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意识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19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实验小学围绕海洋特色教育研究,通过实施“蓝色海洋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海洋主题实践活动,升华了海洋教育的精神品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各方好评。一、开发海洋校本课程,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空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洋意识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海洋意识教育研究论文 篇1:

海洋教育是推进海洋强国的战略基础

编者按:宁波大学海洋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10月,并于2018年11月入选“CETTE双一流高校教育智库”,其定位是“中国海洋教育的研究型特色智库”。除了专职研究人员以外,中心还有来自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专家组成的特约研究员队伍;设有办公室、学术部、编辑部、评价部4个部门和舟山研究所1个分支机构;开设“海洋教育沙龙”,编辑《海洋教育研究通讯》,研制《中国海洋教育推进指数》《中国海洋教育年度评价报告》,建设“海洋教育研究”专栏,承担各类重点、重大项目。为探讨海洋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构建海洋教育学的必要性,本刊对宁波大学海洋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训华教授进行了专访。

一、推动海洋教育发展

是中国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刘主任,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首先,请您向我们简单介绍海洋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

刘训华: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开展海洋教育研究与实践,无论是基于对海洋的认知、对传统海洋文化的继承、对现实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还是对海权意识的维护,乃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近现代世界发展史,大国崛起来自海上,认识海洋、了解海洋、通达海洋是世界大国不可或缺的战略规划。认识海洋和实施海洋教育是保护海洋的基础和前提。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目前却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主动接触海洋,了解海洋常识、环保理念。我国民众的陆地意识根深蒂固,对海洋进行了解和探索的欲望不高,对于海洋活动的参与有待进一步开发。

海洋教育是世界性教育问题。联合国2017年提出“全民海洋扫盲”战略目标,海洋教育在世界大国崛起的征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学校教育对此需有明确的回应。进入新时代,我国中小学需要有科学的海洋教育引领,加强海洋教育实践研究。

二、海洋教育学的价值、意义和研究领域

《世界教育信息》:海洋教育的发展势必需要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来正本清源。您所在的中心在这一领域形成了“海洋教育学”,请您解释一下什么是“海洋教育学”,其建构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训华:当前我国海洋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顶层设计、重视程度不足,即使是海洋大学的专业类学生,也常因缺乏研究海洋的兴趣,导致发展前景不大,这也影响了海洋专业人才的发展。

长期以来,海洋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是研究视野的单一性。“海洋教育学”需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在知识结构与体系上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科内涵。

构建“海洋教育学”,不仅是学术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学科融合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战略层面上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透过中外海洋发展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观点:通过海洋知识的系统传播,培养广大民众特别是学生的海洋意识,是中国从陆地走向海洋,推进海洋战略,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基础。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从学科意义来说,海洋教育目前还没有被学科的视野所捕获,人们在细碎的探究中,很难探究其全貌。

什么是海洋教育?我认为,海洋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对海洋内容的传播与教授,涉及海洋知识、技术、文化、资源、意识五位一体的内容传播。广义的海洋教育是指面向普通民众的通识性海洋教育,狭义的海洋教育是指面向海洋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海洋教育。需着重指出的是,从本源来说,海洋教育有实践性和研究性两大取向,这是进行海洋教育学科建设的认知前提。实践性是指海洋教育是面向全体民众实施的海洋内容的传播和影响;研究性是指海洋教育无论是知识本体、教学本体还是生活本体,都需通过学科研究的方式加以推进,海洋教育的实践性也是以其研究性为基础的。

海洋教育研究具备一个独立研究领域所必备的各种学科要素,包括知识本体和应用本体。随着中国海洋战略的不断深入,其对海洋教育形式和成果的需求将会加大。

“海洋教育学”是指以海洋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专门学科领域,是海洋各类型知识在教育领域的生产、探究和建构,具有海洋知识普及、海洋人才培养、海洋智力保障、海洋潜力培育等应用性功能。与其他专门学问的不同之处是,它还有比较强烈的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功能。

“海洋教育学”从学科性质上说是教育学的分支,教育学是它的第一属性,海洋科学是第二属性。同时它也是跨学科的,历史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地图学等都是它的学科视野。

