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国际化研究论文

2022-07-03

论文项目: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KB2012-017)的研究成果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紧密,会计准则也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背景下,人们日益认识到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计准则国际化研究论文 篇1:

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与特色化研究

摘 要 长期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一直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迈进,市场经济越是向更高阶段发展,经济国际化的程度就越高,不同程度与不同层次的经济国际化早就得不同层次的会计面向国际化扩展的空间,促进会计从各个方面迅速朝着国际化方向演进,并形成了会计国际协调的历史潮流。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 国际化

一.企业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首先,会计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有效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在国外广泛设立子公司并享有其控制权和经营决策权。为了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公司集团需要各子公司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并编制合并报表;子公司所在國政府出于财政.税收等方面的考虑,也要了解跨国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子公司的经营成果,这就需要消除各国之间的会计差异,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方法来提供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信息。

其次,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随着各国贸易活动日益增多,企业的对外贸易业务频繁,在交易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信用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就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企业会计国际化的现实认识

我国自身的会计准则执行体系尚未完善。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基于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而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轨而来,自身建设尚未完善,这导致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间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利率和汇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因而难以真实.公允地判断一些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这就给国际经济往来造成一定的困难。

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的会计准则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和发布实施,企业只负责会计准则的贯彻与执行。而国际会计准则由民间职业会计组织制定和公布,具体方法、具体账户的设置由企业从允许备选的方法中自主决定。在会计核算中,我国的会计实务与会计制度体现了一种明显的国家利益保护倾向,而西方国家会计程序与方法的选择体现的是企业利益保护倾向。这些差异的存在对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会计国际化应采取的措施

(1)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增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时,应充分参考借鉴国际会计组织的经验和内容,逐步建立与国际惯例相同的会计确认标准.计量记录方法和报告体系等,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国际经济往来和国际资本市场的需要,使其逐步向国际规范靠拢。

(2)加快培养符合会计国际化要求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会计人员素质对会计国际化进程有着重大影响,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会计教育先行。要深化会计教育改革,培养精通全球会计的人才。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国际性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国际会计业务的水平,培养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

(3)结合中国国情推进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国际化。从实务来说,对于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范的交易事项相同的会计实务,且发生环境也相同的,我国应积极采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统一的会计处理;对于二者规范事项相同,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其经济实质却并不相同的会计实务,我国就不能简单地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四、企业会计准则向国际趋同

(1)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国际准则将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均视为关联方,所发生的交易作为关联方交易,在财务报表中要求充分披露。这一规定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较多,如按国际准则规定,大部分都是关联企业,实际上这些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如果没有投资等纽带关系不构成关联企业。

(2).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中国的规定表示理解,希望我们关注国际准则与美国准则的趋同进展,因为美国的资产减值准则对于部分非流动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也是不允许转回的。

(3)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在我国实务中,因特殊的经济环境,有些企业合并实例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不对其加以规定,就会出现会计规范的空白,导致会计实务无章可循。所以中国准则结合实际情况,规定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中国准则在这方面的规定和实践将为国际准则提供有益的参考。

(4)公允价值的计量

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是会计中重要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当前的,历史成本是过去的。中国准则强调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主要是考虑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许多资产还没有活跃市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固然重要,但应当以可靠性为前提,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会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现象。

(5)设定受益计划

《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对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的离职后福利规范了会计处理。由于中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没有类似设定受益计划方面的规定,会计准则在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对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等类似于国际准则中设定提存计划的内容进行了规范。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中国的规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趋同的。

总之,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逐步引向深入,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是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衔接的重要保障。

作者:杜虹

会计准则国际化研究论文 篇2:

基于会计准则国际化背景下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

论文项目: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KB2012-017)的研究成果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紧密,会计准则也加快了国际化的进程,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背景下,人们日益认识到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本文从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理论出发,研究了会计准则国际化给会计职业判断带来的影响,分析了我国会计职业判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在会计准则国际背景下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职业;判断研究

一、会计职业判断概述

1.会计职业判断的含义

会计职业判断这一概念是源于国外,1985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委协会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第一次提到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定义,由于我国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到20世紀90年代“两则两制“后会计职业判断才被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虽然国内学者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对于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会计人员是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不确定的会计事项和经济事项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客体,会计人员要凭借主观进行判断和选择;进行会计职业判断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会计职业判断需要用会计准则来进行限制等。

因此,我们将会计职业判断定义为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原则和会计原理等一些会计标准,结合企业实际的发展状况,对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对企业内部一些经济项目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的一个过程。

2.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

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以下特点。

(1)主观性。会计人员在对会计资料进行处理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每个企业也因为实际情况不同,而选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以说会计职业判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因此可以看出会计职业判断有着一定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存在。

(2)目标性。会计职业判断是带有目标性的,会计人员在实施会计职业判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及时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进行财务决策提供可靠性的财务信息,保证企业经济决策的科学合理性,为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做贡献。

