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艺馆群众文化发展论文

2022-04-20

摘要:安康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以及各项社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现实。在建设偏远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各地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未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造成留守儿童急需的文化服务缺失,不利于有效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群艺馆群众文化发展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群艺馆群众文化发展论文 篇1:

群众舞蹈活动的发展路径探索

【摘要】舞蹈是一门审美和健身功能兼具的艺术,也是当代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鉴于此,本文对当下群众舞蹈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从而更好的推动其普及和发展。

【关键词】群众舞蹈活动;存在问题;发展路径

一、当下群众舞蹈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程度有待加强

舞蹈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如果舞蹈者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和技能,那么就能够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体验舞蹈艺术特有的魅力,使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得到有效的激发和巩固,而且这种专业化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风采,也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专业水平是必要的。

(二)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群众舞蹈活动形式是较为单一的,自发性活动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活动时间、内容、参与者等均难以得到充分的保证。既不利于舞蹈团体的长远发展,而且也难以发挥出群众舞蹈活动中舞蹈本体之外的价值和意义。比如某一个团体准备参加舞蹈比赛,在准备的过程中,能够增进舞蹈者之间的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通过比赛,又能够丰富自身的视野和经历。如果仅仅是自发的舞蹈活动,显然是难以达到上述效果的。

(三)场地设施相对不足

各类舞蹈活动的开展,是需要以一定的场地和设施为基础的,相关场地和设施条件越完善,活动开展的效果也就越好,并能够避免一些衍生问题的出现。如果有专门的舞蹈排练厅、活动厅、音响器材等,这类问题的出现概率就会大为降低。而且室外舞蹈活动,还会受到天气的制约,如下雨天、雾霾天和漫长的冬季,显然是不适于长时间户外活动的,因此相关场地和设施的完善也是势在必行。

(四)“二多二少”现象突出

“二多二少”现象,即女性参与人数多,男性参与人数少;中老年群众参与多,中青年群众参与少。其中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中老年人多数已经退休,子女也成家立业,使他们有闲暇时间参与舞蹈活动,而中青年群众正值事业发展关键期,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当下群众舞蹈在内容上以传统和健身两种类型居多,富含时代气息的舞蹈较少,很难吸引青年人参与其中,这种参与者性别、年龄的不均衡,也是不利于群众舞蹈活动长远发展的。

二、群众舞蹈活动的发展途径

(一)提升专业程度

考虑到多数群众都没有接受过舞蹈训练,所以专业水平的提升要从基础开始。一方面,要求群众艺术馆的指导教师,根据不同舞蹈团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包含舞蹈基础、舞蹈作品的排练、舞蹈鉴赏等多项内容;另一方面,在群艺馆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则可以发动社区周边有过舞蹈工作经历的群众加入到队伍中来,并成为骨干力量。相关的培训工作开展后,人员构成、活动时间等也要随之规范和完善,确保培训的顺利进行。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考核,给成绩优异者以奖励等,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开展多种活动

作为广大群众来说,之所以参加舞蹈活动,除了对舞蹈本身的喜爱之外,借助于舞蹈活动交朋识友、开拓眼界、丰富经历,也是重要目的之一。所以群众舞蹈活动不应该局限于某一批人在一个固定地点的自娱自乐,而是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比如参加商业演出。经过高质量的训练之后,能够熟练表演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便可以参与到各种商业演出中,既活跃了气氛,锻炼了队伍,同时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用于购置器材、服装等。又比如参加群众性的舞蹈比赛。比赛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那种紧张、激烈的氛围,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等。所以说,应该主动组织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使之成为群众舞蹈活动中的一个特色和亮点所在。

(三)完善场地设施

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都纷纷兴建了一大批群众文化场地和设施,但是与现实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然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解决。首先是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和文化部门要继续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拿出专门的资金用于场地和设施建设,并保证之前的场地和设施处于长期、稳定的可用状态。其次是群众舞蹈团体的主动探索。群众舞蹈团体不能一味的“等、靠、要”,也要主动寻求和利用合适的场地与设施。如社区周边的中小学,一般都有音乐和舞蹈教室,学校白天教学,而群众舞蹈活动多在晚上开展,两者之间存有一个可利用的时间差,对此就可以进行积极的协商,使现有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四)更新人员结构