在新时代形势下,构建“海洋教育学”,是由时代实践的紧迫性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性两个要素决定的。从时代实践的紧迫性而言,当前全国各地的海洋教育实践,存在顶层设计不足,海洋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不够深入等问题;从学术研究的深入性而言,尽管海洋教育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在研究范围的宽广性、研究层次的精深性、研究内容的精准性、服务实践的有效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薄弱环节,迫切需要从学科建设的顶层进行设计。

《世界教育信息》:“海洋教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刘训华:“海洋教育学”主要有教育学和海洋学两大学科内容,其研究领域可以分为以下十大领域。

一是海洋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一门学科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海洋教育学科建设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作为基础和必备条件,包括学科架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一系列学理阐释。

二是海洋教育史与海洋教育比较研究。海洋教育史可以分为中国海洋教育史和外国海洋教育史兩个方面。中国海洋教育史既可以按照年代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时期,也可以按照专题,分为航海、造船、政策、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社会培训等专题类型。外国海洋教育史主要研究欧美日等国家在海洋教育上的相关举措。可以从古代到当代,进行中外海洋教育的比较研究。

三是海洋知识本体研究。从各类型学校及社会教育的教学实践出发,涵盖历史、地理、人文、资源、生态等内容,建立海洋知识体系结构,这是基于知识基础上的应用性本体研究。该领域需要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有机融合,是海洋教育进学校、进社区的知识本体。

四是海洋基础教育研究。海洋基础教育研究主要面向幼儿园及中小学,需制定幼儿园及中小学分层的海洋教育大纲,开展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具体涉及课程设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海洋教育内容研究、教育思想和海洋主题研究等。

五是海洋高等教育研究。海洋高等教育研究主要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海洋常识普及,包括制定高等学校海洋教育大纲,开发海洋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具体涉及海洋课程设计和开发、大学生海洋教育实施途径与效果研究、大学生海洋教育教学研究等。

六是海洋专业教育研究。在培养理工科综合人才时,应关注到海洋人才培养的模式问题、教学方法问题、人才结构不平衡问题、就业问题等,这些专业教育的失衡需要相关研究的深入和严谨规划的制定。

七是海洋社会教育研究。包括内容、形式的研究,也包括成人教育培训等。海洋社会教育是难点,因为目前大部分国人的视野还是在陆地,面向海洋的原动力不足。

八是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研究。该研究针对海洋教育领域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而设,该领域是从教育学、人与大海和谐共存的角度,探讨如何树立人们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九是海洋意识、海洋政治与海洋安全研究。该领域侧重于海洋的社会属性研究,是海洋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培养海洋意识是实施海洋教育的效果维度,海洋政治和海洋安全是实施海洋教育的目标维度。

十是“一带一路”等专项海洋教育研究。在中国继承传统、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海洋教育如何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倡议等提供理论支撑、智力支撑,如何更好地通过实施海洋教育来促进“一带一路”的实践,需要不断通过教育实践来解决。

以上十个研究领域又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海洋教育的基础性研究,主要包括海洋教育学科理论构建、海洋教育史与海洋教育比较研究、海洋知识本体研究;二是海洋教育的学校性研究,主要包括海洋基础教育研究、海洋高等教育研究、海洋专业教育研究和海洋社会教育研究;三是海洋教育的应用性研究,主要是海洋教育面向政府社会的智库职能,包括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研究,海洋意识、海洋政治与海洋安全研究,“一带一路”等专项海洋教育研究。

三、当前海洋教育的优先发展领域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当前海洋教育的优先发展领域有那些?

