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树立环境危机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关键词:环保意识教育地理教学教学创新学生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环境的渗透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环保意识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环保意识教育论文 篇1:

高校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程度也越来越明显,进而引起了大家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大力关注。高校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并建设祖国,他们将步入社会的各个角落,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社会知识阶层的发展方向。因此,对于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迫在眉睫。改善当前高校大学生在环保意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为国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贡献自己的力量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鼓励高校大学生在环保意识方面做一个优秀的倡导者,从而在国内营造出保护环境的氛围,进一步带动所有人用自己的力量亲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一股人人从身边的环境保护的小事做起的良好风气,最终达到推动国家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环保意识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音乐学院科研资助项目。

1.前言

自从步入21世纪这个工业化社会后,厂矿企业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逐步被放大,比如房地产泡沫、教育体制忽视素质教育、环境污染程度加剧、只在乎眼前利益等。环境保护意识强弱和学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大学生因自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环境意识普遍比学历较低的人高,但是也存在部分高校大学生没有强烈的环保意识,针对这部分高校大学生,如何将环保意识根深蒂固地植入他们的脑中,培养大批高校大学生系统性的环保意识及道德意识推动全社会参与环保事业,避免高校大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片面的追求利益而忽视环境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给国家和社会到来损失,同时环保教育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也是一堂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高校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

高校大学生已经对目前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对环保意识已经有了初步的雏形。比如,日剧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下降,自然资源匮乏,垃圾成山,旱涝灾害频现,大学生校园、寝室中存在环保意识欠缺等问题。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是因为社会大众、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三者对该问题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另外,政府执法部门和惩处力度不严、学校宣传不到位、相应的校规校纪不完善等也是全校环保意识不充分的部分原因。除此之外,虽然我国的环保教育意识放入了各个学科的课程体系,甚至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并开设环保相应的选修课等措施,这些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使得高校大学生在头脑中对环保意识形成了雏形。但是并未将这种意识投入到实际行为中,缺乏环境保护的实践,并未融入到自身的日常生活中,并且高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毫无自主性。

除此之外,在高校中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责任心已经被弱化,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相互攀比以满足自己膨胀的购物欲,甚至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思想,导致不注重自己身边的校园和寝室的环境保护。针对这些问题及我国国情,避免忽视精神健康和价值观的建设,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刻不容缓。

3.加强高校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措施

3.1将环保意识渗透到各学科中

环保教育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在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尤其注重人与天地自然和谐地相处。与之相应的是当今社会个人极端主义、物欲横飞、大规模掠夺式开拓。在现有的教学体制之下,应该合理的将环境保护融入到各个学科中,甚至建立生态哲学或生态伦理学等必修课程。不能单单考虑到与经济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就忽视其他学科来进行,单单依赖某些学科来解决环保问题教育是不切实际的。高校需要通过各个学科全面渗透,使得环境保护意识与每个学科相结合,每个学科的课程体系都将环境保护的思维融会贯通,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将社会发展历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环保意识教育,激发起高校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高校在增加的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所增加的内容要有可操作性,还要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应该让高校大学生自己领会到目前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课后能够主动的去学习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如政治课,高校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加强学生环保意识水平,贯彻有关政策法规,树立科学发展观,改革高校教学体制中政治课程方面的教学。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是用过的废弃物,如注射器械、血液、放射性物品,这些废弃物极有可能由于未妥善处理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传染疾病引起医患纠纷。

