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国际化金融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企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作为国际商业通用语言的会计,为了融入国际会计,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而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开始与国际会计逐渐接轨,但是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就在金融企业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对会计的国际化进一步思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会计国际化金融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计国际化金融论文 篇1:

于金融会计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摘 要:在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充当着中介的作用,是货币借贷双方的"中间人",因此,商业银行的科学、稳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严重的当属会计风险,近年来好几次金融案件都跟银行会计制度有着莫大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当务之急是探讨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问题,并根据已经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

关键词:金融会计;国际化;商业银行;影响

改革开放使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计信息使用者由国家变成了各投资主体,加之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规模较小,金融会计国际化发展更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使会计信息能够被国外投资者所理解和接受,提高国内外投资者的决策效率,同时降低我国企业在国外经营的准则遵循成本。因此,金融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可以说,我国金融会计国际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商业银行会计概述

1.1商业银行会计的职责

商业银行会计的主要任务是核算,对于核算的内容,不仅包括商业银行的内部业务,也包括商业银行的对外业务,其中以对外业务的核算为主体。对于核算的范围,商业银行会计的核算对象不仅有商业银行本身,还有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情况,其中以宏观经济活动为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主体。

1.2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概述

所谓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就是指在现有的商业银行会计制度下,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银行实际收益与会计业务预算收益相差过大,从而使银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会计核算风险、数据系统风险、联行业务风险、票据结算风险以及会计人员的道德风险等。

2金融会计国际化发展路径

在金融会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大概包含以下三种路径:第一,渐进式趋同路径,这种趋同路径通常是先从相对容易的部分入手,之后再完成相对有难度的部分;第二,突变式趋同路径,此路径强调迅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废弃旧制度并实施新制度;第三,平行部分推进式趋同路径,这种路径强调所有制度同时进行变革,注重制度间的协调性,所需时间较长,需要逐步推进。

不同路径各有利与弊,关键要看发展路径是否适应本国的发展状况。我国目前采用的会计准则国际发展路径是渐进式。虽然我国在此路径上做得比较成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套与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一致的会计制度;第二,我国目前具体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并存,相互干扰;第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略显滞后。上述几个问题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相关,但并不能说明渐进式发展路径不适合我国国情。

3当前商业银行金融会计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银行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银行财务的思想认知来看,一些银行往往过于追求扩大业务范围,而忽视相关规章制度,没有深入理解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当出现环境风险、资本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时,一些银行因没有构建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进而无法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及时规避和应对上述风险,环环相接,导致金融案件频频发生。

3.2银行从业人员对于风险的认知层次不高

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含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各类机构,网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所需员工数量较多,因此拉低了从业人员进入银行工作的门槛较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就持证上岗,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往往无法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银行未对相关财务会计人员开展持续的知识技能培训,无法及时传导市场发展的最新资讯,导致银行从业人员对相关业务知识无法消化吸收并加以应用。甚至有一些银行从业人员过于关注追求经济效益,无视规章制度,做出不法之事,扰乱金融市场秩序。

3.3银行内部审计监控不到位

部分银行存在“空设审计”的现象,一些银行高层对审计部门的职责认知不足,审计部门同时又受其他部门制约,独立性相对低,导致相关的信息无法及时更新和反馈。内部审计作为银行财务会计进行自我监督和制约的重要手段,如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极易导致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弄虚作假的行为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纠正。

3.4会计电算化发展后信息数据保密工作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的极速发展,在解决会计数据处理速度方面起到了要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其弊端。由于银行电子信息数据保密工作的不完善,大量客户信息、分析数据报告,保密信息等置于计算机系统内,会极易发生不法分子利用系统漏洞,侵吞巨额资产的金融案件。

4商业银行金融会计国际化发展的风险防范措施

4.1建立健全会计管理体制

首先,制度是根本。只有完善了会计管理制度,才能让商业银行的会计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其次,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不仅有利于管理者更好地去经营开拓外部市场,还可有效减少因制度缺陷导致的内部管理漏洞。

4.2强化商业银行会计的管理力度

会计的一大职能就是监督,只有加强会计的监督力度,才能对会计事务进行严格有效的监控。同时,严格有效的监督还可以将会计风险消除在日常的工作中,减少银行的损失,获取更大利益。加强银行会计的监督力度,一方面要开展全员会计制度培训,强化财务合规意识,营造良好的财务合规文化;另一方面要完善会计监督体系,要对内控部门和内控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优化内控工作分工,提高内控监督的效率。

