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毕业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国际会计准则毕业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毕业实践是学生毕业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高职高专院校为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建立合适、完整的毕业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毕业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应达到的目标和任务,由此对毕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进行有益的探索。

第一篇:国际会计准则毕业论文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近年来,各大高校普遍开设国际贸易专业,导致毕业生人数供给过多,学生就业形势堪忧。近两年,信阳师范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就业率低、专业不对口现象凸显,除了受到国内就业形势的影响外,也与学院的专业培养模式相关。研究发现,信阳师范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面临多方面人才竞争,以及专业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等现实问题。鉴于此,提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新举措:在学生素质方面,注重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能力、执业应用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基于系统分析,提出分级教学培养模式,以达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国际贸易;就业现状;人才培养;分级教学

一、引言

国际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新兴的重要专业,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专门从事国际贸易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际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生产的出现,我国迫切需要大量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和国际贸易实务的专业应用人才。为培养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专业毕业生,各大学校近几年纷纷设置国际贸易专业[1]。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2006大学评价报告》公布,全国本科院校中已有384所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导致该专业求职市场人满为患,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我国出口产业严重受创。随着许多贸易公司的倒闭,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很不乐观。据《中国就业报》关于国际贸易毕业生流向调研报道: 国际贸易毕业生真正从事贸易工作的只有20%,约有50%从事与专业毫不相关的行业。由此推断国际贸易专业就业率不高,只有70%左右,且在就业群体中,从事非专业相关工作的占70%。所以,在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供求不匹配,国际贸易专业由“热”变“冷”的情况下,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已迫在眉睫。

国内学者就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霍建英(2006)、孟亮(2008)、钟祥荣(2012)从国贸专业的定位和培养模式出发,对学校教学改革、教学监督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提出要求,认为国贸专业要依托行业背景,按照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培养。杨文兰(2011)、张卉(2012)则就如何改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提出建议,认为一方面应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同时高校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应予以科学调整。综合来看,第一,现有研究文献多是以高校本科毕业生为研究群体,或是针对高校某一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考察、研究,经文献查新发现,目前关于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趋势的相关研究文献不多见。第二,对本科生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时,多为理论研究,少见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对2009级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料和2010级在校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旨在明晰国际贸易专业就业水平和去向。进而,面对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为使就业水平稳中有进,须及早解决专业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的偏差等现实问题,提高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稳定率和综合满意率。

二、国际贸易专业就业现状及折射出的问题

信阳师范学院地处豫南,是河南省两所重点本科师范类院校之一,开设国际贸易专业较早,经济学实力在省内排名靠前。为充分准确了解信阳师范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现状,笔者于2013年4月份面向信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2010级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取当场填写并回收的形式,独立填写,不要求署名,发放45份,回收45份,有效率100%。依据问卷信息,对各项内容进行归纳、统计,分析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的现状及折射出的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2009级经济学院共有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62人,共有53人签订了就业协议,其中,从事外贸工作的仅有8人,考取研究生7人,银行1人,教师9人,9人处于待分配状态,就业率85.7% 。2010级有毕业生50人,在回收的45份有效问卷中,已有14人签订了毕业协议,其中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仅有5人,正在备考研究生共有19人,备考公务员的5人,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5人,银行2人。具体就业方向如下表所示。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就业去向1所占比例(%)2009级12010级公司或者企业158.1131.11考取研究生111.3142.22银行11.614.44教师114.5111.11公务员10111.11资料来源:经济学院团总支办公室、招生就业办公室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9级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就业率不高,低于2008级国际贸易专业89.68%的就业水平和学校平均93.02%的就业标准(数据来自信阳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从就业去向上来看,进入与专业相关企业的人数是8人,考上教师的有9人,即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的人员比例很低。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较多,这可能受传统师范类院校的影响很大或者与教师职业的稳定性有关。

2010级毕业生迫于就业的压力,接近一半的学生通过考研避开就业高峰或者为将来就业增加筹码。而直接就业中从事有关国际贸易工作的比例仍然不高,只占11.11%。究其原因:第一,与学校传统浓烈的考研氛围相关。信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老牌师范类院校,生源一直稳定,录取分数线高,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在当前师范类院校就业不太乐观的情况下,考研成为首选,通过考入名校再学习,实现更好的就业。第二,信阳地处中部,属于三线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对外贸易更是不发达。国际贸易毕业生想就近(市内)择业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如果有,也只是从事销售等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造成的后果是,出现了互转专业的现象。因为考虑与其上完大学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还不如开始就选择就业形势好的专业。以前,国贸专业学生转向其他专业的情况不曾发生过,但近两年来陆续出现了转向会计等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的现象。