3.2 环保意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环保意识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大学生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甚至校外的模式相结合,在具有认知的水平基础上增加实践能力,院校可通过协调并组建各个参与机构,包含教委、科研单位、环保类企事业单位三大主要团体共同组建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鼓励大学生增强环保意识,高校和单位可向学生们提供专业指导和场所,以及实践活动中需要的各类环保设备仪器,通过实践活动可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环保知识巩固并灵活运用到此次实践活动中。高校可通过开立讲座、演讲比赛、研讨会、征文等措施,甚至借鉴国外的经验,引导大学生从宿舍走向校园、走进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美妙,引起全社会的吸引力,提升社会公众整体认知能力。同时高校可申请将环境保护融入到各项比赛中,作为一个评分标准,如挑战杯等。高校可以结合与环保相关的纪念日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还可建立环保社团,让其成员构建一个环保事业先锋组织,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文化氛围,并为环境保护爱好者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发挥团体优势的同时大力促进高校大学生環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两者协调发展。不同专业的高校大学生聚集到一起,可以相互学习,在自身所学的专业基础之上获得不同环保知识和技能,同时提供一个高校大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同时让高校大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之后治理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我们不能贪图一时的经济效益破坏环境,环境资源不可再生,改变原有的过度开发、高消费的模式,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让环境保护成为当今高校大学生的重大使命,肩负起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大任。

3.3 加强高校师生校园文化环保意识水平

高校教师在传播知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新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教师还要着重建设校园环保文化,加强校园生活环保意识教育,同时定期由校方组织开展寝室卫生检查活动及文明寝室评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寝室脏乱差的现象。除此之外,还可将环保意识教育研究在艺术院校中进行推广,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逐步形成专业与环保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孕育一批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的高校大学生,并针对寝室文化和校园文化进行艺术展示,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高校应该建设一支环保意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自己所授专业领域的知识之外,还要学习对环保知识相结合,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并举例分析说明,并结合国内外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例如瑞士采用水枪和吸尘器打扫街道,并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垃圾必须分类且放至指定地点;德国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会学习关于环保意识方面的教育。高校学生通过了解其他国家采用的措施可学习并应用到我们国家,我们身边。同时增强高等院校的学生对我国环境问题的认识,避免闭门造车,让高校大学生体会到环境教育进入高校课堂是当今世纪发展的大势所趋。国家教育部门应该结合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提升高校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并编写出适用于高等院校大学生环保教育的指导性教材,进而推动高校针对大学生环保教育的教育体制完善自身的教育制度和规范。

3.4 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大学生环保意识

高校利用学校本身具有的优势资源合理地构建激励机制可促进大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例如瑞典设立绿色学校奖,鼓励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绿色校园环境,这一行为我们也可以运用到高校中,比如设立校园绿色形象大使、绿色团队等,如果将其与学分、奖项参考或就业相结合,一定会引起很多大学生的兴趣参与进来。政府方面可以通过加大环保方面的财政、人力方面的投入,在学校对政府在环保事业方面的决心进行宣传,让高校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不仅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能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例如设计“海绵城市”,减少旱涝等自然灾害,保护原有的江河沟渠不会受到开发活动的影响。在丹麦,Bjarke Ingels和他的团队获得政府投入的20亿资金用于设计“海绵城市”,将原有的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成被茫茫“白雪”覆盖的1500米跑道以及一个30米的大烟囱,“白雪”由垃圾回收合成,而这个巨大的烟囱可让整个丹麦首都的人,只要数一数烟圈,就能清楚地知道他们浪费了多少能源。

4.结语

总之,环保意识教育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尤其是近年来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染化也越来越严重,这就更加需要公众长时间地参与到其中来,并要求个高校在教育体系中强化师生们的环保意识教育,要意识到大学生在环保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熏陶时也要增加环保意识,从而达到整个生态系统中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社会实践或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除了逐渐组建培养起来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要培养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让自己成为具备良好的环保意识水平的复合型专业创新人才。此外,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也应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适当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

参考文献:

[1]陈忠媛.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诌议[J].云南高教研究,1999(2):77-78.

[2]解红晖.我国人学生环境意识研究综述[D].宁波:宁波大学学报,2008:第112页.

[3]舒代宁,工均轴.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J].四川环境.2004.20(3).

