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转变论文

2022-05-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政府职能转变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一、乡镇机构与职能现状河南省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核定,特大乡镇行政编制配备不突破37名,一类乡镇不突破33名,二类乡镇不突破22名,乡镇党政机构统一设置党政办公室,挂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社会事务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和经济发展办公室牌子,不允许单独设立其它机构或增挂其它牌子,不设专门的执法机构和队伍。

第一篇:政府职能转变论文

政府角色与职能转变

[摘 要]有限政府理论是古典自由主义者对政府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划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为论证政府职能定位与职能向度提供理论支撑,这对我国政府行政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有限政府;内核;角色;职能

“自由主义国家观为什么要及如何限制国家行动的范围,谨慎地对看待国家权力,是基于政府对个体权利的潜在威胁表示担忧所作出的反应。”〔1〕有限政府理论的诉求与表达是古典自由主义者把国家看成一种“必要的恶”而作出的理论回应。有限政府理论的论证前提是“自然状态”的存在。在最本真自然状态下,个人作为“理性的利己主义者”而存在,每个人拥有不受他人支配的意志与权利的自然权利,但是自然资源的相对匮乏与公平分配方式的欠缺,使得自然状态下的人们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秩序感,容易造成自然状态下民众的冲突与斗争,使得自然状态无法正常而有效的运转。在这一条件下,政府的存在成为一种必要,但政府的存在必须是有限。

一、 有限政府理论的概念分析

有限政府理论作为西方自由主义的政府范式理论,认为政府的行为必须是受限的,政府存在的最基本的目的是维护公众的权利和保护财产安全。“虽然人们在参加社会时放弃他们在自然状态中所享有的平等、自由和执行权,而把他们交给社会,由立法机关按社会的利益所要求的程度加以处理,但是这只是出于各人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他的自由和财产的动机,社会或由他们组成的立法机关的权力绝不容许扩张到超出公众福利的需要之外。”〔2〕以洛克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者为有限政府内核指向提供了参照依据,认为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把服务民众作为政府存在的价值诉求。首先表现在,政府权力的获得必须基于民众的授权与同意,政府权力受制于民众的权利;其次,政府的价值诉求是构建服务型的政府,以维护社会有序的竞争秩序为责任;最后,有限政府的职能是执行公共意志,实施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其本质是依法行政。古典自由主义者从实然与应然的角度,规定了政府的权力还必须受制于有效的法律,这种法律的制定和适用必须以保障公民的利益和权利为主旨。由此出发,有限政府的理论倡导个人权利的优先性,即个人优先于国家而存在,社会优先于政府而存在;国家权力来源于公众权利,政府权力反过来受制于公众权利;权力以服务公众为存在的目的。因而,个人成为了政府存在的目的,国家、政府成为服务个人的工具,这一理论传统一直延续和贯彻于各个时代自由主义大师的理论学说之中。

二、 国家与政府角色定位——有限政府理论的诉求

探析古典自由主义关于有限政府理论的论说,可以看出:政府是作为“一种必要的恶”而存在的,阿克顿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权力,不管它是宗教还是世俗的,都是一种堕落的、无耻的和腐败的力量。”“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3〕政府权力的作用范围必须有一定的界限,权力必须受到应有的限制,为了把政府权力“关进笼子”,划定政府的权力边界,需要从有限政府理论的内核定义出发,定位政府角色。

(一)国家与社会二元分立

“在西方学者的语境中,公民社会以其特有的自治的特点,天然的与政治国家具有相对独立性”。〔4〕从假设的自然状态出发,以洛克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者,论说了国家与政治社会的二元分立,“开始组织并实施组成任何政治社会的,不过是一些能够服从大多数而进行结合并组成这种社会的自由人的同意。这样,而且只有这样,才曾或才能创立世界上任何合法政府。”〔5〕由此看出,第一,政治社会先于政治国家而存在,作为整体社会中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是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政治权利,这种权利的让渡或者部分的丧失必须是基于政治社会中个人的同意。而国家的一切生活和活动应该以维护和促进个人的自由为目的,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的“入侵”与毫无根据的国家控制;国家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维护个人权利的工具;与此相适应的是国家的权力来源于政治社会中的人民,国家权力的获得是政治社会中人们为了克服自然状态下种种不足而做出的权衡,也就是说,如果国家存在的目的与生活,违背了起初建立国家的政治社会中公民的意志,国家侵犯了公民社会,国家滥用权力试图控制社会,那么,政治社会中的个人有权收回让渡的权力,重新订立契约,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政治社会享有对国家的最高审视与裁判权。第二,政治社会先于国家而存在,蕴含了政治社会本身具有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政治社会可以通过内部的理性规则运转,实现内部自身的有机统一与整合,因而政治社会自当责任、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使政治社会作为单独一极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存在。通过政治社会构建的安全的堡垒可以为公民社会中的成员活动提供自主性空间,为保障统一公民权利提供庇护,这样公民合法的经济权利和财产安全就能够得到保障,也为政治社会的主体地位的维持与发展树立了坚实的屏障。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古典自由主义者把独立的公民社会或者政治社会作为制约国家权力的基础,以此出发划清了国家和社会的边界,为公民社会制约国家权力、监督国家行为、促进国家自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催生了传统自由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二元分立的论说。