4.3增强银行的信息保护措施

随着时代在进步变迁,技术在发展日新月异,企业运作也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应用先进技术,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对于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可以使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强化信息保护措施,在确保信息更及时、可靠、完整、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这些会计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对潜在风险找出相应的对策,避免或减少企业损失。

4.4加强银行会计队伍的建设

对于银行的会计人员队伍建设,要从多角度进行选拔和培养。首先要设置选拔标准,配置具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的人员;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强化财务合规意识,增强其自我约束能力,防范道德风险。此外,还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持续培训,不算提升其专业知识水平,并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会计管理氛围。

5中国会计国际发展改革方向分析

首先要坚持会计准则国际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提升中国在IASB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促使国际会计准则能更多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求,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其次,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发展应该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基础,同时适当地借鉴国际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会计行业发展特点的会计准则国际发展之路。

此外,还应加强国际会计准则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国内会计教育逐步与国际会计教育全面接轨。加大会计准则执行力度,完善会计监督体系,规范会计准则流程,建立健全内外部会计工作质量监督机制,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促进中国会计行业健康、长效发展。

结语:商业银行的会计业务贯穿于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银行的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防范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迫在眉睫,只有深入研究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特征,了解风险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并且要从会计管理体系设计、会计制度建设、会计人员培养、会计信息系统完善等角度全方位开展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体系构建,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确保商业银行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南方.商业银行会计的风险与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273.

作者:宁方华

会计国际化金融论文 篇2:

基于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国际化的思考

摘 要 在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企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作为国际商业通用语言的会计,为了融入国际会计,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而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开始与国际会计逐渐接轨,但是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就在金融企业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对会计的国际化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金融 企业会计 国际化

一、会计国际化的趋势

1、世界经济全球化全球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也逐渐变得一体化。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各个利益主体进行决策时又需要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来作基础,而作为国际商用通用语言的会计,在这里面就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与国际接轨以及走向国际资本市场,我国金融企业必须提供可比性的财务信息和满足国际会计准则。高质量的会计标准和加快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很大程度地能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资本市场的健康和有效发展的重要条件便是透明、可比的高质量信息暴露制度。

2、资本市场国际化亚洲金融危机推动了会计准则国际化,其发生的一个内在的重要原因便是大部分地区(金融危机爆发的地方)没有完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一个国家的金融企业想要与世界接轨并在世界资本市场占据位置,必须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贸易的自由化和加速流动的资本市场给我国一些金融性企业吸引国际投资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巨大的挑战。所以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制定除了减少与国际会计标准准则的差异外,还需要提供更透明的财务信息。

二、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国际化遇到的问题

1、金融工具的计量在计算利息收入之前,必须将名义利率转化为实际利率,这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文件的。而我国金融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准则中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便是金融工具的计量,金融产品的层出不穷,为实务操作过程对实际利率的计算和调整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公允价值计量体系不完善实行公允价值体系的基本前提是成熟的市场环境,所以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以发达国家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并未完全对外开放,仍处在发展阶段的市场经济以及还没有完善的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人民币自由兑换还不具备都是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现实差距。

3、信息披露不充分资产负债表是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而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注重资产负债表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我国对企业进行的评估监督的公司法和有关证券法着重于企业的利益。国内的金融企业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披露的内容部全面、揭示的风险部充分,核算的谨慎性不足,便会给金融企业信息的传导带来一定的麻烦。

4、金融资产的减值我国在国际上对金融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采取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方法是大致相同的,但是模型的参数设置合理性方面仍有些不合理处。由民间会计职业团体制定和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在具体的会计处理上并没有做硬性规定,会计核算方法和账户设置可供企业自主选择。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和发布实施的我国会计准则,为企业提供会计核算和报告的余地则少之又少。

三、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国际化应对措施

1、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从理论深度和包含内容上都缺乏应有的指导应该在实务会计上,为了适应国际会计准则,我国除了完善基本会计之外,还需要对具体会计准则加强指导性作用,完善和强化金融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使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在相似的经济环境中和会计实务中尽量和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2、协调会计国际化和会计国家化的关系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适用性会受到会计的国家化的直接影响,会计作为国家的产物,从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出其国家化的特点。我国会计国际化想要发展必须取国际会计准则之长,而不是完全照搬其内容。加强监管部门与金融企业的交流,制定切合金融企业会计的政策,在相关部门、相关政策下推动新会计准则的发展,从而指导我国的会计理论实践,来推动我国金融企业会计的国际化的发展。