[4]李红.论民族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3):103

[5]刘增文,李雅素,强虹.关于建立终身环保教育体系的构想[J].陕西环境,2003,10(2):44-46.

[6]魏振枢,杨永杰.环境保护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7]李莹,郭子仪.重视师范生的环保素质教育[J].集宁师专学报.2001,23(3):51-52.

[8]赵伟大.城市经济理论与中国城市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

[9]熊辉.试论高校的环境素质教育[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4(4):126-128.

[10]李金.讓环境教育早日进入课堂[N].中国环境报,2000,11(3)

[11]郎一环.中国能源节约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2)

[12]宋悦华.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07,(2)

[13]叶文虎.环境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刘丹

环保意识教育论文 篇2:

浅议地理课堂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摘 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树立环境危机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关键词:环保意识教育 地理教学 教学创新 学生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环境的渗透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人类也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认识和技术的不足,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导致生态受到破坏,环境受到污染等。目前,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矛盾逐渐凸现,这也逐渐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在寻求一条可持续的、绿色环保的发展之路,以解决资源与环境所带来的危机。

因此,探讨环境问题意义重大,如何对全社会进行环保教育,更显的紧迫,特别是对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的青少年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地理课程正是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索,正确阐明人类、自然之间紧密关系的学科,具备对青少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条件,具有开展环保意识教育的特殊优势。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环境之间保持协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发表浅议论,供参考。

一、挖掘教材内容,树立环境危机意识

高中地理教材中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的因素,内容广泛,同时也整合进了大量的环保教育内容如湘教版高中地理中的《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节包含了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等内容,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环境危机意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但是,教材的内容往往是理性的描述和强调,这些丰富的环保素材往往显的零散而不成体系,缺乏有机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并进行恰当的拓展与延伸,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环境危机意识。

如在讲授湘教版高中地理中的《大气环境》课程内容时,可以利用学生对大气层有初步认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形成条件与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展开深入的讨论,讓学生环境污染的原因极其产生的影响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向学生展示全球暖化影响的纪录片《±2℃》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温室效应的产生以及所带来的影响: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温室效应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主要有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等,对人类的生活也将带来潜在影响如农业、水循环、海洋生态等。

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地理教材环保素材,通过知识的拓展和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环境危机意识:大自然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环境,如果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盲目的、掠夺式的开采和消费,必将导致自然资源的匮乏与枯竭、环境的污染和恶化、生态的失衡与破坏,大自然最终将反作用于人类社会,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环保意识教育

地理的教学方法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地理教学内容的变化的不断更新,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深刻认识与体会,课程中采用分组学习、讨论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讨论式的开放教学方法在树立环保意识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总有两面性,即存在对人类有益的方面,但也可能造成潜在的危害,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认识事物的内部矛盾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如在讲授湘教版高中地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课程内容时,设计“水库大坝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讨论。学生通过资料的查询阅读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列举埃及的阿斯旺水坝反对建筑水坝:阿斯旺水坝给埃及人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灾害,灌溉了农田,然而也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大坝建成后,截断尼罗河,使两岸土地日渐贫瘠,土地盐渍化、沙漠化倾向严重。同时,高坝下游河段沉积物日积月累,使污染情况更加严重,水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尼罗河下游成了静止的“湖泊”,为血吸虫、蚊子的繁殖提供了条件,阿斯旺地区附近居民的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100%。有的同学列举美国的田纳西流域治理工程支持水利开发,田纳西流域建设的水电设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地之一。产生的效益进行植树造林等措施,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洪水泛滥,扩大灌溉面积,带动了田纳西流域农、林、渔、煤矿、旅游等行业全面发展,彻底改变了这里的贫困落后面貌,使其成为经济充满活力的地区之一。还有的同学从大坝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当地植被的灭绝、动物种群的变化等角度反对大坝的建设。同学热情洋溢,气氛激烈,在辩论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思维,养成了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激烈的争论,其意义远远不只是让学生得出建立“水库大坝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一件事物深入的去考虑环境的因素,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养成工作、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三、从小处入手,树立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地理的课堂教学,还应当倡导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实践、生活中充分落实环保措施,树立环保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如在湘教版选修六的《生态环境保护》课程可以设置户外植物种群、昆虫的调查实践变更来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最细微处的影响,在实践中融入环保意识教育,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所携带的垃圾废物的丢弃进行教育,从点滴抓起进行情景教育。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率先做出榜样,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节约能源,又能降低环境污染。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达到强化、巩固环境教育的效果。