群众舞蹈活动并不是中老年群众的专属,特别是在年轻人在工作、生活的重压下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今天,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群众舞蹈活动中来,以豐富业余生活,提升身心健康水平。比如可以专门成立以年轻人为主的舞蹈团体,引入一些适合年轻人表现的作品,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参加舞蹈活动成为一种时尚。此外,还可以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讲习班、培训班、组织调演、文艺晚会等外,提倡企业、单位举办各种比赛,以至举办家庭的自娱性舞蹈比赛,多渠道地开展舞蹈活动,让更多年轻人领略到舞蹈的魅力,吸引他们加入到队伍中来。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文化艺术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类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也是如火如荼。广大人民群众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审美素养、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的提升。越是在这种良好势头下,越应该冷静下来,对其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审视,以趋利避害和扬长避短。本文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对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群众舞蹈活动一定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斌.浅议群众舞蹈的创作与推广[J].山西青年,2013,(14).

作者:石晓琳

群艺馆群众文化发展论文 篇2:

关爱留守儿童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摘 要:安康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以及各项社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现实。在建设偏远地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各地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未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造成留守儿童急需的文化服务缺失,不利于有效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安康市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安康市群众艺术馆为例,探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实践情况,从而提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留守儿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如何解决该群体发展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热点话题。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从生活、教育、精神文化等多个方面为其提供服务,也在逐渐向留守儿童群体靠拢提出各项服务政策,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自身发展权益。《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强调将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一步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馆作为国办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关爱留守儿童并保障其文化权益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那些不得不与前往城市打工的父母分离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过早地承担起了生活的压力与责任。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多,他们的健康成长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作为一个社会性的综合问题,留守儿童的发展关系到教育、心理、法律、经济等多个方面,关爱留守儿童显得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地处陕西省南部秦岭巴山之间的安康市留守儿童问题同样突出。安康地处偏远地区,自然环境贫瘠、经济发展滞后,造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现象日益普遍。安康地区留守儿童多达三万余人,整体看多数儿童缺乏文化关爱。安康美育教育及其他方面的资源匮乏,一定程度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步伐。因此,如何有效结合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需要,给予留守儿童人文关怀和文化力量,开辟全新的艺术天地,促进孩子们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便利,将是安康市未来发展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二、安康市群艺术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

探索与实践

安康市群众艺术馆始建于1950年,现已确立“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建设目标,曾荣获国家一级文化馆荣誉称号。自2009年起,安康市群艺馆面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着手改进文化生活和人文关怀缺失困境,先后在安康市10个贫困县区的近百所镇村学校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最大限度满足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近年来,群艺馆围绕关爱留守儿童教育主题做出了有益探索,以“安康留守儿童版画”项目为重点,充分发挥儿童画的美育作用,丰富孩子们贫瘠的精神世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激发留守儿童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向往,更好地助力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文化扶贫工作。

从项目背景与意义来看:安康儿童版画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在中国美术界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安康群众文化的典型代表。安康市群艺馆作为全面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机构,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文化同行”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有坚实的少儿美术发展基础,为关爱留守儿童贡献出最大的努力。“安康留守儿童版画”项目的实施,促进安康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美术教育得到均等发展,进一步突破基层美术教育资源匮乏困境。

从项目成绩来看:自2010年开始,群艺馆每年开展从春到冬的四期“儿童版画免费公益培训”活动,定期在安康欠发达地区基层学校举办画展、版画讲座,为上万名学生提供服务;先后在汉滨区、旬阳市、白河县、紫阳县、岚皋县等建立了版画教学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版画教学人才;创作的优秀作品多次取得了国家、省市级大赛奖项,尤以留守儿童的版画作品为最佳代表,扩大了外界对安康留守儿童的认知;“安康留守儿童版画巡展”项目获得了省市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入选“2018年陕西省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与西安美术学院、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等机构合作,共建艺术帮扶留守儿童暨教师少儿版画实践基地,进一步发展了安康留守儿童的版画事业,加快了安康留守儿童艺术帮扶工作进程。

从项目推广价值来看:结合安康市10个县区的实际情况,积极举办安康留守儿童版画各类展览、出版画册、到外省交流等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具有比较显著的推广价值。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先后在安康九县一区搭建了留守儿童版画教育平台,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基础版画辅导教师;通过志愿者下乡实地指导,对各辅导点进行主题创作辅导,创作了反映安康地区自然面貌、风土人情、留守儿童实际情况的作品;在各点、各县轮回展出所创作的作品,从中挑选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巡展,并将出版的作品赠送给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加深孩子与父母对“安康留守儿童版画”的理解,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以“美丽安康·我的家”兒童美术为宣传载体,联合西安美院版画系成立“陕南少儿美术基地”,完成辅导、办展、参展等各项工作。

