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国际化探究论文

2022-07-03

摘要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说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方法;以及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些建议。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固定资产会计国际化是当今世界会计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准则国际化探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会计准则国际化探究论文 篇1:

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简要探讨

摘 要:本文简要总结并分析了国际财务报表改革趋势中我国财务报表列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然后结合了我国实际国情分析了“讨论稿”在中国推广应用的限制因素,进而讨论了路线图中中国财务报表列报继续改革的必要性,最后对中国财务报表列报的改革和完善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财务报表列报 会计准则国际化 缺陷 改革

2008年10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國财务会计组织委员会(FASB)联合发布了《财务报表列报初步意见(讨论稿)》,提出关于财务报表结构和项目列报的最新变化趋势,要求主体将其价值创造方式(业务活动)方面的信息与募集和筹措资金(筹资活动)方面的信息分开列报,旨在披露一个不同报表间项目关系清晰,能帮助报表使用者预测主体的未来现金流量,评估主体流动性和财务弹性的财务报表。对此,我国财政部会计司于2009年6月25日发布了关于征求“讨论稿”等项目意见的函,向公众及会计理论界、实务界征求反馈意见,并于2010年4月1日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明确了中国财务报表列报应与国际财务报表改革持续趋同这个大方向。

1、财务报表列报现状与问题

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会计信息被要求列入财务报表,这就对财务报表的列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财政部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部分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制定并实施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列报进行改革。改革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决策有用性,强化了报表间的勾稽关系,增加了财务报表的信息量和覆盖面,但笔者认为我国财务报表列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1、财务报表列报决策有用性水平仍然较低

目前,我国新会计准则改革处于初期阶段,正在思考并完善一个适合我国国情且能满足国际化的新会计准则。由于我国传统会计要素和借贷平衡的根深蒂固,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学习和转换的高成本,致使我国企业(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改革短期内不能完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报表改革意见,转而基本沿用我国原财务报表模式去追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由于行业不同及财务报告的主要面相群体不同,导致其编制财务报表时偏向不同(偏向于传统或者偏向于趋同),从而使得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及相关性较低。

此外,为了保证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的更加规范并遵循严格的标准,我国财务报表列报中增加了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并推进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的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的理解不够准确,许多企业容易混淆实务中的核算和计量,造成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列示的相关项目存在谬误。这不但令财务报表向使用者提供了偏差信息,同时对使用者这却理解会计信息进而做出相关决策产生了误导。

1.2、列报中违规性失真及行为性失真仍然存在

财务报表列报的改革和新报表列报准则的纳入,对上市公司披财务报表和会计信息披露增加了一定的要求和难度。此外,新会计准则的改革对会计估计提出了要求,这就增加了管理层操纵报表的主规性。新报表分类列报标准主要是根据管理层的意图和职业判断来确定,企业管理层有权决定对外披露内容和方式,这将加大报表项目的主观性,降低了同行业不同企业报表间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削弱了财务报告减少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作用,增加了管理层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管理层操纵报表信息打开了方便之门。而我国企业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较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经理人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仍尚未分离,GDP考核范围在相关经济内容中所占比重过大,也是影响财务报表列报信息质量的原因。

1.3、其他缺陷

除了上述两种问题以外,笔者认为(或者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目前我国财务报表列报存在一些问题。

(1)会计期间问题,企业可自行选择自己会计期间或财务年度,这一点在国外企业较为常见,但在我国尤其现在以GDP为指导方针的经济体系中较难实现。

(2)对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四表一注,各部分重视程度不一,普遍不重视或不了解报表附注,由于重视程度不一,会造成对一些不重视报表项目的使用歪曲。

(3)中介机构在GDP经济考核指标的胁迫下,出于对审计风险的恐惧,对于管理层操纵财务报告的行为转为退而求其次,拒绝做假产生的潜亏,而宁愿接受通过所谓的盈余管理而产生潜盈。这在一定程度也为财务报表正确列报造成障碍。

2、对诸多缺陷存原因的分析

在企业基于自身的目的及对财务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上述问题。除此之外,相关部门监督不力,市场机制尚不完备,所有权结构的原因等等都使得财务报表列报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3、财务报表列报继续改革和完善新思路

通过查阅国内外与财务报表列报相关的学术资料,笔者提出若干解决思路:一是改变政府主导的GDP经济体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制度体系;二是建立并推广XBRL财务报表体系,为报表使用使用者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信息,同时进行会计信息扫盲,达到一般财务报告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认知程度;三是企业提高认识,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四是充分发挥报表能动性;五是充分认识市场的走向(大致就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思路)。

4、总结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综合性描述,是报表使用者认识企业的媒介,对财务报表列报问题的探究应贯穿于整个会计活动的存续中,现行的财务报表列报仍存在实质性的进一步深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万洋.财务报表列报改革及国际趋同刍议[J].经济师.2012(7).