最后,让环保教育走进地理课堂,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使地理教育不仅向学生阐释人地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观念,树立环境危机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培养和造就具有时代特色的有用人才。这种人才具有新型的思想,具有环境、资源、人口、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能够积极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思考问题,为将来的社会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军.发展性地理课堂教学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18~21.

[2]赵怡.让地理课堂因精心设计而出彩[J].地理教学.2010.1:39~40.

[3]叶小华.浅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38~138.

[4]傅中锴.谈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危机意识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0.1:186~186.

作者:施 兵

环保意识教育论文 篇3:

中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途径

摘 要: 环境保护是全球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培养途径问题:首先阐述空气污染、水污染、金属污染废弃物现状;其次,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空气污染意识、水污染意识、金属废弃物污染意识教育的培养问题,并建议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 中学教学 环保意识 渗透

1.引言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空气污染、水污染、金属废弃物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相关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已威胁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及生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淡水资源紧缺和污染、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加剧、森林锐减、洪涝干旱等环境灾害常有发生。特别是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发生的罕见旱灾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1]。课堂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特别是在地理、生物和化学学科上,因为现在大部分的环境污染都与这些学科有密切相关,这些学科的中学教材中有潜在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把它科学地、巧妙地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到各章节的教学之中,是中学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中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培养问题。

2.在中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途径

2.1在教学中渗透空气污染意识教育。

2.1.1空气污染的现状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SO2、NO、NO2等有毒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近10年来,经常出现酸雨,雨雪中酸度也增高,造成土壤酸化、森林发育受影响、鱼类减少甚至灭绝、一些文物遗址遭受破坏,等等。这些现象均与大气污染有密切关系。此外,温室气体含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温室效应;现代电器的使用产生了氟利昂等有害气体,致使臭氧空洞加大,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增加,从而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所以,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结合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空气污染意识的教育。

2.1.2在教学中渗透空气污染意识教育的途径

例如,在化学课中学习空气和氧气这个内容时,首先,我给学生同时看一幅绿树蓝天和一幅大气污染的图片,两幅图形成鲜明对比。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上课,播放一幅工厂排放出废气,天空是乌黑一片,树木只剩枯枝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思考。最后,经过分组讨论分析,得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防治途径。我经过分析使学生明白,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SO2、NO、NO2等有毒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使天空变浑浊,并形成酸雨,从而使学生明白工厂排出的废气可引发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等,可导致人体患病,动植物死亡等。另外,教师还可带学生到附近污染比较严重的工厂看看当地周边的环境状况。也可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此外,教师应提醒学生实验完毕,应将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地理学科中,我讲述了当今面临的环境、资源等问题和“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时,向学生介绍伦敦烟雾、酸雨的危害等空气污染的典型事例[2],一方面渗透学生的环保意识,减少空气污染,另一方面,教育他们尽量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种草、造林、退耕还林等,以达到保护和净化空气的目的。

2.2在教学中渗透水污染意识教育。

水是生命之源,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是绝对不能几天不喝水。没有水,人类无法生存。地球上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为1.39×1018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是,在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渐严重的水污染,水体呈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颜色,水污染现状惊人[3]。