3、培养国际化的金融企业会计人才。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可以很大程度地推动我国金融企业会计的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国际化要求金融企业来培养一些专业的精通国际会计的人才,或者单独地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准则监督机构,来监督执行会计准则,及时掌握并处理在金融行业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财务报告更标准化与国际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培训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对相关政策的熟悉度能够顺利的实施新会计准则,所以除了对中高层管理人才、金融市场的操作人员培训外,还需对基层从业人员等进行培训。

我国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为了加快我国的金融企业的会计国际化,就要放开国内会计服务市场,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机制,加强对财务、利率、信贷、清算等相关法律的研究。在会计教育中,要对国际会计准则加强学习,造就专业的国际会计人才,按照我国特有的会计特色,依据环境的适应性来完善国家的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国家化和会计国际化融为一体,推动国家的国际化进程,尽快与国际水平接轨。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华茵对我国金融会计国际化的探讨[J].2007.

[2]甘文涛金融企业会计国际化进程探讨[J].2012.

[3]刘青;王瑞雪关于公国金融企业会计国际化的思考[J].2013.

作者:彭帆

会计国际化金融论文 篇3:

中国会计必须走向国际化

会计国际化,是因国际经济发展需要,管理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

它是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各国国内会计准则在不断的国际比较和协调中,在可能范围内,尽量减少国与国之间差异,通过一定途径寻求各国认可的一致内容,增加信息的国际可比性的一个动态过程。

会计国际化包括会计准则国际化和会计实务国际化两方面。会计准则是会计实务的依据,会计国际化的核心是会计准则国际化,会计国际化最终目标则为会计实务国际化。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虽然从2005年起已加速了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过程,但中国会计国际化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同时实行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

世界各国会计规范形式有两大类,一类是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的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形式;另一类是以英、美等英美法系国家所认同的会计准则形式。而目前中国两者皆有且在部分处理方法上有矛盾。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国际化。

(二)借鉴外国经验时存在照抄和片面性的问题。

虽然财政部2006年发布了与国际接轨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但因时间、人力、财力的限制,无法针对国内实际情况对会计准则建立进行更深入研究,许多准则直接套用了国际会计准则和他国会计准则。这也导致了在会计准则使用过程中,有些准则不符合实际要求,很难应用于实务中。而指导使用会计准则的补充规定也没有彻底地给出解释。另外,我国会计国际化过程中更多注重英美法系国家的经验。其实像德、法等国的会计规范模式与中国也有相似之处,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三)中国会计行业整体实力不强。

中国会计国际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中国会计服务业整体实力不强。这首先表现在会计服务业规模小、会计师事务所水平低及会计执业业务单一。中国会计服务业与国际会计服务业的差距不仅体现在量上,更是在执业能力及水准上。其次,它还表现为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高素质会计人才。根据市场现在的需求,目前实际的注册会计师仅为需求的1/3。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巨大的需求缺口还会不断扩大。

二、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动因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动因主要包括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发展、资本市场国际化三点。

(一)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滞后产生了许多问题。如,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成员国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这些成员国并不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拒绝接受我国会计标准计算成本资料,并要求采用国际准则或第三国生产成本资料作为依据,从而使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而实现中国会计国际化,就能有效改善中国企业在贸易诉讼中被动的局面,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

(二)跨国公司发展的要求。

中国企业受经济全球化影响也开始在境外设立子公司进行跨国经营。为了了解子公司整体状况,母公司必然要求其提供财务报告。但这些财务报告很可能由于各国会计标准的差异缺乏可比性。同样,在中国设立子公司的外资企业也存在着类似问题。而“对症下药”的会计国际化要求各国国内会计准则在不断的国际比较和协调中,在可能范围内,尽量减少国与国之间差异,通过一定途径寻求各国认可的一致内容,增加信息的国际可比性。

(三)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中国市场经济成熟,大量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内地创立外企。同时,我国企业开始重视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筹资活动,存在了深沪交易所的B股公司,境外的H股公司以及许多在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挂牌上市的中资企业。另外,我国企业也已开始在境外投资,如直接在国外设厂。这些按各国不同会计标准编制而成的财务报告,如若进行重新编制,势必会增加大量的交易成本。因此,我国实行会计国际化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也使得会计信息满足可靠性和可比性。