[2]陈彬.从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看财务报表列报的变革.会计之友[J].2012.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孙军海

会计准则国际化探究论文 篇2:

会计业的国际化接轨问题探讨

摘 要 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说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方法;以及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会计准则 国际化 固定资产

会计国际化是当今世界会计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己初步纳入了国际会计体系之中。加入WTO,将为我国会计的第二次国际化大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加速会计改革,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是我国会计界的主要任务。

一、什么是会计国际化

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中国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即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有效;二是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使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其中会计准则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体现着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二、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

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主要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非常迅速。以下从两个方面对我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作一概要分析。

1、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首先,会计规范的形式问题。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会计规范采用“准则”的形式,但也有的国家采用“制度”或“法律”的形式。会计规范采用何种形式并不是判断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关键是看规范的具体内容是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因此,我国目前采用的准则加制度的形式并不存在是否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准则与制度的关系。同样,也不能把是否在将来取消会计制度看成是否国际化的标志。其次,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种模式:由民间机构制定,由政府制定,由政府和民间机构联合制定。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模式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法律制度、经济体制和政治传统,没有一种模式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但一般认为,准则制定者的广泛代表性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由政府制定的形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没有必要学习英、美模式。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这种模式也越来越暴露出不足,如准则制定者缺乏广泛的代表性、社会的参与意识不强、制定过程的透明度不够高等,这些都是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再次,准则制定程序。科学合理的准则制定程序是高质量准则的重要保证。财政部多年前就拟定了我国准则制定的程序。从程序的四个阶段来看,与英、美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准则的程序是非常接近的,只是“在征询意见的范围、征询意见的广泛性、对征询意见的汇总和反馈的规范化与已发布的准则的衔接和定稿方式等方面还有改进的必要”。(曲晓辉,1999) 最后,会计准则的内容。我国已发布的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尤其是已发布实施的具体准则的国际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参考依据主要就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通过比较以上准则,找出其共有特点,再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我国每一准则中的定义以及确认计量标准。我国已发布实施的具体准则中的内容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其国际性出处。但从已发布实施的准则的数量来说,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2、会计实务的国际化程度。如前所说,即使我国把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内准则,也不一定就能说明我国会计已经完全国际化了,只有会计实务实现了国际化才能达到会计国际化的目的。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会计准则国际化相对容易,而会计实务国际化的任务则更加艰巨。第一,会计准则及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结果并不理想。企业仍坚持这样的原则,即怎么有利怎么做,怎么简单怎么做,许多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程序、方法难以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得到体现。第二,由于会计人员水平的局限、对财务会计信息作用的轻视以及利益的驱动,我国会计工作中对会计政策运用的随意性、不准确甚至滥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我国会计信息严重失实,失实的会计信息自然也就谈不上国际可比性。

我国会计实务远没有达到会计准则要求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第三,国际化追求高水平的会计实务。高水平会计实务不但要求严格执行高水平的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自愿披露更多的人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要求不拘泥于会计准则而去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我国文化传统的原因,要形成如此的会计实务是有相当难度的。总之,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已走上了正确的国际化道路,并且进展很快,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则远远落后于会计准则。

三、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异同的原因分析

会计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会计的国家性决定了会计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国际会计和跨国企业权威Radedaug 和Gray(1997)认为:“必须承认,一国会计的解决办法对于他国未必适用或可行”。“尽管存在某些相似性,现存会计系统至少与现存的国家一样多”。这些差异基本上是由环境决定的,各国的会计实务在其现存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在会计实务方面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在我国不适用正是由于我国的现实环境不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首先要有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其次是对会计人员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再次是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提供者有较高的信任度;最后,还要有较完备的计量体系。这几个条件在中国,目前尚不成熟,因此,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在中国不适用。这也说明了会计差异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四、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策略选择