综上,近年来,信阳师范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就业现状堪忧,其主要表现在就业率较低、专业不对口,长此以往,对专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国际贸易曾是令人羡慕的热门专业,录取的学生外语基础相对较好,且都是怀着希望走进大学的,但四年后却找不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业形势诚然与国际形势有关,但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反思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就业现状折射出的问题

1国际贸易就业形势堪忧

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受到了内伤,给就业问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大学毕业生。据中国教育网统计,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631万,2011应届毕业生为660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达到699万,再创历史新高。再加上以往累积下来的往届毕业生,就业人数突破750万,就业压力巨大。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有上万家企业都被撤资,造成许多企业亏本经营,外贸订单大量减少,最后破产倒闭。2009年我国进出口速度呈现两位数的负增长,使持续七年的外贸高增长状况出现巨大转折。从2010年外贸发展情况来看,总体上有所好转,但也可看出,由于欧洲、美国等重要贸易伙伴并没有完全地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解脱出来,这也会增加我国未来外贸发展的不稳定性。

2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面临多方面的人才竞争

(1)与英语类专业学生的竞争。国际贸易专业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国际贸易作为经济类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涉及经济类课程,以构建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这不可避免地分散了时间及精力。而英语专业的学生专注于英语的学习,听、说、读、写能力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业务可以慢慢积累经验,而熟练地掌握英语,绝非几日之功。因此,在同样的就业机会面前,英语类毕业生凭着驾驭英语的能力往往比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更有优势。

(2)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竞争。从事国际贸易业务要求学生具有熟练地实践操作能力,在此方面又面临职业技术学院的竞争。二本院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整体素质的教育。而技术学院特别注重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训练,特别是许多南部沿海的省份与企业联合办学,形成定点式培养。信阳师范学院处于外贸不太发达的中部地区,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动手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有时甚至制作不出一张完善的单据。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招聘时更偏好职业技术学院的专科学生。

(3)与重点大学人才的竞争。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学生选择考研,既可避开危机,又为以后就业创造优越条件。但考研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和重点大学的竞争。进入面试环节时,招生院校特别看重毕业院校是否是名校、有没有国家重点学科,学生科研水平如何、有没有发表过论文等。在这些方面,对于二本师范院校而言,不能增加学生的录取优势,所以,每年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考研比例也是比较低的,也就无法通过考研解决更多学生的就业困难。

3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错位

(1)课程设置方面:局限于纯经济类,偏重理论课程的传授。以信阳师范学院的课程设置为例。除了基础课程外,在专业课程方面有: 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商务英语、国际结算。同时,为了拓宽知识面,深化专业知识,还开设了证券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税收、国际经济合作等专业选修课程。

在课程安排上,必修的多,选修的少;考察的多,考试的少。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负担重,课余学习时间不足,另外,考察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这样既占据了大量课外时间,学生课堂的效率也不高,收获较低[2]。国际贸易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进行对外贸易的实践模拟的机会少,即便是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大都是课堂上来完成,是一种从课堂到课堂的教学。再者,教学缺乏案例课程。在日常教学中虽然会穿插一些相应的案例,但数量远远不够,因为迫于课时的要求,案例也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点缀,并不构成教学的主要内容,理论与现实严重脱节。

(2)学生素质方面:应试能力强,英语口语、实践操作较差。国际贸易需要的是通晓外语及业务熟练的人才,这对目前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说还很欠缺。虽然不少学生已过六级,但英语口语水平显著偏低,能真正运用英语交流、对话的少之又少[3]。在实践操作方面,因缺少实习基地,学生很少能真正地进行业务操作。虽然学校也安排实习,但近年来实习越来越成为一种形式。且在实习中也很少让实习生接手业务,因此学生实习与否意义不大,没有实质的区别。

三、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一)通过双语教学、英语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主要为社会输送外向型的人才,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是进入国际贸易行业最基本的前提,也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因此强化学生在校期间的外语能力训练非常必要。为此,应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增加双语授课的课时,比如,国际贸易专业英语和商务英语,并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考察。教师定期组织英语学习交流会,让学生在沟通中的提高英语运用,特别是口语运用能力[4]。此外,教师可以担当学习者、研究者、指导者、解惑者等多重角色,让学生明白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学院也应精心设计、拓展自主学习的实践空间。

