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0

德育是五育之首,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科学地获取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数学教学的另一重要的教育功能,即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德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数学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1:

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有必要围绕道德修养的要求渗透道德教育。针对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结合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结合课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德育教学是无法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与各个學科相结合。德育教学与数学教学好比无声的细雨和博爱的沙土,沙土中到处都渗透着细雨。学生好比是那数不尽的小草,生机勃勃,总是在沙中吸收水分。因此,想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牢牢把握德育自身因素与数学因素,二者结合使德育教育内容逐渐渗透为学生自身的良好品德,无数的教学经验表明:德育教学与数学教学结合对于学生的教育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数学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学习数学就像爬楼梯一样。“没有积累,就没有进步。”知识是在不断积累后获得的。要想爬到楼顶,首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攀登方法和技巧。

一个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比其他人更加得心应手。古言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培养勤奋和刻苦的良好习惯来实现的。“学习”二字由“学”和“习”组成,在跟随老师学过知识以后要不断地温习反复。因此,“学”与“习”要相辅相成,如果想取得好成绩,在课堂上听从老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学生在课后也必须多加练习,努力总结适合自己的计算技巧和方法。经过长时间的坚持能够养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应用题,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重点和难点,甚至有些学生望而生怯,选择逃避。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建立自信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例如一杯热水摆在学生面前,对于他们来说太烫了无从下口,这是不建议教师递给他们一杯温水。相反,可以再给他们一个空杯子,让他们尝试用两个空杯子冷却水。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动力是巨大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困难就不会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害怕会被自信所取代。这样的教育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持久的信念以及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课堂教学情景中渗透德育

情景教学法在近年来一直备受欢迎,教师根据学生对于生活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学习特点设计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是基于现代教学理念下的创新教学法,实现学生沉浸式学习,增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的参与率,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当中,与教师同行一起探索数学的奇妙世界。情景教学法也划分为许多种,本文以多媒体的数学教学为数学情景的主要构建工具,实现数学情景的创建。现代教学中多媒体设备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教学辅助用具,在课堂上的投诉使用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数学里面错综复杂的数学关系或者数学图形进行展示,给学生一个简单易懂的数学思维导图,让学生从导图中吸取数学知识。比方说,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制作一个可以自由拆开并重新组合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外形特点进行了解。学生会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也存在一些联系:1.长方体和正方体12个棱2.都具有8个顶点;3.都具有4个面。在进一步的了解之后,一些学生发现,虽然长方体与正方体在外形特点上极为相似,有许多的共同点,但是在面积与体积的算法上,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以图形表面积运算方面来看,正方体的表面积为:棱长×棱长×6,长方体的表面积为:(长×宽+长×高+宽×高)×2。从图形的体积运算来看,正方体的体积运算公式为棱长×棱长×棱长,而长方体的体积运算公式为:长×宽×高。无论是面积的计算还是体积的计算,这两种图形的计算方式都截然不同,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将两种图形之间相同的点与不同的点一一展示出来,并详细标记出其中的细枝末节,让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为学生创建一个清晰的单元思维导图,简便化数学教学,学生根据可以变化的动态图案缕清学习的思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三、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

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实现课堂知识的巩固,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且活跃学生学习的心情,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更加积极,属于创新教学的表现方式之一。教师在设计数学实践教学方案的时候,可以将数学课堂设立在任何地方,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堂之上,同时,这也需要学校方面的大力支持。比方说,教师发布实践任务,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内进行校园采访调研,自行拟定采访的主题,例如:最喜欢哪个学习科目?自己最不擅长哪个学习科目?有哪些课外活动?最喜欢的电视剧/电影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数据调研,最终整理所收集到的采访数据,进行汇总,并以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柱形统计图等方式表现出数据,并分析采访主题的人数占比,也就是图标分析,以此来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游戏来锻炼学生的数学速算反应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走心”,从而实现深度的数学学习。例如学生在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以后,同样以数学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混合运算的抢答游戏,答对小组加一分,答错小组扣两分,最后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多,会收到教师的一份小礼物。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将自己的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实现课堂知识的巩固。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放缓教学的脚步,避免让教学变成了急匆匆的流程,在学习新知识的课堂中,给学生留有5分钟~10分钟左右的反思讨论时间,让学生针对学习的新知识进行探究,及时查缺补漏,做到当日事,当日毕,这也更加符合深度学习指导下的数学课堂建设。

结束语:

在进行人才教育的时候,一并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让人才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高尚的从业品格。社会需要人才,更加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也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因,基于这样的需求,教学也应到做到同步需求,满足需求。

作者:王雪娇

数学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2:

浅谈新课改思想下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教育的培养

德育是五育之首,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科学地获取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数学教学的另一重要的教育功能,即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新 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 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 中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不仅要善于把教材作为数学知识来传授,而且要善于把教材作为德育内容来渗透。但教学时,不能不顾及教材的体系 和特点,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而是要将德育内容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随风潜入,育人无声,使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方程及方程组的应用时,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尤其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 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思想教育,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 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二、在讲述数学发展史中进行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初中现行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材料。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引导,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可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学生在刚学负数时,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诸如温度计的表示、海拔高度、收入与支出等问题,而利用小学学 习的数的知识是难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古代的科学家们通过不断探索后发现了负数,负数的推广和使用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对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 动作用。本人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材料中“负数的认识”,引导学生课外去查阅关于负数的材料,学生们通过阅读了解了负数的发现和使用最早是在中国,这极 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認识。再如在进行勾股定理教学时首先告诉学生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大科学发现之一。这 个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而这一定理的最早发现和使用仍然是在中国。学生们听了兴趣很高,学习过程中非常认真。中学数学内 容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引导学生查阅《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关于三角的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九章算术》等。根据教学内容适时 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学生们知道了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方面就有辉煌成就,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 发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取心。

三、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动力。只有目的明确的人,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学习目的教育放在首位。

数 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 到数学,从而意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学习目的教育 放在首位。

在 教学中,还应当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 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七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 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 练。如注意力的培养、长期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使学生形成不怕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 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 题的强有力的工具,收集学生难以看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图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如:“神七”上天、宇航员出仓、三峡大坝、北京奥运会主场 馆——鸟巢、上海世贸大楼、中国古代的历史建筑故宫、长城等,展现了中国人一代又一代的智慧和结晶。

其次,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会学生自己收集图形、设计图形,如:设计学生自己喜欢的图形,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行业的标志,为班上设计班徽、标志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 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长大后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

总之,德育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做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有强烈的德育意识。同时,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数学中加强德育的问题已引起重视。数学是中学的一门主课,更应充分体 现它的教育性。教师应把德育、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任务。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德育》,陈成国主编。

[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西南师范大学;2007年9月

[3]《德育渗透要有针对性》 中国教育报;2000年 田德成.2010-11-28

作者:陈小芬

数学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篇3: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研究

摘要: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够立足于社会,如果道德品质欠缺,不论能力高低,也必然会被社会所摒弃。党的十八大要求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小数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的分析出发,通过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

引言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小学生身心发育最重要的阶段。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数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将数学学科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深入研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是提高教学效果,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较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持学生数学课堂有较高的参与程度,从而才能有效发挥教学效率,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课堂效率存在重要影响,如果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就能使课堂上气氛活跃。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效率不高,教师不能及时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让数学教学和德育教育相分离。

(二)课堂的教学模式较单一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仍旧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教学失去灵活性,也缺乏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一味接受老师的教学,从而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下降,造成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收效甚微。

(三)对教学的过程缺乏重视

德育教育慢慢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明显对教学过程不够重视,更多的是重视最终的教学结果,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实现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德育教育,必然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同时,小学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是我国立德树人基本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也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必然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人狭义的认为在语文教育中才能渗透德育教育,其实不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同样是至关重要的。有机的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同时,数学的特性能够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的严谨性、规范性、科学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渗透德育教育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遵循以生为本,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从而促使学生更好的吸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内容。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引导,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实际学习中,每个班都会有尖子生和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是尖子生掌握讨论的话语权,或者一些表现欲较强的学生会无意识的打断别人的发言,学困生在合作讨论中常常会在小组边缘地带,不会、不说、不问,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尖子生发挥带头帮助作用,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同时教导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充分尊重他人,营造和谐的交流环境等。通过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其主体作用,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同时,也实现了教育学生友爱同学、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共同进步,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创建多样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项的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的思想、情感、接受度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而传统模式下的德育教育难以收获良好的效果。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吸收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内容,从而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渗透德育教育。如在进行四则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等,为学生再现当年陈景润攻坚克难的场景,让学生了解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夺得数学桂冠,成为全国人民敬仰的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正确价值观,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抓住契机,为学生讲解刘徽、祖冲之等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刻苦钻研,潜心数学的精神,从而既可以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就已经有如此伟大的数学家,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可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实现小学数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运用鼓励教学的方式,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奖励,即使是一句简单的口头表扬,也会为学生增加学习动力,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以更加积极乐观的精神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教师应当充分明确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深入研究有效措施,更好的实现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崔琳琳.巧妙融合,综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华夏教师,2018(32):33-34.

[2] 黄秋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探討[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145-146.

[3] 罗乃春.潜移默化,育德于教——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实践谈[J].华夏教师,2017(17):65.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毛集综合发展实验区梁庵小学)

作者:王康侠

上一篇:原材料质量控制论文下一篇:文艺片电影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