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职能管理论文

2022-04-17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对进行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进行优化、以充分而恰当地发挥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是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政府经济职能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府经济职能管理论文 篇1: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问题初探

[摘要]当前,市场经济已经在我国占据了主导地位,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职能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政府还或多或少地直接干预高等学校的内部事务,“越权”行为时常发生,压抑了各高等院校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各高等院校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政府管理高校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使高校充分享有办学的自主权。

[关键词]政府;高等院校;职能转变

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一直是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我国一直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政府直接管理高等院校的高度集权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并对人们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政府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已经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条件下,政府对高等院校的管理工作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时至今日,还有很多政府官员转变不了观念,管得过多过宽的现象还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因此,转变政府管理高等院校的职能迫在眉睫。

一、市场经济对高等院校的要求

目前,市场经济已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市场经济对高等院校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l.教育资源的配置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活动以及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和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在市场经济中,作为教育资源的一切要素都要进入市场,通过市场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2.各高等院校是独立的经营者。虽然各高等院校(民办院校除外)的资产归国家所有,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高等院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应享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独立地开展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自主地决定学校的一切活动,如专业的设置、学校规模、机构设置、分配办法等。

3.各级政府对各高等院校实行间接管理。政府虽然是各高等院校的资产所有者,但是在市场经济框架下,政府部门一般不直接干预学校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各种计划规范学校的行为,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引导和规范各高等院校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通过宏观政策来保证各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

4.必须拥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高等院校也需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其正常运行。

二、政府管理高等院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l.政府角色把握不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高等院校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发挥着相不可代替的作用,其扮演的角色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还时常扮演着各高等院校“全能管理者”的角色,其许多活动超出了权限范围,涉足了不应该涉足的领域,管了不应该管的事情,集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于一身,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痕迹随处可见,“错位”现象时有发生,压抑了各高等院校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各高等院校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政府管理方式滞后。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方式长期套用政府行政管理机制,即主要采取行政指令等方式对各高等院校进行管理。虽然目前市场经济已经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但是政府在管理各高等院校的时候引入市场机制还较少,通过各种各样的行政审批对各高等院校的微观活动还或多或少地进行干涉,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各高等院校在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师资管理等方面缺乏自主权,教育资源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由流动、合理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3.缺乏合理有效的竞争。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育看成是由国家提供的福利事业,教育资源几乎全部由国家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受到控制,流动较少,谈不到优化配置,没有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各学校的竞争力不强;虽然各高等院校招收学生的素质层次不同,但并不是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能够上大学,招生市场是供大于求,只要各高等院校不计较学生的素质情况,招生计划都能完成,各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较少;同时,各高等院校内部各方面的竞争也不完全,干好干坏没有太大的区别,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

4.政策法规不健全。建国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逐步完善法治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教育立法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高等教育管理法律体系开始建立,但是所取得的成果还是不能满足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目前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中,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甚至有些领域至今仍是空白,给高等院校管理过程中的执政行为造成一定的困难,依法行政在某些时候成为空谈。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高等院校的路径选择

1.转变思想观念。目前,市场经济已经在我国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很多政府仍然对高等院校实行严格的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方式,对高等院校统得过死,管得过死,高等院校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因此,政府对各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应该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的引导下,把行政决策和执行分开。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再是高等院校的“全能管理者”,高等院校也不是政府的附属物,政府和高等院校之间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府是高等院校财产的所有者(民办院校除外),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各高等院校拥有对学校财产的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转变观念,才能推进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

2.明确各自职责。政府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内容、手段都会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我国已经是市场经济国家,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政府管理高等院校的职能已经和社会经济发展相脱离,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政府必须改变传统的、固有的管理模式,重新界定政府与学校各自的职责。政府的职责应该是:作为学校资产的所有者,政府具有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也就是说学校的校长是由政府选择的;同时政府具有监督各高等院校办学的质量与效益的权利。作为经济活动的调控者,政府具有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与布局;制定高等教育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和高等教育发展宏观政策的权利。各高等院校的职责应该是: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由于拥有学校财产的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所以对于有关学校发展的微观事务,如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招生规模、教师聘任、奖金分配、教学活动等拥有自主权,政府不应对这些事物进行干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政府和高等院校的行为,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3.引入合理竞争。竞争机制就是通过竞争激励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胜劣汰。把竞争引入高等院校,建立高等院校的竞争机制,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这就要求在各高等院校之间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招生、就业、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时在学校的内部也要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对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本着按需设岗、择优聘任的原则,奖优罚劣,充分利用竞争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和责任心。当然,由于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各高等院校的竞争是有限的,只能是在政府宏观凋控下的合理的竞争,不是完全的自由竞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取消高等院校的竞争机制,在政府的监督、控制之下的合理竞争机制的存在,不仅可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可以增加教职工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和领导干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向前发展。