(二)政府与公民的脱离

古典自由主义者有限政府理论在政府与公民关系的论说上,也吸纳了国家与社会关系二元分化的观点,在古典自由主义者看来:第一,作为原子似的个人是自由而独立的,公民先于政府而存在,公民组建政府的目的是在必要的时候维护基本的公共秩序和正义价值理念;政府是公民的契约缔约的产物,这种公民契约赋予了公民先于政府存在的身份认同,使得公民权利的维护和保障凸显出来。第二,政府具有自利性与自我扩张的倾向,若政府活动范围和权力运用毫无限制的扩张,必将危害个人和公民的权利与利益。因此,政府虽然是因为公民为了维持应有的秩序部分的让渡权力而成立的,但政府的权力必须是有界限的,公民权力的让渡也必须有所保留。这就引发了古典自由主义者政府与国家的相对分立的理论诉求。这种理论逻辑前提首先是确定对个人权利的维护与保障,然后以此划定政府权力与公众权利的边界。通过这种边界划分,公民个人获得了相对独立与自由的活动范围,有利于形成个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制衡,政府的行为也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三、建设服务性政府的启示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性政府,实现政府管理服务的高效、便捷、有效是新时期政府工作重中之中。政府职能转变一方面是要改变政府自身效率低下、职能错位、贪污腐败的低劣现实,另一方面也是重塑公众对政府的信心,维护公权力的威信、保障公民权利的有效途径。因此,政府角色定位与职能调整关系社会建设的推进与政府执政水平的提高。政府不仅要在经济发展、稳定物价、社会保障方面加大投入,努力实现公共服务性政府,从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而且还需要为公众参与政府监督、拓宽民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途径,保障民众真正履行自己的当家做主的权利。

(一)加快完善公众参与公共行政机制

高效、廉洁的政府是必然是公民处于公共行政核心的政府,公民能够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方式有序的参与政府公共行政的制定。政府公共行政的前提是保障公民的与社会的分配的公平公正。因此,作为公共行政输出方的政府所提供的公共行政服务或者管理应当是公平透明的,这样有利于公共行政参与方的监督与反馈。政府公共行政政策的制定必须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加快政府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保障公民参与公共行政的制度化建设,搭建有效的政府——公众互动平台,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认同,是公民参与公共行政制定的基本条件。因而,切合有限政府的内涵要求,加快公民参与公共行政的制定,才能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与舆论支持,更好的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

(二)明确政府角色定位,转变服务方式

现代政府“有限性”的内核诉求,需要清晰而明确的界定政府在公共事务中承担的角色,准确定位与发挥政府在繁杂公共服务中的角色,变无限服务为有限服务,突出政府在市场与社会资源整合方面的作用,理顺市场与社会各方的作用转变职能是建设服务性政府的题中之意。但是,现代政府作为管理社会、服务公共福利最强有力的组织,其作用的发挥不是万能的,政府本身存在着信息有限、能力有限、资源有限等问题,因此,如何在繁杂而又变化的实际公共管理活动中准确定位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是政府有效行政的基础性因素。笔者认为,通过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收集、整理与共享,实现政府公共服务于民众的对接,在公共行政制定过程中考虑周全、设定完整的服务程序可以有效的弥补政府“理性有限”的束缚。以此,构建以政府与民众在服务信息共享为基础的互动与反馈机制,政治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的公共服务才能找准定位,民众的诉求才能充分的表达与倾听。

结论

有限政府是现代政府治理与角色定位的共识,虽然其理论萌生并发展与于17世纪,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但其理论所表达的政府角色定位与服务公共福利职能诉求依旧就有强有力的现实与理论意义。以有限政府思想所表达的内核诉求,规范政府行为、推动政府服务转型,具有现实而紧迫的时代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安建增,王绽蕾.“和”的政治意识:善治的政治心理基础〔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2〕洛克. 政府论(下) 〔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3.113.

