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款管理企业内部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现实条件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企业获取资金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企业运营、管理及发展的核心。新形势下,加强财务管理对于保证企业的稳定及健康发展、提升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都有着相对积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账款管理企业内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账款管理企业内部论文 篇1:

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单位往来账款管理研究

摘要:现阶段,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很多企业为了抢占市场而利用商业信用促销的模式形成往来账款。在一定程度上,往来账款对于企业的竞争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对往来账款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的问题或者是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企业的往来账目被拖欠,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所以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企业的往来账款管理,这对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经营管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往来账款;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持续改革,我国市场经济条件逐渐成熟,但也显现出一系列的经济矛盾。为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商业信用就成为企业促销的一种手段。在赊销商品日益普及的时代,企业与企业的拖欠日益加剧,就可能进一步增加往来账款。另外,因为企业本身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的影响,使得很多不属于往来账款的内容都出现在往来账款之中,这样也会增加往来账款。尤其是针对商业企业来说,往来账款比重增大,不但会影响资金周转,同时也会导致企业会计信用失真。针对企业往来账款管理的进一步强化,企业就可以有效控制资金实际占用,同时也可以为管理创设绝佳的环境。

一、内部控制概述

就内部控制制度而言,国内外学者的说法有所不同,但是相对公认的说法是:内部控制是全部人员共同实施的,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控制目标行为过程的实现。一般来说,内部控制主要包含了财产物资控制、授权审批、预算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绩效评价、预算控制等一系列的内容,企业希望利用这一部分措施可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保障资产安全、提升经营效率、强化经济信息真实性。

二、企业往来账款管理现状分析

(一)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虽然部分企业认识到往来账款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虽然企业重视业务发展,将销售情况与员工收入挂钩,以此来调动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忽略了将账款的坏账率、呆账直接与人员奖励挂钩,致使销售人员过于追求完成销售任务以及增加市场份额,利用回扣和赊销等模式销售产品,这样会形成大量的往来账款。但是这部分账款因没有与销售人员以及业务部门的绩效挂钩,增加索回难度,可能形成坏账和呆账。部分企业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都清楚存在这部分账款,但是因缺少内控制度来明确相对应的责任部门与责任人,也容易出现账款无人核对与清理的问题。当清收债务人欠款的时候,因为没有往来账款的管理办法,再加上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的缺失,无法形成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使企业无法针对损失的账款追究责任。

(二)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

就目前的企业发展而言,第一、企业内部的人员对于往来账款的认识相对模糊。因为部分领导缺少财务方面的重视,导致应收款项无法与有形的资产相互的联系起来,未能抓住应收款管理的重点。第二、个别企业往来账款的基本形式与领导个人的行为有关联;部分领导忽视现金流量,只注重任期内的业绩;甚至部分企业领导为了能够在任期做出“成绩”而弄虚作假,难免会影响往来账款的秩序。第三、企业中还存在新官不管旧账的问题,部分领导认为旧账清理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担心自己会担责,所以对于旧账是不管不问,这样也会引发往来账款的管理风险。

(三)对于核销处理的往来款管理不当

如果企业往来账款账目不够清晰,内部混乱,也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影响;当管理出现漏洞的时候,还会出现企业资产流失的问题;部分企业认为在核销处理往来款后就不需要对这一项往来账目进行管理了,但是未将回收核销处理之后的来往账款当作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加以管理,导致其成为“无主”账款,这样就会出现来往账款混乱的局面。如已经成为坏账的应收款,在收回的时候将其作为账外资金,甚至还可能出现中饱私囊的状况。

三、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往来账款管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企业往来账款管理出现的问题,可以从内部制度建设、完善控制环境以及强调往来账款的控制与监督三个方面入手,就能够找到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往来账款管理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

(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利用往来账款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加以管理,这样才可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得以完善。为了提升往来账款的管理效率,企业可以选择全程监督采购的模式,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将采购部门与申请部门分隔开来,以降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获取巨额回扣的可能性。企业还可以将采购订单下达的权力集中在采购部,需要服务于物资的部分必须经过部门经理的审批之后才可以提交给采购部审核,等待确认通过后才能下单。针对从事采购业务的人员应该定期轮换岗位,如果采购业务技术性较强,还需专家进行技术论证,采用集中决策与审批的模式,不得由同一个机构完成整个采购任务。

第一、企业应将付款申请和付款操作岗位相互分离,付款申请需要递交各个部门申请,付款操作则是由会计部门来实施。在付款操作以及审批的环节,应该由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的经理来进行审批复核。如果金额超过一定数量,还需公司财务总监批准。企业通过多个岗位的复核、经办以及批准,才可以有效的避免舞弊行为的出现,同时也可以防范付款金额或者是收款人错误的问题出现。