(3)受制约性。会计职业判断在实施的过程中是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的,其中受制约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来自社会方面的约束,例如法律、法规、国家技术等;其次,是来自会计制度、理论框架是否完善的约束;再次是来自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平的限制。

(4)权衡性。会计人员在运用职业判断选择会计政策和进行会计估计过程中,需要平衡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要权衡相关性和可靠性、适用型和稳定性等,因此可以看出会计职业判断实际上是具有一定的权衡性的。

二、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1.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然性

(1)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贸易在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在选择国际贸易对象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对方企业的财务情况,其中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最直接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然而,企业的财务报表是按照不同的会计准则编制的,因此可比性较低,更需要一个统一的准则提供财务信息。同时,由于国际间的投资越来越频繁,投资者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就需要及时的了解被投资方的财务状况,这也需要一个统一的会计准则来保证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2)会计准则国际化是适应资本市场发展的要求

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加快了资本市场一体化的步伐,各国国内的资本市场将逐渐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各国不得不加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当中去,越来越多的国内市场要吸引外来投资,引进外来的投资者投资,同时也要走出国门,到国外资本市场发行证券等。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国际通用原则的缺失,就会导致各国不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财务报告。如果按照国内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就很难得到投资方的信任,即使是信誉较高的企业也会因为文化的差异给投资带来不便。因此可以说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内在要求

从上述我们了解到会计准则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为了更好的实施会计准则,就要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判断水平,因此可以说企业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会计准则国际化水平的高低。

3.会计准则国际化背景下对职业判断提出的要求

使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前提是: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水平的职业判断能力。

首先,会计人员要敢于运用职业判断。在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导向下,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方面要敢于进行职业判断,要敢于在国际原则的精神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会计方法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其次,会计人员要巧妙的运用职业判断。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的会计业务时,国际化的会计准则不会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只会给出一些原则性的指导,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运用自身的会计知识,大胆的做出符合经济实质的职业判断。

三、我国会计职业判断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受传统会计的影响,会计人员很少根据职业判断选择会计处理方法,随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出现,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新准则的实施过程中相关的职业判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独立性较差。会计准则国际化后,对会计业务没有做出详细的规范,这样就给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是从我国会计职业的环境来看,会计人员并不能独立的做出决策,还存在着照搬其他企业模式处理业务的现象,这样就导致会计职业判断独立性较差。

第二,思想意识淡薄。随着人们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认识不断加深,会计人员对职业判断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并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我国大部分的会计人员对需要职业判断来披露的财务情况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并没有挖掘财务信息的实质,由此可见会计人员对职业判断的认识有待于加强。

第三,缺乏相应的职业培训。作为一种技能,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虽然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职业判断水平,但是离不开相应的培训,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对会计职业培训还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判断的需要。

第四,职业道德水平有待于提高。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有的会计人员为了迎合领导的需要,主动放弃了原来的职业判断,这样就严重影响到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可以说缺少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会计职业判断是可怕的。

四、会计准则国际化背景下提高职业判断水平的建议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准则国际化背景下要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水平,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首先,在教育方面,要从学习会计时入手,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大对道德的教育,同时也要加大对會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在后续教育中不断提升;其次,在监督方面,国家的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以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从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的现状来看,并不能适应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要求,因此要提升会计职业判断水平就必须要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其水平。

(1)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也要不断的更新,不仅要及时的更新会计知识,还要涉及到其他领域的知识,例如要掌握财务税收、财政金融、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由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背景,会计人员也要与国际接轨,积极的学习外语,提高与国际交流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会计职业判断水准。

(2)积极投入实践。理论与实践是会计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在提升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要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处理业务的能力。

3.构建会计职业判断实施的良好环境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提高会计职业判断除了强化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专业水平,还要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可以通过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借助国际组织支持等方法,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准则国际化已经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它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内的会计人员要从自身职业素质出发,提升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李罡.新会计准则下建筑业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探讨[J].安徽建筑,2010(01).

[2]信莹,高冰.浅议会计实务中的职业判断[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

作者:王颖驰 袁泽鹏

会计准则国际化研究论文 篇3:

浅议会计准则国际化走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并逐渐消除差异,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界定、会计准则的改革、新准则体系基本架构及结合本国国情和稳步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公允;执行机制

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制度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一准则体系既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又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会计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其发布实施,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界定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指通过世界性的官方机构和民间组织以及各国有意识的行动,尽量减少各国之间会计准则的差异,消除不必要的分歧,寻求各国会计准则的共性,旨在提高会计信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可比性。会计准则的趋同也是完成国内会计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

二、会计准则的改革

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颁布13年后,中国仍然只有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依然唱主角。境内不同会计标准存在诸多差异,令报表使用者无所适从。会计国际化应包括会计准则国际化和会计实务国际化两个方面,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先行阶段。此次会计准则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强化准则的作用和地位,弱化、最终取消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体系仍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从而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基本目标是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三、新准则体系基本架构