〔3〕〔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42.

〔4〕高新民.公民社会·和谐社会与党的执政基础〔J〕.理论动态,2006,(18).

〔5〕莱茵霍尔德·尼布尔.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M〕.蒋庆,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张 港〕

作者:官茂元

第二篇: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探析

一、乡镇机构与职能现状

河南省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核定,特大乡镇行政编制配备不突破37名,一类乡镇不突破33名,二类乡镇不突破22名,乡镇党政机构统一设置党政办公室,挂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社会事务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和经济发展办公室牌子,不允许单独设立其它机构或增挂其它牌子,不设专门的执法机构和队伍。乡镇统一设置6个事业单位,财政全额供给编制45名。即: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中心、财税所。

乡镇统一履行“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职能,重点是立足于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变经济管理方式,把工作重点从直接办企业、抓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转到提供政策服务以及营造发展环境上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引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乡镇不得包办企事业投资决策,不得代替企业招商引资,不得直接干预企业、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党政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在做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宣传、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稳定。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村公共生活设施,继续做好计划生育、民政、文教、卫生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重点。

二、乡镇履行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镇政府的职能不完善。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年初都要与上级政府签订完成各项工作的指标和责任状,年底上级各部门都要对乡镇的各项工作进行考核验收。现实是,公安、工商、质监、税务、土地、环保等权力在上面,而税收任务的完成责任是乡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保、计生等一票否决的是乡镇政府;以块管理的征收养老、医疗保险、发放粮补等部门掌管着资金划拨和人事权力,乡镇干活却没有资金保障;涉及民生的修桥、补路、打井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乡镇政府没有财力去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征地、拆迁等社会管理事务的完成,没有政策支持。“权力在县里,钱在部门里,责任在乡镇里”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乡镇政府职能的不健全,严重制约着乡镇政府的职能履行,导致办事效率不高和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

二是乡镇政府的职能动态调整不及时。乡镇机构改革时,除了乡镇的编制数核定不同外,其职能都是一样的。现实工作中,因乡镇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其现有职能是不能全部涵盖的。如经济发达镇,工矿企业比较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等等,这些不同情况,应该根据现实工作情况对其职能进行动态调整,不能对乡镇职能永远“一刀切”。再比如,由于对县乡工作职能的划分和界定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已严重制约了乡镇职能的履行和工作的开展,职能越位、错位、缺位,加重了乡镇政府的工作负担,不利于行政效能的提高。这些情况也都应该及时对乡镇职能进行整合,不必非要等到机构改革时才去调整和解决。

三是缺乏执法的主体资格。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规定的管理职能,大部分只落实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乡镇的行政执法权、处罚权缺失,有责无权。“不干失职、干了违法”,是乡镇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乡镇执法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公共安全管理,涉及安全生产、道路安全、农业和机械安全、消防安全等;人口资源环境监管,涉及城镇管理、市政、国土、民政、环境保护等;农村市场管理,包括产品质量、食品、医疗、农资等。以上各执法项目除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乡镇政府具有执法权、乡镇政府受人口与计生委委托征收社会抚养费外,其他项目乡镇均没有执法权。比如对耕地取土问题,乡镇只能阻止,无法处罚;比如消防,乡镇只管“救火”和日常检查而没有处罚权。在乡镇形成“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状况。现实工作中,乡镇政府即使及时发现违法现象,也只能劝阻,轻的不了了之,严重违法行为,只有联系有执法权的单位处理,可等执法人员到了,违法人员早已不知去向。

四是机构设置不灵活。目前,河南省乡镇机构设置都是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时,针对乡镇农业和农村的职能需要统一设置的,当时不论乡镇大小,各类产业发展如何,统一设置为三个办公室、五个中心、一个所。10年来,乡镇发展各具特色,经济社会变化差距拉大,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任务也相差较大,而机构编制仍维持着10年前统一设置的格局,这种状况,已滞后于乡镇经济社会的变化,也不适应当前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