(二)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双管齐下

实践教学以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开发创造精神为目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统一的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实践教学环节设置采用社会调查、认识实习、经贸口语实习、经贸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五个环节为主线,分别侧重培养学生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实践能力。国际贸易专业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要使学生在毕业后迅速熟悉业务,必须要加强在校期间的实践。与其他很多高校一样,信阳师范学院目前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实习主要以校内为主,实验室现已建立了simtrade外贸业务流程,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并以此作为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标准。除此之外,学院打算在沿海地区建立两到三处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实践机会,便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与社会、企业顺利接轨。

(三)“分级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分级教学即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把原有的自然班分成不同的层次,以国家教学大纲为基本目标,再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逐步提高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分级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深入分析本科生毕业后的出路,无非有两种情况: 一是就业;二是考研[5]。国际贸易专业也不例外。这实际上可以把学生的培养分为两种类型: 应用型和研究型。

1应用型人才培养走“学校+公司”模式

一方面,由富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带队,把学生分配到外贸公司实习,熟悉外贸实务流程、掌握细节及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高理解、自学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聘请贸易公司中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外聘老教师走进课堂,训练学生的业务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目前,许多学校没有一个系统的实践培养方案,而仅仅把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环节,学生也就象征性地交一份实践报告草草了事,这样,实践活动如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研究型人才培养走“学生+导师”模式

此模式主要由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富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在大二阶段选拔具有考研意向的同学,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学术交流,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本科生搞科研、做学问,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不仅在考研面试过程中增加胜出机率,也为未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学院也可以由此形成学术特色,营造一种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霍建英,党英武,张鸿.刍议国际贸易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特色[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4):125-127.

[2]孟亮.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培养的定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8-140.

[3]张卉.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建议[J].科技世界,2012,(19):142-144.

[4]杨志霞.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问题浅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268-269.

[5]杨文兰.国际贸易专业就业现状及培养模式的探析——以内蒙古财经学院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1):51-56.2014年9月1第33卷第9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作者:吴章勋

第二篇: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模式的改革

[摘要]毕业实践是学生毕业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高职高专院校为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建立合适、完整的毕业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毕业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应达到的目标和任务,由此对毕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模式;改革

[基金项目]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国贸专业学生核心技能课程综合化教学研究” (09A3-12)

[作者简介]徐赟,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港航运输与物流管理系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财经会计、统计、金融,江苏南京,211170

毕业实践是高职高专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两大部分。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具体业务的操作,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结合实习内容全面消化和理解专业理论知识,为完成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提供素材,为就业后从事实际业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毕业论文(设计)则是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是三年制教育,毕业实践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即第六学期进行。因此,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毕业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贸易专业属于应用性很强的经济类专业,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从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建立合适、完整的毕业实践教学体系,对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在高职高专各院校中,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实践大都沿用了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的模式和做法,这样的毕业实践偏重于理论研究,但它不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毕业实践更应该注重岗位技能的训练,培养动手能力。利用课题调研的机会,笔者对部分学生、老师、外贸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查,通过三方面反馈过来的信息,我们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校企结合度不够,教学功能与作用被弱化

传统的毕业实践环节设计一般从第六学期开始,以学生找工作为主,基本没有安排教学任务。因此,大多数学院是放任自流状态,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外贸公司由于岗位限制等原因,往往根据自身的需求安排学生实习岗位,无法完成学校制定的实习计划的内容,毕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此外,由于可能涉及商业机密, 外贸公司一些重要的业务一般也不会让学生参与。还有一些外贸公司,因为责任风险的明确划分,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外贸业务,例如制作单据、发送E-mail等,公司员工都不敢放手让学生做。学生到这类外贸公司实习,基本学不到专业知识,只能算打杂。这使得教学功能与作用被大大弱化,教学也不成体系。

(二)毕业论文选题陈旧或脱离实际

为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论文指导老师,往往会给出每位老师的专业领域、研究方向和课题,而这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论文选题。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接触论文写作,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所以看到老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就会照搬,导致论文选题陈旧,理论性题目偏多,脱离了培养目标,且不能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同时国际贸易专业的选题还缺乏多样性,整个专业的题目类似,几个教师指导同一个题目,很可能出现论文结构完全相同,只是个别设计参数不同的现象。这样一来,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指导老师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无法达到既定的实习要求

虽然在学生离校实习前,我们为每位学生配备了指导老师,并分别召开师生见面会,明确毕业实习和论文写作要求,并相互留下各自的联系方式。但学生一旦离开学校,由于实习工作繁忙或忙于找单位,就不会与老师主动联系,对老师布置的进度也没法准时完成;更有甚者一直联系不上,到返校答辩时,突然冒出来。这样的话,学校很难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更无从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同样,指导老师除了有毕业实践任务外,还有其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往往对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进度的掌握尺度不同、要求程度不同,也会影响毕业实践的顺利进行。