刘训华:海洋教育研究的思路是总体布局和重点突破。总体布局就是从上述十个方面构建系统;重点突破,就是具体探究方法论,从当前急需破题的领域着手,着力做好相关事项。

海洋教育既有老现象,又有新问题。老现象是指海洋教育古已有之,只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不一。新问题是指随着国家总体海洋战略的深入,目前开展的海洋教育及学术研究,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学科式的转型升级。

如今的海洋教育学术研究,只有通过学科建设的系统性思维,才能解决海洋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若干问题,才能站在全域而非一隅的视角看待海洋教育研究及海洋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家层面、省级层面较少考虑顶层设计。海洋教育研究不仅是针对学科发展、学术研究提出新的命题,同时应为国家实施海洋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在学科建设之初,“海洋教育学”需要进一步吸引和扩大教育学、海洋科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等领域学者的积极参与,在几个优先发展的研究方向形成突破。逐步建立海洋教育相关研究平台,做好海洋教育基础文献整理工作,出版一系列海洋教育基础丛书,形成海洋教育学科的初步架构。从科学性和可行性出发,近期海洋教育可以着重关注以下四大领域。

第一,开展海洋教育基本理论、海洋教育史和比较教育研究。形成“海洋教育学”的初步学科架构,从逻辑上明确海洋教育作为一个明确的独立学科的科学性、合理性,初步形成对海洋教育合理诠释的理论框架体系。在海洋教育史的研究上,大力挖掘相关史料,为海洋教育实践夯实基础。例如,对海洋常识的了解;在比较教育领域,注重对联合国海洋教育内容标准的研究,并重点对欧美日等国家在学校海洋教育方面的具体实践及其经验教训进行呈现和分析。

第二,梳理海洋知识本体,探索海洋基础教育大纲。海洋知识面广量大,包括海洋史、海洋地理、海洋生物、海洋资源、海洋生态、海洋开发和保护等。海洋知识本体需要有一批学者的积极投入,从整体视角,形成海洋知识本体的框架体系,这是海洋教育的重点和需率先推动的区域。在知识体系基础上,结合地方海洋教育实践经验,制定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海洋教育教育大纲,为学校实施海洋教育提供学术支撑和学科依据。靠近海洋的一些学校先行先试,推动海洋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并对教育实践形成具体的影响。

第三,开展学校海洋教育的实践探索。学校是实施海洋教育的主阵地,全民海洋扫盲的起点就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起点在于师资培养,加强对海洋教育师资培养的研究,是推进学校海洋教育的重要抓手。师范类专业海洋教育课程为海洋强国战略夯实教育基础,为中小学推进海洋教育奠定师资基础。广大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对海洋和沿海问题的兴趣至关重要,需要教师的知识引领。同时,研究海洋教育的学校模式,从国际视野出发,参照海洋教育的国际标准,结合我国沿海地区已有的海洋教育实践,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校海洋教育运作体系,助推我国海洋教育研究从理论向实践的方向发展。

第四,探究发挥海洋教育研究的智库功能。重视推动政府层面海洋教育顶层设计,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相关部委开展海洋教育的顶层设计,沿海、内陆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落实。在海洋教育的智库功能中,笔者主张全层级、分类递进式推进海洋教育在社会中的开展。所谓全层级,是指从中央到市县的广泛参与,分类推进是指中央和省级出台宏观政策,地市级和县市区则从具体落实层面进行推进。同时,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会教育等層面分类实施。适度规划海洋社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传播相关海洋知识,将人们对于国土的概念从陆地逐渐延伸到海洋。在内容上,形成海洋教育内容的顶层设计,树立全民海洋意识、海洋安全意识;在形式上,造就适合中国社会的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教育载体和教育方法。同时,探索海洋社会教育体系,还需要在教育环境设计和培养民众习惯养成方面多做努力。

四、海洋教育需要跨学科联合研究

《世界教育信息》:海洋教育研究需要哪些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刘训华:海洋教育是跨学科的体系构成。历史学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是海洋发展史及海洋教育比较研究的基础理论方法,对海洋史、航海史、地图史等诸多分支领域的研究,可以很好地体现其文献价值。例如,中国早期对于“木兰舟”的记载,“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如此巨型航船,除缺少現代化的动力、武器及装备外,体量上与今天的航母很相近;2008年被重新发现的塞尔登地图的中心并不是中国,而是南海,它描绘了当时中国人所知的那片世界:西抵印度洋,东接香料群岛,南邻爪哇,北望日本。