新准则体系的第一个层次,是起到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第二个层次是38项具体准则,此外,还包括金融类、非金融类两大类会计科目报表体系,这是起辅助作用的应用指南。基本准则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具体会计准则根据基本准则制定,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其中,一般业务准则指规范各类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包括存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准则项目;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指规范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如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等准则项目;报告准则指规范各类企业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关联方交易及其披露等准则项目。

四、国际趋同与中国特色

此次准则体系更新,一方面充分借鉴国际准则,能趋同的地方尽量趋同;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中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和实务特点,以规范和解决中国当前的会计问题为主要任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对公允价值的引入采取了适度、谨慎的态度。在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特定资产或者交易采用公允价值,如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理等;在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其次,中国的基本准则是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指导具体准则的法律效力。此次只修订了基本准则的内容,仍沿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形式,并以部门规章的形式颁布,成为中国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

最后,此次修订准则采用了中国法规的行文结构。中国法规通常采用“章节”架构和“条款”式行文结构,会计准则作为中国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保证内容国际趋同的同时,对准则行文、架构采取了“章节”、“条款”式,在语言上也尽可能中国化且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和执行。

五、结合国情,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应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挑战,仍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乃至漫长的任务。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应根据经济发展的态势,适时稳步推进,消除差异,与国际惯例接轨。

1.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当前,资本市场已经全球化,要求要有一套在世界范围内认可的高质量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这一框架中,要对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会计报告与报表列示等进行严格的、统一的阐述,以有效地评价现有的会计具体准则、指导制定未来的会计准则。另外,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结合我国实情,将一些特殊的行业、特殊的经济业务纳入会计准则制定范围,以规范其会计行为。

2.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标之一是尽可能协调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在修订现行准则和确定新的准则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更注重主要问题。因此,在目前现状下,对一些“重要项目”及“主要问题”的处理应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在共性问题上也应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但更为重要的是,应基于我国国情,逐步完善现行会计规范,保留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规范。如考虑到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在会计准则“宏观”规范的前提下,又对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制定了会计制度进行规范,减少了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的随意性,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规范体系应保留下来。

3.逐渐消除差异,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差异的消除,有些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而有些则是通过我们会计界的共同努力可以消除的。(1)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尤其是资本市场机制,只有活跃的市场,才能使会计计量达到公允,而这一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恰恰是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完善,所有者要到位,这样,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十分强烈,就会促使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这也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个必要前提,如果连会计信息的质量都没有保证,就不必讲什么国际化。(3)适时修订现行会计准则,如现行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与现行企业会计具体准则、制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就存在差异,这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所在;又如,改进现行的会计报告,借鉴资产负债表披露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经验,可否将潜在的收益、损失也予以披露?这些做法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也作了肯定,如1997年,IASC公布了修订后的第一号国际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报表的陈述”,提出了改革业绩报告的要求,要求“报告全面收益”,具体做法可以在保留原有的“利润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潜在收益、损失报告表”来予以补充、揭示财务业绩信息,构成新的业绩报告体系。(4)协调会计准则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如会计准则与证券交易法的协调,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会计准则的制定要受证券法的监督,并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证券交易和管理;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协调,我国目前会计准则的发布时间、内容等都比审计准则滞后,不能配套协调,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有两种类型,要避免用税法代替会计准则的现象,也不能置税法的要求于不顾,等等。以上关系的协调,也是国际会计准则执行中必须要协调的方面。(5)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尤其是会计人员对会计国际化的认识,并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系统地学习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的理论知识。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会很好地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4.应完善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如果不能有效地遵照执行,会计准则国际化就等于空谈。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不够,致使出现了一系列违规会计行为。因此,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内部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促使企业自觉遵守会计准则、制度,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专业的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核,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发挥公共监督的作用,可考虑设置独立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由专业人士组成的财务报告审核委员会,对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实施监管。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财务报告的审核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当然,如果在会计准则执行中能引入司法介入机制,使违规会计信息置于司法和公众监督之下。所以,需要加紧立法工作,明确违反会计准则、制度的法律责任。

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一种必然,可以说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因此,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展开对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系统研究和合理吸收,正确应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挑战,在我国建立起比较规范理想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协调的准则体系,我想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会有一个很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林川泉.应科学认识会计准则国际协调[J].财务与会计,2002(3).

[2] 陈毓圭.加入WTO与中国会计制度改革[J].财务与会计,2002(1).

[3] 刘峰.中国特色与国际化之争:一种解释[J].财务与会计,2003.

[4] 葛家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比较与综评[J].会计研究,2004(6).

[5] 盖地.会计差异与会计准则国际化之我见[J].财务与会计,2001(7).

作者:胡晓喆 汤兵兵

上一篇:国际化民办高等教育论文下一篇:转型发展的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