综合来看,安康市群艺馆辅导的留守儿童版画作品得到了各类媒体及社会公众的高度评价,在荣誉获得、队伍建设、巡回展览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对全国美术教育界的影响尤为突出。此外,“安康留守儿童版画”项目的发展,凸显了群艺馆用实际行动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也展示着安康欠发达山区留守儿童在“精准扶贫,文化同行”活动中取得的艺术学习成果。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途径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特点的留守儿童问题,关注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与精神需求,充分发挥文化馆站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则显得尤为关键。结合安康市群艺馆关爱留守儿童所做出的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下:

(一)实施艺术培训,促进艺术萌芽

少年儿童是全民艺术普及的重点,艺术培训则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培育孩子们心中最初的艺术萌芽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留守儿童参与艺术培训所存在的诸如师资、设施、设备等困难,安康市群艺馆组织开展了全方位的公益艺术培训,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在其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接受到最初的艺术启蒙。

在群艺馆每年开展的四期儿童版画免费公益培训中,大多数的培训名额分配给了留守儿童与环卫工子女,让弱势群体享受到了公益文化服务的优惠与便利。为了方便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接受最初的艺术启蒙,公益艺术培训的触角同样延伸到了乡镇村落。全方位的艺术培训,尤其是走进乡村中小学校的培训模式,让文化馆公益文化服务的职能得以更好地施展与发挥,在农村广大留守儿童的心中培育起了艺术与美的萌芽。

例如,2017年暑假,安康市群艺馆以旬阳金寨中学、小学和寨河社区文化站为选址,举办了为期两周的“精准文化扶贫”送公益艺术培训到基层活动,开展了音乐、舞蹈、美术三大类别的艺术培训,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2018年,联合陕西省艺术馆(现陕西省文化馆)、汉滨区文化馆,面向汉滨区谭坝镇松坝九年制学校的8个艺术兴趣班,开设了版画、动漫、书法、舞蹈、演唱、演奏等多个艺术培训科目,以丰富有趣的课程和高质量的专业教学,激发了留守儿童的艺术兴趣,让他们享受到了与城里孩子同样的公共文化服务。2019年先后在北京、上海、西安、安康九县一区举办了“安康留守儿童版画巡展”。

(二)丰富艺术产品,开阔艺术视界

即使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身处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依然难以现场感受高水平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为了打开孩子们的艺术视界,安康市群艺馆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依靠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将多场高水平的文艺演出的现场引向了县城、乡镇和学校。由安康市群艺馆组织开展的巡展、巡演活动,也从县城开始向基层乡镇尤其是中小学校一步步延伸。

例如,自2015年起,安康市群艺馆多次邀请陕西省京剧院,将经典剧目下基层的演出地点定在了县城、乡镇和学校。2015年的红色经典剧目《智取威虎山》,2016年的大型现代京剧《风雨老腔》、经典折子戏《拾玉镯》《卖水》《遇皇后》《武家坡》《借扇》《钓金龟》等,先后在汉滨区、白河县、汉阴县举办巡演,让山区的孩子们有了亲近高水平戏曲艺术的机会;2018年新春之际,新编京剧现代戏《老倔头“斗酒”传奇》在汉滨区、白河县、宁陕县三县区进行的六场巡演,更是为安康人民献上了传统戏曲的文化盛宴。

(三)创新艺术活动,激发艺术梦想

活动产生活力,这是文化馆站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在留守儿童的艺术关怀中,安康市群艺馆尝试不断创新艺术活动,激发留守儿童的艺术梦想。近年来,安康市群艺馆的品牌活动以“五个一”关爱活动为主,即“一台文艺演出、一场艺术知识讲座、一个主题展览、一次书画笔会、一次捐赠与结对”。连续十年举办的“公益文化春风行·关爱留守儿童送欢乐进校园”活动,曾被原文化部表彰为全国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典型案例。

例如,2017年,在安康市群艺馆“放飞梦想——公益文化夏令营”活动中,60余名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在参观、学习、交流中,了解安康历史、文化,感受安康发展变化,享受到了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的成果;2018年,“安康留守儿童版画作品展”入选“陕西省文化交流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巡展先后在北京、上海、西安、锦州等大城市和安康多个乡镇学校展开,激发留守儿童的艺术梦想,彰显了人文关怀和文化力量。

四、结 语

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教育、心理成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关系着家庭与社会的稳定,也一直都是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热点议题。与此同时,针对留守儿童开展针对性的文化输出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从文化馆站视角出发,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有益于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有利于宣传当地的風土人情,有助于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

(安康市群众艺术馆)

参考文献

[1] 林梓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馆如何发挥作用的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9):158-159.