4.依法进行管理。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高等教育必须依法行事,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各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教师等都必须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只有这样,才能使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公平、公正、透明,才能更加科学、合理。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立法工作明显滞后,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够完全适应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需要。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感到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建设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虽然1998年我国颁布了《高等教育法》,它改变了过去高等院校办学完全依靠国家指令性政策的情况,对减少了政府管理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为各高等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除此之外,有关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还是较难看到。因此,我们迫切要求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法律体系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依法管理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快速。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高等院校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摆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使各高等院校充分享有办学的自主权,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高帆.行政权力与市场经济——政府对市场运行的法律调控〔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

〔2〕谭细龙.改革开放30年教育法制建设回顾〔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3〕王一定,李金轩,贺凤.市场经济下我国高等教育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1).

〔4〕张伟,任建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方向与政府角色定位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3).

〔责任编辑:侯庆海〕

作者:王晓梅

政府经济职能管理论文 篇2:

“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研究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对进行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进行优化、以充分而恰当地发挥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是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对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现状、问题及“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优化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对策。

当前,地方政府如何发挥经济职能已经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充分而恰当地发挥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不断优化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结合“一带一路”背景,进行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不但是不断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我国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现状

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微观经濟职能有所弱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由政府干预市场的现象,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中微观经济职能有所弱化,改变了由政府统一配置人财物的权力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受传统观念及局部利益的驱动,我国地方政府的微观经济职能的弱化程度还有所不足,还存在着一些利用政府权力对市场进行干预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成为进一步提高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障碍。

第二,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中的政府管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较好地维护了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一方面,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则,采取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地的个人和组织行为进行了有效的限制与调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通过有效的政府管制,利用维护市场健康运行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对合法产权进行保护、理顺利益关系,较好地维护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

第三,受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经济职能难以进一步发挥。首先,尽管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四十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不断发展和优化,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市场经济体制也尚未健全。这就使得市场这一“无形的手”的作用受到重重阻力,在很多方面难以真正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使地方政府经济职能难以进一步发挥。

二、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地方经济职能定位较为模糊

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较为模糊,严重影响了经济职能的发挥。定位模糊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存在一定的错位和越位,使得部分省份、地区的地方政府进入了不应当进入的经济领域,甚至超越现行的法律、法规来行使经济职能。一方面,是部分省份、地区的地方政府涉足竞争性微观经济领域,直接投资创办或经营各类经济实体,并与民间资本、民营企业进行竞争。甚至还有少数地方政府运用行政的权利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干预。另一方面,是部分省份、地区的地方政府对经济职能范围缺少正确的认识。对于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哪些是应当强化的,哪些是应该弱化的等问题的认识尚也不成熟。

第二,地方政府经济职能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应当是动态的、可调整的。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应当根据经济的发展进行适时的调整,以更好适应经济的发展。从当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看,地方政府经济职能没有较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一些方面是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相对滞后,与地方保护主义、环境污染、腐败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出现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也正是因为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相对滞后,使得同级政府部门之间的责、权、利配置不科学;政府职能交叉、职能缺位、职能不清,最终导致地方政府在管理上的低效率。

第三,地方政府经济职能效率较低

地方政府经济职能效率较低主要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较低。首先,在地方政府运用经济职能时,地方政府对当地微观经济的具体情况很难了解、把握,使得地方政府在进行决策时只能依据少量的甚至是扭曲的信息,无法进行科学的决策,很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

另外,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一般有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在对政府行为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更倾向于首先实现政治目标。用政府对政治目标的追求来代替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用相关的政治标准来干预经济的运行过程,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最后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瞎指挥;企业的决策者不考虑市场环境,只按地方政府的意志来确定管理的方式、方法,导致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甚至造成资源的浪费。