社会学及人类学为海洋教育提供以社会与人作为观察对象的丰富视野和思维方法。例如,哥伦布在日记中对于印第安人的描述,可见海陆未分世界里的原居民的朴素,“世上没有任何地方能找到比这里更优秀、更顺从的人了。毋须时日,这些人定会皈依基督并学会陛下臣民的风俗习惯,二位陛下当为此感到欣慰。这里人地两好,世间无双,且人烟稠密,臣实不知如何描写才好”。考察海洋史上人物的游历及精神风貌,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航海先驱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海洋学及生态学则从自然科学角度,提供海洋资源保护所需的素材。一位科学家发现,“即便是渔业生态学家,或者是海洋保护人士之类的专业人士,也很少有人真正明白海洋从过去未受人类干扰的状态到现在发生了多大的改变。因为很少会有人翻阅古籍和报告,对于我们身边环境的变化,只要超过十年,大家就会‘集体失忆’。人们最信任的是自己的亲眼所见,这常常导致人们认为很久或不久前记录中提到的大鱼或是充满生命的海洋不过是一些牵强附会的现象”。这习以为常而又教育深刻。

政治学和军事学的视野,是民族国家发展所需关注的重要视域。海洋是政治和军事的舞台,海上军事力量是决定大国发展的重要因素。英国在世界的崛起,离不开其皇家海军的巨大贡献,“皇家海军成功地保护不列颠诸岛未遭入侵,也为其贸易和帝国事业保驾护航。但是它对世界和大英帝国的影响远甚于此,它是世界力量中的翘楚,更是不列颠民主的缔造者和禁卫军”。海上军事力量建设,尤需对政治和军事进行研究。

当然,观念史的研究也有新的趣味。从中国人对海洋观念的改变来说,要走的路还很长。“大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即使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至少也是‘旁门左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一个王朝鼎盛之时,根本不会‘面朝大海’。只有像南宋,这样偏安一隅的朝廷,或者像元朝,这样来自草原的统治者,才会对航海产生兴趣。”

总体而言,海洋教育学是一座尚待有效深挖的学术富矿和实践平台。从学科视角开展海洋教育研究,能够改善目前学校和社会海洋教育出现的零散、无力的状态,也是解决目前海洋教育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

五、构建具备“全球视野”的

中国海洋教育实践体系

《世界教育信息》:全球化时代,国际视野尤为重要,您认为国际视野对海洋教育实践发展有何作用?

刘训华:我们应该从“国际视野”出发,参照海洋教育的国际标准,结合我国沿海地区已有的海洋教育实践,从“全球视野、中国立场”的学术角度出发,建构我国中小学海洋教育的实践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科资源融合,实施文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建构学校海洋教育知识体系;有利于从中国立场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校海洋教育运作体系,助推我国海洋教育研究从理论向实践的方向发展。

学校海洋教育为海洋强国战略夯实教育基础,为中小学开展海洋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方法保障;建构基于“全球视野”的中国海洋教育实践体系研究,是具体落实海洋教育中国立场的重要步骤;国外海洋教育成果可对我国中小学校推进海洋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六、应积极建成我国学校海洋教育模式

运作方案,开展学校海洋教育的实践探索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应该怎样在中小学实施海洋教育?

刘训华:推进学校海洋教育实践研究是教育领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海洋强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

海洋教育是世界性的教育内容,研究欧美国家的学校实践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海洋教育相关准则,有利于我国的学校海洋教育具备全球视野,同时结合我国沿海地区已有的海洋教育实践,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海洋教育实践体系。

学校是实施海洋教育的主阵地,全民海洋扫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起点在于师资培养,加强对海洋教育师资培养的研究,是推进学校海洋教育的重要抓手。此外,广大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对海洋和沿海问题的兴趣至关重要,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领。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王亭亭

作者:郭瑞

海洋意识教育研究论文 篇2:

海洋特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实验小学围绕海洋特色教育研究,通过实施“蓝色海洋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海洋主题实践活动,升华了海洋教育的精神品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各方好评。

一、开发海洋校本课程,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空间。学校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将海洋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对课程进行了统一的整合规划,将学校课程与教育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学科教学,渗透海洋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如语文、数学教师利用海洋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一起探秘海洋;艺术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海洋之美,唱响海洋之歌……