三、乡镇职能转变的思考与建议

乡镇是我国政权建设的基础,工作的重心,创新的源头。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应当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适应,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政策同步协调发展,乡镇的机构改革应当实行分类指导,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推进乡镇体制机制创新。

(一)深化乡镇管理职能。要通过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理顺上级政府与乡镇的职责关系,完善公共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乡镇政府的科学化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要根据乡镇管理的特点,增强乡镇政府在行政执法上的职能,提高对本区域经济社会事务统筹协调的能力,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能力;使乡镇政府切实承担起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巩固基层政权、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能;要承担起城乡一体化中新农村建设的人口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服务作用,搞好发展规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社会创新活力这些新的职能。

(二)科学设置乡镇机构。乡镇机构要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结合乡镇实际设置,在管理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配置,动态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乡镇机构设置,经济发达乡镇,可依照中央编办明确的经济发达镇试点的做法设置行政和事业机构,比如特设园区管理办公室等;一般乡镇的机构,可根据乡镇职能的转变,对行政机构和事业机构,按照乡镇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以有利于乡镇开展工作为侧重点,试行“大办制”和“大中心制”,此类乡镇机构设置可相对一致,比如特设畜牧养殖服务中心等;城市(县)周边的乡镇,行政和事业机构设置要突出城市社区服务和公共管理的职能,比如特设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等。三个类型乡镇的编制数额,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相应调整。

(三)创新体制,对乡镇职能实行差异性管理。乡镇的职能要按照责权一致,分类指导的原则赋予,按照国家的法律政策对乡镇从主体功能上进行明确定位,赋予不同类别乡镇什么样的职责,就给予其什么样的权限,令其承担相应的责任。上级政府也要按照职能转变的要求,给予不同类别乡镇充分的履行职能所需的管理权和执法权。按照中央编办明确的经济发达镇试点的做法,扩大经济发达乡镇管理权限,赋予经济发达乡镇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城镇综合管理等133项管理权限,法律法规规定应由县级政府行使的权限,采取委托、授权等方式赋予经济发达乡镇;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县以上行政机关行使的权限,采取简化程序、减少环节、限时办结等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为经济发达乡镇提供便利。□作者单位:开封市编办 E:LDQ

关键词:乡镇机构改革 职能转变

作者:宿连友

第三篇:抓好改革创新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关键词:简政放权 职能转变 机构编制

临清市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紧抓改革、创新两个关键,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努力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

一、抓好简政放权,以“减”促变

(一)下好“先手棋”,开好“当头炮”,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2014年以来,临清市政府审改办共分5批削减行政审批事项14项,承接上级下放审批事项29项,将11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为后置审批,并于2015年底全部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一步瘦身。二是切实优化审批行为。一方面,着力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编制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将全市17个部门保留的57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全部纳入清单,实现了对中介服务的规范化管理,避免改革红利被截留。另一方面,着力打造规范化政务服务中心。将全市36个部门、4个中介服务机构涉及的124个行政审批服务项目集中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统一化管理、一站式服务。围绕方便企业注册和项目投资两条主线规划设置了54个服务窗口,切实为行政相对人和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规范的政务服务。同时积极推进 “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配套制度,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15 年全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10898户,注册资本(金)达33.39亿元。

(二)扎牢权力运行的篱笆,构建清晰的权责运行体系。一是“确权”。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对政府部门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梳理,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牢牢把握依法编制这个关键点,先后查阅了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702部,其中法律119部、行政法规158部、地方性法规74项、部门规章211项、省政府规章50项、国家部委规范性文件39项。通过严格梳理,最终确定3025项行政权力,精简993项,精简率近四分之一。二是“明责”。相对于权力,政府部门责任有时更像足球场上的“皮球”,唯恐进入自家大门。为此,责任清单的编制对于政府自身来说意义更大。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的原则,认真对部门职责进行梳理,共梳理出主要职责357项,具体责任事项1435项,追责情形5480项,部门职责边界27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365项,公共服务事项124项。通过编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政府权力运行框架初步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理念也更为深入,为转变政府职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接放管服”相结合,着力优化服务。临清市围绕做好“接放管服”文章,系统推进简政放权各领域工作。一是积极稳妥“接”。积极与上级搞好衔接,对上级下放到地方的审批事项及时承接,避免职责履行出现空档期。二是下定决心“放”。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健全行政审批目录动态管理机制,凡上级取消的一律取消,坚决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三是加大力度“管”。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通过健全监管平台、完善制度体系等措施提高监管能力,防止监管缺位。四是不遗余力“服”。不断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所有审批事项全部向社会公布,全面优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实行联审联办,提高审批效率。