1、提高会计国际化的统一认识

我国的实务界、理论界以及制度的制定部门也应该在会计的国际化问题中达成共识:首先会计国际化是公认的大势所趋,我们要分段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增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水平,我国还没有决定何时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但正在逐步接近。在国际化进程中,对不同类型的公司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要求。例如,对于上市公司可以分为海外上市和国内上市,对于海外上市公司可以要求严格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国内上市公司如果其会计实务中经济交易事项与国际惯例所规范的交易事项相同,而且两者所处的环境也相同时,建议积极促进其与国际惯例的趋同,甚至直接采用国际惯例规范的相同的会计原则。对于非上市公司和个别报表提供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选择权。提高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水平,首先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会计原则框架,国际会计准则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此来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但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只就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分项处理,这就无法有逻辑的发展一套在原则上连贯一致的具体会计准则。

其次,会计的国际化一定会涉及政治因素,也会产生特定的经济利益后果,但是这些只是会计国际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我们要承认会计国际化是一个以会计规律的认识为基石的应用能力竞赛;最后,我国要积极地参加国际的协调并积极沟通,从中获得相对应的说话权与国际社会对我国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会计制度的特别关注。

2、推进会计教育国际化接轨进程

我国要加大会计教育国际化的步伐,更加努力的推动会计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系列化、条理化和科学化。进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层次的会计使用人才。促进形成对高会计信息的需求量,以加强对各种投资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会计教育。要加快培育国际会计人才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在人员培训上既要通过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网络技术等新的教学内容和完善专业技术考试制度来造就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又要重视现职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观念,全面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提高业务素质。另外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独立、客观、公正吸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3、加强各部门的理论研究与国际会计的沟通强度

积极主动地推进理论研究进程,加大国内与国际会计界理论探究和沟通的水平,激励国际会计界更加关注中国的情况并逐渐了解中国。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会计国际化对新兴国家的会计制度和会计信息质量更高程度的关注。

4、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优化会计制度模式

鉴于我国文化传统的激励与引导,致使更多的人士参与会计制度的制定,建成更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先进性的会计制度。基于国外成功的制度制定模式,建成并且优化符合于中国现实情况的会计制度制定模式。

5、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制度制定部门与有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并且努力的提高市场化与证券化程度,以便于为会计国际化提供物质基础。

6、大力推进会计法制建设并完善开机监督

就目前而言,我国并未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法律地位,会计制度的执行机关与不同主体的法律责任作出相应的明确规定,要进行适当的会计调整与优化,从而建立起与中国国情想适应的会计监督体制。

7、推进会计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

结合认识论和与心理学有关的各种理论与实践,使得我国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本身的知识结构,认识偏好与判断能力更加完善,依据不同类型报告主体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加强制度及规范要求,由此建立完善的、科学的制度体系。

8、加快制定新的准则,继续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别的准则。当前,中国尚未对许多会计问题发布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税、资产减值等,要加强这方面准则的制定工作 同时在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收入的计算、债务准备的丈量、利润分配方案等方面的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间还存在差异,应及时修改,使之与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保持一致。

会计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化需各国共同努力,国际会计准则不应该只照顾某些发达国家的需要而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应该加强会计的国际协调,逐渐缩小各国会计实务的差异,进而实现各国会计的标准化——国际化,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国在使自己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我们可以、而且也一直在借鉴国际准则和其他国家会计准则中可取的内容,但我们不能全盘照搬国际会计准则,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趋利、避害,搞好会计改革,使我国的会计准则日臻完备、科学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会计法规体系。这才是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文海. 简述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历程[J].商业经济,2008.6.

[2]贾曼莹. 浅谈现阶段的会计国际化发展[J].新西部,2013.36.

[3]王善平. 论我国会计的国际化[J]. 会计研究,1993.5.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作者:丁延庆

会计准则国际化探究论文 篇3:

AAS与IFRS的趋同:进程、动因、启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务语言,其标准即全球会计准则的趋同已成为必然趋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简称IFRS)便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目前,全球已有半数以上国家及地区采用或允许使用IFRS。澳大利亚作为全球经济实体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向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与推广工作,它不仅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简称IASC)的原始成员国,同时也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IASB)的重要成员。2002年7月,欧盟正式颁布公告,决定其境内上市公司于2005年起采纳IFRS,此项决议,成为澳大利亚采用IFRS的催化剂。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理事会(Australia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AASB)于2003年3月发布了“AASB将于2005年采纳IFRS”的计划,并对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的策略进行阐述。到2004年,澳大利亚已经完成全部会计准则向IFRS的转化,至此,澳大利亚会计准则(Australian Accounting Standards,简称AAS)国际化进程圆满完成。本文通过对AAS与IFRS趋同的背景、进程及现状进行回顾,并对澳大利亚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原因进行探究,总结出一些启示,以期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提供建议。