[2] 黄诚,唐君连.提升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有效性[J].农村实用技术,2019(11):13-14.

[3] 张冬,胡善平.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基层执行困境及优化对策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9):62-69.

[4] 金明辉,刘昆鹏.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综合档案馆的发展策略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9,17(04):159-160.

作者:刘晓东

群艺馆群众文化发展论文 篇3:

重视文化品牌建设促进文化服务创新

[摘 要]无人问津的文化馆,没有资格谈文化服务。文化馆要重视和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产品,才能提升自身知名度,把老百姓吸引过来,才能更好地履行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立足传统、推陈出新,必须立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本文以深圳市群众艺术馆近年实施的几项文化服务为例,说明打造文化服务品牌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馆 群众文化 文化品牌

传统文化馆给人的印象是唱唱歌、跳跳舞,是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与年轻人关系不大,因此,社会影响力不高,所提供的文化服务也有限。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人们可选择的文化享受的资源日益丰富。作为群众文化工作主要组织者的文化馆,如何推进文化创新,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更高质量更水平的群众文化,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和提升服务品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摆在群文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文化馆要树立品牌意识

打造文化品牌是文化馆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文化馆发展创新必须改变八十年代那种老年活动中心或简单普及教学的局面,逐步树立品牌意识,增强人才实力,提高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占一席之地,为更有力更广泛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更重要作用。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各种社会内容和社会现象都走向品牌化。品牌意味着强势,越出名的品牌越能影响消费群体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现实中我们都知道像可口可乐、麦当劳等众多世界品牌的巨大魔力。这种大品牌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随之而来的是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冲击。“品牌化”不仅狭义地指商品品牌,而且包括城市品牌、区域品牌、文化品牌、旅游品牌等广义上的品牌。文化品牌与商品品牌有联系也有区别。作为品牌,两者都必须注重自身的消费价值。作为有形商品的品牌更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等经济效益,当然商品品牌消费也能引起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快感。而文化品牌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产品,更注重精神价值和人文价值,能影响消费者的思想情感、审美志趣和道德观、价值观等。打造文化品牌根本意义,就在于反映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优良传统,激发人们向上的精神,注重传播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营造良好的、文明的、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与风尚。

文化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的品牌效应。文化馆作为一个城市地区群众文化主要承担者,应当担负起繁荣地方文化,建设文化品牌的重任。打造品牌,有利于提高文化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门可罗雀,无人问津,那么,再富丽堂皇的文化馆也形同虚设。人们之所以接受一个品牌,除了它本身质量好,广告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馆是公益单位,不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不可能大张旗鼓地打广告,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推出文化精品和品牌活动项目,才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进而有效提高文化建设成果的受益面和受益率。

荀子说过:“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文化品牌应具备“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的作用和意义。

二、文化馆要大力打造文化品牌

如何打造文化品牌,是文化馆发展创新的关键。文化品牌的创建,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实事求是,以科学态度对待文化创新。

(一)打造文化品牌,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品牌建设,根本在人。文化馆必须加强内部建设,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整体实力。这个问题涉及到文化馆到底是业余还是专业、是群众文化还是专业艺术之争。长期以来,文化馆一直被认为是专门组织群众文化的单位,是业余的,比“专业”低水平、低档次的,造成了全国文化馆硬件条件薄弱、学科理论不成体系(高等教育不设专业)、从业人员学历偏低和待遇偏低的局面。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文化馆的发展。我们一面要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面却不增加文化馆的投入,这是自相矛盾的。“专业化建设是文化馆和群艺馆继续发挥自身职能的内在需求”。 ①“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突显,非以专业化作为支撑的服务不能独存于世。因此文化馆的文化服务水平必须立足专业化。” ②当下,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我们必须借文化体制改革之机,大胆引进高端人才,走专业化道路。

(二)打造文化品牌,必须立足传统,推陈出新。

继承、吸收是创新的基础。立足传统,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现实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世界范围内,能真正激起市场热烈反应的中国文化产品,大抵还是那些阐扬了中国民族文化优秀、积极特性的作品。” ③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传承绵长,内涵广博。打造文化品牌要克服传统文化的保守面,取精用弘,从中提取那些具有人类普遍价值但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加以发扬光大。