二、抓好体制机制改革,以“改”促变

(一)推进重点领域监管体制改革。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进一步延伸监管触角,拓宽监管覆盖面,在组建基层食药监管机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食药安全监管路子。一方面,在每个村设置了村级协管员,为确保人员精干、有责任心,一般由村“两委”成员担任,协助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同时加强对村级协管员业务培训,提高其识别能力,在工作中逐步完善对村级协管员与基层食药监所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增强联动性。另一方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常识宣传,通过印发食品药品安全明白纸等方式,提高基层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水平。在环境保护监管领域,完善镇办环保机构设置,在各镇办经济发展办公室加挂环境保护办公室牌子,进一步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同时完善环境监察执法机构设置,在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下设环境监察中队,实行分片管理,在不增加机构个数情况下,使执法监管方式更加灵活有效。在安全生产监管领域,本着便捷、实用原则,为进一步促进监管重心下移,在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方面,临清市结合乡镇环保监管模式,在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大队下设执法中队,对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分片管理,县级执法中队与乡镇安监办协调配合,使执法队伍的业务专长与乡镇对监管对象的情况熟悉结合起来。

(二)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激发镇域发展活力。一是依法下放县级管理权限。通过签订权限下放委托书和承诺书的形式将各部门确定的56项县级管理权限一次性下放到试点镇,涉及城镇建设、规划投资、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市政府将“烟店镇人民政府扩权强镇行政审批专用章”授予试点镇,市直部门对于试点镇的上报事项“见章盖章”“见文行文”。通过权力下放,着力解决镇级权责不对等、责大权小等问题。二是用活用好下放权限。一方面,编制了试点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的就是进一步明确试点镇权责,明晰权责边界。另一方面,建设了轴承市场服务中心。设立了轴承展厅、服务大厅、培训室、网络实训室、会议室等服务区和企业加速孵化区,借助这个平台将工商登记、税务、劳动保障、创业服务等一些服务事项统一在中心设置窗口,优化了试点镇发展环境。

三、抓好机构编制管理,以“转”促变

(一)更新观念,明确定位。一是突破以往机构编制工作“单一、简单”的工作模式,敞开大门,跳出机构编制工作长期以来封闭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打破机构编制工作的无形壁垒,全面参与到各项工作任务中去,使机构编制管理融入到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大局中,让机构编制管理更加融入中心工作。二是坚持用“服务大局”的理念谋划机构编制工作。主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关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机构编制工作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研究。主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部门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现实需求。

(二)立足实际,“减”“调”并举。一是做好“减”的文章。健全机构编制评估机制,定期核查了解机关事业单位职能变化、职责履行、人员编制情况,对职能弱化、任务减少的单位动态整合或撤销机构,核减或收回编制,通过减编控编对机关事业单位“瘦身”,这为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编制需求打好了基础。另外,积极探索满编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收回空余编制,增加市编委可调剂编制的存量。二是做好“调”的文章。健全完善编制调剂使用办法,做到科学调配,特别是确保编制资源向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局性工作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流动,真正把机构编制资源盘活用好,发挥最大效益,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E:LDQ

关键词:简政放权 职能转变 机构编制临清市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紧抓改革、创新两个关键,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努力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

一、抓好简政放权,以“减”促变

(一)下好“先手棋”,开好“当头炮”,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2014年以来,临清市政府审改办共分5批削减行政审批事项14项,承接上级下放审批事项29项,将11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为后置审批,并于2015年底全部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一步瘦身。二是切实优化审批行为。一方面,着力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编制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将全市17个部门保留的57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全部纳入清单,实现了对中介服务的规范化管理,避免改革红利被截留。另一方面,着力打造规范化政务服务中心。将全市36个部门、4个中介服务机构涉及的124个行政审批服务项目集中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统一化管理、一站式服务。围绕方便企业注册和项目投资两条主线规划设置了54个服务窗口,切实为行政相对人和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规范的政务服务。同时积极推进 “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配套制度,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15 年全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10898户,注册资本(金)达33.39亿元。