其次,条块分割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条块控制比较严重,造成有限的资源被人为地分散到各部门与各地区。由于对资源的配置不科学,使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在使用上难以保证重点,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条块控制也使得各种经济要素难以充分地流动,大而全、小而全等情况比较严重,最终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失衡和经济结构不合理。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分析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积极转变经济职能,才能更好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地方政府微观经济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弱化微观经济职能。在 “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以往各级地方政府所进行的微观经济管理应当适当地从当地的经济生活中退出,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经济市场化程度,重点是要进一步弱化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对资源的控制,改变由地方政府对人财物进行配置的模式,将人财物的配置交给市场,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二,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对经济职能的运用方式进行调整。对经济职能的运用方式的调整应当包括: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地方政府职能的履行由以往主要采用行政手段转变为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地方政府由以往的直接管理、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间接管理。地方政府由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转变为宏观调控,对企业进行检查、监督,为企业提供各类服务。

第三,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要求进地方政府必须进一步强化宏观经济调控职能,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要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首先必须有强有力的政府的支持。因此,地方政府必须进一步强化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实现当地经济总量的平衡,对当地经济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实现当地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地方政府要根据“一带一路”的战略的要求,对当地的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特点、趋势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把握好宏观经济调控时机、方向和重点,采取科学的调控方式和调控方法,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促进当地经济平稳运行和较快发展。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优化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对策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地方政府经济职能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实现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要采取多种措施,处理好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当地走上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逐步完成从全能政府向效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形成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明确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较好实现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优化,必须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对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进行科学的定位,首先,我國的各级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应限制在“必须去管,不管不行”的范围内。减少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更多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将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缩小到必须管理的范围内。

其次,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应当是动态的、可变的,这就要求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要具有动态的眼光,及时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地对经济职能的定位进行调整和优化。

另外,在确定地方政府经济职能时,要考虑到当地的具体环境,不但要考虑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如当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性质和社会的组织程度等等方面,也要考虑到地方政府管理实际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科学合理的经济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地方政府经济职能顺利地发挥作用。

第三,积极推进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创新

地方政府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积极推进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创新,通过经济职能创新,促进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首先,地方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政府决策是地方政府实施经济职能的重要环节,只有科学的决策才能促进科学制度体系的形成,因此,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在决策的过程应当不断提高决策的准确度,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

其次,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创新监督机制。目前我国的一些省份、地区之所以出现制度方面不利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问题,并不是由于缺少合理的制度,往往是因为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最终使经济发展中的制度环境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对监督机制进行创新。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作者:邵成

政府经济职能管理论文 篇3:

解析市场经济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

摘要:当前是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对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正确定位和转变非常重要。在转变过程中应该坚持适度性以及科学性的原则,同时从政府主体、市场主体等多个市场经济参与者角度,全方位定位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关键词:政府 市场经济 经济管理 职能定位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不仅要明确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之间的差别,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应该更多地带动政府找准经济管理职能定位,从而为解放以及发展生产力提供重要的推动力。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到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需要重新调整自身的经济管理职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虽然相对之前一个阶段有所进步,特别是对于服务与管理的分别上进行了努力,但是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仍然是客观存在定位不清晰的状况,需要从科学的角度促进政府在经济管理层面的职能定位,特别是市场经济层面的职能定位,避免政府在经济管理职能上出现的越位、错位等状况。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基本原则

首先,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要坚持适度原则。因为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的职能转变提供重要的推动。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也需要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这样的一种转变实际上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虽然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实际上中国的地区发展仍然是不均衡的,因此,对于不同区域的政府在实现经济管理职能方面,应该充分结合地区的具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如在中国一部分市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而言,应该主要提供社会事业服务方面的职能定位,其经济管理的职能需要配合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对于一部分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应该首先积极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打造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

其次,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要明确科学发展的原则。因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是涉及到非常多的层面,有很多难题需要进行克服,更需要充分结合联系当前政府经济管理实际,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因此,对于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定位,应该充分根据政府管理规律,科学地推动政府对于管理职能的改革,让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能够沿着科学的方向不断发展。也只有将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并且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科学地推动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科学定位,才能够让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做好统筹规划,才能够运用好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避免社会经济重复建设,出现社会经济管理的短板状况。因此,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定位,离不开对于社会经济规律的尊重,需要坚持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