第二、企业利用应收账款监控制度的建立,就可以对往来款项实施跟踪记账流程、信用管理部门测评流程以及赊销流程等。企业应权衡收账费用以及还账带来的损失,在制定应收账款政策的同时基于稳健的原则估计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这样就可以对坏账损失做出弥补。

第三、企业应强调合同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对于企业的销售业务以及采购业务都应该履行合同管理制度;针对涉及到专业技术、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还应该组织财务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法律人员等进行谈判,必要性可以邀请外部的专家指导。

(二)完善控制环境

针对控制环境出现的问题,企业想要扭转这一局面,就应该找到出现内部控制问题的根源所在,基于内部环境控制的角度合理设置内部治理结构。第一、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规范化的治理结构,同时完善分工制衡以及内部控制职责权限,体现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能。第二、完善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以及权责的分配,尽管缺少统一的模式,但是企业的组织结构还是应该保持信息的流畅,同时注重对管理效能的提升。第三、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机制,其中包含了工作开展、审计机构设备、人员配置以及独立性等方面的要求;基于这一基础,企业应尽可能选择业务能力强、业务素质好的员工,并在有效的激励机制的配合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建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只有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企业才可以从制度上确保账务账款的合理性,并且做好优化,为企业带来潜在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往来账款管理的执行与监督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企业选择员工时应充分考虑人员的责任心、业务能力以及业务素质,这样才能让企业往来账管理制度的相关秩序和制度可以得到顺利的实施,所以企业就应该强调对整个控制活动的监督管理。在实施内部控制监督的时候,需要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企业通过对内部审计的保障,就可以满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求。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将重点放置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与监督上,这样才能确保往来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企业应该理顺往来账中间的利益关系,并且强调对会计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的管理,這样才可以形成良好的内部监督机制。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在对往来账款管理上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同时企业的资金也会受到日常管理问题的影响,使得往来账款直接“威胁”到企业日常运作以及经营生产。为了能有效解决并规避这一问题,企业应认识到往来账款的管理是贯穿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可以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只有强调并不断加强企业往来账款管理,才可以实现对内部控制的优化,才可以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可以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郭华.往来对账管理之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14(09).

[2]袁丽霞.浅谈企业往来账款的管理[J].现代商业,2012(09).

[3]陶铮.从往来账管理谈内部控制制度[J].现代经济信息,2011(09).

[4]虞佳峥.企业往来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作者单位:淳安县新农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作者:方爱兵

账款管理企业内部论文 篇2: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认识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现实条件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企业获取资金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企业运营、管理及发展的核心。新形势下,加强财务管理对于保证企业的稳定及健康发展、提升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都有着相对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为核心,从内涵、内容及特点三个方面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进行简单介绍,进而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完善的基本思路进行简单分析,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完善策略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述

要探讨新形势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注意事项及完善策略,我们首先需要从整体上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进行简单的了解。以下就从内涵、内容以及特点这三个方面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简单的概述与介绍。

1、基本内涵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指导之下,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性规律以及企业发展对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有组织地对其财务活动以及各种财务关系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可以说,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扩展与转变,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在财务管理内涵的补充与完善中发生部分转变。

2、主要内容

基于财务管理在基本内涵上的转变,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补充。新形势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投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资金运营管理以及收益分配管理等多项内容。

(1)筹资管理。所谓筹资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资金基础进行有效的筹集,其管理的目的在于以较低的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来筹集较多的资金,建立起相对合理的企业负债结构。企业资金筹集需要对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利用。

(2)投资管理。对现代企业来讲,投资是企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决策,尤其是各种长期性的投资,基本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投资决策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在筹资方面的规模、时间、渠道与方式,所以,投资管理必须将投资决策作为核心,根据投资规划对投资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在及时发现与投资规划不相符的行为的基础上予以及时的纠正,并定期对企业投资的实际效益进行评价,以期通过有效的投资管理来实现企业资金运行的有效性,进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3)资金运营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资金运营的管理是通过对流动资金的有效配置来提高企业流动资金的整体利用水平,以期利用最少的资金占用量来维持企业生产经营在资金周转方面的有效性,并保证企业可以始终具备较为适度的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在资金运营方面的管理又包含资金预算管理、现金流量管理与资金日常管理三方面的内容。

(4)收益分配管理。收益分配管理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当期的利润分配比例关系进行合理的安排、协调与规划,根据内部的实际状况来选择最佳的收益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有效处理好企業内部的积累及分配关系,并在挖掘企业潜力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

3、特点分析

通过以上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内涵及内容的介绍来看,我们可以将财务管理的特点总结概括为以下三点。

(1)超前性。所谓超前性主要是指,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根据市场机制的发展需求,采用财务管理规划、财务量化、现金流量决策以及生产经营决策等超前决策依据来对实际的管理行为进行指导与规范。