(四)毕业实习基本走过场,毕业论文走形式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被普遍认为进入近30年来最艰难的时期,对国贸专业的影响则更大。学生在第五、第六学期就忙于找工作,部分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又眼高手低,不停地忙于换工作,期末返校要交实习手册时,就随便找个单位盖章,胡弄出一篇实习鉴定就算了事,如此毕业实习就是走过场。而毕业论文就更不用说了,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拼凑而出,写不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学院一般鉴于学生已经工作,为保证就业率,也就对毕业实践放低了要求。

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的目标和任务

毕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是使学生所学专业及其相关知识得到综合运用,并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自身的实践积累,使其基本具备整体的职业能力和具体的岗位工作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最终达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一)学生整体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

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方法能力主要指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专业能力主要是掌握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社会能力则是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做人。

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通过已有知识和技能的类化迁移,使相关的一般能力得到特殊的发展和整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二)具体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形成

岗位工作能力是指胜任岗位工作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质。具体包括:处理具体业务的专业能力以及完成本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沟通、组织协调、语言及文字表达等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并不是经过专业学习后就能具备的能力,它是结合履行岗位职责调动所学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一般需要通过实际工作锻炼才能形成。

通过毕业实践,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商业行为习惯和敏感的商业意识,从而达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培养目的。

三、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模式的改革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毕业实践虽然是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但其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教学功能与作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自成体系。因此,毕业实践模式的改革与完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校企合作,真正把学生推向社会

笔者在对部分高职院校和外贸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企业只是院校的实训场所,院校安排学生实训,企业则通过院校获得廉价劳动力。同时受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各外贸企业也不具备大量接受学生实训的能力。针对这种现状,高职院校应从职业教育特色出发,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按照“互惠互利、共建共管”的原则,本着“以服务求支持、以实力求合作、以利他求利己”的宗旨,加强校企双方合作的密切程度,共建深层次的国际贸易实训基地。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并按照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而院校则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和人才输送等,为企业带来实惠。这种合作模式相对而言,具有稳固性和长效性。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当前就和江苏开元、苏宁电器等企业建立了国际贸易实训基地,它既有外贸业务,又有国内零售、采购业务。与这样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深入了解连锁公司的经营管理技巧,熟悉零售企业在采购、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方法。

(二)毕业前岗位定向,实现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前岗位定向与强化培养模式,是根据各用人单位岗位人才需求和当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确定拟就业的岗位,按照岗位分类对学生进行强化培养,以实现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为目标的工学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所谓岗位定向,就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当年应届毕业生本人意愿,通过在毕业前签订就业意向的方式进行就业定岗定向。所谓强化培养,就是按照当年应届毕业生拟就业岗位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岗位实际业务处理技能,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能顶岗工作的目的。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岗位主要为: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货代员、跟单员、国际贸易业务员。据此建立专门的职业技能模块,如单证业务能力模块、跟单业务能力模块、国际贸易业务员能力模块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实践,以就业模块培养“零距离”就业能力,为学生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基本素质的形成到“零距离”上岗的平稳过渡打下扎实基础。

(三)以毕业模拟实习或毕业实地调研替代原来的毕业实习

目前,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习选题范围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物流、货运等方向。从选题性质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某领域实际问题;二是对国际经济领域某些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学生选题虽然符合专业要求,但是进行理论探讨的比较多,而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则比较少,从而出现前面所说的诸多问题,论文抄袭情况严重。故提出以毕业模拟实习或毕业实地调研替代原来的毕业实习。即凡是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以毕业实地调研替代原来的毕业实习,以毕业调研报告替代原来的毕业论文。凡是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以毕业模拟实习替代原来的毕业实习,以毕业模拟设计替代原来的毕业论文。

毕业模拟实习与实地调研的内容基本相同,均以模拟单位或实习单位为主体,以外贸公司业务流程为主线,主要包括:出口合同的履行(备货、报检、出口信用证的处理、出口托运订舱、出口货物清关、出口制单结汇、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和进口合同的履行(信用证的开立、审单和对外付款赎单、进口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口货物清关、进口货物检验检疫、进口付汇核销、进口索赔)。让学生真正地身处企业环境之中,体会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

同时学生由于受岗位限制,不可能完成进出口业务的所有流程,那只需对自己所处环节进行分析设计,撰写相应的毕业调研报告或毕业模拟设计,遵循“应用选题、真题真做”的原则,“以企业为主线”,提出针对企业的、切合主题的管理评述、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保证学生毕业实践效果。

(四)完善毕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第五学期开始就可以布置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做到论文选题提前确立、实习单位提前确定、知识资料提前准备、课余时间提前实习的“四个提前”。二是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指导老师的“应用选题、真题真做”的指导能力,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的“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更多地接触企业和实践,提高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认真实习、真题真做,使企业和学生相互了解,可以促进学生在实习单位就业。三是指导老师要反复指导,毕业生不认真做或达不到要求的,学院应坚持三点“:指导老师拒收材料、系里拒绝学生答辩、学生论文成绩不予合格”。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毕业实践,不断改革传统的毕业实践环节,达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或“近距离”的培养目的,真正增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择业、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卫东,李洁.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基地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J].经济研究导刊,2009,(2).