一、AAS与IFRS趋同进程及现状

(一)AAS与IFRS趋同背景 IASC于2001年改组成为IASB,并宣称其目标是制定“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自此之后,全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明显加快,其中,澳大利亚对IFRS在各国的采用与推广工作犹为重视。在IASC改组前,澳大利亚就已根据自身情况建成了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但是,为了达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目的,澳大利亚一方面通过颁布新准则以替换现有准则,另一方面大规模地修订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的现有准则。从1987年起,澳大利亚开始筹备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制定程序进行改革,在满足本国特殊情况的同时尽量保持与英国、美国等国家一致。随后,1994年AASB颁布了会计政策的第1号文告“关于财务报告的国际比较”,目的在于减少或消除AAS与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从而实现AAS国际化,该文告成为AAS国际化进程中的指导性文件。紧接着,AASB发布了会计准则第4号公告“澳大利亚——新西兰协调政策”,从实际行动上开始了AAS与周边国家的协调。1996年,AASB又发布了会计准则第6号公告“国际协调政策”,开始与IASC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简称IAS)进行协调。2001年,澳大利亚政府对《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法案》进行修订,规定“AASB具有参与制定全球统一会计准则并为之做出贡献的职责”,该法案为AAS的国际趋同提供了法律支持。2002年4月,重组后的AASB发布了经过修订的 “国际趋同与协调政策”公告,以取代原会计准则第4号和第6号公告。

到2002年为止,AASB在AAS的国际化进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对澳大利亚原有会计准则进行修订以及对AAS进行新增补充。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对全球会计准则国际化一直是持支持态度的,但其一直以来都尚未完全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2002年,欧盟宣告其境内上市公司将于2005年开始采纳IFRS,促使这项决议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欧盟会计指令本身不完善,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资本已实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故欧盟部分原有的会计准则已经不适用欧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阻碍了资本的流动,与此同时,存在许多欧盟跨国公司在欧盟之外的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情况,由于欧盟会计准则未实现国际化,这要求此类公司必须编制两套报表,不仅导致成本较高,而且两套报告信息也给公众带来困惑。另一方面,IASB在这段时期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颁布的IFRS及解释已在很多国家及地区得到运用。欧盟的这一决议促使AASB加快了全面采用IFRS的步伐。

(二)AAS与IFRS趋同进程及现状 继欧盟宣布采用IFRS之后,澳大利亚财政大臣立即发表声明,认为AAS也应该尽快采用IFRS,保持与欧盟的一致。随后,澳大利亚财务与报告委员会(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简称FRC)表示支持财政大臣的声明,认为澳大利亚应加快AAS国际趋同进程。于是,FRC对AASB做出指示,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澳大利亚境内营利主体开始采用IFRS进行会计处理及报表的编制。在经过一系列准备及商议工作后,AASB于2003年3月颁布AAS全面实现国际化的计划,该计划详细阐述了AAS国际化的策略及方法。根据该项计划,AASB对AAS进行了大幅地修改和删减,在考虑澳大利亚本国具体情况的同时尽量保持与IFRS的一致。到2004年,澳大利亚已经全面完成了AAS向IFRS的转化,并要求其境内上市公司全部采用新颁布的AAS。至此,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圆满完成。

在随后的几年里,AASB不断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发布了一系列意见征询文件,对A-IFRS进行调整与完善,在保持国际趋同的基础上,AASB一直致力于为国内报告主体提供更好的报告环境与报告标准。2009年7月,凯文·史蒂文森(Kevin Stevenson)先生被任命为AASB新一届主席,在此之前,国内普遍认为澳大利亚的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简称SMEs)也将采用IFRS,然而,史蒂文森上任之后的第一个项目便是重新展开对差别报告的讨论。2009年10月,AASB发布第12号意见征询稿(Invitation to Comment,简称ITC12),旨在收集对澳大利亚SMEs采用IFRS的意见。差别报告问题再次给AASB以机会在会计准则的发展中独立地发挥作用。通过寻求公众意见,最终影响AASB的立场,同时对政策进行独立研究,标志着AASB朝着一个更具公开性和包容性的组织前进。2009年12月4日,澳大利亚发布了《减少过多披露要求、改善公司报告架构》草案,拟从引入差别报告框架、精简母公司报告要求等四个方面减少澳大利亚公司所面临的过多披露要求,同时实施改善董事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精简董事会报告中有关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声明等有关公司管理架构的一揽子精简措施。