二是开设海洋校本课程,每班每周一课时,以年级为单位,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共同参与。学校设置了探究类和技艺类两大课程体系。探究类课程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开发海洋文化校本课程的起点,由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渔家小院、养殖场、渔港码头等“问题情境场”,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通过实地考察、与渔民交流,学校逐步确立了“美人鱼”“小海螺”“舌尖上的海鲜”等一系列极具探究价值,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的课题,让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例如,三年级学生研究的 “舌尖上的海鲜” 课题,衍生出了一系列子课题:舌尖上的蛤蜊、舌尖上的鲅鱼、舌尖上的西施舌等。技艺类课程包括海洋粘贴画、海洋动物刻画、沙画创作、贝壳创意画……深受学生喜爱。学生通过这两大类课程的学习研究,感受到深厚的海洋文化内涵,在动手创造中体验到了海洋的魅力。

二、开展海洋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校大力开展海洋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提高实践能力。

1.组织蓝色海洋旅游节。学生们常常与父母、教师、同伴等一起参加海洋文化旅游,当地或外地的海底世界、贝壳馆、极地海洋世界、海洋化工产业园、潮起潮落的海滩等场所都是他们百去不厌的地方,那里有太多的秘密值得他们去一探究竟。如不同海洋生物生活的环境、生活习性、食物链、生长周期……学生们通过实地参观、访问,搜集相关资料,并选取某一方面作为探究主题,更加深了对海洋的理解。

2.举办海洋科技文化艺术节。每年“六·一”节期间,学校充分调动社会、家长的力量,为学生们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如设立海洋歌曲大赛、海洋特色帽子制作、魅力海洋校园创意、海洋生物群落3D作品制作展示等。海阔凭鱼跃,学生们如同在大海中徜徉,他们积极参与每一项活动,尽情绽放各自的光彩。

3.开展蓝色海洋科技科普节。融海洋知识竞赛、航海模型比赛、帆船知识展览、海洋气候探究等为一体的科技科普节,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认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大门。学校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李新正博士、青岛海洋科研所的李富超和卢健博士等,给学生举办了多场海洋教育科普知识讲座,专家从古今中外、地理位置、生物資源等方面全方位地讲解海洋,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4.利用假期开展活动,延伸海洋教育的时间与空间。假期中,研究课题的选择与实施、活动汇报交流、成果展示、评优表彰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学校还邀请家长作为活动的同行者,有的家长已经参与制订实施了四期假期海洋活动课程,内容包括奇思妙想之国防、奇思妙想之海洋、奇思妙想之科技等8大项25门课程。学生们在广阔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捡拾着一枚枚珍贵的贝壳,洗涤着自己的心灵,充实着自己的精神世界。有十几位学生确立了“海参的秘密”研究课题,他们分工合作,全面了解了海参的幼苗期、成长期、成熟期各个阶段的喂养生长情况,掌握了海参的生活习性、营养价值等,最后还结集出版了一本书。还有六年级的“海洋的生态与保护”、五年级的“被污染的海洋”、四年级的“海洋的自然环境”、三年级的“海洋的形成”、二年级的“海洋小实验”、一年级的“认识美丽的海洋”研究课题……都凝聚着学生们的智慧和汗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合作与探究,大海的包容、坚毅、广博、进取精神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学校家委会按假期活动课程要求组织了多次“聚焦西海岸,环保我先行”公益沙滩露营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到小口子军港参观学习,参加环海骑行、制作沙雕、发放海洋环保倡议书、捡拾垃圾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又增进了学生和家长的感情。

三、打造海洋特色文化,提升学生精神品质

学校深入挖掘海洋文化积淀,精心打造海洋特色文化,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

1.打造海洋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将海洋特色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改造学校围墙,将运动元素与海洋特色有机结合,把海洋运动列为海洋教育内容。将学校的科技楼建设成海洋文化楼,如设计了海洋科普长廊、建造了海洋科普展馆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与海洋零距离”互动版块,定期更换互动内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受到熏陶。“我与海洋有个约会”引导学生了解海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内涵,让他们拥有海一样的胸怀、树立海一样的信念。