2.2.1水污染的现状

地球上虽然有很多水,但大部分都是大海中的咸水,淡水资源很少。当今世界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全球约有20亿人口正处在严重缺水状态,每年因喝了不干净的水而死亡的儿童就有5000万人,这些数字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水的危机已经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南方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干”。这话虽然有些夸大,却基本真实地反映了我国水污染的现状。有报道,有一河面上漂浮着大面积白色泡沫,其中的“白色泡沫”是飘着有毒的污染物。研究表明,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类型见表1。

此外,缺水造成土地沙漠化加剧、树木枯死。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的干旱,使农民颗粒无收,甚至是喝水都困难,他们喝的水是从千里之外挑来的,有些甚至是饮用污水。另外,近年来,也发生过很多的“赤潮”现象,使许多的水生动物死亡,造成水体污染。

2.2.2 在教学中渗透水污染意识教育的途径

在中学相关爱护水资源的教学内容中,首先,我介绍了当今世界水资源的状况,再引入世界水污染的情况;其次,给学生看几张水污染的图片,特别是2010年西南五省干旱的图片;再次,让学生讲出自己看到过水污染的例子或者是听到有什么地方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灾害的例子,等等;最后,结合生动的言语给学生进行讲解,再由学生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在这些内容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爱护水资源,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养成节约水的习惯,从使用水做起:刷牙的时候可以用口杯接水,而不是让水一直流;我们可以用洗衣服、洗菜的水拖地或者冲厕所,要使用无公害无残留的生活用品;用无磷的洗衣粉洗衣服;农民不过量使用农药;矿区的重金属、有害的化学物质、致病的微生物、油类,以及各种废弃放射性物质等各种有害的物质不要人为地排入水中,必须经过处理使它们变成无害物质后再利用……还有就是农村的牲畜的粪便随便丢弃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会使微生物繁衍,危害人类的健康。此外,平时的生活污水和垃圾都不能随意排到河流里……学生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2.3在教学中渗透金属废弃物污染意识教育。

2.3.1金属废弃物污染的现状

金属是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材料。我们生活也离不开金属,我们住房用的钢筋、交通用具和一些食物的包装等都离不开金属。我们每年要向大自然索取数以亿计的金属矿物资源。因为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使用了大量的金属,从而导致金属污染。其中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因为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目前,我国由于在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过程中,造成铅、汞、镉、钴等重金属进入大气、水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

2.3.2在教学中渗透金属废弃物污染意识教育的途径

在中学相关的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金属废弃物、重金属水体污染和金属矿厂的污染图片,再结合语言加以讲解。也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知道的相关金属污染的情况。经过讨论,学生会想出一些减少或防止金属污染的方法。并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会明白在丢弃的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如果将废旧电池随意丢弃,渗出的汞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另外,体温计中的重金属水银也就是汞,如果体温计被打破后不及时处理水银,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我们常见的塑料门窗塑料门窗属于PVC异型材,PVC异型材用热稳定剂体系主要有铅盐、有机锡、钙锌及其复合稳定剂,存在重金属铅的污染[4]。

2.4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取得当地环保、水保、森保等部门的支持,使学生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环保知识及相关的法规,为日常行为规范打下基础。

3.结语

综上可知,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工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也奔了小康,以此同时环境也在不断地恶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污染,特别是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污染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安全。近几年出现的很多灾难(泥石流、洪灾、旱灾等)都与环境的恶化脱不了关系,因此保护环境已成了全人类的责任。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就要灌输环保的观念,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必要的情境,加入一些环保知识,通过教育,使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也让他们在生活中,做自己能所力及的保护环境的事,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为环境保护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付洪涛.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4):38-39.

[2]李钊珍.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环境意识[J].广西教育,2007,21(10):16-16.

[3]孙明伟.合理利用水资源[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8,(10):44-44.

[4]严一丰,高金奎,周国庆.钙/锌稳定剂对硬质PVC制品耐候性能的影响[J].聚氯乙烯,2010,38(6):26-28,4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黄善勤 黄秋婵

上一篇:网络教师教学论文下一篇:国外青年教育论文