2009年12月,AASB提出差别报告框架并发布意见征询文件,拟减轻所有企业(包括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提供通用目的财务报告的负担。2010年6月,AASB正式发布了差别报告框架,根据该文件,在运用会计准则方面,差别报告框架要求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面采用IFRS,其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包括私营部门中具有公众受托责任的主体和政府及高校。第二层次是其他企业采用简式披露制度,简式披露制度根据“使用者需求”并结合“成本效益原则”,对IASB发布的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披露要求进行调整,显著减少第一层次以外的企业的披露要求。此项准则生效日期为2013年7月1日,允许企业提前适用。

二、澳大利亚采用IFRS的动因

澳大利亚决定采用IFRS存在着多重原因。从澳大利亚自身角度出发,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发展、跨国公司发展和为维持其在IASB中的地位等方面的动因;从外部因素出发,一方面,IFRS的质量得到不断地提高,其影响力逐步扩大,对世界各国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欧盟采用IFRS的决议对澳大利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澳大利亚采用IFRS的内在动因 (1)经济发展的要求。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已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实体。资源优化配置使得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自由流动。一方面,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为此,各国竭尽全力引进外资;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在全球分布不平衡,为取得更高的利润,企业必须跨越国境,将资本投入具备良好条件的国家或地区。而这种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要求建立可比的会计信息,从而使得不同国家的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能理解其会计信息,实现降低会计信息转换成本的目的。同时,20世纪末期IASC改组为IASB并致力于提高会计准则质量以来,全球诸多证券交易所要求在其挂牌上市的公司采用IAS。全球各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澳大利亚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顺应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跨国公司不断发展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带来的另一产物是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为实现更大的利润、获得更大地市场、弥补本国或者本区域的某项不足,澳大利亚很多企业不满足于国内的资源,于是将生产活动、经营活动或销售活动延伸到国际市场,其他国家也有企业将生产经营范围扩大到澳大利亚境内,由此,产生了很多的跨国公司。由于澳大利亚的会计准则未实现与IFRS的趋同,经营范围涉及澳大利亚的跨国公司在一个会计年度必须按照澳大利亚的会计准则单独编制一套财务报表,这一方面使得跨国公司要付出很高的财务报表编制成本,另一方面也造成投资者及公众信息超载,使其产生困惑。同时,随着IFRS的质量不断提高,IFRS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有半数以上国家或地区采用或认可IFRS,所以,澳大利亚跨国公司急需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3)维护澳大利亚在IASB中的地位。澳大利亚作为IASC的发起国之一,一直都比较重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2001年IASC经过改组成后,新成立的IASB由专职人士组成,对会计准则有最后的决定权。为获得IASB对澳大利亚的支持,维持澳大利亚在IASB中的地位,从而使IASB制定国际会计准则时加以考虑澳大利亚的具体国情,澳大利亚必须用实际行动表示对IASB和IFRS的支持,而澳大利亚宣布于2005年起采用IFRS就是对IASB的最大支持。故,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国际化是维持澳大利亚在IASB中优势地位的重要举措。

(二)澳大利亚采用IFRS的外在动因 (1)IFRS的质量及影响力得到不断提高。新成立的IASB以制订高质量、易于理解和具备可行性的国际会计准则为目标,一方面负责对以前发布的IAS进行修订;另一方面,IASB将制定IFRS作为构建国际准则协调平台的重要工作之一。IASB根据全球实际情况先后发布了多项新财务报告准则,包括企业合并、保险合同、采掘业等方面的准则,同时发布了一系列征求意见稿,以实现对IFRS的不断完善。由此IFRS的质量得到巨大的提高,进一步适应于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的实际情况,IASB成功构建了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稳定平台,再加上在国际资本市场上,IFRS成为国际公认编制财务报表的标准,澳大利亚采用IFRS成必然趋势。