(2)动态性。所谓动态性,则是要求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货币价值的转变以及企业经营形式的调整等,对企业财务进行动态性的管理,以便于保证财务管理可以与企业经营所处的内外环境相适应,提升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3)综合性。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手段,是对包括筹资、投资、成本以及权益分配在内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的全面性的管理,其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所有的经济活动当中。因此其具备较为突出的综合性。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调整完善的基本思路

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规律来看,企业运营、管理及发展的核心都集中于内部的财务管理,而企业财务管理又往往以资金管理作为重心。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调整与改善必须牢牢把握好资金管理这一主线,通过对资金的有效管理来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以期在保证企业资金安全运作的基础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基于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考虑来看,要切实管好并用活企业内部有限的资金,企业可以按照以下调整思路进行必要的转变。

第一步,强化财务的资金管理水平,采用“清”“统”“控”的基本方式管好并用激活企业资金,在实践中加速企业资金的有效周转。所谓“清”是指要对企业资产和资金进行彻底且全面的清理,在对闲置资产进行合理运用的基础上,及时处理掉部分积压的不合理资产;“统”则是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科室的财务进行统一的核算与处理,尽量撤销分机核算的分散式的核算方式;而“控”则是要求企业在各项经济费用的支出方面进行全面的控制与把关。

第二步,强化财务的成本管控水平,在保证企业产品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管理手段与管理途径,尽量对企业成本开支进行必要且适当的压缩,以期增加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使企业可以通过较为突出的价格优势赢得市场竞争,在资本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三步,企业财务还必须从基础环节入手,夯实企业的基层会计工作,在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以及业务过硬的财会团队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培训及考核方式来对基础性的会计工作进行规范,以期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资本市场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多变的市场环境,现代企业要切实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则必须通过有效的资金管理、成本控制和基础核算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并通过适当的管理模式创新和调整推进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进而在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的同时,使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发展都可以始终维持在稳定且健康的良好状态。

那么实践中,现代企业应通过哪些具体的策略和途径来对自身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完善与改进呢?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及改进策略

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基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甚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那么,结合现有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运营和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与改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适应性通常建立在协调的内部管理条件下,因此,为适应新形势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并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现代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充分利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调节功能、防护功能、参谋功能以及反馈功能,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保证与基础,在保证企业内部财产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切实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尽可能避免各种资产损失的发生。

2、加强对企业运营资金的有效管理

对现代企业而言,资金是企业运营、发展的命脉,一旦企业运营资金的流通出现问题,企业整体的运营与发展也将面临一定的困境与风险。因此,不管是基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还是从企业稳定及健康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对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都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完善的重要管理内容。具体来看,企业应对经济环境中各种财务管理的模型进行合理性的选择,对企业内部现金及存货的持有量进行及时且准确的确认,在严格以销定产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做好对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并处理好税后利润的积累,以便于在保证资金安全和完整的基础上,不断对自由资金进行充实和补充,实现企业自身资金结构的优化,并为企业筹集资金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提升企业投资决策机制的合理性

投资决策是决定企业稳定及健康发展的关键,投资决策的准确与否决定了企业是否将面临一定的运营困境和运营风险。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須对投资决策机制进行合理性的构建,将风险评估的论证机制、专家论证机制、投资项目的申报及审批机制、项目执行的过程监督机制等都纳入到决策机制当中,在对决策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切实降低企业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如此一来,企业不仅能够在有效的投资机制下保障自身各项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推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4、对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

当然,对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规范可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性保障。要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并对各种财务及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企业就必须在内部建立起相对完善核算体系,并借助于专业的财务人员来对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进行负责,保证财务核算的准确无误,使企业内部的一切财务数据都可以在完整、真实的基础上对企业实际的运营状况进行体现,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及预警功能得到有效落实,为企业整体的发展提供基础性保证。

总之,财务管理的管理水平、管理效果及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体的运营、管理和发展,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现代企业必须结合实践,在对内外环境进行切实考虑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对财务管理的基本认识,并根据对财务管理的整体认知、理解和掌握,合理组织财务管理工作落实与开展,以期通过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刘峥:浅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会计,2011(3).

[2] 赵玉娇:浅谈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11(23).

[3] 牛兆辉:从工作实际出发谈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之道[J].中国总会计师,2012(1).