三、中国会计国际化的策略分析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会计国际化,应考虑以下策略。

(一)须先端正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认识。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一个动态中寻求平衡的过程。中国和他国一样,需不断进行协调后才能趋同,若想建立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设立专门的会计理论研究机构,加强会计准则的国家利益研究。

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会引起经济利益在投资者、债权人之间的重新分配。这种分配会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如引发资金进入或退出某行业而影响此行业的发展,因此会计准则会影响有关宏观政策的效果。如欧盟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双层认可机制,就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理性选择。我国在会计国际化研究中,应充分关注政经、文化、法律、教育等因素对会计的影响,加紧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以确保我国会计准则不会偏离我国国家利益,使我国会计准则能在前后一贯、内在一致的基础上加以制定,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利益所在,明确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应持有的立场和观点,从而为准则制定提供有力的证据和决策支持。

(三)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到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中。

我国应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发展形势及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动态,把握会计国际化发展方向,使我国会计准则适应于国际会计准则大环境。

然后,还需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中。为什么所有国家都希望提供自己的会计准则作为世界通用会计准则的标准?因为这既可享受标准一致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又可节约制度变迁成本,维护国家宏观经济利益,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会计国际化是一个互动过程,我们应当积极地以各种方式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从中了解其制定的背景、实质意义,同时提出我们的想法和意见,减少我国会计准则改革中的成本和风险。如对于中国特有、西方发达国家没有或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没有规范的一些经济交易事项,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可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及有关会计处理方法;另一方面,应呼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能够更多地考虑像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特殊会计问题。当然,没有经济实力的参与很有限。因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没有席位,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方面暂时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就应该把长远目标放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博弈中发挥重要作用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提升我国在会计国际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争取IASB活动与工作的参与权和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主动权。

(四)选择性地去借鉴国际会计标准,加强对大陆法系国家会计制度的学习。

会计国际化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国家的特色。选择性地去借鉴国际会计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实际国情所要求的,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借鉴经验时需更多去研究会计准则产生的历史和背后的民族文化,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另外,鉴于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的事实,加强对大陆法系国家会计制度的研究也非常必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发展,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形式大有向英美法系国家转化的趋势。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德、法近年来相继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所以,若能从德、法身上学习到如何解决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产生的矛盾,对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大有裨益。

(五)重视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会计领军人才。

会计实务国际化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高素质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才能提高我国会计服务业整体实力。对于会计领军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和管理,是中国会计国际化的重大战略。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严格选拔会计精英人才。采用极为严格的选择程序和科学的选择方法选拔、并受到重点培养的领军人才已经成为会计职业组织及企业集团、上市公司选择会计专业人才的主要渠道与来源。

第二,创新会计人才的管理机制。我国会计人员人数多且分布范围广、涉及各种经济形式、行业类型、企业规模、知识结构、年龄层次、地域等。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数量庞大的人员,我国会计最高决策层创造性地提出了领军人才战略,通过领军人才示范带动,推动了全社会会计工作有序正常地运行,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三,探索会计人才培养的方法体系。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方法从伊始就尝试新的方法体系:在培养机制上采用跟踪培养与考核淘汰相结合的动态约束机制;在培养方式上采用集中学习与境外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在学习方法上采用导师辅导、课题研究、交流讨论的学研一体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内容上以财会、审计、税务、经济管理、金融、组织管理、职业道德等领域知识为主,政治、哲学、历史、文化为辅。领军人才战略的这一系列创新性方法体系,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为在现代国际环境形势下培养会计高端人才积累了经验。

笔者认为,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中国处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要想会计国际化道路变得平坦,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诱因和驱动力,就必须勇敢面对中国会计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就必须采取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瑜.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研究——历程与对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林良勋.浅析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J].时代经贸,2006,(11):124.

[3]李洁慧.欧盟会计国际化进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B/OL].http://thesis.cei.gov.cn/modules/result.aspx?str=%d7%f7%d5%df--%c0%ee%bd%e0%bb%db%a3%bb&ZZ=%c0%ee%bd%e0%bb%db&GX=,2008-02-23.

[4]会计人才之国际化战略经验[EB/OL].http://www.cwgw.com/discourse/lunwen_show.php?lunwen_id=8590,2008-02-23.

[5]郭永清.会计国际化——全球范围内的考察与中国的经验[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6]邬娟.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现状与发展[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胡 晓

上一篇:单位行贿罪研究论文下一篇:营销学现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