(2)欧盟决定采纳IFRS。欧盟在2002年正式颁布公告,决定其境内上市公司将于2005年起采纳IFRS。这意味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欧盟,将于2005年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IFRS凭借欧盟的这一决定,极大地扩大了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历来注重与欧洲的协调,这些因素都增大了国内对AAS实现与IFRS趋同的呼声。

三、结论

(一)积极参与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并施加影响 AASB作为IASC

的原始成员国之一,一直与IASC和IASB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参与了保险合同、概念框架等项目的修改。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个政治化过程,我国应该借鉴澳大利亚,为维护我国的利益,应当以积极的姿态,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了解制定具体准则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并主动提出观点与建议。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界应当积极行动起来,顺应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共同参与国际准则的制定并提出意见,取得在IFRS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目前,我国企业界已经开始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并通过各种途径提出建议。与此同时,我国准则制定机构应结合我国特殊国情,在借鉴IFRS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我国特殊国情的会计准则,以维护我国的利益,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二)采取“渐进式—突变式”路径、选择合适的趋同策略 在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时,我们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采取“渐进式-突变式”路线,分阶段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在欧盟宣告采用IFRS之前,澳大利亚一直是采取“渐进式”路径实现AAS与IFRS的趋同,其通过对AAS部分准则进行修改与删减增加与国家会计准则的协调性。在欧盟决定采用IFRS之后,澳大利亚改变了之前的趋同路径,由“渐进式”转为“突变式”,通过立法等行政手段强制要求国内营利主体于2005年开始采用IFRS,AASB按照指令对AAS进行大幅度修改,在维护澳大利亚主体经济利益及考虑澳大利亚特殊国情的同时,全面实现AAS与IFRS的趋同。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采取的是“渐进式”路径,这是建立在过去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制度不完善、国情与别国差别很大的基础上,而近几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减少,政治经济制度经过几十年的改善已逐步走向成熟,一方面,要求我国会计准则尽快实现国际趋同,促使我国转为采用“突变式”路径实现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为我国会计准则转向“突变式”路径实现会计准则国际化提供条件。另外,在我国会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的同时应借鉴AAS国际趋同的策略,拒绝对IFRS照搬照抄,详细分析IFRS条款及解释,根据我国特殊国情,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会计准则。

(三)充分发挥职业界的影响力 随着各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完善,职业团体成为继营利性组织之后的又一类新新势力。行业内职业团体大多由该行业高级人员组成,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对理论的掌握及实践经验的积累,能敏锐地察觉到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好的解决方案。在澳大利亚,虽然其会计职业团体没有准则制定权,无法参与准则的制定,但职能健全的会计职业团体可以对AAS的制定过程进行监督,对AAS的内容及解释进行评价,并通过回复征求意见稿等方式来影响准则的制定,增强AAS与会计理论及实务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主导制定准则内容的全面性与恰当性。我国会计界虽然存在职业团体,但其不具备完善的组织和职能系统,对会计准则进行监督及评价的意识不强,使得我国会计准则滞后于实务的发展。因此,我国需要鼓励实务界及理论界建立强大的职业团体,同时壮大中国会计协会,使其积极参与我国准则制定进程,从而为我国准则的制订提供保障。

(四)加大政府在准则国际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澳大利亚政府于2001年对《澳大利亚证券和投资委员会法案》进行了修改,规定AASB应主动参与IASB制定全球统一会计准则工作,并应承担为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做出贡献的职责。欧盟做出采纳IFRS的决议之后,澳大利亚财政大臣发表声明,指出澳大利亚报告主体应与欧洲一致。同时,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负有监管和指导职责的FRC也认为,AAS国际趋同进程应保持与欧洲一致。为此,2002年7月FRC对AASB做出战略性指令,要求澳大利亚采用IFRS。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政府在澳大利亚实现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我国应以此为鉴,完善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构成,加强财政部在制定与修改我国会计准则并实现国际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政府在准则完善过程中的组织力度,同时运用政府权威保证会计准则的趋同能按计划进行。

参考文献:

[1]高大平:《会计国际趋同及国外相关组织近期动态》,《会计研究》2010年第3期。

[2]汪祥耀、李连华:《各国会计准则趋同的路径选择及其借鉴》,《财经论丛》2006年第1期。

(编辑 陈 玲)

作者:黄茜 陈红燕

上一篇:激励方式下高等教育论文下一篇:信管专业计算机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