节。目前出版的高职分析化学教材内容,分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多数是将普通高校分析化学教材内容进行压缩和删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实用性和技能性不足。

第二,教师对企业分析工作流程和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了解不够,不知如何掌握“适度、够用”,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工作过程不一致,编制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案还存在学科体系痕迹。

第三,分析化学课程一般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传统方式进行,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理论教学偏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比如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公式的推导等讲解比较详细全面。由于课程内容难度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验证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给定的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缺乏独自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此外,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安排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导致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实验课程与企业的工作过程不一致,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差距较大。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即使在学校完成了分析化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验学习,职业能力也无法提高,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关键是要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优化教学过程的建议

1.改革课程教学内容,采取“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我们通过对分析与检验岗位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对从业者来说,其职业能力为:分析检测工业原料、产品、半成品,并且在测定过程中操作规范;正确使用与维护分析天平;固体物料分解技术;常见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原始数据规范记录、数据处理;正确填写分析报告单。为此,我们打破了原来的教学体系,将分析化学课程内容重新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原来知识理论结构下的相关章、节及实验教材的内容重新梳理,重新构成“定量分析基础”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三个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中既包含具体的项目及工作任务,又包含每一个具体的项目及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所需的理论知识,即通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把课程改革前割裂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如表1所示)。

2.标准溶液配制

2.原子吸收光谱法理论及实验操作

模块教学是以项目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整合后的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设计的五个学习情境(项目),是按照从易到难顺序进行编排,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由于学生是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学习,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其当前的心理需求和能力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所教的教学内容,形成职业能力。学生通过三个模块的学习,获得的职业能力有:正确使用分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矿石及固体物料分解技术,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分光光度法分析技术,原子吸收分析技术,数据处理及完成检测报告。

选择的实训项目结合地方企业生产特色。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一所企业办学,地处云南省个旧市。个旧市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锡、铜、锌、钨等有色金属储量达650万吨,其中锡的保有储量90多万吨,占全国锡储量的1/3,冶矿企业达80多家,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锡生产中心,全国最大的锡材加工中心、锡化工生产中心。学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会到这些企业的冶金及分析检测岗位工作。

因此,我们选择了工业原料及产品化学成分分析的项目,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掌握铁矿石中铁的测定,锡矿石中铜的测定,铅精矿中银的测定等。由于学习的内容与将来的工作有一定联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做到“上手快,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2.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分析化学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满堂灌的知识,实验教学则主要是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操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习惯于“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缺乏独立思考,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无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1)把教学课堂设在实训室。实训室要具备学生学习的条件,如有黑板、多媒体设备、教师演示台、教学录像等,同时实训室要符合生产实际的操作要求,比如配备有学生分析检验操作台、药品架等。

(2)每个项目选择1~2个工任务来进行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取边做边讲、启发引导、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导向、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将基本理论教学渗透到实践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到滴定分析法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时,可以在实训室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现场教学,采取边做边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使学生能很快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3)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比如,在讲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等抽象知识点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为学生自主训练实践技能提供学习平台

(1)定期开放实训室。学生的职业技能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有效提高,但是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定期开放实训室,既能够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满足有学习欲望和创新欲望的学生需求,使学生在“贴近真实岗位实际操作”的环境和氛围中自主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到实训室,可以进行课内实训项目的训练;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收集、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实训方案,经老师认可后再进行实训操作,完成检测报告。

(2)举办职业技能比赛。学院举办职业技能比赛,目的是在校园营造“知识改变命运,技能精彩人生”的氛围。在分析检测比赛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仪器操作规范,基本功扎实,数据记录正确,分析结果准确。让学生在比赛中能够充分展示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4.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实行多元的评价标准

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实行多元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体现知识是基础,职业能力是目标的指导思想。考核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如闭卷、技能操作、布置小课题,让学生查资料,完成作业等多种形式。按照分析检验职业岗位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改革考核内容,学期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采用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课程模块考核,因此,课堂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学期成绩包括期末理论试卷成绩(50分)、现场技能考核成绩(40分)和平时表现成绩(10分)。通过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生掌握了分析化验工“应知”的理论知识,达到分析化验工“应会”的操作技能要求,为毕业后从事分析与检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小结

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以后,学生在“贴近真实岗位实际操作”的环境和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通过项目任务的实施,不仅掌握分析检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了分析检验的职业技能,能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对工业原料、产品、半成品进行分析检测,并在分析过程中,能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正确操作,规范记录原始数据,会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写出正确的检测报告。对样品分析过程出现的一般性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相互交流等方式加以解决,真正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良好衔接,做到零距离上岗。

参考文献:

[1]刘莉萍.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3(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李泉

上一篇:音乐教育实习论文下一篇:寿险理赔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