[2]姜佩剑,任南,宁宣熙.经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影子工厂实验教学系统的创建与应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林燕.药学类高职高专“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6).

[4]罗振坤.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作者:徐 赟

第三篇: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就业压力不断升高,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已成为社会关注重点,尤其是易受社会经济影响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此,本文概述了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毕业生 就业现状 策略

近年来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受到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国贸相关的公司企业,而这些也直接影响着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这也成为了社会、政府以及各大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改善策略进行分析十分有必要。

1.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

通过对大量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了解到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应届就业率属于中上游的水平,而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不难得出其发展前景也大大优于其他大部分的专业。而且该专业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大部分的毕业生其工作环境还是比较让人适宜的,同时所获得的薪资同比各行业来说可居于中等水平。同时从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虽然集中在经济的领域中,但其工作分布仍是比较广泛的,无论是银行、证券公司、外企,国企还是事务所,这些都能为其提供就业机会。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其就业状况非常乐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技术的不断创新,各大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已是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各类岗位的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存在着诸多问题。

(1)毕业生自身存在问题

虽然毕业生都经过了几年大学生活的洗礼,受到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院校老师的培育,但这些并不意味着他们自身已经具备了应对就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首先是毕业生对自身的认知问题,对于绝大部分毕业生来说,在大的教育背景下,他们都是在按部就班的学习乃至就业,并没有充分了解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也对未来就业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使得他们得过且过,不能提早或及时的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使得其把握不住机会或者没有能力去赢得机会。而有的毕业生则是对自身的认知过高,无论是自身能力还是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都被国语美好化,造成了很多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也就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产生。除此之外,毕业生对自身专业的特点并不能深刻理解,从而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亦不能培养发展自身的优势,使自身陷入了就业难的困局当中。

(2)高等院校教学存在问题

除了毕业生自身的问题外,学校的教育方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教育方式仍是在课本之上的教学指导,只把所谓的专业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主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也就是说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太少。实践出真知,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学校基于自身的考虑,顾虑学生的安全不能让学生随意外出实习,也因资金费用等原因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和改善的问题。

(3)社会经济状况导致就业难问题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都很大,而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危机导致了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倒闭和破产,这也意味着很多人失业,重新走入了求职就业的大军当中。近年来高校扩招已成普遍现象,尤其是国贸专业成为了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使得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机会也就相应减少。

2.改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策略

(1)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及自身水平

为了能有好的就业机会,自身能力优秀是一个硬性的指标,因此要想改变就业现状,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首先,毕业生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只有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才能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发展前景;其次,毕业生一定要学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专业,这也意味着其岗位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在竞争之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自身有非常清楚的定位,这也意味着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制定合理的规划;最后,就是毕业生一定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国贸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很具有特色,需要毕业生去把握,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位置,只有能力才是最根本的就业保证。

(2)高效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式

学校的良好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必须基于专业的特点重点教学,针对专业技能设置课程,因材施教,把握住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观念,让学生能在更多的实践机会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加设心理辅导课程,在保证学生优秀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保证其拥有良好的就业心态。而且对于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外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学校还应针对该专业的这个特色,加强对国贸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外语功底,有更大的就业机会。

(3)社會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萧条的状况已逐渐改善,尤其是国内局势的发展非常令人欣喜,国贸领域的日益复苏也为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生机。而且很多国贸企业现在也都亟待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众多国贸公司企业都在主动出击,到各大高校内应聘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也为众多的国贸专业毕业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总结

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的现状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就业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毕业生们更应把握住现今的局势变化,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的优势,为自己能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做出努力。学校和社会也要为毕业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就业环境,为国贸专业毕业生们的就业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郑金彪,张玫,王芳等.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12):186-187.

[2]丁思颖,喻蓓佳.北京市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商,2015,(9):27.

[3]童茜,朱鹤群.巢湖学院2013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4):293-294.

作者:顾雪赢

上一篇:电大中级财务会计论文下一篇:书法与中国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