[4] 陈薇: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5] 王玉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

作者:梁楠

账款管理企业内部论文 篇3: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摘 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方法,是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机制,企业管理者只有广泛采取现代管理理念,正确认识和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工具,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强化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把企业做强做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实践方法 企业经济效益

全面预算管理是着眼于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机制,其根本点在于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来代替管理,使之成为一种自动的管理机制。作为一种管理机制,一方面要與市场机制相对接,一切以市场为起点;另一方面要与企业内部管理组织和运行机制相对接,贯彻权责利对等原则,以及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离原则,以权利的制衡保证机制的正常运行。

一、全面预算的基本含义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

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它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企业一定期间内利润的预计额,是企业奋斗的目标,根据目标利润制定作业指标,如销售量、生产量、成本、资金筹集额等)为目的,以销售预测为起点,进而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进行预测,并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一方法自从上个世纪20年代在美国的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公司产生之后,很快就成了大型工商企业的标准作业程序。从最初的计划、协调,发展到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日益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二、全面预算的特点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组织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手段,具有其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效益性、市场适应性、主动性和综合性。

三、全面预算的作用

全面预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有利于企业的各级各部门明确其在计划期间的工作目标

预算作为一种计划,规定了企业一定时期的总目标以及各级各部门的具体目标。这样全面预算就有助于全体职工了解本部门和自己与整个企业的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自己在业务量、收入成本费用各方面应达到水平的努力方向,促使每个职工想方设法,从各自的角度去完成企业总的战略目标。

(二)有利于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整体目标

全面预算把企业各方面的工作纳入了统一计划之中,促使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相互协调,环环紧扣,达到平衡。在保证企业总体目标最优的前提下,组织各自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有利于控制企业日常经济活动

全面预算可以说是控制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依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应通过计量、对比,及时发现实际偏离或脱离预算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四)有利于评定企业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业绩

企业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发现差异不仅是控制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评定各级各部门及个人工作业绩好坏的重要标准。在评定各部门工作业绩时,要根据预算的完成情况,分析偏离预算的程度和原因,划清责任,奖罚分明,促使各部门为完成预算规定的目标努力工作。

四、全面预算的实践方法

(一)建立预算组织

建立“以总体预算目标为导向,以现金收支管理为纽带,以成本定额控制为手段,以责任报告制度为基础,以激励约束机制为保障”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预算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预测、控制、信息反馈、激励约束等作用。对两级预算管理机构的职责和经营预算目标,资金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检查、分析和考核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制度上保证预算工作的顺利推进。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研究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重大事务;审议企业经营年度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审议企业经营业务年度预算、决算等。

(二)科学编制预算

按照预算编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原则,经过反复研究,制定企业经营业务收入指标、成本费用支出指标和应收账款降低率等指标,使预算指标更加符合生产实际。

(三)强制预算执行

推行以“现金流管理”为主导的预算理念,将预算执行符合率纳入考核体系,坚决纠正“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对各项付现成本进行分解,并落实可控付现成本同比减少10%的硬指标。通过建立单位负责人授权审批制度,控制月度各预算项目实际发生值与预算控制计划值差额比例在5%之内;如遇特殊突发事件超出年度预算、月度预算差额控制比例的开支项目,则由开支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原因,按程序逐级申报预算委员会审议。

(四)强化预算监督

通过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企业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通报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分析具体原因,制定控制办法。

(五)严格预算考核 (下转第277页)(上接第275页)

建立科学的预算考评体系,实行“严考核、硬兑现”,强化预算约束力。年终对企业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评,真正体现科学、客观、公正,充分发挥预算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六)预算体系评估

通过优化预算体系,不断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優化企业的组织协调与精益管理水平。通过预算的考核体系,考察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考察预算组织的执行效率,甚至从更高的层面来优化全面预算,如业务模式改进,业务流程改进,管理流程改进,商业模式改进等,诊断在哪里可以做改进优化,经过多年的运行,让全面预算系统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工具。

五、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全面预算管理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是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先进而科学的管理方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必要手段。

具体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遵从以下步骤:

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设预算管理委员会或预算负责预算的编制、实施、控制、协调和指导。预算组织体系的建立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将起主导作用。

二是确定预算目标,对目标层层分解。确定预算项目和预算对象以及各部门预算方案。

三是推行两级预算制度,使上下部门沟通,把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有机地统一起来,确保预算目标的合理性和确保预算的顺利执行。

四是建立预算管理的保证体系,它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基本规程,实施细则,编制办法,业绩考评制度,预算调整制度,内部协调制度等。

五是建立业绩考评体系。明确考核部门,具体考核内容,保证企业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预算考核的全面实施

在实际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中,必须做到正确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明确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涉及各部门、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坚决摈弃将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混为一谈的做法。不能以为将各个时期的经营计划安排好,就是做好了预算管理,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更不能将全面预算管理理解成单纯财务的、一套涵盖所有会计科目的表格。再者,还应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并努力探索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 潘爱香.全面预算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陈国庆,黄志.全面预算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作着单位:晋煤集团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西晋城 048000)

(责编:赵毅)

作者:刘秋红

上一篇:农村小学德育培养论文下一篇:西医院校大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