(三)打造文化品牌,必须立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离开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谈品牌将是空话。立足群众需求是品牌产生的前提,打造文化品牌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基础。时代在变,人在变,社会观念在变,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变。立足需求,不是迎合某些市场低级趣味的媚俗,也不是急功近利,以赚钱为目的。立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意味着尊重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创造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样式。

三、深圳市群艺馆文化品牌建设的启示

深圳市群艺馆历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创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努力建设实质性的文化服务项目,让广大市民和外来工有更多机会享受文化建设成果。公益艺术培训、“周末剧场”演出、舞台艺术精品创演等已成为群艺馆特色的品牌项目。

(一)公益艺术培训

深圳市群艺馆公益艺术培训,是基于广大市民以艺术培训的需求大幅增长,同时充分发挥其艺术人才的资源优势,适时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公益培训分老年艺术大学和少年艺术培训,面向全体市民尤其是老年和青少年(包括非深圳户籍人员)招收学员。自2006年实施以来,经过七年的实践,群艺馆摸索出一套成熟可行的运作模式: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公开报名、公平录取、按时授课和成果汇报。强大的教师阵容,高质量的教学,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七年来,学员在声乐、美术和舞蹈等方面获省级以上奖励有数十项。公益艺术培训不仅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促进了群众文化发展,而且为全国艺术院校培养了大量优秀青少年艺术人才,大大提高了市群艺馆的社会知名度。公益艺术培训已成为该馆一项重点文化服务品牌,也成为深圳文化系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周末剧场”演出

“周末剧场”是深圳市“周末文化”系列活动之一,每周五晚上在群艺馆影剧场举行,采取5~10元低票价或免票方式(对未成年人、学生、老人和残疾人等。)“周末剧场”强调公益性、大众性和服务性原则,旨在以低票价和节庆假日免票方式,引导市民群众走进群艺馆、走进剧场,享受和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享受更高层次的艺术。

“周末剧场”的推出,既是为满足广大市民群众低票价享受高雅艺术的需求,同时培育艺术市场,促进深圳及周边城市民间艺术社会的发展。“周末剧场” 2007年4月开办以来,为深圳市近二百家民间文艺社团以至珠三角周边城市民间艺术社团提供展示平台,促进民间文艺社团和深圳市文化发展繁荣,充分发挥了群艺馆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职能,对普及群众审美教育和提高文化素质的有积极意义。

(三)舞台艺术精品创演

深圳市群艺馆大力引进全国优秀艺术人才,注重培养有发展潜力的新人。馆内各艺术门类的专业人才齐备,聚集了多名国家一级编导、一级指挥和一级演员,他们在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大赛中展现出较强的实力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同时也承担了全市重大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任务。2006年至今,群艺馆成功承办市委市政府及市文体旅游局下达的“世界牙医大会开幕式专题文艺晚会”、“魅力中国·激情深圳”欢迎大体联评估组专场文艺晚会演出、庆祝党成立86周年暨香港回归十周年晚会、“祝福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大运会接旗仪式文艺演出等百余项重大文化活动和大型演出任务,组织能力和艺术水准均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赏。凭借强大的人才优势和团队支持,群艺馆逐渐成为全市重大文化活动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成为深圳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生力军。

打造文化品牌,创新文化服务,文化馆要脚踏实做好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工作,最大满足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不能盲目地“请进来“或”走出去“,也不能老盯着什么级什么级的大奖。不顾市场,不顾土壤,盲目地崇洋媚外生搬硬套外来文化,只能生产出“四不像“的文化怪物;而一些到维也纳金色大厅“镀金的”走出去演出,多数是自己演给自己看的“笑话”(中国式“K歌房”成为金色大厅的另一标签)。 ④至于获奖,与官员政绩、单位总结、领导述职、个人评职称等息息相关,这很现实,但需要改变。群文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默默奉献。

结语

文化创新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保持和提升文化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发展。文化部于2009年初印发了第二次修订的《文化部创新奖奖励办法》⑤,以奖励为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这对文化馆和广大文化工作者来说是个良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努力创新,重视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新型的强大的文化馆,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

作者简介:吴永强(1976—),男,现任职深圳市群众艺术馆。

作者:吴永强

上一篇: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成长型财务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