2.打造“走近海洋”班级文化。各班级通过演讲选拔出“蓝色大使”,负责宣传班级的海洋文化建设。学校统一录制班级海洋教育活动视频,利用电子影屏、电子白板等循环播放。在班级黑板报、壁报等文化宣传阵地开辟了 “海底畅游”“海洋之魂”等海洋教育特色专栏,丰富了学生对海洋的认识;制作以海洋科普为主体的橱窗进行展览,通过学生互动式讲解和学习,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海的辽阔无垠、变幻无穷。

3.多渠道搭建海洋文化教育交流平台。在校刊和学校官方网站上开辟海洋教育栏目,发布学生的优秀作品,推送海洋科普知识,诠释海洋文化,介绍海洋生命奥秘等,拓宽学生学习海洋知识、交流各自作品的渠道。

四、结束语

通过五年多的实践,学生学到了更加丰富、全面的海洋知识,对海洋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深刻。家长的加入,使海洋教育活动的开展更顺利、更具有实效性。

总之,通过海洋特色教育,学生的海洋科技创作和发明意识得到了增强,动手操作和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解决困难;同学之间更加包容,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加强烈。学校海洋特色教育经验多次在市、区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

(责任编辑 张慧籽)

作者:孙刚 隋淑玲

海洋意识教育研究论文 篇3:

海洋强国战略中图书馆海洋文化宣传推广策略

在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规划指引下,大众对海洋事业如何发展,海洋社会如何运行有更多的思考,也为图书馆宣传推广海洋意识教育和海洋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图书馆责任与义务面临新挑战,扣紧时代主题,把握宣传优势、创新宣传形式和方法、拓展宣传平台和渠道,健全联动机制,探讨海洋强国战略中图书馆宣传推广的策略。

图书馆做好海洋文化宣传推广工作的背景

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规划指导。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海洋文化建设,2003年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2008年首次发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多次就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做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并对加强全民海洋意识教育作出了重要批示。2014年,中宣部出台了《关于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关于提高海洋意识加强海权教育的工作方案》,2016年国家海洋局与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海洋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建立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海洋知识普及,传播海洋文化。”围绕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海洋意识宣教教育和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迫切要求。宣传海洋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海洋意识,对中华民族具有深远的意义。

区域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发展的需要。建设“海洋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北方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使得天津的核心战略地位凸显,发展国际航运、发展海洋经济,塑造海洋文化品牌,需要大量海洋文化资源做支撑。加强海洋文化资源建设、营造海洋文化氛围、加强对海洋文献资源宣传推广建设工作、加深对海洋文化的了解、系统梳理天津海洋文化的发展历史,推进天津海洋文化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是当前天津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大众对海洋文化服务的需要。在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规划指引下,社会大众对海洋事业如何发展、如伺运行有更多的思考。海洋强国不能仅仅停留在战略规划层面,它必须成为国民教育的主题。图书馆作为大众性、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应当紧密配合国家海洋发展战略规划,承担海洋文化宣传、推广、研究的时代使命,利用文献资源开展宣传、推广、传承工作,唤醒曾经迷失的海洋大国国民,积极参与普及海洋文化知识、培育新时期海洋精神,增强国民海洋意识,营造海洋文化良好氛围,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软实力。

图书馆宣传推广海洋文化的优势

具有海洋文献资源集聚优势。图书馆是文献资源的集聚地,在海洋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保护、利用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可以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区域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发展提供信息资讯;有利于促进海洋意识社会教育,传承繁荣中华海洋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提升全民海洋意识中的重要作用。

具有培育海洋文化的环境优势。图书馆是社会再教育的大课堂,是学习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明,弘扬海洋先进文化的重要窗口,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当好宣传推广海洋文化的宣传员,引领大众树立海洋强国意识、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生态环保保护意识、为大众提供科学的海洋文化价值观,可以提高国民素质,传播海洋文化,满足社会大众对海洋文化知识的需求。