(二)扎牢权力运行的篱笆,构建清晰的权责运行体系。一是“确权”。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对政府部门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梳理,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牢牢把握依法编制这个关键点,先后查阅了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702部,其中法律119部、行政法规158部、地方性法规74项、部门规章211项、省政府规章50项、国家部委规范性文件39项。通过严格梳理,最终确定3025项行政权力,精简993项,精简率近四分之一。二是“明责”。相对于权力,政府部门责任有时更像足球场上的“皮球”,唯恐进入自家大门。为此,责任清单的编制对于政府自身来说意义更大。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的原则,认真对部门职责进行梳理,共梳理出主要职责357项,具体责任事项1435项,追责情形5480项,部门职责边界27项,事中事后监管制度365项,公共服务事项124项。通过编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政府权力运行框架初步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理念也更为深入,为转变政府职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接放管服”相结合,着力优化服务。临清市围绕做好“接放管服”文章,系统推进简政放权各领域工作。一是积极稳妥“接”。积极与上级搞好衔接,对上级下放到地方的审批事项及时承接,避免职责履行出现空档期。二是下定决心“放”。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健全行政审批目录动态管理机制,凡上级取消的一律取消,坚决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三是加大力度“管”。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通过健全监管平台、完善制度体系等措施提高监管能力,防止监管缺位。四是不遗余力“服”。不断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所有审批事项全部向社会公布,全面优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实行联审联办,提高审批效率。

二、抓好体制机制改革,以“改”促变

(一)推进重点领域监管体制改革。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进一步延伸监管触角,拓宽监管覆盖面,在组建基层食药监管机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食药安全监管路子。一方面,在每个村设置了村级协管员,为确保人员精干、有责任心,一般由村“两委”成员担任,协助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同时加强对村级协管员业务培训,提高其识别能力,在工作中逐步完善对村级协管员与基层食药监所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增强联动性。另一方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常识宣传,通过印发食品药品安全明白纸等方式,提高基层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水平。在环境保护监管领域,完善镇办环保机构设置,在各镇办经济发展办公室加挂环境保护办公室牌子,进一步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同时完善环境监察执法机构设置,在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下设环境监察中队,实行分片管理,在不增加机构个数情况下,使执法监管方式更加灵活有效。在安全生产监管领域,本着便捷、实用原则,为进一步促进监管重心下移,在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方面,临清市结合乡镇环保监管模式,在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大队下设执法中队,对全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分片管理,县级执法中队与乡镇安监办协调配合,使执法队伍的业务专长与乡镇对监管对象的情况熟悉结合起来。

(二)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激发镇域发展活力。一是依法下放县级管理权限。通过签订权限下放委托书和承诺书的形式将各部门确定的56项县级管理权限一次性下放到试点镇,涉及城镇建设、规划投资、环境保护、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市政府将“烟店镇人民政府扩权强镇行政审批专用章”授予试点镇,市直部门对于试点镇的上报事项“见章盖章”“见文行文”。通过权力下放,着力解决镇级权责不对等、责大权小等问题。二是用活用好下放权限。一方面,编制了试点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目的就是进一步明确试点镇权责,明晰权责边界。另一方面,建设了轴承市场服务中心。设立了轴承展厅、服务大厅、培训室、网络实训室、会议室等服务区和企业加速孵化区,借助这个平台将工商登记、税务、劳动保障、创业服务等一些服务事项统一在中心设置窗口,优化了试点镇发展环境。

三、抓好机构编制管理,以“转”促变

(一)更新观念,明确定位。一是突破以往机构编制工作“单一、简单”的工作模式,敞开大门,跳出机构编制工作长期以来封闭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打破机构编制工作的无形壁垒,全面参与到各项工作任务中去,使机构编制管理融入到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大局中,让机构编制管理更加融入中心工作。二是坚持用“服务大局”的理念谋划机构编制工作。主动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关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机构编制工作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研究。主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部门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和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现实需求。

(二)立足实际,“减”“调”并举。一是做好“减”的文章。健全机构编制评估机制,定期核查了解机关事业单位职能变化、职责履行、人员编制情况,对职能弱化、任务减少的单位动态整合或撤销机构,核减或收回编制,通过减编控编对机关事业单位“瘦身”,这为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编制需求打好了基础。另外,积极探索满编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收回空余编制,增加市编委可调剂编制的存量。二是做好“调”的文章。健全完善编制调剂使用办法,做到科学调配,特别是确保编制资源向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局性工作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保障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流动,真正把机构编制资源盘活用好,发挥最大效益,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作者:李新阁

上一篇:服装营销策划论文下一篇:动物行为学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