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发展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摘要:文化是民族屹立的历史根基,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与道路、制度、理论相比,文化具有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支撑着民族的永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悠悠千年历史,内容博大精深,具有无与伦比的思想、智慧与气质,承载着中国人民深沉的民族记忆,彰显着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特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文化根基意义非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1]其中,理性认知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综合分析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反思自省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转化创新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目的追求。本文基于文化自信的整体视域,以认知、分析、反思、创新为行文线索,展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的探索。第一章旨在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特征,从而形成客观、公正的认知态度。第二章从理论、历史、现实三个层面,分析、把握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规律,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依据。第三章以问题为导向,以反思自省为着力点,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现代化、全球化、大众化三个方面。第四章以传统文化的创新为目标,回归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在原则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方针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基本路径上,要将转化创新、创意表达、人文化成、实践养成、综合保护、改革体制、交流互鉴相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作,共同发力。同时也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传承是每一代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唯有传承发展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续流传。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难点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难点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文化”的概念

1.6.2 中华传统文化

1.6.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6.4 文化自信

第二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

2.1 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

2.1.1 文化自信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航标

2.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

2.1.3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

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2.1 哲学思想

2.2.2 人文精神

2.2.3 道德理念

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2.3.1 伦理特征:重人伦道德

2.3.2 功用特征:讲经世致用

2.3.3 价值特征:求贵和尚中

第三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依据

3.1 理论依据:文化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3.1.1 文化的继承性

3.1.2 文化的创新性

3.2 历史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上的创新发展

3.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代发展

3.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近现代转型

3.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

3.3 现实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代价值

3.3.1 强化民族认同,构建民族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

3.3.2 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脉

3.3.3 解决当今世界难题,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中国智慧

第四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4.1 现代化进程的冲击

4.1.1 近代文化衰微带来的文化自卑

4.1.2 城市化进程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4.1.3 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

4.2 全球化发展的挑战

4.2.1 民族文化焦虑感的催生

4.2.2 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消解

4.2.3 民族文化竞争力仍需提升

4.3 大众化传播的问题

4.3.1 误解性高,“复古论”此起彼伏

4.3.2 商业性强,“功利主义”大行其道

4.3.3 实践性弱,自觉意识有待提升

第五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选择

5.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原则

5.1.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5.1.2 辩证取舍,古为今用

5.1.3 博采众长,洋为中用

5.1.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

5.2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路径

5.2.1 扬弃继承,转化创新

5.2.2 科技引领,创意表达

5.2.3 教化为先,人文化成

5.2.4 深悟笃行,实践养成

5.2.5 历史考古,保护文物

5.2.6 改革体制,协同发展

5.2.7 交流互鉴,走向世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中国社会保障论文提纲下一篇:细菌素生物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