二、明确界限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思考的基础

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定位,并不是盲目扩张政府在市场经济领域的干预职能,而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促进政府在市场经济的日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因此,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是和市场正常运行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最终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明确其职能的边界。这也是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重新思考与分析的重要基础。

现代的市场经济秩序当中,合理或者科学的政府,应该是一个有限政府,政府不能够在任何经济领域都进行大包大揽,要主动承担责任,但是也不能够干预市场经营主体的微观运营。在明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界限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要完善政府履行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规则,特别是针对市场经济的合理、科学运行提供合理的制度保障,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第二是要针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要对国有资产、国有控股等国家主导经营的企业进行监督,避免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的流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流失,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第三是针对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别是在面对社会不同职业、阶层的收入出现差距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维持好社会再分配的效率以及公平的问题,特别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协调、高收入人群与中低收入人群之间的协调、人均收入的提升,以及市场经济其他公平性的问题,都应该得到政府给予经济管理职能上的支持。从上述三个方面看,明确界限并不是让政府在市场经济中采取无所作为的经济管理方式,而是让政府在履行自身经济管理职能的过程当中,有的放矢地推动自身职能的落实,让自身的经济管理行为更具备效率,避免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包大揽,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在明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基础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应该分析当前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针对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改革,这也是政府履行好自身的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基石。

三、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对策分析

政府在履行自身经济管理职能的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社会经济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向等进行合理的调整。而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调整,应该是建立在良好定位的基础上,促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有效运转,并且最终为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进行科学定位尤为重要。联系当前中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定位现状,进行思考提出以下对策。

(一)政府主体角度的经济管理职能定位

从政府主体角度,推动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的实现。对于政府在社会市场经济当中,其管理的范畴应该有权力清单,避免政府在参与经济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职能错位或者缺位,无论是将权力倾斜于市场,或者将权力集中在政府,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充分尊重市场在调配社会资源的基础作用下,应该明确其自身参与经济管理过程的边界,避免其自身进退两难的状况。宏观调控作为当前中国政府的主要经济管理工具,是作为“无形的手”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凡是市场能够科学调节并且运作的,政府不应该包揽和干预,要保障市场当中各种经济主体的创造力和自行经营的能力,保障市场的运行自主性。同时,政府也需要对于各种市场存在的盲目性、自发性等进行适当地补充和支持。对于市场的运转以及平等竞争等,政府应该通过政策以及制度等进行规范引导。政府应该为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正确定位自身的经济管理职能。此外,服务型政府的塑造和建设,应该和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互为补充,完善政府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

(二)市场经济角度的政府管理职能定位

从市场经济的主体即企业的角度分析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问题。企业是整个市场运行的重要支撑,因此,政府在定位经济管理职能方面,应该壮大社会当中各类企业,促进中国整体经济的科学发展。首先,政府要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优化,并且鼓励社会的竞争。政府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当中,要让国有资本逐渐集中在具备公共性的资源上,将可以让市场运行的各类行业交给企业,让不同的企业通过互相竞争,从而促进不同行业版块的发展,增强市场的经济活力,优化整个市场经济的所有制格局。政府提供适当的监督以及管理,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优化发展,规范并且引导企业的行为,促进竞争的有序性。其次,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帮助小微企业不断发展。政府应该汇集社会上的品牌力量、社会资本以及各种资源,为产业的优化整合提供足够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科学技术创新,进而形成核心技术,为提升中国企业的创造力提供更多的战略支持。新兴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在新兴产业版块所提供的就是资源供给结构的优化,提供扶持政策等。因此,就市场经济的主体而言,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是非常重要,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有力支持。

三、结束语

当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攻关期。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在正确定位并且完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方面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是其非常重要的职能之一。通过科学定位,充分分析当前政府自身的特点、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规律性等,可以促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科学转变,从而促进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寿龙.2013年机构改革的逻辑和未来预期[J].行政论坛,2013(03)

[2]侯云春.转变政府职能关键在于改变利益和政绩“指挥棒”[J].行政管理改革,2012(08)

[3]陆永娟.我国地方政府职能优化的深层探析[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6)

(刘晶,1993年生,渤海大学。研究方向:政治学与行政学。塔娜,1990年生,北京大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苏明,1988年生,山东莱芜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作者:刘晶 塔娜 苏明

上一篇:个性教学初中语文论文下一篇:中职媒体技术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