具有无偿为公众服务的人才优势。图书馆具有一批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馆员队伍,为图书馆开展海洋文化宣传推广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图书馆员将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争当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宣称员和排头兵。图书馆员既是海洋强国的实践者,也是提升海洋意识的宣传者、海洋文化的传播者。通过馆员的努力宣传、推广、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和培育海洋人文精神,可以有效推进海洋意识教育,提升全民海洋强国意识,弘扬海洋文化,增强海洋强国软实力。

图书馆海洋文化宣传推广实践——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

学院积极探索海洋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了大量的海洋人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是以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为重点,港口物流、邮轮乘务、航运经济等海洋专业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输出都与海洋密切相关。兴海强国,教育先行,结合“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及《天津市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围绕社会需求,学院一直致力于现代海洋教育,精心培养海洋应用型人才;积极开展海洋文化相关课题研究,探索天津海洋文化资源的发展利用;加强海洋人文学科建设,推进海洋法学、海洋史学等课程设置,提高师生的海洋素质,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道德观、可持续发展观和海洋国家观。为国家、地区培养技术精湛,思想过硬的应用型人才,确保海洋人才的供给质量。

图书馆积极建设海洋文献资源。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海洋特色文献资源发展已经初具规模。馆藏图书30余万册,期刊500余种、报纸百余份。图书馆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建设海洋文献特色资源库,通过收藏不同载体的海洋文献资源,特别是海洋相关的数字资源数据库,丰富了学院的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平台。打造了獨具海运特色的海洋数据文化品牌。

海洋文化宣传推广的主要内容。海洋国家战略宣传方面,利用图书馆网站开展相关海洋事业的政策、法律、规划宣传推广,引导师生关注海洋政策法规和规划、培育海洋人的家国情怀。

海洋意识教育方面,广泛开展海洋教育活动。在世界读书日、重大海洋类纪念日开展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如“5.12海洋防灾减灾日”、“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6.25世界海员日”、“7.11中国航海日”,开展海洋宣传活动,让读者在活动中认知海洋、关爱海洋,进而不断提升海洋意识。

海洋文化建设方面,营造海洋文化环境。图书馆大厅设有航海家的画像、积极编辑制作海洋相关的图片展览牌,如:船舶发展史、著名海港、世界著名海峡、世界著名港口城市、舰船模型等进行海洋文化宣传。

宣传推广方式:在海洋文化宣传推广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图书推荐:按不同专题每月宣传推荐海洋文学名著、海洋科普图书、国内外相關海洋法规、年度海洋发展报告、海洋观教育等。例如推荐过科普主题《海洋探索》《海洋科教》《向海洋进军》;海洋文学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海洋观教育《中国走向海洋》《海洋教育新进展》《国外海洋强国建设经验与中国面临的问题分析》等。

图片展览:《船舶发展史》《世界著名海港》、《世界著名海峡》《著名港口城市》等专题的活动展板。

专题讲座:邀请船长、大副等有经验的航海人员专题报告,如《金融危机后航运市场分析》。

观影:收集海洋相关的电影、大型纪录片,每周二、五下午免费为读者播放海洋相关的影片、大型纪录片。如故事片《甲午风云》《大海在呼唤》《怒海争锋》《碧海蓝天》《亚特兰蒂斯》《海底两万里》;记录片《大洋》《海洋星球》《七大海洋》《走向大洋深处》《向深海出发》及央视栏目出品的《走向海洋》并撰写观后感和影评。

互联网推广:依托校园网站、图书馆网站,加强与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互动交流,搭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与师生交流的“直通车”,让师生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政府、海事管理部门关于海洋事业的各项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大政策等。

新媒介推广:创新媒体宣传平台,利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等形式把科普知识、故事、传说分主题,编辑、拍摄成好看、好玩的PPT、微电影、微信故事,寓教于乐让更多的师生读者参与宣传推广海洋文化及开展海洋观教育的活动中。如《海运这十年》、《鸟瞰海运》。

举办海洋知识竞赛、龙舟赛、故事会、参观海洋馆、参观海洋教育基地等活动。

开展海洋文化相关课题的研究:

论文:《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on China Marine Education关于国民海洋教育的几点思考》,作者曹青、高东海、马庆军,PEER2015(2015国际政治、经济和教育研究国际会议);《浅析航海院校轮机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庞加茂,《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8期;《浅议职业院校涉海技术类专业文化通识类课程教学》,曹青,《课程教育研究》2015(10)期;《秦始皇时期的航海文化》,曹青,《北方文学》2015(040(下)期;《海洋特色数据资源建设的思考》,李子贤,《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12)期;《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形成的思考》,李子贤,《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01)期;《加强航海类高职院校图书采访工作的思考》,李子贤,《中国信息化》学术.2013(07)期;《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职业化特色馆藏形成的思考》,李子贤,《海运高职教育探索与实践》.2010.

专著:《海洋观读本》,曹青,2015.

调研课题:《做好“十三五”期间天津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李子贤、秦立威、曹青,课题编号2015015

编印二三次文献:每月编制一期《海运高职教育信息资讯》,图书馆编印,提供专题服务。

筹建海洋文化中心:依托图书馆海洋文献资源筹建建设海洋文化中心,图书馆科研处

海洋文化宣传推广的效果。社会效果:将海洋文化宣传推广、海洋观教育融入培养现代海洋人的教育目标,突出了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建立起主动适应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入口,提高了学生解决、解释和处理海事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既掌握海洋专业技术,又瞳得海洋人文科学的复合型人才,增强了人才的竞争力。对学院发展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效果:海洋文化的宣传推广,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海洋文化氛围,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海洋精神气质和人文气息。通过加强师生海洋意识教育,培育海洋教育理念,不断开展海洋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普及了海洋科学知识;将海洋意识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引导学生树立海洋强国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起到推动作用,为海洋教育事业及地区海洋文化不断发展贡献了力量。

图书馆工作效果:通过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图书馆宣传推广海洋文化的案例可以看到,在国家海洋战略中图书馆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肩负着传承与创新海洋文化,培育现代海洋精神、普及海洋科学知识的重任。各级各类图书馆要承担起开展海洋文化宣传推广的使命,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利用文献资源聚集的优势开展海洋文化宣传推广,加强海洋观教育,提升国民海洋意识,让大众了解我国的海洋国土、海洋国情、营造海洋文化氛围,关注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服务区域海洋经济文化发展。

构建图书馆与文化教育机构的联动机制,开展海洋文化宣传推广的策略

加强图书馆与文化教育机构的协作协调。国家海洋局与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规划强调: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体系。图书馆要积极推动海洋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利用海洋文献资源加大对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宣传推广力度发挥图书社会教育职能,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建设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海洋科普基地,海洋意识教育逐步向社会宣传推广,要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格局。

开展海洋文化终身教育,提高全民海洋文化素养。海洋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基石,这是美国海洋学者的通识,美国海洋工作报告《21世纪海洋蓝图》倡导“终身海洋教育”基本思想就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提高全民族对海洋的重要性的认识,提升美国公民的海洋文明素养,培养和造就未来的顶尖海洋科技人才和海洋管理人才。”

我国虽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在全民族层面匕始终缺乏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认知,图书馆应该把握时机,积极参与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开展海洋科学普及和海洋观教育。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中,所有^、都要进行终身海洋教育,从根本匕培养全体国民的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提高全民海洋文化素养。学习海洋、尊重海洋、探索海洋、利用(经略)海洋、维护海洋权益与捍卫海洋主权。只有形成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一个国家实现海洋崛起才能具备坚实的基础。

开展海洋文化资源普查,搭建数据平台。针对公众整体海洋意识淡薄、海洋意识宣教活动规模小、公众参与渠道不畅、海洋知识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问题,各级各类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部分,公益性文化阵地,要紧跟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步伐,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构建联动机制,要挖掘馆藏中的海洋文化资源,开展海洋文献资源、涉海历史档案、史志、涉海藏品的收集整理,有条件单位建立专门的海洋文献资源数据库,开展海洋文化资源普查,搭建数据平台,申请海洋文化相关课题的研究,把图书馆的海洋文献资源调动起来,凝聚合力,共建共享,打造天津海洋文化品牌,提升图书馆文化内涵,提高天津海洋文化软实力、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力。

作者:李子贤

上一篇:企业交易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销项税额税收筹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